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6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hanced dielectric permittivity of graphite oxide/polyimide composite films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俊 王亚 李衡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2747-2753,共7页
Graphite oxide(GO) was prepared by the pressurized oxidation method and incorporated into polyimide(PI) matrix to fabricate high-k composite films by in-situ polymerization and subsequent thermal treatment. The result... Graphite oxide(GO) was prepared by the pressurized oxidation method and incorporated into polyimide(PI) matrix to fabricate high-k composite films by in-situ polymerization and subsequent thermal treat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s-prepared GO had good dispersion and compatibility in PI matrix du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abundant 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during the oxidation. The residual graphitic domains and the thermal treatment induced reduction of GO further enhanced the dielectric permittivity of the resulting GO–PI composites. The dielectric permittivity of the GO–PI composites exhibited a typical percolation behavior with a percolation threshold of 0.0347 of volume ratio and a critical exponent of 0.837. Near the percolation threshold, the dielectric permittivity of the GO–PI composite increased to 108 at 10~2 Hz and was 26 times that of the pure P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ite oxide pressurized oxidation polyimide dielectric permittivity PERCO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3D graphene/polyimide fiber framework with improved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被引量:2
2
作者 WANG Xian-peng HU Ai-ping +5 位作者 CHEN Xiao-hua LIU Ji-lei LI Yan-hua LI Chuan-yi WANG Han TANG Qun-l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761-1777,共17页
The integration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the popularity of flexible devices have come up with higher expectations for the heat dissipation cap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thermal management ... The integration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the popularity of flexible devices have come up with higher expectations for the heat dissipation cap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thermal management materials.In this work,after the modification of polyimide(PI)fibers through oxidation and amination,the obtained PDA@OPI fibers(polydopamine(PDA)-modified pre-oxidized PI fibers)with abundant amino groups were mixed into graphene oxide(GO)to form uniform GO-PDA@OPI composites.Followed by evaporation,carbonization,graphitization and mechanical compaction,the G-gPDA@OPI films with a stable three-dimensional(3D)long-range interconnected covalent structure were built.In particular,due to the rich covalent bonds between GO layers and PDI@OPI fibers,the enhanced synergistic graphitization promotes an ordered graphitized structure with less interlayer distance between adjacent graphene sheets in composite film.As a result,the optimized G-gPDA@OPI film displays an improved tensile strength of 78.5 MPa,tensile strain of 19.4%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1028 W/(m·K).Simultaneously,it also shows superior flexibility and high resilience.This work provides an easily-controlled and relatively low-cost route for fabricating multifunctional graphene heat dissipation fil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ene film modified polyimide fiber POLYDOPAMINE thermal conductivity mechanical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hyl 2-diazo-3-oxo-perfluorocarboxylates as a Potentially Fluorine-containing Building Block:[Rh(OAc)_2]_2-Catalyzed Reaction with Nitriles
3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241-241,共1页
关键词 Rh OAC Ethyl 2-diazo-3-oxo-perfluorocarboxylates as a Potentially fluorine-containing Building Block Catalyzed Reaction with Nitril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Polyimide Film Under Square Impulse Voltages 被引量:1
4
作者 LUO Yang WU Guangning +3 位作者 XIA Jinfeng ZHU Guangya WANG Peng CAO Kaijiang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925-1931,共7页
Partial discharge (PD) under a sequence of high-repetition-rate square pulses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leading to premature failure of insulation systems of inverter-fed motors. Polyimide (PI) film is an important ty... Partial discharge (PD) under a sequence of high-repetition-rate square pulses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leading to premature failure of insulation systems of inverter-fed motors. Polyimide (PI) film is an important type of insulating material used in the inverter-fed motors. In this paper, micro-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change of PI film aged by bipolar continuous square impulse voltage (BCSIV) with ampli- tude above partial discharge inception voltage (PDIV) are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he chemical bonds of PI chain are analyzed through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PI film is the fracturing of chemical bonds caused by the erosion from PDs. Three layers are displayed in both 100 HN film and 100 CR film. The de- gradation path of PI film is initiated from surface and then gradually extends to the interior with continuous aging. Nano-fillers can retard the degradation of PI film and prolong its life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薄膜 脉冲电压 降解机理 方形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扫描电子显微镜 局部放电 PI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亚胺化中应力对聚酰亚胺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彪 李源 +1 位作者 董杰 张清华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为提高聚酰亚胺(PI)前驱体环化纤维的力学性能,并优化其微结构,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测试,研究了在热亚胺化过程中施加一定应力对PI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应力加快了热亚胺化反应的进程,300℃保温... 为提高聚酰亚胺(PI)前驱体环化纤维的力学性能,并优化其微结构,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测试,研究了在热亚胺化过程中施加一定应力对PI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应力加快了热亚胺化反应的进程,300℃保温120 s,纤维亚胺化程度达到90%,相比于松弛状态下提升了17%,这有利于纤维性能的提升;在纤维聚集态结构方面,应力作用下,纤维轴向晶面间距增大,取向度和结晶度提高;相较于松弛状态下,经400℃应力热亚胺化反应,纤维内部(004)晶面的取向度由0.63提升至0.80,结晶度由14.20%提升至16.73%,表明纤维内部形成更加完善的晶体结构,纤维径向分子链有序度增加,但大部分仍为非晶结构;得益于热亚胺化过程中分子链取向度的提高,纤维的强度和模量显著提升,断裂伸长率下降,且在应力作用下,经400℃热亚胺化处理纤维的5%和10%热失重温度分别达到529℃和5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纤维 聚酰亚胺纤维 干喷湿纺 热亚胺化 应力 聚集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交联聚酰亚胺电介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辛长征 禹亚奇 +4 位作者 卞建新 王亚兵 许若璞 卢夺 段广宇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68,共6页
以4,4′-二氨基二苯醚(ODA)、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BTDA)为单体,1,6己二胺(HD)为交联剂,采用先交联后环化方法制备了具有交联结构的新型聚酰亚胺电介质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 以4,4′-二氨基二苯醚(ODA)、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BTDA)为单体,1,6己二胺(HD)为交联剂,采用先交联后环化方法制备了具有交联结构的新型聚酰亚胺电介质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交联聚酰亚胺的化学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电子试验机、宽频介电阻抗谱仪、击穿强度测试仪测试了交联聚酰亚胺的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和击穿强度。结果表明,交联结构在减小聚酰亚胺分子链间距的同时,引入了深电子陷阱能级,不但阻碍了分子链的运动,降低了内部自由体积和微观缺陷,同时抑制了内部偶极子的取向极化以及载流子的迁移;随着HD含量的增加,交联聚酰亚胺的拉伸强度、杨氏模量和击穿强度逐渐升高,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降低。当HD质量分数为2%时,交联聚酰亚胺的击穿强度为550.1MV/m,比非交联聚酰亚胺击穿强度提高了4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电介质 交联结构 力学性能 击穿强度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F改性聚酰亚胺纳米纤维/PFSA复合质子交换膜研究
7
作者 孟晓宇 鹿钟麒 +4 位作者 彭路漫 刘心茹 乔佳怡 丛川波 周琼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3,共9页
质子交换膜(PEM)作为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得到广泛的研究。聚合物纳米纤维已被广泛用作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的增强材料,以用于改善其因吸水而产生的尺寸稳定性问题。大量的研究表明单层纳米纤维对复合膜溶胀起积极作用... 质子交换膜(PEM)作为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得到广泛的研究。聚合物纳米纤维已被广泛用作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的增强材料,以用于改善其因吸水而产生的尺寸稳定性问题。大量的研究表明单层纳米纤维对复合膜溶胀起积极作用,而增加纤维层数对其性能也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在全氟磺酸基体中添加不同层数的在表面吸附了磺酸类共价有机框架COF(TpPa-SO_(3)H)的聚酰亚胺纤维膜(PINF),制备出多层纤维复合膜,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双层聚酰亚胺纤维膜增强的D-TpPa-SO_(3)H@PINF/PFSA性能最佳,各项性能得到明显提升。80℃电导率为263.7 mS/cm,相比于全氟磺酸纯膜,电导率提高了63.4%,面积溶胀率降低了30.6%,氢渗透系数降低了76.0%,功率密度最大为282.6 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 聚酰亚胺 全氟磺酸 纳米纤维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固含量低黏度聚酰胺酸树脂及其薄膜性能研究
8
作者 青双桂 姬亚宁 +4 位作者 唐小青 唐盛东 王汝柯 刘姣 潘钦鹏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5,共7页
在均苯四甲酸二酐-4,4'-二氨基二苯醚(PMDA-ODA)分子结构中引入柔性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ODPA)或扭曲非共面结构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并采用封端剂进行封端,制备了一系列固含量≥30%、黏度约为4000 mPa... 在均苯四甲酸二酐-4,4'-二氨基二苯醚(PMDA-ODA)分子结构中引入柔性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ODPA)或扭曲非共面结构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并采用封端剂进行封端,制备了一系列固含量≥30%、黏度约为4000 mPa·s的高固含量低黏度树脂及其聚酰亚胺薄膜。采用拉伸试验机、击穿强度测试仪、热机械分析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和百格测试仪对薄膜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半刚性结构PMDA-ODA树脂的固含量提高至30%、黏度降低至约4000 mPa·s时,因分子量过低无法成膜,而引入柔性单体,提高聚合物柔韧性,再采用降冰片烯二酸酐(NA)进行封端,使短链段分子通过交联成高聚物后,可以制备出机电性能良好的PI薄膜。继续增大树脂固含量、提高柔性单体比例,薄膜的机电性能和耐热性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在铜片上的附着力下降。其中固含量为30%、黏度约为4000 mPa·s、ODPA摩尔分数为30%、采用NA封端的PI薄膜,其机电性能、耐热性和附着力均较佳,可作为浸渍漆用于基材表面的绝缘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固含量 低黏度 聚酰胺酸树脂 聚酰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气凝胶/芳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阻燃隔热性能
9
作者 廖喜林 丁娜 +2 位作者 刘淑萍 王慧萍 刘让同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聚酰亚胺(PI)是一类主链含酰亚胺基团的大分子聚合物,具有高力学性能、低导热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被广泛用作微电子、个人热管理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隔热材料。为拓展PI气凝胶材料在热防护服领域的应用,选用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和4,4... 聚酰亚胺(PI)是一类主链含酰亚胺基团的大分子聚合物,具有高力学性能、低导热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被广泛用作微电子、个人热管理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隔热材料。为拓展PI气凝胶材料在热防护服领域的应用,选用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和4,4-二氨基二苯醚为单体合成了聚酰胺酸,再用三乙胺和丙酮进行后处理得到聚酰胺酸盐(PAAs),并以芳纶毡为增强纤维,采用冷冻干燥与热亚胺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不同PAAs固含量的PI气凝胶/芳纶复合材料。通过调控PAAs的固含量,研究了其对复合材料形貌、分子结构、阻燃性能、隔热性能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AAs固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内部形成了更为致密的三维网络结构,有效锁定了纤维间的空气层,从而显著提升了隔热性能。其中,PAAs固含量为2.0 g的PI气凝胶/芳纶复合材料在氮气气氛下800℃时的残炭率达到44.8%,极限氧指数为31.6%,垂直燃烧测试中炭化长度仅为1.0 cm,展现出良好的阻燃特性;同时,该样品可有效隔绝232.6℃的高温,总热释放量低至8.5 kJ/g,表明其具有出色的热防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气凝胶 芳纶纤维 阻燃性能 隔热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型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10
作者 贾琳 杨奥杰 +2 位作者 张芳铖 王西贤 张海霞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44,共8页
为制备性能优良的聚酰亚胺纳米纤维材料,引入刚性单体对苯二胺(PPDA),利用二步法和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共聚型聚酰亚胺(PI)纳米纤维膜,通过改变PPDA的添加量,分析共聚型PI纳米纤维膜的结构性能。结果表明:引入PPDA有效地增加了聚酰胺酸(PAA... 为制备性能优良的聚酰亚胺纳米纤维材料,引入刚性单体对苯二胺(PPDA),利用二步法和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共聚型聚酰亚胺(PI)纳米纤维膜,通过改变PPDA的添加量,分析共聚型PI纳米纤维膜的结构性能。结果表明:引入PPDA有效地增加了聚酰胺酸(PAA)溶液的黏度,且使共聚型PI纳米纤维的直径增加;纤维膜的红外光谱图显示PI纳米纤维膜都具有芳香酰亚胺C■O的振动吸收峰,表明PAA纳米纤维膜经过亚胺化处理转化为PI纳米纤维膜;引入刚性单体PPDA后,共聚型PI纳米纤维膜的拉伸强度明显增加,在5.78~8.65 MPa之间;32 L/min流速下PI纳米纤维膜的过滤效率为98.56%~99.86%,阻力压降为143~185.6 Pa,流速为85 L/min时,阻力压降显著增加;当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与PPDA的量比为8∶2时,其纳米纤维膜的品质因子最高,过滤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胺 共聚型 聚酰亚胺 拉伸性能 过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聚酰亚胺多孔保持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1
作者 李媛媛 李柯颖 +2 位作者 尚晓辉 陈鑫宇 孙小波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1,共6页
基于碳纳米管优异的性能,通过机械混合法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聚酰亚胺(PI)进行填充,再经冷压烧结得到多孔聚酰亚胺(PPI)保持架材料,对其微孔性能、力学性能以及摩擦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MWCNTs独特的多层管状结构有利于PPI复... 基于碳纳米管优异的性能,通过机械混合法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聚酰亚胺(PI)进行填充,再经冷压烧结得到多孔聚酰亚胺(PPI)保持架材料,对其微孔性能、力学性能以及摩擦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MWCNTs独特的多层管状结构有利于PPI复合材料孔结构的生成;相较于纯PPI,含1.0%MWCNTs的PPI保持架材料耐磨性能明显提高,磨损深度降低了48.4%,磨痕宽度和磨损率分别降低了27.3%和64.8%。将该材料加工成保持架,装配至轴承进行跑合测试,保持架性能优异,轴承组件运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保持架 碳纳米管 聚酰亚胺 孔径 磨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石墨烯改性聚酰亚胺热力学性能模拟
12
作者 王成江 张可 +2 位作者 赵光辉 杨一夫 王郑浩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1,共8页
为改善聚酰亚胺的高温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使其在高度集成化的现代电子器件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利用接枝不同官能团的石墨烯(GN)对聚酰亚胺(PI)进行改性,提高其热力学性能。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建立纯聚酰亚胺、未接枝的石墨烯掺杂... 为改善聚酰亚胺的高温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使其在高度集成化的现代电子器件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利用接枝不同官能团的石墨烯(GN)对聚酰亚胺(PI)进行改性,提高其热力学性能。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建立纯聚酰亚胺、未接枝的石墨烯掺杂聚酰亚胺和分别接枝羧基(GNCOOH)、羟基(GNOH)、氨基(GNNH_(2))3种官能团的石墨烯掺杂聚酰亚胺5种模型。结果显示,经过GN改性后的PI复合模型热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其中,PI-GNCOOH体系的改善效果最显著,与纯PI体系相比,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导率分别提高了34 K和14.81%,自由体积下降至17.79%,均方位移明显小于未经过掺杂的纯PI体系。与纯PI体系相比,掺杂后的复合体系的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和结合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其中,掺杂GNCOOH的复合体系增强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GNOH、GNNH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石墨烯 官能团 分子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共聚高介电性能聚酰亚胺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3
作者 曹贤武 姚志强 +2 位作者 黄其隆 曾佩佩 赵婉婧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0,共9页
目前,能源领域不断发展,对电容器要求不断提高,兼具高温性能和高储能的电容器已成为研究热点。其中高储能密度即要求其具备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特种工程材料聚酰亚胺(PI)因其耐高温性能而备受人们青睐,但其较低储能密度制约其应用... 目前,能源领域不断发展,对电容器要求不断提高,兼具高温性能和高储能的电容器已成为研究热点。其中高储能密度即要求其具备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特种工程材料聚酰亚胺(PI)因其耐高温性能而备受人们青睐,但其较低储能密度制约其应用。为更好地利用聚酰亚胺的耐高温性能,从其合成原料的多样性出发,寻找优异合成路线,该研究以制备高介电常数与低介电损耗聚酰亚胺(PI),研究同分异构体2,3,3',4'-联苯四甲酸二酐(a-BPDA)和3,3',4,4'-联苯四酸二酐(s-BPDA)对聚酰亚胺介电性能的影响为目标,以a-BPDA、s-BPDA、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BTDA)、4,4'-双(3-氨基苯氧基)二苯基砜(m-BAPS)为原料,通过三元共聚制备了PI薄膜,从而验证方案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调配原料比例,探究最佳性能时各种原料配比。并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X射线衍射(XRD)分析、热性能分析和介电性能分析对薄膜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a-BPDA、s-BPDA、BTDA和m-BAPS可成功合成聚酰亚胺薄膜;合成的薄膜仍可以保持较高的热学性能,其中a-BPDA和s-BPDA分别将聚酰亚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最高提升至245.8℃和239.1℃。s-BPDA与a-BPDA对聚酰亚胺的介电性能产生不同影响,当s-BPDA与BTDA物质的量比为3∶2时,在1000Hz下sPI介电常数为4.25,介电损耗为0.0029,当a-BPDA与BTDA物质的量比为3∶2时,aPI介电常数为3.49,介电损耗为0.0023;综合对比下,s-BPDA对于聚酰亚胺的热学性能和介电性能改善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三元共聚 高介电常数 低介电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芯纱基摩擦电织物的制备及性能
14
作者 闫静 SYED UMER Afzal 王浩轩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0,共6页
为了实现织物型摩擦纳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TENG)中摩擦层和电极的有效结合,采用共轭静电纺丝和连续空心锭花式捻线技术制备了以聚酰亚胺(PI)和聚苯硫醚(PPS)为摩擦材料、以不锈钢纱线为电极的包芯纱,并将其作为纬纱... 为了实现织物型摩擦纳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TENG)中摩擦层和电极的有效结合,采用共轭静电纺丝和连续空心锭花式捻线技术制备了以聚酰亚胺(PI)和聚苯硫醚(PPS)为摩擦材料、以不锈钢纱线为电极的包芯纱,并将其作为纬纱通过机织工艺制备表面全纬纱的摩擦电织物。研究了摩擦层微结构匹配对TENG性能的影响,以及TENG在高温环境中的工作适应性,并探究了该织物型TENG的实际应用性能。结果表明:以PPS短纤维包芯纱织物和PI纳米纤维包芯纱织物分别为TENG的正负摩擦层时,由于微纳纤维之间的有效匹配增加摩擦界面有效工作面积,可获得较高摩擦电性能的织物型TENG,而且能够在200℃以下的高温环境中维持稳定工作;当负载电阻为20 MΩ时,TENG功率密度达到0.67 W/m^(2),能够点亮18个COBs或140个LEDs,可为电容器充电后进一步为计算器供电,展现了其在可穿戴微电子设备供能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电织物 包芯纱 聚酰亚胺 聚苯硫醚 耐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油分子结构对多孔聚酰亚胺含油特性及两者复合体系润滑机理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东伟 段春俭 +5 位作者 高传平 王超 张晟卯 张平余 王齐华 王廷梅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0-714,共15页
利用已成熟的造孔工艺,制备得到了具有一定孔径(1.46μm)和孔隙率(22.63%)的多孔聚酰亚胺材料(PPI).选择3种不同极性与黏度的基础油,通过探究基础油极性和PPI含油特性与外界刺激响应行为,揭示了基础油的分子结构和PPI含油特性与刺激响... 利用已成熟的造孔工艺,制备得到了具有一定孔径(1.46μm)和孔隙率(22.63%)的多孔聚酰亚胺材料(PPI).选择3种不同极性与黏度的基础油,通过探究基础油极性和PPI含油特性与外界刺激响应行为,揭示了基础油的分子结构和PPI含油特性与刺激响应行为的内在关联.同时,以含不同基础油的PPI为摩擦材料样品,通过改变载荷和速度的方式,实现多孔含油PPI的刺激响应,进而起到润滑的效果.通过探究不同结构基础油的响应润滑行为,分析磨损之后的形貌和组成结构,阐明了不同极性基础油的润滑机制,预期试验结果对多孔含油自润滑材料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聚酰亚胺 基础油 分子结构 润滑机理 固液复合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具微孔聚酰亚胺材料及其气体分离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宇 魏昕 刘轶群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9-277,共9页
聚酰亚胺是一类具有良好机械性能、高耐热稳定性及优异电气性能的特种高分子材料。通过在聚酰亚胺分子主链中引入三蝶烯/朝格尔碱基等“刚性扭曲”基团,或引入螺双芴/乙醇蒽等结构增加链段刚性,可设计合成新型的自具微孔聚酰亚胺材料。... 聚酰亚胺是一类具有良好机械性能、高耐热稳定性及优异电气性能的特种高分子材料。通过在聚酰亚胺分子主链中引入三蝶烯/朝格尔碱基等“刚性扭曲”基团,或引入螺双芴/乙醇蒽等结构增加链段刚性,可设计合成新型的自具微孔聚酰亚胺材料。这类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微孔结构特性,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自由体积,保持了良好的溶解加工性能和高的耐热稳定性,制备的气体分离膜拥有较高的气体渗透性能和适宜的理想气体选择性。介绍了目前可用于制备自具微孔聚酰亚胺材料的方法、所需的新型二胺和二酐单体,以及此类材料用于气体分离膜方面的性能。并针对自具微孔聚酰亚胺的规模化制备、结构特征与性能的构效关系及其气体分离膜性能的优化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自具微孔 气体分离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聚酰亚胺膜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安静娴 张宪烁 +3 位作者 韩彪 武博涵 陈淑静 刘金刚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3-18,共6页
综述了彩色聚酰亚胺(cPI)膜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状况。从膜材料的分类、膜材料的彩色化、cPI膜材料的发展历史、实现彩色化的途径与方法以及cPI膜材料在高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等角度进行了阐述。重点综述了cPI薄膜材料、纤维膜材料的研究... 综述了彩色聚酰亚胺(cPI)膜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状况。从膜材料的分类、膜材料的彩色化、cPI膜材料的发展历史、实现彩色化的途径与方法以及cPI膜材料在高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等角度进行了阐述。重点综述了cPI薄膜材料、纤维膜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情况,最后对cPI膜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彩色化 薄膜 纤维膜 热性能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激光烧蚀对PI表面质量和能量吸收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颂 陈诺言 +2 位作者 余凡 吉毅 邱旋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9,139,共8页
为了探究CO_(2)连续激光对聚酰亚胺(PI)薄膜加工工艺质量和能量吸收的影响规律,用连续激光器的不同功率和速率在PI薄膜上划出线段凹槽,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且用超景深测量仪对凹槽表面进行测量,得到了扫描速率... 为了探究CO_(2)连续激光对聚酰亚胺(PI)薄膜加工工艺质量和能量吸收的影响规律,用连续激光器的不同功率和速率在PI薄膜上划出线段凹槽,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且用超景深测量仪对凹槽表面进行测量,得到了扫描速率、激光功率对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并对PI薄膜进行了图案烧蚀试验。结果表明,PI薄膜在激光功率为16W和扫描速率为25mm/s时发生穿透,且随着扫描速率的降低以及激光功率的增加,PI薄膜吸收能量增多导致图案完全穿透;设定扫描速度为50mm/s,功率在4~16W范围内变化时,PI薄膜表面颜色逐渐出现了黑色或者棕色条纹,此时表面产生了碳化,残留物较多;分别测量线段的宽度与深度,发现在激光功率为12W、扫描速率为50mm/s时,PI薄膜表面残留物最少,并且划线宽度数值为300.6μm,划线深度数值为44.65μm,加工效果最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烧蚀 聚酰亚胺薄膜 扫描速率 激光功率 加工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元共聚无色透明聚酰亚胺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伟伟 戴培邦 张倍铭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0,共7页
采用两步法,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双酚A二酐(BPA-DA)、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BAPP)、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制备二元二胺与二元二酐(四元)共聚聚酰亚胺(PI)薄膜。... 采用两步法,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双酚A二酐(BPA-DA)、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BAPP)、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制备二元二胺与二元二酐(四元)共聚聚酰亚胺(PI)薄膜。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所得PI薄膜的分子结构,以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热重分析仪(TG)测定其热稳定性,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UV-Vis)及色差仪测定其光学性质,低场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仪(LFNMR)测定薄膜中水分布状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四元共聚PI薄膜实现完全亚胺化,热失重5%温度(T5%)高于499℃;薄膜含有少量的结合水和不易流动水,不含自由水;Tg高于210℃;相较于一元二胺与一元二酐(二元)均聚PI薄膜及一元二胺与二元二酐共聚PI薄膜和二元二胺与一元二酐(三元)共聚PI薄膜,四元共聚PI薄膜具有更好的透光率和无色性,在465 nm波长处的紫外-可见光透光率(T465nm)最高达92%,黄度指数(b∗)最低至8.58,Tg下降。四元共聚PI薄膜的Tg低于二元均聚及三元共聚PI薄膜的Tg,说明四元共聚PI薄膜的分子链间自由体积增大,是导致PI薄膜透光性提高和黄度下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无色透明 四元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改性三聚氰胺泡沫的制备及性能
20
作者 何利华 李慧霞 +2 位作者 刘志凌 蒋凡顺 张建勋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4,共7页
为提高三聚氰胺泡沫的热稳定性及力学强度,介绍了三聚氰胺树脂与水溶性聚酰亚胺(PI)共混改性方法,研究了PI增韧三聚氰胺树脂预聚体的合成配方和发泡工艺,同时也探讨了PI的添加方式及添加量对三聚氰胺泡沫性能的影响。采用万能电子试验... 为提高三聚氰胺泡沫的热稳定性及力学强度,介绍了三聚氰胺树脂与水溶性聚酰亚胺(PI)共混改性方法,研究了PI增韧三聚氰胺树脂预聚体的合成配方和发泡工艺,同时也探讨了PI的添加方式及添加量对三聚氰胺泡沫性能的影响。采用万能电子试验机、极限氧指数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导热系数仪等对改性前后三聚氰胺泡沫的力学性能、阻燃性、微观形貌、耐热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添加水溶性PI,在泡沫内部引入含两个与氮键合的酰基基团,并形成网络互穿结构,其热稳定性、表观密度、极限氧指数、烟密度、隔热性能均有显著提高。为了改善PI改性三聚氰胺泡沫的总体性能,进一步研究发现,PI添加量为三聚氰胺树脂预聚体总质量的5%时,泡沫失重速率最高温度峰值由369.69℃提高到383.66℃、拉伸强度提高了11.17%、撕裂强度提高了21.82%、断裂伸长率提高了12.51%,改性泡沫的各项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三聚氰胺树脂预聚体 聚酰亚胺改性三聚氰胺泡沫 微波发泡工艺 共混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