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6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Visual MODFLOW大水矿山深部开采矿坑涌水量预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军强 王肖珊 +4 位作者 丛宇 邓洪 王艳军 梁小明 张静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7-264,共8页
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导致矿坑涌、突水现象愈加频繁,此类问题多发生于大水矿山,为更好指导大水矿山深部开采工作,准确预测矿山深部开采矿坑涌水量至关重要。结合某矿区勘察资料、水文地质条件和观测井实测水位数据,利用Visual MODFLOW软... 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导致矿坑涌、突水现象愈加频繁,此类问题多发生于大水矿山,为更好指导大水矿山深部开采工作,准确预测矿山深部开采矿坑涌水量至关重要。结合某矿区勘察资料、水文地质条件和观测井实测水位数据,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矿区水文地质数值模型,进行稳态与非稳态校正以及相关参数敏感性分析;根据该矿区-150 m水平矿坑真实涌水量拟合分析Drain模块水力传导系数值,运用识别后模型对矿山深部开采矿坑涌水量预测,结果表明-200、-250、-300、-350 m等不同水平矿坑正常涌水量为17209.82、18896.20、21299.31、23494.10 m^(3)/d,预测结果可为矿山防治水工作提供依据,以及为工程安全开挖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MODflow 地下水数值模型 敏感性分析 水力传导系数 矿坑涌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ual Modflow在石家庄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翠云 马琳娜 +3 位作者 张胜 李政红 殷密英 臧逸中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1-566,共6页
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石家庄市长达42a的二维潜水水流模型和硝酸盐运移模型。收集整理大量地下水监测报告和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用于模型的建立,详细的地下水位和硝酸盐浓度监测数据以及不同时期的等水位线图用于模型校正。敏感... 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石家庄市长达42a的二维潜水水流模型和硝酸盐运移模型。收集整理大量地下水监测报告和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用于模型的建立,详细的地下水位和硝酸盐浓度监测数据以及不同时期的等水位线图用于模型校正。敏感度分析显示面状硝酸盐补给浓度是引起地下水NO3-浓度变化最敏感因子。利用校正的模型分3种管理方案预测了未来30a内地下水硝酸盐浓度的变化。拟合、验证和预测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作为石家庄市地下水管理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MODflow 水流模型 硝酸盐运移模型 地下水 石家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ual-MODFLOW在临汾市土门供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贾振兴 魏放 +3 位作者 侯燕军 黄小丹 苗春燕 王宏军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9-121,共3页
通过对土门供水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与概化,建立了研究区的地下水流数学模型。首先应用Visual-MODFLOW软件中的MODFLOW建立了研究区的地下水流场,然后应用MODPATH对水源地开采井进行粒子反向示踪模拟,根据划分地下水源地保护... 通过对土门供水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与概化,建立了研究区的地下水流数学模型。首先应用Visual-MODFLOW软件中的MODFLOW建立了研究区的地下水流场,然后应用MODPATH对水源地开采井进行粒子反向示踪模拟,根据划分地下水源地保护区的时间标准并且结合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了水源地各级保护区的界线。研究成果可为土门水源地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流场 visual MODflow 水源地 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sual Modflow的岩溶水疏降流场模拟和涌水量预测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永良 潘国营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51-54,共4页
为确保鹤壁矿区寺湾矿安全生产,采用国际通用的Visual Modflow地下水渗流模拟软件,以寺湾矿石炭系太原组二灰岩溶水大型放水试验为基础,建立了岩溶水三维渗流数值模型.通过该模型的识别和检验,成功模拟了放水试验所形成的渗流场和水位... 为确保鹤壁矿区寺湾矿安全生产,采用国际通用的Visual Modflow地下水渗流模拟软件,以寺湾矿石炭系太原组二灰岩溶水大型放水试验为基础,建立了岩溶水三维渗流数值模型.通过该模型的识别和检验,成功模拟了放水试验所形成的渗流场和水位动态变化,利用此模型计算的设计疏降水平的涌水量与采用相关曲线外推法、漏斗均衡法和解析法计算结果相差不大,已成为矿井排水系统改造的重要参数,为受承压水威胁的太原组下夹煤的安全合理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MODflow 放水试验 疏降流场 矿井涌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ual Modflow在甘肃某矿区地下水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庞国兴 李金轩 +2 位作者 杨强 李晓磊 朱鹏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307-312,共6页
在分析甘肃某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运用国际的可视化标准软件VisualModflow对研究区地下水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预测了区内地下水水位随时间缓慢上升,地下水处于微弱正均衡状态,地下水位将以高于1m幅... 在分析甘肃某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运用国际的可视化标准软件VisualModflow对研究区地下水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预测了区内地下水水位随时间缓慢上升,地下水处于微弱正均衡状态,地下水位将以高于1m幅度升降,极限水位是1.6m,矿区地下水水位边界线将向东南侧(厂址范围)移动约214m,距离厂址范围边界最近287m,地下水水位上升后对拟建厂址范围内项目建设无安全影响,同时为今后研究矿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矿区建设及环境保护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MODflow 地下水流 数值模拟 甘肃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sual MODFLOW的煤层底板突水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宗奎 黄鑫磊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7-163,共7页
随着我国东部矿区煤层开采水平不断向深部拓展,底板奥灰水突水事故时有发生,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准确预测煤层底板突水量,以新安煤矿为例,在概化该矿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底板奥灰水渗流运动基本微分方程并采... 随着我国东部矿区煤层开采水平不断向深部拓展,底板奥灰水突水事故时有发生,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准确预测煤层底板突水量,以新安煤矿为例,在概化该矿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底板奥灰水渗流运动基本微分方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实现了该渗流运动的三维可视化数值模拟,结合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一个水文年的实际水位观测值对该模型的模拟水位进行验证和校核,依据该模型模拟水位值采用水均衡法计算得出底板突水危险区域的奥灰水量,即为突水量预测值。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模拟水位最大误差小于11%,一般4%左右;应用该模型模拟水位值计算危险区域突水量为1150 m^3/h,与1995年该区域发生的特大奥灰突水事故平均突水量1244.3 m^3/h接近,预测结果真实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MODflow 底板突水 突水量预测 地下水渗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sual Modflow的某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运移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魏传云 杨武成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3-36,85,共5页
通过对某化工园区开展物探测量、钻探、水文地质试验、测井、水质分析等工作得到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应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MT3DMS溶质运移模块对特征污染物在连续源强、瞬态源强下及储罐火灾爆炸风险工况下化... 通过对某化工园区开展物探测量、钻探、水文地质试验、测井、水质分析等工作得到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应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MT3DMS溶质运移模块对特征污染物在连续源强、瞬态源强下及储罐火灾爆炸风险工况下化工原料渗漏及污水泄露进行污染物运移规律的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在连续源强、瞬态源强下,起初一年间污染物浓度会因污染源渗漏或泄露而增加,但随时间的增加浓度会随地下水的流动扩散,且逐渐被稀释,这为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mod flow 溶质运移 地下水污染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lyflow的缓凝砂浆在螺旋槽中的流场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杜王芳 张建辉 《机电工程》 CAS 2010年第5期28-30,共3页
针对缓凝预应力筋包覆装置连续作业的可靠性问题,在包覆试验研究基础上,采用流体力学和流变学理论与计算方法,运用Polyflow等软件,建立了螺旋输送的物理模型、几何模型以及有限元网格模型,结合假设和边界条件,对宾汉姆流体的缓凝砂浆在... 针对缓凝预应力筋包覆装置连续作业的可靠性问题,在包覆试验研究基础上,采用流体力学和流变学理论与计算方法,运用Polyflow等软件,建立了螺旋输送的物理模型、几何模型以及有限元网格模型,结合假设和边界条件,对宾汉姆流体的缓凝砂浆在螺旋槽内的流动和变形进行了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并得到了可视化流场。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螺杆转速下,缓凝砂浆在螺槽中出现完全流动状态或"塞流"的固体输送状态,验证了包覆试验现象,同时为机件的优化与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凝砂浆 Bingham流体 螺旋输送 计算流体力学 可视化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光照环境下的视觉惯性定位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程向红 钟志伟 +2 位作者 刘丰宇 吴建峰 吴昕怡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9-238,共10页
光流法假设条件严格,对光照条件、载体机动敏感。为了提高光流法特征跟踪和匹配的稳定性,提高视觉惯性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精细预积分和自适应特征权重的视觉惯性定位方法。首先,在传统预积分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惯性元件的比例因子... 光流法假设条件严格,对光照条件、载体机动敏感。为了提高光流法特征跟踪和匹配的稳定性,提高视觉惯性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精细预积分和自适应特征权重的视觉惯性定位方法。首先,在传统预积分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惯性元件的比例因子和非正交误差,通过精细预积分得到关键帧之间的位姿变化量;其次,用其辅助光流金字塔的跟踪迭代,减少匹配搜索时间并减少特征点误匹配概率。最后,基于特征匹配置信度的差异,利用所设计的特征权重在滑窗内自适应地融合多传感器信息。实验结果表明:在EuRoC数据集中,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剔除特征错误匹配;在实际实验中,相较于R-VIO、MSCKF和VINS-Mono算法,所提方法的绝对轨迹均方根误差分别平均减小了68.39%、59.06%和29.89%,证明其在各种环境下均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惯性 光流跟踪 自适应权重 传感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糙裂隙渗流-溶蚀耦合过程可视化试验及渗透性演化规律研究
10
作者 王婷 王子龙 +1 位作者 李炎隆 何亚宁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62-1671,共10页
西南地区岩溶区域分布广泛,水资源丰富,是中国未来水资源开发的主战场。探究岩溶过程中溶蚀模式的发育规律及其对岩体渗透特性影响,对保证涉及岩溶发育区的水利工程设施的选址、建设及长期运行安全至关重要。为此,研发了粗糙裂隙渗流-... 西南地区岩溶区域分布广泛,水资源丰富,是中国未来水资源开发的主战场。探究岩溶过程中溶蚀模式的发育规律及其对岩体渗透特性影响,对保证涉及岩溶发育区的水利工程设施的选址、建设及长期运行安全至关重要。为此,研发了粗糙裂隙渗流-溶蚀耦合过程实时可视化试验平台,开展了不同流速下的粗糙裂隙渗流-溶蚀试验,研究了流速影响下粗糙裂隙溶蚀形态、溶蚀速率、裂隙开度变化、溶蚀模式转变及渗透性演化规律。试验观测到:随着流速的增加,溶蚀模式从紧凑溶蚀转变为“虫孔”溶蚀,进而转变为均匀溶蚀。根据穿透长度理论,定义了考虑裂隙长度的有效Da数Daeff,L,确立了溶蚀模式从紧凑溶蚀向“虫孔”溶蚀,进而向均匀溶蚀转变的临界转变条件分别为Daeff,L≈10与Daeff,L≈1,并得到了本文试验结果的验证。渗流-溶蚀耦合作用使裂隙渗透率的变化规律不再符合立方定律;在相同的开度变化时,“虫孔”溶蚀的渗透率增长最迅速,并远远大于立方定律,所需突破流量PVbt最小。研究成果可为自然及工程中岩溶过程的认识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与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裂隙 渗流-溶蚀耦合 可视化试验 理论判据 渗透率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震时空流图的冲击地压危险区域预测方法
11
作者 曹安业 刘亚鹏 +2 位作者 汪子琨 杨旭 牛强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82,共8页
微震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与煤矿冲击地压强度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基于机器学习的微震数据预测方法及可视化呈现是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的重要技术手段,但目前存在无法有效预测危险区域移动轨迹、微震数据时空协同可视化困难、数据堆叠难以显示... 微震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与煤矿冲击地压强度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基于机器学习的微震数据预测方法及可视化呈现是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的重要技术手段,但目前存在无法有效预测危险区域移动轨迹、微震数据时空协同可视化困难、数据堆叠难以显示等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震时空流图的冲击地压危险区域预测方法。在该方法的数据预处理模块,采用二维核密度估计法将离散的微震数据进行连续表示,并构建核密度热力图反映微震数据空间聚集程度;在时空流图构建模块,改进引力模型以提取微震数据时空特征,采用箭头对时空流移动方向进行可视化效果呈现;在危险区域预测模块,利用K-means聚类算法优化可视化结果。采用内蒙古某矿2215工作面和陕西某矿4106工作面微震数据,分别针对断层和采空区的冲击地压危险区域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准确预测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转移方向,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后微震时空流图中箭头数量优化率分别为77.27%,87.5%,可视化效果更加简洁、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冲击地压 微震监测 危险区域预测 时空协同可视化 时空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RB-SLAM3视觉与惯导融合的煤矿机器人定位算法研究
12
作者 陈伟 巫帅达 +2 位作者 田子建 张帆 刘毅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97-307,共11页
针对煤矿井下空间狭窄、光线昏暗且严重不均匀使矿井图像存在照度低、纹理稀疏、颜色失真等缺陷,严重影响了视觉SLAM特征点提取匹配结果,导致定位性能急剧下降,提出1种基于改进ORB-SLAM3算法的煤矿移动机器人单目视觉定位算法。首先对OR... 针对煤矿井下空间狭窄、光线昏暗且严重不均匀使矿井图像存在照度低、纹理稀疏、颜色失真等缺陷,严重影响了视觉SLAM特征点提取匹配结果,导致定位性能急剧下降,提出1种基于改进ORB-SLAM3算法的煤矿移动机器人单目视觉定位算法。首先对ORB-SLAM3定位算法进行改进,在前端特征点提取(ORB)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直方图均衡化、非极大值抑制法、自适应阈值法以及基于四叉树策略的特征点均匀化性质;然后在特征点匹配工作中,引入了基于图像金字塔的LK光流法,减少优化的迭代次数,在特征点匹配完成后加入RANSAC算法去除误匹配的特征点,提高特征点的匹配准确率。在后端通过三角测量的方法,得到像素的深度信息,将2D-2D位姿求解问题转化成3D-2D(pnp)位姿求解问题。根据视觉惯导紧耦合的原理,通过融合视觉残差和IMU残差构建整个定位系统的残差函数,并使用基于非线性优化的滑动窗口BA算法不断迭代优化残差函数,获取精确的移动机器人位姿估计。将改进后的算法在4个数据集下与ORB-SLAM3算法以及VINSMono算法进行了充分的对比实验。研究表明:(1)相比于ORB-SLAM3算法以及VINS-Mono算法,提出定位系统的运动轨迹和真值轨迹最接近;(2)提出定位系统的APE各项指标均优于ORB-SLAM3算法以及VINS-Mono算法;(3)提出定位系统均方根误差为0.049 m(4次实验平均值),相较于ORBSLAM3均方根误差降低了31.1%(四次实验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目视觉 惯性导航 移动机器人 视觉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定位 LK光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导方式对比例阀振荡特性的影响机理
13
作者 李娜娜 何小康 +3 位作者 魏列江 万思毅 张海东 董成龙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9,共14页
比例阀不同先导级控制方式会引起主阀控制腔产生不同程度的空穴和涡流,导致主阀芯具有不同的振荡现象。采用CFD流场仿真技术与可视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速开关阀桥与比例减压阀分别作为比例阀先导级时其控制腔的流场特性,通过流... 比例阀不同先导级控制方式会引起主阀控制腔产生不同程度的空穴和涡流,导致主阀芯具有不同的振荡现象。采用CFD流场仿真技术与可视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速开关阀桥与比例减压阀分别作为比例阀先导级时其控制腔的流场特性,通过流场特性及旋涡结构分析了先导方式对主阀振荡特性的影响机理,提出了优化控制腔流场的方法,即在几何拐角处倒角和提高壁面流畅度。结果表明:控制腔旋涡的生成与消散与阀芯振荡密切相关;高速开关阀桥作为先导级时,流场波动大、涡流结构复杂,旋涡的周期性变化是主阀振荡加剧的主要原因;而比例减压阀作为先导级时,流场相对稳定、压力分布均匀,涡流仅在几何拐角处形成简单的剪切流动,压力差与流速的互补有助于减少主阀振荡。为优化控制腔结构、抑制振荡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阀 动网格 流场特性 振荡特性 可视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和能量函数的动作识别算法
14
作者 王丽芳 吴荆双 +1 位作者 尹鹏亮 胡立华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4-239,共6页
针对零样本动作识别(ZSAR)算法的框架缺乏结构性指导的问题,以基于能量的模型(EBM)指导框架设计,提出基于注意力机制和能量函数的动作识别算法(ARAAE)。首先,为了得到EBM的输入,设计了光流加3D卷积(C3D)架构的组合以提取视觉特征,从而... 针对零样本动作识别(ZSAR)算法的框架缺乏结构性指导的问题,以基于能量的模型(EBM)指导框架设计,提出基于注意力机制和能量函数的动作识别算法(ARAAE)。首先,为了得到EBM的输入,设计了光流加3D卷积(C3D)架构的组合以提取视觉特征,从而达到空间去冗余的效果;其次,将视觉Transformer(ViT)用于视觉特征的提取以减少时间冗余,同时利用ViT配合光流加C3D架构的组合以减少空间冗余,从而获得非冗余视觉空间;最后,为度量视觉空间和语义空间的相关性,实现能量评分评估机制,设计联合损失函数来进行优化实验。采用6个经典ZSAR算法及近年文献里的算法在两个数据集HMDB51和UCF101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相较于CAGE(Coupling Adversarial Graph Embedding)、Bi-dir GAN(Bi-direc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和ETSAN(Energy-based Temporal Summarized Attentive Network)等算法,在平均分组的HMDB51数据集上,ARAAE平均识别准确率提升至(22.1±1.8)%,均明显优于对比算法;在平均分组的UCF101数据集上,ARAAE的平均识别准确率提升至(22.4±1.6)%,略优于对比算法;在以81/20为分割方式的UCF101数据集上,ARAAE的平均识别准确率提升至(40.2±2.6)%,均大于对比算法。可见,ARAAE在ZSAR中能有效提高识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样本动作识别 能量函数 注意力机制 光流法 视觉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气对开式自然循环系统闪蒸流动特性影响实验研究
15
作者 张胜男 宋乐乐 +2 位作者 张文凯 孟兆明 孙中宁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405,共12页
闪蒸是开式自然循环系统流动过程中常见的两相流动现象。为了研究注气对开式自然循环闪蒸两相流动的影响,以增强自然循环系统的循环能力和稳定性,本文以水和空气为介质,开展了开式自然循环系统闪蒸流动特性的可视化实验研究。研究了不... 闪蒸是开式自然循环系统流动过程中常见的两相流动现象。为了研究注气对开式自然循环闪蒸两相流动的影响,以增强自然循环系统的循环能力和稳定性,本文以水和空气为介质,开展了开式自然循环系统闪蒸流动特性的可视化实验研究。研究了不同注气位置、注气量对自然循环系统不同运行阶段的自然循环能力、闪蒸两相流动特性、阻力特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阶段向上升段内注入空气,均可以有效提升自然循环系统的稳定性和循环能力。注气对系统的影响与闪蒸起始点位置有关,在闪蒸点上游注气的提升效果要优于下游,最多可提升回路循环流量8%~10%。针对相同的注气位置,在闪蒸点上游注气可以增强回路的流动能力和稳定性,但在下游注气则对回路的流动影响甚微,但会对闪蒸起始的位置进行改变。给出了注气对闪蒸流动影响的机理性分析与讨论,证明了由于注气改变了回路上升段的空泡份额造成回路压降变化,因此对回路流动产生了影响。同时得到闪蒸初始位置的气泡行为特性以及在闪蒸起始点附近注气所引入的空泡份额对回路贡献较低的结论,为两相流动模型计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式自然循环 流动闪蒸 注气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光滑管内CO_(2)流动沸腾的非绝热可视化研究
16
作者 孙云龙 徐肖肖 +2 位作者 黄永方 郭纪超 陈卫卫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30-236,共7页
通过对内径5 mm的水平光滑管内流动沸腾的流型进行非绝热可视化研究,获得了实验蒸发温度为7~15℃,热通量为5~35 kW·m^(−2),质量流速为100~500 kg·m^(−2)·s^(−1)条件下CO_(2)的流型图。实验结果显示,管内的两相流流型涵... 通过对内径5 mm的水平光滑管内流动沸腾的流型进行非绝热可视化研究,获得了实验蒸发温度为7~15℃,热通量为5~35 kW·m^(−2),质量流速为100~500 kg·m^(−2)·s^(−1)条件下CO_(2)的流型图。实验结果显示,管内的两相流流型涵盖了泡状流、塞状流、弹状流、分层波浪流、环状流以及雾状流。环状流顶部液膜在中低干度会提前干涸,导致传热系数逐渐下降。降低蒸发温度或提升质量流速有助于稳定管周液膜,有效抑制因提前干涸而导致的传热系数降低现象。当质量流速为400 kg·m^(−2)·s^(−1),热通量为30 kW·m^(−2)时,蒸发温度为7℃时的管顶部传热系数相较于15℃时高约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流型图 流动沸腾 可视化 非绝热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P的旋翼桨叶表面压力测量试验研究
17
作者 乐娟 张育斌 +5 位作者 彭迪 焦灵睿 程起有 陈卫星 汪文涛 李根阳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8-615,628,共9页
为了实现直升机旋翼桨叶表面的压力测量,提出一种基于压敏涂料(pressure sensitive paint,简称PSP)测量技术的试验方法。首先,采用在线标定方式确定PSP的压力敏感度;其次,构建PSP测量系统,利用单脉冲寿命法获取旋翼桨叶表面的压力分布图... 为了实现直升机旋翼桨叶表面的压力测量,提出一种基于压敏涂料(pressure sensitive paint,简称PSP)测量技术的试验方法。首先,采用在线标定方式确定PSP的压力敏感度;其次,构建PSP测量系统,利用单脉冲寿命法获取旋翼桨叶表面的压力分布图像;最后,进行直径为2 m的模型旋翼桨叶表面压力测量试验,获取悬停工况和前飞工况在不同状态下的桨叶图像,通过标定数据计算得到桨叶表面压力分布。试验结果表明:PSP测量技术能够获取桨叶表面压力比值、压力系数分布数据和流动显示图像;通过PSP测量得到的桨叶表面压力分布符合规律,且前行侧和后行侧桨叶的表面压力分布接近;沿着桨根到桨尖方向出发至距离桨根0.87 m处,桨叶的弦向压力比值与压力系数分布趋势一致,与传感器的测量结果相比,压力平均性误差和重复性误差均在5%以内,满足桨叶表面压力测量需求。研究结果验证了该试验方法的可行性,可为直升机气动机理性研究提供试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敏涂料 模型旋翼 桨叶表面压力 流动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流氦流场可视化技术研究进展
18
作者 胡应璇 李国良 +4 位作者 黄雯琳 张俊佩 童欣 邱利民 包士然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3-862,共10页
流场可视化是非接触式、全局高精度的新兴测量技术,测得的精细超流氦流场与传热信息能够为超导大科学装置的冷却系统设计提供数据和关联式支撑.超流氦具有量子特性,示踪物与量子涡旋的相互作用程度显著影响流场可视化测量的准确性.基于... 流场可视化是非接触式、全局高精度的新兴测量技术,测得的精细超流氦流场与传热信息能够为超导大科学装置的冷却系统设计提供数据和关联式支撑.超流氦具有量子特性,示踪物与量子涡旋的相互作用程度显著影响流场可视化测量的准确性.基于不同示踪物,深入讨论电子气泡法、微粒示踪法和分子示踪法3种主要的流场可视化方法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依据实验目的选择示踪物、搭建合适的光路和进行数据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流氦 流场可视化技术 超导冷却 低温测量 量子涡旋 示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测流技术综述
19
作者 姚光强 张亚 +3 位作者 袁有为 熊昭龙 舒钟毓 刘聪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1,28,共6页
视觉测流技术在非接触式河流流量监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通过综述视觉测流算法的主要方法,包括光学目标跟踪测流算法和统计特征测流算法,深入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底层原理以及研究现状。探讨现有视觉测流算法存在的问题,如算法在处理... 视觉测流技术在非接触式河流流量监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通过综述视觉测流算法的主要方法,包括光学目标跟踪测流算法和统计特征测流算法,深入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底层原理以及研究现状。探讨现有视觉测流算法存在的问题,如算法在处理天然河流的不规则性、复杂流动特性以及野外环境干扰时测量精度不理想等,并对光学目标跟踪测流算法和统计特征测流算法进行了对比与分析。最后,对这两种方法的优势与缺点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测流 目标跟踪测流算法 统计特征测流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轮叶片复合冷却内外部流动的磁共振测速和湍流模型评估
20
作者 蔡宇宙 曾伟 +2 位作者 赖佑奎 欧阳华 马海腾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0-259,共10页
涡轮叶片复合冷却结构复杂,激光诊断难以测量其内外流场。本文通过磁共振测速(MRV)获取了GE-E^(3)叶片的内外耦合流场,并基于RANS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MRV捕捉到主流通道的内外流掺混,前缘冲击-气膜的冲击孔初步加速及气膜孔进一步加... 涡轮叶片复合冷却结构复杂,激光诊断难以测量其内外流场。本文通过磁共振测速(MRV)获取了GE-E^(3)叶片的内外耦合流场,并基于RANS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MRV捕捉到主流通道的内外流掺混,前缘冲击-气膜的冲击孔初步加速及气膜孔进一步加速,以及蛇形弯道的分离流动等特征,并观察到通道涡以及分离涡结构。基于所测速度场评估仿真结果,发现SST k-ω和RNG k-ε的速度场特征均与MRV定性吻合,但SST k-ω对通道涡和分离涡的预测更接近MRV。此外,SST k-ω和RNG k-ε的反正切绝对百分比误差(AAPE)的全流场平均值分别为14%和16%,其差异主要由于SST的计算模型预测蛇形弯道以及尾缘劈缝扰流柱的分离区域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磁共振测速 叶片流动与冷却 流动可视化 湍流模型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