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扰流板结构的海上风电单桩基础受来流攻角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会 邱旭 +2 位作者 闫姝 赵昊 马文冠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5-642,共8页
针对扰流板型海上风电单桩基础冲刷防护结构,在已开展的扰流板尺寸及数量对冲刷防护效果影响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来流攻角对冲刷防护效果的影响。在实际工程中,海流的流动方向是不确定的。为此,基于数值模拟的研究手段,通过改变扰... 针对扰流板型海上风电单桩基础冲刷防护结构,在已开展的扰流板尺寸及数量对冲刷防护效果影响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来流攻角对冲刷防护效果的影响。在实际工程中,海流的流动方向是不确定的。为此,基于数值模拟的研究手段,通过改变扰流板的安装角来模拟不同来流攻角,以0°和22.5°攻角下扰流肋数量为8的扰流板和0°和30°攻角下扰流肋数量为6的扰流板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冲刷防护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扰流板结构在不同来流下马蹄涡强度和位置的变化特征,以及床面剪切应力的分布和相对保护面积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冲刷防护效果基本随着来流攻角的增加而减弱,且随扰流板长度或高度的增加,其角度变化带来的保护面积的差异也逐渐增加。总的来说,来流攻角为0°具有较好的冲刷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攻角 圆柱绕流 扰流板 马蹄涡 剪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粒两相流对船用离心泵叶片损伤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曹应佳 徐立 +3 位作者 霍晓萌 李丽婷 丁正强 胡靖睿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93-97,共5页
离心泵作为极地船舶主机辅助系统的关键组件,其工作状态对主机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为研究冰粒两相流对主机辅助系统中离心泵叶片损伤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采用欧拉-欧拉模型,其中冰粒体积分数范围为0~7%,冰粒直径范围为0~1.2 m... 离心泵作为极地船舶主机辅助系统的关键组件,其工作状态对主机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为研究冰粒两相流对主机辅助系统中离心泵叶片损伤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采用欧拉-欧拉模型,其中冰粒体积分数范围为0~7%,冰粒直径范围为0~1.2 mm。通过分析比较叶片表面冰粒分布、汽蚀系数及剪切应力等特征参数发现,在两相流条件下,叶片表面压力变化主要受冰粒分布特性影响;两相流中的冰粒与壁面之间的剧烈碰撞消耗了离心泵内部流场动能,从而降低了叶片表面的汽蚀系数和剪切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冰粒两相流 叶片 汽蚀系数 剪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自清淤水流流场及清淤特性数值模拟分析
3
作者 李桐 张欣 +6 位作者 陈昱霖 董磊 陈曜辉 宁凯扬 钱尚拓 冯建刚 徐辉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98,共10页
为解决城市排水管道的泥沙淤积问题,设计了一种闸门配合流槽的管道水力自清淤结构,并对不同坡度和初始进流水位的清淤过程水力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开始清淤时管道进口的流槽切应力和垂线平均流速分别可达清淤结束时的16倍和1... 为解决城市排水管道的泥沙淤积问题,设计了一种闸门配合流槽的管道水力自清淤结构,并对不同坡度和初始进流水位的清淤过程水力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开始清淤时管道进口的流槽切应力和垂线平均流速分别可达清淤结束时的16倍和1.55倍;当冲刷波运动至管道末端,管道进口的流槽切应力和垂线平均流速最大可达管道末端的5倍和2倍,管道上游的清淤效果更强;清淤过程中,流槽内水流的最大切应力和最大垂线平均流速分别可达平台上的104倍和1.45倍,流槽清淤效果明显优于平台;管道坡度越大、初始进流水位越高,冲刷波切应力、垂线平均流速越大,最大分别可达156Pa和3.6m/s,管道清淤效果越好;清淤过程冲刷波流速和切应力显著大于泥沙的理论扬动流速和临界切应力,证明了该水力自清淤结构清淤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排水管道 水力自清淤 切应力 垂线平均流速 扬动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孔口周边均匀切应力作用的柱形孔扩张二维弹塑性分析
4
作者 于旭光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5-724,I0001-I0004,共14页
为了求解两向不等压应力场和孔口剪切应力共同作用下的柱形孔扩张弹塑性统一解,首先将应力函数展开为三角级数形式,推导了弹性区应力和位移;接着采用统一强度理论和相关联流动法则,推导了塑性区应力和位移;最后通过保角映射函数确定了... 为了求解两向不等压应力场和孔口剪切应力共同作用下的柱形孔扩张弹塑性统一解,首先将应力函数展开为三角级数形式,推导了弹性区应力和位移;接着采用统一强度理论和相关联流动法则,推导了塑性区应力和位移;最后通过保角映射函数确定了弹塑性交界线,进而根据弹塑性交界线处的应力连续条件,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了弹性区应力和位移中的常系数。新提出的弹塑性统一解提供了一种求解柱形孔扩张问题的新框架,不仅扩展了Tresca屈服准则下的解,还可以反映柱形孔扩张时的“非圆效应”。通过与复变函数法、试验值对比验证了解的正确性,并且分析了各个参数对弹塑性交界线、应力和位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向不等压应力场 均匀剪切应力 统一强度理论 相关联流动法则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表面仿生微结构对离心泵减阻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李沁阳 胡亚辉 +2 位作者 陈坚 姜浩 宁图增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9-797,共9页
在离心泵叶片表面布置仿生微结构,会对离心泵涡结构及其减阻性能产生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以XBD8.0—15G型离心泵作为研究对象,对鲨鱼皮肤表面的复杂结构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种具有减阻效应的微结构,并将其布置在离心泵叶片表面,通过数... 在离心泵叶片表面布置仿生微结构,会对离心泵涡结构及其减阻性能产生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以XBD8.0—15G型离心泵作为研究对象,对鲨鱼皮肤表面的复杂结构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种具有减阻效应的微结构,并将其布置在离心泵叶片表面,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离心泵的内流特性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叶片表面仿生微结构对涡结构的改变以及减阻性能的影响。首先,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然后,构建了以Q准则为基础的涡结构识别方法,观察了微结构处涡结构的演变;最后,对模型进行了后处理,计算得到了壁面剪切应力、减阻率以及效率变化率,并研究了微结构对离心泵内部流动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标准工况下,Q值均大于0,采用微结构将导致原本低强度、大尺度的涡结构被破坏,形成尺度较小、数量较多的高强度涡结构,且仿生微结构导致壁面剪切应力降低了30 Pa~170 Pa;在0.8Q_d条件下,较光滑叶片相比,仿生微结构叶片离心泵的减阻率为3.71%,效率变化率提升了1.45%,并在1.2Q_d时,二者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54%和1.69%。叶片表面仿生微结构可以大幅提升离心泵的减阻性能,提高其能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式泵 计算流体动力学 离心泵涡结构 Q准则 叶片壁面剪切应力 减阻效果 内流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s and hydrodynamic flow analysis of nanofluids over a plate 被引量:4
6
作者 AOUINET Hana DHAHRI Maher +2 位作者 SAFAEI Mohammad Reza SAMMOUDA Habib ANQI Ali 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3340-3353,共14页
A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log-law behavior for the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of a wall-bounded flow is performed over a flat plate immersed in three nanofluids(Zn O-water,SiO_(2)-water,TiO_(2)-water).Numerical simula... A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log-law behavior for the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of a wall-bounded flow is performed over a flat plate immersed in three nanofluids(Zn O-water,SiO_(2)-water,TiO_(2)-water).Numerical simulations using CFD code a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boundary layer and the hydrodynamic flow.To validate the current numerical model,measurement points from published works were used,and the compared results were in good compliance.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for the velocity series of 0.04,0.4 and 4 m/s and nanoparticle concentrations0.1% and 5%.The influence of nanoparticles’ concentration on velocity,temperature profiles,wall shear stress,and turbulent intensity was investigated.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iscous sub-layer,the buffer layer,and the loglaw layer along the potential-flow layer could be analyzed based on their curving quality in the regions which have just a single wall distance.It was seen that the viscous sub-layer is the biggest area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areas.Alternatively,the section where the temperature changes considerably correspond to the thermal boundary layer’s thickness goes a downward trend when the velocity decreases.The thermal boundary layer gets deep away from the leading edge.However,a rise in the volume fraction of nanoparticles indicated a minor impact on the shear stress developed in the wall.In all cases,the thickness of the boundary layer undergoes a downward trend as the velocity increases,whereas increasing the nanoparticle concentrations would enhance the thickness.More precisely,the log layer is closed with log law,and it is minimal between Y^(+)=50 and Y^(+)=95.The temperature for nanoparticle concentration φ=5%is higher than that for φ=0.1%,in boundary layers,for all studied nanofluids.However,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behavior is inverted from the value of Y^(+)=1 and the temperature for φ =0.1%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case of φ =5%.For turbulence intensity peak,this peak exists at Y^(+)=100 for v=4 m/s,Y^(+)=10 for v=0.4 m/s and Y^(+)=8 for v=0.04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s nanofluids hydrodynamic flow wall shear stress turbulent inten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礁冠层水动力学问题研究综述
7
作者 姚宇 周宝宝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珊瑚礁冠层水动力学的研究不仅对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以及生态修复具有指导意义,还能为在台风浪等极端波浪影响下的海岸带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也对预测珊瑚礁上的泥沙输运和珊瑚礁海岸线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回顾了珊瑚... 珊瑚礁冠层水动力学的研究不仅对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以及生态修复具有指导意义,还能为在台风浪等极端波浪影响下的海岸带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也对预测珊瑚礁上的泥沙输运和珊瑚礁海岸线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回顾了珊瑚礁冠层水动力学的研究现状,从冠层内外流动特性、冠层阻力特性及冠层阻力的模拟方法3个方面对当前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提出未来冠层内外流动特性的研究可关注更复杂的波浪或波流共同作用下的水动力特性,冠层阻力特性应充分考虑冠层骨架结构的各向异性,冠层阻力的模拟可采用直接求解基于Navier-Stokes方程来复现冠层尺度下的精细化流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流 阻力系数 剪切应力 水动力 珊瑚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剪应力作用下饱和粉土液化流动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周正龙 华凌霄 +3 位作者 徐令宇 赵凯 吴琪 陈国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95-3303,共9页
饱和粉土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液化变形,从而导致建立在其上的建(构)筑物发生破坏。工程场地区域内粉土单元通常存在初始剪应力作用,为探究初始剪应力对饱和粉土液化特性的影响,将液化后粉土视为流体进行了一系列循环扭剪试验研究。试验... 饱和粉土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液化变形,从而导致建立在其上的建(构)筑物发生破坏。工程场地区域内粉土单元通常存在初始剪应力作用,为探究初始剪应力对饱和粉土液化特性的影响,将液化后粉土视为流体进行了一系列循环扭剪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初始剪应力对饱和粉土剪应力-剪应变率曲线影响显著,随着初始剪应力τ_(s)的增大,剪应力-剪应变率曲线由“椭圆形”向“哑铃形”过渡逐渐转变为由“镰刀形”向“椭圆形”至“锤形”过渡;表观黏度η与振次N的衰减曲线随着τ_(s)的增大先降低再抬升,平均流动系数κ与振次N的增长曲线发展速度随着τ_(s)的增大先加快后减慢,固液相变孔压比r_(uth)随着τ_(s)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当τ_(s)=5 k Pa时饱和粉土的r_(uth)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粉土 初始剪应力 液化流动 循环扭剪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式进/出水口偏流出流下的大涡模拟 被引量:7
9
作者 郭港归 刘亚坤 +2 位作者 魏杰 曹泽 张帝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44,共13页
实际工程中受地形地质条件影响,引水洞在水平上存在转角,导致出流工况来流不均,进/出水口内部紊流特性的复杂程度显著提升。利用大涡模拟对某带水平弯段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进行数值计算,其流速、概率密度分布与模型试验吻合较好... 实际工程中受地形地质条件影响,引水洞在水平上存在转角,导致出流工况来流不均,进/出水口内部紊流特性的复杂程度显著提升。利用大涡模拟对某带水平弯段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进行数值计算,其流速、概率密度分布与模型试验吻合较好。结果表明:偏流出流下进/出水口各流道分流比分别为0.64、0.81、1.26和1.29,水平方向流速分布极为不均;垂直方向主流靠近中下部,垂向雷诺切应力在扩散段内呈一正一负峰值分布,该现象主要由中上部的流动分离和底部的壁面剪切造成;两中间流道的回流区高度大于两边流道,导致中间流道的拦污栅更易受到反向流速影响;流动分离使拦污栅附近存在三轴漩滚,靠近过水断面中上部和底部产生2处能量集中的低频脉动,且各流道在偏流条件下的紊动强度相比均匀来流的紊动强度分别提高11%、25%、29%、3%,不利的水流流态和较高的紊动强度可能对拦污栅造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式进/出水口 偏流出流 雷诺切应力 流动分离 低频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氩模式对钢包内多相流流动行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秦绪锋 王凤良 +3 位作者 程常桂 李阳 卫卫 金焱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以某钢厂150 t钢包为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吹氩模式和吹氩流量对钢包流场、钢渣界面行为和壁面剪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孔吹氩模式下,钢包内环流远端流速低,钢渣界面流动不活跃,易导致此处渣层冷凝结壳;双孔等流量吹氩模式... 以某钢厂150 t钢包为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吹氩模式和吹氩流量对钢包流场、钢渣界面行为和壁面剪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孔吹氩模式下,钢包内环流远端流速低,钢渣界面流动不活跃,易导致此处渣层冷凝结壳;双孔等流量吹氩模式下,随着吹氩流量增大,钢渣界面流速增加,但其流动活跃性降低;双孔差流量吹氩下,大吹氩流量时钢渣界面能维持一定范围的活跃流动。当吹氩流量在120~240 L/min范围,单孔吹氩所形成的渣眼面积大于两种双孔吹氩模式;当吹氩流量超过240 L/min,双孔等流量吹氩下渣眼面积最大,双孔差流量吹氩对应的渣眼面积最小。另外,单孔吹氩下壁面剪应力最大,应力面积较小,双孔等流量吹氩下剪应力虽然显著降低,但分布区域面积增大。综上所述,双孔差流量吹氩模式可以在提高钢液精炼效率的同时,降低对钢包内衬耐火材料的流动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包 底吹氩 吹氩流量 多相流流动 钢渣界面 壁面剪应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植被倒伏对地表径流水力特性及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泽康 王健 +2 位作者 陈俞池 王晨沣 封瑞坤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8,共10页
[目的]为探讨柔性植被倒伏后形成的近地表覆盖减少径流和侵蚀量及调节地表径流水力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流体力学和水力学基本理论为依据,通过5个覆盖度、5个坡度和3个流量组合的条件下进行室内放水试验,系统研究柔性植被倒伏下的侵蚀... [目的]为探讨柔性植被倒伏后形成的近地表覆盖减少径流和侵蚀量及调节地表径流水力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流体力学和水力学基本理论为依据,通过5个覆盖度、5个坡度和3个流量组合的条件下进行室内放水试验,系统研究柔性植被倒伏下的侵蚀规律以及水动力学特征。[结果](1)侵蚀量分布随坡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流量在高坡度下对侵蚀过程的影响更为显著;(2)随着柔性植被覆盖度增加,以50%覆盖度为分界线,侵蚀量基本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3)平均流速v随覆盖度增加而减小,下降趋势随覆盖度增加由急变缓,Fr变化趋势与平均流速相似;阻力系数f与覆盖度呈线性正相关,随坡度升高,阻力系数值逐渐降低;而雷诺数Re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比Fr、v和f更敏感。(4)随着植被覆盖度增加,形态剪切力增大(颗粒剪切力减小),形态剪切力在总剪切力的变化中起决定性作用,总剪切力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结论]柔性植被倒伏后形成的近地表覆盖可减少土壤侵蚀,研究可为坡面流植被侵蚀规律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促进明渠水力学理论在坡面水流方面的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流 柔性植被 侵蚀机理 剪切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铅铋轴流泵叶轮冲磨蚀特性研究
12
作者 常杰元 黎义斌 +3 位作者 杨从新 马文生 张人会 周欢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2-581,共10页
为研究铅铋轴流泵叶轮冲磨蚀特性,基于液态铅铋的冲磨蚀破坏机理分析,利用边界层理论建立冲磨蚀数学模型,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对0.8Q_(d)、1.0Q_(d)和1.2Q_(d)三种方案下泵内流动进行数值计算,获得了叶片冲磨蚀分布及壁面流速、流态、... 为研究铅铋轴流泵叶轮冲磨蚀特性,基于液态铅铋的冲磨蚀破坏机理分析,利用边界层理论建立冲磨蚀数学模型,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对0.8Q_(d)、1.0Q_(d)和1.2Q_(d)三种方案下泵内流动进行数值计算,获得了叶片冲磨蚀分布及壁面流速、流态、壁面熵产率与冲磨蚀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高冲磨蚀区域主要分布在叶片进口边靠近泵壳一侧;随铅铋泵入口流量增加和壁面流态紊乱加剧,叶片受冲磨蚀影响增大;当液态铅铋的最大流速不高于10m/s时,叶片受冲磨蚀影响较小,而最大流速高于10m/s时,叶片表面冲磨蚀急剧加重;叶片表面高冲磨蚀区域是高壁面熵产率主要分布区域,且液态铅铋的冲磨蚀行为与壁面熵产率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液态铅铋合金 轴流泵 数值模拟 叶轮 冲磨蚀 切应力 壁面流速 壁面熵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流体剪应力下细胞膜张力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淑婷 赵森 +2 位作者 张笑 高颜 霍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0-606,共7页
目的分析梯度流体剪应力(fluid shear stress,FSS)流场中细胞膜张力分布。方法构建梯度平板流动腔模型,采用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FSS梯度和幅值、不同静水压下细胞膜的膜张力分布。结果当流动腔入口流量增大时,FSS流场梯度呈... 目的分析梯度流体剪应力(fluid shear stress,FSS)流场中细胞膜张力分布。方法构建梯度平板流动腔模型,采用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FSS梯度和幅值、不同静水压下细胞膜的膜张力分布。结果当流动腔入口流量增大时,FSS流场梯度呈正比例增大。梯度FSS流场下,细胞膜张力由贴壁侧向顶部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正常人体血压下,静水压越大,细胞膜张力越大。当FSS幅值一定时,增加FSS梯度,细胞高、低FSS区域平均膜张力差值增大;当FSS梯度一定时,增加FSS幅值,细胞高、低FSS区域平均膜张力差值增大。结论梯度FSS流场会引起细胞膜张力的局部差异,其可能是破骨前体细胞在梯度流场中定向迁移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平板流动腔 梯度流体剪应力 破骨前体细胞 膜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扰流板对海上风电单桩基础冲刷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会 邱旭 +2 位作者 赵昊 马文冠 刘鑫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8-457,共10页
在单独恒定流条件下,以某一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基础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扰流板防冲刷结构,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基于数值模拟,研究扰流板结构对桩基础周围局部冲刷的影响机制,探讨扰流板长度L和高度H_(2)对局部马蹄涡位置和强度的影响,分... 在单独恒定流条件下,以某一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基础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扰流板防冲刷结构,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基于数值模拟,研究扰流板结构对桩基础周围局部冲刷的影响机制,探讨扰流板长度L和高度H_(2)对局部马蹄涡位置和强度的影响,分析床面剪切应力受扰流板几何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扰流板结构能有效地减弱局部马蹄涡强度和减小桩周海床床面剪切应力;局部马蹄涡受扰流板几何的影响呈现3种流动机制;当L/H2=1时,扰流板具有较好的冲刷防护特性。总的来说,扰流板防冲刷结构对单桩基础局部冲刷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单桩 圆柱绕流 冲刷 马蹄涡 床面剪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6Al-4V合金温变形性能研究
15
作者 孙宗帅 齐会萍 +1 位作者 宋鑫 李爽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3-160,共8页
目的为了解决螺纹滚压加工缺陷问题,对Ti-6Al-4V合金进行温热环境变形研究,以期获得合适的温加工温度。方法通过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进行了温拉伸和温剪切试验,应变速率为0.05~1 s^(−1),变形温度为100~600℃。分析了变形温度和... 目的为了解决螺纹滚压加工缺陷问题,对Ti-6Al-4V合金进行温热环境变形研究,以期获得合适的温加工温度。方法通过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进行了温拉伸和温剪切试验,应变速率为0.05~1 s^(−1),变形温度为100~600℃。分析了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拉伸性能、剪切性能和延伸率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变形温度下Ti-6Al-4V合金微观组织演变情况。结果拉伸试样的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不断下降,且更快达到峰值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加,流变应力上升。在温拉伸过程中,晶粒会发生转向以及拉长,且有再结晶现象出现。在300℃变形时组织中α相变形程度较为均匀。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合金组织中α相晶粒尺寸降低,晶粒的拉长变形程度增大。延伸率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在300℃左右时存在一个区域塑性区。应变速率越高,试样的延伸率越低。试样的剪切强度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剪切强度随应变速率的升高而逐渐提高。结论在300℃时组织中α相变形程度均匀,且塑性略高,为了避免较高变形温度时剪切强度过低材料出现粘连的情况,选择该温度为温滚压加工合适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AL-4V 温热变形 流变应力 塑性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料柱状态对炉缸铁水环流及侧壁剪切应力的影响
16
作者 平尚冲 王楠 +1 位作者 张晓辉 陈敏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6-343,共8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死料柱状态下炉缸内的铁水流动特征进行解析,研究了死料柱的空隙度、中心恶化程度及位置对铁水环流及炉缸侧壁剪切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死料柱状态下,高炉炉缸侧壁的最大剪切应力均位于铁口平面下方1.5 ...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死料柱状态下炉缸内的铁水流动特征进行解析,研究了死料柱的空隙度、中心恶化程度及位置对铁水环流及炉缸侧壁剪切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死料柱状态下,高炉炉缸侧壁的最大剪切应力均位于铁口平面下方1.5 m附近,铁口平面下方0°~20°的周向区域内炉缸侧壁剪切应力较大;当死料柱空隙度由0.2增至0.4时,炉缸侧壁最大剪切应力由9.045 mPa降至6.530 mPa,死料柱空隙度的增加可有效增大铁水在炉缸内的流动空间,减缓铁水环流对侧壁的冲刷侵蚀;当死料柱中心恶化区域占比由0.7增至0.9时,炉缸侧壁最大剪切应力由9.492 mPa增至22.02 mPa,铁水环流对侧壁的冲刷侵蚀加重;此外,死料柱浮起对减缓炉缸侧壁剪切应力无显著影响.因此,改善高炉原料和操作条件,提高死料柱空隙度和中心透液性,均能有效减缓铁水环流对炉缸侧壁的冲刷侵蚀,延长高炉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炉缸 死料柱 铁水环流 侧壁剪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注型生物反应器中流速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晓江 戴尅戎 +3 位作者 谢幼专 汤亭亭 于志锋 张书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2-587,共6页
目的探讨在灌注型生物反应器中,大段磷酸三钙(β-TCP)载体内不同流速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灌注型生物反应器对复合了hMSCs的大段β-TCP载体分别以3、6、9 mL/min的... 目的探讨在灌注型生物反应器中,大段磷酸三钙(β-TCP)载体内不同流速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灌注型生物反应器对复合了hMSCs的大段β-TCP载体分别以3、6、9 mL/min的流速培养15 d,通过葡萄糖消耗量、细胞活力(MTT比色法)以及扫描电镜(SEM)观测细胞在载体内的增殖情况;以Real-time PCR检测成骨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各组葡萄糖的日消耗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初期9 mL/min组细胞增殖明显快于3、6 mL/min组(P<0.001),但是灌注培养后期6 mL/min组的细胞增殖快于9、3 mL/min组(P<0.05)。灌注培养15 d后,6 mL/min组细胞活力显著高于3、9 mL/min组(P<0.001)。SEM观察发现3组β-TCP载体内均形成复合细胞层,3 mL/min组细胞层呈疏松的簇状,6 mL/min组复合细胞层部分呈膜片状,9 mL/min组复合细胞层多数呈膜片状。在进行成骨诱导灌注培养15 d后,6、9 mL/min组碱性磷酸酶(ALP)及骨桥蛋白(OP)的表达均显著高于3 mL/min组(P<0.01);3、6 mL/min组骨钙素(OC)的表达基本相同(P>0.05),而9 mL/min组OC的表达量则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01)。结论在利用灌注型生物反应器对hMSCs进行灌注培养的早期,9 mL/min的流速最有利于hMSCs的增殖,而晚期6 mL/min的流速最有利于hMSCs的增殖。β-TCP载体内流体剪切应力(flow shear stress,FSS)随灌注流速的增加而增加,适当的FSS可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分布,并增加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流体剪切应力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剪应力作用下VWF-A1A2A3介导的血小板P-选择素的原位表达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思璐 刘晓玲 +1 位作者 吴建华 方颖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8-193,204,共7页
目的探讨流体剪应力(fluid shear stress,FSS)对VWF-A1A2A3介导的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平行平板流动腔实验系统,以CD62P:FITC作为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的指示剂,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分析在不同FSS条件(0、1、2 Pa)下... 目的探讨流体剪应力(fluid shear stress,FSS)对VWF-A1A2A3介导的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平行平板流动腔实验系统,以CD62P:FITC作为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的指示剂,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分析在不同FSS条件(0、1、2 Pa)下,血小板经由VWF-A1A2A3特异介导黏附后P-选择素表达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提取特征参数。结果 FSS扣动了血小板激活并产生P-选择素表达的扳机,激活比率受FSS大小和持续时间的正向调节,在1 Pa和2 Pa时的最高激活比率分别为9.42%和14.59%;P-选择素表达水平随FSS作用时间的延长先提高后降低,呈现一个"双相"的变化过程,最佳作用时间为7.5 min;P-选择素表达的荧光峰值随剪应力的增加而上升。结论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受FSS和VWF-A1A2A3的协同调控,表达水平与力信号的持续时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P-选择素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流体剪应力 血小板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注式生物反应器中大段多孔磷酸三钙载体内流场分布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晓江 戴尅戎 +3 位作者 汤亭亭 谢幼专 江兴贤 卢建熙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1-27,33,共8页
目的对灌注式生物反应器中大段多孔磷酸三钙载体内流场分布进行模拟研究。方法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我们自行设计的灌注式生物反应器中大段多孔β-TCP载体内流场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对不... 目的对灌注式生物反应器中大段多孔磷酸三钙载体内流场分布进行模拟研究。方法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我们自行设计的灌注式生物反应器中大段多孔β-TCP载体内流场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对不同灌注速度条件下载体材料内的流体剪切应力进行了计算。结果利用CFD方法可以很好的模拟三维载体材料内的流场分布,并可以对载体材料内部的流体剪切应力进行计算。在我们的灌注反应体系中,3ml/min,6ml/min及9ml/min灌注速度条件下载体内主要区域的流速值分别为(0.227±0.062)mm/s、(0.459±0.125)mm/s以及(0.701±0.193)mm/s,而相应的流体剪切应力值分别为5.2±1.5mPa、10.6±3mPa以及16.2±4.6Pa。结论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这一计算模型可以进行不同灌注系统之间结果的比较及不同显微结构载体之间结果的比较。并且可以根据细胞实验结果选择适于细胞分布增殖或者分化的流体剪切应力值,进而为组织工程中生物反应器的流速选择以及载体材料结构的加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动力学 生物反应器 流体剪切应力 多孔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体外流体剪切力加载装置平行平板流室的合理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付强 刘艳辉 +2 位作者 徐亚娟 郭玲 吴昌敬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3期68-71,共4页
【目的】不同形式的剪切力作用对维持细胞、组织及机体正常生理状态有重要意义,合适的加载装置是细胞力学研究的前提。参照传统平行平板流室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适用于体外细胞的流体剪切力加载装置。【方法】设计制作平行平板流室加载装... 【目的】不同形式的剪切力作用对维持细胞、组织及机体正常生理状态有重要意义,合适的加载装置是细胞力学研究的前提。参照传统平行平板流室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适用于体外细胞的流体剪切力加载装置。【方法】设计制作平行平板流室加载装置,通过多普勒超声测速技术对流室流速等流体特征进行检测;并通过对小鼠成骨细胞的加载实验,检测装置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结果】彩色多普勒检测结果显示该装置内流体流动较均匀,剪切力加载均匀准确,操作简单方便。【结论】本研究装置可用于体外研究成骨细胞等力学敏感细胞在形态学、生理生化等方面对剪切力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剪应力 流室 多普勒超声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