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ysical Activity and Vascular Dilation Function in Healthy Middle-aged Individuals
1
作者 LIANG Qi LIU Donghong +6 位作者 WANG Yuling SUN Bing LIN Fengqiao GAN Hanjing WU Guifu WANG Lichun MA Hong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9-493,共5页
Objective:Vascular dilation dysfunction has been linked with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vascular dilation function in healthy... Objective:Vascular dilation dysfunction has been linked with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vascular dilation function in healthy middle-aged adults to help explaining the effect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preven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Method:We recruited 91 healthy middle-aged adults to complete a self-report 7-day physical activity recall questionnaire and an exam of brachial artery flow-mediated dilation(FMD) and Nitroglycerin-mediated dilation(NMD) detected by ultrasoun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level(PAL) and FMD and NMD were explored.Result:Physical activity showed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brachial artery FMD,even after adjustment for possible confounding factors(r=0.363,P<0.01).The group of high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had the highest FMD.The means of FMD(%) in low,moderate and high PAL groups were respectively 8.70%±3.93%,9.01%±3.22% and 12.38±5.67%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individuals of low and high PAL and between moderate and high PAL group(P<0.01).The means of NMD(%) is 25.13%±6.52%,24.38%±5.44% and 29.50%±7.25% respectively(P> 0.05)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ree groups.There was no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PAL and FMD in premenopausal females but in men and postmenopausal females.Although individuals of high PAL have the best FMD,the moderate PAL can also retard FMD decrease with ageing.Conclusion:Maintaining high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can enhance endothelial-dependent vascular dilation,and moderate or high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can prevent endothelial-dependent vascular dilation declining with aging,which may contribute to decreas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healthy middle-aged ad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舒张 心血管疾病 治疗方法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 m高压空气暴露对潜水员肱动脉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刘文武 张婷婷 +3 位作者 文宇坤 俞旭华 徐佳骏 王世锋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6-899,共4页
目的探讨40 m高压空气暴露对潜水员肱动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名潜水员作为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均接受最高压力为40 m的高压空气暴露,高气压暴露时间共计190 min。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高气压暴露前后受试者的肱动脉直径、收缩峰... 目的探讨40 m高压空气暴露对潜水员肱动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名潜水员作为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均接受最高压力为40 m的高压空气暴露,高气压暴露时间共计190 min。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高气压暴露前后受试者的肱动脉直径、收缩峰值流速(SPV)、阻力指数(RI),计算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FMD),评价高气压暴露对肱动脉功能的影响。结果与高气压暴露前相比,高气压暴露后肱动脉直径呈下降趋势(P>0.05),RI和FMD稍有升高(P>0.05),而SPV下降(P<0.05)。结论40 m高压空气暴露可导致肱动脉收缩,血流阻力增加、流速下降,但对肱动脉的功能影响较小,FMD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员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 血管内皮细胞 肱动脉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量训练对增龄性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世光 李伟 +1 位作者 高前进 王彦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研究力量训练对老年人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力量训练对增龄性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11例老年男性[平均年龄(70.63±3.93)岁]进行12周的力量训练,使用多普勒超声显像技术测定受试者运动训练前后的血流介... 目的:研究力量训练对老年人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力量训练对增龄性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11例老年男性[平均年龄(70.63±3.93)岁]进行12周的力量训练,使用多普勒超声显像技术测定受试者运动训练前后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同时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脂联素(adiponectin)。结果:经过12周的力量训练后,老年人体脂率显著降低(P<0.05),血糖、血脂出现显著性下降,肌肉力量显著增加,同时FMD显著提高(P<0.05),而TNF-α、IL-6、hs CRP水平出现显著降低,adiponectin显著升高;FMD增加的程度与血清TNF-α、IL-6、hs CRP降低的程度,以及adiponectin升高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12周的力量训练提高了老年人血管内皮功能,减低了炎症反应水平;力量训练提高老年人血管内皮功能与炎症水平下降有关,这可能是力量训练提高老年人心血管机能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量训练 老年男性 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炎症因子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血压反应与血流调控血管舒张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梁崎 王于领 +5 位作者 刘东红 甘晗靖 孙冰 王礼春 麦炜颐 马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88-892,共5页
目的:探讨中年人群肱动脉血流调控血管舒张功能与单次极量运动和恢复期血压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中年志愿者76人,完成1次症状限制性运动平板试验及1次经体表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调控内皮依赖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 目的:探讨中年人群肱动脉血流调控血管舒张功能与单次极量运动和恢复期血压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中年志愿者76人,完成1次症状限制性运动平板试验及1次经体表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调控内皮依赖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和非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nitroglycerin-mediated dilation,NMD)的检测。按性别分为两组,分别将各个血压指标与FMD、NMD及各个可能的影响因素做Pearson相关,并通过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检测出运动高峰期和恢复早期血压的影响因子。结果:男性志愿者中,FMD与运动前收缩压(SBP)、脉压(PP)、2级运动的SBP、平均动脉压(MAP)呈负相关,经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仅有运动前SBP为运动高峰期SBP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8),与运动后恢复期1分钟SBP相关的因子有运动前SBP(P<0.001)及年龄(P=0.013),分别解释恢复期1minSBP变化的39.1%和24.4%。女性志愿者中,FMD与运动高峰期SBP(P=0.047),恢复期1minSBP、PP、MAP显著负相关(P=0.007,0.016,0.014),经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运动前SBP是运动高峰期SBP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3),FMD(P=0.013)为除运动前SBP外(P=0.004)与恢复期1min的SBP相关的因子,分别解释恢复期1minSBP变化的17.1%和12.5%。结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运动血压反应有关,运动高峰期及恢复早期过高的SBP可能提示血管内皮功能不全,运动及恢复期血压检测有助于发现内皮功能不全的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血压 运动试验 血流调控血管舒张功能 内皮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涵志 程旭青 +1 位作者 朱爱华 陈行元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7期424-426,共3页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 (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高分辨率超声分别检测2 1例用氯沙坦 (5 0mg·d 1 × 12周 )治疗前后的EH患者的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活性 (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活性(NTG MD) ,...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 (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高分辨率超声分别检测2 1例用氯沙坦 (5 0mg·d 1 × 12周 )治疗前后的EH患者的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活性 (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活性(NTG MD) ,同时取 2 0例正常健康者和 18例经氢氯噻嗪 (12 .5mg ,bid× 12周 )及 或美托洛尔 (2 5~ 5 0mg ,bid× 12周 )治疗的EH患者作对照组 ,并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EH患者治疗前较正常健康者其FMD呈显著降低 [(7.2 3± 2 .2 7) %和(7.3 6± 2 .0 8) %,vs(11.79± 3 .0 6) %,P <0 .0 1] ,经氯沙坦治疗后FMD呈显著升高 [(7.3 6± 2 .0 8) %,vs(10 .5 3± 2 .70 ) %,P <0 .0 1] ,而对照治疗组治疗后FMD则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NTG MD正常健康组与EH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同时两组EH组在治疗前后NTG MD差异亦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EH患者存在着显著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原发性高血压 肱动脉流量介导舒张活性 血管内皮功能 E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活性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建梅 张慧 +1 位作者 赵亦文 王佑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79-1880,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活性与中医证型相关性。方法:观察96例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活性的变化,其中肝肾阴虚型21例、肝阳上亢型20例、痰湿内阻26例、瘀血内停29例,并与20例正常人比较,探讨高血压病患...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活性与中医证型相关性。方法:观察96例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活性的变化,其中肝肾阴虚型21例、肝阳上亢型20例、痰湿内阻26例、瘀血内停29例,并与20例正常人比较,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活性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高血压病组患者肱动脉充血后内径变化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高血压病各证型患者肱动脉充血后内径变化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肱动脉充血后内径变化率变化趋势:瘀血内停型、痰湿内阻型(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正常对照组。结论:(1)高血压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活性降低。(2)瘀血内停型、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活性水平显著降低,显示瘀血内停、痰湿内阻与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中医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管超声评估与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利 陈伟玲 王兵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7期3112-3115,共4页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评估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血管舒张功能,探讨其与内皮功能相关生物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85例早期RA患者(RA组)和60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进行研究,超声检查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FMD),采集血液...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评估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血管舒张功能,探讨其与内皮功能相关生物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85例早期RA患者(RA组)和60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进行研究,超声检查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FMD),采集血液标本分析血脂、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VonWillebrand因子(V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sL选择素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组间变量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ED-FMD和生物指标的分析采用一元直线回归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RA组患者sICAM-1、MCP-1及VW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RA组患者ED-FMD与sL选择素呈正相关(一元直线回归分析:β=4.961,P=0.00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β=5.452,P=0.005)。结论早期RA患者血管内皮活性较强,ED-FMD与内皮功能相关的生物指标sL选择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选择素类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OS患者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宗利 郑庆梅 +1 位作者 石玉华 陈子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68-471,共4页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变化及其关系,探讨PCOS患者是否存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方法:对51例PCOS患者(PCOS组)和50例同期就诊的输卵管性不孕症...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变化及其关系,探讨PCOS患者是否存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方法:对51例PCOS患者(PCOS组)和50例同期就诊的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对照组)采用超声检测IMT、FMD,免疫浊度法测定CRP浓度。按体重指数(BMI)≥25kg/m2或<25kg/m2分为PCOS肥胖组(25例)、PCOS非肥胖组(26例)。结果:PCOS肥胖组及非肥胖组颈动脉IMT、血清CR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COS肥胖组IMT、血清CRP浓度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D在PCOS肥胖组及非肥胖组较对照组低(P<0.05)。PCOS肥胖组及非肥胖组出现内膜形态改变的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RP与IMT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30,P<0.05);CRP与FMD具有显著的负相关(r=-0.59,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OMA-IR、CRP对IMT有显著影响。结论:PCOS患者尤其伴有肥胖者可能存在血管内皮损伤、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PCOS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发生发展。纠正胰岛素抵抗,可能减少PCOS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C反应蛋白 胰岛素抵抗 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与不伴肾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春秋 陈洁 +1 位作者 柳红 陶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36-1339,共4页
目的通过血管超声探讨伴与不伴肾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SLE患者80例,其中伴肾炎患者40例,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FMD)。将患者按照病程(≥2年和<2年)、SLEDAI评分(≥18分... 目的通过血管超声探讨伴与不伴肾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SLE患者80例,其中伴肾炎患者40例,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FMD)。将患者按照病程(≥2年和<2年)、SLEDAI评分(≥18分和<18分)、年龄(≥25岁和<25岁)分别分组,比较各组CIMT和FMD差异。结果在所有SLE患者中,CIMT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P <0.05),FMD与患者年龄和SLEDAI评分呈负相关(P <0.05),CIMT和FMD在年龄≥25岁的SLE患者中较年龄<25岁的患者更为异常(P <0.05),而SLEDAI评分≥18的患者的FMD低于SLEDAI评分<18的患者(P <0.05)。CIMT在伴与不伴肾炎的SLE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FMD在伴有肾炎的SLE患者中低于不伴有肾炎的SLE患者(P <0.05)。在伴有肾炎的SLE患者中,CIMT在年龄≥25岁的SLE患者中高于年龄<25岁的患者(P <0.05),FMD在病程≥2年的患者中低于较病程<2年的患者(P <0.05)。结论合并肾炎的SLE患者发生动脉硬化导致早期器官损伤的危险性较不伴肾炎的SLE患者有更高的危险。早期积极治疗可能防治内皮功能障碍。FMD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可重复的、有效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肾炎 血管内皮功能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彬尧 金叔宣 +1 位作者 刘建平 宋玮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观察口服叶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叶酸加常规治疗组(叶酸5mg口服,2次/d,n=26)和常规治疗组(n=14),服药3月后复查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血管扩张作用,观察比较服药前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目的观察口服叶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叶酸加常规治疗组(叶酸5mg口服,2次/d,n=26)和常规治疗组(n=14),服药3月后复查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血管扩张作用,观察比较服药前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口服叶酸3月后的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血管扩张(FMD)为(12.12±3.12)%,较治疗前的(8.89±4.57)%有显著改善(P<0.001);对照组FMD治疗前后分别为(8.87±2.05)%和(9.06±1.90)%,二者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治疗3月后,叶酸组的FMD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叶酸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扩张 内皮功能 叶酸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体模的颈动脉血流介导血管扩张斑块高度测量方法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文娟 杨鑫 +5 位作者 徐红卫 刘洋 梁华庚 何楚楚 林园 丁明跃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8-446,共9页
通过设计实验对超声体模的血管扩张功能(FMD)斑块高度进行了测量,对各种测量方法做出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和比较,从而确定最佳的评估方法及软件,以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以颈动脉超声体模的实际尺寸作为金标准,对FMD斑块... 通过设计实验对超声体模的血管扩张功能(FMD)斑块高度进行了测量,对各种测量方法做出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和比较,从而确定最佳的评估方法及软件,以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以颈动脉超声体模的实际尺寸作为金标准,对FMD斑块高度进行了测量,利用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和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分别使用3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横向直接测量、横向间接测量和纵向直接测量,获取斑块的高度,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横向间接测量方法中,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比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更为准确;而在横向直接测量和纵向直接测量中,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比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更为准确。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与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的测量结果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者相差的绝对值并不大(对应0.30、0.45、0.60 cm等3种斑块高度,小于0.02 cm)。总体来说,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和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测量结果都接近于金标准,但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的精确性优于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扩张功能 超声体模 软件比较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无创检测肾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世梅 刘燕娜 +2 位作者 章春泉 皮小兰 徐翔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73-1176,共4页
目的评价肾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是否损害以及损害程度与肾功能的关系,以探讨高频超声检测肾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60例,分为4组。Ⅰ组:15例正常对照组;Ⅱ组:15例单纯肾性高血压组;Ⅲ组:15例氮质血症期... 目的评价肾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是否损害以及损害程度与肾功能的关系,以探讨高频超声检测肾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60例,分为4组。Ⅰ组:15例正常对照组;Ⅱ组:15例单纯肾性高血压组;Ⅲ组:15例氮质血症期肾性高血压组;Ⅳ组:15例尿毒症期肾性高血压组。各组分别于反应性充血前后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前后,应用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以此评价肾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是否受损以及损害程度与肾功能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Ⅰ组)相比,单纯肾性高血压组(Ⅱ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已受损(P<0.05),而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肾性高血压患者(Ⅱ组,Ⅲ组,Ⅳ组)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数,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数,三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分辨力超声可以早期检测肾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肾性高血压患者在肾功能损害之前已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肾性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且肾功能不全各期内皮功能受血压影响均衡时,血管内皮功能损害随肾功能损害加重而严重;高分辨力超声检测肾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无创、简单、准确,对临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高血压 高频超声 内皮功能不全 肱动脉 流量介导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方联合依那普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晓萍 张冯佐 +3 位作者 黄燕莉 盖云 张翼 何立群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828-833,共6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联合依那普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Ⅰ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和...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联合依那普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Ⅰ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饮食、运动和基础治疗(降压、降脂及抗血小板),中药组口服益气活血方,西药组口服依那普利,中西医结合组采用联合治疗,疗程12周,观察3组患者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Ang)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及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FMD)水平。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中药组和西药组的血压疗效分别是95%、92.5%、9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中医证候有效率分别是87.5%、75%和62.5%,中西医结合组优于西药组(Z=6.667,P=0.010)。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下调ET-1、IL-6、CRP和PAI-1水平与改善FMD优于中药组(P<0.05);下调AngⅡ及CRP水平,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联合依那普利,能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ET-1、AngⅡ、IL-6、CRP及PAI-1,升高t-PA、FMD有关,值得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方 依那普利 原发性高血压 阴阳两虚证 血管内皮功能 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 血管内皮素-1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超声技术评价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2
14
作者 康宇光 杨萍 于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NMD)。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3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肌炎组)的内皮功能,并与20例非心肌炎患者(非心肌炎组)及2... 目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NMD)。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3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肌炎组)的内皮功能,并与20例非心肌炎患者(非心肌炎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做比较。结果:心肌炎组 FMD(8.73±2.87)%和非心肌炎组 FMD(13.00±2.79)%均低于正常对照组(19.32±2.6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心肌炎组 FMD 低于非心肌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炎组 NMD(19.68±5.84)%、非心肌炎组 NMD(23.18±4.28)%及正常对照组 NMD(24.24±4.13)%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明显,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高分辨率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肥胖青年血清adropin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魏胜敏 高前进 王二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58-1064,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adropin在运动改善肥胖青年心血管功能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0例男性肥胖青年进行为期8周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分别于训练前、后测量有氧运动能力[最大有氧速度(MAS)、最大摄氧量(VO2max)],体成分[体质指数(BMI)、体脂百分... 目的:探讨血清adropin在运动改善肥胖青年心血管功能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0例男性肥胖青年进行为期8周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分别于训练前、后测量有氧运动能力[最大有氧速度(MAS)、最大摄氧量(VO2max)],体成分[体质指数(BMI)、体脂百分比(Fat%)],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及血清adropin水平。结果:8周高强度间歇训练后,肥胖组BMI、Fat%、TC、TG、HOMA-IR显著降低,MAS、VO2max、adropin、FMD显著提高,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adropin是△FM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强度间歇训练改善肥胖青年血管舒张功能与血清adropin浓度的改变相关,血清adropin可能在运动干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运动 肥胖 青年 血管舒张功能 adrop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饮食对子痫前期大鼠动脉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盛望望 周秋明 +3 位作者 王彬苏 杨宁 魏茂提 李玉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使用高分辨超声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评价高盐饮食对子痫前期大鼠内皮功能的影响,为指导子痫前期孕妇合理膳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8只Sprague Dawley(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高盐饮食(high-salt diet,... 目的使用高分辨超声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评价高盐饮食对子痫前期大鼠内皮功能的影响,为指导子痫前期孕妇合理膳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8只Sprague Dawley(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高盐饮食(high-salt diet,HS)组和正常盐饮食(normal-salt diet,NS)组,每组各9只,分别给予高盐饮食和正常盐饮食。8周后受孕,自妊娠第9天起每日在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NG-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直至妊娠第19天建立子痫前期大鼠模型。测量大鼠基线、第4周、第8周、妊娠第8天及妊娠第19天的血压和24 h尿蛋白水平。在妊娠第19天使用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实时分子影像系统检测大鼠股动脉FMD。结果两组大鼠的终末体重无显著差异(t=-1.65,P=0.12);HS组大鼠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及24 h尿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NS组(F_(收缩压)=96.86,P <0.01;F_(平均动脉压)=47.75,P <0.01;F_(24h尿蛋白)=56.54,P <0.01)。两组大鼠的FMD均于300 s时达到峰值,HS组大鼠股动脉FMD峰值显著低于NS组(F=175.35,P <0.01)。结论高盐饮食大鼠股动脉血管舒张功能降低,提示高盐饮食可能对子痫前期内皮功能损害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 子痫前期 内皮功能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运动训练对抑制心肌梗死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宇峰 王西中 +3 位作者 刘艳霞 刘新状 潘雨雄 林凡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09-1216,共8页
目的:通过测量内皮素水平、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因子)水平变化评估不同类型运动训练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48例受试患者(年龄≥60岁)随机分为4组,A1-A3组分别接受有氧训练、抗阻训练、联合训练,A4组不训练,... 目的:通过测量内皮素水平、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因子)水平变化评估不同类型运动训练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48例受试患者(年龄≥60岁)随机分为4组,A1-A3组分别接受有氧训练、抗阻训练、联合训练,A4组不训练,观察前后24周肱动脉血管的反应性和中断训练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规律。结果:在基准水平血流介导的扩张情况,A1组:4.6±2.5%,A2组:4.3±1.7%,A3组:4.3±3.8%,A4组:4.1±2.5%。经过24周运动训练之后,A1组:9.8±2.4%,A2组:10.0±2.8%,A3组:10.6±3%;较基线值水平血流介导扩张呈现非常显著提高(P<0.01)。A4组(4.4±2.8%)随访值比例也有所上升(P<0.05),与试验组比较程度要小得多。在A1-A3组中的vWF因子水平在中断训练后下降了16%(P<0.01),逐渐恢复基准水平,A4组保持不变。结论:心肌梗死患者中,内皮功能的改善与训练类型无关,中断训练1个月后内皮功能变化会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依赖性 运动干预 心肌梗死 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运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作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帝之 张培珍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5-87,共13页
目的:评价运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和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PWV)3个方面,分析比较不同方式运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效果,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提供循证建... 目的:评价运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和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PWV)3个方面,分析比较不同方式运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效果,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提供循证建议。方法:检索PubMed、EBSCO host、Cochrane library、Elsevier、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等数据库,收集运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RCT偏倚风险评价标准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Stata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和潜在发表偏倚分析。结果:运动锻炼降低了人体的cIMT 9.32%(WMD=-0.030,95%CI:-0.047^-0.014,P<0.001)、cPWV 8.26%(WMD=-1.019,95%CI:-1.335^-0.702,P<0.001),心血管系统的FMD增加了34.66%(WMD=1.996,95%CI:1.037~2.956,P<0.001)。有氧运动对降低cIMT和cPWV、增加FMD的效果最优;高强度间歇运动和抗阻运动对降低cPWV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对cIMT无明显效果。持续8周、50%~70%HRpeak的有氧运动可有效降低cIMT和cPWV,持续10周及以上的有氧运动可有效增加FMD。结论:运动锻炼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良好的预防和改善作用,可明显降低人体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加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运动均能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且有氧运动的改善效果更为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 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肱动脉血管扩张程度和内皮素及一氧化氮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虹 郭进 +3 位作者 王风 林英忠 赵毅兰 李泓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8-659,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肱动脉血管扩张程度和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0例,其中冠脉单支病变48例(A组)、2支病变28例(B组)、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C组)。采用高分辨超声测定肱动脉的内皮依赖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 目的:观察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肱动脉血管扩张程度和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0例,其中冠脉单支病变48例(A组)、2支病变28例(B组)、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C组)。采用高分辨超声测定肱动脉的内皮依赖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FMD),并检测血管活性因子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结果:A组分别与B组及C组比较,FMD、ET、N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上述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皮功能障碍程度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动脉直径增加程度 冠脉病变 陈旧性心肌梗死 内皮素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血管内皮功能近中期随访
20
作者 曾洁敏 黄萍 +6 位作者 王红英 王燕飞 袁家 张丽 陈欣欣 崔虎军 金丽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47-1249,共3页
目的:研究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近中期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探讨早期手术是否可减轻血管内皮损伤。方法:选取20例主动脉缩窄患儿(Co A组),早期手术组(手术年龄<6个月)12例,非早期手术组(手术年龄≥6月)8例。同期选择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 目的:研究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近中期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探讨早期手术是否可减轻血管内皮损伤。方法:选取20例主动脉缩窄患儿(Co A组),早期手术组(手术年龄<6个月)12例,非早期手术组(手术年龄≥6月)8例。同期选择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于手术(或空白处理)前1 d及其后4年,监测四肢血压、充血性反应后右肱动脉血流介导舒张功能(FMD)。结果:两组均未发现静息性高血压。Co A组在术前、术后1、4年右肱动脉FMD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Co A早期手术组与非早期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近中期患儿血压正常,但仍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提示手术纠治无法解决血管损害问题,早期手术也未能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血管舒张功能 早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