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9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ation of Gas Turbine Exhaust Volute Flow Loss 被引量:2
1
作者 Zhongyi Wang Zeyu Zhang +2 位作者 Hao Fu Jing Zhang Meng Wang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22年第3期236-244,共9页
The exhaust volute is a device that can change the exhaust direction of the ship’s gas turbine to reduce the flow loss of the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speed turbine exhaust gas in the box-type exhaust volute,thereby... The exhaust volute is a device that can change the exhaust direction of the ship’s gas turbine to reduce the flow loss of the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speed turbine exhaust gas in the box-type exhaust volute,thereby improving its power output performance.This paper first investigates the internal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haust volute via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reveals the main source of the internal resistance loss of the volute.On the premise of not affecting the installation size of the volute and matching it with other components in the cabin,the design scheme of volute bottom shunt and volute chamfer are then optimiz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inside the volute.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rtial flow structure at the bottom of the volut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ow-velocity region and the vortex flow at the bottom of the volute,and the chamfered angle scheme can control the regular expansion and compression of the airflow.When the volute adopts the appropriate chamfer angle and the bottom split-flow structure,the total pressure loss can be reduced by 19.6%,and the static pressure recovery coefficient can be increased by 42.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turbine Exhaust volute flow loss Numerical simulation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Pipe Heat Loss of the Water Flow Calorimetry System in EAST Neutral Beam Injector
2
作者 HU Chundong CHEN Yu +4 位作者 XU Yongjian YU Ling LI Xiang ZHANG Weitang NBI Group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1139-1142,共4页
Neutral beam injection heating is one of the main auxiliary heating methods in controllable nuclear fusion research. In the EAST neutral beam injector, a water flow calorimetry (WFC) system is applied to measure the... Neutral beam injection heating is one of the main auxiliary heating methods in controllable nuclear fusion research. In the EAST neutral beam injector, a water flow calorimetry (WFC) system is applied to measure the heat load on the electrode system of the ion source and the heat loading components of the beamline. Due to the heat loss in the return water pipe, there are some measuring errors for the current WFC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errors were measured experimentally and analyzed theoretically, which lay a basis for the exact calculation of beam power deposition distribution and neutralization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flow calorimetry power deposition neutral beam injection heat lo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涡流发生器改善S弯喷管流场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刘诗敏 梁华 +2 位作者 李金平 张富垚 马张煜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6,共16页
S弯喷管虽然能够提升飞行器隐身性能,但弯曲的几何结构会造成额外的总压损失和低能流体脉动增强的问题,导致飞行器性能降低,因此需要采用流动控制手段改善内部流场。本文将阵列式微型涡流发生器安装在S弯喷管上壁面中心线局部速度最大... S弯喷管虽然能够提升飞行器隐身性能,但弯曲的几何结构会造成额外的总压损失和低能流体脉动增强的问题,导致飞行器性能降低,因此需要采用流动控制手段改善内部流场。本文将阵列式微型涡流发生器安装在S弯喷管上壁面中心线局部速度最大点前侧,研究其在冷态流场中对喷管出口总压损失的控制效果和对上壁面下游流场低频脉动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1)在试验参数下,对于相同高度的微型涡流发生器,安装位置距离局部速度最大点较远时,喷管出口截面总压损失系数更低。(2)落压比为1.2时,安装高度为2.2%喷管入口直径的微型涡流发生器,能够使喷管出口平均总压损失系数相对基准降低8.57%。(3)微型涡流发生器能降低喷管上壁面下游流场的低频脉动,使脉动幅值降低22.8%,提升低能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弯喷管 微型涡流发生器 总压损失 流动控制 变分模态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汽轮机风阻过程的数值与实验研究
4
作者 魏培恒 徐伟祎 《内燃机与配件》 2025年第3期25-27,共3页
现代蒸汽发电厂在低负荷运行条件下,即所谓的风损工况下,研究人员对LP汽轮机进行了流场测量,并使用了气动探针在汽轮机的最后阶段和扩散器中进行数据采集。利用了稳态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ANSYS CFX对整个汽轮机的流场进行了模... 现代蒸汽发电厂在低负荷运行条件下,即所谓的风损工况下,研究人员对LP汽轮机进行了流场测量,并使用了气动探针在汽轮机的最后阶段和扩散器中进行数据采集。利用了稳态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ANSYS CFX对整个汽轮机的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比较模拟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利用这些数值和实验结果对汽轮机内部的复杂涡流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结合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理解和预测汽轮机在极端低负荷条件下的流场特性和性能表现。这对于确保汽轮机在风损工况下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汽轮机 风损 流场测量 数值计算 回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储能损耗的水光充储配电网节点碳排放特性分析
5
作者 龙川 韩宇奇 +3 位作者 王湘 叶圣永 杨新婷 鲁宗相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5-244,共10页
针对现阶段配电网各节点碳排放特性不清晰的问题,以含有分布式小水电和分布式光伏等分布式发电、充电负荷和储能系统的水光充储配电网为研究对象分析配电网节点碳排放特性。首先根据碳排放流与潮流的耦合关系,提出基于配电网潮流计算的... 针对现阶段配电网各节点碳排放特性不清晰的问题,以含有分布式小水电和分布式光伏等分布式发电、充电负荷和储能系统的水光充储配电网为研究对象分析配电网节点碳排放特性。首先根据碳排放流与潮流的耦合关系,提出基于配电网潮流计算的碳排放流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储能系统充放电的损耗对应产生碳排放的问题,建立储能系统碳排放模型,提出将储能损耗均摊到储能放电量的计量方法。最后以典型水光充储配电网为算例,采用碳排放流计算方法分析不同节点碳势和碳排放时空分布特性,分析分布式小水电、分布式光伏、储能接入和不同电动汽车充电策略下的配电网节点碳势和碳排放分布情况,揭示分布式小水电、分布式光伏、储能接入和不同电动汽车充电策略对碳排放的影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发电 配电网 碳排放 配网潮流 储能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齿齿轮流量计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
6
作者 郝宁 王永峰 +3 位作者 朱沣樟 刘子康 王雪 王林涛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3,共7页
针对现有设计方法无法有效提升斜齿齿轮流量计(HGF)综合性能的问题,对HGF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多学科建模,获得了HGF的流量脉动、内泄漏以及粘性摩擦功率损失的理论模型。然后,通过实验设计方法分析了各设计变量对HGF主... 针对现有设计方法无法有效提升斜齿齿轮流量计(HGF)综合性能的问题,对HGF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多学科建模,获得了HGF的流量脉动、内泄漏以及粘性摩擦功率损失的理论模型。然后,通过实验设计方法分析了各设计变量对HGF主要性能指标的影响。最后,选择以流量脉动、摩擦功率损失作为优化目标,以流量计的测量精度作为约束,并使用NSGA-II对多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HGF流量脉动下降了31%,摩擦功率损失减小了1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计量 斜齿齿轮流量计 流量脉动 摩擦功率损失 多目标优化 容积式流量计 内泄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孔径比多孔板对管道内流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金恒 朱根生 +3 位作者 李凤甡 李澍 陈星泽 张延瑞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8-274,共7页
围绕变孔径比多孔板对于管道内流体的水动力特性演化规律开展工作,建立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型并验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进而讨论了孔隙板周围局部区域流出系数和压损系数变化,研究了流体在带多孔板管道内沿程速度和压力分布特征,分析了... 围绕变孔径比多孔板对于管道内流体的水动力特性演化规律开展工作,建立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型并验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进而讨论了孔隙板周围局部区域流出系数和压损系数变化,研究了流体在带多孔板管道内沿程速度和压力分布特征,分析了压力损失的变化规律会和变孔径比多孔板周围局部的流动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孔径比的改变使得扩散孔对流出系数和压损系数的敏感程度略大于收缩孔,使得进出口的孔径差异程度与压损系数成正比、与流出系数成反比;流速、压力峰值拐点的位置与孔径比有关.在此基础上,引入双层板进行研究,进一步研究表明双层板均使得流出系数下降,压损系数上升,孔径比为1∶4和4∶1的双层板对流出系数、压损系数更加敏感;流速影响距离约为2倍管径,压力影响距离约为1倍管径;变孔径比的后板对前板引起的流速变化无太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板 孔径比 压损系数 流出系数 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功能和供电功能的电力系统震后功能损失评估研究
8
作者 付兴 胡译尹 +1 位作者 李钢 李宏男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1,共11页
为探究电力系统的地震失效概率,提出了一种结合易损性分析方法和潮流分析法的功能损失评估方法。该方法首先从结构功能和供电功能两个维度定义了电力系统的功能函数,通过专家调查问卷,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功能函数中各子系统的重要性... 为探究电力系统的地震失效概率,提出了一种结合易损性分析方法和潮流分析法的功能损失评估方法。该方法首先从结构功能和供电功能两个维度定义了电力系统的功能函数,通过专家调查问卷,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功能函数中各子系统的重要性系数以及各子系统中结构功能与供电功能的分项加权系数。然后以建筑场地设防烈度对应的峰值地震动加速度(PGA)替代了传统研究地震风险的概率分析方法,并应用《城市工程系统抗震韧性评价导则》中所提供的电力系统基础设施元件在4种极限损坏状态下的易损性曲线,对电力系统震后剩余功能进行了评估。最后考虑到电力系统前序元件的供电功能失效会影响后序元件的正常工作(级联故障),利用潮流分析方法和蒙特卡洛模拟方法,以带有7个负荷的小型电力系统为例,研究了其震后元件及系统的失效概率。结果表明:当PGA大于0.2 g(g为重力加速度)后,考虑电力系统元件间级联故障的潮流分析方法和利用易损性曲线估算方法的分析结果逐渐分离,前者失效概率更高,且剩余功能更少,因此在开展电力系统整体功能评估时,非常有必要考虑元件间的级联关系;结合易损性曲线方法和潮流分析法能够宏观评估复杂电力系统的失效概率,并且此方法可以很便利地应用到城市电力系统中,是研究电力系统韧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功能损失评估 易损性曲线 潮流分析 失效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型集输管道油水两相流数值模拟
9
作者 叶银 钟兴龙 郜双武 《石油工程建设》 2025年第1期59-63,共5页
T型三通管是石油管道中重要的管道结构,通过对T型管道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可以分析管径比对管道内速度、压力分布以及局部阻力损失的影响。基于COMSOL软件,将混合物模型与RANS(k-ε)算法进行耦合,对T型管内油水两相流动进行二维数值模... T型三通管是石油管道中重要的管道结构,通过对T型管道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可以分析管径比对管道内速度、压力分布以及局部阻力损失的影响。基于COMSOL软件,将混合物模型与RANS(k-ε)算法进行耦合,对T型管内油水两相流动进行二维数值模拟,首先建立T型管道模型,得到管内流场的分布情况,而后改变径向支管管径,计算分析流场情况以及局部阻力损失。得到以下结论:①主管与支管的流体汇合前压力和速度保持稳定,汇合后压力先下降随后趋于稳定,速度则先增大后趋于平稳,同时在三通处产生一个高压区和一个低压回流区;②三通出口处的局部速度随着径向支管管径的增大而增大,高压区面积也将随之增大;③分析水平主管的轴向动压、静压和总压可知,主要的局部阻力损失发生在三通处,且随着径向支管管径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管 油水两相 数值模拟 流场分布 局部阻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泵站进水池结构参数对水池内部流场的特性影响研究
10
作者 张德胜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5年第3期87-92,99,共7页
泵站作为用水供给的关键设施,其进水池结构对泵站的工作效率具有较大影响。为了探究进水池结构参数对其流场的影响,以南湖三岱泵站为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后壁距离和喇叭管悬空高度对出口流速的加权平均角影响较大。当流量/设计流量比... 泵站作为用水供给的关键设施,其进水池结构对泵站的工作效率具有较大影响。为了探究进水池结构参数对其流场的影响,以南湖三岱泵站为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后壁距离和喇叭管悬空高度对出口流速的加权平均角影响较大。当流量/设计流量比为1.3时,悬空高度为0.3ϕ和0.7ϕ的出口流速加权平均角分别为81.0°和82.5°。研究表明,后壁距离和喇叭管悬空高度均对进水池的流场特性存在较大影响,且悬空高度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 进水池 结构参数 流场特性 熵产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上下库进出水口数值模拟分析研究
11
作者 王科 李娇娜 +1 位作者 张超 彭翔 《水利水电快报》 2025年第1期84-91,共8页
进/出水口是水电站引水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力特性对于降低发电水头损失至关重要。为了降低进/出水口进流和出流时,因为吸气漩涡、逆向流等各种不利因素造成的水头损失对发电效益的影响,利用三维数学模型进行数值分析,以进/出水... 进/出水口是水电站引水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力特性对于降低发电水头损失至关重要。为了降低进/出水口进流和出流时,因为吸气漩涡、逆向流等各种不利因素造成的水头损失对发电效益的影响,利用三维数学模型进行数值分析,以进/出水口流态、各流道分流比、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均匀性及水头损失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对安徽省石台抽水蓄能电站上、下库进/出水口布置与体型进行了验证及优化,提出了推荐方案。结果表明:优化方案能有效改善进出水口的流态、流速不均匀系数和降低其水头损失,①推荐方案进/出水口进出流时各流道分流比为20.58%~30.45%,出流时为20.8%~27.91%,相邻边、中孔流道的流量不均匀程度均未超过10%,较为顺畅,未见吸气漩涡、强回流等不利流态,水流流态较好;②各孔流道内水流流速、流道间流量分配均匀性较好,进/出水口进流时拦污栅断面流速不均匀系数小于1.5,出流时小于2.0,满足相关规程要求;③进/出水口进流时水头损失系数0.28~0.30,出流时水头损失系数0.44~0.46,均符合规范要求。研究结果可供类似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流态 分流比 流速分布均匀性 水头损失 石台抽水蓄能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影流网络和嵌入空间损失的纹样风格迁移
12
作者 朱昱儒 侯珏 +1 位作者 杨阳 刘正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237-245,共9页
针对编解码器框架造成的图像重建误差、恢复偏差以及图像风格迁移方法存在内容泄露和局部伪影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流网络以及嵌入空间损失的纹样风格迁移模型。通过融合投影流网络与矢量量化变分自编码器实现无偏风格迁... 针对编解码器框架造成的图像重建误差、恢复偏差以及图像风格迁移方法存在内容泄露和局部伪影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流网络以及嵌入空间损失的纹样风格迁移模型。通过融合投影流网络与矢量量化变分自编码器实现无偏风格迁移,并对风格特征进行精细编码和匹配,保留更完整图像内容细节,且捕获关键风格特征;设计了一种计算风格化图和风格图的嵌入空间损失,融入总体损失函数以保证风格特征的均匀分布,减少风格差异;以云锦为例进行织物纹样风格的创新设计。结果表明:基于投影流网络和嵌入空间损失的纹样风格迁移的迁移效果,在内容评价指标结构相似性(Structural similarity,SSIM)、内容损失上的分值较对比模型分别提高86.21%、54.29%、20%和32.58%、18.68%、18.99%;风格评价指标Gram损失为4.5×10^(-6),较对比模型提高近一倍,表明该方法有效平衡了内容保留与风格迁移的需求,提高风格化效果。该模型在改善内容泄漏的同时避免了内容失真和风格过度覆盖,有效捕捉复杂风格特征和色彩层次,促进纹样创新设计,增加风格迁移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格迁移 嵌入空间损失 矢量量化变分自编码器 内容泄漏 投影流 纹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后RC桥墩竖向承载力最优工程需求参数的选取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慧慧 马睿 +1 位作者 韩强 杜修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70,共12页
桥墩结构的震后竖向承载力是评估梁式桥梁震后通行功能的重要指标,但其难以测量。为了快速定量地评估桥梁结构的震后通行能力,对评估梁式桥梁结构震后竖向承载力的最优工程需求参数(EDP)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首先选取与墩柱残余侧移和损... 桥墩结构的震后竖向承载力是评估梁式桥梁震后通行功能的重要指标,但其难以测量。为了快速定量地评估桥梁结构的震后通行能力,对评估梁式桥梁结构震后竖向承载力的最优工程需求参数(EDP)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首先选取与墩柱残余侧移和损伤相关的5个EDPs,通过对考虑了材料不确定性的RC桥墩进行Pushover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得到5个EDPs,进一步对震后的桥墩进行Pushdown分析获取震后竖向承载力。然后采用回归模型对所选EDPs与震后竖向承载力损失比的关系曲线进行回归分析,选取竖向承载力损失比关系曲线的最优回归模型为在ln(x)-y坐标系中的正态累积函数模型,进一步通过最优EDP评价准则对评估竖向承载力损失比的5个EDPs进行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当考虑震后可计算性时,峰值侧移率最优;当考虑震后可测性时,残余侧移率最优;当考虑余震时,改进的Park-Ang指标最优。通过选取的最优EDP可以建立桥梁结构功能指标与抗震性能指标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桥梁结构的抗震韧性评估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墩 震后通行能力 竖向承载力损失 最优EDP 残余侧移率 损伤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锥齿轮箱飞溅润滑特性及箱体结构改进 被引量:1
14
作者 邵帅 张开林 +2 位作者 姚远 刘逸 王正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0-1071,共12页
为了分析动车组齿轮箱的润滑机理,以某型螺旋锥齿轮传动齿轮箱为研究对象,运用移动粒子半隐式(MPS)法建立高精度的流场仿真模型.引入薄膜流动模型,对无滑移壁面边界条件进行改进,使移动粒子半隐式法具有预测液膜流动特性的功能.研究输... 为了分析动车组齿轮箱的润滑机理,以某型螺旋锥齿轮传动齿轮箱为研究对象,运用移动粒子半隐式(MPS)法建立高精度的流场仿真模型.引入薄膜流动模型,对无滑移壁面边界条件进行改进,使移动粒子半隐式法具有预测液膜流动特性的功能.研究输入齿轮转速、初始润滑油量对箱体内壁和齿轮表面的润滑油覆盖率、油膜分布特性及功率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箱体内壁面的润滑油覆盖率和液膜厚度主要受润滑油飞溅效应的影响,齿轮表面受到润滑油飞溅效应和自身运动的共同影响.功率损失分析显示,功率损失与输入齿轮转速和初始润滑油油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对高转速更敏感.对箱体结构进行改进,消除箱体凸台,扩大与输出齿轮的距离,该措施可以显著改善齿轮箱的润滑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箱 飞溅润滑 薄膜流动 油膜厚度 功率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量损失率的气井合理配产方法研究
15
作者 罗建新 赵茂林 +2 位作者 张烈辉 刘继柱 范梓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6,共8页
合理配产对气井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的配产方法一般是按照无阻流量的1/6∼1/3来进行。在研究气体在地层中的非达西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产量损失率的概念,通过量化非达西效应造成的产量损失,建立了气井产量损失率与无因次产量... 合理配产对气井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的配产方法一般是按照无阻流量的1/6∼1/3来进行。在研究气体在地层中的非达西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产量损失率的概念,通过量化非达西效应造成的产量损失,建立了气井产量损失率与无因次产量的图版。对于每一个配产,可得到与其相应的产量损失率,非达西效应对气井产量的影响就有了定量化的表征。因此,可根据产量损失率来进行合理配产。对于某些高压气藏,由于地层压力高,气体压缩程度大,地层条件下非达西效应并不强,产量损失率比较低,这类气井就可以将产量配高一些。该配产方法可实现量化储层气体非达西渗流损失,实现气井合理配产。该研究成果能在气井常规配产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气井配产制度,更好地满足气井长期稳产、高效开发的需求,为气藏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方程 非达西渗流 产量损失率 合理配产 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加力燃烧室热态流场与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治武 李民强 +3 位作者 李俊林 肖静涛 詹义民 龙好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105,共12页
为满足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的高推重比需求,提出一种支板与混合器一体化加力燃烧室方案,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比分析进口马赫数Ma (0.3~0.45),涵道比B (0.25~0.37)和不同飞行高度H(0~20 km)对加力燃烧室热态流场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研... 为满足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的高推重比需求,提出一种支板与混合器一体化加力燃烧室方案,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比分析进口马赫数Ma (0.3~0.45),涵道比B (0.25~0.37)和不同飞行高度H(0~20 km)对加力燃烧室热态流场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研究参数范围内,进口马赫数增大,壁式稳定器回流区及下游区域的燃气温度受到影响,区域内燃气温度逐渐升高,沿程径向温度不均匀性逐渐减小,总压损失增大,燃烧效率逐渐下降,但出口燃烧效率仍基本高于0.90;进口涵道比B增大,壁式稳定器下游及中心锥轴线位置的燃气温度开始下降,沿程燃气总压损失增大,燃烧效率随之升高,B从0.25增大至0.28时,燃烧效率提升较大,继续增大涵道比,燃烧效率提升较少;随着飞行高度升高,整体燃烧效率逐渐下降,在0 km和11 km飞行高度之间燃烧效率下降较少,而在20 km飞行高度时燃烧效率下降相对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加力燃烧室 热态流场 总压损失 燃烧效率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dient-augmented hybrid interface capturing method for incompressible two-phase flow
17
作者 付峥 吴士玉 刘凯欣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283-289,共7页
Motivated by inconveniences of present hybrid methods,a gradient-augmented hybrid interface capturing method(GAHM) is presented for incompressible two-phase flow.A front tracking method(FTM) is used as the skeleto... Motivated by inconveniences of present hybrid methods,a gradient-augmented hybrid interface capturing method(GAHM) is presented for incompressible two-phase flow.A front tracking method(FTM) is used as the skeleton of the GAHM for low mass loss and resources.Smooth eulerian level set values are calculated from the FTM interface,and are used for a local interface reconstruction.The reconstruction avoids marker particle redistribution and enables an automatic treatment of interfacial topology change.The cubic Hermit interpolation is employed in all steps of the GAHM to capture subgrid structures within a single spacial cell.The performance of the GAHM is carefully evaluated in a benchmark test.Results show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of mass loss,clear subgrid structures,highly accurate derivatives(normals and curvatures) and low cost.The GAHM is further coupled with an incompressible multiphase flow solver,Super CE/SE,for more complex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The updated solver is evaluated through comparison with an early droplet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face capturing hybrid method mass loss incompressible two-phase 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相关的道路网络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俊溪 曲仕茹 +1 位作者 张志腾 毕杨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82,共9页
为有效解决复杂路网短时交通流预测问题中涉及的时空特征挖掘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Improved Long Short-Term Memory, ILSTM)的交通流预测模型.首先,通过改进的遗传算法对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 为有效解决复杂路网短时交通流预测问题中涉及的时空特征挖掘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Improved Long Short-Term Memory, ILSTM)的交通流预测模型.首先,通过改进的遗传算法对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模型初始参数进行优化获得最优参数组合,解决LSTM初始参数设置对输出结果影响较大的问题.其次,针对复杂路网多路段交通流预测中遇到的空间特征提取问题,通过挖掘相关路段对目标路段交通流预测的影响程度,重新构建LSTM模型的损失函数,采用路网中相关路段对目标路段的影响系数,以损失函数输出值最小为终止条件,构建ILSTM模型.最后,选择加州公路局交通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实验,采用遗传算法优化LSTM模型(Genetic Algorithm-LSTM, GA-LSTM)和单纯LSTM模型,以及皮尔森相关系数与LSTM组合模型(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LSTM,PCC-LSTM),对工作日和周末数据的多次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ILSTM模型能够充分考虑复杂路网交通流的时间和空间特征,预测平均误差约为1.16%,在收敛效率和预测精度方面均优于其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短时交通流预测 时空相关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流卷积与双中心loss的行为识别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毛志强 马翠红 +1 位作者 崔金龙 王毅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6-100,共5页
针对行为视频中相似动作类内差异大、类间差异小,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流卷积网络与双中心loss的行为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构建双流卷积网络结构,以C3Dnet模型作为双流结构的基础模型,分别提取多尺度RGB视频帧中的表观... 针对行为视频中相似动作类内差异大、类间差异小,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流卷积网络与双中心loss的行为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构建双流卷积网络结构,以C3Dnet模型作为双流结构的基础模型,分别提取多尺度RGB视频帧中的表观短时运动信息和堆叠光流图中的长时运动信息;然后将双流结构提取的深度信息经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解析后进行特征融合;最后,利用基于双中心loss的2C-softmax目标函数,来最大化类间距离和最小化类内距离,从而实现相似动作的分类与识别.在数据集KTH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相似动作,识别准确率可达98.2%,具有很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流卷积网络 中心loss 长短时记(LSTM) 光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景流的可变速率动态点云压缩
20
作者 江照意 邹文钦 +2 位作者 郑晟豪 宋超 杨柏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87,333,共10页
针对现有的动态点云压缩神经网络需要训练多个网络模型的问题,提出基于场景流的可变速率动态点云压缩网络框架.网络以原始动态点云为输入,利用场景流网络进行运动向量估计,在压缩运动向量和残差的同时,引入通道增益模块对隐向量通道进... 针对现有的动态点云压缩神经网络需要训练多个网络模型的问题,提出基于场景流的可变速率动态点云压缩网络框架.网络以原始动态点云为输入,利用场景流网络进行运动向量估计,在压缩运动向量和残差的同时,引入通道增益模块对隐向量通道进行评估和缩放,实现可变速率控制.通过综合考虑运动向量损失和率失真损失,设计新的联合训练损失函数,用来端到端地训练整个网络框架.为了解决动态点云数据集缺少真实运动信息标签的问题,基于AMASS数据集制作带有运动向量标签的人体数据集,用于网络的训练.实验结果显示,与现有的基于深度学习动态点云压缩方法相比,该方法的压缩比特率下降了几个数量级,与静态压缩网络单独处理每帧的重构效果相比,该方法有5%~10%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点云压缩 可变速率 联合损失函数 场景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