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TIR技术检测蜂蜜品质的研究
1
作者 赖泽萍 卢文静 +7 位作者 谌迪 张岑 肖朝耿 潘雷明 顾秀英 徐双阳 朱浩杰 叶沁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005-1010,共6页
目前对于蜂蜜品质的检测主要是基于化学法,然而化学法分析存在周期长,还需要用到大量有机试剂等缺点。因此,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测定蜂蜜品质的方法,首先以掺入0~90%果葡糖浆的546份蜂蜜样品为材料,基于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技术(FT... 目前对于蜂蜜品质的检测主要是基于化学法,然而化学法分析存在周期长,还需要用到大量有机试剂等缺点。因此,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测定蜂蜜品质的方法,首先以掺入0~90%果葡糖浆的546份蜂蜜样品为材料,基于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技术(FTIR)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蜂蜜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的中红外光谱模型,用以快速分析蜂蜜品质。结果显示,在标准正态变量(SNV)预处理方法下,在800~1200 cm^(-1)波数下构建的蜂蜜葡萄糖和果糖指标模型效果最好,其中葡萄糖指标模型相关系数(r)、建模集方差(RMSEC)、预测集方差(RMSEP)、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9916、0.91、0.94和0.89%;果糖指标模型r、RMSEC、RMSEP、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9935、1.03、0.99和1.51%。说明该方法可行,对于有效替代传统的化学方法,明显降低常规分析方法昂贵的费用,改善操作者健康,减少环境污染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品质 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技术(ftir) 偏最小二乘法(P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Plant-Pathogenic Fungi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Combined with Chemometric Analyses
2
作者 CHAI A-li WANG Yi-kai +3 位作者 ZHU Fa-di SHI Yan-xia XIE Xue-wen LI Bao-ju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764-3771,共8页
Identification of plant-pathogenic fungi is time-consuming due to cultivation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and can be influenced by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icro-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bserved.The present investig... Identification of plant-pathogenic fungi is time-consuming due to cultivation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and can be influenced by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icro-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bserved.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aimed to create a simple but sophisticated metho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plant-pathogenic fungi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spectroscopy.In this study,FTIR-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ATR)spectroscopy wa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metric analysis for identification of important pathogenic fungi of horticultural plants.Mixtures of mycelia and spores from 27fungal strains belonging to nine different families were collected from liquid PD or solid PDA media cultures and subjected to FTIR-ATR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s.The FTIR-ATR spectra ranging from 4 000to 400cm-1 were obtained.To classify the FTIRATR spectra,cluster analysis was compared with canonical vitiate analysis(CVA)in the spectral regions of3 050~2 800and 1 800~900cm-1.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dentification accuracies achieved 97.53%and99.18%for the cluster analysis and CVA analysis,respectively,demonstrating the high potential of this technique for fungal strain ident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Plant-pathogenic fungi IDENTIFICATION Cluster analysis Canonical vitiate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FTIR测定FCV用氢气痕量杂质 被引量:3
3
作者 袁蕙 刘丹 徐广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3-858,共6页
设计构建了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FCV)氢气痕量杂质的模块化FTIR分析表征平台,开发了适用于氢气痕量杂质的分析方法,无需处理一次进样,能够同时快速测定HCOOH、CO、CO_(2)、NH_(3)、H_(2)O、CH_(4)、C_(2)H_(4)、C_(2)H_(6)、HCH... 设计构建了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FCV)氢气痕量杂质的模块化FTIR分析表征平台,开发了适用于氢气痕量杂质的分析方法,无需处理一次进样,能够同时快速测定HCOOH、CO、CO_(2)、NH_(3)、H_(2)O、CH_(4)、C_(2)H_(4)、C_(2)H_(6)、HCHO等多种痕量级别杂质。考察了各含氢杂质分析的影响因素,精选了杂质物种定性区域,优化了定量方法,提出了实用性强的定量检出限,在降低了背景气和空白气纯度的要求也能确保限值浓度准确测定。九种杂质的计算方法检出限达到ASTM D7653-18参考值,其定量限也均低于ISO 14687:2019相应的限值,定量线性范围约2个数量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准确度和精密度均不高于10%,通过ISO 21087:2019规定的方法适用性验证规则,满足ISO 14687:19相应的质控标准。根据不同场景需求,样品模块、气体净化控制模块、配气模块、红外分析模块和尾气处理模块可以有机结合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扩展性,尾气处理后氢气浓度可降至100μmol·mol^(-1)以下排放,满足安全绿色环保的要求。与实验室其他参考方法测定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并已在FCV氢气工业生产样品质量检测中得到应用,它将从实验室离线方法逐步发展成为适用于工业不同场景的在线方法,这对燃料级氢气品质体系的建立、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及燃料电池催化剂新材料开发均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氢气 痕量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TIR的SBS改性沥青老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85
4
作者 赵永利 顾凡 黄晓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0-623,共4页
采用宏观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细致区分了SBS改性沥青中沥青相和SBS相各自的老化特性.通过常规指标试验评价了SBS改性沥青热氧老化前后的物理性能差异,并将其与基质沥青对比,得出SBS改性沥青的老化规律为黏度增加、变形能力下降.采... 采用宏观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细致区分了SBS改性沥青中沥青相和SBS相各自的老化特性.通过常规指标试验评价了SBS改性沥青热氧老化前后的物理性能差异,并将其与基质沥青对比,得出SBS改性沥青的老化规律为黏度增加、变形能力下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定量分析了SBS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发现SBS改性沥青在老化时主要发生吸氧反应,并伴随着SBS中丁二烯C—C键的断裂.老化过程中,SBS改性沥青FTIR特征峰的定量变化与其宏观性能间具有明确的定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改性沥青 老化 常规指标试验 傅里叶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TIR分析猪场废水有机物分解过程中组成结构变化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磊 李忠佩 +3 位作者 刘明 吴萌 马晓焉 唐晓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517-3522,共6页
猪场废水排放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废水中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变化将可为制订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规模化猪场废水的室内培养试验,在培养过程中定期采样,采用抽滤、冷冻干燥等方法获得可溶性有机... 猪场废水排放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废水中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变化将可为制订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规模化猪场废水的室内培养试验,在培养过程中定期采样,采用抽滤、冷冻干燥等方法获得可溶性有机物(DOM)固体样品;运用FTIR光谱仪采集样品的红外谱图,研究废水中DOM组成结构在有机分解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猪场来源的废水中DOM具有类似的组成结构,且主要由蛋白质、脂质类、腐殖酸、多糖类和酚类等有机物组成。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与脂质类、蛋白质和酚类等相关的官能团含量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而与腐殖酸和多糖类相关的官能团显著增加直至平稳。与初始样品相比,培养20天后样品中DOM组成结构以腐殖酸和多糖类为主,表明DOM的腐殖化程度有所提高。此外,与纤维素分子内氢键缔合的羟基(OH)相比,纤维素分子间氢键缔合的羟基降解速率相对更快,而以前者对微生物的降解更为敏感。废水中DOM以酚羟基C—O的降解速率更快,随后是芳香族COOH、糖类C—O和酰胺羰基CO,而糖类C—O倾向于优先被微生物所利用。综上所述,废水中不同的DOM组成结构在有机降解过程中的变化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猪场 废水 可溶性有机物 组成结构 傅里叶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FTIR分析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勇 曹春昱 +4 位作者 冯文英 徐明 苏振华 刘晓萌 吕卫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2-655,共4页
红外光谱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的原料分析、浆料检验及纸张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已取得较大进展,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透射红外光谱在分析检测上存在破坏样品结构、制样过程复杂、测定时间较长等缺点,已不能满足现代制浆造纸工业即时... 红外光谱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的原料分析、浆料检验及纸张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已取得较大进展,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透射红外光谱在分析检测上存在破坏样品结构、制样过程复杂、测定时间较长等缺点,已不能满足现代制浆造纸工业即时检测的需要。为了实现待测样品的在线无损分析,必须有一种快速而非破坏性的红外光谱技术予以辅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技术作为一项新的无损检测技术,能够迅速、准确地对制浆造纸各生产工段的产品进行全面无损评价,目前已开始介入制浆造纸领域的相关科学研究中。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现阶段ATR-FTIR分析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各生产工段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 制浆造纸工业 研究 应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光变色的FTIR光谱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小青 费本华 任海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72-1275,共4页
暴露于室外环境的木材或木制品,由于受气候因子的作用其表面性状和品质发生劣化,主要表现为木材变色,大大降低其利用价值。以人工林杉木为研究对象,利用模拟太阳辐射的氙光衰减仪对木材表面进行光劣化处理,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 暴露于室外环境的木材或木制品,由于受气候因子的作用其表面性状和品质发生劣化,主要表现为木材变色,大大降低其利用价值。以人工林杉木为研究对象,利用模拟太阳辐射的氙光衰减仪对木材表面进行光劣化处理,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技术分析了木材光变色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建立了木材变色与化学成分变化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光照过程中,1512,1462,1269和1227cm-1处与木质素有关的吸收峰强度明显降低,1720~1735cm-1处非共轭羰基伸缩振动吸收明显增强,木材表面发生光氧化反应,木质素明显降解,同时不断有新的羰基化合物生成;光照80h内,木质素的降解以及羰基化合物的生成速度较快,此后变化不显著;木材表面部分多糖物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被氧化降解。研究表明,木材光照过程中的颜色变化(ΔE*)与木质素的降解以及羰基官能团的生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光变色 木质素 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血藤药材及不同提取物FTIR的比对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尹泉 李惠芬 +4 位作者 周群 徐茂玲 阎姝 孙素琴 吴咸中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4-57,共4页
采用红外光谱法(FTIR)、二阶导数红外光谱法和二维相关光谱分析技术(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Spectroscopy)对江西和安徽大血藤药材、水提物、蒽醌类提取物和残渣进行了快速无损比对分析研究,从中发现两产地大血藤药材的谱图中均出... 采用红外光谱法(FTIR)、二阶导数红外光谱法和二维相关光谱分析技术(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Spectroscopy)对江西和安徽大血藤药材、水提物、蒽醌类提取物和残渣进行了快速无损比对分析研究,从中发现两产地大血藤药材的谱图中均出现1 400~1 620 cm^(-1)和1 000~1 200 cm^(-1)两个强峰带,说明药材含有大量的药效成分蒽醌类和糖类物质;蒽醌提取物的谱图中也有上述2个谱带,但1 400~1 620cm^(-1)谱带明显强于1 000~1 200 cm^(-1)谱峰,说明该提取工艺适宜提取蒽醌类物质;而水提物中2个谱峰带则是后者明显强于前者,证实该提取工艺适宜提取糖类物质;另外通过红外谱图和二阶导数红外谱图的对比发现在药材残渣中含有大量的草酸钙晶体。证明红外光谱技术不仅能对原药材及提取物的药效基团进行分析和指认,还能区分不同产地药材的提取物含量的高低,成功地建立了大血藤及其不同提取物药效成分比对分析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大血藤 蒽醌 糖苷类 草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结合化学计量学对三七产地鉴别及皂苷含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运 徐福荣 +1 位作者 张金渝 王元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18-2423,共6页
不同产地对中药次生代谢产物有显著影响,产地鉴别有助于中药的科学合理利用;其次,有效成分含量检测是评价中药质量的主要手段。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建立快速鉴别三七产地及测定三七中四种主要皂苷的方法,为三七的科学... 不同产地对中药次生代谢产物有显著影响,产地鉴别有助于中药的科学合理利用;其次,有效成分含量检测是评价中药质量的主要手段。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建立快速鉴别三七产地及测定三七中四种主要皂苷的方法,为三七的科学、合理、规范使用以及对三七质量进行快速评价提供依据。采集5个区域12个产地117个三七样本的红外光谱。产地鉴别预处理数据采用离散小波变换除去噪音造成的部分高频信号,偏最小二乘判别对产地判别贡献率大于1的数据进行筛选,kennard-stone算法将117个个体分为70%训练集与30%预测集。训练集数据用于建立支持向量机判别模型,交叉验证法用于筛选支持向量机最优参数,预测集数据对支持向量机判别模型结果进行验证。皂苷含量预测预处理数据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离散小波变换处理;处理的红外数据设为X变量,三七样品中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的四种皂苷总量设为Y变量,采用正交信号校正去除红外光谱中与四种皂苷总量无关的干扰数据。个体数据分为80%训练集与20%预测集,训练集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预测集数据对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1)交叉验证法得到支持向量机判别模型的最优参数为c=2.828 43,g=0.0625,训练集的产地判别最优正确率为91.463 4%;(2)支持向量机判别模型参数设置为最优参数,代入预测集数据,预测集的产地判别正确率为94.285 7%,判别正确率较高;(3)训练集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相关系数R2=0.941 8,校正均方差RMSEE=4.530 7;(4)代入预测集数据,预测集的相关系数R2=0.962 3,外部检验均方差RMSEP=3.855 9,皂苷预测值与高效液相检测值接近,预测效果良好。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支持向量机能对三七进行产地鉴别,正交信号校正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能对三七中四种主要皂苷总量进行准确预测,为三七质量控制提供一种快速简便、无损、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三七 产地鉴别 皂苷含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发动机非常规排放的FTIR检测 被引量:7
10
作者 谭丕强 胡志远 楼狄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0-363,共4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汽车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的非常规排放物。所用燃料分别为纯柴油、纯生物柴油、生物柴油掺混比为20%的B20混合燃料。结果表明,该机燃用纯柴油和B20燃油的甲醛排放差别不大,纯生物柴油的甲醛排放则明显...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汽车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的非常规排放物。所用燃料分别为纯柴油、纯生物柴油、生物柴油掺混比为20%的B20混合燃料。结果表明,该机燃用纯柴油和B20燃油的甲醛排放差别不大,纯生物柴油的甲醛排放则明显高于柴油。燃用B20燃油的乙醛排放略低于纯柴油;纯生物柴油的乙醛排放在中低负荷低于纯柴油,在高负荷时高于柴油及B20燃油。燃用B20燃油和纯生物柴油的丙酮排放要高于柴油,但排放量均较低。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例的增加,发动机甲苯和二氧化硫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纯生物柴油的二氧化硫排放大幅降低。燃用生物柴油后,发动机的二氧化碳排放有所降低,表明了生物柴油有利于温室气体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柴油机 生物柴油 非常规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结合SVR对三七总多糖含量快速预测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运 张霁 +3 位作者 刘飞 徐福荣 王元忠 张金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96-1701,共6页
对中药进行快速质量控制,从整体层面反映中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硫酸-苯酚显色反应测定三七总多糖含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建立三七总多糖含量预测模型,以期为三七提供快速准确的质控方... 对中药进行快速质量控制,从整体层面反映中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硫酸-苯酚显色反应测定三七总多糖含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建立三七总多糖含量预测模型,以期为三七提供快速准确的质控方法。采集云南省12个产地60个三七样品的红外光谱,紫外分光光度法(UV-Vis)检测样品中总多糖含量。红外光谱经过二阶导数(2D)、正交信号校正(OSC)、小波变换(WT)和变量投影重要性(VIP)筛选等数据优化处理。SPXY算法将所有样本按2∶1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与预测集。训练集数据用于建立SVR预测模型,网格式搜索、遗传算法(GA)和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SVR预测模型进行参数优化,预测集进一步对SVR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验证。结果显示:(1)葡萄糖标准品与三七总多糖在490nm处存在最大共有吸收峰,490nm可作为三七总多糖检测的定量波长;(2)文山丘北、曲靖师宗及红河蒙自等产地的三七总多糖含量较高,平均含量在25mg·g^(-1)以上;(3)分析3种参数优化模型的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E)与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与PSO优化模型相比,网格式搜索优化模型欠学习,GA优化模型过学习;(4)PSO-SVR模型对预测集数据预测效果最好,RMSEP=3.120 6,R_(pre)~2=83.13%,预测值与紫外检测值接近。表明FTIR结合PSO-SVR模型能够对三七中总多糖含量进行快速准确的预测,为保证三七稳定、安全与有效用药提供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三七 总多糖 含量预测 整体性质量控制 支持向量机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TIR和~1H-NMR方法分析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对抗氧化肽KWFH的结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莹 邢杰 +1 位作者 李幸芳 殷涌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6-120,共5页
为了探究高压脉冲电场(pulsed electric field,PEF)提高抗氧化肽活性的机制,以抗氧化肽KWFH为实验材料,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为衡量指标,通过双因素试验方案,考察电场强度和电场频率对其活性的影响。经过频率2 400 Hz、电场强度10 ... 为了探究高压脉冲电场(pulsed electric field,PEF)提高抗氧化肽活性的机制,以抗氧化肽KWFH为实验材料,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为衡量指标,通过双因素试验方案,考察电场强度和电场频率对其活性的影响。经过频率2 400 Hz、电场强度10 k V/cm的PEF处理,抗氧化肽KWFH活性提高了13.92%(P<0.05)。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核磁共振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Zeta电位及圆二色谱技术,分析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对其结构的影响。FTIR分析结果显示,经过PEF处理的样品羧酸羰基C=O和苯环吸收峰强度增强;经过1H-NMR分析,推测羧酸羰基C=O和苯环吸收强度变化引起官能团携带的氢质子变化。同时,经过PEF处理抗氧化肽KWFH的Zeta电位提高了8.70 m V(P<0.05),进一步推测经过PEF处理,抗氧化肽KWFH结构更加无序,致使官能团暴露,吸收峰强度发生变化,引起肽活性改变。研究发现PEF处理对二级结构之间转化没有影响。这些研究为进一步探究PEF技术提高抗氧化肽活性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电场 抗氧化肽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荞麦耐铝性的FTIR鉴别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亚楠 王赢 +2 位作者 陈奇 黄庶识 李昆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3-690,共8页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结合常规的根伸长实验法对2个不同耐铝性的荞麦品种(春红1号和春红4号)进行分析鉴定.通过比较春红1号和春红4号在不同铝浓度处理下根、茎和叶的红外光谱图特征峰3353、2923、1734、1643、1453、1367、125...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结合常规的根伸长实验法对2个不同耐铝性的荞麦品种(春红1号和春红4号)进行分析鉴定.通过比较春红1号和春红4号在不同铝浓度处理下根、茎和叶的红外光谱图特征峰3353、2923、1734、1643、1453、1367、1250和1055cm-1发现:春红1号的特征峰值高于春红4号;在铝胁迫下,春红1号和春红4号的根、茎和叶的FTIR特征峰值随着铝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当铝浓度增至50μmol?L-1时,春红1号达到最大值;而春红4号在20μmol?L-1时达到最大值;此外,在铝胁迫下,春红4号根、茎和叶的FTIR特征峰值的变化幅度比春红1号大,说明春红4号物质代谢受到的影响较大,表现出对铝敏感.根伸长实验结果表明:当铝浓度为20μmol?L-1时,促进春红1号根的生长,根伸长量是对照的140%,达到最大值,而春红4号的根生长受到很大的抑制,伸长量只有对照的8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春红1号比春红4号的耐铝能力强,FTIR法可以用作鉴别不同品种荞麦耐铝性的一种新的、快速、准确的检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荞麦 耐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结合热重(差热)技术对红壤地区大豆铝毒害的鉴定 被引量:4
14
作者 俞慧娜 刘鹏 徐根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816-2820,共5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结合热重和差热分析对不同铝浓度下的大豆根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60和90 mg·L^-1的铝液处理下,大豆根系的铝含量较高,达到显著铝毒害水平。在相同的波数范围内,不同铝浓度下其红外谱图的性...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结合热重和差热分析对不同铝浓度下的大豆根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60和90 mg·L^-1的铝液处理下,大豆根系的铝含量较高,达到显著铝毒害水平。在相同的波数范围内,不同铝浓度下其红外谱图的性状、波数及吸收峰的数目有所不同,3300,2930,1 542和721 cm^-1下的吸收峰可作为鉴定大豆铝毒害的特征峰。3300和2930 cm^-1特征峰在高浓度(60和90 mg·L^-1)的铝毒害下明显高于其他浓度特征峰,1542 cm^-1的酰胺Ⅱ带特征峰在90 mg·L^-1下没有显现,721cm^-1吸收峰带却在Al 60和90 mg·L^-1浓度下有表现。不同铝浓度下的热重(TG)和差热(DT)曲线在400-500℃温度范围内差别最大,TG曲线在大于30 mg·L^-1的铝处理下与空白相比的质量损失减少,表明铝处理可能使根系木质化加重,产生难以燃烧的物质;DT曲线在60和90 mg·L^-1的铝处理下出现双峰,可作为大豆铝毒害的鉴定标志之一。由此,FTIR结合热重(差热)技术可以用来鉴定红壤地区大豆的铝毒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毒害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热重 差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FTIR技术在进口血竭掺伪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梦 刘杰 +3 位作者 吕晓娜 李红霞 杨瑶珺 王文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0期2123-2125,2129,共4页
目的:利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对进口血竭中的掺伪物质进行快速鉴别。方法:根据进口血竭与松香、达玛树脂、国产血竭对照药材的红外光谱对比图来对进口血竭中的掺伪物质进行快速鉴别。结果:27批进口加工血竭中... 目的:利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对进口血竭中的掺伪物质进行快速鉴别。方法:根据进口血竭与松香、达玛树脂、国产血竭对照药材的红外光谱对比图来对进口血竭中的掺伪物质进行快速鉴别。结果:27批进口加工血竭中有13批掺入了松香,3批掺入了达玛树脂,4批为国产血竭冒充,严重影响了进口血竭的质量。结论: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操作快速简便,适合中药的快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血竭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 掺伪物质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FTIR技术研究高压处理对冻干大豆分离蛋白构象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唐传核 马正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37-1240,共4页
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研究了高压(HP)处理对冷冻干燥的大豆分离蛋白(SPI)构象的影响。在SPI的去卷积FTIR光谱的酰胺Ⅰ′区域(1600~1700cm-1),观察到12个与蛋白构象相关的红外吸收峰,分别对应于CO键伸缩振动与肽键的C—N伸... 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研究了高压(HP)处理对冷冻干燥的大豆分离蛋白(SPI)构象的影响。在SPI的去卷积FTIR光谱的酰胺Ⅰ′区域(1600~1700cm-1),观察到12个与蛋白构象相关的红外吸收峰,分别对应于CO键伸缩振动与肽键的C—N伸缩振动。通过对该区域的峰强度与波数分析显示,压力为200~400MPa的HP处理导致SPI在该区域的峰发生明显的"红移"(约2cm-1),强度也显著增加。更高的HP处理进一步增强了SPI的酰胺Ⅰ′区域的峰强度。对酰胺Ⅱ峰分析显示,HP处理导致酰胺Ⅱ峰(如1560~1500cm-1)的强度、面积逐渐增加(与压力呈正相关)。以上分析显示,HP处理导致SPI的二级与三级结构逐渐打开,然而变性蛋白的结构在高压释放后经历一个"重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SPI) 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 高压 蛋白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TR-FTIR应用于原产地中药材白术的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洪庆红 程存归 +1 位作者 成则丰 李丹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3-286,共4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各种测定方法测定了植物中药材白术,通过白术木质部及外表皮部的水平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HATR-FTIR)吸收比较,表明了外表皮含有更多的白术内酯及其衍生物等物质。新鲜的白术木质部比干燥白术木质部...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各种测定方法测定了植物中药材白术,通过白术木质部及外表皮部的水平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HATR-FTIR)吸收比较,表明了外表皮含有更多的白术内酯及其衍生物等物质。新鲜的白术木质部比干燥白术木质部含有更多的化学物质,这可能是样品干燥后挥发油减少之故。对白术木质部及其伪品的木质部的HATR-FTIR进行二阶导数转换,进行峰位一致率检验,结果差异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HATR-ftir) 白术 质量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FTIR-XRD-XRF分析测试技术研究新型仿制绿松石的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严俊 刘晓波 +3 位作者 王巨安 方飚 刘培钧 杨彬彬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4-549,共6页
近年来绿松石及其仿制品的鉴定工作较多局限于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仿制品进行简单的筛选,前人报道的仿制绿松石的矿物组成主要为单一的矿物相(如异极矿、三水铝石、磷铝石、羟硅硼钙石、菱镁矿等)。本文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 近年来绿松石及其仿制品的鉴定工作较多局限于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仿制品进行简单的筛选,前人报道的仿制绿松石的矿物组成主要为单一的矿物相(如异极矿、三水铝石、磷铝石、羟硅硼钙石、菱镁矿等)。本文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晶衍射(XRD)与X射线荧光光谱(XRF)对当前珠宝市场上几种新型仿制绿松石进行了初步分类,并对不同类别的仿制绿松石的具体矿物组成、物相及晶型特征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新型仿制绿松石可分为三大类:一类主要由硅酸盐(斜硅钙石)与碳酸盐(方解石)两种矿物组成;另一类为白云石与方解石两种碳酸盐矿物的混合相;第三类以硅酸盐类为主要矿物,并含有钡长石、辉石与石英。显然,新型仿制绿松石的矿物组成明显相异于传统仿制品,可见仿制绿松石的矿物组成日趋多样性、复杂化,该现状必然对新型仿制样品的物相鉴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制绿松石 矿物组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X射线粉晶衍射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FTIRE/T光谱确定煤粉/炭颗粒温度和黑度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施伯红 于娟 +3 位作者 赵国锋 章明川 范卫东 周月桂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07-410,共4页
为深入研究煤粉和炭颗粒的燃烧机理,提出傅立叶红外仪对颗粒燃烧过程进行在线测量的新技术;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量的发射透射光谱,从理论上分析和确定煤粉和炭颗粒表面温度和黑度的方法。
关键词 温度测量 煤粉/炭颗料燃烧 傅立叶变换 红外光谱仪 发射/透射(E/T)光谱 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在植物分类学中应用范围和方法的探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国奇 郭水良 +1 位作者 韩琴筱 吴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8-95,共8页
运用OMNI采样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法获取了8科80种(包括种下单位)草本被子植物种子的红外光谱,统计了在3100~900cm^-1波数范围内的峰值,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80种草本植物的种子可以分成两类,第1类由禾本... 运用OMNI采样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法获取了8科80种(包括种下单位)草本被子植物种子的红外光谱,统计了在3100~900cm^-1波数范围内的峰值,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80种草本植物的种子可以分成两类,第1类由禾本科、莎草科、蓼科和苋科植物的种子组成;第2类由菊科、大戟科、十字花科和伞形科植物的种子组成;(2)聚类图上,只有十字花科植物的种子能较好地与其他科的相区别;(3)在11组同属不同种植物中,有8组植物与亲缘关系不同的其他属的植物混在一起;在7组同种不同亚种或品种植物中,仅有1组植物被聚合在一起.由此得出如下结论,基于FTIR对植物进行分类或亲缘关系研究,应用上有局限性.在具体应用时,应该同时测定亲缘关系较远的其它植物作为排序或者聚类的对照,考察该方法在应用上的有效性.同时,在用于植物鉴别时要注意实验的重复性和数据间的统计学差异显著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分类关系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