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5篇文章
< 1 2 1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Technique for Constructing Higher-order Iterative Methods to Solve Nonlinear Systems
1
作者 XIAO Xiaoyong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2-774,共13页
In this paper,a new technique is introduced to construct higher-order iterative methods for solving nonlinear systems.The order of convergence of some iterative methods can be improved by three at the cost of introduc... In this paper,a new technique is introduced to construct higher-order iterative methods for solving nonlinear systems.The order of convergence of some iterative methods can be improved by three at the cost of introducing only one additional evaluation of the function in each step.Furthermore,some new efficient methods with a higher-order of convergence are obtained by using only a single matrix inversion in each iteration.Analyses of convergence properties and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se new methods are made and testified by several numerical problems.By comparison,the new schemes are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corresponding existing ones,particularly for large problem siz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s of nonlinear equation Order of convergence Higher-order method Extended Newton iteration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w-complexity signal detection for massive MIMO systems via trace iterative method
2
作者 IMRAN A.Khoso ZHANG Xiaofei +2 位作者 ABDUL Hayee Shaikh IHSAN A.Khoso ZAHEER Ahmed Day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549-557,共9页
Linear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detection has been shown to achieve near-optimal performance for 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systems but inevitably involves complicated matrix inversion,which ent... Linear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detection has been shown to achieve near-optimal performance for 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systems but inevitably involves complicated matrix inversion,which entails high complexity.To avoid the exact matrix inversion,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approximate matrix inversion based detection methods is proposed.By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both the explicit and the implicit matrix inversion,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low-complexity signal detection algorithm.Firstl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licit and explicit techniques is analyzed.Then,an enhanced Newton iteration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realize an approximate MMSE detection for massive MIMO uplink systems.The proposed improved Newton itera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complexity of conventional Newton iteration.However,its complexity is still high for higher iterations.Thus,it is applied only for first two iterations.For subsequent iterations,we propose a novel trace iterative method(TIM)based low-complexity algorithm,which has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lexity than higher Newton iterations.Convergence guarantees of the proposed detector are also provided.Numerical simulations verify that the proposed detector exhibits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ver recently reported iterative detectors and achieves close-to-MMSE performance while retaining the low-complexity advantage for systems with hundreds of antenn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gnal detection LOW-COMPLEXITY linear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 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 trace iterative method(T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erative映射和单纯形法的改进灰狼优化算法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梦娜 王秋萍 王晓峰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16-20,54,共6页
为了解决基本灰狼优化算法(GWO)依赖初始种群和求解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Iterative映射和单纯形法的改进灰狼优化算法(SMIGWO)。该算法利用混沌Iterative映射产生初始灰狼种群,增强全局搜索过程中的种群多样性;采用逆不完全Γ函... 为了解决基本灰狼优化算法(GWO)依赖初始种群和求解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Iterative映射和单纯形法的改进灰狼优化算法(SMIGWO)。该算法利用混沌Iterative映射产生初始灰狼种群,增强全局搜索过程中的种群多样性;采用逆不完全Γ函数更新收敛因子,以平衡算法的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能力;利用单纯形法的反射、扩张和收缩操作对当前较差个体进行改进,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对10个测试函数进行仿真实验,数值结果表明,与基本GWO算法、Square GWO算法、非线性收敛因子的GWO(NGWO)算法、混合GWO(HGWO)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细菌觅食算法(BFA)和引力搜索算法(GSA)相比,改进的灰狼优化算法求解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狼优化算法 iterative映射 逆不完全Γ函数 单纯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ssive seismic velocity tomography on longwall mining panel based on simultaneous iterative reconstructive technique (SIRT) 被引量:14
4
作者 N.Hosseini K.Oraee +1 位作者 K.Shahriar K.Goshtasb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2297-2306,共10页
Mining operation, especially underground coal mining, always has the remarkable risks of ground control. Passive seismic velocity tomography based on simultaneous iterative reconstructive technique (SIRT) inversion ... Mining operation, especially underground coal mining, always has the remarkable risks of ground control. Passive seismic velocity tomography based on simultaneous iterative reconstructive technique (SIRT) inversion is used to deduce the stress re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ngwall mining panel. The mining-induced microseismic events were recorded by mounting an array of receivers on the surface, above the active panel. After processing and filtering the seismic data, the three-dimensional tomography images of the p-wave velocity variations by SIRT passive seismic velocity tomography were provided. To display the velocity changes on coal seam level and subsequently to infer the stress redistribution, these three-dimensional tomograms into the coal seam level were sliced. In addition,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EM)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stress re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erred stresses from the passive seismic tomograms are conformed to numerical models and theoretical concept of the stress re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ngwall panel. In velocity tomograms, the main zones of the stress redistribution arotmd the panel, including front and side abutment pressures, and gob stress are obvious and also the movement of stress zones along the face advancement is evident. Moreover, the effect of the advance rate of the face on the stress redistribution is demonstrated in tomography images. The research result proves that the SIRT passive seismic velocity tomography has an ultimate potential for monitoring the changes of stress re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ngwall mining panel continuously and subsequently to improve safety of mining ope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wall mining passive seismic velocity tomography simultaneous iterative reconstructive technique (SIRT)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stress redistribution ground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to Terminal Control of Linear Time-varying Systems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丽萍 杨富文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9-313,共5页
An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shifted Legendre orthogonal polynomials is proposed to address the terminal control problem of linear time-varying systems. First, the method parameterizes a linear tim... An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shifted Legendre orthogonal polynomials is proposed to address the terminal control problem of linear time-varying systems. First, the method parameterizes a linear time-varying system by using shifted Legendre polynomials approximation. Then, an approximated model for the linear time-varying system is deduced by employing the orthogonality relations and boundary values of shifted Legendre polynomials. Based on the model, the shifted Legendre polynomials coefficients of control function are iteratively adjusted by an optimal iterative learning law derived. The algorithm presented can avoid solving the state transfer matrix of linear time-varying systems. Simulation results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学习控制 线性时变系统 终端控制 正交多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lidation method for simulation models with cross iteration
6
作者 FANG Ke ZHAO Kaibin ZHOU Yuche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9年第3期555-563,共9页
Cross iteration often exists in the computational process of the simulation models, especially for control models. There is a credibility defect tracing problem in the validation of models with cross iteration. In ord... Cross iteration often exists in the computational process of the simulation models, especially for control models. There is a credibility defect tracing problem in the validation of models with cross iteration. In order to resolve this problem, after the problem formulation, a validation theorem on the cross iteration is proposed, and the proof of the theorem is given under the cross iteration circumstance. Meanwhile, applying the proposed theorem, the credibility calculation algorithm is provided, and the solvent of the defect tracing is explained. Further, based on the validation theorem on the cross iteration, a validation method for simulation models with the cross iteration is proposed, which is illustrated by a flowchart step by step. Finally, a validation example of a sixdegree of freedom (DOF) flight vehicle model is provided, and the validation process is performed by using the validation method. The result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ethod is effective to obtain the credibility of the model and accomplish the defect tracing of the vali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LIDATION method simulation model CROSS iterATION VALIDATION THEOREM VALIDATION EXAMP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Q变换和MUSIC算法在ITER磁体电源信号间谐波检测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文晋 马渊明 +1 位作者 陈兴 王亚洲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2-916,共5页
随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计划的逐步开展,保证ITER磁体电源系统的稳定运行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采用将DQ变换和多信号分类(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MUSIC)算法相结合的方... 随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计划的逐步开展,保证ITER磁体电源系统的稳定运行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采用将DQ变换和多信号分类(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MUSIC)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间谐波频率检测,信号的幅度和相位由最小二乘法来估计。DQ变换可以消除大幅度ITER基波分量,MUSIC算法可以通过矩阵特征分解检测出短数据条件下的谐波和间谐波,适用短时平稳的间谐波检测,两者相结合可以有效检测出大幅度基波附近存在小幅度间谐波。仿真实验表明,计算经DQ变换后检测出的ITER信号谐波频率时,取中间信号计算真实频谱较为正确,两侧信号则有较大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磁体电源系统 间谐波 DQ变换 最小二乘法 多信号分类(MUSIC)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何非线性与徐变效应耦合的平面四边形应力单元分析方法
8
作者 邓继华 谭建平 +2 位作者 邵旭东 王磊 田仲初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9-81,共13页
为在高耸大跨混凝土结构分析中考虑几何非线性与徐变效应的耦合作用,文章基于平面应力单元开展计算方法的研究。利用共旋坐标法具有几何非线性与材料非线性脱耦的优点,将混凝土的徐变效应视为特殊的材料非线性而在共旋坐标系中将其等效... 为在高耸大跨混凝土结构分析中考虑几何非线性与徐变效应的耦合作用,文章基于平面应力单元开展计算方法的研究。利用共旋坐标法具有几何非线性与材料非线性脱耦的优点,将混凝土的徐变效应视为特殊的材料非线性而在共旋坐标系中将其等效为徐变初应变荷载,几何非线性则通过共旋坐标系与结构坐标系之间的转换矩阵予以考虑,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则采用能将荷载增量法与位移增量法合二为一的统一迭代求解列式,建立平面应力单元考虑几何非线性与徐变耦合的分析方法,提供计算流程,对4个算例进行计算分析,并与已有文献的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建立的几何非线性平面四边形应力单元及考虑几何非线性与徐变效应耦合的算法是正确的,考虑几何非线性与徐变效应耦合相对于考虑几何线性与徐变以及仅计入几何非线性而言,在具体计算结果、不同自由度的影响程度以及达到徐变计算稳定值所要取的徐变计算时间方面均有很大的不同。文中方法较容易推广到其他更复杂的共旋法几何非线性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四边形应力单元 几何非线性 徐变 共旋法 统一迭代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迭代法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模拟方法
9
作者 常志旺 李聪 +3 位作者 李万亨 闫桢绪 宋松科 权新蕊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21,共9页
结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时需要选用合适的地震动输入,虽然目前积累了丰富的强震记录,但依然无法从中选取适合各种场地和结构条件的近断层地震动输入。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迭代法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模拟方法,即通过循环迭代法提取脉冲参... 结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时需要选用合适的地震动输入,虽然目前积累了丰富的强震记录,但依然无法从中选取适合各种场地和结构条件的近断层地震动输入。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迭代法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模拟方法,即通过循环迭代法提取脉冲参数生成近断层低频分量,与基于小波变换方法生成的地震动高频分量叠加得到近断层模拟地震动。为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选取原始地震记录和模拟地震动进行结构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循环迭代法可以有效提取近断层低频脉冲分量。使用模拟地震动和原始地震动进行结构响应分析得到的最大位移均值结果较接近,证明该方法建立的模拟地震动可有效模拟真实的结构响应。所提方法可为脉冲型地震动结构响应分析提供参考和输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地震动模拟 循环迭代法 结构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动点演化算法
10
作者 苏清华 洪楠 胡中波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4,共10页
为设计高效稳定的演化算法,将方程求根的不动点迭代思想引入到优化领域,通过将演化算法的寻优过程看作为在迭代框架下方程不动点的逐步显示化过程,设计出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演化新算法,即不动点演化算法(fixed point evolution algorith... 为设计高效稳定的演化算法,将方程求根的不动点迭代思想引入到优化领域,通过将演化算法的寻优过程看作为在迭代框架下方程不动点的逐步显示化过程,设计出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演化新算法,即不动点演化算法(fixed point evolution algorithm,FPEA).该算法的繁殖算子是由Aitken加速的不动点迭代模型导出的二次多项式,其整体框架继承传统演化算法(如差分演化算法)基于种群的迭代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在基准函数集CEC2014、CEC2019上,本文算法的最优值平均排名在所有比较算法中排名第1;在4个工程约束设计问题上,FPEA与CSA、GPE等多个算法相比,能以较少的计算开销获得最高的求解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算法 全局优化 不动点迭代法 Aitken加速法 工程约束设计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快速Bregman地震数据重建方法
11
作者 孙小东 李傲伟 +4 位作者 秦宁 蒋润 王敬伊 赵亮 孙耀庭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68,共7页
受地面环境、设备及成本等因素的影响,野外采集的地震数据往往存在缺失道,快速有效地重建缺失地震数据十分重要。针对缺失道的地震数据,根据压缩感知理论,提出一种快速Bregman方法的地震数据重建方法,并采用多尺度、多方向曲波变换作为... 受地面环境、设备及成本等因素的影响,野外采集的地震数据往往存在缺失道,快速有效地重建缺失地震数据十分重要。针对缺失道的地震数据,根据压缩感知理论,提出一种快速Bregman方法的地震数据重建方法,并采用多尺度、多方向曲波变换作为稀疏基。通过Bregman方法将求解L1范数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子问题,引入快速迭代收缩阈值方法(FISTA)高效、准确地求解子问题,从而实现对缺失数据的高质量重构。结果表明,基于压缩感知的快速Bregman方法可以对构造复杂的地震数据进行高效的重建,并且提高迭代计算的重建精度。对于缺失地震数据的重建,所提方法在效率和精度方面均高于LBM和FISTA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重建 压缩感知 快速Bregman方法 快速迭代收缩阈值 曲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析与设计序列迭代方法的三维声子晶体拓扑优化及参数分析
12
作者 王燕 朱奕筱 +1 位作者 吴圣川 亢战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04,共8页
在常规的声子晶体拓扑优化中,内层的多波矢特征值分析和外层的单胞布局设计变量寻优构成双层嵌套问题,两个层次嵌套式迭代求解导致三维拓扑优化设计面临计算量剧增的难题。为提高优化设计的效率,将用于结构固有频率优化问题的分析与设... 在常规的声子晶体拓扑优化中,内层的多波矢特征值分析和外层的单胞布局设计变量寻优构成双层嵌套问题,两个层次嵌套式迭代求解导致三维拓扑优化设计面临计算量剧增的难题。为提高优化设计的效率,将用于结构固有频率优化问题的分析与设计序列迭代的思想拓展至三维声波声子晶体的拓扑优化,通过将内层特征值问题转化为单次逆迭代获得拓扑优化中间结果对应的逐次近似能带结构,并根据优化结果进行参数化建模以研究三维声子晶体拓扑优化解的带隙特性。通过参数化扫掠,给出了不同参数下的相对带隙和带隙上下界。进一步总结了不同参数对声子晶体带隙的影响,为三维声波声子晶体构型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声波声子晶体 拓扑优化 分析与设计序列迭代方法 参数化建模 相对带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磨耗特性的动车组车轮经济型镟修优化策略
13
作者 张霞 邓银强 +2 位作者 杨岳 辜良瑶 陈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7-1467,共11页
车轮的磨耗状况对动车组列车的运行安全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为将磨损车轮镟修恢复至标准踏面外形,目前车轮镟修存在切削量过大,降低车轮使用寿命的情况。结合动车组车轮走行过程中的磨耗特性,提出考虑磨耗特性的动车组车轮经济型镟修... 车轮的磨耗状况对动车组列车的运行安全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为将磨损车轮镟修恢复至标准踏面外形,目前车轮镟修存在切削量过大,降低车轮使用寿命的情况。结合动车组车轮走行过程中的磨耗特性,提出考虑磨耗特性的动车组车轮经济型镟修优化策略。首先,建立车轮外形参数磨耗速率模型,利用相关性分析、高斯分布检验研究车轮磨耗速率模型与车轮外形参数的相关性,得出不同运行线路上车轮最低磨耗速率点。然后,利用加权尺寸最近点迭代法进行车轮变形矫正,优先考虑车轮镟修后踏面外形处于最低磨耗状态,应用不同薄轮缘踏面外形镟修模板,进行自适应匹配单轮车轮经济型镟修。在此基础上,针对动车组车轮轮径差的安全运行要求,构建一种考虑磨耗特性的整车车轮经济型镟修优化模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轮径磨耗速率与车轮直径大小、轮缘厚度显著相关,轮缘厚度处于31.5~32 mm时,轮径磨耗速率低,镟修恢复可优先考虑。整车车轮经济型镟修优化决策的结果显示,车轮镟修恢复后的踏面外形处于低速率磨耗状态,轮径总切削量较实际镟修车间下降了约21%。与常规的车轮镟修策略相比,考虑磨耗特性的车轮经济型镟修优化策略更具智能化,有利于延长车轮使用寿命,降低铁路运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磨耗特性 镟修优化策略 经济型镟修 加权尺寸最近点迭代法 自适应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段迭代法的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联合洪水调节计算模型
14
作者 方国华 姬新洋 +4 位作者 吴勇拓 李超 郁捷皓 于赛玉 鄢军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123,共10页
针对现有抽水蓄能电站洪水调节计算方法大多忽略上下水库水力联动关系,且常简化考虑满发流量与天然洪水叠加情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迭代法的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联合洪水调节计算模型。该模型构建了能够反映上下水库完整水量交... 针对现有抽水蓄能电站洪水调节计算方法大多忽略上下水库水力联动关系,且常简化考虑满发流量与天然洪水叠加情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迭代法的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联合洪水调节计算模型。该模型构建了能够反映上下水库完整水量交换与水力耦合关系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分段迭代算法对上下水库水位及流量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精细化求解;在此基础上,模型结合滑动组合方法构建了洪水遭遇情景矩阵,模拟不同工况和洪水遭遇情景对上下水库运行的影响,并提出了动态预留库容控制策略,以保障电站的安全运行以及后续发电需求。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准确、稳定地模拟上下水库在复杂洪水情景下的动态响应过程,并有效揭示洪水遭遇时机、电站运行状态以及预留库容控制策略对水库水情变化的关键影响;模型所识别的最不利洪水遭遇情景符合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行规律,可为抽水蓄能电站的工程设计与安全运行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洪水调节 水力联动 预留库容动态控制 分段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IIDG接入的配网电流保护改进方案研究
15
作者 戴志辉 刘钧溢 +1 位作者 柳梅元 宁志恒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7-375,共9页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改变了配电网结构、运行特性和故障特征,传统的配网电流保护方案由于未计及分布式电源的助增效应和新能源的出力波动特性,导致保护的灵敏度下降并且可能使保护失去选择性。为解决此类问题,提出计及逆变型分布式电源(II...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改变了配电网结构、运行特性和故障特征,传统的配网电流保护方案由于未计及分布式电源的助增效应和新能源的出力波动特性,导致保护的灵敏度下降并且可能使保护失去选择性。为解决此类问题,提出计及逆变型分布式电源(IIDG)出力波动的配网电流保护改进方案。该方案结合短路电流的迭代计算结果,在线调整上级线路Ⅱ、Ⅲ段以及下级线路I段定值,并提出修正后定值适用的IIDG出力波动范围求解方法,保证下游线路在IIDG出力波动时正确动作。最后在PSCAD/EMTDC平台搭建仿真模型并结合Matlab编程,验证该方案能有效提高上游保护Ⅱ、Ⅲ段灵敏度以及保证下游保护I段选择性,提升传统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电流 迭代法 储能 电流保护改进方案 出力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导线电容矩阵边界元算法的关键技术研究
16
作者 胡玉生 牛梦园 +1 位作者 何俪瑾 区耀权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6-535,共10页
研究了复杂微细导线电容矩阵提取边界元法(boundary element method,BEM)的边界离散问题以及增强计算精度和数值稳定性的有效措施,分析了开阔边界尺寸、开阔边界离散、导线离散对计算精度的影响以及伪解、矩阵奇异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导... 研究了复杂微细导线电容矩阵提取边界元法(boundary element method,BEM)的边界离散问题以及增强计算精度和数值稳定性的有效措施,分析了开阔边界尺寸、开阔边界离散、导线离散对计算精度的影响以及伪解、矩阵奇异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导线离散迭代和开阔边界迭代两阶段自动迭代边界元算法(automatic iterativ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AIBEM),并结合实例阐述了全域法和区域分解法两种多层介质问题系数矩阵生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边界环内生成的系数矩阵存在误差均衡协调问题,对复杂模型需合理选择各线段离散单元数及开阔边界尺寸,通过AIBEM可以获得经济的离散参数,有效避免矩阵奇异性,并提高收敛稳定性。将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法、解析法、传输线法、矩量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证实了算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导线 电容矩阵 边界元法(BEM) 开阔边界 边界离散 多层介质 迭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型平曲线“两点法”设计计算原理
17
作者 李玉华 王奥凯 +2 位作者 刘佳音 马洋洋 吴树铭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3,共11页
为改善传统导线法存在导线与平曲线偏离较大等不足,提出“两点法”基本型平曲线形设计方法。仅需利用导线法中的直缓点与缓直点两个端点即可获得由缓和曲线及圆曲线共3段线元组成的基本型平曲线形,其平曲线总偏转角α、总切线长T为已知... 为改善传统导线法存在导线与平曲线偏离较大等不足,提出“两点法”基本型平曲线形设计方法。仅需利用导线法中的直缓点与缓直点两个端点即可获得由缓和曲线及圆曲线共3段线元组成的基本型平曲线形,其平曲线总偏转角α、总切线长T为已知值。先采用迭代法确定缓和曲线长度L_(S)(对称基本型)或采用夹逼法获得圆曲线半径R(非对称基本型)的理论最小值、最大值,并结合平面线形技术要求确定L_(S)或R的设计取值范围;然后基于L_(S)或R进行遍历循环,通过迭代法获得缓和曲线偏转角β,进而获得各线元其余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两点法”设计可获得系列“平曲线族”,线形分布规律,互不交叉重叠,且全部曲线位于两端细窄、中间宽厚的“特定设计区域”;L_(S)、R、圆曲线长L_(C)及平曲线总长L_(H)等参数呈规律性变化,其中L_(S)与R、L_(C)的增减趋势相反,L_(H)平均值近似固定,非对称基本型的总切线长度之比须在(0.5,2.0)范围内方可有解。“两点法”突显坐标位置点的控制作用,线形布设高效,设计成果为特定区域内的系列平曲线族而非单条曲线,有益于结合实际地形及设计意图进行线形比选、优选和路线智能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基本型平曲线 两点法 迭代法 平曲线族 特定设计区域 线形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一维河网水动力解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家阳 徐学军 程永光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为高效模拟一维河网水动力学过程,解决汊点水位迭代法中每次迭代均需全局求解所致计算效率低的问题,基于明渠非恒定流的格子Boltzmann Bhatnagar-Gross-Krook(BGK)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一维河网水动力算法。其中,一维圣维南方程组由格... 为高效模拟一维河网水动力学过程,解决汊点水位迭代法中每次迭代均需全局求解所致计算效率低的问题,基于明渠非恒定流的格子Boltzmann Bhatnagar-Gross-Krook(BGK)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一维河网水动力算法。其中,一维圣维南方程组由格子Boltzmann BGK模型数值求解,离散速度矢量采用一维三速(D1Q3)模型描述;河网耦合求解通过汊点水位迭代法实现,各分汊河段在汊点处均采用水位边界条件,每一时步内通过不断迭代修正汊点水位以满足汊点连接条件。因格子Boltzmann BGK模型本质上为显式算法,有效回避了采用隐式算法计算汊点净流量时需多次迭代推求汊点耦合水位的问题。利用环状河网恒定流、环状和树状组合河网非恒定流等典型河网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通过与原始汊点水位迭代法进行比较,说明本方法能提高河网水动力模拟的计算效率。作为方法在实际算例中应用,以汉江流域2021年秋汛实测水文过程作为输入条件,计算了汉江中下游平原河网的洪水演进过程,对比了汉江中下游各水文站实测、计算和商用软件模拟的洪水过程,通过与特征线法、Preissmann四点隐式差分法等传统一维河网水动力算法对比,说明了本方法可在不损失计算精度和确保汊点连接条件严格成立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一维河网水动力求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水力学 一维河网非恒定流 格子BOLTZMANN方法 汊点水位迭代法 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圆弧修形和交错角的人字齿轮啮合行为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侯晓燕 王曦 周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0-192,共13页
针对人字齿轮制造加工导致左、右齿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对称性偏差,以及传统轴向位移迭代法受误差尺度限制的问题,以某型高速列车人字齿轮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的轴向位移迭代方法,并建立人字齿轮承载接触分析(LTCA)模型。该模型以有限... 针对人字齿轮制造加工导致左、右齿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对称性偏差,以及传统轴向位移迭代法受误差尺度限制的问题,以某型高速列车人字齿轮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的轴向位移迭代方法,并建立人字齿轮承载接触分析(LTCA)模型。该模型以有限元法和有限长线接触理论为基础,在载荷-变形协调方程中考虑不同啮合点处螺旋角的差异,采用牛顿迭代法计算主动齿轮轴向位移,通过LTCA模型分析了轮齿圆弧修形与齿面交错角对啮合激励和载荷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牛顿迭代法可适用于含不同误差类型的人字齿轮LTCA模型,且小误差下牛顿迭代法比传统迭代法的计算时间减少70%,圆弧修形量从2μm增至15μm,时变啮合刚度均值降低38%,啮合误差均值提高39%;当输入扭矩为500 N·m时,两侧齿面中部最大法向啮合力由100 N增大到370 N;随着齿面交错角的增大,时变啮合刚度均值提高,啮合误差均值减小,交错角相位差从0增加到π,时变啮合刚度、啮合误差的幅值分别降低了54%和79%。该研究结果可为人字齿轮啮合稳定性的提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字齿轮 承载接触分析 圆弧修形 齿面交错角 轴向位移 牛顿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AM在ITER窗口限制器蒙特卡罗计算建模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卢磊 李莹 +4 位作者 丁爱平 曾勤 黄晨昱 吴宜灿 H.Iida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7-281,共5页
在MCAM(蒙特卡罗粒子输运计算自动建模系统)平台下,实现了ITER窗口限制器CAD工程模型的预处理以及到蒙特卡罗计算模型的自动转换,并借助MCAM的反向转换功能和MCNP中二维几何截面绘制程序PLOT对生成的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MCAM在ITER窗... 在MCAM(蒙特卡罗粒子输运计算自动建模系统)平台下,实现了ITER窗口限制器CAD工程模型的预处理以及到蒙特卡罗计算模型的自动转换,并借助MCAM的反向转换功能和MCNP中二维几何截面绘制程序PLOT对生成的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MCAM在ITER窗口限制器蒙特卡罗建模过程中应用结果表明对于一个具有复杂几何结构的CAD工程模型来说,MCAM提高了其蒙特卡罗计算建模的效率和准确性,可以有效地替代传统的手工建模方法,应用于实际计算分析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AM蒙特卡罗方法 自动建模 iter窗口限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