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3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荣芳 靳晶晶 +4 位作者 梁向楠 钱玥彤 耿同会 白亚玲 徐金升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55-1861,共7页
背景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是心血管事件的生物标志物,MPV已被确定为心肌梗死、中风和静脉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MPV是否是MHD患者发生血管通路事件的危险因素尚不明确。目的探讨... 背景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是心血管事件的生物标志物,MPV已被确定为心肌梗死、中风和静脉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MPV是否是MHD患者发生血管通路事件的危险因素尚不明确。目的探讨MPV水平与MHD患者血管通路事件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09-01—15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的患者343例为研究对象。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09-15,终点事件为出现血管通路事件(动静脉内瘘狭窄或血栓)或患者出现死亡。根据纳入患者MPV值的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Q1组(MPV:6.1~8.1 fL),Q2组(MPV:8.2~8.8 fL),Q3组(MPV:8.9~9.6 fL),Q4组(MPV:9.7~14.1 fL)。比较4组MHD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动静脉内瘘血栓及狭窄的发病率等相关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HD患者血管通路事件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使用多重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HD患者MPV与血管通路事件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根据分层特征进行亚组分析。结果343例MHD患者中60(17.5%)例患者出现血管通路事件,Q4、Q3、Q2、Q1组MHD患者血管通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3.7%(29/86)、17.8%(16/90)、12.2%(10/82)、5.9%(1/8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4组MHD患者血管通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91,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MPV水平升高仍是MHD患者血管通路事件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HR=1.59,95%CI=1.28~1.97,P<0.001),且随着MPV水平升高MHD患者血管通路事件发生风险增加(P_(趋势)<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除糖尿病分组,其他各亚组间均不存在交互作用(P_(交互)>0.05)。结论MPV水平升高可能是MHD患者血管通路事件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预测血管通路事件发生的风险提供了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管通路事件 动静脉内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术与传统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张雷 田颖 +5 位作者 张玉茹 冯俊伟 李淑菊 薛瑶函 李洪泉 于永立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54,共4页
目的评估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术在经括约肌肛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共83例来自北京市肛肠医院(北京市二龙路医院)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 目的评估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术在经括约肌肛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共83例来自北京市肛肠医院(北京市二龙路医院)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1例行传统切开挂线术,试验组42例行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术,比较两组的各项手术指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肛门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各项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实施前Wexn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与术后1年Wexner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术用于经括约肌肛瘘患者治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肛门功能恢复良好且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术 传统肛瘘切开挂线术 经括约肌肛瘘 肛门功能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精准治疗在闭合肺癌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何忠良 徐卫华 +3 位作者 辛顺心 陈国兴 何雪明 王磊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2-286,共5页
目的:总结和评估个体化精准治疗在闭合肺癌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中的处理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3年5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BP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7例。研究对象均... 目的:总结和评估个体化精准治疗在闭合肺癌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中的处理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3年5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BP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7例。研究对象均经充分前期准备和多学科讨论,根据BPF的部位和大小应用个体化精准治疗进行闭合处理,其中小瘘周围型应用外科精准注胶法将生物胶注射到瘘道内闭合,中瘘中间型应用外科套线法联合内镜单向活瓣等闭合,大瘘中央型应用外科改良手术修补联合内镜心脏封堵器等闭合。分析个体化精准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57例研究对象均完成个体化精准治疗,无住院死亡;术后4例(7.0%)无效,3例(5.3%)部分缓解;50例(87.7%)临床症状缓解;2例(3.5%)并发吸入性肺炎,2例(3.5%)并发皮下积血,3例(5.3%)并发切口感染,均经治疗好转。17例小瘘的患者经治疗闭合成功16例,1例无效。25例中瘘的患者经治疗闭合成功23例,无效1例,部分缓解1例。15例大瘘的患者经治疗闭合成功11例,无效2例,部分缓解2例。结论:肺癌切除术后BPF应用个体化精准治疗进行闭合,成功率高,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胸膜瘘 肺肿瘤 治疗应用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HRAM模型诊断及定位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损伤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吴许雄 徐丽美 +4 位作者 黄娟 杨雅玲 汪昭楚 梁瑞文 石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1-827,共7页
目的:探讨三维高分辨肛门直肠压力测定(three-dimensional high-resolution anorectal manometry,3D-HRAM)模型诊断及定位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 目的:探讨三维高分辨肛门直肠压力测定(three-dimensional high-resolution anorectal manometry,3D-HRAM)模型诊断及定位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科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分两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将92例患者均行3D-HRAM及直肠腔内超声(endoanal ultrasonography,EAUS)检查,检测括约肌信息,与术中记录对比,评估二者诊断效能及定位准确性。第二阶段将已检测的92例患者按伴/不伴肛门功能障碍症状分组,进一步评估2种检测方法对于术后括约肌损伤代偿/失代偿病例的诊断及定位价值。结果:92例患者经3D-HRAM诊断括约肌损伤41例,敏感度为61.19%,特异度为88%,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39,定位准确率为44.77%;经EAUS诊断57例,敏感度为85.07%,特异度为76%,AUC为0.813,定位准确率为71.64%,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提示3D-HARM对复杂性肛瘘术后括约肌损伤的诊断效能和定位准确率均低于EAUS。通过症状分组后,3D-HRAM对于有症状的括约肌损伤(失代偿)病例的诊断效能及定位准确率明显优于无症状组,而与EAUS相似(P=0.763)。结论:3D-HRAM的应用优势在于诊断及定位复杂性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损伤失代偿的病例,可为肛门控便机制及损伤代偿机制的研究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括约肌损伤 三维高分辨肛门直肠压力测定模型 诊断与定位 损伤代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狭窄的关系
5
作者 刘佳丽 张和平 +2 位作者 段志强 李栋 杨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625例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的患者资料,其中资料完善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95例,有AVF狭窄的患者245例被分为1组,无AVF狭窄的患者150例为2组。记录患者的常规生化值和全血细胞计数值。结果:①1组患者NLR5.07(4.00,6.66)vs.3.46(2.63,4.15),PLR169.52(127.56,227.11)vs.125.66(89.31,165.31)及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Hs-CRP)1.90(0.80,2.99)vs.0.82(0.42,1.27),水平均高于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lndex,BMI)、AVF吻合方式、穿刺方式、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因素,结果显示NLR(OR=2.195,95%CI=1.674~2.878,P<0.001),PLR(OR=1.008,95%CI=1.002~1.012,P=0.007),Hs-CRP(OR=2.170,95%CI=1.607~2.751,P<0.001)三者均是HD患者AVF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③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析显示,NLR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799(95%CI=0.756~0.838,P<0.001),PLR 0.694(95%CI=0.646~0.740,P<0.001),Hs-CRP 0.717(95%CI=0.670~0.761,P<0.001),三者均可预测AVF狭窄,预测最佳临界值分别为NLR 4.08,PLR 122.49,Hs-CRP 1.62,并且3个指标联合预测效果更佳(AUC 0.870,95%CI=0.833~0.901,P<0.001),灵敏度79.18%,特异度81.33%。结论:NLR、PLR和Hs-CRP均是AVF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且三者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狭窄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R-146a-IRAK轴探讨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修复瘘管型克罗恩病模型大鼠瘘管创面的作用
6
作者 倪健 朱晓文 于海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0-327,共8页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瘘管型克罗恩病(CD)模型大鼠瘘管创面的修复作用以及其对miR-146a/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信号轴的调节机制。方法:RT-PCR检测80例瘘管治疗的瘘管型CD患者术后血清中miR-146a和IRAK的mRN...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瘘管型克罗恩病(CD)模型大鼠瘘管创面的修复作用以及其对miR-146a/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信号轴的调节机制。方法:RT-PCR检测80例瘘管治疗的瘘管型CD患者术后血清中miR-146a和IRAK的mRNA表达。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分析miR-146a和IRAK的关系。将成功制备的CD瘘管病变模型大鼠分为对照组(Con)、ADSC干预组(ADSC)、ADSC+miR-146a-antagomir干预组(ADSC+antagomir)、ADSC+miR-146a-antagomir+siRNA-IRAK干预组(ADSC+antagomir+si),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1 h,ADSC组大鼠以2×10^(6)个/ml ADSC悬液注入瘘口周围区域,并皮下注射2μg/kg miR-146a-antagomir-NC;ADSC+antagomir组大鼠以2×10^(6)个/ml ADSC悬液注入瘘口周围区域,并皮下注射2μg/kg miR-146a-antagomir;ADSC+antagomir+si组大鼠以2×10^(6)个/ml ADSC悬液注入瘘口周围区域,并皮下注射2μg/kg miR-146a-antagomir+siRNA-IRAK,Con组大鼠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入瘘口周围区域,并皮下注射2μg/kg miR-146aantagomir-NC;每组每日定时处理2次,连续处理14 d。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瘘管创面组织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瘘管创面组织中的血管新生;Western blot检测瘘管创面组织中IRAK、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miR-146a表达在CD瘘管病变患者术后的血清中明显降低,IRAK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荧光素酶结果显示miR-146a能靶向调控IRAK表达;与Con组相比,ADSC组、ADSC+antagomir组、ADSC+antagomir+si组大鼠瘘管创面组织的细胞凋亡率、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瘘管组织中IRAK、Bax表达明显降低,瘘管组织中新生血管的数量以及Bcl-2、VEGF表达明显升高;与ADSC组相比,ADSC+antagomir组、ADSC+antagomir+si组大鼠瘘管创面组织细胞凋亡率、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瘘管组织中IRAK、Bax表达明显升高,瘘管组织中新生血管的数量以及Bcl-2、VEGF的表达明显降低;与ADSC+antagomir组相比,ADSC+antagomir+si组大鼠瘘管创面组织中细胞凋亡率、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瘘管组织中IRAK、Bax表达明显降低,瘘管组织中新生血管数量以及Bcl-2、VEGF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DSC促进CD模型大鼠瘘管病变术后的瘘管愈合,这可能与调控miR-146a/IRAK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促进创面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克罗恩病 瘘管病变 创面愈合 miR-146a/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信号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联合吲哚布芬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PTA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王天义 吴军 张宏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66-1870,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吲哚布芬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吲哚布芬,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片。检测内瘘管径、内瘘血流量、血...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吲哚布芬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吲哚布芬,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片。检测内瘘管径、内瘘血流量、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功能指标(APTT、PT、TT、FIB)、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再狭窄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术后3、6个月,观察组内瘘管径、内瘘血流量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2组血小板聚集率、FIB、炎性因子降低(P<0.05),APTT、PT、TT延长(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再狭窄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联合吲哚布芬可安全有效地抑制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PTA术后内瘘管径、血流量减小进程,维持内瘘畅通,缓解血小板聚集和机体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吲哚布芬 自体动静脉内瘘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单纯外半规管型迷路瘘管临床分析
8
作者 徐婷 易新盛 张永胜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560,共5页
目的 对10例非单纯外半规管型迷路瘘管患者行临床资料分析,提高对复杂性迷路瘘管临床诊断、影像、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12月于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10例非单纯外半规管型迷路瘘管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 目的 对10例非单纯外半规管型迷路瘘管患者行临床资料分析,提高对复杂性迷路瘘管临床诊断、影像、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12月于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10例非单纯外半规管型迷路瘘管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18~75岁,病程为2周~60年不等。术前所有患者均行纯音测听以评估气骨导听阈、气骨导差等。结果 10例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以混合性聋居多,伴眩晕症状4例。9例能通过术前颞骨CT获得阳性诊断。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行开放式乳突改良根治术+鼓室成形术+迷路瘘管修补术,术中见迷路瘘管位于外、上半规管2例,外、后半规管3例,外、后、上半规管2例,后半规管1例,耳蜗1例,前庭窗、外半规管1例。根据Dornhoffer分型,所有患者均为Ⅲ型。紧张部与松驰部穿孔各5例,8例出现镫骨结构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4例出现镫骨底板缺失。小瘘管予颞肌填塞半规管加颞肌筋膜修补,如遇迷路骨质缺损较大者,则予颞肌填塞半规管后,采用“三明治”法或四层法修补。术后干耳时间为(70.4±19.6)d,术前术后骨、气导听阈相比无显著差异。术后8例出现眩晕症状,大多能在1个月内缓解。结论 非单纯外半规管型迷路瘘管临床发病率极低,术前瘘管试验阳性率不高,瘘管破坏程度相对较大,累及耳蜗者骨导听力受损严重,术前颞骨CT阳性诊断率高,修复中需耐心细致操作,需要具备良好的CT影像和解剖基础以及娴熟的手术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单纯外半规管型迷路瘘管 临床特征 手术方式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率不达标障碍因素的质性研究
9
作者 景月娟 杜海瑛 路华丽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552-2557,共6页
目的:分析透析病人首次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使用率不达标的障碍因素。方法:采用焦点小组访谈的方法,对来自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和透析室的16名医护人员及20例确诊为终末期肾脏病,行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内的病人进行访谈,并采... 目的:分析透析病人首次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使用率不达标的障碍因素。方法:采用焦点小组访谈的方法,对来自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和透析室的16名医护人员及20例确诊为终末期肾脏病,行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内的病人进行访谈,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透析病人首次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率不达标证据方面的障碍因素包括证据、采纳者及实践环境3个方面。证据方面:缺乏相关数据支撑,执行困难;护士缺乏权限;缺乏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辅助病人积极做出决策。采纳者方面:病人对疾病不重视,认知不足;病人拒绝提前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病人迷茫和恐惧的情绪。实践环境方面:缺乏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规范操作流程、缺乏完善的血管通路专科管理团队、未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结论:以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为指导,从证据、潜在采纳者及实践环境3个方面确定了透析病人首次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率不达标的9大障碍因素,为后续构建干预策略、促进自体动静脉内瘘提前建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障碍因素 焦点小组访谈 质性研究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缝合法和降落伞式连续缝合法在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中的应用
10
作者 梁礼汗 陈卫婷 +1 位作者 王兮 梁一鸣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2-858,共7页
目的评估连续缝合法和降落伞式连续缝合法在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医院收治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209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其血管缝合方式将其分为A组(单纯间断缝合法,n=50)... 目的评估连续缝合法和降落伞式连续缝合法在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医院收治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209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其血管缝合方式将其分为A组(单纯间断缝合法,n=50)、B组[单纯连续(两点)缝合法,n=63]和C组(降落伞式连续缝合法,n=96)。比较各组术后血管吻合时间、手术时间、血流量、血管通畅率、血栓形成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C组血管吻合时间、总体手术时间最短,血流量较少(P<0.05),但血管通畅率、血栓形成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幅最大,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最显著(P<0.05)。结论连续缝合法和降落伞式连续缝合法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血清因子水平,提高生活质量,需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选择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缝合 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 应用效果 瘘管通畅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石烧伤膏促进湿热下注型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潘雨茜 张明 +4 位作者 杨晨茜 王裔惟 陈军 王可为 章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271,共9页
目的观察珍石烧伤膏对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并探索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肛肠科60例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后对照... 目的观察珍石烧伤膏对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并探索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肛肠科60例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后对照组给予灭菌凡士林油纱条外敷,试验组给予珍石烧伤膏外敷,2组疗程均为30 d。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疼痛评分、创面肉芽生长与分泌物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术后14 d创面肉芽组织病理切片染色情况,qPCR法检测肉芽组织中Ⅰ型胶原(COL1A1)、Ⅲ型胶原(COL3A1)、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MEK/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7、14、21、30 d创面愈合率显著增加(P<0.01),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缩短(P<0.01);术后7 d,试验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14 d,试验组创面肉芽生长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4 d,试验组分泌物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4、30 d,试验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试验组创面肉芽组织病理改善优于对照组,胶原纤维与COL1A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OL1A1、COL3A1、EGF、FGF2 mRN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p-MEK1/2、p-ERK1/2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珍石烧伤膏对促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有良好效果,可能与上调生长因子表达、促进胶原再生、激活MEK/ERK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石烧伤膏 湿热下注证 单纯性肛瘘 肛瘘术后 创面愈合 肉芽组织 MEK/ERK信号通路 胶原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达到教科书式结局影响因素的初步探讨
12
作者 李龙 李源 +7 位作者 齐伟峻 邴运韬 张利 王行雁 李磊 马朝来 原春辉 修典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5-410,共6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腺癌患者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minimal invasive pancreaticoduodenectomy,MIPD)后达到教科书式结局(textbook outcome,TO)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MIPD治疗101例胰腺导管腺癌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腺癌患者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minimal invasive pancreaticoduodenectomy,MIPD)后达到教科书式结局(textbook outcome,TO)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MIPD治疗101例胰腺导管腺癌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89例进入本研究,其中61例达到TO(TO组),28例未达到TO(未达到TO组)。将单因素分析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O的预后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胰管扩张>3 mm、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延长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3 d引流液淀粉酶(drain fluld amylase,DFA)>1100 U/L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O独立预后因素:胰管扩张>3 mm(OR=7.290,95%CI:1.485~35.786,P=0.014)、术后住院时间(OR=0.862,95%CI:0.751~0.989,P=0.034)、术后第1天DFA>1100 U/L(OR=0.052,95%CI:0.005~0.545,P=0.014)。结论MIPD术后患者达到TO与手术方式(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无关。胰管扩张>3 mm、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DFA>1100 U/L是胰腺导管腺癌患者MIPD术后达到TO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式结局 胰腺导管腺癌 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甲状腺叶为转移瓣修补全喉术后早期咽瘘的临床分析
13
作者 杜玉珊 李汝婷 +3 位作者 文献学 肖旭平 刘斌 马丽娟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0-243,共4页
目的:总结甲状腺叶转移瓣联合瘘口局部内翻的双层修补法修补全喉术后早期咽瘘的临床特点,为提高该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3年10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例喉癌及下咽癌全喉切除术后... 目的:总结甲状腺叶转移瓣联合瘘口局部内翻的双层修补法修补全喉术后早期咽瘘的临床特点,为提高该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3年10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例喉癌及下咽癌全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患者,采用甲状腺叶转移瓣联合瘘口局部内翻荷包缝合的双层修补法,修补早期咽瘘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成功修复咽瘘,术后鼻饲流质饮食,抗生素预防感染,10天后改流质饮食,均拔除胃管治愈出院。结论:甲状腺叶转移瓣联合瘘口局部内翻的双层修补法是一种较好的早期咽瘘修复方法,具有取材方便、手术时间短、减轻患者痛苦、转移瓣存活率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叶 转移瓣 全喉切除术 咽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结合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用于上肢CT血管成像显示动静脉瘘
14
作者 寿蓓丽 李静 +3 位作者 张文明 陈彬 张月俏 胡红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3-547,共5页
目的观察低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结合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用于上肢CT血管成像(CTA)显示动静脉瘘(AVF)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65例临床疑诊AVF狭窄而接受上肢CTA检查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归入常规组(CD组,n=30)或低剂量组(LD... 目的观察低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结合深度学习全模型迭代算法(AIIR)用于上肢CT血管成像(CTA)显示动静脉瘘(AVF)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65例临床疑诊AVF狭窄而接受上肢CTA检查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归入常规组(CD组,n=30)或低剂量组(LD组,n=35)。对CD组采用常规管电压(100 kVp)及对比剂用量(1.0 ml/kg体质量)采集CTA,并以常规混合迭代重建(HIR)获得A组图像;对LD组以低管电压(80 kVp)及对比剂用量(0.6 ml/kg体质量)采集CTA,分别以HIR和AIIR重建获得B及C组图像。比较A、B、C组图像质量主观、客观评价结果,以及CD与LD组患者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结果A、C组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和诊断瘘口狭窄信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7)而均优于B组(P均<0.017)。C组锁骨下动脉、肱动脉及桡动脉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均高于A、B组(P均<0.017);A、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7)。低剂量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及对比剂用量均低于常规组(P均<0.001)。结论低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联合AIIR用于上肢CTA显示AVF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CT血管成像 人工智能 辐射剂量 对比剂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启用期穿刺管理的证据总结
15
作者 江海强 殷鹭 +5 位作者 樊梅荣 彭建珑 杨珍 徐瑜 彭尚昀 王帅帅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3-919,共7页
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启用期穿刺管理的证据,为临床管理与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按照“6S”证据金字塔模型自上而下检索相关数据库及网站中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瘘启用期穿刺管理相关的文献,... 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启用期穿刺管理的证据,为临床管理与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按照“6S”证据金字塔模型自上而下检索相关数据库及网站中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瘘启用期穿刺管理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2015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由经过循证护理培训的研究者完成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并完成证据的提取与汇总。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1篇、指南5篇、政策类文本4篇、证据总结2篇,循证实践1篇、Meta分析1篇,从团队管理、穿刺时机评估、穿刺前准备、穿刺方法、穿刺固定、拔针管理、疼痛管理、穿刺失败管理、健康教育9个方面总结了25条证据。结论:该研究总结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启用期穿刺管理的证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优化启用期穿刺管理、提升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 启用期 穿刺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脱水凝胶铂金弹簧圈在肺动静脉瘘栓塞中的应用
16
作者 叶凤 李群 +4 位作者 解玲玲 于召虎 王松 于春鹏 贺西亮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目的研究电解脱水凝胶铂金弹簧圈在肺动静脉瘘(PAVF)栓塞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23年5月至7月收治的3例未经治疗的PAVF患者,应用电解脱水凝胶铂金弹簧圈联合其他弹簧圈栓塞责任血管。结果3例患者多处PAVF均得到有效栓塞,... 目的研究电解脱水凝胶铂金弹簧圈在肺动静脉瘘(PAVF)栓塞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23年5月至7月收治的3例未经治疗的PAVF患者,应用电解脱水凝胶铂金弹簧圈联合其他弹簧圈栓塞责任血管。结果3例患者多处PAVF均得到有效栓塞,且6个月随访无再通。结论电解脱水凝胶铂金弹簧圈可有效应用于PAVF永久性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静脉瘘 水凝胶弹簧圈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中医药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证据图分析
17
作者 卢敏圆 陈祖清 +3 位作者 王菁 汪昭楚 刘慧敏 石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67-1981,共15页
目的运用证据图系统梳理近十年中医药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证据,了解该领域的证据分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纳入... 目的运用证据图系统梳理近十年中医药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证据,了解该领域的证据分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纳入近十年中医药治疗肛瘘术后创面的干预性研究、观察性研究、系统评价/Meta分析,以文字与图表相结合的形式对证据进行分析与展示,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临床RCT的质量评价,AMSTAR量表对系统评价/Meta分析完成质量评价,JBI质量评价工具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估。结果共纳入544篇文献。近10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医药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干预措施包括单一干预模式与联合干预模式;结局指标主要包括临床疗效、创面基本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远期疗效等等;临床RCT、回顾性分析和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整体质量较低,多数研究显示中药治疗眩晕疗效优势,尚缺乏更多高质量的研究。结论后续要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RCT,提高临床证据质量,充分挖掘中医药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优势,为中医药完善创面管理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肛瘘术后 创面愈合 临床研究 证据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钙化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18
作者 王春 李奎 +2 位作者 赵红 宋燕 杨静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450-2455,共6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决策树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233例MHD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临床资料,按照7∶3将病人分为建模组(163例)和验证组(70例)。采用Lo...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决策树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233例MHD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临床资料,按照7∶3将病人分为建模组(163例)和验证组(7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MHD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构建决策树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对决策树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建模组MHD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钙化发生率为39.8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透析时间、血磷、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骨形态发生蛋白-2均为MHD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P<0.05)。决策树模型显示首层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建模组模型的AUC为0.815[95%CI(0.747,0.872)],验证组模型的AUC为0.830[95%CI(0.761,0.899)]。结论:年龄、透析时间、血磷、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MHD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钙化密切相关,构建的MHD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钙化决策树模型预测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管钙化 影响因素 决策树 模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尿管未闭的产前超声特征
19
作者 王彦 董虹美 +1 位作者 张晓航 冉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目的探讨胎儿脐尿管未闭的产前超声特征及预后。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3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6例脐尿管未闭的产前超声特征,并随访其孕期及出生后情况。结果6例胎儿孕早中期产前超声均提示脐尿管未闭,2例诊... 目的探讨胎儿脐尿管未闭的产前超声特征及预后。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3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6例脐尿管未闭的产前超声特征,并随访其孕期及出生后情况。结果6例胎儿孕早中期产前超声均提示脐尿管未闭,2例诊断为膀胱憩室,超声表现为膀胱形态失常,膀胱顶部呈鸟嘴样改变,经一异常管道与腹壁脐带入口处相连;4例诊断为脐尿管瘘伴尿囊囊肿,超声表现为脐带根部囊肿,囊肿经一异常管道与膀胱相通,大小随膀胱充盈及排空改变,彩色多普勒示囊肿周边见脐动脉包绕。6例胎儿染色体检查均无异常,其中2例单纯脐尿管瘘伴尿囊囊肿胎儿出生,预后好;4例因合并其他畸形引产。6例胎儿中1例为女性,5例为男性。结论脐尿管未闭产前超声具有典型特征,且与染色体异常相关性较低,临床上以男性多见,在不合并其他结构异常的情况下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尿管未闭 膀胱憩室 脐尿管瘘 超声检查 产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肾透明细胞癌术后腹腔多发转移合并肠系膜上动静脉瘘1例
20
作者 蒋文涛 刘闯 +1 位作者 马红玉 许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0,共2页
患者女,60岁,发现左肾肿物1天,自觉无不适;7年前因“右肾透明细胞癌”接受根治性右肾切除术。查体:右腰部见陈旧手术瘢痕,余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无特殊。腹部超声:右肾切除术后;左肾上腺区、左上腹及右下腹多发低回声肿物,CDFI示... 患者女,60岁,发现左肾肿物1天,自觉无不适;7年前因“右肾透明细胞癌”接受根治性右肾切除术。查体:右腰部见陈旧手术瘢痕,余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无特殊。腹部超声:右肾切除术后;左肾上腺区、左上腹及右下腹多发低回声肿物,CDFI示右下腹病灶血流丰富(图1A)。腹部增强CT:右肾缺如;左肾上腺区、左肾及左肾上方、胰腺周围、右下腹多发软组织密度肿块,动脉期明显强化(图1B、1C),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呈“快进快出”强化表现;动脉期肠系膜上静脉提前显影,强化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相当(图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动静脉瘘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