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7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建设对国内高校的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洋洋 张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27,共5页
为提高高校交叉实验室的创新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工作,通过分析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建设理念、运营机制、管理组织,研究了国内高校实验室的发展与现状。通过规划设计自顶向下的实体平台模式,构建高校实验室组织结构与交叉... 为提高高校交叉实验室的创新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工作,通过分析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建设理念、运营机制、管理组织,研究了国内高校实验室的发展与现状。通过规划设计自顶向下的实体平台模式,构建高校实验室组织结构与交叉实验室建设路径,提出了基于共享、交叉理念的实验空间、指导教师、经费与实验设备等实验室运行保障与管理的具体举措。结果表明:该设计可推动高校交叉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实现人才、设备、空间的资源整合和更具包容性的组织管理方式,促进学科与交叉实验平台的融合发展;对解决复杂的跨学科问题提供了平台支持并催生新的学科增长点。该设计对支持保障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提供了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跨学科 实验室建设 麻省理工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数智赋能高校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实践——以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飒 杨静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3,共10页
在“双一流”建设与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亟需通过数智赋能实现创新升级。文章通过对学科情报服务已有研究和实践进行梳理,构建学科情报服务的数智赋能范式模型。并通过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服务一流学科建设、一流... 在“双一流”建设与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亟需通过数智赋能实现创新升级。文章通过对学科情报服务已有研究和实践进行梳理,构建学科情报服务的数智赋能范式模型。并通过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服务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建设、一流科研创新、一流国际合作的具体实践,展现数智赋能学科情报服务的应用成效。实践表明,数智赋能有助于提升学科情报服务的时效性与精准性,并推动图书馆向“战略智库”转型。文章就技术融合、服务模式创新及组织能力建设等方向进行展望,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的智能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高校图书馆 学科情报服务 数智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大学学科建设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晓丽 孔照胜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12,共5页
学科是大学存在的“基本要素”与“核心标识”,大学发展往往视学科建设为“龙头”与“主线”。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建立在传统知识分类基础上的大学学科建设正面临着“知识同质化”“组织排他性”“制度稳定性”“文化封闭性”等困... 学科是大学存在的“基本要素”与“核心标识”,大学发展往往视学科建设为“龙头”与“主线”。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建立在传统知识分类基础上的大学学科建设正面临着“知识同质化”“组织排他性”“制度稳定性”“文化封闭性”等困境。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下,大学学科建设应基于现有的学科框架,聚焦问题域,绘制不同学科互涉背景下的“知识地图”;改革垂直科层式学科组织,构建纵横结合的矩阵式组织结构;革新学科制度,实现大学学科制度的创新;打破文化隔阂,营造兼容并包的学科文化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大学 学科建设 学科知识 学科组织 学科制度 学科文化 学科互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PP模型的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蔡岩 张静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13-116,160,共5页
CIPP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对于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大有裨益。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的功利化倾向导致思政课教学评价地位弱化、片面性评价引发思政课教学评价主体的单一化、重结果轻过程现象造成评价方式的静态化等问题。高校... CIPP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对于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大有裨益。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的功利化倾向导致思政课教学评价地位弱化、片面性评价引发思政课教学评价主体的单一化、重结果轻过程现象造成评价方式的静态化等问题。高校思政课应当在目标导向上强化价值引领,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在内容要素上聚焦关键问题,构建科学精准的考核评价体系;在评价机制上突出高效兼顾,深化多元协同评价;在优化反馈上注重持续完善,提升育人综合成效;在输入评价上满足资源配置,完善综合评价方法;在过程评价中促成动态育人,凸显思政课程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CIPP评价体系 立德树人 构建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科普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反思
5
作者 杨德红 王坤 +3 位作者 杨利婷 范文捷 张留学 赵尧敏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02-1009,共8页
当前我国青年学生科学素养水平仍然偏低,大学科普教育刻不容缓。同时,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显著,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科普和课程思政在大学课堂能否携手并进?论文论证了二者在育人育才目标上的一致性及其相融相通的紧密... 当前我国青年学生科学素养水平仍然偏低,大学科普教育刻不容缓。同时,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显著,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科普和课程思政在大学课堂能否携手并进?论文论证了二者在育人育才目标上的一致性及其相融相通的紧密关系,介绍了我校以科普为特色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模式,从科普理念、教学目标、科普创作、科普成果和思政成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提出科普和思政都是高等教育的有良因子,根植在大学课堂,二者可以同向同行,为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共同发力;其深度融合有助于学生践行“知行合一”,并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高阶考核模式。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提供新思维新范式,也为推动当前高校化学科普教育活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科普 课程思政 有机化学 教学实践 科普创作 建设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法医学“有组织填空式”学科建设模式的创建和探索
6
作者 尉志文 王红星 +18 位作者 孙俊红 范浩亮 苏红亮 王乐乐 何文婷 陈哲 张洁 郭相杰 李济 张更谦 梁新华 严江伟 张蔷蔷 高彩荣 王英元 王宏伟 解军 朱波峰 贠克明 《法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29,共5页
法医学被单设为一级学科,这给法医学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医学科的创建和高层次法医学人才的培养成为我国法医学事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十三五”以来,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团队瞄准前沿,提出了“五个一流”... 法医学被单设为一级学科,这给法医学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医学科的创建和高层次法医学人才的培养成为我国法医学事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十三五”以来,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团队瞄准前沿,提出了“五个一流”的学科发展目标和“六大成果”的学科发展路径,选择对标学科,查找发展空白,统一思想,制定完成时间表,集中优势资源,任务到人,创建了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有组织填空式”法医学学科建设模式,在法医学学科目标、学科构架、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团队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学科建设和管理体系,为法医学一级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积累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高等医学教育 学科建设模式 有组织填空式 山西医科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薪火相传七十载,砥砺奋进新时代——中山大学法医学科建设的思考
7
作者 孙宏钰 赵虎 《法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4,共5页
中山大学法医学科是中国近代和现代法医学教育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新中国法医学教育、科研和鉴定实践发展的缩影。本文介绍了中山大学法医学科的历史沿革、现状概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基于法医学成为一级学科的历史新起点,对中山大... 中山大学法医学科是中国近代和现代法医学教育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新中国法医学教育、科研和鉴定实践发展的缩影。本文介绍了中山大学法医学科的历史沿革、现状概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基于法医学成为一级学科的历史新起点,对中山大学法医学科在新时期的建设目标及建设措施进行分析,以期凝聚共识,促进法医学科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一级学科 学科建设 中山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地共建野外科学观测台站管理策略探析
8
作者 徐朝斌 林清强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野外科学观测台站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探索高校与地方共建野外台站模式,对于破解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学科建设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和制约因素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文章阐述了校地共建野外台站在高校科研育人和... 野外科学观测台站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探索高校与地方共建野外台站模式,对于破解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学科建设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和制约因素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文章阐述了校地共建野外台站在高校科研育人和地方科技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用管理策略分析与案例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剖析野外台站存在的困境和不足,从目标定位、人才引育、智能管理、资源共享、考核评价、机制建设与保障措施等方面系统分析实践案例并探索管理策略,以期为校地共建野外台站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或借鉴,为加强和规范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配置资源和调整布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校地共建 管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与实施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魏延庆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45-49,共5页
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融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在于,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能,加快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 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融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在于,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能,加快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是,科学引导,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守好阵地,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内容建设;适应形势,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注重安全,以法治思维维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培外引,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 高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科学引导 守好阵地 内培外引 教育环境 教育队伍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大学法医学学科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10
作者 梁伟波 《法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4,共5页
四川大学华西法医学(以下简称“华西法医”)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开创我国现代法医学的高校之一,也是我国法医学高等教育的六所奠基院校之一。在创始人吴家馼先生、吴梅筠先生伉俪的终身奋斗下,华西法医历经三代人、七十余年的发展... 四川大学华西法医学(以下简称“华西法医”)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开创我国现代法医学的高校之一,也是我国法医学高等教育的六所奠基院校之一。在创始人吴家馼先生、吴梅筠先生伉俪的终身奋斗下,华西法医历经三代人、七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教育立本、科研立身、鉴定立行”的鲜明特色。本文阐述了华西法医的历史沿革和学科建设所取得的重大发展成就,并在探索法医学科建设发展成就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和智慧,为未来我国法医学科发展、法医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法医学一级学科建设提供参考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学科建设 高等教育 发展策略 四川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逻辑与路径
11
作者 贺祖斌 罗圣梅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2,共9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系统阐释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方案。习近平文化思想赋予大学文化建设新的时代内涵,旨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增强大学文化的引导力和影响力,使其... 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系统阐释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方案。习近平文化思想赋予大学文化建设新的时代内涵,旨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增强大学文化的引导力和影响力,使其切实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蕴含着深刻的内在逻辑,以坚定文化自信筑牢大学文化建设的精神底色,以深化“第二个结合”铸就大学文化建设的时代主色,以践行“体用贯通”淬炼大学文化建设的价值亮色。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文化建设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拓展文化育人格局,筑牢大学文化建设定力;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激发大学文化建设动力;深化文化交流传播,增强大学文化建设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大学文化建设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分析
12
作者 任缙 高婷婷 +1 位作者 陈心蕊 王亚飞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82,共11页
基于2011—2021年我国三大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将2016年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第一轮“双一流”建设事件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双一流”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产学研... 基于2011—2021年我国三大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将2016年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第一轮“双一流”建设事件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双一流”建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产学研合作、产业集聚、数字化转型在上述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双一流”建设本身未能直接显著提升企业TFP,但其与产学研合作、产业集聚等机制的协同作用能有效扭转上述结论,表现出“双一流”建设对企业TFP的积极赋能效应;异质性分析进一步揭示,在具有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特征、自主创新、非国有控股、规模较小、知识产权保护度弱和市场化程度低的企业中,“双一流”建设的赋能潜力未能充分发挥。上述结论强调了优化协同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揭示了如何最大化激发“双一流”建设对企业TFP积极影响的优化路径。这为深入理解“双一流”建设对实体经济的真实影响、优化政策实施、推动高等教育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中国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全要素生产率 产学研合作 产业集聚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高校智慧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3
作者 尹良芬 罗朝喜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4期155-158,163,共5页
农业高校涉农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因受植物生长周期及季节限制,加上植物种植占地多、成本高而开展困难。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工作的推进,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华中农业大学作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 农业高校涉农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因受植物生长周期及季节限制,加上植物种植占地多、成本高而开展困难。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工作的推进,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华中农业大学作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确立智慧实践教学理念,设立智慧实践教学目标,组建以互动显微镜、“有教灵境”为代表的智慧实践教学场景,构建智慧实践教学管理平台,创建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以及开展智慧实践教学活动等举措重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打破时空限制,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操能力过硬、兼具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技能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校 智慧教学 实践教学 体系构建 创新应用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三重向度
14
作者 唐世纲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0,共10页
作为现代大学的支持性力量和保护性力量,现代大学制度是一种包括价值理念、规则体系和运行机制在内的“价值-规则-运行”纵横交织逻辑序列的结构性存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世界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各国现代大学制度的... 作为现代大学的支持性力量和保护性力量,现代大学制度是一种包括价值理念、规则体系和运行机制在内的“价值-规则-运行”纵横交织逻辑序列的结构性存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世界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各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基于此,新时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可从结构性视角出发,对其进行问题反思和进路建构。具体而言,从价值向度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需要实现从外部论制度价值观向内部论制度价值观、从行政论制度价值观向专业论制度价值观、从管理论制度价值观向治理论制度价值观的“三维转换”;从规则向度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外部规则体系建设、内部规则体系建设和“联通内外”的互动型规则体系建设;从运行向度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需要优化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进而保障制度的高效化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价值向度 规则向度 运行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动员理论视域下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内涵、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欣野 王诺斯 《智库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1,共8页
[目的/意义]建设新型高校智库是高校助力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途径。在知识动员理论框架下,分析高校智库建设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对高校智库高水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从知识动员理论视域厘清了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内涵... [目的/意义]建设新型高校智库是高校助力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途径。在知识动员理论框架下,分析高校智库建设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对高校智库高水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从知识动员理论视域厘清了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内涵,论述了知识动员理论对于新型高校智库的适切性,并对当前高校智库建设所面临的应用型成果不足且成果界定模糊、缺乏营销意识和职业中介、未能有效传递需求且制度供给不足等主要困境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本文提出的高校智库建设优化路径包括:转变研究范式,创新知识生产机制;强化知识中介功能,优化知识输出;增加知识应用制度供给,建立共享平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动员 高校智库 智库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院两级高校实验室安全应急演练体系构建
16
作者 孙雅茹 张春丽 +1 位作者 李强 车軑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6-261,268,共7页
应急演练作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环节,当前存在体系建设不完善、规划性不足、针对性欠缺以及职责模糊等问题,难以满足高校的实际需求。在深入解读教育部门相关政策的基础上,以校院两级分级管理为核心,结合危险源分布特征,从制度... 应急演练作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环节,当前存在体系建设不完善、规划性不足、针对性欠缺以及职责模糊等问题,难以满足高校的实际需求。在深入解读教育部门相关政策的基础上,以校院两级分级管理为核心,结合危险源分布特征,从制度保障、规划引导、分级实施、平台搭建4个维度,构建了职责清晰、目标明确、专业科学、全员覆盖、联动共享的应急演练管理体系,并梳理整合了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与演练组织流程。通过体系化建设的研究,实现了高校应急演练从碎片化管理向系统化管理、从粗放式实施向精准化实施的转变,有效提升了管理效能和专业化水平,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为应急演练体系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安全 应急演练 两级管理 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昊远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48,共4页
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和顺应“受教育者在场”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时代因应。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存在运行机制不健全、方式方法不新颖、课程体系不完善、指导教师能力不足的现... 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和顺应“受教育者在场”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时代因应。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存在运行机制不健全、方式方法不新颖、课程体系不完善、指导教师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是,构建多重机制保障教学运行,创新“互联网+”的教学方式方法,推进以教材建设为中心的课程化进程,运用“两种思维”提升教师的岗位胜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多重机制 教材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人才培养背景下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被引量:2
18
作者 江瑞斌 刘霞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13,235,共6页
我国部分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依然相对比较滞后,目前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该问题,通过分析现有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对实验技术人员的新要求,提出将实验技术岗位细化为验证性... 我国部分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依然相对比较滞后,目前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该问题,通过分析现有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对实验技术人员的新要求,提出将实验技术岗位细化为验证性实验、探索创新实验、大型仪器管理和功能开发3类,根据岗位类别优化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结构、建立实验技术人员培养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以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开发更多优秀的探索创新实验项目,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技术人员 创新型人才培养 高校 队伍建设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文科教师智库素养:价值意蕴、要素解析与发展策略
19
作者 朱光兴 刘振天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6-77,共12页
高校文科教师参与智库研究的意识、知识和能力,对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和智库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研究在访谈多所重点高校的25位智库专家和管理人员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建构高校文科教师智库素养评价模型,并对其要... 高校文科教师参与智库研究的意识、知识和能力,对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和智库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研究在访谈多所重点高校的25位智库专家和管理人员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建构高校文科教师智库素养评价模型,并对其要素进行阐释。该模型包括智库意识、智库知识、智库能力与智库伦理4个核心要素以及12个子要素。从基本内涵和社会属性双层视角剖析,高校文科教师智库素养的内在逻辑呈现为场域张力的动态调适、知识生产的模式演进与多元价值的协同共创三重维度的辩证统一。为进一步推动文科教师职业发展,促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高质量发展,可以从增强文科教师智库参与意识、夯实智库知识基础、提升智库研究能力、丰富智库研究资源、完善智库参与制度保障、构建智库参与协同创新体系等六个方面提升高校文科教师的智库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文科教师 智库参与 智库素养 智库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大学校园建设的人文精神——兼议重庆大学校园建设的空间品质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万民 王爽 +1 位作者 王肖巍 杨龙龙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0,共6页
论文梳理了我国大学校园建设的历史过程,讨论校园空间品质与人文精神建设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从我国大学校园高峰时期建设及发展述评,论述山地大学校园建设的文化传承、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与发展、西方教育思想的启迪等,分析了优秀... 论文梳理了我国大学校园建设的历史过程,讨论校园空间品质与人文精神建设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从我国大学校园高峰时期建设及发展述评,论述山地大学校园建设的文化传承、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与发展、西方教育思想的启迪等,分析了优秀校园环境建设对人文精神的育化作用和健康价值作用。引用直辖市重庆的大学城建设、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建设、重庆城市科技学院永川校区建设发展等实践案例,进一步论证山地大学校园、山水环境建设对校园品质塑造的重要作用和科学与文化价值。从而总结出大学为科学与人文建设的枢纽核心和首善之地,大学校园建设尤其需要体现空间品质与人文精神双重内涵与思想,由此,引导我们的学生,培育我们的教师队伍,美化和塑造校园特色环境,培养身心健康、品学兼优的栋梁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大学校园 建设 人文精神 空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