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工况传递路径分析的涡轮增压器激励源识别
1
作者 李佳萦 李欣 +3 位作者 郝晓静 吉建波 张浩 甄冬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7-203,共7页
为实现涡轮增压器向大流量高压比方向发展,需对增压器的主要激励源及其贡献量进行探究,从而保证其运行状态可靠稳定,这对其噪声与振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工况传递路径分析(Operational Transfer Path Analysis,OTPA),以某型柴油机... 为实现涡轮增压器向大流量高压比方向发展,需对增压器的主要激励源及其贡献量进行探究,从而保证其运行状态可靠稳定,这对其噪声与振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工况传递路径分析(Operational Transfer Path Analysis,OTPA),以某型柴油机涡轮增压器轴承体的加速度信号作为目标响应点,建立振动-噪声传递路径分析模型,详细分析该增压器的主要激励来源以及传递路径贡献量。结果表明:在低频范围内,发动机基础激励的贡献占主导地位。当频率达到气动载荷基频时,压气机端气动载荷激励的贡献增大,甚至高于发动机的激励。随增压器转速的升高,基频不断增大,其贡献量也逐渐增大,而涡端气动载荷激励的贡献一直较小。在相同气动载荷条件下,发动机转速越高,目标点的振动响应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工况传递路径分析 涡轮增压器 激励源识别 贡献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刀尖点频响函数的迁移学习预测技术
2
作者 王贤钧 王玲 +2 位作者 李洋洋 陈春霞 殷国富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4-142,共9页
针对刀尖点频响函数受机床主轴位置、主轴转速和刀具参数的影响较大的难点,为快速准确地获取机床刀尖点频响函数,文中引入迁移学习提出了一种基于少量试验样本来获取不同刀具参数的旋转刀尖频响函数预测模型的方法。首先,生成机床主轴... 针对刀尖点频响函数受机床主轴位置、主轴转速和刀具参数的影响较大的难点,为快速准确地获取机床刀尖点频响函数,文中引入迁移学习提出了一种基于少量试验样本来获取不同刀具参数的旋转刀尖频响函数预测模型的方法。首先,生成机床主轴位置和转速的正交规划表,基于空运行自激励法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算法,建立与机床加工位置和主轴转速相关的刀尖频响函数预测模型。其次,考虑刀具伸长量、直径和种类等参数的影响,利用少量的相关数据样本,基于迁移学习训练出不同刀具工况的刀尖频响函数预测模型。最后,基于加工中心VMC80IV开展了锤击实验和空运行自激励实验,采用实验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训练,以各阶次模态参数为模型输出值,通过模态叠加法重构出刀尖点频响函数,并对比模型预测值和实际测量值。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刀具工况下的旋转刀尖频响函数预测模型,各阶次固有频率的预测误差不超过2%,阻尼比的预测误差不超过5%,验证了该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尖点频响函数 激励实验 卷积神经网络 有限样本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混燃料旋流预混火焰传递函数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张金锋 胡宏斌 +3 位作者 姜磊 王偲臣 王博涵 罗易洲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9,共15页
为测量旋流预混燃烧器的火焰传递函数并探究其火焰动态响应特性,针对声激励下甲烷/空气和甲烷/氢/空气的燃烧特性开展实验研究,掺氢比10%~60%。声激励通过双扬声器施加,频率为20~400 Hz。释热率采用光电倍增管测量火焰自发CH*荧光信号,... 为测量旋流预混燃烧器的火焰传递函数并探究其火焰动态响应特性,针对声激励下甲烷/空气和甲烷/氢/空气的燃烧特性开展实验研究,掺氢比10%~60%。声激励通过双扬声器施加,频率为20~400 Hz。释热率采用光电倍增管测量火焰自发CH*荧光信号,速度脉动采用双麦克风法测量火焰面处空气速度脉动,并在燃烧室下游使用动态压力传感器采集压力脉动信号,采用数码相机记录火焰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燃料掺氢后,火焰形态由扩张的大火焰向聚拢的短火焰过渡变化,低频激励下火焰时均结构被明显改变。不同条件下的火焰传递函数均有高增益峰和低响应谷,且具备低通和带通特性,带通频率为80~200 Hz,相位则保持线性下降。特别地,高掺氢比火焰在更高频率产生了多个高增益峰,体现了掺氢火焰的高不稳定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激励 旋流火焰 氢混燃料 燃烧不稳定性 火焰传递函数 火焰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传递函数法的地铁环境振动预测及验证
4
作者 芦峙廷 赵斗 +2 位作者 刘卫丰 叶少敏 刘鹏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91-298,共8页
为解决地铁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对某高校实验室精密设备的影响问题,提出采用实测传递函数法对实验室内外的振动响应进行预测。首先通过列车-轨道耦合解析模型计算得到列车运行作用于地铁车站结构上的频域轨下支点反力;然后在车站内进行... 为解决地铁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对某高校实验室精密设备的影响问题,提出采用实测传递函数法对实验室内外的振动响应进行预测。首先通过列车-轨道耦合解析模型计算得到列车运行作用于地铁车站结构上的频域轨下支点反力;然后在车站内进行原位锤击测试获得激励点到拾振点的地铁车站-土体-建筑物的传递函数;最后利用传递函数法计算得到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地表及建筑物内的振动响应。采用此方法对普通整体道床轨道和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形式下的环境振动响应进行了预测,并与地铁开通运营后的现场振动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现场实测获取的传递函数能够准确反映隧道/车站-土体-建筑物系统的振动传播特性,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振动预测 实测传递函数法 轨下支点反力 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克风校准测试系统的设计与验证
5
作者 孔洒洒 李泳 张二亮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9-373,共5页
针对麦克风之间频率响应不匹配导致噪声源重建精度不高的问题,开发了一种扫频激励声源,基于IEC 61094-5的比较法,设计了一套麦克风校准测试方法与系统。将参考麦克风和测试麦克风置于相同的声场,通过谱估计获得这两个麦克风之间的相对... 针对麦克风之间频率响应不匹配导致噪声源重建精度不高的问题,开发了一种扫频激励声源,基于IEC 61094-5的比较法,设计了一套麦克风校准测试方法与系统。将参考麦克风和测试麦克风置于相同的声场,通过谱估计获得这两个麦克风之间的相对传递函数,使得待测试麦克风的频响特性与参考麦克风完全匹配,最终实现麦克风阵列频响特性的一致。最后,开展了模拟麦克风的校准实验,并使用校准后的麦克风进行谐波声信号的增强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风校准 比较法 相对传递函数 谱估计 扫频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中心对称单元矩阵线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磁聚焦增强及空间传输能力评估方法
6
作者 蒋金橙 洪晔 +1 位作者 邓棚亓 付仕明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742-3758,共17页
在近场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中,磁场的紧凑性可以更好地增加能量传输距离。该文以提高中心区域的磁通密度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非中心对称激励单元(NEU)的矩阵耦合机构设计方法,该方法在几乎不削弱自身抗偏移能力的情况下,仅依托二维平... 在近场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中,磁场的紧凑性可以更好地增加能量传输距离。该文以提高中心区域的磁通密度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非中心对称激励单元(NEU)的矩阵耦合机构设计方法,该方法在几乎不削弱自身抗偏移能力的情况下,仅依托二维平面结构增强了磁聚焦性能,而且无需额外的辅助线圈或电路。此外,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在相同尺寸和匝数下该设计方法中的初级线圈自感值更小,其互感利用率更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耦合热度矩阵的空间有效充电面/体积计算方法,用以评估不同矩阵耦合机构的空间供电能力。最后,以LCL-LCC补偿WPT系统作为实例,验证所提出设计方法的可行性,根据提供的磁场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设计方法相较于传统设计方法在最佳位置处可使感应电压提高2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多激励单元 磁聚焦增强 空间传输能力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谐Y_(2)MgTiO_(6):Tm^(3+),Dy^(3+)荧光粉的发光特性和能量转移机理
7
作者 王露燕 熊正烨 +3 位作者 钟国涛 黄劲哲 刘昊 郭竞渊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25,共8页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研制了一系列发光性能优异的Y_(2)MgTiO_(6):Tm^(3+),Dy^(3+)(YMT:Tm^(3+),Dy^(3+))双钙钛矿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光致发光光谱、荧光寿命谱和X射线激发光谱等对制备产物的物相结构、组分和发光性能进行研...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研制了一系列发光性能优异的Y_(2)MgTiO_(6):Tm^(3+),Dy^(3+)(YMT:Tm^(3+),Dy^(3+))双钙钛矿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光致发光光谱、荧光寿命谱和X射线激发光谱等对制备产物的物相结构、组分和发光性能进行研究,并分析了Dy^(3+)掺杂量对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比较YMT:0.05Tm^(3+),yDy^(3+)(y=0,0.01,0.05,0.1)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的变化规律可知,Tm^(3+)→Dy^(3+)存在有效能量转移,能量转移机制为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在紫外光激发下,YMT:0.05Tm^(3+),yDy^(3+)荧光粉的发光为蓝色-白色-黄色的宽带可调颜色,白光的CIE坐标为(0.331 6,0.326 1),色温为5 538 K,量子效率(43.72%)较高,且稳定性较好;荧光粉在X射线激发下的强度比紫外光激发下的强度更高,对X射线具有较高的抗辐射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YMT:Tm^(3+),Dy^(3+)可实现宽带可调谐白光发射,是一种潜在的X射线或紫外光激发白光发射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_(2)MgTiO_(6) 光致发光 能量转移 X射线激发发光 颜色可调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T分子双波长反常荧光现象的数值模拟
8
作者 杨建 牛明博 +1 位作者 董扬 李国兴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5-1211,共7页
针对有机分子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HBT)在特定极性溶液中的双波长荧光现象,建立扩展的HBT分子能级系统模型,提出相应的数值模拟算法,并验证该算法的精确性和有效性.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近,表明HBT分子在特定极性溶液中不同波长处... 针对有机分子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HBT)在特定极性溶液中的双波长荧光现象,建立扩展的HBT分子能级系统模型,提出相应的数值模拟算法,并验证该算法的精确性和有效性.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近,表明HBT分子在特定极性溶液中不同波长处的荧光存在竞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 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 双波长发射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激励的掘进机回转台振动抑制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谢苗 王贺 +1 位作者 李玉岐 刘治翔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5-196,共12页
悬臂式掘进机截割过程由于煤岩形状、硬度分布的随机性,当截割到硬岩时截割头会产生无规则的剧烈振动,瞬时高强度的冲击对掘进机关键受力部件回转台影响最大,其动态可靠性和寿命影响着截割效率和截割稳定性,为减弱截割过程回转台的振动... 悬臂式掘进机截割过程由于煤岩形状、硬度分布的随机性,当截割到硬岩时截割头会产生无规则的剧烈振动,瞬时高强度的冲击对掘进机关键受力部件回转台影响最大,其动态可靠性和寿命影响着截割效率和截割稳定性,为减弱截割过程回转台的振动,首先,基于截割现场回转台易失效损坏现象,建立截割过程回转台力学模型,推导回转台力学方程,研究回转台受力随截割参数变化规律;通过搭建截割试验台,测试截割过程回转台振动响应,结合有限元进行回转台振动模态分析,求解回转台前6阶固有频率及振型,分析回转台剧烈振动的原因。其次,基于工况路径分析理论,建立截割过程回转台工况传递路径分析模型,模拟回转台合成振动,分析各激励点对回转台振动贡献量及贡献程度,准确找到回转台主要激振源。最后,通过施加外部主动激励的方式,分析不同激励频率加载下回转台振动情况,探寻能够降低截割过程回转台振动的激励频段。试验结果表明:外部激振频率处于20~60 Hz,回转台振动幅值降低明显,此频段激励频率对回转台振动控制效果良好,有益于提高回转台寿命,且激振频率为40 Hz时回转台振动最小,回转台振动抑制效果最佳。研究结果有益于丰富回转台振动相关研究理论,实现在不改变机械结构基础上,降低回转台受力与结构变形,可为掘进机回转台的振动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机回转台 空间力学模型 工况传递路径 激振源 主动激励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激振荡射流微通道换热特性及热力学分析
10
作者 陈巨辉 王俊乔 +5 位作者 李丹 王妍 曲久鹤 曹希峰 刘晓刚 李九如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078-6085,I0020,共9页
该文对自激振荡射流微通道内流体换热性能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入口质量流量(1.0~6.0 g/s)条件下,自激振荡器内高压区域的移动造成了微通道散热器内射流的偏转,形成射流周期性循环摆动的同时强化了流体区域的扰动。此外,经对比... 该文对自激振荡射流微通道内流体换热性能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入口质量流量(1.0~6.0 g/s)条件下,自激振荡器内高压区域的移动造成了微通道散热器内射流的偏转,形成射流周期性循环摆动的同时强化了流体区域的扰动。此外,经对比分析后发现相较射流微通道内流体区域其冲击范围更广,因此其均温性能也优于射流微通道。与此同时,该文运用热力学原理分析评价自激振荡技术对射流微通道内流体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发现自激振荡器所产生的振荡射流可以减小射流微通道内流体对流换热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其热能传输效率高达到98.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微通道 自激振荡器 熵产 热能传输效率 强化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YVO_(4)基稀土杂化发光材料的构建及其能量传递机制
11
作者 唐鹿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166,共5页
采用溶剂热和离子交换两步实验法,以YVO_(4)为无机基质,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为有机配体,构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YVO_(4)∶Eu^(3+)@YVO_(4)∶Eu^(3+)-TTA稀土杂化发光材料,研究了其高效的发光性能和内部的能量传递机制。结果表明,在62... 采用溶剂热和离子交换两步实验法,以YVO_(4)为无机基质,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为有机配体,构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YVO_(4)∶Eu^(3+)@YVO_(4)∶Eu^(3+)-TTA稀土杂化发光材料,研究了其高效的发光性能和内部的能量传递机制。结果表明,在621nm的监控波长下,YVO_(4)∶Eu^(3+)@YVO_(4)∶Eu^(3+)-TTA稀土杂化发光材料在280~420nm范围内有两个很强的吸收峰(即V-O峰和TTA特征吸收峰)。YVO_(4)基质通过交换作用能量传递,而TTA有机配体通过分子内能量传递,可将吸收的紫外光能量有效地传递给Eu^(3+),从而实现了Eu^(3+)更高效的可见光(红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酸钇 宽谱激发 稀土杂化发光材料 发光性能 能量传递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亲水性组分的光谱和电化学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常昊宇 谭知涵 +4 位作者 孙晓杰 张军 邢美燕 董滨 席北斗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7-406,共10页
为了探讨污泥堆肥过程中亲水性组分(hydrophilic fraction,HyI)的结构组成和电子转移能力的变化规律和机理,本研究以污泥堆肥过程中的HyI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三维荧光光谱(3D-E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二维... 为了探讨污泥堆肥过程中亲水性组分(hydrophilic fraction,HyI)的结构组成和电子转移能力的变化规律和机理,本研究以污泥堆肥过程中的HyI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三维荧光光谱(3D-E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二维相关光谱(2D-COS)和电化学方法,对其结构组成和电子转移能力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光谱分析显示,随着堆肥的进行,HyI中芳香族化合物含量增加,醌基含量增加,类蛋白物质含量降低,类胡敏酸物质和类富里酸物质含量增加,芳构化程度和腐殖化程度增强.酰胺和多糖类物质在HyI中占据主导地位,HyI中的羧基含量增加,而酚类含量降低.电化学分析显示,在堆肥过程中,HyI的电子供给能力(electron donating capacity,EDC)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HyI的电子接受能力(electron accepting capacity,EAC)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总体上,HyI的电子转移能力(electron transfer capacities,ETC)呈现上升的趋势,表明堆肥过程提高了HyI的氧化还原能力.相关性分析显示,HyI分子量越小、硅酸盐和多糖含量越低,越利于HyI给出电子;而HyI羧基含量越高、类胡敏酸物质越多、腐殖化程度越高、芳香性越强,越利于HyI得到电子.研究显示,污泥堆肥过程中HyI的结构组成和电子转移能力发生了显著变化,HyI分子量的降低、功能基团硅酸盐含量的降低和腐殖化程度的升高与HyI的电子转移能力有密切关系.该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污泥堆肥过程中HyI的形成及其氧化还原特性,为发挥其在治理环境污染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亲水性组分 紫外-可见光谱(UV-Vis) 三维荧光光谱(3D-EEM) 光谱特征 电子转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部激励下增压器轴系振动规律研究
13
作者 李欣 郝晓静 +2 位作者 吉建波 马磊 杨东旭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车辆行驶过程中路谱激励通过车轮和车身传递到发动机,加之发动机本身运作时产生的振动激励,最终传递到涡轮增压器上,统称为外部激励。外部激励作用在涡轮增压器壳体和轴承体上,经由两个浮环轴承传递到轴上,影响增压器轴系运动的稳定性... 车辆行驶过程中路谱激励通过车轮和车身传递到发动机,加之发动机本身运作时产生的振动激励,最终传递到涡轮增压器上,统称为外部激励。外部激励作用在涡轮增压器壳体和轴承体上,经由两个浮环轴承传递到轴上,影响增压器轴系运动的稳定性。通过采用有限元的分析方法,建立了涡轮增压器总成多体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模拟增压器总成受到来自发动机的外部激励时轴系的振动响应。在激振试验台上模拟增压器总成受到外部激励时的响应情况,分别施加原始振动信号和该信号缩小至原来的0.5倍、0.25倍和0.125倍后的振动信号,轴系的振动响应也呈现出对应的线性规律,采用4种振动信号求得的传递函数也基本一致。通过激振台试验验证有限元模型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发现在0~800 Hz频率段轴系振动的试验值与仿真值基本吻合,验证了有限元方法用于计算轴系振动响应的可行性,为解决增压器轴系振动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增压器 外部激励 传递函数 轴系振动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ResNet-50与迁移学习的苹果叶片病害的图像识别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韬 朱文忠 车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370-10381,共12页
为解决下述问题,在自然场景中获取的苹果叶病害图像大多包含复杂的背景,同时,由于拍摄要求不那么严格,疾病特征更有可能出现在图像中的任意位置,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卷积神经网络的识别精度,且随着网络加深其性能提升困难。提出了一种... 为解决下述问题,在自然场景中获取的苹果叶病害图像大多包含复杂的背景,同时,由于拍摄要求不那么严格,疾病特征更有可能出现在图像中的任意位置,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卷积神经网络的识别精度,且随着网络加深其性能提升困难。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ResNet-50的苹果叶片病害识别方法。首先引入SE(squeeze-and-excitation)注意力机制,改进残差模块,在一定程度上去除复杂背景等干扰信息,另一方面降低模型对特征定位的过度敏感度,使模型能够学习更重要的疾病特征,减少复杂背景等信息的干扰,然后加入Dropout层抑制过拟合改进模型结构,最后采用迁移学习的训练方式加快模型的收敛速度。在苹果叶病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的准确率达到98.35%,较ResNet-50提高5%。与其他一些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相比,该模型收敛速度更快,具有更高的识别精度,能够较好地识别苹果叶片病害,适用于自然场景下获取的苹果叶病图像等优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Net-50 迁移学习 苹果叶片病害 SE(squeeze-and-excitation)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机制的3-羟基黄酮探针用于检测生物硫醇
15
作者 赵永梅 程沛璇 +1 位作者 谢京娇 罗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02-1510,共9页
生物硫醇在细胞的新陈代谢、生长分化和氧化还原平衡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4-二甲氨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一个新的“关-开”型荧光探针HF-DBS。该探针可被生物硫醇选择性地催化水解,生成具有强荧光发射的3-羟基黄... 生物硫醇在细胞的新陈代谢、生长分化和氧化还原平衡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4-二甲氨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一个新的“关-开”型荧光探针HF-DBS。该探针可被生物硫醇选择性地催化水解,生成具有强荧光发射的3-羟基黄酮荧光团(HF),HF特有的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性质使其具有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该探针显示出高选择性、高灵敏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干扰能力,且在生理条件下响应良好,可成功应用于细胞内的生物硫醇检测和活细胞成像。另外,该探针能够做成试纸对半胱氨酸进行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荧光探针 硫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Tikhonov正则化方法在结构激励识别与响应重构中的应用
16
作者 周雪文 彭珍瑞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69-1476,共8页
为了改善传递矩阵的病态性,实现利用结构有限测量信息对结构外部激励与未知响应的有效重构,提出了一种用于结构激励识别与响应重构的改进Tikhonov正则化方法。首先,基于状态空间模型构建传递矩阵,并推导结构外部激励识别与响应重构方程... 为了改善传递矩阵的病态性,实现利用结构有限测量信息对结构外部激励与未知响应的有效重构,提出了一种用于结构激励识别与响应重构的改进Tikhonov正则化方法。首先,基于状态空间模型构建传递矩阵,并推导结构外部激励识别与响应重构方程。其次,采用改进Tikhonov正则化方法改善传递矩阵的病态性,得到激励方程的正则化解,并结合结构需重构位置对应的传递矩阵重构未知加速度响应。最后,分别对平面二维桁架和简支梁进行数值仿真和试验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改善传递矩阵的病态性,提高结构激励识别与响应重构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励识别 响应重构 状态空间 传递矩阵 正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和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荧光探针在Cu^(2+)和谷胱甘肽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宇 李云妍 +1 位作者 刘思阳 张岩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0-626,共7页
本文合成了对苯二亚氨基-2-苯(Phenyldiimide Salicylaldehyde,PDSA)分子,该分子有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质和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特性,并具有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135 nm),利用该分子设计了一种高灵敏、高选择性荧光分析检测Cu^(2+)及... 本文合成了对苯二亚氨基-2-苯(Phenyldiimide Salicylaldehyde,PDSA)分子,该分子有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质和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特性,并具有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135 nm),利用该分子设计了一种高灵敏、高选择性荧光分析检测Cu^(2+)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方法。该分子在555 nm波长处的荧光随着Cu^(2+)加入而猝灭,以此实现Cu^(2+)检测。实验显示,当Cu^(2+)浓度在0.2~1.0μmol/L时,与荧光猝灭强度表现出很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4 nmol/L。PDSA与Cu^(2+)结合可作为复合探针(PDSA/Cu^(2+))用于GSH的荧光增强检测,且相比于其他干扰物,GSH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且在1.0~14.0μmol/L区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79 nmol/L。此外,该方法在实际样品中也表现出良好的检测效果,在食品安全及疾病诊断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聚集诱导发光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铜离子 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激励下阻尼非线性对串列式两自由度非线性能量阱的减振性能研究
18
作者 聂小春 林西齐 +2 位作者 付俊杰 王灵芝 晏致涛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8-1474,共17页
非线性能量阱(nonlinear energy sink,NES)是一种优于线性吸振器的被动能量吸收装置,其在各个领域的抑振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具有线性阻尼的串联式两自由度非线性能量阱(2-DOF LNES)、具有非线性立方项阻尼的串联式两自由度非线性能量... 非线性能量阱(nonlinear energy sink,NES)是一种优于线性吸振器的被动能量吸收装置,其在各个领域的抑振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具有线性阻尼的串联式两自由度非线性能量阱(2-DOF LNES)、具有非线性立方项阻尼的串联式两自由度非线性能量阱(2-DOF NNES)以及具有线性和非线性阻尼的组合式串联两自由度非线性能量阱(2-DOF CNES)3种系统在脉冲激励下的振动抑制性能及能量传递形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3种系统的理论模型,并利用复变量平均法对相应的系统近似解进行了推导,得到了对应的慢变动力流方程.使用4阶龙格库塔法对同种系统在不同初始能量下NES的减振效率及能量传递形式进行了纵向对比研究,又对不同系统在同种初始能量下的减振性能和能量传递形式进行了横向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主结构耦合串联式两自由度NES模型中,NES振子对主结构的减振主要通过1:1:1瞬态共振俘获实现.2-DOF LNES和2-DOF NNES分别在较小和较大的初始能量条件下对主结构具有较好的抑振能力.2-DOF CNES则综合了2-DOF LNES及2-DOF NNES系统各自的优势,不仅具有小的能量触发阈值,并且在主结构受到较大的初始脉冲激励时也能保持较好的减振性能,这种优势使其在应对不同的初始能量条件下时均具有较高的减振效率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能量阱 非线性阻尼 脉冲激励 靶向能量传递 近似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甲基-6-丙酰-2-萘胺氢键复合物激发态超快动力学研究
19
作者 葛晶 薛丙乾 +2 位作者 李智彪 肖静 白西林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1-680,共10页
抑制扭转分子内电荷转移(TICT)的形成能够显著增强发光材料的荧光强度和光稳定性,然而,目前缺乏准确预测TICT存在的方法。本文基于Kamlet-Taft理论,通过稳态/瞬态吸收光谱结合量化计算,对N,N-二甲基-6-丙酰-2-萘胺(PRODAN)在不同溶剂中... 抑制扭转分子内电荷转移(TICT)的形成能够显著增强发光材料的荧光强度和光稳定性,然而,目前缺乏准确预测TICT存在的方法。本文基于Kamlet-Taft理论,通过稳态/瞬态吸收光谱结合量化计算,对N,N-二甲基-6-丙酰-2-萘胺(PRODAN)在不同溶剂中的激发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稳态光谱表明,PRODAN氢键复合物的斯托克斯红移主要依赖溶剂极性和供氢能力。瞬态吸收光谱表明,快时间τ_(1)和τ_(2)归属为分子内电荷转移和TICT形成过程,而慢时间τ_(3)和τ_(4)归属为溶剂化和荧光辐射过程。此外,结果表明极性和供氢能力的增大会加快PRODAN氢键复合物的动力学过程。计算表明,在较高极性且强供氢能力的甲醇溶剂中能形成稳定的TICT态。研究结果为荧光探针分子结构设计和溶剂选择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分子内电荷转移 激发态动力学 瞬态吸收光谱 量化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内噪声传递路径分析方法探讨 被引量:61
20
作者 郭荣 万钢 +1 位作者 赵艳男 周江彬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2007年第3期199-203,共5页
为了指导汽车NVH工程师更好地进行故障诊断和声学设计,介绍了传递路径分析(TPA)方法的基本原理,详细分析传递函数和激励力的测量方法,并以某型汽车发动机振动噪声向车内传递为例,介绍TPA方法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应用TPA方法可有效、... 为了指导汽车NVH工程师更好地进行故障诊断和声学设计,介绍了传递路径分析(TPA)方法的基本原理,详细分析传递函数和激励力的测量方法,并以某型汽车发动机振动噪声向车内传递为例,介绍TPA方法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应用TPA方法可有效、方便地进行噪声源识别和贡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噪声 传递路径分析 传递函数 激励力 贡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