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uper-Twisting滑模S面的无人机路径跟踪控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国兵 石上瑶 +2 位作者 李佳成 常哲 陈鹏云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7,共7页
针对小型固定翼无人机在执行任务时跟踪精度低以及容易受外界风影响的问题,设计基于Super-Twisting滑模S面(STSM S-Plane)的路径跟踪控制器,同时采用内外双环控制模式。外环即速度环采用Super-Twisting滑模控制,内环即姿态环采用S面控... 针对小型固定翼无人机在执行任务时跟踪精度低以及容易受外界风影响的问题,设计基于Super-Twisting滑模S面(STSM S-Plane)的路径跟踪控制器,同时采用内外双环控制模式。外环即速度环采用Super-Twisting滑模控制,内环即姿态环采用S面控制。考虑到S面控制求导易导致积分爆炸的问题引入了二阶微分器,并对外界风组成进行建模研究。最后通过空间特殊曲线来验证所设计算法的控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算法可以实现固定翼无人机对期望路径的精确跟踪,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抗干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翼无人机 super-twisting滑模 s面控制 风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I诱导ZnO@ZnWO_(4)构建双S型异质结用于光催化CO_(2)还原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跃军 曹铁平 孙大伟 《分子催化(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5,I0003,共12页
以ZnO和ZnWO_(4)为代表的Zn基半导体材料是目前广泛研究的光催化剂,然而其存在电子-空穴对易复合和导带电位偏高等结构问题,致使其不具备光催化CO_(2)还原活性.本文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具有特定形态聚苯胺(PANI)纤维作为复合单元,硝酸... 以ZnO和ZnWO_(4)为代表的Zn基半导体材料是目前广泛研究的光催化剂,然而其存在电子-空穴对易复合和导带电位偏高等结构问题,致使其不具备光催化CO_(2)还原活性.本文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具有特定形态聚苯胺(PANI)纤维作为复合单元,硝酸锌为锌源,氢氧化钠和氨水为矿化剂,成功制备了ZnO@ZnWO_(4)/PANI复合纤维光催化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光致发光光谱(PL)等对复合纤维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光电性能等进行表征.通过电子顺磁共振和光催化性能测试,确定ZnO@ZnWO_(4)/PANI形成的双S型异质结,不仅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而且降低了ZnO@ZnWO_(4)的还原电位,并具有光催化CO_(2)还原活性.模拟太阳光照3 h,CH4和CO的生成速率分别达到11.88和3.02μmol∙g^(−1)∙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型异质结 聚苯胺 复合纤维 光催化CO_(2)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S混合编码的分布式单模光纤测温方法研究
3
作者 李昭旭 王宇 +3 位作者 郭欣明 刘昕 白清 靳宝全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4-252,共9页
为了减少分布式单模光纤温度传感系统的测温误差,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Golay-Simplex混合编码的单模光纤温度测量方法。首先将4路G码进行S码变换实现了12路G-S混合编码调制,再依次对12路编码输出信号进行S码解码处理与G码解码处理,并采用... 为了减少分布式单模光纤温度传感系统的测温误差,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Golay-Simplex混合编码的单模光纤温度测量方法。首先将4路G码进行S码变换实现了12路G-S混合编码调制,再依次对12路编码输出信号进行S码解码处理与G码解码处理,并采用累加平均与小波变换进行了测温曲线降噪,验证了G-S混合编码的编码增益为G码与S码的编码增益乘积。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30 km单模光纤长度、50 ns脉宽与64 bit编码长度的条件下,G-S混合编码测温系统的反斯托克斯信号幅值曲线波动范围较小,且在整个光纤长度内信噪比较大,信噪比高于Golay码编码测温系统和单脉冲测温系统。G-S混合编码的稳态测温误差可从单脉冲系统的±7.3℃优化至±2.5℃,优于Golay编码分布式拉曼光纤测温系统的测温误差±3.9℃。而空间分辨率可保持为5 m,证明了G-S混合编码在长距离单模光纤测温方面的有效性,有望为水利大坝渗漏温变等基础设施状态的融合感知提供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温度传感 拉曼光时域反射 脉冲编码 G-s混合编码 测温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拼型分散翠蓝S-GL染色性能研究
4
作者 周伟 张洁 +1 位作者 贾言星 金泽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5-59,共5页
针对混拼型分散翠蓝S-GL染色易出现色花且难以修色的问题,研究其各组分染料的染色性能差异及相互影响。结果表明:该染料组分中常拼有分散蓝354#;分散蓝354#具有较大的分子体积及分子量,分子间作用明显,染料的扩散性差、聚集状态明显,初... 针对混拼型分散翠蓝S-GL染色易出现色花且难以修色的问题,研究其各组分染料的染色性能差异及相互影响。结果表明:该染料组分中常拼有分散蓝354#;分散蓝354#具有较大的分子体积及分子量,分子间作用明显,染料的扩散性差、聚集状态明显,初始上染温度高,容易色花;且与纤维亲和力大,移染度低,导致回修难度大。与此同时,混拼染料体系中分散蓝354#与翠蓝S-CL相互作用,影响后者染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翠蓝s-GL 分散蓝354# 分子间作用 纤维亲和力 染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G和CEEMDAN技术的光纤光栅传感信号降噪方法研究
5
作者 黄刚 潘李克 +3 位作者 何成章 杨成丰 李忠 弓少康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5,共7页
针对现有信号降噪方法在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系统信号处理中存在的精度低和可靠性差等问题,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原理,提出了一种结合自适应噪声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 针对现有信号降噪方法在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系统信号处理中存在的精度低和可靠性差等问题,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原理,提出了一种结合自适应噪声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方法和S-G滤波方法的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系统信号降噪方法。采用CEEMDAN方法对传感系统信号进行分解,对分解后的内涵模态分解(intrinsic mode functions,IMF)分量进行S-G滤波,并对滤波后的IMF分量进行重构。通过试验对多种含噪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降噪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好的降噪性能,波长波动大幅降低超过90%,在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dio,SNR)和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noise radio,PSNR)指标上提高1 dB左右,可以在保持传感信号细节特征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信号噪声,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栅 传感系统 信号降噪方法 CEEMDAN方法 s-G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鳞癌中Twist基因蛋白及Skp2表达 被引量:5
6
作者 何春年 张鸿瑞 +3 位作者 徐翠清 张秀智 赵焕芬 徐明堂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8-472,共5页
目的研究Twist和Skp2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子宫颈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中的表达及其在癌变中的作用。方法 SP法检测Twist和Skp2在CIN和SCC中的表达,并与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组对... 目的研究Twist和Skp2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子宫颈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中的表达及其在癌变中的作用。方法 SP法检测Twist和Skp2在CIN和SCC中的表达,并与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组对照。结果正常组、CIN1级组、CIN 2级组、CIN 3级组及SCC组的Twist和Skp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10%、42.3%、48.3%、52.5%,23.1%、46.5%、73.1%、93.1%和92.5%。Twist和Skp2在正常组与CIN组及SCC组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05)。CIN1级组与CIN2级组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 Twist和Skp2随着CIN从轻到重至SCC,表达逐渐增强,表明两者在SCC癌变过程中起到协同性作用,共同参与CIN的进展及SCC癌变机制。检测到Twist和Skp2表达增强有助于SCC发生的判断及CIN1级与CIN2级分级的临床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鳞状细胞肿瘤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twist基因 s期激酶相关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Carbon Quantum Dots/CdS/Ta_(3)N_(5)S型异质结纤维光催化材料用于高效降解抗生素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世杰 戎珂 +3 位作者 王晓琴 申楚琦 杨方 张青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2,共2页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全球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尤其是水体中的抗生素污染,亟需重点关注并采取科学、有效方法予以解决。光催化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水体治理技术,为解决水体抗生素污染提供了重要途径。该技术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关...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全球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尤其是水体中的抗生素污染,亟需重点关注并采取科学、有效方法予以解决。光催化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水体治理技术,为解决水体抗生素污染提供了重要途径。该技术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在于开发出高效且稳定的光催化材料。现有的光催化材料的性能主要受制于其弱的太阳能利用率,快速复合的光生载流子以及氧化还原能力弱等问题。研究发现科学设计和构筑碳量子调控S型异质结材料可以有效克服以上问题。相比于单一的S型异质结,该新型异质结体系整合了两者的优势,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因此,开发新型碳量子调控S型异质结材料,有望实现对抗生素污染水体的快速治理,进一步促进光催化水体修复技术的发展。在本文研究中,我们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碳量子点调控的S型carbon quantum dots/CdS/Ta_(3)N_(5)异质结纤维用于高效去除左氧氟沙星。其对左氧氟沙星去除速率常数为0.0404 min^(-1),比Ta_(3)N_(5),CdS/Ta_(3)N_(5)和CdS分别提高了39.4、2.1和7.2倍。这主要得益于独特1D/0D/0D核壳结构,该异质结构有效促进了碳量子点和S型异质结的协同增效机制。本研究为开发高效Ta_(3)N_(5)基催化体系用于环境治理开辟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s型异质结 Ta_(3)N_(5)纤维 协同效应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S型YVO_(4)/TiO_(2)/BiVO_(4)异质结的构筑及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曹铁平 李跃军 孙大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3-151,共9页
以电纺TiO_(2)纳米纤维为基质,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双S型YVO_(4)/TiO_(2)/BiVO_(4)异质结复合纤维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光致发光技术等对其结构和成分进... 以电纺TiO_(2)纳米纤维为基质,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双S型YVO_(4)/TiO_(2)/BiVO_(4)异质结复合纤维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光致发光技术等对其结构和成分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模拟太阳光下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结果表明,YVO_(4)/TiO_(2)/BiVO_(4)复合纤维材料对CO_(2)的还原能力优于单体材料,光催化CO_(2)生成CH_(4)和CH_(3)OH的速率分别为13.88和3.46μmol∙g^(-1)∙h^(-1).光催化活性的提高归因于YVO_(4),BiVO_(4)和TiO_(2)异质结的形成以及光生载流子的双S型电荷传输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型异质结 复合纤维 静电纺丝 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外部气相沉积的S+C+L波段低色散斜率大有效面积非零色散位移光纤的设计与制备
9
作者 查健江 王元达 +3 位作者 何学荣 侯伟 王敬胜 文建湘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3,共12页
针对现有光纤无法满足宽带光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传输和S+C+L波段粗波分复用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具有中心凹陷的三角形芯+环形的折射率剖面,利用外部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一种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并通过调整第一芯层的相对折射率和第二芯层与第... 针对现有光纤无法满足宽带光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传输和S+C+L波段粗波分复用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具有中心凹陷的三角形芯+环形的折射率剖面,利用外部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一种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并通过调整第一芯层的相对折射率和第二芯层与第一芯层的半径比,探究了其对光纤衰减、色散斜率和有效面积等参数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第一芯层的相对折射率逐渐增大且第二芯层与第一芯层半径比逐渐减小时,零色散波长和有效面积逐渐减小。当第一芯层的相对折射率在0.52%~0.53%,芯层半径比在2.6~2.7时,光纤的有效面积接近70μm^(2),零色散波长在1420 nm附近,在1550 nm波段的色散系数大于8 ps·nm^(-1)·km^(-1),色散斜率为0.059 ps·nm^(-2)·km^(-1),可以较好地抑制传输过程中光非线性效应,满足长途干线网与城域网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非零色散位移光纤 外部气相沉积工艺 s%PLUs%C%PLUs%L波段 低色散斜率 大有效面积 波分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形试件的五轴数控机床综合动态精度检测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杜丽 张信 +2 位作者 王伟 付振华 石荣波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9-635,共7页
以ISO国际标准试件、NAS979系列试件、NCG试件等为例,比较了目前国内外常用机床精度检测试件的检测性能与特点,计算了"S"形检测试件的开闭角、扭曲角、曲线曲率以及曲面法曲率等特征,研究了"S"形检测试件在几何造... 以ISO国际标准试件、NAS979系列试件、NCG试件等为例,比较了目前国内外常用机床精度检测试件的检测性能与特点,计算了"S"形检测试件的开闭角、扭曲角、曲线曲率以及曲面法曲率等特征,研究了"S"形检测试件在几何造型方面的特性,证明了"S"形试件能基本体现和覆盖机床的各种复杂姿态,以及在机床多轴联动精度检测和机床动态刚度特性检测等方面更具全面性。为基于"S"形检测试件的五轴数控机床动态精度检测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为五轴数控机床精度检测试件的型面构造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有助于"S"形试件国际标准草案的制定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曲率 开闭角 反向间隙 s”形检测试件 扭曲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VDS的远程数据传输系统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利生 苏淑靖 +1 位作者 张凯琳 易春莉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8-39,42,共3页
针对高速远距离数据传输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LVDS的远程数据传输系统。系统包括远程传输模块和光电转接模块,采用双绞线传输与光纤传输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远程数据传输的功能。系统采用FPGA作为主控芯片,使用电缆驱动芯片和高速串行数... 针对高速远距离数据传输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LVDS的远程数据传输系统。系统包括远程传输模块和光电转接模块,采用双绞线传输与光纤传输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远程数据传输的功能。系统采用FPGA作为主控芯片,使用电缆驱动芯片和高速串行数字接口自适应电缆均衡器来增强双绞线和光纤的驱动能力,大大提高了LVDS数据远距离传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数据传输 双绞线传输 光纤传输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低压差分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Sagnac干涉仪的超低温度系数扭曲传感器 被引量:11
12
作者 祖鹏 向望华(指导) 金永兴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33-1437,共5页
研究了低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中由光纤扭曲造成的圆双折射效应,并应用Sagnac干涉仪结构设计了扭曲传感器.在Sagnac环中的光子晶体光纤上施加机械压力引入初始线双折射并产生正弦干涉光谱,再扭曲光纤产生圆双折射使干涉光谱随扭曲角度移动... 研究了低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中由光纤扭曲造成的圆双折射效应,并应用Sagnac干涉仪结构设计了扭曲传感器.在Sagnac环中的光子晶体光纤上施加机械压力引入初始线双折射并产生正弦干涉光谱,再扭曲光纤产生圆双折射使干涉光谱随扭曲角度移动.光谱峰值波长随扭曲角度变化符合Sinc函数关系,理论分析与实验相符.传感器灵敏度为1.00nm/°,分比率为0.01°,并具有超低的温度系数-0.5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 扭曲传感器 低双折射光纤 sAGNAC干涉仪 双折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形进气道纤维铺放轨迹规划和优化方法 被引量:16
13
作者 邵忠喜 富宏亚 +1 位作者 韩振宇 刘源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55-861,共7页
为研究纤维铺放轨迹规划和优化算法,在分析等铺放角法和等距偏置法两种轨迹规划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纤维带边缘曲线的轨迹规划方法和纤维带丝束数量计算方法。在轨迹铺放角范围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将等铺放角法和等距偏置法两种轨... 为研究纤维铺放轨迹规划和优化算法,在分析等铺放角法和等距偏置法两种轨迹规划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纤维带边缘曲线的轨迹规划方法和纤维带丝束数量计算方法。在轨迹铺放角范围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将等铺放角法和等距偏置法两种轨迹规划方法相结合,提出以曲线在曲面内等距偏置为核心的铺放轨迹优化方法。该算法可以提高铺放设备的工作效率,并对纤维带丝束数量、纤维重叠面积、纤维间隙面积等铺放信息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将以上分析结果应用到S形进气道曲面的铺放轨迹规划中,证明了该铺放轨迹规划和优化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铺放 轨迹规划 轨迹优化 s形进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石英系单模光纤对BSBS频移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民双 曾励 +2 位作者 陶宝祺 刘邦群 刘祖荫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12期1107-1110,共4页
报道了对几种掺杂SiO2石英系单模光纤的背向受激布里渊散射(BSBS)谱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其布里渊散射斯托克斯频移主要取决于纤芯的掺杂材料和浓度,进一步分析证明了光纤掺杂后将主要通过调制杨氏模量的变化。
关键词 掺杂 光纤 BsBs 频移 杨氏模量 单模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S激光器外腔选频产生820nm带激光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淑福 陈国夫 +2 位作者 王贤华 赵卫 王屹山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3-395,共3页
首次报道了用Ti∶S激光器及Tm Ho共掺石英光纤等构成复合腔 ,通过外腔选频产生波长为 82 0nm波段高性能单模激光的实验研究 ,复合腔Ti∶S激光器的光 -光转换效率达 15 .7% ,斜率效率可达 17.3% 研究了输出激光功率、输出光谱随泵浦功... 首次报道了用Ti∶S激光器及Tm Ho共掺石英光纤等构成复合腔 ,通过外腔选频产生波长为 82 0nm波段高性能单模激光的实验研究 ,复合腔Ti∶S激光器的光 -光转换效率达 15 .7% ,斜率效率可达 17.3% 研究了输出激光功率、输出光谱随泵浦功率、激活光纤长度的变化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宝石激光器 铥钬共掺光纤 光纤激光器 红外激光 光纤激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纤维对Sr^(2+)和Cs^+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冯媛 易发成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28,共6页
采用间歇法研究了木纤维对Sr2+、Cs+的吸附作用,探讨了木纤维的粒度、溶液的pH、不同介质、吸附时间、温度及木纤维用量等因素对Sr2+、Cs+吸附效果的影响,并用准2级动力学模型、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能谱图分析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 采用间歇法研究了木纤维对Sr2+、Cs+的吸附作用,探讨了木纤维的粒度、溶液的pH、不同介质、吸附时间、温度及木纤维用量等因素对Sr2+、Cs+吸附效果的影响,并用准2级动力学模型、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能谱图分析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室温、木纤维用量为0.2 g、浓度分别均为0.5 mmol·L-1的Sr2+、Cs+溶液50 mL、pH为5.0、振荡吸附时间分别为120和60 min的条件下,Sr2+的吸附去除率达到82.4%,Cs+则只有25%;木纤维对Sr2+、Cs+的吸附使表面形态发生变化,其吸附动力学行为符合准2级吸附速率模型(R2分别为0.999 9和1.000);与Sr2+、Cs+相互作用的基团主要是羟基、碳氢键、碳碳双键和亚甲基,木纤维吸附Sr2+、Cs+的过程中存在离子交换。因此,木纤维对Sr2+、Cs+的属于物理和化学混合吸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纤维 sr^2%PLUs% Cs^%PLUs% 吸附性能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型进气道纤维铺放轨迹网格化生成 被引量:6
17
作者 韩振宇 邵忠喜 +1 位作者 富宏亚 刘源 《航空制造技术》 2009年第19期72-78,共7页
将网格化方法应用到飞机S型进气道模型的铺放轨迹规划中,即利用UG网格生成器网格化进气道CAD模型,并生成网格化数据,以该数据为基础建立网格单元和节点之间的拓扑关系,在每个网格单元中计算铺放轨迹和轨迹点的法向量。通过仿真试验证明... 将网格化方法应用到飞机S型进气道模型的铺放轨迹规划中,即利用UG网格生成器网格化进气道CAD模型,并生成网格化数据,以该数据为基础建立网格单元和节点之间的拓扑关系,在每个网格单元中计算铺放轨迹和轨迹点的法向量。通过仿真试验证明该方法具有程序执行速度快、生成的铺放轨迹曲线光滑、无曲线突变情况等特点,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提出利用UG的二次开发功能开发适用于该轨迹生成方法的网格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铺放 轨迹 网格化 s型进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波段掺铥光纤放大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丁双红 张行愚 +3 位作者 常军 王青圃 李述涛 范书振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57,共5页
掺铥光纤放大器是S波段最具潜力的放大器件,对光纤通信系统谱带向S波段拓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铥离子的能级特点;比较了常用的掺铥光纤放大器基质的优缺点;详细介绍了各种常见泵浦方式的特点。
关键词 掺铥 光纤放大器 s波段放大器 增益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单纤100Tbit/s容量的光传输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鸣 贺志学 +3 位作者 胡荣 刘武 杨奇 余少华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9-56,共8页
随着信息社会对通信需求的急剧增长,运营商对骨干网传输容量进行扩展的需求日益迫切。首先对单纤100 Tbit/s容量的光传输技术的背景进行了简单介绍;接着对近年来国内外超大容量单模单纤光传输实验进行了比较;之后详细分析了实现单纤100 ... 随着信息社会对通信需求的急剧增长,运营商对骨干网传输容量进行扩展的需求日益迫切。首先对单纤100 Tbit/s容量的光传输技术的背景进行了简单介绍;接着对近年来国内外超大容量单模单纤光传输实验进行了比较;之后详细分析了实现单纤100 Tbit/s容量光传输系统的技术路线,并重点介绍了在国内首次实现的C/L波段100.2 Tbit/s超大容量双偏振DFT-S 128QAM OFDM信号传输80 km G.652光纤的系统实验;最后,对面向单纤100 Tbit/s容量的光传输技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纤100 Tbit/s光传输系统 相干光OFDM 大有效面积光纤 Raman光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Gbit/s骨干网用超低损耗超大有效面积光纤的开发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伟 袁健 +1 位作者 贺作为 宋君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28,共4页
损耗和非线性是影响超100Gbit/s高速光通信系统性能最为关键的因子。文章设计并研制了一种适合400Gbit/s高速传输用的新型单模光纤,该光纤具备超低损耗与超大有效面积特性,在1 550nm波长处衰减为0.165dB/km,在1 625nm波长处衰减为0.179d... 损耗和非线性是影响超100Gbit/s高速光通信系统性能最为关键的因子。文章设计并研制了一种适合400Gbit/s高速传输用的新型单模光纤,该光纤具备超低损耗与超大有效面积特性,在1 550nm波长处衰减为0.165dB/km,在1 625nm波长处衰减为0.179dB/km;在1 550nm波长的模场直径为13.96μm,有效面积为153μm2。该光纤具备优良的抗弯曲性能,其关键技术指标优于当前国际技术水平,可为下一代高速光纤通信提供关键基础材料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Gbit/s系统 高速光通信 超低损耗光纤 大有效面积光纤 大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