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巨噬细胞M2亚型共培养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大鼠模型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郑欣瑞 许燕楠 +9 位作者 王丹阳 邢飞飞 宗梦瑶 张士豪 战俊邑 刘伟 陈高峰 陈佳美 刘平 慕永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3,共8页
目的探讨骨髓巨噬细胞M2亚型(M2-BMDM)共培养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M2)移植对四氯化碳/2-乙酰氨基芴(CCl4/2-AAF)诱导肝硬化大鼠模型进展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BMDM并极化为M2表型;分离大鼠BMSC,培养至第3代时与M2-BMDM共培养后获取B... 目的探讨骨髓巨噬细胞M2亚型(M2-BMDM)共培养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M2)移植对四氯化碳/2-乙酰氨基芴(CCl4/2-AAF)诱导肝硬化大鼠模型进展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BMDM并极化为M2表型;分离大鼠BMSC,培养至第3代时与M2-BMDM共培养后获取BMSCM2。CCl4皮下注射6周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BMSC组、BMSCM2组,同时设有正常组(N组),每组6只。第7周开始,模型大鼠于CCl4皮下注射的同时予以2-AAF灌胃,分组干预,10周末取材,观察肝功能、肝组织病理、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以及肝星状细胞、肝祖细胞、胆管细胞、肝细胞标志物的变化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N组比较,M组大鼠血清ALT、AST活性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与M组比较,BMSC组和BMSCM2组大鼠ALT、AST均显著降低(P值均<0.01),且BMSCM2组显著优于BMSC组(P值均<0.05)。与N组比较,M组大鼠肝脏Hyp含量、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与M组比较,BMSC组和BMSCM2组Hyp含量、α-SMA表达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且BMSCM2组α-SMA水平显著低于BMSC组(P<0.01)。与N组比较,M组大鼠肝祖细胞标志物EpCam、Sox9以及胆管细胞标志物CK7、CK19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值均<0.01),肝细胞标志物HNF-4α和Alb表达均显著降低(P值均<0.01);与M组比较,BMSC组和BMSCM2组EpCam、Sox9、CK7和CK19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HNF-4α和Alb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值均<0.05);且与BMSC组比较,BMSCM2组EpCam和CK19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而HNF-4α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M2-BMDM可提高BMSC对CCl4/2-AAF诱导大鼠肝硬化的治疗效应,为进一步提高BMSC治疗肝硬化的作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间质干细胞 巨噬细胞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骨髓和肝脏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和生物学性状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呼莹 张丽艳 +2 位作者 马冠杰 姜学英 赵春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89-293,共5页
为研究胎儿骨髓和肝脏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和生物学性状 ,取胎龄为 4 - 5个月水囊引产胎儿 ,将骨髓和肝脏细胞在SF(含 2 %FCS)培养基中培养 ,进行电镜观察 ,测定生长曲线 ,用流式细胞术对培养细胞进行表型测定 ,细胞周期分析 ,用SA方法... 为研究胎儿骨髓和肝脏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和生物学性状 ,取胎龄为 4 - 5个月水囊引产胎儿 ,将骨髓和肝脏细胞在SF(含 2 %FCS)培养基中培养 ,进行电镜观察 ,测定生长曲线 ,用流式细胞术对培养细胞进行表型测定 ,细胞周期分析 ,用SA方法测定Ⅰ ,Ⅲ型胶原和vWF因子表达。结果表明 :从胎儿骨髓和肝脏培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 ,两者在形态学、生长特性、免疫表型上是相似的 ,肝脏间充质干细胞有更好的支持造血的功能。结论提示 ,从胎儿骨髓和肝脏可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 ,在体外有效扩增且保持其低分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骨髓 胎儿肝脏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表型 生物学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肝条件培养液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造血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温冠媚 李浩威 +6 位作者 肖庆忠 陈振光 张秀明 李艳 那晓东 项鹏 李树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造血分化潜能。方法选用孕125-145d(125-145dpc)的昆明小鼠,分别制备小鼠胎肝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FLSC-CM)及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FD),将体外扩增的CD34-CD45-hMSCs分别接种于含FLSC-CM、FD和IL-...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造血分化潜能。方法选用孕125-145d(125-145dpc)的昆明小鼠,分别制备小鼠胎肝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FLSC-CM)及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FD),将体外扩增的CD34-CD45-hMSCs分别接种于含FLSC-CM、FD和IL-6及SCF组合的培养体系中,培养7d后,通过形态学、表型、粒-单/巨噬细胞系集落培养(CFU-GM)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hMSCs与FLSC-CM共培养组产生的非贴壁细胞明显增多,形态类似于单核或小淋巴细胞,部分细胞可表达人造血细胞特异性表面分子(CD34和CD45),在含人粒-单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甲基纤维素培养体系中能够形成CFU-GM,而FD和IL-6+SCF诱导组无上述作用。结论FLSC-CM可诱导CD34-CD45-hMSCs分化为造血细胞,提示hMSCs具有体外造血分化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胎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模型大鼠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3
4
作者 熊全 冯吉 +7 位作者 王军 熊吉 樊丽琳 胡辂 兰春慧 杨敏 孙文静 陈东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04-808,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不同途径移植对肝硬化模型大鼠的效果差别。方法用四氯化碳液体橄榄油混合液皮下注射和酒精喂养的方法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将肝硬化模型随机分为肝硬化未移植组(n=8)、门静脉移植...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不同途径移植对肝硬化模型大鼠的效果差别。方法用四氯化碳液体橄榄油混合液皮下注射和酒精喂养的方法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将肝硬化模型随机分为肝硬化未移植组(n=8)、门静脉移植组(n=8)、肝动脉移植组(n=8)、尾静脉移植组(n=8)。取健康SD大鼠骨髓,利用全骨髓贴壁的方法原代培养骨髓MSCs,利用CM-DiI标记间充质干细胞,然后通过3种途径分别进行移植。术后4周检测血清白蛋白、转氨酶、胆红素、Ⅳ型胶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干细胞在肝脏的分布及数量;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硬化程度。结果通过3种途径移植MSCs到肝硬化模型大鼠体内,4周后发现移植组模型大鼠的肝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血清白蛋白较肝硬化未移植组显著升高(P<0.05),转氨酶、胆红素较肝硬化未移植组显著降低(P<0.05),肝纤维化程度较肝硬化未移植组显著减轻(P<0.05)。3种途径移植MSCs对大鼠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髓MSCs移植肝硬化模型大鼠,移植后4周肝功能改善,肝纤维化程度降低,3种移植方法治疗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肝硬化 大鼠 移植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小鼠胎肝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B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余卫 张洹 何冬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27-830,共4页
目的:体外分离和定向诱导小鼠胎肝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B样细胞分化。方法:无菌条件下从正常C57BL/6J胎鼠肝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传3代后用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基以及碱性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h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尼... 目的:体外分离和定向诱导小鼠胎肝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B样细胞分化。方法:无菌条件下从正常C57BL/6J胎鼠肝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传3代后用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基以及碱性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h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尼克酰胺诱导分化,观察胎肝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前后形态变化;用RT-PCR检测细胞诱导前后胰十二指肠同源异型基因盒1(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1,PDX-1)、胰岛素原1(proinsulin-1,INS-1)、葡萄糖转运子2(glucose transporter-2,GLUT-2)表达情况;胰岛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诱导后细胞胰岛素的表达;在形成胰岛样细胞簇后,用双硫腙做胰岛B细胞特异性染色。结果:RT-PCR显示诱导5 d后PDX-1、INS-1、GLUT-2均有表达,而诱导前的细胞则没有检测到表达;胰岛素免疫细胞化学表明细胞簇内的细胞胰岛素染色强阳性;细胞簇双硫腙染色阳性(每个T-25培养瓶有80-120个)。结论:从胎肝中分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定向诱导分化为胰岛B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胎肝 胰岛B样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在大鼠移植肝中的诱导分化 被引量:9
6
作者 孔凡东 潘明新 +2 位作者 王海澜 单毓强 高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8-470,共3页
目的研究骨髓干细胞在大鼠移植肝中的诱导分化情况及对大鼠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3组: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骨髓干细胞组(C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肝组织病理变化,基因Sry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免... 目的研究骨髓干细胞在大鼠移植肝中的诱导分化情况及对大鼠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雌性受体大鼠随机分3组:空白对照组(A组)、D-hanks液组(B组)、骨髓干细胞组(C组)。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肝组织病理变化,基因Sry原位杂交和甲胎蛋白免疫组化双检测观察骨髓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C组中位生存时间大于180d(P<0.05);C组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基因Sry原位杂交阳性,并且表达甲胎蛋白。结论骨髓干细胞门静脉输注能减轻急性排斥反应,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并能在移植肝的环境中诱导分化为肝细胞,表达甲胎蛋白,并逐渐替代移植肝本身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骨髓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干细胞联合人参促分化合剂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玉梅 王丽华 +3 位作者 李炳茂 孙建顺 张丽贤 杨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联合人参促分化合剂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4月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消化内科确诊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0例,术前行常规保肝治疗,采用细胞分离技术从脐带血中提取干细胞,经肝固有...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联合人参促分化合剂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4月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消化内科确诊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0例,术前行常规保肝治疗,采用细胞分离技术从脐带血中提取干细胞,经肝固有动脉将干细胞悬液移植入肝脏。移植成功后给予人参促分化合剂辅助治疗,治疗14 d。治疗后第16周观察患者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 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治疗后第24周观察血清学纤维化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治疗后第24周行CT检查,观察肝脏影像学变化,包括肝脏最大截面积和肝脏平扫CT值。结果治疗后第16周,患者血浆ALT、AST、TBi L低于治疗前,Alb、PTA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第24周,患者HA、PC-Ⅲ、Ⅳ-C、LN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第24周,患者肝脏最大截面积多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肝脏平扫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干细胞联合人参促分化合剂可以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修复肝脏损伤,是临床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一种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血 脐血干细胞移植 肝硬化 人参促分化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何瑶 熊理守 +3 位作者 黄文生 杨荣萍 陈瑜君 任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93-1598,共6页
目的:肌成纤维细胞在肝纤维化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有报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并迁徙至损伤器官参与其纤维化形成过程。因此,本研究拟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方法:(1)以携带增强型... 目的:肌成纤维细胞在肝纤维化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有报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并迁徙至损伤器官参与其纤维化形成过程。因此,本研究拟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方法:(1)以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大鼠间充质干细胞株(MSCs)Ap8c3进行标记(Ap8c3-eGFP)。(2)制作胆总管结扎(BDL)及猪血清腹腔注射(IPS)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3)经大鼠尾静脉将Ap8c3-eGFP注入前述动物体内。(4)检测大鼠肝脏、骨髓中eGFP阳性(eGFP+)细胞分布及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情况。结果:(1)静脉注射的Ap8c3-eGFP干细胞最终可出现于发生肝纤维化的大鼠肝脏及骨髓中。(2)大鼠肝脏中的eGFP+细胞同时表达α-SMA,主要分布于肝脏增生纤维束内。(3)迁徙至骨髓的Ap8c3-eGFP细胞可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在肝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肌成纤维细胞 肝硬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胎肝和骨髓细胞基因表达差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任爱辉 张咏 +3 位作者 赵彦林 赵蕾 刘新宇 赵士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44-449,共6页
造血发育经历了从卵黄囊到胎肝、胎脾并最终定位于骨髓的复杂过程。虽然已有部分研究发现决定这一迁移过程的重要因素是造血微环境 ,但缺乏对不同造血器官微环境差别的系统性比较研究。为了探讨胎肝与成年骨髓造血微环境差别的分子基础 ... 造血发育经历了从卵黄囊到胎肝、胎脾并最终定位于骨髓的复杂过程。虽然已有部分研究发现决定这一迁移过程的重要因素是造血微环境 ,但缺乏对不同造血器官微环境差别的系统性比较研究。为了探讨胎肝与成年骨髓造血微环境差别的分子基础 ,对小鼠胎肝和骨髓细胞RNA进行cDNA微阵列 (cDNAmicroarray)杂交 ,以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杂交结果 ,并以RT PCR和Northernblot对杂交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 ,在 588种具有重要功能的已知基因中 ,二者相比 ,骨髓高表达的基因有 65种 ,胎肝高表达的基因有 13 1种。进一步分析发现骨髓高表达的基因中与造血相关的基因有 3 9种 ,胎肝高表达的基因中与造血相关的有 71种 ,分别占差异基因群的60 %和 54%。RT PCR和Northernblot验证的结果表明 ,CD18、CD44及PSGL 1基因在骨髓中高表达而在胎肝中低表达或不表达 ,此结果与微阵列杂交结果相符。同时还发现 ,CD18和CD44基因在胎肝中的表达水平随胎龄增加呈下调趋势。结论 :胎肝与骨髓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显著不同 ,其中某些基因的表达随发育阶段不同而变化。这些基因的差异性表达 ,尤其是与造血细胞发育、迁移、植入等密切相关基因的差别性表达 ,可能是胎肝造血兴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造血微环境 胎肝细胞 骨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肝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余卫 何冬梅 张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8-561,共4页
目的:研究胎肝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和治疗1型糖尿病的可行性。方法:用贴壁筛选法从正常C57BL/6j胎鼠(孕11.5~15.5d)肝脏中分离出胎肝间充质干细胞,用高浓度葡萄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尼克酰胺体外... 目的:研究胎肝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和治疗1型糖尿病的可行性。方法:用贴壁筛选法从正常C57BL/6j胎鼠(孕11.5~15.5d)肝脏中分离出胎肝间充质干细胞,用高浓度葡萄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尼克酰胺体外诱导胎肝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B样细胞分化;制作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并将诱导后的细胞移植到1型糖尿病小鼠肾被膜下,连续6周观察血糖变化;用组织学分析移植细胞体内的发育。结果:胎肝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胰岛β样细胞移植到糖尿病小鼠肾被膜下后,具有一定的降低血糖的作用,经过6周以后,接近正常水平;取出移植物,小鼠高血糖重新出现,并很快死亡;移植物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观察到肾被膜下区含有大量胰岛素阳性细胞。结论:胎肝间充质干细胞有望成为1型糖尿病胰岛移植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肝 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STZ-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肝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争艳 杜智 +2 位作者 李涛 张金卷 马瑞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7-268,共2页
为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人胎肝干细胞 ,从原代分离培养人胎肝干细胞集落 ,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细胞集落分子标志物的表达 ;在体外特定细胞因子作用下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成熟肝脏细胞 ,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从人胎肝组织... 为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人胎肝干细胞 ,从原代分离培养人胎肝干细胞集落 ,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细胞集落分子标志物的表达 ;在体外特定细胞因子作用下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成熟肝脏细胞 ,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从人胎肝组织中成功分离表达AFP、Albumin、Cytokeratin等标志物的胎肝干细胞集落 ,在体外特定细胞因子作用下肝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成熟肝脏细胞。因此人胎肝中同样存在具有干细胞特性的原始细胞 ,体外可定向分化为成熟肝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肝 人胎 肝干细胞 集落 体外 定向分化 诱导分化 制备 分离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X6.1协同PDX1诱导人胎肝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B样细胞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小龙 张荣波 汪雪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8-263,共6页
目的探讨NKX6.1对PDX1诱导人胎肝间充质干细胞(fetal liver-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FL-MSCs)向胰岛B细胞分化的协同作用及可能机制,以获取足够用于移植的胰岛B样细胞。方法构建含PDX1与NKX6.1双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用该载体... 目的探讨NKX6.1对PDX1诱导人胎肝间充质干细胞(fetal liver-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FL-MSCs)向胰岛B细胞分化的协同作用及可能机制,以获取足够用于移植的胰岛B样细胞。方法构建含PDX1与NKX6.1双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用该载体感染FL-MSCs并联合相应的细胞因子分步诱导,检测诱导后的细胞中PDX1和NKX6.1基因以及NGN3、NeuroD1/Beta2、MafA因子和胰岛素等多种胰腺B细胞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腺病毒载体转染24h后FL-MSCs细胞即开始表达PDX1与NKX6.1基因,检测显示诱导后的细胞先后开始表达NGN3、NeuroD1和MafA等因子,持续稳定表达胰岛素等B细胞相关分子;且这些分子表达存在时序性。结论PDX1与NKX6.1联合细胞因子在体外能有效诱导FL-MSCs分化为胰岛B样细胞;可能是通过先后活化的NGN3、NeuroD1和MafA等转录因子,限定细胞向内分泌前体细胞、进一步向B内分泌前体细胞、B细胞分化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十二指肠同源框 NKX. 胎肝 间充质干细胞 腺病毒载体 前体细胞 转录因子 胰岛素 细胞分化 细胞因子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肝MSCs的分离、鉴定及其向脂肪和成骨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跃春 张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0-123,128,共5页
目的:分离纯化人胎肝中的间充质样干细胞(mesenchymal-like stem cells,MSCs),观察化学因子诱导其定向分化的作用,并初步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二步离心法、羟乙基淀粉沉淀法及细胞差速贴壁生长特性分离纯化人胎肝MSCs;流式细胞... 目的:分离纯化人胎肝中的间充质样干细胞(mesenchymal-like stem cells,MSCs),观察化学因子诱导其定向分化的作用,并初步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二步离心法、羟乙基淀粉沉淀法及细胞差速贴壁生长特性分离纯化人胎肝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和表面标志;添加常规诱导液诱导其向脂肪、成骨细胞分化并加以鉴定。结果:从人胎肝中成功分离纯化得到MSCs,P3代细胞有91.2%的细胞处于G0/G1期;表达CD29、CD44、CD105和CD166,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CD15、CD34、CD45,不表达与GVHD相关的HLA-DR、CD80、CD86、CD40、CD40L。在经典诱导条件下,人胎肝MSCs可向脂肪及成骨细胞分化。结论:人胎肝中含有较丰富的MSCs,人胎肝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且免疫原性弱,是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较为理想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肝 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 鉴定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肝MSCs的分离培养及其类ESCs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跃春 张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09-412,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有效且经济的分离人胎肝间充质干细胞(hFL-MSCs)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hFL-MSCs的类胚胎干细胞特性。方法:利用二步离心及羟乙基淀粉沉淀法分离hFL-MSCs,根据不同类型细胞对培养瓶的不同黏附特性,通过多次传代纯化得...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有效且经济的分离人胎肝间充质干细胞(hFL-MSCs)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hFL-MSCs的类胚胎干细胞特性。方法:利用二步离心及羟乙基淀粉沉淀法分离hFL-MSCs,根据不同类型细胞对培养瓶的不同黏附特性,通过多次传代纯化得到hFL-MS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FL-MSCs的细胞周期及表面标志;用免疫细胞化学及RT-PCR检测AKP、hTERT、SSEA-4和Oct-3等胚胎干细胞标志在hFL-MSCs中的表达;在不同条件下,诱导hFL-MSCs向类神经元、成肌细胞及胰岛β样细胞分化并加以鉴定。结果:从人胎肝中分离、纯化得到MSCs,P3代hFL-MSCs有91.2%处于G0/G1期;hFL-MSCs高表达CD29和CD44,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CD34和CD45,极低表达与GVHD相关的HLA-DR、CD80、CD86和CD106;hFL-MSCs表达Oct-4、SSEA-4、AKP和hTERT等胚胎干细胞标志;在不同诱导条件下,hFL-MSCs可分化为类神经元、肌样细胞以及胰岛β样细胞。结论:二步离心联合羟乙基淀粉沉淀法是一种简便、高效且低成本的分离hFL-MSCs的方法;hFL-MSCs具有类胚胎干细胞的特性,体外诱导可向3个胚层来源的细胞分化,且免疫原性弱,是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较为理想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肝 间充质干细胞 羟乙基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T-PDX1蛋白诱导的人胎肝间充质干细胞治疗NOD/SCID鼠糖尿病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铧 张洹 +2 位作者 李东升 梁清乐 李雪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99-1203,共5页
目的:观察人胎肝间充质干细胞在TAT-PDX1蛋白的作用下体外分化为胰岛β细胞的能力以及治疗NOD/SCID鼠糖尿病的效果。方法:体外分离纯化获得人胎肝间充质干细胞,用TAT-PDX1蛋白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β细胞,制作NOD/SCID鼠糖尿病模型,并将... 目的:观察人胎肝间充质干细胞在TAT-PDX1蛋白的作用下体外分化为胰岛β细胞的能力以及治疗NOD/SCID鼠糖尿病的效果。方法:体外分离纯化获得人胎肝间充质干细胞,用TAT-PDX1蛋白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β细胞,制作NOD/SCID鼠糖尿病模型,并将诱导后的细胞移植到糖尿病鼠肾包膜下,观察各组小鼠血糖变化并行IPGTT试验。结果:用TAT-PDX1蛋白体外诱导分化的细胞稳定表达胰岛素,移植到糖尿病鼠肾包膜下,能快速降低血糖水平,取出移植物,血糖水平再次升高。结论:TAT-PDX1蛋白诱导的人胎肝间充质干细胞能有效降低糖尿病鼠血糖,有望成为糖尿病细胞治疗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肝间充质干细胞 TAT-PDX1蛋白 糖尿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胎肝间质干细胞的纯化与分化多能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艳 张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13-1617,共5页
目的:分离纯化小鼠胎肝间质干细胞(flMSCs)并探讨其分化潜能。方法:通过改良贴壁法分离BABL/c小鼠胎肝间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和表型;体外诱导贴壁细胞向脂肪、软骨、骨组织以及神经细胞分化;化学染色、RT-PCR和免疫细胞化... 目的:分离纯化小鼠胎肝间质干细胞(flMSCs)并探讨其分化潜能。方法:通过改良贴壁法分离BABL/c小鼠胎肝间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和表型;体外诱导贴壁细胞向脂肪、软骨、骨组织以及神经细胞分化;化学染色、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分化。结果:改进贴壁法分离的flMSCs呈均一梭形,(83.76±2.88)%处于G0/G1期,表达CD44、CD29,不表达造血细胞表面标志CD45、CD11b,诱导后能向脂肪、软骨、骨以及神经方向分化。结论:贴壁法可以分离纯化小鼠flMSCs,小鼠flMSCs具有较强的分化潜能和"可塑性",可用于干细胞治疗疾病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胎儿肝 间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胎肝前体细胞的分离培养 被引量:1
17
作者 万东君 李六金 +2 位作者 施新猷 朱华平 师长宏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68-71,共4页
目的 探索胚龄 (ED) 13 5d大鼠胚胎肝脏中肝前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为细胞移植及基因导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酶消化法分离肝前体细胞 ,观察不同体外培养对肝前体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并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定分离培养细胞的分化标志... 目的 探索胚龄 (ED) 13 5d大鼠胚胎肝脏中肝前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为细胞移植及基因导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酶消化法分离肝前体细胞 ,观察不同体外培养对肝前体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并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定分离培养细胞的分化标志。结果 肝前体细胞在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 (PREF)培养 ,其增殖能力较无饲养层培养强 ,原代培养可保持未分化状态。细胞分化标志鉴定提示ED13 5d大鼠胚肝前体细胞中存在双分化能力的细胞。结论 ED13 5d大鼠胚肝前体细胞存在双分化能力的原始肝细胞 ,肝前体细胞可在PREF进行体外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细胞 分离培养 胚胎 肝脏 大鼠 生物学特性 细胞移植 基因导向治疗 酶消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肝滤液诱导大鼠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晓萃 吴金生 +2 位作者 于树娜 蒋吉英 丁洁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19-422,I0006,共5页
目的探讨PDMSCs向肝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体外培养条件及方法。方法孕20 d的大鼠无菌条件下取胎盘,经胶原酶消化、密度离心、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表面抗原进行鉴定。在体外培养体系中加入胎肝滤液,模拟体内肝脏微环... 目的探讨PDMSCs向肝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体外培养条件及方法。方法孕20 d的大鼠无菌条件下取胎盘,经胶原酶消化、密度离心、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表面抗原进行鉴定。在体外培养体系中加入胎肝滤液,模拟体内肝脏微环境,诱导PDMSCs向肝细胞定向分化,以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干细胞标志物;PAS检测糖原表达。结果在体外培养条件下,PDMSCs贴壁生长为成纤维样细胞,CD44表面标志物检测阳性;PDMSCs经胎肝滤液诱导14d时细胞呈现圆形、卵圆形的特征性改变,AFP、CK19表达阳性。结论胎肝滤液能够诱导PDMSCs定向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肝滤液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分化 大鼠 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个大鼠胎肝干细胞的激光光镊喇曼光谱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雁军 覃宗定 +2 位作者 姚辉路 汪蕴 丰美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6-110,共5页
激光光镊喇曼光谱系统是将激光光镊与喇曼光谱相结合的一项光学技术,可以在接近自然的生理状态下研究单个生物细胞的识别及其构成成分的检测.本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10~21天不同孕期大鼠的胎肝干细胞和成体大鼠的肝实质细胞,应用激... 激光光镊喇曼光谱系统是将激光光镊与喇曼光谱相结合的一项光学技术,可以在接近自然的生理状态下研究单个生物细胞的识别及其构成成分的检测.本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10~21天不同孕期大鼠的胎肝干细胞和成体大鼠的肝实质细胞,应用激光光镊喇曼光谱技术检测分离到单个胎肝干细胞和肝实质细胞,以及WB-F344大鼠肝干细胞系细胞,并比较了胎肝干细胞和肝实质细胞的喇曼光谱.结果发现,13天以前孕大鼠胎肝干细胞在1 336cm-1(代表多聚核苷酸链(嘌呤))和1 446cm-1(代表蛋白的弯曲模型)处的峰依次增高,13天孕大鼠胎肝干细胞在1 336cm-1和1 446cm-1处的平均峰值最高,14天以后逐渐降低.结果表明激光光镊喇曼光谱系统可以鉴别不同孕期的胎肝细胞和成体肝实质细胞,分析胎肝干细胞的分化机理,为临床应用肝干细胞治疗奠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细胞生物物理学 激光光镊喇曼光谱 大鼠胎肝干细胞 喇曼光谱 激光束 细胞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培养环境中大鼠胚胎中脑细胞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蕾 谭雪锋 +2 位作者 田美玲 张新化 金国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9-454,共6页
目的: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在与大鼠胚胎中脑细胞共培养环境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DAT)表达的变化。方法:(1)植块... 目的: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在与大鼠胚胎中脑细胞共培养环境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DAT)表达的变化。方法:(1)植块法分离培养hUCMSCs,以细胞免疫化学法鉴定其表面特异性标记物的表达;(2)无菌条件下分离E15大鼠胚胎中脑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及中脑组织提取液;(3)用大鼠胚胎中脑组织提取液做培养液,将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的hUCMSCs与大鼠胚胎中脑细胞共培养14 d,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hUCMSCs中TH和DAT的表达。结果:HUCMSCs高表达CD29、CD44、CD73、CD90和CD105,极低表达CD31和CD45。在与大鼠胚胎中脑细胞共培养14 d后,hUCMSCs中TH阳性表达率为(18.06±2.29)%,DAT阳性表达率为(11.14±2.10)%。结论:用植块法可成功分离并体外培养hUCMSCs,其免疫表型符合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特征。在以大鼠胚胎中脑组织提取液作为培养液,并与大鼠胚胎中脑细胞共培养的诱导条件下,hUCMSCs可部分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胚胎中脑细胞 胚胎中脑组织提取液 共培养 多巴胺能神经元 分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