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颗粒粒径分布质量分形维数和体积分形维数的对比 被引量:85
1
作者 杨金玲 李德成 +3 位作者 张甘霖 赵玉国 赵文君 唐先干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3-419,共7页
用激光衍射法(LD法)和吸管法实测了60个富铁土土样的颗粒粒径分布(PSD)数据,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了颗粒的质量分形维数Dm和体积分形维数Dv。结果发现:由于LD法"低估"了黏粒部分,因此Dv相对低于Dm;由于Dv和Dm之间呈现出了一定... 用激光衍射法(LD法)和吸管法实测了60个富铁土土样的颗粒粒径分布(PSD)数据,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了颗粒的质量分形维数Dm和体积分形维数Dv。结果发现:由于LD法"低估"了黏粒部分,因此Dv相对低于Dm;由于Dv和Dm之间呈现出了一定的正相关性(p<0.001),且Dv与其实测黏粒之间呈一定的正相关性,因此Dv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用于表征土壤的某些基本属性;LD法可以对粒径进行更多的分级,但不同的粒径分级会对Dv产生影响,对粒径的再细分会导致Dv略微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激光衍射 吸管法 粒径 富铁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红壤花生南酸枣间作系统研究 IV.光能竞争与剪枝作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兴祥 何园球 +2 位作者 张桃林 张斌 王明珠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0-324,共5页
农林间作导致间作花生区域光合有效辐射和花生产量的下降,而且花生产量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了光能竞争是导致农林间作花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2001年6月初剪枝后,5龄和9龄南酸枣间作系统花生相对光合有效辐射分别从5月份... 农林间作导致间作花生区域光合有效辐射和花生产量的下降,而且花生产量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了光能竞争是导致农林间作花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2001年6月初剪枝后,5龄和9龄南酸枣间作系统花生相对光合有效辐射分别从5月份的79.2%和63.4%增加到88.7%和67.5%; 但随着南酸枣生长,5龄和9龄南酸枣间作系统中7月份的花生相对光合有效辐射又下降到80.8%和65.7%。2001年剪枝以后,5龄南酸枣和9龄南酸枣间作系统花生相对产量分别由2000年的64.1%和55.4%提高到68.2%和58.1%。这表明剪枝在短期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光能竞争,但仍然不能满足花生生长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农林间作 光能竞争 剪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南酸枣间作系统氮素利用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兴祥 张桃林 +2 位作者 何园球 张斌 王明珠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88-592,共5页
在低丘红壤花生—南酸枣间作系统中利用1 5N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5龄和 9龄南酸枣分别竞争利用了施用于花生的氮肥的 9 66%和 3 0 15 %。与单作花生系统相比 ,5龄和 9龄南酸枣间作系统中花生对表施氮肥的利用率分别下降 3 7 8%... 在低丘红壤花生—南酸枣间作系统中利用1 5N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5龄和 9龄南酸枣分别竞争利用了施用于花生的氮肥的 9 66%和 3 0 15 %。与单作花生系统相比 ,5龄和 9龄南酸枣间作系统中花生对表施氮肥的利用率分别下降 3 7 8%和 5 9 1%。间作 5龄南酸枣对模拟淋溶至亚表层土壤氮素的利用率非常低下 ,与花生单作相比 ,5龄南酸枣间作系统表施氮素土壤残留没有显著差异 ,其安全网作用不明显。随着树龄增加 ,南酸枣根系充当安全网作用的潜力被证实。 9龄南酸枣对模拟淋溶至3 5cm和 5 5cm深度土壤氮素的利用率分别为 3 3 79%和 14 74% ,与花生单作相比 ,其表施氮素在 0~ 60cm土层残留降低 2 4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南酸枣 间作系统 氮素 营养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红壤花生南酸枣间作系统研究 Ⅲ.土壤水分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兴祥 何园球 +2 位作者 张桃林 张斌 王明珠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2-235,247,共5页
红壤水分含量随土壤深度而增加为农林间作的水分协同利用提供了可能。但土壤水分动态结果表明农林间作不会改善表层土壤水分状况。南酸枣在干旱季节主要通过吸收深层次土壤水分,与间作花生对表层土壤水分的竞争也不剧烈。与单作南酸枣相... 红壤水分含量随土壤深度而增加为农林间作的水分协同利用提供了可能。但土壤水分动态结果表明农林间作不会改善表层土壤水分状况。南酸枣在干旱季节主要通过吸收深层次土壤水分,与间作花生对表层土壤水分的竞争也不剧烈。与单作南酸枣相比,间作系统中南酸枣种植带土壤水分含量较低。这表明农林间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不是促进间作南酸枣生长、抑制间作花生生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农林间作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红壤花生南酸枣间作系统研究 V.水土保持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兴祥 何园球 +2 位作者 张桃林 张斌 王明珠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8-412,共5页
降雨分配不均,特别是暴雨是造成低丘红壤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红壤开垦农用后,地表径流减少,土壤侵蚀增加;减少水土流失并不是复合农林间作的内在属性,而取决于复合农林系统的管理措施。与南酸枣单作系统相比,花生系统地表径流减... 降雨分配不均,特别是暴雨是造成低丘红壤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红壤开垦农用后,地表径流减少,土壤侵蚀增加;减少水土流失并不是复合农林间作的内在属性,而取决于复合农林系统的管理措施。与南酸枣单作系统相比,花生系统地表径流减少50%~60%,土壤侵蚀增加247%~352%。与花生单作系统相比,5龄南酸枣花生间作和9龄南酸枣花生间作系统地表径流量分别减少21%和6%,土壤侵蚀量分别减少11%和23%。但是,就单位花生种植面积而言,花生南酸枣间作与花生单作处理之间水土流失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农林间作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苯并[a]芘对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的生态毒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秦佳祎 杨启银 +2 位作者 宋静 柯欣 骆永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83-990,共8页
苯并(a)芘(B[a]P)是一种典型的多环芳烃(PAHs),在油田周边和污灌区土壤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在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估和制定土壤生态基准时,常用土壤跳虫作为敏感生态受体,但已有研究表明,目前常用的成虫生长率、死亡率和繁殖率等指标特征... 苯并(a)芘(B[a]P)是一种典型的多环芳烃(PAHs),在油田周边和污灌区土壤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在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估和制定土壤生态基准时,常用土壤跳虫作为敏感生态受体,但已有研究表明,目前常用的成虫生长率、死亡率和繁殖率等指标特征往往仅对土壤中高剂量B[a]P产生毒性响应。采用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的生态毒理试验筛选可用于较低剂量B[a]P下新的敏感指标特征,并比较其在两种典型地带性土壤天津潮土和鹰潭红壤之间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幼虫的生长指标最敏感,能对土壤较低浓度B[a]P产生毒性响应,可作为指示土壤B[a]P毒性的指标。四个指标的敏感度依次为:幼虫体长>成虫体长>繁殖数>存活数。B[a]P对白符跳的毒性效应在两种土壤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红壤和潮土中幼虫体长的最低效应浓度(LOEC)值分别为1和500 mg kg-1),可能受土壤理化性质,特别是有机质含量和pH的影响,在制定土壤生态基准时需对不同土壤的毒性数据进行归一化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土壤跳虫 评估指标 潮土 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