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te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f Wil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Resources in Nature Reserves by Taking Longyuwan Scenic Spot Within Funiu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as an Example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Shao-hui Liu Meng-na +4 位作者 Wang Xu Zhang Ya-chen Han Yi-wen Zhang Ce Liu Tong-xia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6年第3期90-96,共7页
This paper discussed how to protect and control the quality of wil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resources in nature reserves by taking Longyuwan National Forest Park within Funiu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as an example. Thr... This paper discussed how to protect and control the quality of wil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resources in nature reserves by taking Longyuwan National Forest Park within Funiu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ree methods including literature review, visiting and investigational studies, and field surveys, the data of investigation, collection and collation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data of surveys, collection and collation,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protection of wil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resources faced by Longyuwan Scenic Spot within Funiu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were also analyzed and protection strategies and quality control of wil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resources in this nature reserve were discussed. It was expected that the results would provide important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te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f wil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resources within nature reser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e reserve wil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resource PROTECTION quality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w Method of Natural Reserve Readjustment and Zoning Based on Land Use/Cover Change and Driving Forces—A Case Study of Tianjin Palaeocoast and Wetland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
2
作者 Zhenglei Xie,Xuegong Xu,Xiaofeng Duan,Lei Yan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Laboratory for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99-299,共1页
Natural reserve can provide ecology system with natural background for human being and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sustaining ecosystem service.The continuous damage and deterioration of ecosystem in natural reserv... Natural reserve can provide ecology system with natural background for human being and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sustaining ecosystem service.The continuous damage and deterioration of ecosystem in natural reserve caused by human activitie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The conflict between lo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aeocoast and WETLAND naturAL reserve readjustment and ZONING driving forces TIANJ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中降雨影响下辽南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滑坡灾害多因子风险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郑德凤 潘美伊 +3 位作者 高敏 闫成林 李媛媛 年廷凯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8,共11页
位于辽宁省南部的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毗邻区域,近年来在集中降雨期间多次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然而,针对集中降雨影响下该区域滑坡灾害易发性与风险评价还很少探究,因此亟待开展深入研究,这对有效减轻保护区地质灾害危害、提升地... 位于辽宁省南部的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毗邻区域,近年来在集中降雨期间多次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然而,针对集中降雨影响下该区域滑坡灾害易发性与风险评价还很少探究,因此亟待开展深入研究,这对有效减轻保护区地质灾害危害、提升地质灾害应急和风险防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利用SMOTE-Tomek综合采样法、耦合XGBoost模型,对地形地貌、地质岩性、水文气象和人类工程活动因子等12个指标进行深入分析,以获取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其次,着重考虑短时间集中降雨和连续性降雨影响,利用研究区周围4个气象站的日降雨数据,计算2018-2023年平均暴雨强度和3 d累计降雨量,作为危险性评价指标,实现对滑坡灾害危险性的量化评估。在此基础上,考虑承灾体的易损性特点和区域防灾减灾能力,构建适用于研究区的多因子滑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进而得到滑坡灾害风险评价分区图。结果表明:较高及以上等级风险区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0%,主要分布在仙人洞镇东北部、步云山乡北部、长岭镇北部和荷花山镇西南部。未来应重点关注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较高的仙人洞镇和步云山乡,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为整个研究区的地质灾害防控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易发性评价 风险评价 SMOTE-Tomek算法 XGBoost模型 防灾减灾能力 自然保护区 集中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层状云系微物理结构特性的飞机观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黎俊 康晓燕 +2 位作者 王启花 郭世钰 韩辉邦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3,共12页
利用机载粒子测量系统(particle measuring system,PMS)对三江源一次春季典型层状云系进行分层垂直探测,研究了云系的微物理结构特性。结果表明,春季典型层状云系由3层云层组成,卷层云(Cs)为冰云,分为上、下两层的高层云(As)为过冷混合... 利用机载粒子测量系统(particle measuring system,PMS)对三江源一次春季典型层状云系进行分层垂直探测,研究了云系的微物理结构特性。结果表明,春季典型层状云系由3层云层组成,卷层云(Cs)为冰云,分为上、下两层的高层云(As)为过冷混合态云,过冷水高值区位于下层高层云的中上至中下部位,在其中下部过冷水含量及云粒子浓度最大,具有较明显的地区特性。过冷水高值区的液态云粒子主要是中值直径在3.5~27.5μm范围内的云滴,30.5μm以上云粒子基本上为冰相。在下层高层云中上部的过冷水高值区有较明显的淞附增长现象,而中下部存在较明显的冰晶效应。在下层高层云过冷水高值区,过冷水含量比率的平均值达(90.8%±10.9%),且其中部至中下部位处(95.6%±5.6%)明显高于中上部(79.8%±12.1%),为人工增雨作业催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层状云系 飞机观测 机载粒子测量系统(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更新幼苗生长-防御权衡的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赵佳宝 冯志培 +2 位作者 宗婉莹 王腾 杨喜田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0,共8页
森林更新幼苗的生长和防御的优先度受环境因素和苗木发育特征的影响,同时又反过来影响着幼苗的生理特征。生物量分配和碳储存性状特征能够表征幼苗的成活、生长和生态适应能力。因此,通过研究森林更新幼苗生物量分配策略,探明幼苗器官... 森林更新幼苗的生长和防御的优先度受环境因素和苗木发育特征的影响,同时又反过来影响着幼苗的生理特征。生物量分配和碳储存性状特征能够表征幼苗的成活、生长和生态适应能力。因此,通过研究森林更新幼苗生物量分配策略,探明幼苗器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NSC)含量的季节动态和碳储存变异特征,对于深入理解幼苗生长-防御权衡的变异规律及其调控机制,指导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演替 森林天然更新 幼苗 生物量分配 碳同化 碳储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进意大利蜜蜂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蜜蜂和生态平衡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凯 周瑞琪 +5 位作者 达娃 土艳丽 李万里 旦真 吴黎明 黄苑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8-365,共8页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我国特有蜂种,也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优势传粉昆虫,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意大利蜜蜂A.mellifera ligustica的引进,其对保护区内中华蜜蜂生存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受到...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我国特有蜂种,也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优势传粉昆虫,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意大利蜜蜂A.mellifera ligustica的引进,其对保护区内中华蜜蜂生存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着重探讨了引进意大利蜜蜂对西藏地区本地中华蜜蜂及生态平衡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护与恢复策略。意大利蜜蜂的引入对中华蜜蜂构成了多重挑战,包括削弱中华蜜蜂种群竞争力、降低繁殖效能、增加疾病交叉感染风险及破坏生态平衡,具体表现为不同蜂种蜜源争夺优势、性引诱干扰及病原传播。另一方面,引进意大利蜜蜂也可能带来了一定的正面效益,如促进经济作物授粉、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为保护本土蜂种优势和生态平衡,本文提出一系列生态保护与恢复策略,包括划定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养殖区、规范蜂农放蜂等养蜂活动、加强入侵物种管理和本土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以及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等。这些建议旨在为政府部门、当地农户以及社会各界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以促进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管理,也为我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建设以及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意大利蜜蜂 物种引进 生物多样性 生态平衡 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挠力河保护区退耕模式对鸟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7
作者 吴庆明 孙雪颖 +4 位作者 林晓刚 陈露 吕泓学 邹红菲 朱井丽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2-273,共12页
【目的】分析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挠力河保护区)退耕区域的鸟类群落结构,辨识不同退耕模式、湿地恢复时间和群落演替阶段对鸟类群落恢复的影响,为湿地恢复和物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鸟类群落多样性的保护管理提供数据支... 【目的】分析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挠力河保护区)退耕区域的鸟类群落结构,辨识不同退耕模式、湿地恢复时间和群落演替阶段对鸟类群落恢复的影响,为湿地恢复和物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鸟类群落多样性的保护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样线法与样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挠力河保护区退耕区域的鸟类群落多样性进行野外调查,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鸟类群落多样性差异,计算鸟类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结果】1)2019年4月—2020年11月,在研究区域共记录到16目36科84种鸟类,其中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9种(共占比22.62%);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3.101,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265。2)在不同退耕模式驱动下,鸟类物种丰富度均呈上升趋势,群落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但自然退耕模式的鸟类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人工退耕模式;自然退耕模式的水鸟比例更高,人工退耕模式的陆地鸟类比例更高。3)随着退耕时间延长,物种丰富度升高;退耕时间越长,水鸟丰富度越高。4)不同演替阶段的鸟类群落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鸟类物种多样性随生境演替发展而增加。【结论】自然退耕模式和长期生态恢复对提升鸟类群落多样性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这种积极效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显现。未来应继续关注退耕模式选择和退耕时间的持续性,以确保鸟类群落多样性的长期稳定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退耕 人工退耕 退耕时间 鸟类多样性 演替阶段 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依恋对保护区周边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影响
8
作者 段伟 何子晴 申津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0-199,共10页
保护区周边农户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主体,了解其生态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保护成效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鲜有文献从地方依恋的视角分析保护区周边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异质性。该研究选取四川省、陕西省15个自然保护区周边695户农户为研... 保护区周边农户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主体,了解其生态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保护成效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鲜有文献从地方依恋的视角分析保护区周边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异质性。该研究选取四川省、陕西省15个自然保护区周边695户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地方依恋—保护态度/保护区联系—生态保护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加入工具变量的Tobit、Probit模型分析地方依恋对保护区周边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地方依恋对保护区周边农户的薪材采集、野生植物采集和农药化肥施用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对其定点排污和生态宣传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其阻止/举报非法行为无显著影响,故地方依恋能促使农户减少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生产决策,激励农户产生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环境责任行为;②地方依恋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善农户的保护态度、加强农户的保护区联系,从而正向影响其生态保护行为;③地方依恋对不同非农收入比重、不同社会信任水平农户生产决策行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非农收入比重较高或社会信任水平较高的农户群体,地方依恋会显著降低其薪材采集量、野生植物采集量和农药化肥施用量。而地方依恋对定点排污、阻止/举报非法行为的影响效果在不同农户群体中均没有明显差异。基于上述结论,该研究建议:①保护区管理部门应发挥文化振兴在生态建设中的协同作用,通过乡情传播、文化宣传和情感引导等方式提高农民对家乡的自豪感、认同感和情感依恋,以激发农户生态保护的积极性;②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进而提高农户的社会信任水平;③通过非农创业帮扶机制、发展绿色产业、提供生态环保岗位、创立生态保护激励基金等方式提高农户的非农收入比重,降低农户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从而促进其生态保护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依恋 保护区 生态保护行为 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潜伏侵染阶段对马尾松内生细菌群落的影响
9
作者 张应明 肖荣高 +5 位作者 谭海蓉 单少杰 孟洁 吴雅静 赵莉蔺 张艳芬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2,共1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松材线虫在潜伏侵染阶段对马尾松内生细菌群落的影响,探寻松材线虫潜伏侵染阶段的标志性内生细菌和松材线虫病可能的发病机制,为松材线虫的潜伏侵染识别和松材线虫病防治提供基础。【方法】采用16S高通量测序技...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松材线虫在潜伏侵染阶段对马尾松内生细菌群落的影响,探寻松材线虫潜伏侵染阶段的标志性内生细菌和松材线虫病可能的发病机制,为松材线虫的潜伏侵染识别和松材线虫病防治提供基础。【方法】采用16S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马尾松内生细菌群落,比较携带松材线虫的马尾松与健康马尾松之间的内生细菌群落差异,并分析与松材线虫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松材线虫潜伏侵染的马尾松内生细菌群落与健康马尾松相比差异显著,物种丰富度显著增加,均匀度和多样性无显著变化。内生细菌群落网络分析中,最大Cluster中物种数减少,Cluster数目增加;相关关系数目减少,其中正相关比例升高。携带松材线虫的马尾松中,丰度最高的菌属为伯克霍尔德氏-卡瓦列罗-副伯克霍尔德氏菌属,其丰度也显著高于健康马尾松;最核心的菌属为交替赤杆菌属。分枝杆菌属在携带线虫松树中丰度显著增加,与线虫含量显著正相关,同时在内生细菌群落中有相对核心位置。健康松树中丰度最高的菌属为产碱杆菌科未分类属,在携带线虫松树的样品中其含量显著降低。微小杆菌属在2类样品中的差异不显著,但在健康马尾松内生细菌群落中具有最核心地位,并与松材线虫的含量显著负相关。【结论】被松材线虫潜伏侵染的马尾松,其内生菌群因为松材线虫侵染带来的压力而被扰动,导致内生菌群落复杂性和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在变化的内生菌群落中,伯克霍尔德氏-卡瓦列罗-副伯克霍尔德氏菌属和交替赤杆菌属可能在松树抵抗松材线虫病的过程中发挥协助作用。分枝杆菌属可能参与协助松材线虫危害松树。产碱杆菌科和微小杆菌属对于健康马尾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生细菌 马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夜光遥感的自然保护区光污染演变研究
10
作者 刘鸣 李瑞聪 +2 位作者 刘清源 李熙 吴承龙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1,共6页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而划定的区域,对生物及其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建成区的不断扩大,逐渐受到人工光的侵扰。为探究城市化进程中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光污染状况,以2012—2021年校正后的NPP/VIIRS(搭载...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而划定的区域,对生物及其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建成区的不断扩大,逐渐受到人工光的侵扰。为探究城市化进程中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光污染状况,以2012—2021年校正后的NPP/VIIRS(搭载在NPP卫星上的传感器: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套件)夜光遥感图像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平台,从数量变化、水平变化和强度变化三方面,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光污染变化。结果发现:第一,2012—2021年我国未受人工光污染的自然保护区数量在逐渐减少,到2021年研究样本中仅剩52个,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内蒙古;第二,我国自然保护区光污染的程度整体呈上升趋势;第三,本次研究范围内,其中有50.56%的自然保护区光污染呈增加趋势,多数地区污染程度提高一个层级,空间上主要分布于西部和西南地区,38%自然保护区光污染呈稳定趋势,主要分布于中部和东部地区;11%的自然保护区光污染呈下降趋势,主要分布东北的黑龙江和内蒙古地区。本研究结果为更全面地控制自然保护区光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生态保护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夜光遥感 光污染 NPP/VIIRS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涧凤凰山候鸟州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与保护价值评价
11
作者 张加宝 戴俊宏 +4 位作者 李金亮 张忠华 蒋如鹏 胡昌平 杨华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194-198,共5页
从植物多样性、植被多样性、动物多样性和景观资源多样性4个方面探讨南涧凤凰山候鸟州级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评价了保护区的保护价值。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记录维管束植物115科294属437种,其中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6种。保护区的... 从植物多样性、植被多样性、动物多样性和景观资源多样性4个方面探讨南涧凤凰山候鸟州级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评价了保护区的保护价值。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记录维管束植物115科294属437种,其中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6种。保护区的植被划分为7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8个群系和9个群丛;保护区内共记录哺乳动物40种、鸟类9目40科96属133种、保护区具有丰富的森林景观、动物景观、水文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保护区的保护价值评价方面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多样性、自然性、脆弱性、面积适应性和生态区位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保护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塘格木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调查分析
12
作者 杨育林 黄兰鹰 +5 位作者 杨勇智 齐沛森 王谢 杨莉 米志强 尤继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2期92-96,共5页
为全面了解理塘县格木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资源分布状况,为区域野生种子植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设置样线、样方等调查方法对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进行全面调查,并对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的多样性、分布特征等进行... 为全面了解理塘县格木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资源分布状况,为区域野生种子植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设置样线、样方等调查方法对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进行全面调查,并对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的多样性、分布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分布野生种子植物共计78科371属1021种,优势科主要包括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和蔷薇科(Rosaceae)等,优势属主要为杜鹃花属(Rhododendron)和虎耳草属(Saxifraga)等。保护区现有野生种子植物78科共7个分布区类型,其中北温带分布有25科,占比32.05%,世界广布和泛热带分布各有24科,占比分别为30.77%;371属包含15个分布区类型,其中北温带分布有129属,占比34.77%,东亚分布有47属,占比12.67%,中国特有分布有13属,占比3.50%;科、属水平分布区类型分别占国内分布区类型的46.67%和100%。分布有西藏杓兰(Cypripedium tibeticum)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格木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区系组成复杂,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区系调查 保护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及影响因素
13
作者 贺莉莎 何霞红 +5 位作者 冯永钰 陆其伟 畅翔 谭豪 朱雪虎 脱云飞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162,共11页
[目的]探究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海拔梯度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为亚高山森林区小跨度海拔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在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设置4个不同海拔的样地(2 100 m、2 300 m、2 500 m、2 700... [目的]探究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海拔梯度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为亚高山森林区小跨度海拔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在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设置4个不同海拔的样地(2 100 m、2 300 m、2 500 m、2 700 m),采集表层土,测定其理化性质,采用Illumina测序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合相关性和冗余分析等探讨其多样性及影响因素。[结果]土壤理化性质受到海拔梯度影响,海拔与土壤全氮(TN)、全磷(TP)、有机碳(TOC)及其比值均显著相关。土壤细菌和真菌的α多样性随海拔的上升呈现单峰变化趋势,在海拔2 300 m处到达最大值,细菌和真菌丰富度在该海拔最高。土壤微生物群落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细菌群落的3大优势菌门,随着海拔的增高,变形菌门呈现单峰变化趋势,放线菌门呈现倒“N”字趋势,乳酸菌门呈现“N”字趋势;norank_f_norank_Elsterale,norank_f_norank_o_subgroup_(2)及Norank_f_Xanthobacteraceae是细菌群落3大优势菌属,随着海拔的升高均呈现“N”字趋势;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及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是真菌的3大优势菌门,随着海拔升高,担子菌门呈单峰变化趋势,子囊菌门呈单调下降趋势,被孢霉门丰度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Solicoccozyma属、丝盖伞属(Inocybe)及被孢霉属(Mortierella)是真菌3大优势菌属,随着海拔升高,被孢霉属丰度呈先减后增的趋势,丝盖伞属丰度呈现增加趋势,Solicoccozyma属丰度呈现先增加再减少趋势。海拔高度对细菌和真菌群落差异的解释度分别为19.16%和67.94%,是保护区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其中真菌受到影响最为显著,细菌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结论]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内海拔梯度的变化对森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都造成了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海拔梯度 森林生态系统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华北豹种群数量及空间分布
14
作者 韩亚鹏 杨永强 +2 位作者 高文杰 毛锐锐 周天林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7-491,共5页
华北豹是中国特有的豹亚种,属大型猫科动物,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对维持当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2020年5月—2022年6月,在甘肃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网格法布设240台红外相机,分析监测的影像数据并进行个体识别,对华北豹... 华北豹是中国特有的豹亚种,属大型猫科动物,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对维持当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2020年5月—2022年6月,在甘肃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网格法布设240台红外相机,分析监测的影像数据并进行个体识别,对华北豹的种群数量及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20—2021年该地区识别出华北豹个体39只,其中雌性15只,雄性18只,亚成体2只,幼崽1只,未识别性别个体3只,种群性比(雌性数量/雄性数量)为0.83;2021—2022年共记录识别出华北豹45只,其中雌性18只,雄性21只,未识别性别个体6只,种群性比为0.86,种群结构中成体占90%以上.该地区华北豹的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种群年增长率为15.38%,种群空间活动范围主要在核心区(拍摄频次占48.5%),实验区和缓冲区较少,空间分布位点主要集中在秦直道及两侧山梁,谷底及中、下位坡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监测 种群数量 种群结构 空间分布 华北豹 甘肃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柳州鸟类物种组成与分布
15
作者 谭丽凤 程志营 +4 位作者 谭飞 刘志元 俸海刀 孙家杰 李斌强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89,共9页
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与野外调查相结合,对现有的柳州鸟类名录进行汇总和编目。结果显示:广西柳州共有鸟类399种,隶属于20目69科,占全国鸟类总数的26.5%,占广西鸟类总数的53.6%;新增加柳州鸟类新记录26种,其中红颈苇鹀为广西鸟类新记录;... 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与野外调查相结合,对现有的柳州鸟类名录进行汇总和编目。结果显示:广西柳州共有鸟类399种,隶属于20目69科,占全国鸟类总数的26.5%,占广西鸟类总数的53.6%;新增加柳州鸟类新记录26种,其中红颈苇鹀为广西鸟类新记录;鸟类组成中,繁殖鸟类(包括留鸟和夏候鸟)共计249种,构成了柳州鸟类物种组成的主体,65.45%的繁殖鸟类属于东洋型的种类;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7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5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受胁物种21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受胁物种9种,列入国际濒危动植物种贸易公约附录Ⅰ的有4种,附录Ⅱ的有45种,中国特有种12种。综上所述,柳州市具有丰富的鸟类多样性,是广西鸟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加强栖息地保护、自然保护区监测和鼓励生物多样性信息共享,更好地服务于柳州市鸟类研究与保护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多样性 新记录 自然保护区 柳州 生物编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
16
作者 李翔 关艳辉 邢晓莹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8期94-98,共5页
为了解和掌握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鸟类资源现状进行,于2024年春、夏及秋季采用样线法对保护区开展鸟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共记录到鸟类11目28科74种,其中古北界2种(2.70%)、广布种72种(97.30%)。从居留类型来看,以夏候鸟为... 为了解和掌握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鸟类资源现状进行,于2024年春、夏及秋季采用样线法对保护区开展鸟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共记录到鸟类11目28科74种,其中古北界2种(2.70%)、广布种72种(97.30%)。从居留类型来看,以夏候鸟为主,共33种(44.60%);其次为留鸟,共32种(43.24%);旅鸟共8种(10.81%);冬候鸟1种(1.35%)。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9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NT)鸟类1种,易危(VU)鸟类1种。此次调查对保护区内鸟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解,同时也为保护区后续科学研究、保护政策以及野生动物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多样性调查 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植物巧家五针松拯救保护研究综述
17
作者 杨忠兴 华朝朗 +4 位作者 陈春祥 赵昌奎 胡艳萍 吴明慧 张天壁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115-121,共7页
从野生种群现状与生境特征、致危因素、繁殖生物学特性与繁殖技术、保护遗传学特征、综合保护与实践等方面对巧家五针松拯救保护研究进行综述,介绍拯救保护取得的进展。通过近地、迁地、种群回归等综合保护与实践,巧家五针松已从34株野... 从野生种群现状与生境特征、致危因素、繁殖生物学特性与繁殖技术、保护遗传学特征、综合保护与实践等方面对巧家五针松拯救保护研究进行综述,介绍拯救保护取得的进展。通过近地、迁地、种群回归等综合保护与实践,巧家五针松已从34株野生种群扩繁到3550多株。34株野生种群分布区已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了防火隔离带,实施了病虫害防治、抗旱、抗寒、宣传教育等一系列保护措施,开展了原生境及其种群动态监测,野外种群得到了强有力保护;建立樟木箐种群回归点1处,保存株数1600多株,2023年回归种群首次开展采种育苗;巧家县境内建立了近地保护点11处,保存株数1100多株,建立迁地保护点13处、种子库1个,保存株数850多株。巧家五针松拯救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巧家五针松的基因保存、种群延续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巧家五针松 极小种群 拯救保护 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涧凤凰山州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18
作者 杨勋 郭宝华 +2 位作者 崔茂欢 马俊华 李亚楠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4期58-63,共6页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对南涧凤凰山州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分析,并与邻近地区5个自然保护区进行比较,分析凤凰山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野生种子植物97科266属389种,科的组成以小科、极小...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对南涧凤凰山州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分析,并与邻近地区5个自然保护区进行比较,分析凤凰山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野生种子植物97科266属389种,科的组成以小科、极小科为主,科内种的组成以较大科、中等科为主;属的组成、属内种的组成均以小属、极小属为主。区系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属含17个分布区类型及变型,种含21个分布区类型及变型。温带性质明显,温带分布的属占比55.41%,温带分布的种占比64.34%。凤凰山种子植物区系R/T值与太极顶最为接近,与水目山差距最大;种系分化程度与大龙潭、巍宝山最为接近;亲缘关系与大龙潭、巍宝山最近,与水目山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区系 分布区类型 R/T值 相似性分析 南涧凤凰山州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天目山毛竹皆伐后次生林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
19
作者 庞春梅 樊民亮 +1 位作者 王秀云 姚良锦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8-16,共9页
为进一步了解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皆伐后,天然更新次生林群落的恢复效果与演替格局,2023年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皆伐区设置1块100 m×100 m固定样地,对样地内胸径≥3 cm的所有木本植物进行调查、鉴定及定位,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皆伐后,天然更新次生林群落的恢复效果与演替格局,2023年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皆伐区设置1块100 m×100 m固定样地,对样地内胸径≥3 cm的所有木本植物进行调查、鉴定及定位,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分布、径级结构及垂直结构。结果表明:(1)样地内木本植物个体共有6412株,隶属于49科85属110种,其中常绿阔叶、落叶阔叶及针叶树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的24.5%、71.8%及3.7%;(2)群落重要值前3位的物种分别是白背叶Mallotus apelta、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其重要值之和占总重要值的26.2%;(3)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垂直结构由林冠层(12种)、亚冠层(59种)和灌木层(106种)组成;(4)群落所有木本植物个体的径级分布呈倒“J”型,表明群落更新良好,其中优势种径级结构呈倒“J”型、“L”型、单峰型和双峰型等各种分布形态;(5)在科的水平上,热带区系成分占总科数的56.76%,温带区系成分占总科数的43.24%;在属的水平上,热带区系成分占总属数的41.67%,温带区系成分占总属数的52.38%。天目山次生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与较复杂的垂直、径级结构,落叶树种占据优势,群落仍处于演替初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组成 区系分布 径级结构 垂直结构 次生林群落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然保护地森林景观保护成效评估 被引量:2
20
作者 甘悦 张晋东 +2 位作者 杨洪波 李阳 陈珺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49-1562,共14页
自然保护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举措,在全球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尽管许多研究已经评估了自然保护地对土地覆盖、人类干扰和人类福祉的影响,但其在减少森林破碎化方面的成效仍然缺少评估。以中国建立的自然保护地为例... 自然保护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举措,在全球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尽管许多研究已经评估了自然保护地对土地覆盖、人类干扰和人类福祉的影响,但其在减少森林破碎化方面的成效仍然缺少评估。以中国建立的自然保护地为例,分析了2000—2022年保护地范围内森林覆盖率和森林破碎化程度的时空特征,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评估了保护地在减少森林覆盖率下降和森林破碎化方面的成效,并分析了成效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超过半数保护地内的森林覆盖率增加而森林破碎化程度减少,整体森林景观正在改善。保护地内的森林景观变化模式在不同省份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呈现保护地森林覆盖率增加、破碎化程度减少模式的省份数量最多,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部和东北地区。中国东南地区省份的保护地主要呈现森林覆盖率减少、破碎化程度增加以及森林覆盖率减少、破碎化程度减少的森林景观变化模式。在保护地的森林景观保护成效方面,约60.6%的保护地在减缓森林覆盖率下降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大多数保护地(64.4%)在减少森林破碎化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不同省份保护地在减少森林覆盖率下降和森林破碎化方面的平均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在人类压力较大的东南地区省份,保护地减少森林覆盖率下降和森林破碎化的成效总体上更显著,而在人类压力较小的西北地区省份,保护地减少森林覆盖率下降和森林破碎化的成效相对较弱。保护地减少森林覆盖率下降与减少森林破碎化的成效的相关性不显著(r=0.04,P>0.05)。总体而言,中国自然保护地在保护森林景观方面是有效的,其中41.2%的保护地在减少森林覆盖率下降和森林破碎化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84.0%的保护地至少在减少森林覆盖率下降或森林破碎化方面产生了积极成效。研究结果也表明,同时评估自然保护地减少森林覆盖率下降和森林破碎化的成效,能够更全面地揭示保护地保护森林景观的成效。这些评估方法和结果为保护地的绩效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撑,也为我国未来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森林覆盖 森林破碎化 成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