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冯梦龙小说思想的哲性视角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开焱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58,共9页
冯梦龙小说思想总体上具有哲性特征,他从哲性角度透视小说本体、小说起源、小说文本构成、小说社会功能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极具启发性和开创性的命题。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的主要视角,大体由史性视角、哲性视角、文性视角、诗性视角四种构... 冯梦龙小说思想总体上具有哲性特征,他从哲性角度透视小说本体、小说起源、小说文本构成、小说社会功能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极具启发性和开创性的命题。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的主要视角,大体由史性视角、哲性视角、文性视角、诗性视角四种构成,冯梦龙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自觉而全面地从哲性视角对小说进行理解和批评的文化人。他对小说哲性视角的透视和阐扬,从根本上提升了小说的文化价值和品格,这是冯梦龙小说批评思想的巨大贡献和重要价值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 小说思想 哲性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梦龙的历史小说理论与创作 被引量:2
2
作者 傅承洲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1-155,共5页
本文提出冯梦龙的《新列国志》不是根据余邵鱼的《列国志传》增补而成,而是冯梦龙的独立创作。冯梦龙创作《新列国志》带有总结历史经验的动机,小说结构有其独到之处。在创作中形成了他对历史小说的基本认识,要求历史小说创作要严守史实... 本文提出冯梦龙的《新列国志》不是根据余邵鱼的《列国志传》增补而成,而是冯梦龙的独立创作。冯梦龙创作《新列国志》带有总结历史经验的动机,小说结构有其独到之处。在创作中形成了他对历史小说的基本认识,要求历史小说创作要严守史实,对历史小说和故事小说应该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 《新列国志》 历史小说 历史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统散而小说兴”与“史诗衰而小说兴”——冯梦龙与巴赫金小说起源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开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8,共7页
历史、史诗与小说作为重要的叙事文类,其内积淀着特定的历史信息与文化精神,冯梦龙与巴赫金在小说起源问题上的见解为此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他们都认定小说起源于各自民族文化的奠基时代;小说的兴起与上古历史叙事或史诗叙事的权威性... 历史、史诗与小说作为重要的叙事文类,其内积淀着特定的历史信息与文化精神,冯梦龙与巴赫金在小说起源问题上的见解为此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他们都认定小说起源于各自民族文化的奠基时代;小说的兴起与上古历史叙事或史诗叙事的权威性失落有内在关联;历史与史诗叙事是崇高的、官方的、绝对的、过去的,小说则是低俗的、民间的、面向当下现实的文类;历史与史诗需要一种权威的、统一的思想作为其内核,小说则不仅是最需要思想、而且是需要多种思想背景的文类,多种思想并存几乎是小说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冯梦龙和巴赫金都通过有意盲视中西文论史上的权威成见,获得了各自对小说与历史、小说与史诗的过人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 巴赫金 史统与史诗 小说起源 民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成就不高”评价问题与反思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思广 廖海杰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05-111,共7页
当下已在学界成为常识的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成就不高",是一种自20世纪80年代初的当代文学史著作开始建构的观念。其成就不高,从创作层面上看,是由于工业题材小说与工业生产间的互动决定了其"生产劳动"为中心的创... 当下已在学界成为常识的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成就不高",是一种自20世纪80年代初的当代文学史著作开始建构的观念。其成就不高,从创作层面上看,是由于工业题材小说与工业生产间的互动决定了其"生产劳动"为中心的创作模式,狭窄化了作家的创作空间;从接受维度看,是由于工业题材小说关于人性和经济的基本假设与构建当今社会秩序的主流经济文化相悖,造成了文本内真实性的破溃。放在世界文学中看待,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是一种与计划经济体制高度关联的存在,它呈现了一种迥异的经济想象,是特殊时期遗留下来的文学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工业题材小说 《百炼成钢》 《乘风破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受血火大地的颤栗——浅论七月派乡土题材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1
5
作者 康长福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26,共3页
沐浴着抗日烽火而诞生的七月派乡土题材的小说迥异于同时代解放区的乡土小说。它们深受胡风“主观战斗精神”的影响 ,深入到生活的底层和人物的心灵深处 ,感受着战争时期血火大地的颤栗与农民灵魂的痛苦撕裂及其“原始强力”的爆发 ,从... 沐浴着抗日烽火而诞生的七月派乡土题材的小说迥异于同时代解放区的乡土小说。它们深受胡风“主观战斗精神”的影响 ,深入到生活的底层和人物的心灵深处 ,感受着战争时期血火大地的颤栗与农民灵魂的痛苦撕裂及其“原始强力”的爆发 ,从而形成厚实、深刻、凝重的历史沧桑感与冷峻、沉郁、悲凉的艺术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月派小说 乡土题材 胡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清小说创作中的戏剧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孙书磊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41-44,共4页
小说戏剧,同源异流。明清小说创作在其题材来源、表现手段上,都渗透着丰富的戏剧因素;明清小说创作在吸收戏剧因素时坚持趋俗性的原则。正是由于吸收了戏剧因素的营养,明清小说的创作才得以取得辉煌的成就,透视戏剧与小说的同质因素,将... 小说戏剧,同源异流。明清小说创作在其题材来源、表现手段上,都渗透着丰富的戏剧因素;明清小说创作在吸收戏剧因素时坚持趋俗性的原则。正是由于吸收了戏剧因素的营养,明清小说的创作才得以取得辉煌的成就,透视戏剧与小说的同质因素,将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把握明清小说创作的内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戏剧因素 李渔 冯梦龙 《红楼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汶石《黑凤》重读——兼论陕派长篇小说创作诸问题
7
作者 周燕芬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19,共11页
王汶石以“短篇小说作家”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1959年创作的《黑凤》是王汶石从短篇小说向长篇小说进发的一次尝试。小说所写故事发生在1958年社会主义大跃进的历史时期,表达了特定时代的思想精神内涵,塑造了“社会主义新人... 王汶石以“短篇小说作家”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1959年创作的《黑凤》是王汶石从短篇小说向长篇小说进发的一次尝试。小说所写故事发生在1958年社会主义大跃进的历史时期,表达了特定时代的思想精神内涵,塑造了“社会主义新人形象”,除受到当时社会政治运动和文学普遍风气的影响外,在小说写实的笔墨和叙事的缝隙中,也潜藏着历史原生态场景和人生内容,比作家主观预设的单一主题更为丰富复杂。王汶石早年曾有宏伟的长篇小说创作计划,因外在社会环境和自身的思想艺术局限,致使王汶石与杜鹏程、柳青一样留下了长篇小说的“未完稿”,也给后人留下了英雄豪杰壮志未酬的遗憾与慨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汶石 《黑凤》 长篇小说 未完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沅君小说创作的思想价值论
8
作者 杨现钦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1-184,共4页
在新文学尤其是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冯沅君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她的小说创作极具现代性,对封建伦理道德给予了强烈的冲击和批判,同时,她表现了新女性在爱情追求上的勇敢与"怯惧"的真实状况,尤其是她对情爱的热烈、大胆、真诚的抒... 在新文学尤其是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冯沅君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她的小说创作极具现代性,对封建伦理道德给予了强烈的冲击和批判,同时,她表现了新女性在爱情追求上的勇敢与"怯惧"的真实状况,尤其是她对情爱的热烈、大胆、真诚的抒写,更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沅君小说 现代性 批判性 局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语境下的丰村小说论
9
作者 袁桂娥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5期89-91,共3页
丰村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颇为活跃的河南乡土作家。丰村自觉归依文学主潮,着力战争和抗日英雄的描写,并注重揭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精神弱点,体现出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从创作风格看,丰村将传统说唱与现代叙事有机融合,体现出强烈的大众风格。
关键词 抗战语境 丰村小说 启蒙精神 大众格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墨憨斋定本传奇》的题材选择看冯梦龙的思想形态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立波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7-141,共5页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小说家和戏曲家,他的“三言”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而在戏曲上,他的《墨憨斋定本传奇》同样有着特殊地位。冯梦龙更定传奇遵循两个原则情节可观和不甚奸律。在这两个原则指导下,冯梦龙在剧本的题材上,必然作了...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小说家和戏曲家,他的“三言”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而在戏曲上,他的《墨憨斋定本传奇》同样有着特殊地位。冯梦龙更定传奇遵循两个原则情节可观和不甚奸律。在这两个原则指导下,冯梦龙在剧本的题材上,必然作了严格的选择。《墨憨斋定本传奇》可以概括为四类题材爱情、功名、历史和哲理。这些题材反映了冯梦龙自身的思想形态,也与他的“三言”有着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憨斋定本传奇》 题材 冯梦龙 思想形态 中国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