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Pd/C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乙二醛生成乙醛酸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苏琳琳 董守安 +2 位作者 杨辅龙 余明坤 潘再富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6,共7页
利用化学还原法分别以PdCl2和Pd(OAc)2为前体制备了胶体Pd纳米粒子,然后采用胶体负载法获得2种Pd/C催化剂并应用于催化乙二醛氧化生成乙醛酸的反应。研究了催化反应条件如温度、乙二醛初始浓度以及在催化剂制备中Pd负载量、使用的前体... 利用化学还原法分别以PdCl2和Pd(OAc)2为前体制备了胶体Pd纳米粒子,然后采用胶体负载法获得2种Pd/C催化剂并应用于催化乙二醛氧化生成乙醛酸的反应。研究了催化反应条件如温度、乙二醛初始浓度以及在催化剂制备中Pd负载量、使用的前体对催化反应的影响,从而在最佳催化条件下得到乙醛酸产率为31.07%,选择性为67.06%的反应结果;利用XPS技术对Pd/C催化剂使用前后Pd的表面化学状态进行了表征,简要探讨了Pd/C催化剂的选择性和催化剂失活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复合催化材料 PD/c催化剂 制备 乙二醛氧化 乙醛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Al_2O_3复合载体的制备及Co-Mo/TiO_2-Al_2O_3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广建 李佳佳 +1 位作者 吴春泽 王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18-1522,共5页
通过改进的溶胶-凝胶法(SG)、共沉淀法(CP)、表面沉淀法(PR)及混捏法(ME)制备TiO_2-Al_2O_3复合载体,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对复合载体物理性质的影响。采用浸渍法制备Co-Mo/TiO_2-Al_2O_3-X加氢脱硫催化剂,研究了Co-Mo/TiO_2-Al_2O_3-X加... 通过改进的溶胶-凝胶法(SG)、共沉淀法(CP)、表面沉淀法(PR)及混捏法(ME)制备TiO_2-Al_2O_3复合载体,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对复合载体物理性质的影响。采用浸渍法制备Co-Mo/TiO_2-Al_2O_3-X加氢脱硫催化剂,研究了Co-Mo/TiO_2-Al_2O_3-X加氢脱硫催化剂的脱硫性能。利用XRD、BET、SEM等表征手段对复合载体及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SG法制备的复合载体粒径均一,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径和孔体积;CP法制备复合载体时TiO_2以单层或亚单层的分散状态高度分散于γ-Al_2O_3中。在氢气压力3.0 MPa、反应温度280℃、反应时间4 h、液时空速1.4 h-1和氢油比600的条件下,SG法制备的Co-Mo/TiO_2-Al_2O_3催化剂具有较高加氢脱硫活性,噻吩转化率达到9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Al2O3复合载体 加氢脱硫 溶胶-凝胶法 co-Mo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PdPt-WC/C复合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3
作者 聂明 曾志军 +5 位作者 李庆 刘晓卫 何璧 郑仓晟 鲁超 黄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87,共5页
针对直接醇类燃料电池阴极铂(Pt)催化剂的缺点,研究了碳化钨(WC)增强的金钯铂-碳化钨/碳(AuPdPt-WC/C)新型复合贵金属催化剂.采用间歇微波加热法和硼氢化钠现场还原法相结合制备了碳化钨增强的AuPdPt-WC/C复合催化剂,借助XRD,SEM,EDS等... 针对直接醇类燃料电池阴极铂(Pt)催化剂的缺点,研究了碳化钨(WC)增强的金钯铂-碳化钨/碳(AuPdPt-WC/C)新型复合贵金属催化剂.采用间歇微波加热法和硼氢化钠现场还原法相结合制备了碳化钨增强的AuPdPt-WC/C复合催化剂,借助XRD,SEM,EDS等进行物理表征,并测试AuPdPt-WC/C复合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结果证明,与Pt/C催化剂相比,复合催化剂的氧还原起始电位正向移动了约90mV,其电流密度也较大,有效地使过电位减小,在相同的条件下,AuPdPt-WC/C催化剂有更好的催化氧还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钯铂-碳化钨 复合催化剂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液相气化沉积C/C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新涛 李克智 +2 位作者 李贺军 廖晓玲 魏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7-561,共5页
在不加和加入催化剂的条件下,采用化学液相气化沉积工艺分别在1000℃-10 h及900℃- 8 h内制备出密度为1.67 g/cm^3的大尺寸(φ110 mm×25 mm)C/C复合材料.不加催化剂制备的C/C复合材料主要以粗糙层为主,锥状结构明显,呈脆性断裂模... 在不加和加入催化剂的条件下,采用化学液相气化沉积工艺分别在1000℃-10 h及900℃- 8 h内制备出密度为1.67 g/cm^3的大尺寸(φ110 mm×25 mm)C/C复合材料.不加催化剂制备的C/C复合材料主要以粗糙层为主,锥状结构明显,呈脆性断裂模式;在加入催化剂的条件下,由于催化荆的存在能够增加C沉积时的形核点,降低C沉积温度,缩短沉积时间,所以制备的C/C复合材料均匀性增加,组织结构主要为光滑层和各向同性组织,断裂方式为台阶式假塑性断裂.热处理后两种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模量都降低,石墨化度增加,而不加催化剂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石墨化度都高于加入催化剂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化学液相气化沉积 催化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ZnO/C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对醇类催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赵红晓 王淑敏 +1 位作者 薛登启 陈艳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0-143,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nO微米颗粒,电沉积Pt合成了Pt-ZnO/C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的晶型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利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所得复合材料对甲醇和乙醇的电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催...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nO微米颗粒,电沉积Pt合成了Pt-ZnO/C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的晶型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利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所得复合材料对甲醇和乙醇的电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ZnO的质量分数为50%时对甲醇和乙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 醇类氧化 阳极催化剂 Pt-ZnO/c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表面原位生长SiC_w的工艺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军 谭周建 +2 位作者 廖寄乔 张翔 李丙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27-433,共7页
以三氯甲基硅烷(CH3SiCl3,MTS)为先驱体原料,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C/C复合材料基体上原位生长碳化硅晶须,研究稀释气体流量、催化剂以及沉积温度对碳化硅晶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催化剂存在时可以制备具有较高长径比的SiCw,无催化... 以三氯甲基硅烷(CH3SiCl3,MTS)为先驱体原料,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C/C复合材料基体上原位生长碳化硅晶须,研究稀释气体流量、催化剂以及沉积温度对碳化硅晶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催化剂存在时可以制备具有较高长径比的SiCw,无催化剂制备的SiC主要以短棒状或球状SiC为主;随着稀释气体流量或者沉积温度的增加,SiCw的产率是先增加、后减少,在1 100℃、载气和稀释气体流量均为100 mL/min时,制备的碳化硅晶须的产率最高,晶须质量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晶须 c/c复合材料 稀释气体流量 催化剂 沉积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温度对MgO-C耐火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杏 陈洋 +4 位作者 曹桂莲 邓承继 丁军 余超 祝洪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053-12056,共4页
为了优化MgO-C耐火材料的性能,以电熔镁砂、鳞片石墨和负载硝酸铁的硅粉为主要原料,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经高温氮化制备了MgO-C耐火材料,并研究了催化剂的添加及不同氮化温度对MgO-C耐火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化温度为1... 为了优化MgO-C耐火材料的性能,以电熔镁砂、鳞片石墨和负载硝酸铁的硅粉为主要原料,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经高温氮化制备了MgO-C耐火材料,并研究了催化剂的添加及不同氮化温度对MgO-C耐火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化温度为1200℃时,与不含催化剂的试样相比,催化剂的添加促进了α-Si_(3)N_(4)、SiC和Mg_(2)SiO_(4)的生成,并显著改善了材料的机械强度,含1%催化剂的试样中生成的α-Si_(3)N_(4)呈颗粒状和晶须状,并交织生长,Mg_(2)SiO_(4)以块状形貌存在;随着氮化温度升高到1300℃,有少量的针状Mg_(2)SiO_(4)生成,且块状Mg_(2)SiO_(4)晶粒长大,此时材料表现出较好的机械强度,其常温抗折强度和常温耐压强度分别为10.82 MPa和55.1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c耐火材料 催化剂 氮化温度 物相组成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PdPt-WC/C纳米复合催化剂在模拟海水溶液中的析氢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晓卫 聂明 +5 位作者 聂朝胤 曹又方 左文静 李庆 杜胜娟 陆顺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35-2138,共4页
为探究电解海水析氢,采用直接还原法制备WC促进的AuPdPt-WC/C复合催化剂。首次在模拟海水条件下测试AuPdPt-WC/C催化剂析氢性能表明其有良好的催化活性。阴极极化曲线表明AuPdPtWC/C催化剂比商业Pt/C催化剂具有更正的析氢过电位和更大... 为探究电解海水析氢,采用直接还原法制备WC促进的AuPdPt-WC/C复合催化剂。首次在模拟海水条件下测试AuPdPt-WC/C催化剂析氢性能表明其有良好的催化活性。阴极极化曲线表明AuPdPtWC/C催化剂比商业Pt/C催化剂具有更正的析氢过电位和更大的去极化能力。AuPdPt-WC/C催化剂在模拟海水溶液中有较好的析氢性能。稳定性测试表明,AuPdPt-WC/C纳米复合材料催化剂在模拟海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PdPt-Wc/c 纳米复合材料 析氢 模拟海水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负载Fe-N/C复合型氧还原催化剂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赏 李沛 +2 位作者 赵伟 康欢 潘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37-1742,共6页
采用浸渍法,以聚吡咯为配体,在合成过程中掺入氧化石墨烯,制备了具有三明治结构的NG/Fe-N/C复合型催化剂,通过石墨烯和Fe-N/C之间的协同效应,提高了复合型催化剂的氧还原活性和耐久性能.采用XRD,SEM,TEM和XPS等方法对催化剂的化学成分... 采用浸渍法,以聚吡咯为配体,在合成过程中掺入氧化石墨烯,制备了具有三明治结构的NG/Fe-N/C复合型催化剂,通过石墨烯和Fe-N/C之间的协同效应,提高了复合型催化剂的氧还原活性和耐久性能.采用XRD,SEM,TEM和XPS等方法对催化剂的化学成分、物理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氧化石墨烯的掺入质量分数为25%,热处理温度为800℃时,催化剂具有最佳氧还原活性.循环伏安加速测试表明,NG/Fe-N/C-25催化剂稳定性优于商业20%Pt/C催化剂.NG/Fe-N/C-25催化剂的氮含量为5.17%,其中,石墨氮和吡啶氮的含量分别占44.35%和32.66%,较高的石墨氮和吡啶氮含量使催化剂具有优良的氧还原反应(ORR)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聚吡咯 掺氮石墨烯 氧还原反应 稳定性 三明治结构NG/Fe-N/c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Si/C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瑛洁 刘洪兵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7-11,共5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得到的硅/碳复合材料碳层致密均匀,电化学性能好,成为目前制备该复合材料应用较多的方法。介绍了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硅碳复合材料的主要复合形式及电化学性能,制备过程中不同催化剂、制备条件的选择等,综述了...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得到的硅/碳复合材料碳层致密均匀,电化学性能好,成为目前制备该复合材料应用较多的方法。介绍了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硅碳复合材料的主要复合形式及电化学性能,制备过程中不同催化剂、制备条件的选择等,综述了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硅/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对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制备硅/碳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上进行了展望、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硅/碳复合材料 催化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掺杂的Ni/C—N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乙醇传感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建国 戴堂明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2-66,共5页
为了设计一种高灵敏度乙醇检测装置,采用一个简单且环境友好型的方法——一锅合成法制备了铂掺杂的Ni/C-N复合催化剂,并采用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材料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平均尺寸约16.8 nm的N... 为了设计一种高灵敏度乙醇检测装置,采用一个简单且环境友好型的方法——一锅合成法制备了铂掺杂的Ni/C-N复合催化剂,并采用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材料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平均尺寸约16.8 nm的Ni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碳基体上,呈立方体状,且催化剂中Pt的质量分数低至0.01%.通过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催化剂对乙醇的电催化和传感性能.结果表明:在碱性环境下,所得催化剂对乙醇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具有高的灵敏度37.4μA m(mol/L)^(-1)·cm^(-1)和较宽的检测范围(0.85~444 mmol/L),并且在多种电活性物质的存在下具有优异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掺杂的Ni/c-N复合催化剂 乙醇 电催化 传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乳酸正丁酯的新型催化剂——固体酸NH_4Fe(SO_4)_2/C
12
作者 支青 刘芸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1年第3期196-199,共4页
在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时 ,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得到的产品质量不理想 ,因此本文以自制的固体酸NH4 Fe(SO4 ) 2 /C取代浓硫酸作催化剂进行研究。当乳酸用量为 0 2mol,正丁醇用量为0 4mol(酸醇r为 1∶2 ) ,催化剂用量为 3 0 g(总投料比的 ... 在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时 ,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得到的产品质量不理想 ,因此本文以自制的固体酸NH4 Fe(SO4 ) 2 /C取代浓硫酸作催化剂进行研究。当乳酸用量为 0 2mol,正丁醇用量为0 4mol(酸醇r为 1∶2 ) ,催化剂用量为 3 0 g(总投料比的 6% ) ,反应时间为 2 5h时 ,乳酸酯化率可达 95 6%。并且此催化剂在重复使用 5次后 ,仍有较高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 ,固体酸NH4 Fe(SO4 ) 2 /C用于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 ,催化性能良好 ,重复使用稳定性高 ,是酯化反应的新型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酸 硫酸铁铵/碳 催化合成 乳酸正丁酯 酯化率 金属催化剂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Ru/C催化剂在甲醇电氧化过程中的组成和结构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瀚君 丁良鑫 +3 位作者 陈煜 周益明 陆天虹 唐亚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28,共4页
本文研究了Pt—Ru/C催化剂在甲醇电催化氧化过程中组成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扫描初期.Pt-Ru催化剂的表面处于富Ru状态,Pt—Ru催化剂显示出良好的协同效应,峰电位较低,峰电流密度也较小。随着扫描圈数的增加(1~35圈),催... 本文研究了Pt—Ru/C催化剂在甲醇电催化氧化过程中组成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扫描初期.Pt-Ru催化剂的表面处于富Ru状态,Pt—Ru催化剂显示出良好的协同效应,峰电位较低,峰电流密度也较小。随着扫描圈数的增加(1~35圈),催化剂表面Ru原子逐渐溶解,Pt-Ru协同效应减弱,峰电位逐渐增大;同时,随着Ru的溶解,催化剂表面Pt原子含量的增加,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的峰电流密度逐渐增大。继续增加扫描圈数(36—80圈),催化剂表面Ru原子含量趋于稳定,但Pt原子发生表面重组,粒子粒径增大,从而导致催化剂对甲醇电氧化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Ru/c催化剂 甲醇氧化 组成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Fe@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芬顿催化降解硝基苯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志红 张燕娟 +1 位作者 黄祖强 胡华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3-127,132,共6页
采用机械活化法对前驱体物料进行预处理,使纤维素和金属盐通过相互作用力稳定结合,经一步煅烧法得到结构稳定的纤维素基炭负载铜-铁复合材料Cu-Fe@C,将该复合材料用于光芬顿催化降解硝基苯。利用XRD、FESEM、FT-IR、XPS等对复合材料的... 采用机械活化法对前驱体物料进行预处理,使纤维素和金属盐通过相互作用力稳定结合,经一步煅烧法得到结构稳定的纤维素基炭负载铜-铁复合材料Cu-Fe@C,将该复合材料用于光芬顿催化降解硝基苯。利用XRD、FESEM、FT-IR、XPS等对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质进行表征,并探究了硝基苯初始质量浓度、溶液初始pH、催化剂质量浓度、H_(2)O_(2)浓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溶液初始pH 7、催化剂质量浓度为0.5 g/L、H_(2)O_(2)浓度为64 mmol/L的最佳反应条件下,硝基苯的降解率达91.1%,降解副产物为苯胺,有利于进一步被矿化。复合材料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后,硝基苯的降解率仍在8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cu-Fe@c复合材料 催化剂 光芬顿 硝基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对C/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及弯曲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张卫本 郭领军 +1 位作者 曹爱芝 李贺军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4-577,共4页
在不同催化剂催化条件下,使用化学液相沉积工艺制备了密度约为1.65 g/cm3的C/C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组织、弯曲性能和弯曲试样的断口形貌,分别用偏光显微镜、万能材料试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学液相沉积过程中,催... 在不同催化剂催化条件下,使用化学液相沉积工艺制备了密度约为1.65 g/cm3的C/C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组织、弯曲性能和弯曲试样的断口形貌,分别用偏光显微镜、万能材料试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学液相沉积过程中,催化剂的引入对材料的组织结构与弯曲性能有显著的影响。未添加催化剂时,生成了光滑层组织的热解碳,材料的断裂形式为脆性断裂;使用Fe作为催化剂时,生成了光滑层和粗糙层混合组织的热解碳,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有一定程度提高,断裂形式为假塑性断裂;使用Ni作为催化剂时,在炭纤维外围生成了粗糙层和各向同性层的双层热解碳,其断裂形式为假塑性断裂,但弯曲强度与未催化试样差别较小;使用Ni+Fe混合催化剂催化致密时,得到了粗糙层热解碳,其断裂形式为假塑性断裂,且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催化剂 组织结构 弯曲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O增强Pt/C催化剂催化氧化甲醇活性的研究
16
作者 白庆星 陈金伟 +5 位作者 杨鑫 陆超 胥诚成 顾佳林 姜春萍 王瑞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1-545,共5页
本文基于NiO作为Pt催化甲醇助催化剂的思路,通过Pt纳米颗粒担载在NiO修饰的碳材料载体上制备了Pt/NiO-C催化剂,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的NiO/C热处理温度对Pt粒径的影响,并重点探讨了Pt对NiO的质量比对催化氧化甲醇的影响。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 本文基于NiO作为Pt催化甲醇助催化剂的思路,通过Pt纳米颗粒担载在NiO修饰的碳材料载体上制备了Pt/NiO-C催化剂,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的NiO/C热处理温度对Pt粒径的影响,并重点探讨了Pt对NiO的质量比对催化氧化甲醇的影响。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NiO和Pt均为立方晶系,且NiO的加入有利于主催化剂Pt形成较小的粒径,且经400℃热处理NiO修饰的C材料作为载体有利于Pt的有效分散。所获得的Pt/NiO-C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在甲醇酸性溶液中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流法(CA)进行性能测试。CV测试结果显示以Pt/NiO重量比为4∶1的催化剂其电氧化甲醇活性最大,其峰值氧化电流密度达806 mA/mgPt,是Pt/C催化剂的1.64倍。CA测试结果显示Pt/NiO-C比Pt/C具有更好的抗CO中毒性能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NiO复合催化剂制备 Pt与NiO的质量比 NiO-c热处理温度 甲醇电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型化学液相气化渗透沉积制备碳/碳复合材料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劲 陈振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50-1456,共7页
改进了液相气化快速致密法制备C/C复合材料的技术,采用高频感应脉冲加热方式,直接对沥青浸渍碳化的预制件进行感应加热,在二茂铁的催化作用下以煤油作为前驱体,建立了一种制备碳/碳复合材料新的工艺方法.该工艺生成热解碳的致密化反应... 改进了液相气化快速致密法制备C/C复合材料的技术,采用高频感应脉冲加热方式,直接对沥青浸渍碳化的预制件进行感应加热,在二茂铁的催化作用下以煤油作为前驱体,建立了一种制备碳/碳复合材料新的工艺方法.该工艺生成热解碳的致密化反应温度为800-1000℃,能在3h内将预制件的密度从0.3g/cm3提高到1.5-1.7g/cm3.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样品在致密过程中不同反应阶段的微观结构,表明在二茂铁催化作用下热解碳在预制件内部多处结晶生长,从而能够降低液相气化致密反应的温度、提高了致密反应的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化学液相气化 催化作用 温度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二(3,5-二氨基-4-羟基苯基)丙烷的合成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汉洲 孙崇鲁 +2 位作者 叶翠层 莫华君 李忠海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1-493,509,共4页
2,2-二(3,5-二氨基-4-羟基苯基)丙烷是一种新型膨胀型阻燃剂和合成N-P系膨胀型阻燃剂的中间体。研究了Fe-A l/C催化水合肼还原2,2-二(4-羟基-3,5-二硝基苯基)丙烷合成2,2-二(3,5-二氨基-4-羟基苯基)丙烷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对20 mmol... 2,2-二(3,5-二氨基-4-羟基苯基)丙烷是一种新型膨胀型阻燃剂和合成N-P系膨胀型阻燃剂的中间体。研究了Fe-A l/C催化水合肼还原2,2-二(4-羟基-3,5-二硝基苯基)丙烷合成2,2-二(3,5-二氨基-4-羟基苯基)丙烷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对20 mmol的反应物,Fe-A l/C催化剂的用量为0.6 g,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5 h,物料比n〔2,2-二(4-羟基-3,5-二硝基苯基)丙烷〕∶n(水合肼)=1∶12时,还原产率为93.75%,w〔2,2-二(3,5-二氨基-4-羟基苯基)丙烷〕=96.5%(HPLC),Fe-A l/C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7次。产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分析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3 5-二氨基-4-羟基苯基)丙烷 膨胀型阻燃剂 Fe—Al/c催化剂 水合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功能yolk-shell钴@钴氮碳掺杂氧电极催化剂 被引量:4
19
作者 水恒心 潘冯弘康 +2 位作者 金田 胡军 刘洪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702-4712,共11页
以ZIF-67为模板,通过表面原位聚合多巴胺,与金属Co^(2+)发生强烈螯合,释放出有机配体,得到中空的金属-有机结构材料(Co-PDA)。通过900℃高温处理得到类似蛋黄(yolk-shell)结构的金属氮掺杂碳材料(Co@CoN/C)。这种特殊结构的材料具有优... 以ZIF-67为模板,通过表面原位聚合多巴胺,与金属Co^(2+)发生强烈螯合,释放出有机配体,得到中空的金属-有机结构材料(Co-PDA)。通过900℃高温处理得到类似蛋黄(yolk-shell)结构的金属氮掺杂碳材料(Co@CoN/C)。这种特殊结构的材料具有优异的氧还原(ORR)和析氧反应(OER)电催化活性,在0.1 mol/L KOH电解液中,其ORR的半波电位为0.81 V,Tafel斜率为60 mV/dec;在电流密度为10 m A/cm^2时,其OER过电位为390 mV,Tafel斜率为71 mV/dec,总的氧电极催化活性为0.82 V,是一种优良的双功能氧电极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催化剂 纳米结构 钴氮碳掺杂氧电极 ZIF-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