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钯基催化剂还原Fe(Ⅱ)EDTA-NO络合脱硝液
1
作者 任晓聪 胡紫瑞 张光旭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6,共10页
Fe(Ⅱ)EDTA络合脱硝法对一氧化氮(NO)具有良好的吸收效果,是脱硝技术重点研究方向,但Fe(Ⅱ)EDTA-NO络合液再生困难限制了它的发展.为达到Fe(II)EDTA络合液循环使用的目的,以阴离子交换树脂IRA900为载体,通过浸渍法负载钯前驱体,经硼氢... Fe(Ⅱ)EDTA络合脱硝法对一氧化氮(NO)具有良好的吸收效果,是脱硝技术重点研究方向,但Fe(Ⅱ)EDTA-NO络合液再生困难限制了它的发展.为达到Fe(II)EDTA络合液循环使用的目的,以阴离子交换树脂IRA900为载体,通过浸渍法负载钯前驱体,经硼氢化钠还原后制备出了Pd/IRA900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等表征表明,Pd/IRA900催化剂中钯纳米微团的平均粒径为2.14nm,Pd0含量为84%(质量分数),对还原Fe(II)EDTA-NO有着良好的催化活性.搭建一套可持续运转的流化床试验装置,评价结果如下:在气相的条件为总流量200L·h^(-1)、NO含量为0.07%(体积分数)、含氧量10%,络合液再生条件为初始浓度0.05mol·L^(-1)、温度60℃、pH=5、液气比6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可以维持脱硝率90%以上稳定运行30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edta-NO 脱硝 络合液 催化剂 阴离子交换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VEL APPROACH FOR SIMULTANEOUS REDUCTION OF Fe^Ⅱ (EDTA) NO AND Fe^Ⅲ (EDTA) USING MICROORGANISMS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伟 施耀 +2 位作者 荆国华 马碧瑶 CHANG Shih-Ger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340-1342,共3页
关键词 微生物法 大气污染 酸雨 氮氧化物 铁离子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II(EDTA)络合吸收NO体系中吸收液的生物再生 被引量:19
3
作者 荆国华 李伟 +2 位作者 施耀 马碧瑶 谭天恩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1-356,共6页
利用驯化的微生物对FeII(EDTA)NO的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驯化过程中,分子量相对较低的乙醇比葡萄糖更适合于作为该体系的碳源;200mgL-1的乙醇添加量可以使9.92mmolL-1FeII(EDTA)NO完全再生,添加过量碳源对反应速率没有促进作用。当... 利用驯化的微生物对FeII(EDTA)NO的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驯化过程中,分子量相对较低的乙醇比葡萄糖更适合于作为该体系的碳源;200mgL-1的乙醇添加量可以使9.92mmolL-1FeII(EDTA)NO完全再生,添加过量碳源对反应速率没有促进作用。当FeII(EDTA)NO浓度为7.3mmolL-1,菌体接种量大于80mg(菌体干重)L-1时就能满足再生需要。生物再生的适宜pH值和温度范围分别为6.5~7.5和30~42.5℃;实验考察条件下,该反应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最大反应速率gmax为5.4mmolL-1h-1,半饱和速率常数km为63.8m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edta) 生物再生 NOx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Ⅱ)EDTA吸收-微生物还原体系处理烟气中NO试验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楠 吴成志 +2 位作者 刘芸 蔡灵琳 李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96-2201,共6页
针对目前烟气脱硝技术的缺陷,采用络合吸收结合生物还原的方法处理烟气中NO,在该过程中,NO与Fe(Ⅱ)EDTA络合,进而由微生物将NO还原为N2;其中烟气中的O2能够迅速氧化吸收NO的活性成分Fe(Ⅱ)EDTA为Fe(Ⅲ)EDTA,而它可被微生物再生为Fe(Ⅱ)E... 针对目前烟气脱硝技术的缺陷,采用络合吸收结合生物还原的方法处理烟气中NO,在该过程中,NO与Fe(Ⅱ)EDTA络合,进而由微生物将NO还原为N2;其中烟气中的O2能够迅速氧化吸收NO的活性成分Fe(Ⅱ)EDTA为Fe(Ⅲ)EDTA,而它可被微生物再生为Fe(Ⅱ)EDTA,使络合吸收剂得到有效再生,用以循环利用.在稳态运行条件下,该过程的NO去除率可达90%,而直接生物法仅为29%的去除率,单纯的络合吸收法在相同条件下经过5h的运行,吸收液已无法对NO进行有效的吸收.另外,分离出了能够将Fe(Ⅱ)EDTA-NO中的NO还原为N2的脱氮菌Pseudomonas sp.,以及将Fe(Ⅲ)EDTA还原为Fe(Ⅱ)EDTA的铁还原菌Escherichia coli,并研究了它们对Fe(Ⅱ)EDTA-NO或Fe(Ⅲ)EDTA的还原情况,结果表明其还原率均可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x 烟气 络合吸收 微生物 Fe()ed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Ⅱ)-EDTA剪切DNA在悬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美仙 李南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230-1232,共3页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Fe(Ⅱ) EDTA cleaving DNA on hanging mercury drop electrode(HMDE) was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changes in the DNA structure due to Fe(Ⅱ) EDTA breaking DNA result in the increasing of ...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Fe(Ⅱ) EDTA cleaving DNA on hanging mercury drop electrode(HMDE) was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changes in the DNA structure due to Fe(Ⅱ) EDTA breaking DNA result in the increasing of a reduction peak current of DNA on HMDE, indicating that the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are hopeful to be used as an auxiliary means for probing changes in the DNA structure. Furthermore, the standard rate constant of the surface reaction k s was determined as 0.59 s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 edta 剪切 悬汞电极 断裂 络合物 结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Ⅱ)EDTA络合剂吸收NO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叶小莉 吴晓琴 王淑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1-144,共4页
在鼓泡反应器中,以Fe(Ⅱ)EDTA络合剂溶液为吸收液,给定NO与SO2的初始浓度分别为330 mg/m3与4 850 mg/m3,研究了温度、络合剂浓度等对Fe(Ⅱ)EDTA吸收NO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收液初始pH为6.5,温度为50℃,络合剂浓度为0.01 mol/L时,脱硝率... 在鼓泡反应器中,以Fe(Ⅱ)EDTA络合剂溶液为吸收液,给定NO与SO2的初始浓度分别为330 mg/m3与4 850 mg/m3,研究了温度、络合剂浓度等对Fe(Ⅱ)EDTA吸收NO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收液初始pH为6.5,温度为50℃,络合剂浓度为0.01 mol/L时,脱硝率可达到62.5%。并且得到Fe2+:EDTA=1∶1.5时脱硝率最好。SO2对络合剂单独脱硝有促进作用,可使脱硝率长时间保持在45%以上。在Fe(Ⅱ)EDTA溶液中添加4%氨水,对同时脱硫脱硝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反应器 Fe()edta 氨水 脱硝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Ⅱ)(EDTA)/O_3工艺处理含聚废水实验 被引量:2
7
作者 于忠臣 魏震 +3 位作者 董喜贵 刘书孟 王松 钟柳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69-2574,共6页
采用Fe(Ⅱ)(EDTA)/O_3工艺处理含聚废水,研究EDTA浓度、Fe^(2+)浓度、水力停留时间(HTR)、初始p H对聚丙烯酰胺(PAM)去除率和COD降解效能的影响,探讨了Fe(Ⅱ)络合催化臭氧反应动力学特征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当EDTA浓度为0.050mmol/L、Fe... 采用Fe(Ⅱ)(EDTA)/O_3工艺处理含聚废水,研究EDTA浓度、Fe^(2+)浓度、水力停留时间(HTR)、初始p H对聚丙烯酰胺(PAM)去除率和COD降解效能的影响,探讨了Fe(Ⅱ)络合催化臭氧反应动力学特征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当EDTA浓度为0.050mmol/L、Fe^(2+)浓度为0.050mmol/L和HRT为120min时,PAM去除率为75%;增加水样初始p H有利于提高PAM去除率,同时水样p H随HRT增加缓慢下降;废水COD值在HRT为30min内逐渐增至最大,随后逐渐减小并达到稳定。Fe(Ⅱ)(EDTA)/O_3工艺处理含聚废水的反应符合二级动力学反应,初始PAM质量浓度在50~100mg/L范围内,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2.35×10^(–4)~3.35×10^(–4)L/(mg·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edta)/O3工艺 含聚废水 催化 聚丙烯酰胺 动力学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Ⅱ)-EDTA/K_2S_2O_8降解苯酚及反应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周作明 周琪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54-1159,共6页
考察了Fe(Ⅱ)-EDTA/K2S2O8体系降解苯酚的影响因素,并对体系中苯酚的降解机理和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铁离子、氧化剂形态以及紫外光辐照、螯合剂的存在对氧化体系作用效果影响显著。EDTA剂量为0.5 mmol/L、Fe(Ⅱ)剂量为1... 考察了Fe(Ⅱ)-EDTA/K2S2O8体系降解苯酚的影响因素,并对体系中苯酚的降解机理和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铁离子、氧化剂形态以及紫外光辐照、螯合剂的存在对氧化体系作用效果影响显著。EDTA剂量为0.5 mmol/L、Fe(Ⅱ)剂量为1.0 mmol/L、K2S2O8剂量为2.0 mmol/L、溶液初始pH值为7.0、温度为60℃的条件下反应60 min,浓度为100 mg/L的苯酚降解率为71.48%,同样条件下紫外光辐照时降解率可达89.38%。降解机理与动力学分析表明,苯酚在Fe(Ⅱ)-EDTA/K2S2O8体系中降解途径以与Fe4+络合降解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Fe() K2S2O8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ⅡEDTA(/NH_4)_2SO_3溶液吸收脱除NO的工艺研究
9
作者 张先龙 孟凡跃 +1 位作者 吴琼 吴雪平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35,共7页
为研究Fe~ⅡEDTA(/NH_4)_2SO_3溶液吸收脱除NO的效果,考察了吸收脱除过程中(NH_4)_2SO_3浓度、FeⅡEDTA初始浓度、烟气流量、p H、温度、入口NO浓度、φ(O2)等因素的影响。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确定主次因素关系和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为研究Fe~ⅡEDTA(/NH_4)_2SO_3溶液吸收脱除NO的效果,考察了吸收脱除过程中(NH_4)_2SO_3浓度、FeⅡEDTA初始浓度、烟气流量、p H、温度、入口NO浓度、φ(O2)等因素的影响。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确定主次因素关系和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NO吸收脱除效果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FeⅡEDTA初始浓度>入口NO浓度>温度>φ(O2)>烟气流量>p H>(NH_4)_2SO_3浓度;Fe~ⅡEDTA(/NH_4)_2SO_3溶液吸收脱除NO的最佳工艺条件为FeIIEDTA初始浓度0.005 mol/L、入口NO浓度1 072 mg/m3、温度30℃、φ(O2)4%、烟气流量800 m L/min、p H=7、(NH_4)_2SO_3浓度0.2 mol/L,此时NO最大脱除率达到92.5%,NO吸收量为3.28 mol/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脱除 吸收量 Fe^ edta 亚硫酸铵 脱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Ⅱ(EDTA)^(2-)溶液吸收NO气体的传质-反应过程
10
作者 王菲 刘有智 +2 位作者 袁志国 祁贵生 焦纬洲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5-290,共6页
湿式氧化法在处理火炸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NOx)废气时存在难以快速氧化吸收NO的问题,导致NOx吸收效率较低。为解决此问题,在鼓泡反应器中,采用亚铁络合物FeⅡ(EDTA)2-作为吸收剂吸收NO气体,通过考察吸收液浓度、NO气体浓度等对... 湿式氧化法在处理火炸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NOx)废气时存在难以快速氧化吸收NO的问题,导致NOx吸收效率较低。为解决此问题,在鼓泡反应器中,采用亚铁络合物FeⅡ(EDTA)2-作为吸收剂吸收NO气体,通过考察吸收液浓度、NO气体浓度等对吸收速率的影响,分析了NO吸收的传质-反应过程,并且推导了NO吸收过程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在实验考察范围内,NO吸收速率随NO浓度升高呈线性升高,FeⅡ(EDTA)2-吸收NO是一个拟一级快速反应过程。吸收过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小于5%,两者的一致性较好,可以用来描述NO吸收的传质-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 Fe^(edta)^2- 传质-反应过程 鼓泡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ewanella sp.RQs-106还原Fe(Ⅱ)EDTA-NO产氨过程影响因素
11
作者 高嘉欣 路达 +1 位作者 张玉 周集体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2-370,共9页
考察了菌株Shewanella sp.RQs-106还原Fe(Ⅱ)EDTA-NO产氨过程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适宜操作条件.结果表明,乙酸钠和柠檬酸钠不能作为菌株RQs-106的电子供体,较适宜的电子供体为乳酸钠,在36 h内产氨率可达到99%.C/N质量比值过高... 考察了菌株Shewanella sp.RQs-106还原Fe(Ⅱ)EDTA-NO产氨过程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适宜操作条件.结果表明,乙酸钠和柠檬酸钠不能作为菌株RQs-106的电子供体,较适宜的电子供体为乳酸钠,在36 h内产氨率可达到99%.C/N质量比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菌株的Fe(Ⅱ)EDTA-NO降解率和产氨率产生影响,最适宜的C/N质量比值为20.Fe(Ⅱ)EDTA-NO浓度过高会抑制菌株活性,导致Fe(Ⅱ)EDTA-NO难以被降解,本实验条件下宜控制Fe(Ⅱ)EDTA-NO浓度为1 mmol/L.当初始pH为5.0~6.0时,菌株RQs-106不能还原Fe(Ⅱ)EDTA-NO,当初始pH值升高到7.2~9.0时,可将Fe(Ⅱ)EDTA-NO还原为氨氮,但碱性过大对菌株RQs-106活性有抑制,较适宜的pH值为8.0.菌株可在20~35℃内还原Fe(Ⅱ)EDTA-NO并产氨,最适温度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edta-NO 异化硝酸盐还原为氨(DNRA) 希瓦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络合脱硝液Fe(Ⅲ)EDTA的催化还原再生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凤兰 刘金玉 +1 位作者 王灵娟 王艳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24,共4页
研究了活性炭负载铜基催化剂应用于乙二胺四乙酸铁(二价)络合物(Fe(Ⅱ)EDTA)湿法除氮氧化物的催化性能。通过等体积浸渍的方法制备了负载铜基催化剂,对比了活性炭、酸碱改性活性炭和活性炭负载的Cu,Cu 2 O,CuO的脱硝效果。研究表明:提... 研究了活性炭负载铜基催化剂应用于乙二胺四乙酸铁(二价)络合物(Fe(Ⅱ)EDTA)湿法除氮氧化物的催化性能。通过等体积浸渍的方法制备了负载铜基催化剂,对比了活性炭、酸碱改性活性炭和活性炭负载的Cu,Cu 2 O,CuO的脱硝效果。研究表明:提高再生过程的时间和温度,有利于脱硝液的再生和脱硝效率。通过碱改性的活性炭有助于脱硝液再生,负载铜基催化剂后湿法脱硝性能明显提升。以硼氢化钠碱溶液还原制备的活性炭负载铜催化剂具有稳定的Fe(Ⅱ)EDTA络合液脱硝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催化剂 湿法脱硝 再生 Fe()ed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组分对化学吸收-生物还原法处理NOx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姜锦林 李资庭 +2 位作者 张士汉 吴成志 李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22-2227,共6页
利用经学吸收-生物还原处理烟气中NOx的方法对模拟烟气中O2和CO2影响因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50℃时,尽管在模拟烟气中O2体积分数从0增加到5%,吸收液的溶解氧浓度升高至0.85mg/L,造成有效吸收液成分Fe(Ⅱ)EDTA(EDTA... 利用经学吸收-生物还原处理烟气中NOx的方法对模拟烟气中O2和CO2影响因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50℃时,尽管在模拟烟气中O2体积分数从0增加到5%,吸收液的溶解氧浓度升高至0.85mg/L,造成有效吸收液成分Fe(Ⅱ)EDTA(EDTA:乙二胺四乙酸)浓度有所下降,但由于生物还原的作用,使得Fe(Ⅱ)EDTA可以有效再生,系统NO去除效率从95%降低到90%,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烟气中的CO2能缓冲吸收液的pH值,使pH维持在6.5~7.0,从而有利于脱硝系统的连续运行;对脱硝装置处理负荷的考察证实了O2体积分数的增加会降低系统的生物还原负荷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硝 化学吸收 生物还原 O2 Fe()ed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电位滴定法精密测定硝酸钍溶液中的钍 被引量:1
14
作者 邵少雄 朱海巧 +3 位作者 罗中艳 吴继宗 张倩慈 梁靓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71-374,共4页
采用氧化还原电对Fe(Ⅲ)/Fe(Ⅱ)指示滴定终点,建立了钍的精密络合滴定方法。对影响测量的主要因素:自动滴定仪的滴定体积的重现性、酸度、滴定剂EDTA浓度、缓冲液加入量、Fe(Ⅲ)用量等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测量条件。建立了以电位指示... 采用氧化还原电对Fe(Ⅲ)/Fe(Ⅱ)指示滴定终点,建立了钍的精密络合滴定方法。对影响测量的主要因素:自动滴定仪的滴定体积的重现性、酸度、滴定剂EDTA浓度、缓冲液加入量、Fe(Ⅲ)用量等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测量条件。建立了以电位指示滴定终点的钍的精密测定方法。结果表明,钍取样量为5mg时,相对标准偏差达到了0.1%(n=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滴定 edta Fe(Ⅲ) 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胺四乙酸铁络合物湿法络合脱硝液的再生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何飞强 邓先和 陈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37-743,共7页
近年来,面对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现状,用于燃煤烟气中氮氧化物减排控制技术的研发显得尤为关键。乙二胺四乙酸铁络合物(Fe(Ⅱ)EDTA)络合脱硝法由于吸收速率快、络合容量大以及可应用于脱硫被广泛研究。但是Fe(Ⅱ)EDTA易被氧气氧化为Fe(Ⅲ... 近年来,面对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现状,用于燃煤烟气中氮氧化物减排控制技术的研发显得尤为关键。乙二胺四乙酸铁络合物(Fe(Ⅱ)EDTA)络合脱硝法由于吸收速率快、络合容量大以及可应用于脱硫被广泛研究。但是Fe(Ⅱ)EDTA易被氧气氧化为Fe(Ⅲ)EDTA,从而失去对氮氧化物的络合能力,因此为了提高Fe(Ⅱ)EDTA脱硝效率,Fe(Ⅱ)EDTA再生十分必要。本文综述了Fe(Ⅱ)EDTA再生技术,详细介绍了含硫化合物、金属粉末、尿素、有机物、催化剂以及微生物再生Fe(Ⅱ)EDTA的原理,并阐述了各种再生技术的技术特点,指出了各种再生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并对各种再生技术工业化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微生物再生Fe(Ⅱ)EDTA是前景较好的再生技术,研究好氧微生物菌种再生Fe(Ⅱ)EDTA以及微生物再生Fe(Ⅱ)EDTA的设备,发展一套高效的微生物再生Fe(Ⅱ)EDTA与湿法脱硝一体化吸收工艺,是再生Fe(Ⅱ)EDTA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四乙酸铁络合物 湿法脱硝 再生 烟道气 吸收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法烟气脱硝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梦蝶 王建芳 +2 位作者 葛璟麟 薛瑢 陈佳琦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49-2056,共8页
氮氧化物(NO_(x))作为PM_(2.5)和O_(3)的前驱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控制指标。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等是目前燃煤工业锅炉烟气脱硝的主流技术,但存在投资成本高、运行条件苛刻等问题,在中小型烟气脱硝工程应用中... 氮氧化物(NO_(x))作为PM_(2.5)和O_(3)的前驱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控制指标。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等是目前燃煤工业锅炉烟气脱硝的主流技术,但存在投资成本高、运行条件苛刻等问题,在中小型烟气脱硝工程应用中受到限制。生物法烟气脱硝技术因其高效、低耗、可持续特征在中小规模烟气脱硝中得到青睐,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其开展了较广泛的研究。综述了生物法烟气脱硝技术的研究进展,概述相关工艺的脱硝原理及技术特征。论述了化学吸收-生物降解法(BioDeNO_(x))的最新研究方向,重点阐述了络合吸收-生物还原(CABR)反应器的运行原理、还原机制、反应器开发、运行参数和影响因素等,讨论了CABR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对生物法烟气脱硝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BioDeNOx 化学吸收 生物过程 Fe()edta 烟气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中一氧化氮的液相吸收与综合利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夏涵泊 李保山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57,共4页
采用两步法来脱除烟气中的一氧化氮,首先以FeⅡEDTA溶液来配位固定烟气中的一氧化氮,然后用双氧水把配位固定的一氧化氮氧化为硝酸根。为了使吸收液再生,调节溶液的p H为4.0,加入铁粉还原溶液中生成的FeⅢ,使其转化为FeⅡEDTA,可继续吸... 采用两步法来脱除烟气中的一氧化氮,首先以FeⅡEDTA溶液来配位固定烟气中的一氧化氮,然后用双氧水把配位固定的一氧化氮氧化为硝酸根。为了使吸收液再生,调节溶液的p H为4.0,加入铁粉还原溶液中生成的FeⅢ,使其转化为FeⅡEDTA,可继续吸收烟气中一氧化氮。实验时考察了FeⅡEDTA吸收液的p H、浓度、温度和双氧水用量等对FeⅡEDTA吸收一氧化氮和进一步氧化为硝酸根的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用浓度为0.13 mol/L的FeⅡEDTA吸收液吸收一氧化氮达到饱和后,取适量吸收溶液,向其中加入双氧水氧化,氧化后可生成硝酸根浓度为0.109 mol/L的溶液,一氧化氮的吸收氧化效率可达83.8%。吸收液循环使用5次后,用调节p H等方式可把溶液中的EDTA、铁盐和硝酸盐等回收以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吸收液经过5次循环吸收后,EDTA的回收率为9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 Fe^edta H2O2 综合利用 烟气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泡沫镍电极电催化还原脱硝络合液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严小妹 许超 +1 位作者 王浩强 张光旭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9-406,423,共9页
Fe(Ⅱ)EDTA络合脱硝技术是烟气脱硝技术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然而,Fe^(2+)易氧化,损失较大,二次使用困难,导致运行成本高.为了达到络合液重复利用的目的,利用钯-泡沫镍电极对脱硝络合液进行电催化还原再生,主要探究催化剂的负载量、电... Fe(Ⅱ)EDTA络合脱硝技术是烟气脱硝技术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然而,Fe^(2+)易氧化,损失较大,二次使用困难,导致运行成本高.为了达到络合液重复利用的目的,利用钯-泡沫镍电极对脱硝络合液进行电催化还原再生,主要探究催化剂的负载量、电流密度及反应温度对钯-泡沫镍电极的电催化再生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化学置换将钯负载在泡沫镍电极,负载量为1.0 mg·cm^(-2),电流密度为6 mA·cm^(-2)、温度为30℃时,再生效果最好,Fe(Ⅱ)EDTA-NO的转换率达90.0%、NH^(+)_(4)选择性为10.0%、N2的选择性为90.0%、再生液对NO_(x)脱除效率在25 min内均大于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泡沫镍电极 电催化还原 脱硝液 Fe()edta-NO Fe(Ⅲ)ed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型络合液再生工艺研究
19
作者 胡紫瑞 刘士豪 +1 位作者 冷子乐 张光旭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389-4396,4405,共9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受到了人们的强烈关注。目前,由于络合吸收法对一氧化氮(NO)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被视为未来脱硝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但络合液的再生仍然是一个难题。本文针对络合脱硝中Fe(II)EDTA-NO络合...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受到了人们的强烈关注。目前,由于络合吸收法对一氧化氮(NO)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被视为未来脱硝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但络合液的再生仍然是一个难题。本文针对络合脱硝中Fe(II)EDTA-NO络合液再生困难且无法连续运行问题进行了探究。以氮掺杂多孔碳为载体,钯纳米微团为活性组分制备出颗粒状Pd/NPCs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Pd/NPC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钯纳米微团成功负载到载体上,其平均粒径为2.36 nm, Pd^(0)含量为68%(质量分数),对还原Fe(II)EDTA-NO有着良好的催化活性。进一步探究了溶液pH、反应温度、氧含量及液气比等因素对催化剂催化还原Fe(II)EDTA-NO的影响,搭建了一套可持续运转的流化床试验装置,其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气流量为200 L/h, NO含量为0.07%(体积分数)条件下,可以维持脱硝率80%以上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氮掺杂多孔炭 Fe()edta-NO 脱硝 催化剂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