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肺炎患儿血清CC趋化因子配体3、可溶性平足蛋白、脂肪酸结合蛋白5联合检测与肺损伤程度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张逸雯 黄珉珉 +1 位作者 褚一鸣 黄冶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5-271,共7页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患儿血清CC趋化因子配体3(CCL3)、可溶性平足蛋白(sPDPN)、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联合检测与肺损伤程度及临床预后的关系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68例重症肺炎患儿记为重症组...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患儿血清CC趋化因子配体3(CCL3)、可溶性平足蛋白(sPDPN)、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联合检测与肺损伤程度及临床预后的关系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68例重症肺炎患儿记为重症组,根据其预后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137例)及预后不良组(31例)。另选取在该院就诊的80例普通肺炎患儿记为普通组和80例体检志愿者儿童记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所有儿童的体质量指数、病程等基线资料。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所有儿童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CL3、sPDPN、FABP5表达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评分与肺损伤预测(LIPS)评分评价肺损伤程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Spearman相关性分析预后不良患儿CCL3、sPDPN、FABP5表达水平与肺损伤程度APACHEⅡ评分、LIPS评分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CL3、sPDPN、FABP5表达水平对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通过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普通组、重症组患儿病程、体质量指数、年龄及性别等基线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普通组、重症组儿童血清CRP、PCT、IL-6、TNF-α、CCL3、sPDPN水平逐渐升高,FABP5水平逐渐降低(P<0.05);预后不良组患儿血清CRP、PCT、IL-6、TNF-α、CCL3、sPDPN水平及肺损伤程度指标APACHE Ⅱ评分、LIPS评分等高于预后良好组,FABP5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TNF-α、CCL3、sPDPN、APACHE Ⅱ评分、LIPS评分为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FABP5水平为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CCL3、sPDPN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LIPS评分呈正相关,FABP5水平与其呈负相关(P<0.05);CCL3、sPDPN、FABP5单独诊断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02、0.864、0.859,三者联合诊断优于各自单独诊断(Z_(三者联合-CCL3)=3.842、Z_(三者联合-sPDPN)=2.585,Z_(三者联合-FABP5)=2.957,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血清中CCL3、sPDPN与肺损伤程度呈正相关,FABP5水平与肺损伤程度呈负相关,三者联合检测患儿预后不良具有较高价值,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CC趋化因子配体3 可溶性平足蛋白 脂肪酸结合蛋白5 肺损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结合蛋白5结合Vimentin蛋白在肝癌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唐艳萍 李科志 +5 位作者 蔡政民 陶昊 唐嘉营 李学宇 李炎娟 曹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6-761,767,共7页
目的 筛选和验证与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结合的互作蛋白,同时研究FABP5与候选蛋白的调控关系,进一步探讨FABP5在肝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沉淀联合串联质谱分析方法(IP-MS)筛选出与FABP5相互结合的蛋白;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Co-... 目的 筛选和验证与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结合的互作蛋白,同时研究FABP5与候选蛋白的调控关系,进一步探讨FABP5在肝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沉淀联合串联质谱分析方法(IP-MS)筛选出与FABP5相互结合的蛋白;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Co-IP)从外源性和内源性层面验证FABP5与候选互作蛋白的结合关系;利用RT-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观察敲低FABP5对肝癌细胞中波形蛋白(Vimentin)转录和翻译水平的影响;通过鬼笔环肽染色实验观察过表达FABP5对肝癌细胞骨架的影响。结果 IP-MS鉴定出336个与FABP5相互结合的潜在靶蛋白,结合文献,挑选出5个与肿瘤相关的候选蛋白,分别为PRDX1、PRSS3、PKM、HSP90AA1和Vimentin蛋白。通过外源性和内源性Co-IP实验证实FABP5与Vimentin蛋白存在结合关系。敲低FABP5对肝癌细胞中Vimentin mRNA的表达没有显著作用,但可抑制Vimentin蛋白的表达,而过表达FABP5会影响肝癌细胞的骨架。结论 FABP5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FABP5结合调控Vimentin蛋白和影响细胞骨架重塑有关,有望成为抗肝癌的潜在靶点,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5 波纹蛋白 肝癌 质谱 互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FABP5基因对人肝癌HepG2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周玲丽 曹骥 +6 位作者 李薇 罗旺 杨香娣 杨春 骆成飘 唐艳萍 李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3-608,共6页
目的:研究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基因沉默的慢病毒载体对人肝癌Hep G2细胞成瘤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重组逆转录慢病毒载体。Hep G2细胞分为3组:实验组以FABP5基因沉默慢病毒颗粒(LV-shRNA-FABP5)感染Hep G2细胞;阴性... 目的:研究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基因沉默的慢病毒载体对人肝癌Hep G2细胞成瘤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重组逆转录慢病毒载体。Hep G2细胞分为3组:实验组以FABP5基因沉默慢病毒颗粒(LV-shRNA-FABP5)感染Hep G2细胞;阴性对照组以空载体慢病毒颗粒(LV-shRNA-NC)感染Hep G2细胞;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将裸鼠随机分为3组,接种肿瘤细胞后观察裸鼠成瘤情况。4周后测量肿瘤的体积和重量,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裸鼠移植瘤中FABP5的表达。结果:LV-shRNA-FABP5可以降低Hep G2细胞FABP5的表达。3组裸鼠接种癌细胞后均有肿瘤形成。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且体积及重量明显减小(P<0.05);实验组裸鼠肝癌移植瘤组织的FABP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相比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沉默FABP5基因表达能有效抑制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FABP5可能成为肝癌基因治疗的一个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脂肪酸结合蛋白5 肝癌 裸鼠 移植瘤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SFRP5水平与血脂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康冰 彭川 +2 位作者 左的于 左国庆 何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4-697,共4页
目的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血脂等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58例NAFLD患者作为实验组,从体检中心选取5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FRP5水平,分析... 目的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血脂等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58例NAFLD患者作为实验组,从体检中心选取5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FRP5水平,分析NAFLD患者中SFRP5与相关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 B)、尿酸(U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和SFRP5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FRP5与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Apo B呈负相关性(P<0.05或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FRP5与肝脏脂肪变呈正相关性(P=0.029,r=0.287);多元线性回归显示,TC是SFRP5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SFRP5在NAFLD中升高且与肝脏脂肪变呈正相关,与TC呈负相关,提示在对抗肝脏脂肪沉积、代谢应激和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存在急性或慢性代偿机制,可能参与延缓NAFLD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 代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泡抑素样蛋白5基因在鹅肥肝形成中表达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立东 温康 +4 位作者 顾旺 刘龙 赵敏孟 耿拓宇 龚道清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6-10,共5页
试验旨在探讨卵泡抑素样蛋白5(FSTL5)基因与鹅(Anser Cygnoides)肥肝形成的关系。试验选取30只健康、体重基本一致的70日龄朗德鹅,随机分为填饲组(15只)和对照组(15只)。在填饲到82日龄(填饲12 d)和94日龄(填饲24 d)时屠宰取样。此外,... 试验旨在探讨卵泡抑素样蛋白5(FSTL5)基因与鹅(Anser Cygnoides)肥肝形成的关系。试验选取30只健康、体重基本一致的70日龄朗德鹅,随机分为填饲组(15只)和对照组(15只)。在填饲到82日龄(填饲12 d)和94日龄(填饲24 d)时屠宰取样。此外,分离培养鹅原代肝细胞,并用葡萄糖、胰岛素和不同脂肪酸进行处理。结果显示:填饲后期肝脏和腹脂中FSTL5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胸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鹅原代肝细胞中,100 nmol/L胰岛素或0.25 mmol/L亚油酸能诱导FSTL5的表达(P<0.05)。综上所述,肝脏、脂肪与肌肉组织中的FSTL5表达在鹅肥肝形成后期受到显著影响,脂肪肝形成相关因子特别是胰岛素和亚油酸可诱导FSTL5的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FSTL5基因在鹅肥肝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填饲 卵泡抑素样蛋白5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缺氧诱导性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表达抑制Huh7细胞的促血管生成能力 被引量:1
6
作者 庞亿寒 肖衡 +1 位作者 廖锐 潘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92-1097,共6页
目的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在肝癌缺氧诱导的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Huh7细胞进行常规培养及低氧培养;FABP5小干涉RNA(FABP5 siRNA)转染敲低Huh7细胞FABP5表达,反转录PCR检测FABP5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FABP5、血管... 目的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在肝癌缺氧诱导的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Huh7细胞进行常规培养及低氧培养;FABP5小干涉RNA(FABP5 siRNA)转染敲低Huh7细胞FABP5表达,反转录PCR检测FABP5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FABP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达,ELISA检测Huh7细胞上清液VEGFA浓度;成管实验检测Huh7细胞上清液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成管能力。结果低氧培养后,FABP5 mRNA以及FABP5及VEGFA蛋白表达增加;采用FABP5 siRNA转染后,低氧培养Huh7细胞VEGFA表达及分泌均下降,低氧培养Huh7细胞上清液诱导HUVEC的成管能力下降。结论缺氧诱导Huh7细胞FABP5表达增加,敲低FABP5则抑制Huh7细胞VEGFA表达及HUVEC的成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 HUH7细胞 血管生成 细胞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酸G蛋白偶联受体5在非病毒性肝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周群 张华 +1 位作者 刘平 陈佳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72-2176,共5页
非病毒性肝病主要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胆汁淤积性肝病等,近年来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胆汁酸G蛋白偶联受体5(TGR5)隶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由初级和次级胆汁酸激活,在胆汁酸稳态、基础代谢、能量平衡... 非病毒性肝病主要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胆汁淤积性肝病等,近年来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胆汁酸G蛋白偶联受体5(TGR5)隶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由初级和次级胆汁酸激活,在胆汁酸稳态、基础代谢、能量平衡和减轻炎症反应等方面均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是多种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GR5可改善肝脏胆汁酸及糖脂代谢,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减少肝脂肪变性,从而发挥保护肝脏的作用。本文就目前TGR5在非病毒性肝病领域中的基础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冀对TGR5的研究发展有所补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G蛋白偶联受体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疾病 酒精性 胆管炎 硬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石胆酸通过TGR5调节巨噬细胞极化改善肝细胞脂质沉积
8
作者 马琴 蒋林成 +4 位作者 尤月华 倪洪彬 蔺晓菁 肖晓秋 李继斌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612-1620,共9页
目的 观察牛磺石胆酸(taurocholic acid,TLCA)调节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巨噬细胞极化,探讨其对肝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TLCA、PA处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实验分为对照(CON)组、TLCA组、PA组和PA+TLCA组。... 目的 观察牛磺石胆酸(taurocholic acid,TLCA)调节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巨噬细胞极化,探讨其对肝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TLCA、PA处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实验分为对照(CON)组、TLCA组、PA组和PA+TLCA组。24 h后收集各组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CM),分别处理C57 BL/6J小鼠肝脏原代细胞和AML-12肝细胞;使用氨苯蝶啶(triamterene,Tr)抑制巨噬细胞武田G蛋白偶联受体5 (Takeda G-protein receptor 5,TGR5),以证实其在调节巨噬细胞极化以及降低肝细胞脂质沉积中的作用。采用BODIPY荧光染色检测肝细胞内脂质积聚;RT-qPCR检测炎症因子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mRNA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巨噬细胞TGR5和肝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s,SREBP-1c)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内iNOS、CD206蛋白表达。结果 BODIPY荧光染色显示,PA组较CON组肝细胞脂质沉积显著增多,PA+TLCA组脂肪沉积得到缓解(P<0.05);与PA组比较,PA+TLCA组原代肝细胞和AML-12细胞脂质合成基因ACC1、FASN、SREBP-1c的mRNA水平以及SREBP-1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ACOX1和CPT1A表达水平在各组间无显著变化;RT-qPCR结果显示,PA诱导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促炎因子(iNOS、IL-6、IL-1β、TNF-α)水平显著升高,而联合TLCA处理后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增加RAW264.7细胞M2型极化相关基因(Arg1、IL-4、IL-10)mRNA表达水平(P<0.05);与CON组比较,PA组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NOS显著增加,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明显降低;TLCA可促进TGR5蛋白表达(P=0.071 4),氨苯蝶啶抑制TGR5后,显著抑制TLCA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和减少肝细胞脂质沉积的作用。结论 TLCA通过巨噬细胞TGR5抑制PA诱导的M1型极化且促进M2型极化,促炎症因子减少,进而降低肝细胞脂质合成,改善肝细胞脂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极化 牛磺石胆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武田G蛋白偶联受体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特异性表达人脂肪酸转运蛋白5小鼠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模型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立新 林创珍 +1 位作者 张照辉 聂飚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3-121,共9页
目的:为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病机制以及潜在候选药物疗效,构建人脂肪酸转运蛋白5(hFATP5)在肝脏过表达的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将hFATP5表达序列插入白蛋白启动子的下游,构建基因表达载体,C57BL/6小鼠的受精卵通过显微注射、... 目的:为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病机制以及潜在候选药物疗效,构建人脂肪酸转运蛋白5(hFATP5)在肝脏过表达的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将hFATP5表达序列插入白蛋白启动子的下游,构建基因表达载体,C57BL/6小鼠的受精卵通过显微注射、胚胎移植,繁殖过表达hFATP5(hFATP5+)小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确认hFATP5的过表达。稳定传代和扩繁后,对hFATP5+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进行4周的高脂饲料喂养,检测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肝脏甘油三酯,行腹腔注射糖耐量实验。结果:hFATP5+小鼠的F1、F2代和C57BL/6野生型小鼠比较,hFATP5+小鼠hFATP5蛋白质和信使核糖核酸水平在心、肝、脾、肾、肺、肠、胃组织显著过表达。4周高脂喂养后,hFATP5+雄性小鼠的体质量、血总胆固醇、肝内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雄性小鼠,且糖耐量显著较差,而雌性小鼠之间的相关指标未出现显著差异。结论:hFATP5+雄性小鼠在肝脏过表达hFATP5,获得FATP5半人源化小鼠模型,4周高脂饲养形成更显著的代谢综合征和NAFLD。FATP5转运过多长链脂肪酸入肝是NAFLD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鼠 人脂肪酸转运蛋白5 显微注射 非酒精性脂肪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识别颗粒14调控肝细胞癌进程并影响患者预后
10
作者 田慧敏 唐冬梅 +1 位作者 马美琳 傅湘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0-471,共12页
目的:探究信号识别颗粒14(SRP14)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等明确SRP14在HCC中的表达;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SRP14 mRNA表达变化与HCC... 目的:探究信号识别颗粒14(SRP14)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等明确SRP14在HCC中的表达;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SRP14 mRNA表达变化与HCC患者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及疾病特异性生存期的相关性;通过5-乙基-2′-94脱氧尿苷(EdU)染色、MTS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等探索SRP14对HC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以及qRT-PCR初探SRP14在HCC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在GSE14520数据集、TNMplot数据库和临床标本中,与配对癌旁组织、非配对癌旁组织或正常组织比较,HCC组织的SPR14 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均P<0.05)。在临床标本中,与配对癌旁组织比较,HCC组织的SPR14蛋白表达上调(P<0.05)。SRP14表达上调的HCC患者具有更长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及疾病特异性生存期(均P<0.05)。细胞实验结果显示,SRP14能抑制HCC细胞的体外增殖和迁移。KEGG和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HCC中,与SRP14共表达的基因主要调控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等相关细胞活动或功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HCC中,与SRP14共表达的基因主要调控MAPK、cAMP、PI3K-Akt、Wnt等多条信号传导通路。SRP14抑制HCC细胞中已知抑癌基因GPRC5A的mRNA表达(P<0.05)。结论:SRP14可能调控HCC进程并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信号识别颗粒14 G蛋白偶联受体C类组5成员A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藻黄素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祥雨 郑佳文 +4 位作者 田笑笑 曹洪杰 李航婷 唐云平 杨最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2,共11页
目的:探究岩藻黄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14只,其余为实验组,实验组给予8周的高脂饮食喂养之后,再... 目的:探究岩藻黄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14只,其余为实验组,实验组给予8周的高脂饮食喂养之后,再分为模型组、岩藻黄素低剂量和高剂量组,给予灌胃6周,每日1次。每周记录小鼠的体质量,第14周结束时小鼠禁食12 h后全部处死。后续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力,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游离脂肪酸、脂联素和瘦素含量;检测肝脏组织匀浆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透射电镜下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中5’-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岩藻黄素组中的TC、TG、LDL-C、ALT、AST显著降低(P<0.05),HDL-C显著升高(P<0.05),且降低了瘦素水平,增加了脂联素分泌,GSH-Px、SOD、CAT升高(P<0.05),MDA降低(P<0.05),且炎症因子的水平降低。苏木精-伊红染色、油红O染色、糖原染色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岩藻黄素组肝脏组织学结构好转,趋近于正常组。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岩藻黄素治疗可上调AMPK信号通路中磷酸化5’-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磷酸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肉碱脂酰转移酶1,下调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脂肪酸合酶表达;抑制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Nrf2信号通路中Keap-1的水平,提高Nrf2及其下游抗氧化蛋白血红素氧合酶1、NAD(P)H-醌氧化还原酶1和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的表达水平;下调TLR4信号通路中TLR4蛋白的表达,抑制髓样分化因子88、磷酸化人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和磷酸化核因子κB蛋白(p65)的表达。结论:岩藻黄素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减少氧化应激和调节炎症等途径修复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黄素 小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5’-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通路 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Kα2调控IRE1α-JNK通路介导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作用
12
作者 赵淑杰 方伟伦 +3 位作者 韦瑜 蒙嘉慧 金乔 方伟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91-1901,共11页
目的:全球超过25%人群患有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disease,MAFLD),但发病机制不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可能参与MAFLD的发生、发展。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 目的:全球超过25%人群患有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disease,MAFLD),但发病机制不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可能参与MAFLD的发生、发展。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2(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α2,AMPKα2)作为肝细胞能量代谢的调控因子,是否通过ERS调控MAFLD的进展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AMPKα2在高脂诱导小鼠MAFLD中的作用及对肌醇需求酶1α(inositol requiring enzyme 1 alpha,IRE1α)-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通路的调控。方法:构建C57BL/6背景的肝AMPKα2敲除小鼠,同时制备MAFLD模型。实验分为4组:野生型对照组(WT+Chow,给予基础饲料饲养12周)、野生型高脂组(WT+HFD,给予高脂饲料饲养12周)、AMPKα2敲除组(AMPKα2 KO+Chow,给予基础饲料饲养12周)、AMPKα2敲除高脂组(AMPKα2 KO+HFD,给予高脂饲料饲养12周)。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的血糖、血脂水平及肝功能变化。油红O染色、HE染色、Masson染色和天狼星红(Sirius red)染色分别观察肝脂质堆积和形态学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MPKα2、ERS、自噬、凋亡和细胞铁死亡等相关蛋白质表达。结果:与WT+Chow组比较,WT+HFD组小鼠血糖、谷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空泡样变和肝纤维化,NAFLD活动度积分(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activity score,NAS)显著升高(P<0.001);反映ERS的IRE1α磷酸化水平和自噬标志因子微管相关蛋白轻链(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LC)3II/LC3I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反映凋亡的Cleaved-Caspase 3、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与反映铁死亡的SLC7A1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均P>0.05)。AMPKα2 KO+HFD组小鼠血糖、ALT和AST水平均较WT+HFD组显著降低,空泡样变和脂肪堆积程度减轻,p-IRE1α、JNK、LC3II/LC3I等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敲除肝AMPKα2改善高脂诱导的MAFLD,可能与抑制IRE1α-JNK通路,进而减轻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2 内质网应激 自噬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尾草酸通过激活AMPK降低游离脂肪酸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积累 被引量:4
13
作者 程静 刘莹 +4 位作者 刘垚杰 赵江 吉洋琳 刘东 王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1-178,共8页
目的:探究鼠尾草酸对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s)诱导的Hep G2细胞脂肪积累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FFAs(油酸-棕榈酸浓度比2∶1)诱导建立HepG2细胞高脂模型,使用不同浓度的鼠尾草酸(15、20μmol/L)、FFAs(1mmol/L)、AMP依赖的蛋... 目的:探究鼠尾草酸对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s)诱导的Hep G2细胞脂肪积累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FFAs(油酸-棕榈酸浓度比2∶1)诱导建立HepG2细胞高脂模型,使用不同浓度的鼠尾草酸(15、20μmol/L)、FFAs(1mmol/L)、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剂(2μmol/L)处理细胞24h后,通过测定细胞内脂肪含量、细胞活力、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以及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的表达水平,研究鼠尾草酸的降脂作用机制。结果:15、20μmol/L的鼠尾草酸,1mmol/L的FFAs单独或共同处理细胞24h对细胞的活力没有显著性影响;与正常组相比FFAs处理细胞24h,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FFAs能显著增加细胞内的脂肪含量;FFAs能增加细胞内TC、TG含量,增加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脂肪分解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与FFAs处理组相比,鼠尾草酸可以降低细胞内的脂肪含量;鼠尾草酸能显著降低TC、TG含量,显著下调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且使脂肪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并显著上调磷酸化AMPK的表达量(P<0.05)。使用AMPK抑制剂共同处理细胞24h,对细胞的活力没有影响,但可明显逆转鼠尾草酸的降脂作用(P<0.05)。结论:鼠尾草酸能通过调控脂肪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和AMPK磷酸化激酶的表达来改善FFAs诱导的HepG2细胞的脂肪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酸 游离脂肪酸 HEPG2细胞 AMP依赖的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