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辅助复合酶解法提取山桐子油的条件优化及品质分析
1
作者 张诗怡 黄秀芳 +3 位作者 豆磊 王智勇 阚建全 罗凯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49,共9页
为优化超声辅助复合酶法提取山桐子油的工艺条件,分析所得油脂品质,通过单因素实验、D-最优混料设计、响应面优化实验对复合酶配比、超声波预处理条件、酶解条件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对所得山桐子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以及抗氧化活... 为优化超声辅助复合酶法提取山桐子油的工艺条件,分析所得油脂品质,通过单因素实验、D-最优混料设计、响应面优化实验对复合酶配比、超声波预处理条件、酶解条件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对所得山桐子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以及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时间4.2 h、超声功率90 W、超声温度51℃、质量分数3.5%复合酶(m_(果胶酶)∶m_(纤维素酶)∶m_(半纤维酶)=0.393∶0.210∶0.397)、酶解pH 5、料液比1∶5,超声辅助复合酶提取结束后,调pH至中性加入中性蛋白酶破乳1 h,在此工艺下山桐子油提取率为90.36%,所得山桐子油酸价42 mg/g、过氧化值0.02 g/100 g、碘值135.13 g/100 g、皂化值194.19 mg/g,且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酶法 混料设计 超声辅助 提取率 脂肪酸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瘤胃液渗透压、pH、挥发性脂肪酸(VFAs)浓度对绵羊瘤胃上皮VFAs吸收的影响
2
作者 赵彦骁 鞠林 +2 位作者 李文 王中华 林雪彦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95,共11页
试验旨在研究影响瘤胃上皮吸收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3个因素(瘤胃液pH、瘤胃液渗透压和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是如何分别影响瘤胃上皮吸收功能的,并建立各自影响挥发性脂肪酸吸收的预测方程。选用2岁体重为(45±5)kg的4只雌性杜... 试验旨在研究影响瘤胃上皮吸收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3个因素(瘤胃液pH、瘤胃液渗透压和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是如何分别影响瘤胃上皮吸收功能的,并建立各自影响挥发性脂肪酸吸收的预测方程。选用2岁体重为(45±5)kg的4只雌性杜泊绵羊,进行瘤胃小胃手术,之后分别进行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瘤胃液pH、瘤胃液渗透压3个影响因素的单因素试验,探究3个因素对VFAs吸收的影响并建立预测方程。①人工瘤胃液渗透压在240~360 mOmsm/L时,VFAs吸收速度预测方程分别为:总酸,y=117.233e^(-0.005x),R^(2)=0.976;乙酸,y=74.951e^(-0.006x),R^(2)=0.873;丙酸,y=28.331e^(-0.005x),R^(2)=0.677;丁酸,y=13.695e^(-0.005x),R^(2)=0.677。②人工瘤胃液pH为5.0~8.0时,VFAs吸收速度预测方程分别为:总酸,y=243.765e^(-0.364x),R^(2)=0.931;乙酸,y=212.905e-0.422x,R^(2)=0.857;丙酸,y=41.040e-0.282x,R^(2)=0.858;丁酸,y=19.637e^(-0.324x),R^(2)=0.937。③在人工瘤胃液渗透压为300 mOmsm/L、pH为6.0,总酸浓度为50~170 mmol/L的范围内,VFAs吸收速度预测方程分别为:总酸,y=29.350 ln(x)-102.990,R^(2)=0.948,浓度为50~170 mmol/L;乙酸,y=12.491 ln(x)-33.813,R^(2)=0.978,浓度为30~102 mmol/L;丙酸,y=12.581 ln(x)-32.098,R^(2)=0.861,浓度为15~51 mmol/L;丁酸,y=4.275 ln(x)-5.705,R^(2)=0.923,浓度为5~17 mmol/L。人工瘤胃液渗透压在240~360 mOmsm/L时,VFAs的吸收速度随渗透压升高而降低;人工瘤胃液pH为5.0~8.0时,VFAs的吸收速度随pH升高而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随VFAs浓度的升高,其吸收速度也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脂肪酸 渗透压 PH 挥发性脂肪酸浓度 吸收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蒸馏提取畜禽粪便厌氧发酵液中有机酸
3
作者 刘丹 王海潮 +3 位作者 郭栋 郑晓伟 邵岩 李珊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9-114,195,共7页
以模拟产酸发酵液为对象,采用减压蒸馏法提取其中高价值的挥发性有机酸(VFAs),探讨了蒸馏温度、初始浓度对乙酸、丙酸和丁酸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酸与混合酸模拟发酵液的回收规律呈现出一致性。减压蒸馏出液量主要受蒸馏温度控制... 以模拟产酸发酵液为对象,采用减压蒸馏法提取其中高价值的挥发性有机酸(VFAs),探讨了蒸馏温度、初始浓度对乙酸、丙酸和丁酸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酸与混合酸模拟发酵液的回收规律呈现出一致性。减压蒸馏出液量主要受蒸馏温度控制,有机酸回收率受初始浓度和温度的双重影响,回收率随温度和初始浓度升高而升高。相同蒸馏条件下,乙酸、丙酸和丁酸回收率差异显著,表现为丁酸>丙酸>乙酸,此排序不受原始酸浓度影响,碳链长度是主导因素。针对混合酸模拟发酵液,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揭示,温度是影响各酸回收率的关键因素,但不同酸的主导影响因素各异,乙酸回收率主要受原始乙酸、丙酸、丁酸浓度影响;丙酸回收率与原始丁酸浓度相关,而丁酸回收率受乙酸和丙酸的影响较小。尽管减压蒸馏工艺分离有机酸效率较高,但其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偏高。该工艺具有较大碳减排空间,可通过设备升级改造、优化生产工艺、与其他产热工艺组合等方式,回收废热,降低用电量,从而实现碳减排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发酵液 减压蒸馏 挥发性有机酸 回收率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孵化率探究长江鲟卵质差异因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宇 吴金平 +4 位作者 仲嘉 李君轶 乔新美 李大鹏 杜浩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97-1705,共9页
鲟类卵子质量与孵化率密切相关,为探究不同孵化率下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卵的卵质差异因子,对长江鲟卵水分、总脂、碱性磷酸酶(AKP)、苹果酸脱氢酶(MDH)活力、维生素A(VA)、维生素E(VE)、卵黄蛋白(Vn)含量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 鲟类卵子质量与孵化率密切相关,为探究不同孵化率下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卵的卵质差异因子,对长江鲟卵水分、总脂、碱性磷酸酶(AKP)、苹果酸脱氢酶(MDH)活力、维生素A(VA)、维生素E(VE)、卵黄蛋白(Vn)含量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及分析,并进行孵化率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孵化率长江鲟卵内水分、总脂均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总脂含量与孵化率呈现正相关趋势。卵总蛋白浓度在不同孵化率下不显著(P>0.05),但Vn浓度与孵化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P<0.05)。AKP和MDH结果显示均与孵化率显著相关(P<0.05)。维生素A及维生素E含量同样表现出与孵化率显著正相关(P<0.05)。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结果显示,氨基酸并未与孵化率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但随着孵化率的升高,必需氨基酸及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均表现出上升的趋势。脂肪酸结果表明C18﹕0、C18﹕1、C20﹕1、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花生四烯酸(ARA)含量随着孵化率的变化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KP、ARA、MDH、VE和n-3 PUFA与孵化率有较好的相关性(R>0.8)。以上结果表明这些物质可能具有成为卵质标志物的潜力,可为长江鲟卵质提升及卵质评估标准体系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子质量 孵化率 脂肪酸 维生素A 维生素E 长江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钠对新生犊牛生长性能及消化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罗志皓 刘婷 +2 位作者 李鹏 成述儒 朱建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17,共9页
【目的】探究丁酸钠对新生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及消化道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初生荷斯坦母犊牛32头,按出生日期交替分配在对照组与丁酸钠组,对照组牛饲喂酸化奶和开食料,丁酸钠组牛饲喂添加0.3%(按乳中干物质计算)包被丁酸钠的酸化... 【目的】探究丁酸钠对新生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及消化道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初生荷斯坦母犊牛32头,按出生日期交替分配在对照组与丁酸钠组,对照组牛饲喂酸化奶和开食料,丁酸钠组牛饲喂添加0.3%(按乳中干物质计算)包被丁酸钠的酸化奶和开食料,试验期70 d。在0和70日龄时,称体质量;在70日龄时,测定体高、体斜长、胸围、髋宽和管围,计算体长指数、体躯指数、胸围指数和管围指数;每日记录犊牛饲料采食数据,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在70日龄时,每组选取5头犊牛采集新鲜粪样,测算粗蛋白质、钙、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干物质、粗脂肪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在55日龄时,进行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乙酸、丙酸、戊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己酸、庚酸等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在14,28,42,56和70日龄时,采集新鲜粪便样品,进行菌落计数。每日对犊牛体况及粪便进行评分。【结果】丁酸钠可显著提升犊牛平均日采食量、试验终末体质量、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提高血清中乙酸、丙酸、戊酸含量及日粮粗蛋白质、钙、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P<0.05),显著改善犊牛眼部和粪便评分(P<0.05)。丁酸钠可极显著抑制犊牛肠道中菌落总数、沙门/志贺菌的菌落数(P<0.01),从而显著降低犊牛腹泻率(P<0.05)。【结论】在犊牛乳中添加丁酸钠可以起到提高采食量、抑制肠道有害菌、降低腹泻发生概率、改善犊牛健康状况的作用。丁酸钠可作为犊牛生产中替代抗生素的绿色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钠 荷斯坦犊牛 生长性能 挥发性脂肪酸 腹泻率 绿色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相变萃取南瓜籽油的工艺优化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梦丽 彭成海 +3 位作者 蔡舒 欧成成 江运秋 周爱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63-173,共11页
为了高效萃取南瓜籽油,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连续相变萃取技术(continuous phase transition extraction,CPE)提取南瓜籽油,以提取率及活性成分含量为指标,研究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解析温度对南瓜籽油提取效果的影... 为了高效萃取南瓜籽油,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连续相变萃取技术(continuous phase transition extraction,CPE)提取南瓜籽油,以提取率及活性成分含量为指标,研究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解析温度对南瓜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设计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并与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和螺旋压榨法(screw pressing,SP)对比,对南瓜籽油的提取率、活性成分含量、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PE萃取南瓜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46℃、萃取时间72 min、萃取压力0.51 MPa、解析温度65℃。此工艺参数下南瓜籽油的提取率高达96.75%,比SFE和SP法分别提高14.49%和35.24%;而总酚、类胡萝卜素、甾醇、锌含量分别为1333.80 mg/kg、8.41 mg/kg、2.59 mg/g和9.61 mg/100 g,分别是SFE法的1.56、2.29、1.17、1.40倍,分别是SP法的1.54、2.56、1.89、2.46倍。CPE所得南瓜籽油为澄清透明、粘稠性的液体,风味清香,其酸价、碘值和过氧化值的理化指标均符合LS/T 3250-2017标准的要求;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鉴定出7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和油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82.32%,比SFE和SP法分别提高5.66%和8.99%。该研究表明连续相变萃取技术在兼顾南瓜籽油提取率及活性成分含量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缓解油脂氧化酸败程度、提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高活性南瓜籽油的工业化连续性生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籽油 连续相变萃取技术 提取率 活性成分 理化性质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配方对油茶果实性状及品质动态发育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智 丁志刚 +4 位作者 邹英武 杜洋文 刘晓武 江迎春 肖新意 《湖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3-26,71,共5页
为促进油茶丰产稳产,通过对油茶林地合理施肥,提高油茶经济性状及果实品质。采用L_(9)(3^(4))四因素三水平9处理正交试验设计,在2022年7月、9月和10月中旬分别采取各处理油茶鲜果样品,分别测定其单果鲜质量、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含量,找... 为促进油茶丰产稳产,通过对油茶林地合理施肥,提高油茶经济性状及果实品质。采用L_(9)(3^(4))四因素三水平9处理正交试验设计,在2022年7月、9月和10月中旬分别采取各处理油茶鲜果样品,分别测定其单果鲜质量、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含量,找出对油茶果实单果质量、含油率、脂肪酸组分含量动态发育影响因素主次,以及对提高油茶经济性状及果实品质的适宜施肥配方。结果表明:对油茶单果鲜质量大小影响主次为有机肥>复合肥>施肥深度>缓释肥,以配方3配施后,单果质量较大;对油茶果实种仁含油率高低影响因素主次为复合肥>缓释肥>施肥深度>有机肥,以配方7、配方3和配方5配施后较高;对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影响因素主次为缓释肥>有机肥>施肥深度>复合肥,以配方1、配方2、配方3和配方4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综合得出,对油茶经济性状及果实品质影响因素主次为缓释肥>复合肥>施肥深度>有机肥,施肥最优配方为施肥深度40 cm+缓释肥0.5 kg+复合肥0.75 kg+有机肥7.5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施肥配方 果实性状 含油率 脂肪酸组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kering全营养乳和传统全营养乳体外消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迎香 刘金洋 +6 位作者 夏凯 杨宗玲 丁振江 张子阳 曹亚洲 柳嘉 段盛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105,共7页
为了研究乳化剂对全营养乳体外消化的影响,分别采用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颗粒(Octenyl succinic acid starch,OS)、玉米醇溶蛋白颗粒(Zein)和磷脂(Phospholipid,PL)作为乳化剂,通过剪切、高压均质制备三种全营养乳,然后利用pH-stat法模拟全... 为了研究乳化剂对全营养乳体外消化的影响,分别采用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颗粒(Octenyl succinic acid starch,OS)、玉米醇溶蛋白颗粒(Zein)和磷脂(Phospholipid,PL)作为乳化剂,通过剪切、高压均质制备三种全营养乳,然后利用pH-stat法模拟全营养乳体外消化,研究OS、Zein两种Pickering乳化剂和PL传统乳化剂对全营养乳消化特性的影响,测定了消化过程中全营养乳的粒径分布、zeta电位、微观结构和脂质消化速率。结果表明:模拟消化过程中,三种乳液的粒径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三种乳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经消化后OS乳液、Zein乳液和PL乳液的电位值分别为:-14.53、-19.90、-18.80 mV,Zein乳液的油滴被脂肪酶水解的程度最大;Zein乳液、OS乳液和PL乳液最终游离脂肪酸的释放率分别为:20.54%、17.21%、14.29%,Pickering全营养乳的体外脂质消化速率高于传统全营养乳,有利于全营养乳脂质的消化吸收,有助于提高乳液中脂溶性生物活性成分的生物可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全营养乳 传统全营养乳 乳化剂类型 体外消化 脂肪酸释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7个油橄榄品种综合品质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子桂才 李庆华 +4 位作者 陈玉平 赵丽芳 仇乐川 谷丽军 程昊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6-90,共5页
为了对我国油橄榄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本试验以云南丽江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引种的7个油橄榄品种鲜果为试验材料,采用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归一化法检测油橄榄鲜果中的蛋白质、脂肪和脂肪酸含量及鲜果表型性状和经济性状综合... 为了对我国油橄榄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本试验以云南丽江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引种的7个油橄榄品种鲜果为试验材料,采用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归一化法检测油橄榄鲜果中的蛋白质、脂肪和脂肪酸含量及鲜果表型性状和经济性状综合值。结果表明,7个油橄榄品种鲜果中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均较高,比例适中,蛋白质含量为0.61%~4.31%,脂肪含量为15.2%~24.8%,不饱和脂肪酸相对百分含量为66.6%~87.6%,与本地主栽品种‘小苹果’相比,‘阿尔波萨纳’‘坦彩’‘巴尼亚’等3个油橄榄品种果实中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均较为丰富;7个油橄榄品种间鲜果含油率及表型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根据各品种鲜果含油率和表型性状分析,‘巴尼亚’‘卡达什’‘坦彩’为油果兼用优良品种,‘小苹果’‘米扎’为果用优良品种;7个油橄榄品种经济性状及综合值评价结果为‘坦彩’>‘小苹果’>‘阿尔波萨纳’>‘米扎’>‘切姆拉尔’>‘巴尼亚’>‘卡达什’。综合评价表明,‘坦彩’‘小苹果’和‘阿尔波萨纳’等3个品种经济性状及综合值最优,主成分排列亦在前,产业发展中适宜推广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含油率 脂肪酸 综合品质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楤木属FAD2基因家族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0
作者 燕敬利 王孟豪 +3 位作者 刘艳艳 杨莹 王旭飞 曹亚男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8-498,共11页
聚炔类化合物(PAs)是一类主要由桔梗类植物产生、具生物活性的植物特异性防御物质。其上游合成步骤由脂肪酸去饱和酶2(FAD2)催化。本文以PA的主要来源植物之一,桔梗类的五加科楤木属(Aralia)为研究对象,对楤木(A.elata(Miq.)Seem.)和龙... 聚炔类化合物(PAs)是一类主要由桔梗类植物产生、具生物活性的植物特异性防御物质。其上游合成步骤由脂肪酸去饱和酶2(FAD2)催化。本文以PA的主要来源植物之一,桔梗类的五加科楤木属(Aralia)为研究对象,对楤木(A.elata(Miq.)Seem.)和龙眼独活(A.fargesii Franch.)的FAD2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对其保守基序、结构域、染色体分布、基因共线性、进化关系、分子演化速率以及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楤木属的FAD2基因家族经历了广泛扩张,这可能是通过全基因组加倍/片段重复实现的;不同功能的FAD2保守基序完全一致,但楤木属不同生活型(草本vs.木本)代表物种FAD2的保守基序却产生了分化;楤木中可能有4个不同功能的FAD2基因,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不同。本研究可为后续楤木属的物种鉴定、聚炔类物质合成新基因的挖掘以及桔梗类植物具高度多样化PAs分子机制的揭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炔类化合物 脂肪酸去饱和酶2 楤木属 分子演化速率 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理居群山桐子的果实含油率与脂肪酸含量 被引量:44
11
作者 祝志勇 王强 +4 位作者 阮晓 李兆慧 薛军 江浩 卢翔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6-180,共5页
随着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加快可再生能源,尤其是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以推进能源替代,被认为是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最理想途径之一(唐红英,2008)。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致力于开发高效、无污染的生物质能源利... 随着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加快可再生能源,尤其是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以推进能源替代,被认为是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最理想途径之一(唐红英,2008)。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致力于开发高效、无污染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以保障能源安全,实现CO2减排,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Holdren,1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 果实含油率 脂肪酸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组成对银鲳幼鱼生长率及肌肉氨基酸、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彭士明 施兆鸿 +2 位作者 孙鹏 尹飞 王建钢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6,共6页
研究分析了饲料组成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特定生长率(SGR)及肌肉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实验共设4组不同的饲料组成,依次为饲料A(鱼肉糜)、饲料B(鱼肉糜+配合饲料)、饲料C(鱼肉糜+配合饲料+蛏子肉糜)和饲料D(鱼肉糜+配合饲... 研究分析了饲料组成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特定生长率(SGR)及肌肉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实验共设4组不同的饲料组成,依次为饲料A(鱼肉糜)、饲料B(鱼肉糜+配合饲料)、饲料C(鱼肉糜+配合饲料+蛏子肉糜)和饲料D(鱼肉糜+配合饲料+蛏子肉糜+桡足类)。实验用银鲳幼鱼的平均体重为4.80±0.11 g,每组饲料设3重复,实验周期为9周。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饲料组成可显著影响银鲳的特定生长率,饲料A组的特定生长率最低,并显著低于其它各饲料组;饲料D组的特定生长率最高,且显著高于饲料B、C组的特定生长率(P<0.05);但饲料B、C组间银鲳特定生长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银鲳肌肉氨基酸与脂肪酸的分析结果显示,4组饲料组成对银鲳肌肉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并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可显著影响肌肉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P<0.05)。饲料D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及n-3HUFA含量均分别显著高于饲料A、B和C组(P<0.05),饲料B和C组的PUFA、HUFA及n-3HUFA均分别显著高于饲料A组(P<0.05),但饲料B、C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分析得出,丰富的饲料组成以及饲料中较高的HUFA含量均有利于银鲳幼鱼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鲳 饲料组成 生长率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法——一种计算油脂甲酯化转化率的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科 李翔宇 +3 位作者 蒋剑春 聂小安 曾凡洲 刘扬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47,共5页
以油脂的酯交换反应体系的质量变化和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油脂甲酯化转化率,并以大豆油甲酯化为例加以论证。在油脂、甲醇、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00∶30∶0.8,温度65℃,反应时间1.5 h的条件下转化率为96.5%,与其他方法比较,误差在0... 以油脂的酯交换反应体系的质量变化和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油脂甲酯化转化率,并以大豆油甲酯化为例加以论证。在油脂、甲醇、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00∶30∶0.8,温度65℃,反应时间1.5 h的条件下转化率为96.5%,与其他方法比较,误差在0.5%以内。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该法具有可行性,为一种简便、准确的转化率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甲酯 质量 油脂 生物柴油 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爬鮡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潘艳云 冯健 +3 位作者 杜卫萍 蒋步国 罗波 庞卫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80-985,共6页
关键词 石爬鮡 含肉率 生化组成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钠浓度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MACC/B226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梁英 麦康森 +1 位作者 孙世春 于道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51,共4页
在温度为22±1℃ ,盐度为28,硝酸钠浓度分别为75,375,750,1125,1500,1875mg/L的条件下 ,用F/2培养基对青岛海洋大学微藻种质库保存的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MACC/B226进行培养 ,测定了生长及脂肪酸组成。实验结果表... 在温度为22±1℃ ,盐度为28,硝酸钠浓度分别为75,375,750,1125,1500,1875mg/L的条件下 ,用F/2培养基对青岛海洋大学微藻种质库保存的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MACC/B226进行培养 ,测定了生长及脂肪酸组成。实验结果表明 ,在硝酸钠浓度为1125mg/L时 ,三角褐指藻相对生长率最高。在75~375mg/L之间二十碳五稀酸 (EPA)含量随着硝酸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在375~1875mg/L之间EPA含量变化不大 ,在1875mg/L时达到最高值 (占总脂肪酸的12.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钠浓度 三角褐指藻 生长 脂肪酸组成 相对生长率 微藻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营养强化材料应用于拟穴青蟹种苗培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吕延红 于忠利 +2 位作者 王建钢 乔振国 张胜负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0-278,共9页
进行了以淡水小球藻粉、虾片、营养强化剂单一或组合形式替代微绿球藻作为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供应源培育拟穴青蟹蚤状Ⅰ期幼体(Z1)~大眼幼体(M)的试验。结果表明:(1)轮虫营养强化后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均有显著提高,微绿球藻组... 进行了以淡水小球藻粉、虾片、营养强化剂单一或组合形式替代微绿球藻作为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供应源培育拟穴青蟹蚤状Ⅰ期幼体(Z1)~大眼幼体(M)的试验。结果表明:(1)轮虫营养强化后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均有显著提高,微绿球藻组与其他组强化轮虫的n-3HUFA含量无显著差异。(2)卤虫不同营养强化材料组中,50止营养强化剂组有最高的20:4n6(ARA)、20:5n3(EPA)、22:6n3(DHA)、n-3HUFA含量。(3)营养强化材料直接投入苗池。上午投喂0.5×10^-6g/mL组合饵料,下午投喂0.5×10^-6g/mL营养强化剂,辅以10×10^-6g/(mL·d)EM活菌,试验池的M成活率比对照池投喂微绿球藻增加了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蟹 脂肪酸 营养强化 大眼幼体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饵料对卤虫生长、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彭瑞冰 蒋霞敏 +1 位作者 鲁凯 于曙光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68-72,共5页
为了提高养殖卤虫的饵料营养价值,了解其不同生长阶段营养成分变化情况,采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了8种饵料(三角褐指藻、小球藻、微绿球藻、酵母液、三角褐指藻+小球藻+微绿球藻、三角褐指藻+酵母液、小球藻+酵母液和微绿球藻+酵母液)对卤虫... 为了提高养殖卤虫的饵料营养价值,了解其不同生长阶段营养成分变化情况,采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了8种饵料(三角褐指藻、小球藻、微绿球藻、酵母液、三角褐指藻+小球藻+微绿球藻、三角褐指藻+酵母液、小球藻+酵母液和微绿球藻+酵母液)对卤虫生长、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饵料种类对卤虫生长、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显著(P<0.05),增长率,以三角褐指藻+酵母液最优;总脂含量、以三角褐指藻最优(19.67%),除酵母液外,与其它饵料相差不显著(P>0.05);脂肪酸组成效果,以微绿球藻组最优(EPA:18.01%,DNA:0.55%,(n-3)HUFA:19.08%),与三角褐指藻组相差不大(P>0.05),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同时以三角褐指藻为饵料,研究了卤虫不同生长阶段(体长2、4、6、8、10 mm)总脂含量、脂肪酸组成变化,结果表明:卤虫体长2~10 mm总脂含量为14.27%~20.93%,随体长的增长降低;EPA、DHA及(n-3)HUFA的含量,均随体长的增长降低,EPA含量为:10.47%~20.77%,DNA含量为:0~0.70%,(n-3)HUFA含量为:10.85%~22.01%。结论认为,卤虫以三角褐指藻或三角褐指藻+酵母液为饵料培养营养价值最佳,其体长小于6 mm营养价值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饵料 卤虫 生长 总脂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四种饵料对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繁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樊晓旭 王春琳 +3 位作者 邵银文 王津伟 宋超霞 蒋霞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4-642,共9页
以双齿围沙蚕、泥鳅、黄鲫、福寿螺4种不同饵料强化培育胴长(6.50±0.20)cm的曼氏无针乌贼,用曼氏无针乌贼肝脏和卵巢的氨基酸与脂肪酸变化、亲体产卵量、卵径、卵子孵化率及其幼体成活率等指标来评价4种饵料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 以双齿围沙蚕、泥鳅、黄鲫、福寿螺4种不同饵料强化培育胴长(6.50±0.20)cm的曼氏无针乌贼,用曼氏无针乌贼肝脏和卵巢的氨基酸与脂肪酸变化、亲体产卵量、卵径、卵子孵化率及其幼体成活率等指标来评价4种饵料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鲫组曼氏无针乌贼肝脏与卵巢中∑EAA、∑SEAA、∑EAA+SEAA、∑NEAA、∑AA含量在第一次卵巢成熟与第二次卵巢成熟时均显著高于其它投喂组(P<0.05)。黄鲫组乌贼肝脏DHA/EPA在第一次卵巢成熟时显著高于其它投喂组,在第二次卵巢成熟时DHA、DHA/EPA、∑n3PUFA、∑n6PUFA、∑n3/n6PUFA都显著高于其它投喂组(P<0.05);该组乌贼第一次卵巢成熟卵巢DHA、∑n3PUFA、∑n6PUFA、∑n3/n6PUFA及在第二次卵巢成熟时卵巢DHA、DHA/EPA、∑n3PUFA、∑n3/n6PUFA均显著高于其它投喂组(P<0.05),该组第二次卵巢成熟时∑n6PUFA百分含量与沙蚕组无显著差异(P>0.05)。产卵量多少顺序为黄鲫组>沙蚕组>泥鳅组>福寿螺组(P<0.05);孵化率高低顺序为黄鲫组>福寿螺组>泥鳅组>沙蚕组(P<0.05);所产卵子平均直径大小顺序为黄鲫组>泥鳅组>沙蚕组>福寿螺组(P<0.05);幼体成活率高低顺序为黄鲫组>泥鳅组>沙蚕组、福寿螺组(P<0.05)。各指标吻合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氨基酸 脂肪酸 产卵量 孵化率 卵径 幼体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牛粪厌氧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浩勤 张伟 +1 位作者 张翔 刘金盾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51-53,共3页
挥发性脂肪酸(VFA)是厌氧发酵反应运行的重要控制指标,确定一种准确、精密、简便、快捷的测试方法十分必要.实验采用GC-122气相色谱仪,N2000色谱工作站,有机担体402为填料,FID作为检测器,在柱温200℃,栽气(N2)流量52.0mL/... 挥发性脂肪酸(VFA)是厌氧发酵反应运行的重要控制指标,确定一种准确、精密、简便、快捷的测试方法十分必要.实验采用GC-122气相色谱仪,N2000色谱工作站,有机担体402为填料,FID作为检测器,在柱温200℃,栽气(N2)流量52.0mL/min条件下对经过甲酸预处理后厌氧发酵液样品中的VFA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离效果好,各组分的回收率在94%~108%之间,变异系数小于3%,重复性好,且测试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挥发性脂肪酸 恒温 回收率 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石鲷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立改 鲁琼 +3 位作者 詹炜 陈睿毅 肖志忠 楼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57-362,共6页
为评价斑石鲷的营养价值,对斑石鲷的含肉率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了斑石鲷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斑石鲷的含肉率为56.1%;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 为评价斑石鲷的营养价值,对斑石鲷的含肉率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了斑石鲷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斑石鲷的含肉率为56.1%;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8.26%、13.9%、1.48%和1.34%;肌肉中含19种氨基酸,总含量(鲜重)为21.28%,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8.83%,占氨基酸总量的39.17%;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为64.32%;鲜味氨基酸含量为7.78%,占氨基酸总量的36.58%;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百分比含量为35.24%,DHA和EPA含量分别为12.4%和3.74%;肌肉中矿物质元素Ca,Mg和P的含量分别为720、1510μg/g和9930μg/g,微量元素中锌的含量最高(15μg/g),其次为铁(4.9μg/g)。斑石鲷肌肉中富含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且DHA和EPA及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因此斑石鲷是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食用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石鲷 含肉率 肌肉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