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thematic principle of active jamming against wideband LFM radar 被引量:13
1
作者 Shixian Gong Xizhang Wei +1 位作者 Xiang Li Yongshun L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5年第1期50-60,共11页
The inherent mathematic principle of active jamming against the wideband linear frequency modulated(LFM) radar is investiga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generation strategies, the active jamming methods are reclassifi... The inherent mathematic principle of active jamming against the wideband linear frequency modulated(LFM) radar is investiga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generation strategies, the active jamming methods are reclassified into three groups, i.e.,non-coherent jamming(NCJ), convolution jamming(CJ) and multiplying jamming(MJ).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the mathematic principles of different active jamming groups are put forward, which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odulated signals and the jamming result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groups are further analyzed, which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jamming/anti-jamming methods and a potential for engineers to integrate similar jamming methods into one jammer platform. The analyse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of some typical active jamming methods prove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athematics princi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ear frequency modulated(LFM) mathematic principle active jamm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加工理论的历史演进
2
作者 武锐 李恒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7,176,177,共14页
预测加工理论,作为近年来在认知科学领域崛起的一种具有广泛包容性的心智研究范式,备受瞩目。许多认知科学领域的翘楚对其充满期待,认为它“有望为人类心智研究提供一个统一框架”。预测加工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哲学与自然科学两... 预测加工理论,作为近年来在认知科学领域崛起的一种具有广泛包容性的心智研究范式,备受瞩目。许多认知科学领域的翘楚对其充满期待,认为它“有望为人类心智研究提供一个统一框架”。预测加工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哲学与自然科学两大阶段。在哲学阶段,预测加工理论的历史渊源主要包括康德的先验哲学和亥姆霍兹的无意识推断;进入自然科学阶段后,预测加工理论在信息传输理论中的预测编码、贝叶斯脑、深度学习中的亥姆霍兹算法、视觉计算中的预测编码系统以及自由能原理等推动下逐渐发展完善。这一历史分析有助于廓清预测加工理论发展的关键阶段特征及相关概念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加工 预测编码 自由能原理 主动推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ulink的三种质子交换膜电解槽模型对比
3
作者 王尊博 徐超群 +4 位作者 何勇 翁武斌 李明阳 王晓丁 王智化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6-494,共9页
针对电解槽仿真研究过程中建模技术尚不完善,多种电解槽建模方法之间并没有清晰的划分和优缺点对比的问题,本文在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3种不同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槽模型,对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工作时的电化学现象进行解释,并对3种模型的适用... 针对电解槽仿真研究过程中建模技术尚不完善,多种电解槽建模方法之间并没有清晰的划分和优缺点对比的问题,本文在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3种不同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槽模型,对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工作时的电化学现象进行解释,并对3种模型的适用范围与优缺点进行对比。本文所采用的模型一基于经验公式建模,模型二对电解槽内部不同的过电势进行区分,模型三对电解槽工作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模型一和模型二更适用于作为柔性负载与电力系统进行耦合,模型三对电解槽运行时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表达,更适用于对电解槽本身系数进行优化。本文的研究为质子交换膜电解槽仿真过程中电化学机理及后续的仿真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槽 制氢 质子交换膜 开路电压 欧姆过电势 活化过电势 守恒原理 电极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在植物活性物质提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菁 乔勇进 +4 位作者 柳洪入 王晓 叶章颖 林思敏 王春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72-282,共11页
植物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并具有抗氧化、抗菌、免疫调节、抗炎等多重功效,如何从植物中快速、高效、环保地提取活性物质一直以来是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超高压技术作为一种非热加工技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用... 植物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并具有抗氧化、抗菌、免疫调节、抗炎等多重功效,如何从植物中快速、高效、环保地提取活性物质一直以来是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超高压技术作为一种非热加工技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用于食品加工、提取等方面。超高压提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植物活性物质的提取率,缩短了提取时间,可作为一种替代传统固液萃取植物活性化合物的方法。该文重点综述了超高压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植物提取方面的发展应用,超高压提取原理与提取工艺,及其在黄酮、多酚、多糖等多种活性物质提取中的应用,与传统热回流提取方法相比,超高压提取技术可以在常温或较低温度下进行,可有效缩短提取时间,提高生物活性,降低能耗。但超高压在提取植物活性物质方面的应用还面临超高压提取理论基础不完善,提取物生物活性研究有待深入、设备成本高等诸多挑战,有必要探索超高压与其他提取方法相结合的协同提取作用,进一步揭示该技术所涉及的工作机制,以期为深入应用超高压技术提取植物活性物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活性物质 提取原理 提取工艺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辅助烧结Cu原子扩散激活能影响机理第一性原理计算与实验研究
5
作者 赵博 张晓敏 +2 位作者 赵志鹏 吴琼 高鑫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3-572,共10页
从第一性原理计算与电流辅助烧结两方面出发,研究了外加电场对晶体Cu扩散激活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外加电场和电流使Cu空位产生的难度降低,但是原子迁移能几乎不变,导致扩散激活能在达到电场强度(电流密度)阈值(2 V·Å^(‒1)(307.... 从第一性原理计算与电流辅助烧结两方面出发,研究了外加电场对晶体Cu扩散激活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外加电场和电流使Cu空位产生的难度降低,但是原子迁移能几乎不变,导致扩散激活能在达到电场强度(电流密度)阈值(2 V·Å^(‒1)(307.1 A·cm^(‒2)))后略有下降,超过阈值后会剧烈下降,最终在电场强度(电流密度)达到5 V·Å^(‒1)(708.5 A·cm^(‒2))后,由于空位形成能逐渐下降到0,扩散激活能下降至临界值,扩散激活能临界值相比于阈值对应的扩散激活能降低了约60.2%。研究结果揭示扩散激活能在电场或电流作用下呈现出明显规律性的下降趋势,实验结果与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结果呈现较好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能 第一性原理 电流辅助烧结 快速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混凝土再生微粉物理化学联合活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熊科兴 詹炳根 +3 位作者 王存 卞朋飞 周耀宗 余其俊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5-1280,1287,共7页
针对再生微粉活性低、不能高效利用的问题,在物理研磨和化学激发2种单一活化方式的研究基础上,文章探究物理化学联合活化方式对再生微粉活性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物理化学联合活化活性指数可提升14.7%,较单一活化方式活性提升效果显著... 针对再生微粉活性低、不能高效利用的问题,在物理研磨和化学激发2种单一活化方式的研究基础上,文章探究物理化学联合活化方式对再生微粉活性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物理化学联合活化活性指数可提升14.7%,较单一活化方式活性提升效果显著,再生微粉经过机械研磨后,结构表面缺陷增多,促进了活性成分的溶出,进一步增加了化学激发剂与再生微粉发生反应的效率,促进试样中生成较多能够提高试件强度的C-S-H和C-A-S-H等凝胶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微粉 活性指数 联合活化 活化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Fe中氢扩散行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汤伟杰 王红英 李志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5-143,共9页
不锈钢中氢脆问题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热点,然而至今为止,对于钢中合金元素及空位与H原子之间的作用机理依然不清晰.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H原子在不同体系下γ-Fe(Fe8H、Fe7Cr/MoH、Fe7H)的扩散激活能、扩散系数以及扩散过渡态,对比... 不锈钢中氢脆问题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热点,然而至今为止,对于钢中合金元素及空位与H原子之间的作用机理依然不清晰.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H原子在不同体系下γ-Fe(Fe8H、Fe7Cr/MoH、Fe7H)的扩散激活能、扩散系数以及扩散过渡态,对比了H原子在不同体系γ-Fe中的扩散难易程度,并从电子结构层次解释其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空位的存在会改变H原子在γ-Fe中的扩散路径.在含空位的晶胞中H原子稳定存在于空位附近的近四面体间隙中,并沿空位附近的四面体间隙或八面体到四面体间隙路径扩散.γ-Fe中空位对H原子的影响是局域性的,一方面是捕获H原子的陷阱;另一方面降低了H原子的扩散激活能,促进H原子的扩散.而Cr/Mo的掺杂会降低空位对H原子的束缚,也会抑制H原子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氢扩散 γ-Fe 扩散激活能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苣苦味素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韩舒晨 何天枫 +2 位作者 曹荣安 李朝阳 李良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65-174,共10页
为充分利用菊苣资源,探究菊苣生产菊粉加工副产品中菊苣苦味素利用价值,本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超声波结合响应面法对菊苣根苦味素进行提取与参数优化,以获得最佳提取参数,以液质分析对菊苣苦味素进行了成分分析,最后对菊苣苦味... 为充分利用菊苣资源,探究菊苣生产菊粉加工副产品中菊苣苦味素利用价值,本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超声波结合响应面法对菊苣根苦味素进行提取与参数优化,以获得最佳提取参数,以液质分析对菊苣苦味素进行了成分分析,最后对菊苣苦味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乙醇浓度80%、超声温度35℃、超声时间24 min、超声功率450 W,液料比33:1 mL/g条件下,菊苣苦味素的得率为1.18%±0.015%。液质分析结果显示,菊苣苦味素主要含有7种化合物,分别为地胆草丁、秦皮甲素、秦皮乙素、绿原酸、莴苣酸、山莴苣素及山莴苣苦素。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菊苣苦味素对DPPH·、ABTS^(+)·、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半数清除浓度(IC_(50))分别为0.271、0.0734和0.130 mg/mL,且清除能力与浓度呈现浓度依赖性;菊苣苦味素浓度为1.0 mg/mL时,菊苣苦味素的总还原能力达到了1.108,研究为菊苣苦味素的利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苣 苦味素 响应面法 液质分析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熵合金电解水电极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邢伯玮 张楠楠 +4 位作者 马婧雯 左晓姣 于惠舒 霍萧冉 张啸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9,共11页
开发合适的催化材料,制备出高性能、大规模、低成本的催化电极,可减少电解水过程的能量消耗、提升制氢效率。高熵合金由于具有高催化活性,在催化电极应用方面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应用于电解水过程中析氢反应和析氧反应的高熵合金催化... 开发合适的催化材料,制备出高性能、大规模、低成本的催化电极,可减少电解水过程的能量消耗、提升制氢效率。高熵合金由于具有高催化活性,在催化电极应用方面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应用于电解水过程中析氢反应和析氧反应的高熵合金催化电极的研究进展。首先简述了电解水制氢的工业背景和电化学原理;分析了高熵合金催化活性的来源,即杂化能带结构带来的更为合理的表面吸附能和更多的表面活性位点,以及其特有的高熵效应与“鸡尾酒”效应对整体催化活性的影响;接着讨论了高熵合金的成分设计理念,即通过非贵金属元素的替代来降低成本,同时通过改变合金化元素含量提高高熵合金的内禀活性、增加表面活性位点数量;介绍了第一性原理计算在高熵合金催化机理研究、催化表面吸附能调控、合金成分高通量筛选中的应用;总结了高熵合金平板、多孔、负载纳米颗粒催化电极制备的工艺特点,以及其中的问题与挑战;最后对未来高熵合金电催化电极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电解水 催化电极 成分设计 第一性原理 活性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性原理计算Mo浓度对Mo掺杂BiVO_(4)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苟杰 熊明姚 +2 位作者 张志远 吴征成 苏欣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188,共7页
本文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不同浓度的Mo掺杂BiVO_(4)的V位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和光催化性能.缺陷形成能的计算结果说明BiMo_(x)V_(1-x)O_(4)(x=0.0625,0.125,0.25)三种掺杂体系都是可以稳定存在的.电子结构计算结果... 本文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不同浓度的Mo掺杂BiVO_(4)的V位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和光催化性能.缺陷形成能的计算结果说明BiMo_(x)V_(1-x)O_(4)(x=0.0625,0.125,0.25)三种掺杂体系都是可以稳定存在的.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BiMo_(x)V_(1-x)O_(4)(x=0,0.0625,0.125,0.25)四种体系的带隙分别为2.123 eV,2.142 eV,2.160 eV和2.213 eV.掺杂BiVO_(4)体系的带隙值均大于本征BiVO_(4),且带隙随着Mo浓度的增加而增大.BiMo_(x)V_(1-x)O_(4)(x=0.0625,0.125,0.25)三种掺杂体系的能带结构全部向低能量区域移动,导致掺杂体系导带底越过费米能级,Mo掺杂BiVO_(4)后具有n型半导体特性.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本征BiVO_(4)和BiMo_(x)V_(1-x)O_(4)(x=0.0625,0.125,0.25)三种掺杂体系的介电常数分别为3.08,3.90,12.7和17.50,掺杂后的静介电常数都呈现增大的趋势.对于反射系数和介电函数虚部而言,掺杂BiVO_(4)体系在低能量区域内提升明显.对于吸收系数而言,在掺杂的三种体系中,Mo掺杂BiVO_(4)体系的光吸收系数对红外光的吸收提升明显.光催化性能计算结果表明,本征BiVO_(4)氧化H_(2)O生成O_(2)的能力最弱,BiMo_(0.25)V_(0.75)O_(4)氧化H_(2)O生成O_(2)的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VO_(4) 第一性原理 掺杂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处理方法对元宝枫叶与花中酚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灵光 刘欣欣 +1 位作者 邓闯 尹培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2,共11页
为进一步推进元宝枫叶与元宝枫花在食品领域的开发应用,本研究以蒸汽、微波、烘烤为加热手段,并分别设置三组时间梯度对元宝枫叶与花处理前后样品中的总酚及主要单体酚类化合物含量进行检测,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变化,并对其成分与活性进行... 为进一步推进元宝枫叶与元宝枫花在食品领域的开发应用,本研究以蒸汽、微波、烘烤为加热手段,并分别设置三组时间梯度对元宝枫叶与花处理前后样品中的总酚及主要单体酚类化合物含量进行检测,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变化,并对其成分与活性进行主成分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烘烤处理使得元宝枫叶总酚含量显著提升(P<0.05),由75.80±3.54 mg GAE/g显著提升至82.55±2.54~87.78±1.53 mg GAE/g,而花与叶经其他处理前后样品的总酚含量均未产生显著性变化。元宝枫叶酚类单体中,没食子酸、没食子酸乙酯、1,2,3,4,6-五-O-烯丙基-β-d-葡萄糖在内的没食子酸类物质含量在三种热处理方法中均有不同程度上升,15 min烘烤样品中1,2,3,4,6-五-O-烯丙基-β-d-葡萄糖含量相较于未处理叶提升1.88倍,但长时间的微波或烘烤处理反而导致其含量增加幅度有所降低。上述没食子酸类物质含量变化趋势在元宝枫花中同样存在,但变化幅度较为平缓。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值在多数处理后的叶与花中均有显著提升,在处理后叶与花中最高提升1.49与1.21倍。主成分与相关性分析显示,没食子酸类衍生物与总酚含量变化显著相关,而在叶与花中不同酚类单体对于整体抗氧化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贡献。综上所述,热处理方式与加热时间对于元宝枫叶与花中的酚类组成及抗氧化能力具有不同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条件对于其生物活性及商品价值的提升尤为重要,其中FM10(10 min微波处理)对于元宝枫叶与花的抗氧化活性都达到提升的效果。上述研究为元宝枫叶与花在食品领域的加工处理与深入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枫叶 元宝枫花 热处理 酚类成分 抗氧化活性 主成分与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水铝石矿物颗粒表面吸附芳香族污染物的计算模拟与预测
12
作者 刘治山 马芳芳 +1 位作者 徐倩 谢宏彬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21-3031,共11页
了解芳香族污染物在矿物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对于评估其大气归趋及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吸附能(E_(ads))是描述芳香族污染物在矿物颗粒表面吸附行为的重要参数,然而,目前该数据十分匮乏.考虑到大气中存在大量的芳香族污染物,逐个揭示芳香族... 了解芳香族污染物在矿物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对于评估其大气归趋及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吸附能(E_(ads))是描述芳香族污染物在矿物颗粒表面吸附行为的重要参数,然而,目前该数据十分匮乏.考虑到大气中存在大量的芳香族污染物,逐个揭示芳香族污染物在矿物颗粒表面的E_(ads)值需要巨大的计算资源和工作量.因此,亟需建立一种能够快速预测芳香族污染物在矿物颗粒表面E_(ads)值的预测模型.本研究采取第一性原理的方法,探究了21个芳香族污染物在矿物颗粒三水铝石(001)面上的吸附机制.结果发现,21个芳香族污染物与三水铝石(001)面主要形成氢键、O—H…π键以及O—H…X(X=Cl/Br)相互作用,其E_(ads)值的范围在-12 kcal·mol^(-1)至-30 kcal·mol^(-1)之间.基于计算得到的21个E_(ads)值,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预测芳香族污染物在三水铝石(001)面上E_(ads)值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该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优度、稳健性和预测能力,能够用来预测含有—CH_(3)、—OH、—COOH、—NO_(2)、—NH_(2)、—CHO、—F、—Cl、—Br官能团的芳香族污染物.本研究结果对于提高目前对芳香族污染物在矿物颗粒表面上吸附行为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为进一步揭示芳香族污染物在三水铝石(001)面上的大气转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族污染物 三水铝石 吸附能 第一性原理计算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变压器正反激原理的动力电池主动均衡方法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玉 徐俊 +1 位作者 彭程 梅雪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1-158,共8页
为了解决动力电池状态不一致导致电动汽车电池组容量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变压器正反激原理的动力电池主动均衡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变压器作为能量转移器件,实现电池组的均衡系统模组化,均衡模组内电池通过变压器正激原理进行均衡,... 为了解决动力电池状态不一致导致电动汽车电池组容量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变压器正反激原理的动力电池主动均衡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变压器作为能量转移器件,实现电池组的均衡系统模组化,均衡模组内电池通过变压器正激原理进行均衡,模组与电池组间利用变压器反激原理进行均衡;然后,根据能量转移方向的不同,分别实现能量从电池组向均衡模组或均衡模组向电池组转移的两种均衡模式;最后,采用基于电池电压的控制策略,通过判断电池电压状态选择相应的均衡模式,实现不同均衡模组的同步均衡。搭建了均衡实验平台,在静置和美国城市循环工况测试条件下,分别验证所提出均衡方法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基于变压器的均衡方法相比,提出的结合变压器正反激原理的均衡方法具有更快的均衡速度,平均均衡速度可达0.097 m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主动均衡 正激原理 反激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ROAV值鉴别蟹类关键特征性风味物的方法 被引量:65
14
作者 顾赛麒 陶宁萍 +3 位作者 吴娜 张晶晶 王锡昌 张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410-416,共7页
蟹一直都是人们喜食的水产品之一。近十几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致力于对蟹类营养成分的研究,而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较少,且研究时缺乏比较及统一性的归纳、整理。本文搜集了近20篇研究各种淡、海水蟹挥发性成分的外文文献,计算... 蟹一直都是人们喜食的水产品之一。近十几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致力于对蟹类营养成分的研究,而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较少,且研究时缺乏比较及统一性的归纳、整理。本文搜集了近20篇研究各种淡、海水蟹挥发性成分的外文文献,计算其ROAV值后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蟹风味物质进行数理统计分析,获得了表征各种蟹类风味的可能关键特征性风味物质,期望可以为将来破解蟹"味冠百物之鲜"之迷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味 气味活性值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绿茶中咖啡碱和儿茶素含量分析 被引量:27
15
作者 李俊 郭晓关 +3 位作者 庞宏宇 朱福建 王震 赖飞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80-484,共5页
对贵州省243份绿茶样品中咖啡碱和儿茶素类物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贵州省绿茶中儿茶素含量范围为9.14%~27.28%,平均含量15.71%;咖啡碱含量为1.08%~3.33%,平均含量2.24%。各地区茶叶儿茶素品质指数多数为1000~20... 对贵州省243份绿茶样品中咖啡碱和儿茶素类物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贵州省绿茶中儿茶素含量范围为9.14%~27.28%,平均含量15.71%;咖啡碱含量为1.08%~3.33%,平均含量2.24%。各地区茶叶儿茶素品质指数多数为1000~2000,其中黔南地区的最高为1975.51;各地区的儿茶素苦涩味指数主要在8.00~17.04之间,黔西南地区的苦涩味指数最低为8.00。据此分析可得,贵州绿茶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春茶适合开发高品质的名优茶,秋茶适合用于茶叶深加工或有效成分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绿茶 有效成分 儿茶素 咖啡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在天然药用活性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58
16
作者 陈业高 海丽娜 毕先钧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5-89,共5页
微波技术用于提取生物活性成分已涉及到几大类天然化合物 (挥发油、苷类、多糖、萜类、生物碱、黄酮、单宁、甾体及有机酸等 ) ,具有设备简单、适用范围广、萃取效率高、选择性强、重现性好、节省时间、节省溶剂、节能、污染小等众多优点。
关键词 微波辐射 药用植物 活性成分 应用 微波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限流储能系统的原理与有源限流仿真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彩宏 郭文勇 +2 位作者 肖立业 林良真 余运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49-53,73,共6页
基于限流集成原理与储能集成原理,共用一个超导磁体,将桥路型超导故障限流器(BSFCL)与超导储能系统(SMES)集成于一体,构成了超导限流储能系统(SFCL-MES)。该系统解决了桥路型故障限流器不能限制故障电流稳态值以及超导储能在系统故障时... 基于限流集成原理与储能集成原理,共用一个超导磁体,将桥路型超导故障限流器(BSFCL)与超导储能系统(SMES)集成于一体,构成了超导限流储能系统(SFCL-MES)。该系统解决了桥路型故障限流器不能限制故障电流稳态值以及超导储能在系统故障时的补偿容量过大的问题。所提出的SFCL-MES既可以限制故障电流峰值和稳态值,也可以补偿系统电压,提高了超导磁体的利用率。文中分析了SFCL-MES的有源限流的原理,给出了它的有源限流等效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SFCL-MES的有源限流的2种实现方法:有源电阻限流和有源电压限流。在PSIM上对SFCL-MES有源限流的各种方式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它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限流储能系统 桥路型超导故障限流器 超导储能 集成原理 有源限流 有源电阻 有源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成法”检测大蒜有效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向云峰 刘达玉 +2 位作者 杨佳祝 兰余 李平凡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3-86,82,共5页
本文提出了检测微胶囊中大蒜有效成分的一种检测方法—"加成法",并叙述了"加成法"的原理、操作程序。实验结果;相对偏差1.30%、变异系数为1.68%,标准差为7.746×10^(-4),回收率为96.3%~100.5%、检测下限为1.84... 本文提出了检测微胶囊中大蒜有效成分的一种检测方法—"加成法",并叙述了"加成法"的原理、操作程序。实验结果;相对偏差1.30%、变异系数为1.68%,标准差为7.746×10^(-4),回收率为96.3%~100.5%、检测下限为1.84mg/kg。证明"加成法"的准确性、精密度,灵敏度均好。本文将"加成法"与相关检测法作了比较研究,证明"加成法"检测微胶囊中大蒜有效成分是适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有效成分 加成法 检测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对黄芩生长与有效成分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35
19
作者 曹鲜艳 徐福利 +4 位作者 王渭玲 王静 黄淑华 张晓虎 何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6-61,共6页
探讨氮磷钾营养对黄芩生长动态、产量和有效成分累积的影响,为黄芩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通过大田试验,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310),定期采样,测定植株的生长指标、根中黄酮和黄芩苷的含量,计算产量,得到合理施肥量。... 探讨氮磷钾营养对黄芩生长动态、产量和有效成分累积的影响,为黄芩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通过大田试验,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310),定期采样,测定植株的生长指标、根中黄酮和黄芩苷的含量,计算产量,得到合理施肥量。结果表明:单施氮肥最有利于黄芩株高的生长;施磷肥可以促进黄芩根直径、根干重和产量的增加;磷钾配施可以显著提高根冠比和经济系数;单施磷肥最有利于黄芩根中黄酮和黄芩苷的累积。综合考虑各因素,氮磷钾配施优于单施和两两配施,N1P3K3(N 53.13 kg/hm2、P2O5224.89kg/hm2、K2O 224.89 kg/hm2)和N3P3K1(N 149.93 kg/hm2、P2O5224.89 kg/hm2、K2O 79.70 kg/hm2)为较优的两个施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氮磷钾 产量 有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菌酶抑菌活性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0
作者 刘益丽 邓霄禹 江明锋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9-194,共6页
溶菌酶是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类群中的酶类,是生物体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非特异性的防御机制。作者结合了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的生理生化特性对溶菌酶的溶菌原理进行了总结,并对其抑菌活力检测方法进行了综... 溶菌酶是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类群中的酶类,是生物体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非特异性的防御机制。作者结合了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的生理生化特性对溶菌酶的溶菌原理进行了总结,并对其抑菌活力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其抑菌作用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菌原理 活力检测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