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Rural E-commerce on Multi-dimensional Relative Poverty of Farmers
1
作者 Wang Yanqi Chu Chu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25年第1期59-75,共17页
As China enters a new stage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understanding how rural e-commerce can address the multidimensional relative poverty of farmers is of significant research importance.This research utilized da... As China enters a new stage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understanding how rural e-commerce can address the multidimensional relative poverty of farmers is of significant research importance.This research utilized data from 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CHFS)and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to construct a multi-dimensional relative poverty index system an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rural e-commerce development.A fixed-effect model was employed to test the direct impact,and an intermediary-effect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mechanism.The study found that rural e-commerce effectively alleviated multidimensional relative poverty among farmers,with varying effects across different dimensions.Notably,improving digital payment levels and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were effective means by which rural e-commerce mitigated this poverty.However,the impact of rural e-commerce showed regional heterogeneity.Based on these findings,this research offered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e-commerce relatively poor farmers digital payment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影响因素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成凤 谢治国 李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涉农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持的重要使命。基于563份问卷数据和30份访谈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与Matlab软件对涉农高校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影响因素进行建模并求解。结果显示,涉...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涉农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持的重要使命。基于563份问卷数据和30份访谈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与Matlab软件对涉农高校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影响因素进行建模并求解。结果显示,涉农高校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影响因素一级指标相关性排序为:社会因素>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二级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职业收入、职业发展、家庭经济状况、职业人格特征、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与专业背景对涉农高校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影响较大。基于此,提出建议。一是政府和社会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改善工作环境及生产条件,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经济收入;二是涉农高校应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取向,精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家庭应优化教育环境,提升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支持大学生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四是个人要提升乡村就业认识,存储就业创业知识,提高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高校大学生 新型职业农民 影响因素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区干旱胁迫下的农户生计脆弱性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陕西省榆阳区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玉恒 左文洁 +2 位作者 成汶璟 STANNY Monika 杜国明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5-1124,共10页
为了揭示干旱胁迫下北方农牧交错区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差异,本研究以陕西省榆阳区为例,基于暴露水平、敏感程度和适应能力,构建了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421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解析了2022年榆阳区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脆弱... 为了揭示干旱胁迫下北方农牧交错区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差异,本研究以陕西省榆阳区为例,基于暴露水平、敏感程度和适应能力,构建了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421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解析了2022年榆阳区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脆弱性及其差异特征,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了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调查农户的生计脆弱性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户主未上过学、户主仅上过小学及纯农户三种类型的农户生计脆弱性水平较高,分别为1.767、1.009和0.967。农户生计脆弱性与生计非农化程度、农户学历呈反比,与农户年龄呈正比;自然灾害造成农作物损失、农产品销售得不到保障分别是农户生计暴露水平和敏感程度较高的主要诱因,户主教育背景和家庭社会关系是农户生计适应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脆弱性差异显著,农户生计策略越多样、户主学历越高、平均年龄越小,其生计脆弱性越低,反之越高。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旨在提升北方农牧交错区农户气候变化韧性的政策及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区 农户生计脆弱性 气候变化 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多元驱动路径研究——以江西省蔬菜种植大户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连英 李文斌 +1 位作者 邓永胜 刘文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2-310,共9页
为探究农户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驱动的具体路径,基于整合型技术接受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以406份蔬菜种植大户数据为调研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运用组态分析诠释前因条件与农户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 为探究农户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驱动的具体路径,基于整合型技术接受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以406份蔬菜种植大户数据为调研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运用组态分析诠释前因条件与农户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单一要素不构成蔬菜种植大户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的必要条件,但高社会影响和政府支持在产生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方面起着更普遍的作用;存在4类产生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的适配组态路径:便利条件与政府支持驱动型、绩效期望与社会影响驱动型、努力期望与社会影响驱动型、多维协同驱动型;高绩效期望和高努力期望在实现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的过程中互为替代关系;存在2类导致非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的适配组态路径,即绩效便利缺失型和政府支持缺失型,且与产生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的适配组态存在非对称关系。基于此,提出坚持系统观念,发挥多要素协同作用;重视社会影响,发挥推广示范作用;优化政策支持环境,发挥精准化政策引导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种植大户 物联网技术 采纳意愿 多元驱动 智慧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何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传导机制与地区差异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林 何深茂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5,共14页
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二者的内在一致性,以及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然后将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与北京大学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匹配,实... 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二者的内在一致性,以及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然后将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与北京大学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匹配,实证检验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富裕、农业发展、农村生活与社会发展共享均有正向促进作用,进而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机制分析发现,县域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金融市场参与和县域产业升级两个渠道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两者的中介效应比例分别为10.4%和77.2%;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中西部地区、二线城市和数字普惠金融高水平发展地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更大。论文为发展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和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数字普惠金融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县域产业升级 金融市场参与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农政策的悬浮与落地:农民主体性的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朱颖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22,共15页
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实现共同富裕,但一些惠农政策的信息未能为民所知、实施难以为民所用、利益难以为民所享,即呈现政策悬浮状态。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的主体性未得到有效激发,即农民在场但主体缺位。通过对湘西... 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实现共同富裕,但一些惠农政策的信息未能为民所知、实施难以为民所用、利益难以为民所享,即呈现政策悬浮状态。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的主体性未得到有效激发,即农民在场但主体缺位。通过对湘西地区两家合作社的深入调研,笔者从惠农政策信息宣传、执行过程、可持续发展三个阶段进行探索性研究,发现农民主体性激发与惠农政策效果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只有三个阶段都激发农民主体性,才能实现农民在场、主体同时在位,惠农政策才能真正落地;反之,惠农政策将呈现悬浮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农政策 农民主体性 政策效果 政策悬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现代新农人培育路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吕莉敏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32,共8页
现代新农人培育是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强国建设与现代新农人培育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育强国建设能为现代新农人培育提供资金、政策与制度支持,而现代新农人培育能够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实现... 现代新农人培育是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强国建设与现代新农人培育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育强国建设能为现代新农人培育提供资金、政策与制度支持,而现代新农人培育能够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实现资源要素的整合。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培育具备新形象、新思维、新素养的现代新农人,面临培育标准缺失、培育理念陈旧、培育模式单一等现实困境。因此,需要以科学先进的培育理念引领现代新农人培育改革、以信息技术助推现代新农人精准培育、以制度建设提升现代新农人培育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现代新农人 培育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培养职业农民模式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文杰 苏宏 +3 位作者 陆晓晨 林杉 李晓红 黄国辉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5期185-188,共4页
职业教育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职业农民的培养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该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讨农业高校培养职业农民模式。分析现存问题,包括教学安排脱节、方式不灵活、师资需加强。提出要优化课... 职业教育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职业农民的培养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该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讨农业高校培养职业农民模式。分析现存问题,包括教学安排脱节、方式不灵活、师资需加强。提出要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辽东学院农民技术员培训班中蓝莓栽培技术培训班为例,阐述其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创新、师资强化及显著培训效果,为农业高校培养职业农民提供参考模式,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技术成果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培养模式 职业农民 课程设置 教学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流出对农户创业的影响研究——基于CHFS的进一步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尹志超 王瑞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27,共13页
基于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土地流出对农户创业的影响。为克服内生性带来的偏误,使用同一村庄除本家庭外的土地流出比例作为土地流出的工具变量,运用2SLS方法估计。实证结果表明,土地流出显著提高了农户创业的概... 基于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土地流出对农户创业的影响。为克服内生性带来的偏误,使用同一村庄除本家庭外的土地流出比例作为土地流出的工具变量,运用2SLS方法估计。实证结果表明,土地流出显著提高了农户创业的概率,并使农户创业项目的经营投入时间、经营规模和经营绩效显著增加。进一步分析显示,土地流出使得农户选择主动创业、自雇佣创业和新增创业的概率提高。机制分析表明,土地流出通过释放家庭劳动力、增加非农就业、获得租金收入从而促进农户创业。异质性分析发现,土地流出更有利于年轻农户创业,使东中部和南部地区的农户更积极地选择创业活动。土地流转激发了农户的创业活力,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出 农户创业 土地流出租金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创新创业何以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静 李丹 陈峰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8,共17页
乡村创新创业的蓬勃发展,为农民农村稳步迈向共同富裕提供了充足的内生动能。基于中国2014—2022年1650个县域平衡面板数据及浙大卡特—企研团队公布的乡村创新创业指数,从农民收入绝对值、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三个维度出发... 乡村创新创业的蓬勃发展,为农民农村稳步迈向共同富裕提供了充足的内生动能。基于中国2014—2022年1650个县域平衡面板数据及浙大卡特—企研团队公布的乡村创新创业指数,从农民收入绝对值、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识别乡村创新创业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之间的因果效应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乡村创新创业能显著带动农民收入增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能显著抑制“精英俘获”现象,在利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理检验表明,乡村创新创业主要通过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优化城乡就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吸引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返乡入乡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原国家级贫困县以及政府支持力度高的地区,乡村创新创业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更强。本研究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创新创业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精英俘获 双重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人形象的数字生产研究——基于抖音短视频场域的内容考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冉华 刘沛彤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4,共14页
随着全面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社交媒体在中国乡村的普及不仅大幅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更催生城乡数字交往中的新质生产力,塑造新的生产关系与生活样态。基于抖音社交平台,通过对短视频中新农人形象再生产数据的内容分析,可深入考察抖音... 随着全面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社交媒体在中国乡村的普及不仅大幅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更催生城乡数字交往中的新质生产力,塑造新的生产关系与生活样态。基于抖音社交平台,通过对短视频中新农人形象再生产数据的内容分析,可深入考察抖音如何重构城乡交往的整体现状及其形塑过程。研究发现,抖音等新媒体能够催生青年人反哺中老年人一起建立城乡双向奔赴的交往场域。尤其是一批青年新生代农民工,开始从城市返乡,他们积极投身数字乡村建设,通过创意化表演重塑了新农人形象。这种行为充分肯定返乡生活并重新定义乡村身份,在中国交往场域实践中占据核心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抖音作为技术与社会互动的中介,在视频内容展演上具有历时性维度和包容特性,并成为跨越城乡鸿沟、促进城乡互动的重要传播特征。此外,抖音等社交媒体用户,通过在视频里扮演中介角色再生产出数字时代的中国城乡社会网络交往媒介,在构建积极城乡交往的媒介形象以及搭建新传播体系方面提供实践方式与理论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城乡鸿沟 新农人 抖音社交平台 交往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突出亮点 被引量:10
12
作者 姜长云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8,共16页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2025年的“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和重点安排,围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政策导向,可谓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其突出亮点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即: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完善...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2025年的“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和重点安排,围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政策导向,可谓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其突出亮点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即: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完善“三农”工作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丰富拓展了“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思维,更加重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和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聚焦“三个提升”促进农民增收、增进民生福祉的举措更加有力有效,深化了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动力来源的认识,更加重视以人为本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一号文件 乡村全面振兴 “三农”工作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城镇化视角下农民的返乡回流及其阐释——基于中西部地区的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鹏进 王学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52,共11页
在中国最近10余年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在县域城镇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农民通过县城实现进城梦想的同时,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出现了部分农民返乡回流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发生既与农民在县城“低收入-高支出”... 在中国最近10余年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在县域城镇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农民通过县城实现进城梦想的同时,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出现了部分农民返乡回流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发生既与农民在县城“低收入-高支出”的家计结构有关,也受到农民家庭生命周期变迁、乡村价值回归等多重因素影响。总体来看,当前中西部地区农民的县域城镇化还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表现出经济支撑基础弱、进城动机不持久、生活风险加大等特征。其未来发展趋势亦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与县域产业能否高质量发展、新生代农民的发展能力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等有关系。这说明,关注县域城镇化不能仅有农民“进城”的单向视角,还应包括进城后“返乡”的面向,中西部地区的县域城镇化还只是农民“家计过程”的一部分,并不意味着农民完成了市民身份的转化。农民在县城的深度扎根需要经历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进城与返乡之间的适度重复、往返将会成为中西部地区县域城镇化的一种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镇化 农民返乡回流 中西部 渐进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能力与养殖户智慧农业技术采纳行为
14
作者 白雪冰 彭刚望 胡浩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4-524,共11页
基于江苏省生猪规模养殖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数字能力对养殖户智慧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能力对养殖户智慧农业技术采纳行为具有促进作用,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 基于江苏省生猪规模养殖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数字能力对养殖户智慧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能力对养殖户智慧农业技术采纳行为具有促进作用,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分维度来看,数字使用能力和数字创造能力是驱动养殖户采纳智慧农业技术的关键因素。作用机制和调节效应分析表明,数字能力通过提高信贷可得性促进养殖户智慧农业技术采纳行为,且合作经营模式能够强化数字能力对养殖户智慧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当养殖户社会资本较强、经营规模较大时,数字能力对其智慧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当生猪市场风险较低时,数字能力对养殖户智慧农业技术采纳的积极影响更明显。据此,建议在推广智慧农业技术过程中,加大对养殖户数字使用和数字创造能力的支持力度,搭建养殖户、企业、金融机构多主体数字信息共享平台,制定差异化、多元化的智慧农业技术推广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能力 养殖户 智慧农业 技术采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小农的消极议价权到积极议价权——一个案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毛丹 毛哲俊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3,157,共10页
一些村庄出现了小农“消极议价权”转向“积极议价权”的现象。对L村的田野观察表明,小农“积极议价权”是小农与市场互动的产物。一方面,乡村“后生产主义”的转向有利于小农议价地位的提升;另一方面,一些进入乡村与小农交易的外部资... 一些村庄出现了小农“消极议价权”转向“积极议价权”的现象。对L村的田野观察表明,小农“积极议价权”是小农与市场互动的产物。一方面,乡村“后生产主义”的转向有利于小农议价地位的提升;另一方面,一些进入乡村与小农交易的外部资本的获益目标从短期转向长期,倾向于稳定持久的地方市场,有向小农让渡一些议价空间的意愿。此外,小农由乡土社会关系所支持的一致行动,也增加了小农的议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生产型乡村 稳定地方市场 小农积极议价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的动因、困境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转青 吉慧鸽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4期22-25,共4页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发展绿色转型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有效路径。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政策引导、市场需求、技术革新是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的动力因素。从劳动力状况、技术集...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发展绿色转型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有效路径。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政策引导、市场需求、技术革新是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的动力因素。从劳动力状况、技术集成、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入、产业链位置等方面看,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应当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重点研发生态农业关键技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多方举措增加生态农业资金投入、改善小农户生态农业产业链低端地位等,以推进小农户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户 生态农业 动因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人短视频对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詹一虹 何叶紫 赖文睿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2-390,共9页
该研究以抖音平台为研究场域,探讨新农人短视频对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机制.研究运用扎根理论与重要性-绩效分析(IPA)相结合的方法,提取61个初始概念和22个子范畴,最终归纳出内容特性、平台特性、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旅游意愿... 该研究以抖音平台为研究场域,探讨新农人短视频对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机制.研究运用扎根理论与重要性-绩效分析(IPA)相结合的方法,提取61个初始概念和22个子范畴,最终归纳出内容特性、平台特性、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旅游意愿和观看意愿6个主范畴,构建了新农人短视频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短视频的内容特性和平台特性通过影响受众的认知形象与情感形象,显著驱动其观看意愿与旅游意愿.IPA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地方特色”为高关注度-高满意度因子,而“环境感受”“旅游设施状况”等因子需重点优化.该研究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呈现了短视频在乡村旅游中的文化价值与经济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人短视频 乡村旅游目的地 形象感知 扎根理论 IP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信任、个人约束对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行为的影响
18
作者 王蕾 许嘉伟 朱丹阳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69,共10页
为探究社会信任、个人约束对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1250份实地调查数据,通过构建二元Logit模型,分析社会信任和个人约束对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行为的影响,并验证社会信任和个人约束之间是否存在互补效应。研... 为探究社会信任、个人约束对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1250份实地调查数据,通过构建二元Logit模型,分析社会信任和个人约束对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行为的影响,并验证社会信任和个人约束之间是否存在互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用于表征社会信任的系统信任和人际信任均对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个人约束对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行为的边际效应递减,且每投入1单位的个人约束,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行为下降0.064个单位;社会信任和个人约束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效应;农户性别、家庭务农人数以及农户的责任认知对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任 个人约束 农户 节水灌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的农户响应行为研究
19
作者 魏玮 马恒运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1-550,共10页
【目的】探究农户参与产业组织的响应因素,为制定农户参与蔬菜产业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分析蔬菜产业组织关系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对河南省蔬菜种植大县的1082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提出农户参与蔬菜产业化发展行为响应的影响... 【目的】探究农户参与产业组织的响应因素,为制定农户参与蔬菜产业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分析蔬菜产业组织关系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对河南省蔬菜种植大县的1082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提出农户参与蔬菜产业化发展行为响应的影响因素假设,运用双栏模型(double-hurdle model)研究农户参与产业组织的意愿及其与后续行为之间的关系,探讨农户参与蔬菜产业发展行为响应情况。【结果】农户个人特征、经营特征、产品特征、市场环境、政策扶持等方面,对于推动不同类型农户参与蔬菜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意义。【结论】河南省蔬菜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农户参与蔬菜产业组织受到多因素影响,应当建立产业组织联合经营体系,优化规模化生产联合经营环境,全方位助力农户参与蔬菜产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参与 蔬菜产业 行为响应 双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贫边缘农户生计帮扶满意度评价及返贫预防策略研究——基于G县调查数据的分析
20
作者 邢占军 林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9,共15页
基于G县调研所得的数据,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农户生计帮扶满意度评价体系,并对其影响路径传递机制进行考察。研究发现,生存环境、人文发展和社会保障等对农户帮扶满意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 基于G县调研所得的数据,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农户生计帮扶满意度评价体系,并对其影响路径传递机制进行考察。研究发现,生存环境、人文发展和社会保障等对农户帮扶满意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应从生计可持续发展、思想观念转变和帮扶满意度提升等方面入手,实施多维提升策略以防范边缘户返贫。一是坚持推进“产业扶贫+产业兴旺”衔接,通过“社会输入型干预+农户内源式发展”机制有效结合驱动可持续生计发展策略,提振产业振兴功能。二是扎实推进“社会保障+风险预警”协同,加强对脱贫农户返贫诱因精准识别并分类施策,搭建以风险与可持续生计为中心的返贫监测预警框架,建立长期有效的帮扶信息动态管理机制。三是推动实施“组织振兴+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为引领重建村落共同体的社会结构和关系秩序,有效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激发多元协同参与动力,以多方协同合力推动实现中国式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可持续生计能力 相对贫困治理 帮扶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