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5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EM-DEM耦合模型喷丸铝合金薄壁件尺寸稳定性仿真研究
1
作者 汪帆星 汪舟 +6 位作者 曾思明 孙文革 段芳芳 葛久志 陈艳华 日孜完古丽 甘进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81,共11页
目的探究喷丸对铝合金薄壁件残余应力场的影响和应力释放后尺寸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多弹丸随机撞击薄壁件模型和喷丸薄壁件残余应力释放模型,并对模型预测7075铝合金薄壁件残余应力场的准确性进行验证。通过FEM-... 目的探究喷丸对铝合金薄壁件残余应力场的影响和应力释放后尺寸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多弹丸随机撞击薄壁件模型和喷丸薄壁件残余应力释放模型,并对模型预测7075铝合金薄壁件残余应力场的准确性进行验证。通过FEM-DEM耦合薄壁件喷丸+残余应力释放一体化模型,探究喷丸速度、喷丸直径、喷丸质量流工艺参数对7075铝合金薄壁件残余应力场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沿层深分布的残余应力试验值和仿真值最大误差在±16%以内,平均误差为6%,证实了模型良好的残余应力预测准确性。随弹丸速度增大,铝合金薄壁件表面残余应力和约束释放后的变形增大,速度为100m/s时最大残余压应力约为‒323 MPa。随弹丸直径增大,表面残余应力缓慢增大,残余压应力层深增加,弹丸直径为0.8 mm时残余压应力层深约为0.42 mm。随弹丸质量流增大,表面残余应力和约束释放后的形变也会小幅增加。增大弹丸质量流对增大最大残余应力和约束释放后的变形的增大效率小于增大弹丸速度和弹丸直径。根据仿真结果建立了喷丸效能评估参数和喷丸工艺参数相联系的预测模型。结论研究验证了多弹丸随机撞击薄壁件模型和喷丸薄壁件应力释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喷丸薄壁件残余应力场和约束释放后变形的能力,为铝合金薄壁件喷丸强化工艺和成形工艺提供了一种数字化研究思路和实际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薄壁件喷丸 fem-DEM耦合模型 喷丸成形 残余应力分布 尺寸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FEM双向流固耦合的大外飘型船舶砰击颤振响应不确定度研究
2
作者 田光钰 王一雯 +1 位作者 张涵韬 吴卫国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0-806,共17页
船舶非线性波浪载荷及结构高频颤振响应的准确评估与分析,是明确船舶结构安全性的前提,然而其数值仿真计算的可靠性及其不确定度分析则较少得到关注。本文开展分段龙骨梁水弹性模型CFD-FEM双向流固耦合仿真以及试验研究,对船模在波浪下... 船舶非线性波浪载荷及结构高频颤振响应的准确评估与分析,是明确船舶结构安全性的前提,然而其数值仿真计算的可靠性及其不确定度分析则较少得到关注。本文开展分段龙骨梁水弹性模型CFD-FEM双向流固耦合仿真以及试验研究,对船模在波浪下的高频响应进行仿真分析,并对仿真结果开展不确定度分析,评估仿真模型的可靠性。数值不确定度的计算结果,能够提供不同影响因素下结果是否收敛的判别依据和不确定度水平,并明确船艏的砰击压力、船模的运动和船体高低频波浪弯矩的不确定度水平。对比数值仿真与试验测试可知,CFD-FEM双向流固耦合仿真能够精确地捕捉到船舶结构高频响应,船舶在巡航工况下高频弯矩成分能够占到低频波浪弯矩的49.95%以上,砰击载荷诱发的舰船高频颤振动态响应不容忽视,此类舰船的结构设计及安全评估中须考虑其影响。本文可为船舶砰击颤振此类高频结构动态响应的不确定度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弹性模型试验 砰击颤振 CFD-fem双向流固耦合 不确定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FEM混合模型的材料热力耦合损伤分析
3
作者 曾金宝 姜翠香 张益豪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45-1358,共14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近场动力学-有限元方法(peridynamics-finite element method,PD-FEM)混合模型.该模型用于求解材料热力耦合损伤问题,将求解域划分为近场动力学(PD)区域和有限元方法(FEM)区域,通过FEM节点与PD物质点构成的混合键连接各... 提出了一种新的近场动力学-有限元方法(peridynamics-finite element method,PD-FEM)混合模型.该模型用于求解材料热力耦合损伤问题,将求解域划分为近场动力学(PD)区域和有限元方法(FEM)区域,通过FEM节点与PD物质点构成的混合键连接各个子区域.采用该模型对氧化铝陶瓷板在热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损伤行为进行了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混合模型获得的裂纹萌生及扩展与实验研究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该PD-FEM混合模型继承了PD处理不连续问题的优势,同时,由于FEM的引入,大大提高了PD方法在研究材料热力耦合损伤问题时的求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耦合 近场动力学 PD-fem模型 裂纹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荸荠冲击损伤有限元仿真分析及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国忠 李子涵 +4 位作者 刘婉茹 张清洪 陈立明 裴蕾 刘浩蓬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9,共10页
荸荠机械采收及采后加工过程中常面临采收机械与荸荠间冲击而产生碰撞损伤等问题,为此采用Ansys软件开展荸荠冲击损伤的有限元仿真分析,以期获取提高荸荠机械采收与采后处理质量的途径与方法。根据试验测量荸荠本征参数,以线性弹塑性和... 荸荠机械采收及采后加工过程中常面临采收机械与荸荠间冲击而产生碰撞损伤等问题,为此采用Ansys软件开展荸荠冲击损伤的有限元仿真分析,以期获取提高荸荠机械采收与采后处理质量的途径与方法。根据试验测量荸荠本征参数,以线性弹塑性和主应变失效耦合模型建立荸荠材料模型,通过跌落试验标定并验证了模型参数,开展三因素三水平全因子杆条碰撞仿真试验探究跌落高度、碰撞接触面直径、碰撞材料对荸荠损伤的影响,并以考虑淤伤软化和破裂的损伤易感性评价标准建立了损伤易感性经验公式。测量得到荸荠果肉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切线模量分别为7.916、0.586、4.554 MPa,主应变失效值为0.098,以失效网格体积和超过0.60 MPa应力区间体积对其冲击损伤分布进行模拟,淤伤体积、破裂体积及耗散能量与试验相对误差分别为7.18%、8.98%、6.62%,表明模型可用于描述荸荠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特性、破裂现象和能量耗散;杆条冲击试验结果表明,荸荠跌落高度与损伤易感性呈现线性增加关系,碰撞接触材料弹性模量对其损伤有显著影响,接触直径对损伤影响与接触材料有关,与结构钢碰撞时,损伤随直径增加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现象,与PVC和橡胶碰撞时,损伤随接触直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荸荠机械化收获质量和采后处理技术与装备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机械损伤 损伤模型 有限元 杆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落石冲击下棚洞结构动力响应数值模拟
5
作者 刘红岩 吕泽鹏 +4 位作者 刘康琦 周月智 常书瑞 薛雷 张光雄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7-169,共13页
为探究多次落石冲击下棚洞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建立并验证了基于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的落石冲击棚洞FEM-SPH耦合数值模型,并结合LS-DYNA完全重启动技术,研究了落石冲击速度、质量、冲击角度、形状等4个因素对多次落石冲击棚洞结构... 为探究多次落石冲击下棚洞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建立并验证了基于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的落石冲击棚洞FEM-SPH耦合数值模型,并结合LS-DYNA完全重启动技术,研究了落石冲击速度、质量、冲击角度、形状等4个因素对多次落石冲击棚洞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冲击力、缓冲层顶部冲击位移、棚顶位移、棚洞塑性应变均与落石质量、速度、冲击方向与棚洞平面的夹角呈正相关;长方体落石冲击产生的冲击力、棚顶位移和塑性应变均大于球体落石,球体落石产生的冲击位移大于长方体;对于长方体落石,冲击位移、棚顶位移、塑性应变与接触面积呈负相关;随着落石冲击次数的增加,峰值冲击力通常会先增大而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棚洞结构 动力响应 fem-SPH耦合数值模型 冲击力 多次落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颗粒阻尼理论的海上风机减振甲板特性研究
6
作者 董霄峰 任绅铖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7,共14页
当前,海上风电正朝“大容量、高塔筒、长叶片”的方向发展,在复杂海洋环境影响下,更加柔性的海上风机容易引发结构超限振动或疲劳振动问题,对海上风电场的安全运行带来严峻挑战。引入颗粒阻尼理论解决海上风机的振动控制问题。首先,充... 当前,海上风电正朝“大容量、高塔筒、长叶片”的方向发展,在复杂海洋环境影响下,更加柔性的海上风机容易引发结构超限振动或疲劳振动问题,对海上风电场的安全运行带来严峻挑战。引入颗粒阻尼理论解决海上风机的振动控制问题。首先,充分考虑风机内部空间布局与限制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减振颗粒甲板(VR-PD)结构形式;其次,建立了有限元与离散元(FEM-DEM)耦合的海上风机单自由度模型,并分别从颗粒的阻塞性和非阻塞性、颗粒半径和数量、腔体尺寸和颗粒叠加层数、腔体边壁倒角、颗粒质量比、结构自振周期等六方面进行VR-PD的减振特性研究;最后,建立了等质量的调谐质量阻尼器(TMD)模型,考虑急停工况、停机工况和地震工况对两者减振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VR-PD最多可提升阻尼比70.6%、多降低12.9%的振动位移和9.5%的振动加速度,VR-PD不仅减振效果优于TMD,而且可以更好地适应海上风机的内部空间,具有很好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振动控制 颗粒阻尼器 调谐质量阻尼器 fem-DEM耦合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啮合分度机构轴系横向刚度建模
7
作者 刘明涛 郭天明 陈港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80,共7页
横振特性是分度机构动态特性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文中以一种双啮合分度凸轮机构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拓扑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轴承刚度的轴系横向刚度模型,利用有限元仿真技术验证了所提出建模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定性分析了计入与不... 横振特性是分度机构动态特性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文中以一种双啮合分度凸轮机构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拓扑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轴承刚度的轴系横向刚度模型,利用有限元仿真技术验证了所提出建模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定性分析了计入与不计入轴承因素时整个轴系的柔度。建模中,首先依据力法求解了过约束轴系中的轴承处支反力,随后采用叠加法分析了计入轴承刚度的轴系刚度。研究可解决一类过约束分度机构横向刚度建模问题,也为后续整机动力学建模提供了先期理论支持与必要技术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啮合分度机构 横向刚度模型 过约束系统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开挖对邻近桩基础影响分析的DCFEM法 被引量:17
8
作者 朱晓宇 黄茂松 张陈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81-185,共5页
将DCFEM法运用于基坑开挖对邻近桩基础影响的分析。对目前已有板式支护基坑变形预测公式进行修改,提出基坑开挖对邻近桩基础影响的三维DCFEM法,对基坑开挖条件下基坑外不同距离处单桩及群桩的变形和受力进行了研究。采用DCFEM法模拟了... 将DCFEM法运用于基坑开挖对邻近桩基础影响的分析。对目前已有板式支护基坑变形预测公式进行修改,提出基坑开挖对邻近桩基础影响的三维DCFEM法,对基坑开挖条件下基坑外不同距离处单桩及群桩的变形和受力进行了研究。采用DCFEM法模拟了基坑开挖对邻近桩基础影响的离心模型试验,并将二者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DCFEM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开挖 桩基础 变形预测 DCfem 离心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M的蜂窝纸压溃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琼 吕原君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3-236,共4页
分析了正六边形蜂窝纸芯的边长值对蜂窝纸压溃性能的影响.首先引入蜂窝纸的压缩机理并将压溃过程分为4个阶段.其次建立了蜂窝纸分析模型,在有限元MSC.MARC中进行屈曲分析并得到蜂窝纸的压溃变形过程,同时对该过程进行实验验证.最后通过... 分析了正六边形蜂窝纸芯的边长值对蜂窝纸压溃性能的影响.首先引入蜂窝纸的压缩机理并将压溃过程分为4个阶段.其次建立了蜂窝纸分析模型,在有限元MSC.MARC中进行屈曲分析并得到蜂窝纸的压溃变形过程,同时对该过程进行实验验证.最后通过比较不同边长值的蜂窝纸的压溃情况,发现边长值对蜂窝纸压溃性能影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蜂窝纸进一步分析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 蜂窝纸 fem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M/BEM的燃料电池轿车结构声预测和控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荣 余卓平 周鋐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84-1491,共8页
采用有限元(FEM)和边界元(BEM)联合的方法对燃料电池轿车车内结构声进行预测和控制研究,提出了基于FEM/BEM的车内结构声分析方法和流程,建立了车身有限元模型和声学边界元模型,施加实测的激振力计算声学响应,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仿真模型... 采用有限元(FEM)和边界元(BEM)联合的方法对燃料电池轿车车内结构声进行预测和控制研究,提出了基于FEM/BEM的车内结构声分析方法和流程,建立了车身有限元模型和声学边界元模型,施加实测的激振力计算声学响应,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仿真模型,并进行误差分析.提出板件声学贡献分析的指导原则,介绍板件贡献分析原理和方法,进行所关注频率的车身板件声学贡献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车身板件采取约束阻尼处理等控制措施,通过虚拟验证改进结果,车内低频噪声明显降低,其中后座椅和前地板改进最明显,证明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达到优化燃料电池轿车车内噪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轿车 有限元(fem) 边界元(BEM) 结构声预测和控制 板件声学贡献分析 阻尼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爆破损伤的SPH-FEM耦合法数值模拟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志亮 毕程程 李鸿儒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19-1428,共10页
为了提高计算效率以及更好展现爆炸荷载下混凝土破坏过程,采用SPH-FEM耦合法对混凝土爆破成坑进行模拟。首先结合前人给出的C30混凝土Holmquist-Johnson-Cook(HJC)部分本构参数,通过理论推导等方法确定出剩余的参数;然后代入模型中计算... 为了提高计算效率以及更好展现爆炸荷载下混凝土破坏过程,采用SPH-FEM耦合法对混凝土爆破成坑进行模拟。首先结合前人给出的C30混凝土Holmquist-Johnson-Cook(HJC)部分本构参数,通过理论推导等方法确定出剩余的参数;然后代入模型中计算,将数值解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最后以峰值压力和峰值加速度作为考察对象,对HJC模型中21个参数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PH-FEM耦合法能直观地模拟爆炸荷载作用下爆坑的发展全过程,且能够较好地处理SPH边界问题;基于所给出的C30混凝土HJC本构参数,采用SPH-FEM耦合法对混凝土爆破破坏进行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度高,表明HJC本构参数的确定具有合理性。此外,还发现HJC本构参数对爆破问题结果的敏感度各不相同,指出对峰值压力和峰值加速度均有较大影响的参数在确定的时候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爆破损伤 SPH-fem耦合法 HJC本构 参数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细观模型的黏弹性复合材料层合板阻尼预测
12
作者 朱遂安 张鸿 +1 位作者 李湘萍 刘兵飞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80,共8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宏细观模型求解复合材料层合板模态阻尼的有限元方法。该方法以层合板的模态分析结果作为边界条件输入基体为黏弹性的单向纤维RVE模型,计算了具有频率依赖性与应变依赖性的各向损耗因子,并结合应变能法在宏观模型中引入... 提出了一种基于宏细观模型求解复合材料层合板模态阻尼的有限元方法。该方法以层合板的模态分析结果作为边界条件输入基体为黏弹性的单向纤维RVE模型,计算了具有频率依赖性与应变依赖性的各向损耗因子,并结合应变能法在宏观模型中引入符合实际分布的阻尼,借助有限元软件中复频率分析步求解层合板的模态阻尼。与已有的阻尼预测方法相比,本方法的计算结果变化趋势更接近实验数据,且只需定义细观组分的材料属性即可实现任意体积分数、任意铺层的复合材料阻尼预测,具有更加广泛的适用性,为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各类复合材料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细观模型 模态阻尼 有限元分析 应变能法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层波速模型对沉积谷地地震响应规律的影响:FEM–IBIEM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中宪 王冬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89-1301,共13页
准确的地层波速模型是场地反应分析的关键,而实际地层波速测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计算中通常采用简化的均质和分层模型,或者根据钻孔数据将波速沿深度进行线性、二次或指数拟合。这些不同波速模型对沉积谷地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究竟如... 准确的地层波速模型是场地反应分析的关键,而实际地层波速测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计算中通常采用简化的均质和分层模型,或者根据钻孔数据将波速沿深度进行线性、二次或指数拟合。这些不同波速模型对沉积谷地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究竟如何目前尚未得以厘清。为此尝试采用有限元—间接边界积分方程耦合方法,通过频时域定量计算,从波动学角度揭示不同波速模型沉积谷地地震响应的差别及其本质所在。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低频波入射时(??0.3),常用的几种波速模型对地表位移反应影响不大。但随着频率增大,不同波速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不能忽略。着重考察了线性模型和均质模型之间的反应差别:发现线性模型情况下高频共振和盆地边缘效应更为显著,由此导致地震能量主要积聚在近地表土层,并使得沉积内部地表位移幅值显著放大,地震动持时明显增长。另外,沉积谷地形状和入射角度对地震波聚焦特征也具有重要影响,不同波型入射下聚焦区域有很大差别。实际沉积谷地地震动场精确模拟需获取较为精细的地层波速结构和边界几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谷地 地震响应 fem-IBIEM 耦合法 地层波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DM/FEM的挤压铸造收缩缺陷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4
作者 牛晓峰 梁伟 +1 位作者 赵宇辉 侯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40-43,共4页
建立了模拟挤压铸造凝固过程中收缩缺陷形成的有限差分/有限元计算模型,该模型包括了凝固过程中的潜热释放和体积收缩效应。在温度场模拟中采用了交替隐式算法,在应力场模拟中采用了热粘弹塑性本构模型。为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对A356铝合... 建立了模拟挤压铸造凝固过程中收缩缺陷形成的有限差分/有限元计算模型,该模型包括了凝固过程中的潜热释放和体积收缩效应。在温度场模拟中采用了交替隐式算法,在应力场模拟中采用了热粘弹塑性本构模型。为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对A356铝合金挤压铸造凝固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铸造 收缩缺陷 数值模拟 FDM/f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区水位循环条件下斜坡桩基长期性能预测模型研究
15
作者 张高峰 姚国文 +3 位作者 宋安祥 蒋欣健 冯梓航 王北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8-940,共13页
库水位循环作用下,库岸边坡岩土体强度参数逐年劣化,岸坡不断变形、下滑,对桩基产生长期侧向作用,造成桩基损伤积累,甚至破坏。为探究库区斜坡桩基的长期性能,构建了库水位循环作用下考虑岩土体劣化效应的斜坡桩-土耦合体系理论模型;提... 库水位循环作用下,库岸边坡岩土体强度参数逐年劣化,岸坡不断变形、下滑,对桩基产生长期侧向作用,造成桩基损伤积累,甚至破坏。为探究库区斜坡桩基的长期性能,构建了库水位循环作用下考虑岩土体劣化效应的斜坡桩-土耦合体系理论模型;提出采用FEM-SPH(有限元-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转换耦合算法建立三维斜坡桩-土有限元模型。结合工程案例,将理论模型与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预测模型均能对桩基的长期性能作出预测评估,二者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墩桩偏位预测平均误差在14%左右,承载力预测误差不超过12%;理论计算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桩基弹塑性阶段性能,而对于桩基破坏阶段适用性较差;有限元模型能较直观准确地揭示库岸边坡失稳演化过程、桩基损伤破坏机制以及桩-土长期相互作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水位循环作用 斜坡桩 长期性能 预测模型 有限元模型 fem-SPH转换耦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M的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宗振 徐东宇 +2 位作者 鞠超 黄世峰 程新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52-56,共5页
建立了1-3型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静力分析、模态分析和瞬态动力学分析。得到了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的内部应力应变分布、水泥基体对复合材料压电性能的影响、复合材料的厚度振动模态和在动态载荷下的响应情况。... 建立了1-3型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静力分析、模态分析和瞬态动力学分析。得到了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的内部应力应变分布、水泥基体对复合材料压电性能的影响、复合材料的厚度振动模态和在动态载荷下的响应情况。发现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产生的驱动应变和节点应力都集中在压电陶瓷柱上,高泊松比和低弹性模量的水泥基体能够增加复合材料的压电性能;低频下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的振动特性与压电陶瓷相同,且对外部的动态激励有着良好的线性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材料 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高架桥无支架盖梁施工过程模板受力特性的3D-FEM模拟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智华 汪铁钧 黄醒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7-32,共6页
以上海S32高速公路闵浦大桥西侧引桥段的盖梁施工为例,通过合理的边界条件处理,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复杂结构的3D-FEM模型,并以混凝土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变化模拟实际施工,进而分析无支架盖梁的受力状态.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 以上海S32高速公路闵浦大桥西侧引桥段的盖梁施工为例,通过合理的边界条件处理,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复杂结构的3D-FEM模型,并以混凝土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变化模拟实际施工,进而分析无支架盖梁的受力状态.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的结果基本吻合,为无支架盖梁施工技术的研究分析提供了参考方法.研究表明:混凝土浇注完成约10 h左右,即具有90%的设计强度,基本能承受自身重力荷载,盖梁的竖向及横向荷载逐渐向混凝土转移;同时,该时间的确定为现场确定拆模时间、提高施工进度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支架盖梁 混凝土相变 3D-fem模型 施工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刀柄—刀具系统动力学建模及其仿真方法研究
18
作者 杨劲威 沈春根 +1 位作者 戴欣雨 潘云龙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9-104,共6页
提出一种结合二维耦合三维循环对称模型的新型仿真方法来分析高速机床主轴—轴承—刀具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该方法基于有限元法,集成二维傅里叶多谐波与三维循环对称建模技术,实现对机夹立铣刀系统动态响应的精确预测。研究表明,该方法... 提出一种结合二维耦合三维循环对称模型的新型仿真方法来分析高速机床主轴—轴承—刀具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该方法基于有限元法,集成二维傅里叶多谐波与三维循环对称建模技术,实现对机夹立铣刀系统动态响应的精确预测。研究表明,该方法不仅显著提高系统动力学特性的计算效率,还为系统设计与故障诊断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通过对刀柄与刀杆接触面的详细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实用性与可靠性。模拟分析表明,该方法在处理复杂模型时能够显著提升计算效率和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轴—轴承—刀具系统 有限元法 转子动力学 三维循环对称建模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感锦纶纬平针织物的接触冷暖感有限元模拟
19
作者 姚琳涵 郑晓萍 +2 位作者 姚岚 魏文达 刘成霞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4,共8页
为了快速、有效、低成本地指导凉感针织物的设计,预测织物的接触冷感系数和传热系数,文章利用有限元仿真模拟凉感锦纶针织物的热传递过程。以9块凉感锦纶纬平针织物为研究对象,在Pierce纬平针织物线圈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采取7个型值... 为了快速、有效、低成本地指导凉感针织物的设计,预测织物的接触冷感系数和传热系数,文章利用有限元仿真模拟凉感锦纶针织物的热传递过程。以9块凉感锦纶纬平针织物为研究对象,在Pierce纬平针织物线圈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采取7个型值点构建NURBS中心样条曲线描绘曲线路径,构建出贴近真实形态的织物线圈模型。首先将其导入Solid works软件中建立恒温发热板—织物—热检测板装配体,再依次对模型进行修正分割和空气层装配,最后在ANSYS workbench仿真软件中赋予材料属性、网格划分和提交求解。仿真结果显示,接触凉感系数和传热系数的平均模拟误差分别为2.4%、4.8%,表明该模型可有效模拟针织物热传递性,预测出针织物的接触凉感系数、传热系数,能用于指导凉感针织物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纶纬平针织物 线圈模型 接触凉感系数 传热系数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M的纳米TiN改性金属陶瓷刀具的切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光春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97,共4页
文章以纳米TiN改性金属陶瓷刀具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大变形-大应变、增量理论及拉格朗日算法,建立了Cockcroft&Latham断裂分离及磨损准则的有限元模型,并对AISI1045钢进行切削加工模拟。改变刀具角度,得到不同角度纳米TiN改性金属陶... 文章以纳米TiN改性金属陶瓷刀具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大变形-大应变、增量理论及拉格朗日算法,建立了Cockcroft&Latham断裂分离及磨损准则的有限元模型,并对AISI1045钢进行切削加工模拟。改变刀具角度,得到不同角度纳米TiN改性金属陶瓷刀具切削过程中的主切削力、温度及后刀面磨损变化曲线,模拟结果与相关切削理论比较吻合。结合刀具磨损SEM形貌,简要分析了此刀具磨损机理。文章的研究能够为后期新型刀具材料的研究开辟了新路径,以期到达缩短研制周期,降低成本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纳米TiN改性TiC基金属陶瓷 数值模拟 Archard磨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