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黑麦种子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瑞清 闫志顺 +2 位作者 李诚 邵红雨 曹连莆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4,共4页
为研究小黑麦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利用SD 04-1等6个小黑麦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采用胚乳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对亲本和F1所结种子的粒长、粒宽、粒厚等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外观性状的表现同时受制于胚乳核基因... 为研究小黑麦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利用SD 04-1等6个小黑麦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采用胚乳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对亲本和F1所结种子的粒长、粒宽、粒厚等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外观性状的表现同时受制于胚乳核基因、母体植株基因和细胞质基因三套遗传体系。控制种子粒长的遗传效应主要是种子直接加性效应(VA=0.138**),种子的粒宽、粒厚、长宽比和长厚比的遗传效应主要受母体显性效应控制(母体遗传方差占总遗传方差的35.59%-51.52%),粒长和粒厚存在细胞质效应。研究还发现,小黑麦粒长、长宽比、长厚比以胚乳直接遗传率为主,粒厚的细胞质遗传率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就外观性状总体情况而言,参试亲本以P1(SD 04-1)、P3(04草鉴3)为好,其三种遗传效应能显著改善多数外观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籽粒外观品质 遗传效应 加性效应 显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蛋白玉米籽粒性状的遗传效应 被引量:10
2
作者 谭静 姚文华 +2 位作者 徐春霞 罗黎明 番兴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04-908,共5页
选用8个胚乳性状差异显著的优质蛋白玉米(QPM)自交系,采用GriffingI交配设计组配,通过对亲本、F1和F2的鉴定,探讨主要籽粒性状的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为有效利用热带硬质QPM种质改良、扩增我国温带QPM种质以及QPM籽粒性状改良和硬质QPM... 选用8个胚乳性状差异显著的优质蛋白玉米(QPM)自交系,采用GriffingI交配设计组配,通过对亲本、F1和F2的鉴定,探讨主要籽粒性状的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为有效利用热带硬质QPM种质改良、扩增我国温带QPM种质以及QPM籽粒性状改良和硬质QPM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籽粒百粒重、百粒体积、胚乳修饰度和籽粒密度在F1和F2代都表现一定的正向杂种优势;胚乳修饰度在F1代存在正反交差异,母体效应明显;4个性状的F2代表型值与中亲值的相关性最大;百粒重和百粒体积主要受母体效应控制,基因效应以显性效应为主;胚乳修饰度主要受种子直接效应控制,基因效应以加性效应为主;籽粒密度主要受母体效应控制,基因效应以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同等重要。这4个籽粒性状的细胞质效应均较小,主要受核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蛋白玉米 籽粒性状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种子品质性状与棉花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王国建 朱军 +2 位作者 臧荣春 许馥华 季道藩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95-300,共6页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双子叶作物种子遗传模型和农艺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了陆地棉五个亲本及其F1、F2棉子仁的油分含量、油分指数、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指数、棉子的子指、容重、仁壳比和仁指以及棉花植株单株产量、革株铃数、...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双子叶作物种子遗传模型和农艺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了陆地棉五个亲本及其F1、F2棉子仁的油分含量、油分指数、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指数、棉子的子指、容重、仁壳比和仁指以及棉花植株单株产量、革株铃数、单铃重的两年实验资料,估算了棉仁营养品质性状及棉子物理性状与棉花在艺性状间的各项近传协方差分量。结果表明,棉子仁营养品质和种子物理性状与单株产量遗传相关均不显著,油分含量、油分指数、蛋白质指数、子指、容重和仁指的细胞质效应、母体遗传效应与单株铃数的相应遗传效应存在显著的负向协方差,其互作协方差也为显著的负值。这6个种子性状与单铃重的遗传关系列相反,这些效应均为负相关。衣分与大多数种子性状不存在明显的遗传相关性,仅与蛋白质指数、子指和仁指有明显的细胞质和母体效应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陆地棉 棉子 品质 产量性状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仕贵 黎汉云 +1 位作者 周开达 马玉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S1期1-7,共7页
本文用6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36个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稻米外观品质性状均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其中不育系的作用大于恢复系。千粒重、粒长和长宽比具有较高的广义... 本文用6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36个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稻米外观品质性状均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其中不育系的作用大于恢复系。千粒重、粒长和长宽比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垩白率和垩白面积的遗传力较小。相关分析结果,长宽比与粒长以及垩白率与垩白面积和粒宽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长宽比与粒宽、垩白率与粒长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与简单相关的趋势一致。只有千粒重对长宽比的影响主要通过粒长间接影响,直接作用较小。本文还分析讨论了优质高产组合的育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外观品质性状 遗传效应 相关分析 杂种优势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主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分析(英文) 被引量:33
5
作者 石春海 何慈信 +1 位作者 朱军 陈建国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9-182,共4页
利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试验资料分析了遗传主效应和环境工作效应对籼稻5个外观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糙米长、糙米长宽比和糙米长厚比主要受制于遗传主效应,而糙米宽和糙米厚的表现则主要受到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其中糙米长、糙... 利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试验资料分析了遗传主效应和环境工作效应对籼稻5个外观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糙米长、糙米长宽比和糙米长厚比主要受制于遗传主效应,而糙米宽和糙米厚的表现则主要受到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其中糙米长、糙米长宽比和糙米长厚比3个性状的遗传主效应以母体效应为主,而糙米宽和糙米厚的遗传主效应则以细胞质效应为主。在环境互作效应中,所有外观品质性状均以母体互作效应为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和加性互作效应是影响糙米长、糙米长宽比和糙米长厚比表现的主要因子,而糙米宽和糙米厚则主要受制于基因的显性效应。遗传效应预测值结果表明,浙协2号A、协青早A、V2oA、测早2-2等是改良杂交后代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良好条本,其中浙协2号A亲本的外观品质性状预测值在两年中的环境互作效应较为一致,不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外观品质 基因型环境互作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品质性状间及其与经济性状间的遗传相关 被引量:4
6
作者 吕文彦 张鉴 +2 位作者 邵国军 周鸿飞 曹萍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1-604,共4页
利用朱军等提出的遗传模型,采用3×3NCⅡ正反交设计的亲本和部分组合F2代种子,分析了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和AC间及上述品质性状与株高、穗部性状等的遗传相关,以期为粳稻育种后代选择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精米重与糙米率存在... 利用朱军等提出的遗传模型,采用3×3NCⅡ正反交设计的亲本和部分组合F2代种子,分析了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和AC间及上述品质性状与株高、穗部性状等的遗传相关,以期为粳稻育种后代选择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精米重与糙米率存在极显著的母体加性相关;虽然控制品质性状的主要遗传效应分量与农艺性状相应遗传效应分量遗传协方差不显著,但在其他相应遗传效应分量方面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遗传相关 品质性状 农艺性状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杂交晚稻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黄利兴 李清华 +5 位作者 林玲娜 张以华 雷上平 王侯聪 游年顺 梁康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5-231,共7页
以6个籼型野败三系不育系为母本,5个晚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籼型杂交晚稻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粒率、碱消值和胶稠度等5个性状同时受到种子遗传效应和细胞质遗传效应的控... 以6个籼型野败三系不育系为母本,5个晚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籼型杂交晚稻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粒率、碱消值和胶稠度等5个性状同时受到种子遗传效应和细胞质遗传效应的控制,但细胞质遗传效应都大于种子遗传效应.整精米率、垩白度和透明度等3个性状只受到种子遗传效应的控制,并且都以种子显性遗传效应为主.直链淀粉含量同时受到种子遗传效应和母体植株遗传效应的控制,但以种子显性遗传效应为主.粒长和长宽比同时受到母体植株加性遗传效应和母体植株显性遗传效应的控制.不育系451A、全丰A、长丰A及恢复系蜀恢527、科恢752、岳恢94是配制优质杂交晚稻组合的优异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晚稻 品质性状 遗传效应 方差分析 细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三个茧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亮 吴艳 +1 位作者 孟宪民 黄先敏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4-357,共4页
以柞蚕品种9906、H043及其F1、F2、B1、B26个世代类型作材料,对柞蚕茧质的3个主要性状(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进行了基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3个性状均不符合简单的加性-显性模型,普遍存在基因互作,使杂种优势表现较为复杂。茧质的3... 以柞蚕品种9906、H043及其F1、F2、B1、B26个世代类型作材料,对柞蚕茧质的3个主要性状(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进行了基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3个性状均不符合简单的加性-显性模型,普遍存在基因互作,使杂种优势表现较为复杂。茧质的3个主要性状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遗传力较低;广义遗传力除全茧量的雌雄个体之间无明显差别之外,茧层量和茧层率的雌雄个体之间则开差较大;茧层量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而全茧量和茧层率的遗传变异系数则略低。实验还表明新品种9906比H有较多的部分显性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茧质性状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品质棉主要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香桂 倪万潮 +4 位作者 沈新莲 张保龙 杨郁文 徐英俊 姚姝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6-282,共7页
选用3个通过种间杂交后代选育的棉花高品质系(种)与4个抗棉铃虫棉花品种(系),按3×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置24个F1组合。对杂种一代主要农艺、经济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F1籽、皮棉产量具有一定的中亲优... 选用3个通过种间杂交后代选育的棉花高品质系(种)与4个抗棉铃虫棉花品种(系),按3×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置24个F1组合。对杂种一代主要农艺、经济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F1籽、皮棉产量具有一定的中亲优势,竞争优势差,其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为显性效应;铃重F1优势明显,无论中亲优势、超亲优势、竞争优势均有一定的正向优势,其遗传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是加性效应;结铃数和衣分多表现为负优势,其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结铃数无显性效应;h2B和h2N均以衣分最高,分别为74.5%和85.9%,皮棉产量其次,分别为60.2%和70.2%,结铃数最低,均为13.1%;纤维品质性状优势明显,尤以竞争优势表现突出,其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为显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品质棉 农艺性状 经济性状 杂种优势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型软米水稻资源主要品质性状遗传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龙 韦永贵 +5 位作者 陶永宏 罗天刚 卢光辉 杨芬 赵大伟 李存龙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4-359,共6页
选择5份云南地方香型软米水稻种质资源和6份自育香型软米保持系按5×6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Ⅱ)配制成30个组合,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分析方法对云南香型软米11个品质性状进行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出糙率、精米率... 选择5份云南地方香型软米水稻种质资源和6份自育香型软米保持系按5×6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Ⅱ)配制成30个组合,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分析方法对云南香型软米11个品质性状进行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出糙率、精米率和碱消值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种子直接显性效应、细胞质效应、母体加性效应、母体显性效应的共同控制。整精米率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种子直接显性效应的控制。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种子直接显性效应的控制。垩白度主要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的影响。11个品质性状的遗传率以种子直接遗传率为主。此外根据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预测值对亲本在育种的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型软米 品质性状 遗传效应 遗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蛋白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谭静 田俊明 +3 位作者 张学梅 白永刘 张培高 番兴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32-1038,共7页
运用加性—显性及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8个优质蛋白玉米(QPM)自交系及其56个F1组合的9个性状进行分析,对各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遗传力、杂种F1代的基因型和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主要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是显性与环境互... 运用加性—显性及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8个优质蛋白玉米(QPM)自交系及其56个F1组合的9个性状进行分析,对各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遗传力、杂种F1代的基因型和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主要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是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采用多环境改良潜力较大;具有较大正向加性效应预测值的自交系一般配合力(GCA)普遍较高,自交系的加性效应预测值与GCA效应值趋势基本一致;具有较大正向显性效应预测值的组合产量一般较高,组合的显性效应预测值与产量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蛋白玉米 农艺性状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BL.1RS易位系对小麦籽粒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肖永贵 刘新伦 +3 位作者 何胜美 夏先春 何中虎 吉万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0-146,共7页
【目的】研究1BL.1RS易位对小麦籽粒特征的影响及其遗传效应,为小麦籽粒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豫麦49/周麦16杂交后代的176个F5重组自交系为材料,于2008-2010年连续2年对籽粒性状进行分析,并结合SSR和STS标记对1BL.1R... 【目的】研究1BL.1RS易位对小麦籽粒特征的影响及其遗传效应,为小麦籽粒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豫麦49/周麦16杂交后代的176个F5重组自交系为材料,于2008-2010年连续2年对籽粒性状进行分析,并结合SSR和STS标记对1BL.1RS染色体进行籽粒性状的QTL检测。【结果】小麦籽粒性状中粒长和密度因子主要受基因型影响,千粒质量、粒宽、周长、面积及形态因子等性状受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的影响较大,1BL.1RS易位能显著提高千粒质量、粒长、粒宽、周长和面积,但对形态因子和密度因子影响不显著。千粒质量与粒长、粒宽和密度因子均呈极显著偏正相关;而粒长和粒宽呈极显著偏负相关。位于1BL.1RS染色体短臂上的HVM20-AF1/AF4标记区间携带有控制千粒质量、粒宽和面积的QTL,可解释17.2%~21.0%的表型变异;AF1/AF4-Xg-wm582标记区间存在有控制粒长和周长的QTL,分别解释21.5%和14.9%的表型变异;与Nor-4紧密连锁的形态因子QTL可解释12.2%的表型变异,受环境影响较大。【结论】1RS携带有提高千粒质量、粒长、粒宽、周长、面积及形态因子的QTL,通过分子标记跟踪选择1BL.1RS易位系可有效改良小麦籽粒性状,进而提高千粒质量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性状 1BL.1RS易位系 QTL定位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棉种子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秦利 沈晓佳 +2 位作者 陈进红 徐海明 祝水金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2-447,共6页
采用二倍体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陆地棉9个亲本和30个杂交组合的子指、种仁率、仁壳比、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和棉酚含量等种子物理性状和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遗传率和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所有棉子品质性... 采用二倍体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陆地棉9个亲本和30个杂交组合的子指、种仁率、仁壳比、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和棉酚含量等种子物理性状和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遗传率和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所有棉子品质性状均受种子直接遗传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的共同控制,种仁率还受到细胞质效应的影响。子指和仁壳比以母体显性效应为主,蛋白质含量以显性效应为主,油分含量和棉酚含量以母体加性效应为主。遗传相关性分析表明,棉子物理性状和营养品质性状间的显性遗传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子指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显性正相关,子指与油分含量和棉酚含量呈显性负相关。种仁率和仁壳比与3个棉子营养品质性状间的母体遗传相关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种子品质性状 遗传效应 遗传率 遗传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粳稻品质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洪文 殷延勃 +4 位作者 王昕 王坚 强爱玲 刘炜 史延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3-89,共7页
为了给杂交粳稻稻米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利用489A、216A、552A、中作59A、16A、秋光A 6个不育系和94FR30、2002FR11、2002FR24、1229、FR7969、8FR2 6个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禾谷类作物胚乳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分析方... 为了给杂交粳稻稻米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利用489A、216A、552A、中作59A、16A、秋光A 6个不育系和94FR30、2002FR11、2002FR24、1229、FR7969、8FR2 6个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禾谷类作物胚乳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分析方法对杂交粳稻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长宽比、精米长厚比主要受种子直接显性效应的控制,整精米率、透明度和垩白率主要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控制,垩白面积的遗传主要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和母体显性效应共同控制,糙米率、垩白率的细胞质效应也达极显著水平,环境因素、抽样误差等剩余效应对精米率、垩白率、透明度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杂交粳稻组合F2代种子品质性状平均杂种优势预测值中,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精米长宽比、精米长厚比5个品质性状均有杂交优势达显著或极显著的组合,此外还根据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预测值对亲本在育种中的利用潜力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品质性状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玉米3个籽粒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樊庆琦 杨克诚 乔善宝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378-381,共4页
以籽粒性状差异明显的自交系组配的6个世代为试验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籽粒长度、籽粒比重、籽粒鲜干重差值(HKWI)等3个籽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籽粒比重未检测到主基因,籽粒长度和HKWI在多数组合检测到2对主基因... 以籽粒性状差异明显的自交系组配的6个世代为试验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籽粒长度、籽粒比重、籽粒鲜干重差值(HKWI)等3个籽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籽粒比重未检测到主基因,籽粒长度和HKWI在多数组合检测到2对主基因,且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减效,显性效应为增效,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互作效应中以l效应和i效应较为明显;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均为减效,且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3种上位性效应也较为明显;3个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在各分离世代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分析表明,籽粒长度受主基因和多基因的共同影响,而HKWI的主基因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性状 遗传模型 基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粳稻米质性状的遗传效应 被引量:5
16
作者 倪林娟 全立勇 +2 位作者 袁勤 张四珍 吴玉兰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3-17,共5页
以寒丰A等3个粳型不育系和湘晴等3个粳型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对粳型杂交稻米质性状进行了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主要受种子直接效应的控制.遗传效应预测表明选用湘... 以寒丰A等3个粳型不育系和湘晴等3个粳型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对粳型杂交稻米质性状进行了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主要受种子直接效应的控制.遗传效应预测表明选用湘晴为恢复系可以极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胶稠度,显著降低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选用T1027可以显著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胶稠度,降低糙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粳稻 品质性状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交稻米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陈建国 朱军 潘启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6,10,共4页
用胚乳性状遗传模型和分析方法对籼粳交稻米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都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中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的优势较强,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优势较弱。不同性状杂种优质的遗传原因不同,直... 用胚乳性状遗传模型和分析方法对籼粳交稻米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都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中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的优势较强,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优势较弱。不同性状杂种优质的遗传原因不同,直接显性和母体显性对杂种优势的贡献大小因性状而异,但总的来说,母体显性对籼粳杂种F2籽粒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细胞质效应对部分性状(如胶稠度、蛋白质含量)的群体平均优势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交 品质性状 杂种优势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胞质雄性不育杂种化学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日生 詹莜国 +2 位作者 朱列书 赵松义 郭清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3-647,共5页
以3个烤烟胞质雄性不育系(MsYZ206-9、MsYZ203-6和MsYZ216-1)和4个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云烟87、G80和G28)为材料,配成12个杂种,利用简单加性-显性遗传模型研究总糖、烟碱、总氮、氧化钾、氯、总糖/烟碱、总氮/烟碱和氧化钾/氯等8个烟... 以3个烤烟胞质雄性不育系(MsYZ206-9、MsYZ203-6和MsYZ216-1)和4个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云烟87、G80和G28)为材料,配成12个杂种,利用简单加性-显性遗传模型研究总糖、烟碱、总氮、氧化钾、氯、总糖/烟碱、总氮/烟碱和氧化钾/氯等8个烟叶化学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和群体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1)控制烟叶总糖的主要遗传效应是加性效应,显性效应较低,其杂种优势利用潜力可能较低;控制烟碱、总氮、氧化钾、氯、总糖/烟碱、总氮/烟碱和氧化钾/氯的显性效应较高,这7个化学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利用潜力可能较大;2)所有杂种总糖存在负向群体平均优势和负向群体超亲优势,其他7个化学品质性状表现为正向、负向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胞质雄性不育杂种 化学品质性状 遗传效应 群体平均优势 群体超亲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黑麦饲草品质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瑞清 曹连莆 +2 位作者 李诚 邵红雨 李春艳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8-261,共4页
为了对小黑麦饲草品质性状进行深入研究,利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Ⅱ,采用加性-显性模型对6个小黑麦亲本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5个饲草品质性状的基因效应和遗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粗蛋白的遗传受加... 为了对小黑麦饲草品质性状进行深入研究,利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Ⅱ,采用加性-显性模型对6个小黑麦亲本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5个饲草品质性状的基因效应和遗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粗蛋白的遗传受加性、显性和上位性及环境效应控制,粗纤维、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的遗传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粗灰分的遗传受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饲草品质性状中除无氮浸出物外其它性状均表现出明显的自交衰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饲草品质性状 基因效应 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籽粒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俞忠良 赵军华 楼向阳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71-174,共4页
采用三倍体胚乳遗传模型,对一组5×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及其衍生世代的粒长、粒宽、粒厚和粒重4个籽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性状同时受胚乳、母体和细胞质3套不同遗传体系的控制,且以母体遗传效应的控制为主;... 采用三倍体胚乳遗传模型,对一组5×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及其衍生世代的粒长、粒宽、粒厚和粒重4个籽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性状同时受胚乳、母体和细胞质3套不同遗传体系的控制,且以母体遗传效应的控制为主;母体杂合显性效应对粒长、粒宽和粒重有较强的增值作用,母体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提高其基因型值得有效方法;现有的亲本中,多数细胞质效应与母体效应的作用方向相反,核质重组在遗传改良上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性状 三倍体 胚乳遗传模型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