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ECG彩虹码的双输入改进VIT识别研究
1
作者 陈波 孙辉 +2 位作者 储昭碧 李育玲 魏嘉乐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0-209,共10页
基于海量ECG数据,辅助医生进行有效数据分析与诊断,提高效率并减少医疗资源消耗,实现ECG智能识别是当前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针对ECG智能识别单一图像、单一深度学习算法性能有限性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ECG彩虹码的双输入改进VIT识别方法... 基于海量ECG数据,辅助医生进行有效数据分析与诊断,提高效率并减少医疗资源消耗,实现ECG智能识别是当前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针对ECG智能识别单一图像、单一深度学习算法性能有限性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ECG彩虹码的双输入改进VIT识别方法。首先,提出数学模型预测获取ECG标准周期,并以抽频方法挖掘ECG潜在特征,生成ECG彩虹码;然后,以卷积神经网络构建双输入特征提取模块,提取多种ECG图像局部特征进行融合,实现多维度ECG特征表示与融合,采用VIT编码模块对融合特征进行全局关注,实现基于多特征图像为输入的ECG识别。采用MIT-BIH数据库中的ECG进行实验,所提ECG识别方法获得99.41%的平均准确率,在现场采集的N类ECG中获得100%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图像变换方法能够有效可视化ECG特征,提出的识别方法能够有效实现ECG识别,与其他同类型方法相比获得了更优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信号 ecg彩虹码 图像变换 双输入特征提取模块 改进V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DOT∶PSS的导电水凝胶心电监测电极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明 郑俊杰 周金利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70,共11页
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导电水凝胶因其具有高导电性、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性设计等优点,在推动实时心电监测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PEDOT∶PSS水凝胶的制备方法、性能调控策略及其在心电监... 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导电水凝胶因其具有高导电性、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性设计等优点,在推动实时心电监测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PEDOT∶PSS水凝胶的制备方法、性能调控策略及其在心电监测领域的应用。最后提出了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开发兼具高稳定性与环境适应性的智能水凝胶,并优化其性能;开发高效、可扩展的新型制备技术;集成人工智能(AI)技术,实现心电(ECG)信号的智能分析;集成柔性能源模块,实现ECG监测系统自供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OT∶PSS 导电水凝胶 生物相容 温度响应 心血管疾病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相融合的ECG身份识别 被引量:5
3
作者 吕刚 陈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24期195-199,共5页
为了提高心电图(ECG)信号的身份识别正确率,提出一种小波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相融合的ECG身份识别方法 (IWT-ABC-SVM)。采用一种小波阈值函数对ECG进行去噪处理,提取ECG特征,将ECG特征输入到支持向量机中进行学习,采用人工蜂群算法优化支... 为了提高心电图(ECG)信号的身份识别正确率,提出一种小波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相融合的ECG身份识别方法 (IWT-ABC-SVM)。采用一种小波阈值函数对ECG进行去噪处理,提取ECG特征,将ECG特征输入到支持向量机中进行学习,采用人工蜂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参数,建立ECG的身份识别模型,采用MIT-BIH心电图数据进行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识别方法,IWT-ABC-SVM提高了ECG身份识别的正确率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信号 身份识别 小波去噪 人工蜂群算法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后即刻ECG的J点Q-X/Q-T及Q-T比值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洪广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4年第1期59-65,95-96,共9页
从实验性力量练习后即刻采集的ECG数据中发现,当人体经大力量负重蹲腿起后,J点下移(downwarddisplacementofJpoint)、S-T段平直延长(S-Tsegmentftatstraightprolo... 从实验性力量练习后即刻采集的ECG数据中发现,当人体经大力量负重蹲腿起后,J点下移(downwarddisplacementofJpoint)、S-T段平直延长(S-Tsegmentftatstraightprolongation)、大于50%,和Q-T比值,以及Q-Tc都增大,作者认为是练习后心肌缺血缺氧,电解质紊乱细胞内K+浓度升高,血钙过低、除极波受阻引起损伤电位以及心内膜缺血部位的Bayliss效应所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心电图 心肌供血 训练安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网络与ECG信号的青少年运动强度识别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董晋 季炜然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9-58,共10页
适当的体育运动有利于青少年身体健康,但是大多数青少年在运动过程中,盲目地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很容易造成身体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为了实现对青少年运动的合理安排和监测,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Long Sh... 适当的体育运动有利于青少年身体健康,但是大多数青少年在运动过程中,盲目地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很容易造成身体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为了实现对青少年运动的合理安排和监测,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与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信号的青少年运动强度识别方法。该方法可以在体育锻炼中实时监测运动强度,防止体育运动中不合理锻炼带来的危险。本研究算法采用多层的LSTM网络提取运动过程中的ECG信号特征,在网络中加入注意力机制,模仿生物的视觉注意力行为,对一段时间序列中的不同区域区别对待,重点关注特征区域,抑制无用信息,进一步提升监测效率和准确率。实验识别准确率可达99.40%,表明所提方法所构建的青少年运动强度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精度,且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LSTM ecg 运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力量练习后恢复早期ECG——R波和T波的缺血分析
6
作者 刘洪广 刘旭东 刘建莉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2年第3期60-66,74,共8页
本研究采用现场遥测技术,对30名一级男性运动员在10RM全蹬力量练习结束瞬间(0~1′50″)的3300个V_5导联ECG的R波和T波进行较详细的分析,发现力量练习结束瞬间的R波有缺血特征的变化,其中,在0~1′10″的期间里最为明显。提示教练员,在... 本研究采用现场遥测技术,对30名一级男性运动员在10RM全蹬力量练习结束瞬间(0~1′50″)的3300个V_5导联ECG的R波和T波进行较详细的分析,发现力量练习结束瞬间的R波有缺血特征的变化,其中,在0~1′10″的期间里最为明显。提示教练员,在此种负荷训练中,其间歇时间不能少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 力量训练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治疗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5
7
作者 颜平 罗心平 +1 位作者 施海明 范维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2期55-59,共5页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5 6例随机分为丹参多酚酸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丹参对照组 ,均治疗 14d ,观察3组的症状缓解、平板运动试验改善情况 ,以及比浊法...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5 6例随机分为丹参多酚酸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丹参对照组 ,均治疗 14d ,观察3组的症状缓解、平板运动试验改善情况 ,以及比浊法检测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的P选择素变化情况。结果 丹参多酚酸组在症状缓解、平板运动试验改善方面与丹参组相近 ,在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P选择素方面优于丹参组。结论 丹参多酚酸能明显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 ,改善心绞痛症状及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 冠心病心绞痛 血小板聚集率 P选择素 平板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式多功能运动心电检测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24
8
作者 雷靳灿 廖彦剑 +2 位作者 郑小林 侯文生 罗洪艳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84-1489,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多功能运动心电检测系统。该系统借助模块化设计,最大限度减少了仪器的设计开发工作,系统通过PCI扩展多串口的方式将心电采集、踏车控制、血氧饱和度检测、血压检测等多个模块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利用PC机进...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多功能运动心电检测系统。该系统借助模块化设计,最大限度减少了仪器的设计开发工作,系统通过PCI扩展多串口的方式将心电采集、踏车控制、血氧饱和度检测、血压检测等多个模块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利用PC机进行数据处理和系统分析。软件采用VB进行框架式设计,使各个模块既可以独立运行又可以协同工作,以实现心电图形实时显示、心率显示、ST/HR计算、踏车控制、血氧显示、血压显示等多个功能,并预留扩展接口以供其他功能模块接入。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可以对运动心电数据进行正确采集,还可对数据进行正确的分析处理,在对冠心病初期的诊断上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在临床应用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I总线 模块化 多功能 运动心电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电和脉搏波数据融合的呼吸率估计 被引量:8
9
作者 邓宝芸 潘燕 +5 位作者 孟延 刘兵 孙文红 张玉华 戚焰 李桥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1-216,共6页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心电和脉搏波提取呼吸信号并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多路数据融合估计呼吸率的算法。算法分别从心电的RR间期、R波的绝对高度和脉搏波搏动周期中提取呼吸信号,利用AR模型估计呼吸率,根据信号波形、节律和频谱特征获得反...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心电和脉搏波提取呼吸信号并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多路数据融合估计呼吸率的算法。算法分别从心电的RR间期、R波的绝对高度和脉搏波搏动周期中提取呼吸信号,利用AR模型估计呼吸率,根据信号波形、节律和频谱特征获得反映信号质量高低的质量指数,然后基于信号质量指数和卡尔曼滤波残差进行数据融合,获得融合呼吸率。14名志愿者参加了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呼吸率比单独从心电或脉搏信号提取的呼吸率更好地反映了呼吸率的变化。与压阻式呼吸传感器提供的参考呼吸率相比,融合呼吸率误差为(-0.03±2.78)次/min,而从心电RR间期、R波的绝对高度和脉搏法提取的呼吸率的误差分别为(0.62±3.30)、(0.42±3.47)和(-0.17±2.69)次/min。总体认为,基于多路数据融合的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干扰的影响,较准确地估计呼吸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率 数据融合 心电 脉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49岁成年人运动中心血管风险预测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苏浩 谢敏豪 +9 位作者 曹建民 王馨塘 严翊 王卉 林家仕 朱文斐 赵岩 李松波 李婷婷 靳一哲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6-45,84,共11页
目的:心电图和血压异常是判定运动风险最简便而有效的风险指标,通过对存在运动风险的40-49岁人群运动中的心电图、血压以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作相关回归分析,构建40-49岁人群运动中心血管风险预测指标体系。方法:40~49岁的173名男性... 目的:心电图和血压异常是判定运动风险最简便而有效的风险指标,通过对存在运动风险的40-49岁人群运动中的心电图、血压以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作相关回归分析,构建40-49岁人群运动中心血管风险预测指标体系。方法:40~49岁的173名男性与174名女性进行递增负荷测试,并监测动态心电图与血压变化;将运动中出现心电图ST段下压≥0.1mv或SBP下降〉10 mm Hg作为心电图或血压出现异常的判定标准;通过多元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ST段下压值以及SBP下降值与安静状态下生理、生化指标相关性并建立心电图与血压异常预测公式。结果:1)运动中男性心电图无异常组ST段下压值与LDH1、LDH1/LDH、OP以及PA存在显著关联,并构建了预测公式;运动中男性心电图异常ST段下压值分别与HDL—C、OP以及DBP存在显著关联,并构建了预测公式;2)运动中女性心电图无异常ST段下压值与BMI、LF/HF存在显著关联,并构建了预测公式;心电图异常女性ST段下压值与OP、安静心率、CKMB以及AST存在显著关联,并构建了预测公式;3)由于血压异常人群数量较低,因此,将男性与女性异常者一并进行分析,运动中血压异常SBP下降值与PWV、PA、LDH1/LDH存在显著关联,并构建了预测公式。结论:1)40-49岁男性与女性进行运动中容易出现两类风险即心肌缺血与在运动负荷增加时出现血压下降。2)通过运动激发的40-49岁男性与女性心肌缺血与血压异常下降可通过安静时生理、生化指标测谈.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心血管风险 心电图异常 血压异常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综合网络平台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郝建华 霍红星 +4 位作者 贠海雁 王璐 冯晓玲 孙红雨 付冬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785-2786,共2页
目的探讨心电综合网络平台在心电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集团化心电综合网络平台分析500例有冠心病史或疑似冠心病患者,从检查用时和异常检出率方面与常规心电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00例患者的心电检查用时从常规心电检查... 目的探讨心电综合网络平台在心电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集团化心电综合网络平台分析500例有冠心病史或疑似冠心病患者,从检查用时和异常检出率方面与常规心电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00例患者的心电检查用时从常规心电检查的(25.0±1.0)min缩短至心电综合网络平台检查的(2.0±1.0)min;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也从常规心电检查的79.3%(396/500)提高到心电综合网络平台检查的96.7%(483/50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综合网络平台在临床心电检查方面较常规心电检查效率高、准确度高,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心电描记术 网络心电描记术 心电管理平台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电图的身份识别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师黎 郭豹 +1 位作者 李中健 赵云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5-177,共3页
针对当前心电图(ECG)身份识别中存在的小样本、多特征点检测问题,提出基于小波变换和动态时间规整(DTW)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小波变换对ECG信号进行预处理并提取R波峰值点,提取并保存肢导联QRS波及心拍模板,根据QRS波测试数据与各QRS波模... 针对当前心电图(ECG)身份识别中存在的小样本、多特征点检测问题,提出基于小波变换和动态时间规整(DTW)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小波变换对ECG信号进行预处理并提取R波峰值点,提取并保存肢导联QRS波及心拍模板,根据QRS波测试数据与各QRS波模板间的相关性分析以及阈值条件缩小身份识别范围,采用DTW算法确定心拍测试数据与各心拍模板之间的最优匹配距离,实现身份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112个个体ECG数据中的身份识别准确率为97.3%,个体识别时间为4.4 s,解决了单检测点和大样本条件下的ECG身份识别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身份识别 小波变换 动态时间规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桥患者心电图及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爱莲 王品 +3 位作者 李威 郭琳 刘维 许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07-809,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术的3168例患者中,96例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的变化。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的检出率为3.0%,位于左前降支85... 目的探讨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术的3168例患者中,96例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的变化。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的检出率为3.0%,位于左前降支85例(88.5%),其中3例患者左前降支有2处心肌桥存在;6例(6.3%)发生在右冠状动脉;4例(4.2%)发生在左回旋支;1例(1.0%)发生在左后降支。96例心肌桥患者中,26例(27.1%)有缺血性ST段和T波改变,70例心电图正常。心肌桥深度:浅表型70例(72.9%),深在型26例(27.1%);心肌桥长度:6~15mm 31例(32.3%)、16~34mm 65例(67.7%)。依据Nobe1分级法,Ⅰ级22例(22.9%),Ⅱ级64例(66.7%),Ⅲ级10例(10.4%)。结论心肌桥患者心肌缺血与心肌桥长度和深度及运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心电描记术 运动试验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droid平台的动态心电图显示终端设计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德龙 褚晶辉 +1 位作者 宋垣 杨博菲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283-285,共3页
为了使心脏病患者或老年人能方便实时地监测心脏活动变化,设计并实现了心电图显示软件,通过Android系统智能终端实时获取生物采集器采集到的数据,对其进行解析并予以显示。考虑到蓝牙通信方式的实时性、可靠性,并通过对蓝牙协议的解读,... 为了使心脏病患者或老年人能方便实时地监测心脏活动变化,设计并实现了心电图显示软件,通过Android系统智能终端实时获取生物采集器采集到的数据,对其进行解析并予以显示。考虑到蓝牙通信方式的实时性、可靠性,并通过对蓝牙协议的解读,该心电图显示终端选择通过蓝牙无线通信方式获取收集器采集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实时解析、刷新绘制等相关操作,使用Java语言在Eclipse开发环境下实现。在Android系统的平板电脑上实现了对从心电收集器采集到的心电数据的实时解析,并能根据心电显示规则呈时间轴式刷新绘制心电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卓平台 蓝牙 数据采集 多线程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试验R波振幅改变诊断冠心病临床价值初步探讨(附170例冠状动脉造影对照)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吴树燕 张家成 +5 位作者 杨虎 秦玉萍 李芝仁 童玲 朱国英 邵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2年第6期537-540,共4页
本文报道120例冠心病与50例正常人的次极量卧位踏车运动试验的结果。用运动试验后R波振幅改变的各种参数及传统的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结果表明△R、△RST、ΣR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71.7%、75%、68.3%;特异性分别为84%... 本文报道120例冠心病与50例正常人的次极量卧位踏车运动试验的结果。用运动试验后R波振幅改变的各种参数及传统的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结果表明△R、△RST、ΣR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71.7%、75%、68.3%;特异性分别为84%、80%、84%。与ST段指标的敏感性72.5%、特异性76%大致相同。对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亦相仿。若联合应用各指标,以平行复合试验法计算,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可提高到88.3%;以系列复合试验法计算则特异性可提高到94%。对ST段阴性而R波参数呈阳性者,亦应考虑冠心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试验 R波振幅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人体运动强度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成谢锋 姜炜 刘子山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53-1159,共7页
据统计,在运动场所因心脏疾病突发导致人员伤亡的事件数量正逐年增加。为了正确评估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强度的大小,使运动强度与个人健康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本文基于小波包分解对人体心音和心电信号的处理技术,利用小波包多分辨分... 据统计,在运动场所因心脏疾病突发导致人员伤亡的事件数量正逐年增加。为了正确评估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强度的大小,使运动强度与个人健康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本文基于小波包分解对人体心音和心电信号的处理技术,利用小波包多分辨分析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小波包分解频带能量商的新方法,旨在将归一化能量结合到小波包分解当中,利用频带能量商作为检测人体运动前后心音、心电信号的生理参数;文中还给出了一种人体运动强度检测仪的实现方案。经实验论证本文所述人体运动强度检测方法分类识别效果好,硬件设备操作简单可靠,检测标准可调性强,能够很好地评估人体运动强度的大小,可以尽量避免因"过量运动"而导致心脏疾病突发事件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音 心电 能量商 运动强度检测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信号中特征波分割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建红 段豪 韩颖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9-87,共9页
在心电图信号中,正常的心跳波形通常包含P波、QRS波和T波,这些特征波的识别对疾病的辅助诊疗有着重要的价值,因而特征波的分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首先概述了心电信号特征波分割的整体流程,并对传统信号处理算法应用于特征波分割任... 在心电图信号中,正常的心跳波形通常包含P波、QRS波和T波,这些特征波的识别对疾病的辅助诊疗有着重要的价值,因而特征波的分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首先概述了心电信号特征波分割的整体流程,并对传统信号处理算法应用于特征波分割任务进行了总结;然后分析对比了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算法在心电特征波分割任务中的特点;最后展望自监督学习算法在心电特征波分割领域的应用前景,为该领域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心电特征波 心电分割 心电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楼梯运动后心率恢复与性别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阿信 平智广 +3 位作者 李世锋 井艳 朱涛 李中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了解楼梯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与性别的关系。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检查动态心电图、完成楼梯运动试验的715例不同性别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运动停止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恢复情况。结果各性别楼梯运动停止后10 min内心率恢复值随时间... 目的了解楼梯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与性别的关系。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检查动态心电图、完成楼梯运动试验的715例不同性别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运动停止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恢复情况。结果各性别楼梯运动停止后10 min内心率恢复值随时间延续而逐渐增大,其中每相邻2 min之间的心率恢复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受检者运动停止后1~10 min的10个测定时间点心率恢复值不全相等,总体趋势为女性组大于男性组。结论楼梯运动停止后的10 min各性别心率均处于恢复状态,但女性心率恢复比男性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恢复 性别 运动试验 心电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处方中运动强度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文鹤 张素珍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7-50,共4页
运用文献综述法,对运动处方中运动强度的确定方法进行归类、分析。指出,运动负荷心电图是比较切实可行的确定运动强度的方法。
关键词 运动处方 运动强度 体育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运动试验对急性心肌梗塞后患者残余心肌缺血的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林 张钧华 +4 位作者 何晓蕴 朱国英 杨虎 童琳 邵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4年第7期387-390,共4页
52例急性心肌梗塞后2~12周患者进行次极量蹬车心电图运动试验,心肌缺血发生率为44.2%。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多支病变者阳性率高于单支病变(P<0.01);与运动201铊心肌显像对比,前者阳性率较低(P<0.01)... 52例急性心肌梗塞后2~12周患者进行次极量蹬车心电图运动试验,心肌缺血发生率为44.2%。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多支病变者阳性率高于单支病变(P<0.01);与运动201铊心肌显像对比,前者阳性率较低(P<0.01);心电图运动试验中非梗塞区心肌缺血组阳性率高于梗塞周围缺血组(P<0.025);ST段抬高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ST段正常或压低组(P<0.01)。心电图运动试验对诊断梗塞后残余心肌缺血,特别是非梗塞区心肌缺血有一定价值,运动中ST段抬高可能预示较差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电图 运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