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耳蜗植入者EABR、NRT与ESR检测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道行 张岩昆 +1 位作者 田昊 王亮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10-31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客观检测方法评价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听觉传导功能并指导术后调试的可行性。方法对39名人工耳蜗植入者分别选取第3、10、20电极,进行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 allyevok edaudito rybrainstem responses,EABR)、神经... 目的探讨应用客观检测方法评价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听觉传导功能并指导术后调试的可行性。方法对39名人工耳蜗植入者分别选取第3、10、20电极,进行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 allyevok edaudito rybrainstem responses,EABR)、神经反应遥测(neuralresponset elemetry,NRT)、电刺激镫骨肌反射(electricall yevokedstap ediusresponses,ESR)检测及主观心理物理测试,测定EABR、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evokedcompoundactionpotentials,ECAP)、ESR阈值、主观阈值(T-levels)和主观最大舒适强度(C-levels),分别对EABR、ECAP阈值与主观阈值,ESR阈值与主观最大舒适强度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EABR平均阈值分别为158.63±10.86、159.71±11.17、152.92±10.82电流级(currentlevel,CL);ECAP平均阈值分别为188.71±15.19、194.61±10.21、185.07±11.52CL;ESR平均阈值分别为210.10±16.16、209.81±14.24、204.55±12.90CL。EABR阈值与主观阈值间、ESR阈值与最大舒适强度间显著相关(P<0.01);ECAP阈值与主观阈值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EABR是判断人工耳蜗植入者听觉传导功能的有效客观方法;EABR和ESR阈值的测定可协助判断人工耳蜗植入者的主观阈值和最大舒适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 神经反应遥测 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电诱发镫骨肌反射 主观心理物理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听性脑干反应监测在听神经瘤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冯天赐 梁茂金 +4 位作者 杨海弟 陈越勃 唐小武 陈玲 陈穗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 stimulation-induc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EABR)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对蜗神经通路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听神经瘤患者手术资料,手术径路均为颅中窝径路,其中18例术中运用EAB... 目的探讨电刺激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 stimulation-induc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EABR)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对蜗神经通路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听神经瘤患者手术资料,手术径路均为颅中窝径路,其中18例术中运用EABR监测作为监测组,另18例术中不做监测为对照组。监测组术前听力A级7耳,B级6耳,C级5耳,0.5、1、2、4 kHz平均纯音平均听阈(PTA)为37.60±16.95 dB HL,肿瘤最大直径为13.76±4.37 mm;对照组术前听力A级4耳,B级7耳,C级7耳,PTA为46.80±22.64 dB HL,肿瘤最大直径为13.74±4.26 mm。监测组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四次EABR监测:第一次在内听道口暴露肿瘤后进行,第二次在到达内听道中段时进行,第三次在内听道底进行,第四次在彻底清除肿瘤及包膜时进行。术后一月复查听力,比较两组结果。结果监测组除了第一次监测时波V引出率为72.22%(13/18),其余三次均为100.00%(18/18);且能引出波V的最小电流刺激强度为0.5 mA,潜伏期为3.97±0.17 ms。术后1个月,监测组听力A级7耳,B级4耳,C级4耳,D级3耳,其中3例患者术后听力丧失,听力保留率为83.33%(15/18),术后PTA为52.20±38.35 dB HL。术后对照组听力A级1耳,B级1耳,C级6耳,D级10耳,其中10例患者术后听力丧失,听力保留率为44.44%(8/18),PTA为90.90±37.28 dB HL。术后监测组PTA、听力分级和听力保留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听神经瘤切除术中进行EABR监测,能协助外科医生辨别蜗神经,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听神经通路的完整性,可提高听力保护率,为日后人工耳蜗植入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术中监测 电刺激听性脑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ABR和人工耳蜗术后EABR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宇 潘滔 +2 位作者 周娜 鲁兆毅 马芙蓉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2-806,共5页
目的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患者的听性脑干反应(ABR)及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ABR)的特点,为LVAS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的电生理监测反应特征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行人工耳蜗植入的14例... 目的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患者的听性脑干反应(ABR)及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ABR)的特点,为LVAS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的电生理监测反应特征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行人工耳蜗植入的14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记录人工耳蜗植入前ABR反应阈值及潜伏期,观察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ASNR)的表现,并统计该波的出现概率。记录患者术后EABR波形、V波阈值及III、V波潜伏期,计算III、V波引出率及EABR分级。比较ABR的V波和EABR的V波的潜伏期差异。比较ABR出现与不出现ASNR组的EABR反应阈值和V波潜伏期差异。结果 14例患者中有5例术前ABR可引出ASNR,9例无ASNR,V波潜伏期6.6~8.15ms。人工耳蜗植入后有13例引出有意义的EABR波形,平均EABR阈值为190.8CL,平均III波潜伏期为1.80ms,平均V波潜伏期为3.59ms,有1例EABR未引出反应。根据Gibson EABR分级标准,ASNR组与无ASNR组EABR波形分化无明显差异。ASNR组EABR阈值177.5CL,无AS-NR组阈值196.7CL,二者有统计学差异。ASNR组V波潜伏期4.71ms,无ASNR组V波潜伏期4.68ms,二者无统计学差异。EABR的V波潜伏期比ABR的V波潜伏期短,二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LVAS患者的ABR反应中出现ASNR波是其听力学特征性表现之一,但EABR记录不到相应的短潜伏期负反应。EABR的V波潜伏期较ABR短。植入前存在ASNR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具有较低的植入后EABR反应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 听性脑干反应(ABR) 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a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者EABR和行为测听电流级阈值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唐鸣 张盼盼 +5 位作者 邓红霞 沈毅 成立新 王凯 沈志森 史文迪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5-480,共6页
目的探究大龄儿童和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术后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EABR)反应阈和主观行为电量级阈值的相关性。方法对18名MEDEL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分别选取E1、E3、E6、E9、E12电极,进行E... 目的探究大龄儿童和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术后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EABR)反应阈和主观行为电量级阈值的相关性。方法对18名MEDEL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分别选取E1、E3、E6、E9、E12电极,进行EABR检测和主观行为电量级测试,比较两种测试电量级阈值的相关性;根据EABR反应阈和主观行为电量级阈值调试耳蜗,设置为程序①和程序②,同一患者佩戴调试后的人工耳蜗,随机先后进行声场评估,比较两个程序声场下行为阈值的相关性。结果电极E1、E3、E6、E9、E12的EABR的Ⅴ波潜伏期分别为(3.62±0.45)ms、(3.43±0.43)ms、(3.61±0.40)ms、(3.86±0.36)ms、(3.79±0.36)ms;EABR的反应阈分别为:(25.00±8.37)qu、(26.39±6.27)qu、(27.08±7.73)qu、(28.47±6.51)qu、(27.60±7.82)qu;主观行为电量级阈值分别为:(29.97±10.18)qu、(31.62±11.58)qu、(34.90±16.28)qu、(39.60±18.47)qu、(35.32±12.80)qu;二者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479、0.623、0.525、0.653、0.825,P<0.05;程序①和程序②的声场下行为测听阈值在500Hz、1000Hz、2000Hz、4000Hz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1、0.783、0.945、0.981,P<0.01;二者在四个频率点均显著相关,在高频区域相关性更强。结论人工耳蜗患者EABR电量的阈值和主观行为电量级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无法配合行为测听的患者,可以采用客观的EABR测试来指导人工耳蜗调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 行为测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刺激模式下人工耳蜗使用者EABR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肖琨 张学渊 +1 位作者 陈小宏 黄青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76-82,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刺激模式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ABR)波形和阈值的影响。方法对9名Nucleus 24M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分别测试电极E3,E10,E20(分别代表蜗底、蜗中、蜗顶)在不同刺激模式(MP1+2、MP1、MP2、BP+1、CG)下的EAB... 目的研究不同刺激模式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ABR)波形和阈值的影响。方法对9名Nucleus 24M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分别测试电极E3,E10,E20(分别代表蜗底、蜗中、蜗顶)在不同刺激模式(MP1+2、MP1、MP2、BP+1、CG)下的EABR阈值,比较分析强度为200~255电流级(currentlev-el,CL;约阈上30电流级)刺激时各电极在五种刺激模式下引出的EABRⅢ波和Ⅴ波引出率、潜伏期及其幅值。结果(1)Ⅲ波总检出率为44.44%,电极3,10,20的Ⅲ波检出率分别为22.22%,42.22%,68.89%,蜗顶较高(!2=58.2,df=4,P﹤0.01)。单极模式下的Ⅲ波检出率较高(!2=28.5,df=4,P﹤0.01)。(2)MP2刺激模式下Ⅲ波平均潜伏期为2.06ms,电极3,10,20间无统计学差异(P=0.299﹥0.05)。(3)MP1+2,MP1,MP2,BP+1,CG模式下EABRⅤ波检出率分别为96.3%,94.4%,96.3%,14.8%,33.3%,单极模式下(MP1+2,MP1,MP2)的Ⅴ波检出率较高(!2=75.667,df=4,P<0.005)。三个电极位点间无明显差别(!2=2.600,df=2,P=0.273>0.05)。(4)在蜗顶诱发EABR的电刺激阈值较低,E20和E3(P=0.001<0.01)、E20和E10(P=0.002<0.0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单极、双极、共地模式的阈值依次升高,而单极模式MP1、MP2、MP1+2之间无统计学差异。(5)电极3,10,20的Ⅴ波潜伏期分别为4.09±0.16ms,4.02±0.19ms,3.70±1.21ms,蜗顶的Ⅴ波潜伏期短于蜗中段和蜗底(P=0.001<0.01,P=0.001<0.01)。刺激模式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309>0.05)。(6)EABRⅤ波振幅在电极位点间(P=0.06>0.05)及刺激模式间(P=0.093>0.05)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个体差异大,可认为蜗顶和单极刺激模式倾向于获得较大的振幅。(7)本实验同时采用了同侧和对侧记录,发现同侧记录的波形和对侧记录的波形相似,部分反而更清晰,波形分化更好,随刺激强度的下降Ⅴ波消失稍晚。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患者术后单极刺激下易检测出EABR波形,检出率高,波形分化较好,波幅大,而采用双极及共地模式EABR阈值较高或难以引出波形。为此,建议在对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进行EABR测试时可首选单极刺激模式,从易诱发出振幅较大的波形的蜗顶电极开始,并且有可能的话进行同侧与对侧同时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 人工耳蜗 阈值 刺激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圆窗内耳开放后不同时间豚鼠听功能电生理变化研究
6
作者 郑文蕊 张斯 王林娥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580,共5页
目的 探讨豚鼠经圆窗内耳开放后不同时间豚鼠听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7只(14耳)健康成年豚鼠,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3只(6耳)于经圆窗内耳开放前、开放后即刻、1、2、3、4、5、10 min时行圆窗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 目的 探讨豚鼠经圆窗内耳开放后不同时间豚鼠听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7只(14耳)健康成年豚鼠,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3只(6耳)于经圆窗内耳开放前、开放后即刻、1、2、3、4、5、10 min时行圆窗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nerve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s,ECAP)检测,比较分析豚鼠各检测时间ECAP阈值、总和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summating potentials,ESP)阈值、ECAP幅值及ESP幅值;第2组4只(8耳)于上述相同时间点行圆窗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EABR)检测,比较分析豚鼠各检测时间EABR阈值、Ⅲ波潜伏期。结果 经圆窗内耳开放后5 min及10 min时,豚鼠ECAP阈值明显升高。经圆窗内耳开放后即刻、1、2、3、4、5 min及10 min豚鼠EABR阈值及Ⅲ波潜伏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经圆窗内耳开放后,健康豚鼠听功能可有一定程度的损伤;豚鼠听功能变化与耳蜗暴露时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经圆窗内耳开放后4 min内豚鼠听功能无明显变化,5 min及10 min时豚鼠听功能有所下降。经圆窗内耳开放>4 min对健康豚鼠的听功能会造成一定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窗 内耳开放 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者EABR与ECAP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葛晓华 王林娥 张道行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听觉电诱发电位对人工耳蜗植入者的电听觉传导功能客观评价的意义。方法对14例人工耳蜗植入者行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otory brainstem responses,EABR)和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 目的探讨听觉电诱发电位对人工耳蜗植入者的电听觉传导功能客观评价的意义。方法对14例人工耳蜗植入者行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otory brainstem responses,EABR)和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ECAP)检查,根据第1、10、22号电极ECAP波形的检出与否将其分成A(1、10、22号电极ECAP均检出)、B(1、10、22号三个电极中有一个及以上ECAP未检出)两组,检测A组和B组患者的EABR阈值、波Ⅲ、Ⅴ潜伏期、Ⅲ-Ⅴ波间期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刺激脉宽分别为25、50、75、100、125μs时,22号电极的EABR阈值B组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刺激脉宽为50μs时:1号和10号电极的EABR阈值B组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A、B两组患者22、10、1号电极EABR波Ⅲ、Ⅴ潜伏期和Ⅲ-Ⅴ波间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AP波形较好者的EABR阈值较ECAP波形较差者的EABR阈值低。EABR波Ⅲ、Ⅴ潜伏期、Ⅲ-Ⅴ波间期与ECAP波形引出与否无明显相关性,ECAP灵敏性高而EABR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 电诱发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神经反应遥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患者客观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林少莲 陈志锋 +4 位作者 舒博 胡婕 林丁丁 池同翰 林昶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5-960,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听力损失程度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ARHL)患者听性脑干反应(cABR)、40 Hz听觉相关电位(40 Hz-AERP)、多频稳态听觉诱发电位(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PT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 目的分析不同听力损失程度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ARHL)患者听性脑干反应(cABR)、40 Hz听觉相关电位(40 Hz-AERP)、多频稳态听觉诱发电位(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PT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22例(男性67例,女性55例)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患者,运用PTA、cABR、40 Hz-AERP、ASSR为一组测试组合,对122例ARHL患者进行检测,分析ABR、40Hz-AERP(0.5kHz、1kHz)、ASSR(0.5kHz、1kHz、2kHz、4kHz)客观反应阈与PTA0.5kHz、1kHz、2kHz、4 kHz的主观听阈的差值及相关性。结果除重度组外,cABR反应阈与PTA 2 kHz、4 kHz及2 kHz+4 kHz均值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0 Hz-AERP反应阈与PTA阈值差值在0.5 kHz处略小于1 kHz,其中最小差值为8.08±4.88 dB,最大为15.13±9.76 dB;除极重度组1 kHz外,40 Hz-AERP反应阈分别与PTA阈值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5 kHz处的ASSR与PTA反应阈的差值明显高于其他频率,尤其是在重度听力损失组,0.5kHz处的ASSR反应阈与PTA阈值的差值最大,为16.13±12.32dBHL;除极重度组2kHz外,不同听力损失组中ASSR反应阈与PTA听阈值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40 Hz AERP和ASSR的联合应用有助于判断PTA 0.5 kHz和1 kHz频率的阈值;cABR和ASSR的联合应用有助于判断PTA 2.0 kHz和4.0 kHz频率的阈值。通过40Hz-AERP、cABR、ASSR以及PTA等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ARHL患者听力损失程度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 听性脑干反应 40 Hz听觉相关电位 多频稳态听觉诱发电位 纯音听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在听力障碍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9
作者 陈萍 高海海 +1 位作者 刘欣 王玉红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5-410,共6页
目的 分析残余噪声水平(residual noise level,RNL)对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有效识别率的影响,ABR与40 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40Hz audio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40HzAERP)和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 目的 分析残余噪声水平(residual noise level,RNL)对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有效识别率的影响,ABR与40 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40Hz audio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40HzAERP)和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反应阈相关性,探讨CAEP应用于听力障碍法医学鉴定的意义。方法 对26例52耳听力障碍法医学鉴定人群进行听觉神经电生理测试,测量并分析左右两耳所有ABR曲线中的RNL最大值,分析CAEP结果,分析ABR与40HzAERP、CAEP反应阈相关性。结果 ABR曲线有效识别率92.31%,CAEP均可有效识别为引出或未引出反应。1、2 kHz短纯音刺激CAEP反应幅值均高于ABR;ABR与1、2 kHz短纯音刺激的40HzAERP反应阈无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R与1、2 kHz短纯音刺激的CAEP反应阈无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kHz短纯音刺激40HzAERP与CAEP反应阈无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EP不易受到RNL异常增高因素的影响,可获得较为可靠的测试结果,且具有频率特异性,反应阈值与其他客观听力测试结果之间具有稳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因RNL异常增高导致ABR无法测试人群进行听力障碍法医学鉴定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噪声水平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 听性脑干反应 40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 听力障碍法医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噪声暴露听力正常人耳蜗突触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翩 毛杭泽 +2 位作者 彭逹 郑书坤 赵乌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探究职业噪声暴露下的不同听力学检查方法,对发现常频听力正常人群耳蜗突触损伤的临床意义,为噪声性耳蜗突触病变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健康体检者104例(104耳)为研究对象,按照噪音强度分为... 目的探究职业噪声暴露下的不同听力学检查方法,对发现常频听力正常人群耳蜗突触损伤的临床意义,为噪声性耳蜗突触病变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健康体检者104例(104耳)为研究对象,按照噪音强度分为接噪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接噪组接受高强度噪声暴露,对照组接受非噪声暴露,采用纯音测听、噪声下言语测听、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4种听力学测试,分析两组各测试结果差异和测试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在9~16 kHz纯音听阈显著好于接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噪组噪声下言语测听信噪比损失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4~10 kHz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V、A、O波潜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斜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快速傅里叶变换F1幅值显著高于接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EHF和D波潜伏期与DPmean呈负相关,除了E波其余各波潜伏期均与V/A斜率负相关。结论职业噪声暴露导致可能的耳蜗突触损伤表现为PTAEHF升高,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信噪比下降,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的下降和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潜伏期的延迟,联合测试可以提高发现的准确性并及时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突触病 噪声暴露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 频率跟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潜伏期负反应诊断前庭水管扩大的意义 被引量:40
11
作者 兰兰 于黎明 +4 位作者 陈之慧 郭明丽 赵建东 周娜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41-244,T0001,共5页
目的分析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测试时出现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acous. tically evoked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 ASNR)在诊断前庭水管扩大(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 EVA)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测试时出现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acous. tically evoked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 ASNR)在诊断前庭水管扩大(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 EVA)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3年5月-2005年6月收集的141例听力障碍患者的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对象分为两组,EVA组为70例(140耳)经CT或MRI确诊的患者;对照组为71例(142耳)平均听阈〉60dBIIL的感音神经性聋、CT扫描无EVA的患者。听力学检查项目包括听性脑干反应、多频稳态反应测试、游戏测听或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等。所有的患者均行颞骨CT扫描或耳蜗水呈像核磁共振检查了解耳蜗及内淋巴囊的发育情况。结果EVA组140耳(70例)ABR测试结果发现106耳(62例)记录到ASNR,占75.71%。在这106耳中,中度听力下降的17耳、重度听力下降的63耳、极重度听力下降的26耳中均引出负相波,ASNR的潜伏期在3.26±0.57ins处。所有记录到负相波的EVA患者,均发现其ABR的波I消失或不易识别,而波V的引出情况则各有不同。对照组71例(142耳)均未记录到ASNR。结论ASNR负相波的出现提示前庭水管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 前庭水管扩大 听洼脑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OAE和AABR联合应用在婴幼儿听力复筛中的意义 被引量:29
12
作者 丁海娜 赵亚丽 +5 位作者 史伟 韩明鲲 王大勇 韩冰 兰兰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在婴幼儿听力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6年11月在外院听力初筛未通过而...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在婴幼儿听力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6年11月在外院听力初筛未通过而转至我院儿童听力诊断中心的270例(540耳)婴幼儿,运用AccuScreen听力筛查仪,同时进行TEOAE和AABR联合听力复筛,其中任何一项检查未通过者均在患儿3个月时进行听性脑干反应、40 Hz听觉相关电位、听性稳态反应、声导抗测试等诊断性检查。结果在540耳(270例)中,450耳通过TEOAE和AABR联合筛查,进入随访阶段;53耳未通过TEOAE和AABR联合筛查,其中,有17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6耳诊断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30耳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聋;TEOAE通过而AABR未通过的2耳,诊断为小儿听神经病;TEOAE未通过而AABR通过的35耳中,17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18耳听力正常。结论AABR和TEOAE联合应用可以优势互补,降低漏诊、误诊率,有利于听力障碍患儿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新生儿听力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聋的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 被引量:22
13
作者 周娜 于黎明 +1 位作者 刘传莲 赵承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 探讨重度聋患者在检查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时出现的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 (acousticallyevokedshortlatencynegativeresponse,ASNR)的特点及来源。方法 回顾分析 1999~ 2 0 0 2年测试的 5 6 2 2例患... 目的 探讨重度聋患者在检查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时出现的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 (acousticallyevokedshortlatencynegativeresponse,ASNR)的特点及来源。方法 回顾分析 1999~ 2 0 0 2年测试的 5 6 2 2例患者的ABR结果。结果  5 6 2 2例病例中有重度聋 4 36人 ,74人引出ASNR ,占重度聋人数的 17%。 5 0 %的ASNR出现在 0~ 5岁 ,0~ 10岁占 75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聋 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 听性脑干反应 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力筛查AABR未通过而TEOAE通过高危新生儿的听力追踪 被引量:10
14
作者 魏幼华 王智楠 +2 位作者 陈平 李隽 刘萍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1-324,共4页
目的了解听力筛查AABR未通过而TEOAE通过高危新生儿的听力变化和特点。方法 2008年至2010年对复筛时AABR未通过而TEOAE通过的23例高危新生儿在3月龄时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以及高频声导抗(high frequency tym... 目的了解听力筛查AABR未通过而TEOAE通过高危新生儿的听力变化和特点。方法 2008年至2010年对复筛时AABR未通过而TEOAE通过的23例高危新生儿在3月龄时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以及高频声导抗(high frequency tympanometry,HFT)检查,对ABR异常的患儿在6月龄时复查。结果 3月龄和6月龄时DPOAE各频率基本引出,HFT均为单峰。3月龄时23例患儿中5例双耳ABR反应阈≤35dB nHL,余18例(30耳)单耳或双耳ABR异常,其中8耳可辨出波Ⅰ、Ⅲ、Ⅴ,反应阈40~60dB nHL;15耳只引出波Ⅴ,反应阈70~97dB nHL;7耳97dB nHL声刺激下无波形引出;符合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诊断12例,双耳8例,单耳4例。ABR异常的18例(30耳)6月龄复查时,1耳反应阈≤35dB nHL,29耳反应阈异常,其中,6例(11耳)ABR反应阈降低,1例(2耳)反应阈升高;29耳中14耳可辨出波Ⅰ、Ⅲ、Ⅴ,反应阈40~60dB nHL;11耳只引出波Ⅴ,反应阈70~97dB nHL;4耳97dB nHL未引出波形;符合AN诊断9例,双耳4例,单耳5例。23例患儿1~2岁时电话随访,19例对声音反应良好,2例言语发育稍迟缓,2例2岁时仍不会说话,其中1例合并脑瘫,1例CT示脑白质异常,戴助听器均无效。结论本组听力筛查AABR未通过而TEOAE通过的婴儿听力发展不确定,选择治疗方案需慎重,对这类小儿应长期听力追踪至少到3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新生儿 听神经病 听性脑干反应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ASSR、click-ABR反应阈与行为听阈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林少莲 林有辉 +3 位作者 舒博 胡婕 林丁丁 叶胜难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听性稳态反应(ASSR)、短声听性脑干反应(click-ABR)与行为阈值的相关性及在听障儿童听力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确诊的46例(92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的ASSR、cli...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听性稳态反应(ASSR)、短声听性脑干反应(click-ABR)与行为阈值的相关性及在听障儿童听力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确诊的46例(92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的ASSR、click-ABR及行为听阈结果,其中,轻度听力损失4耳,中度听力损失26耳,重度听力损失33耳,极重度听力损失29耳;分析不同程度听力损失者ASSR、click-ABR反应阈与行为听阈的相关性。结果0.5 kHzASSR反应阈与行为阈值的差值较1、2、4 kHz大,其中轻中度听力损失程度耳0.5 kHzASSR反应阈值与行为阈值的差值最大,为17.67±10.98 dB;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组各频率ASSR反应阈与行为阈值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0.7;轻中度、重度及极重度听力损失耳2、4 kHzASSR反应阈及行为听阈平均值与click-ABR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ASSR反应阈与click-ABR反应阈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0.851、0.870)大于行为阈值与click-ABR反应阈相关系数(分别为0.622、0.746、0.813)。结论本组不同程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ASSR反应阈与行为听阈有显著相关性,ASSR、click-ABR和行为测听联合应用,能更准确地评估婴幼儿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性稳态反应 短声听性脑干反应 行为测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儿听力筛查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吕攀攀 董荣芝 +4 位作者 刘芳 王娜娜 徐冲锋 邴卫卫 耿立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59-1461,共3页
目的探索高危儿听力筛查情况及听力障碍的发生、变化及转归。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3月,采用耳声发射(OAE)、听性脑干反应(ABR)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方法,对336例高危儿分别于生后0~1、3、6、12个月进行听力监测。结果 33... 目的探索高危儿听力筛查情况及听力障碍的发生、变化及转归。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3月,采用耳声发射(OAE)、听性脑干反应(ABR)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方法,对336例高危儿分别于生后0~1、3、6、12个月进行听力监测。结果 336例高危儿中,0~1个月内初检时29例未通过;3月龄复检时37例听力未通过;6月龄27例恢复正常;12月龄复检7例恢复正常,3例(0.89%)确诊耳聋。结论 OAE、ABR结合BAEP检查高危儿听力损伤可获得较全面的诊断,连续听力监测可有效动态观察高危儿听力损伤的发生、变化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儿 听力筛查 耳声发射 听性脑干反应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者电听性脑干反应测试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岩昆 张道行 +1 位作者 田昊 王亮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23-226,T002,共5页
目的 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者的电听性脑干反应 (electricallyevoked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s,EABR)检测 ,探讨术后患者的电听觉传导通路的功能状态和EABR阈值。方法 对 6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进行EABR检测。分别选取近耳蜗底转、... 目的 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者的电听性脑干反应 (electricallyevoked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s,EABR)检测 ,探讨术后患者的电听觉传导通路的功能状态和EABR阈值。方法 对 6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进行EABR检测。分别选取近耳蜗底转、中部和近蜗顶部三个固定部位的蜗内电极作为刺激电极 ,进行EABR记录 ,将所测EABR阈值与主观阈值和NRT(neuralresponsetelemetry)阈值进行比较。结果  6例患者 ,用 175电流级 (currentlevel)的刺激强度 ,每一部位都可记录到清晰易识别、重复性良好的EABR波形 ,在耳蜗底转 ,中部和蜗顶部电极测得EABR波Ⅲ平均潜伏期分别为 1.83± 0 .19、1.80± 0 .18、1.6 8± 0 .2 3ms ,波Ⅴ平均潜伏期分别为 3.90± 0 .16、3.74±0 .18、3.6 2± 0 .2 4ms;测得EABR平均阈值分别为 16 5 .33± 7.6 6、16 2 .6 7± 7.2 8、15 3.33± 8.0 2电流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电听性脑干反应 调试 主观行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听力学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魏幼华 王智楠 +2 位作者 陈平 李隽 乐玮琼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听力学特点及其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峰值的相关性。方法对100名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研究组)和30名正常新生儿(对照组)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反应(ABR)和1 000 Hz探测音声导抗检查,... 目的探讨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听力学特点及其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峰值的相关性。方法对100名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研究组)和30名正常新生儿(对照组)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反应(ABR)和1 000 Hz探测音声导抗检查,于3月龄和6月龄时对研究组进行复查。比较两组结果并分析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峰值与ABR反应阈的相关性。结果①对照组ABR、DPOAE、声导抗检查均正常;②研究组中所有患儿鼓室导抗图均为A型,15人22耳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ABR异常),其中6人(40%,6/15)9耳DPOAE不能引出,9人(60%,9/15)13耳DPOAE引出。3月龄复查时,15人中听力损失改善3人(4耳),加重1人(2耳),6月龄复查时与3月龄时无改变;③研究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峰值与ABR反应阈呈浓度依赖性正相关,血清总胆红素>500μmol/dl是高胆红素致听力损失的风险因素。结论严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导致的听力损失表现为单耳或双耳感音神经性聋,部分表现为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点,3~6月龄部分听力损失可逆转,部分听力损失可继续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感音神经性聋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听性脑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男性OSAHS患者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辛忠海 温晓慧 +3 位作者 杜晶艳 戴金升 刘锦峰 王宁宇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的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ABR)测试结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男性OSAHS患者60例(18~40岁),根据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结果分为轻度组19例,中度...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的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ABR)测试结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男性OSAHS患者60例(18~40岁),根据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结果分为轻度组19例,中度组20例,重度组21例;选取成年男性25例(AHI<5,最低SaO_2>90%)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speech-ABR测试,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轻、中、重度OSAHS患者speech-ABR波V振幅分别为0.06±0.03、0.06±0.02、0.04±0.02μV,均低于对照组(0.09±0.02μV)(均为P<0.01),重度组低于轻、中度组(P<0.05),但轻度组与中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轻、中、重度OSAHS患者波A振幅分别为-0.16±0.04、-0.15±0.05、-0.12±0.03μV,低于对照组(-0.19±0.03μV)(均为P<0.01),重度组低于轻、中度组(P<0.01),但轻度组与中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9)。轻、中、重度OSAHS患者波V潜伏期分别为6.82±0.39、6.80±0.36、6.83±0.29 ms,波A潜伏期分别为7.92±0.28、7.91±0.26、7.95±0.26 ms,均较对照组(分别为6.59±0.28 ms、7.73±0.25 ms)明显延长(P<0.05),但轻、中、重度OSAHS患者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SAHS患者组V-A及C-A波间期,频率跟随反应(FFR)C、D、E、F波间期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患者speech-ABR测试结果出现异常,提示其脑干水平可能存在言语编码缺陷,这种缺陷可能与缺氧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听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宁 何斯纯 陈中婕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快成分(FC-BA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慢成分(SC-BAEP)和听觉中潜伏期反应(MLR)的异常变化。方法: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17只)和两个实验组(T1和T2组,各17只)。T1组和T2组大鼠于7...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快成分(FC-BA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慢成分(SC-BAEP)和听觉中潜伏期反应(MLR)的异常变化。方法: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17只)和两个实验组(T1和T2组,各17只)。T1组和T2组大鼠于7和10日龄腹腔注射胆红素溶液建模,累积剂量分别为90和120 mg/kg,C组大鼠于7日龄和10日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对照组和实验组10日龄大鼠腹腔注射6 h后随机抽出7只断头取血检测血清胆红素;其余大鼠分别于12、14、17和20日龄检测FC-BAEP、SC-BAEP和MLR。结果:T1和T2组10日龄大鼠腹腔注射6h后,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T1组和T2组大鼠FC-BAEP和SC-BAEP延迟出现;T1和T2组17、20日龄大鼠FC-BAEP除Ⅱ-ⅣIPL外,各波PL和IPL均显著延长,且T2组17日龄大鼠FC-BAEP各波PL均较T1组显著延长;T1和T2组17、20日龄大鼠SC-BAEP的PL显著延长,且T2组17日龄大鼠SC-BAEP的PL较T1组显著延长;T1和T2组17、20日龄大鼠MLR各波PL和IPL显著延长,除Pa-Pb IPL外,T2组大鼠MLR各波PL和IPL较T1组显著延长。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FC-BAEP、SC-BAEP和MLR基本呈同步一致的异常变化,SC-BAEP和MLR也是早期监测胆红素诱发的听力和脑损伤的客观灵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大鼠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快成分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慢成分 中潜伏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