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热带4个树种不同器官C、N、P化学计量比及其异速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梁婷婷 方晰 +3 位作者 孙龙 孙百慧 李毅 卢巧露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49-2463,共15页
研究亚热带不同生活型树种碳、氮、磷含量及其计量比器官间和种间差异,揭示不同生活型树种养分分配格局和限制因子及其对环境的潜在适应机制,为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与群落构建提供科学依据。在同质环境下测定针叶树种马尾松、落... 研究亚热带不同生活型树种碳、氮、磷含量及其计量比器官间和种间差异,揭示不同生活型树种养分分配格局和限制因子及其对环境的潜在适应机制,为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与群落构建提供科学依据。在同质环境下测定针叶树种马尾松、落叶阔叶树种枫香和常绿阔叶树种木荷、杜英10个器官的碳含量(C)、氮含量(N)、磷含量(P)及碳氮比(C/N)、碳磷比(C/P)和氮磷比(N/P),用变异系数(CV)表达器官间和树种间的差异,用标准主轴回归斜率检验C、N、P两两之间的异速增长关系。结果表明:1)器官间、树种间C、N、P及C/N、C/P(除树种间外)和N/P差异显著,且器官间的差异随树种不同而显著变化;代谢活性强的器官(叶、细根)N、P较高,但C/N、C/P较低,慢速周转器官(边材、心材)则相反;4个树种叶N/P均值高达32.36,显著高于其它器官,表明研究区树种受P限制严重;2)无论种间还是器官间,C的CV均低于6%,是植物体内最稳定的元素,而N、P的CV较高,特别是P;代谢活性强的器官(叶、细根)种间变异小,代谢活性弱的器官(边材、心材)种间变异大;4个树种器官间N、P的CV差异明显,从弱变异到中等变异,其中木荷最大,为中等变异,杜英最小,为弱变异;3)叶、边材N和P为正异速增长,枝、皮、根头、粗根和小根N和P为等速增长;马尾松、木荷N和P为等速增长,而枫香、杜英N和P为正异速增长。综上,不同生活型树种器官间N、P分配特征与器官功能分异密切相关,总体上将受限的P优先分配到叶和细根;不同生活型树种具有不同的环境适应机制;无论是种内还是种间,单一器官C、N、P及其计量特征不能准确地反映整树水平,今后的相关研究不仅考虑种间差异,还应考虑种内器官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间变异 种间变异 异速增长 针叶树 落叶阔叶树 常绿阔叶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丘陵区4个树种人工纯林土壤-微生物-胞外酶C∶N∶P化学计量特征
2
作者 卢巧露 方晰 +4 位作者 范世才 孙龙 孙百慧 梁婷婷 李毅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9-248,共10页
[目的]不同树种人工林因养分吸收利用策略的差异,导致土壤碳(C)、氮(N)、磷(P)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比的改变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微生物是否通过调整自身生物量和胞外酶化学计量比适应土壤的变化仍不明确。为探究不同树种人工... [目的]不同树种人工林因养分吸收利用策略的差异,导致土壤碳(C)、氮(N)、磷(P)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比的改变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微生物是否通过调整自身生物量和胞外酶化学计量比适应土壤的变化仍不明确。为探究不同树种人工林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胞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土壤-微生物-胞外酶C∶N∶P化学计量比之间的协变性。[方法]以湘中丘陵区土壤发育、经营历史一致,不同生活型的4个树种[针叶树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落叶阔叶树枫香(Liquidaar formosana)、常绿阔叶树木荷(Schima superba)和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测定0~40 cm土层C、N、P质量分数,微生物生物量碳(C_(mic))、氮(N_(mic))、磷(P_(mic))和微生物获取C(β-1,4-葡萄糖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BG+CBH)、N(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P(酸性磷酸酶,ACP)资源的相关胞外酶活性(EEA)。[结果]1)不同树种人工林显著影响土壤C、N、P质量分数,微生物生物量,胞外酶活性及C_(mic)∶N_(mic)∶P_(mic)和EEAC∶N∶P;马尾松林、枫香林C_(mic)∶P_(mic)显著高于木荷林和杜英林,微生物与植物竞争土壤有效P,土壤P利用率低,特别是枫香林;木荷林NAG及EEAN∶P最高,微生物受N限制明显;杜英林ACP较高,且EEAC∶N、EEAC∶P也高于其他树种人工林,而EEAN∶P最低,微生物受C、P限制最为严重。2)土壤C∶N∶P与微生物生物量、胞外酶C∶N∶P相关性不显著,仅有C_(mic)∶N_(mic)与EEAC∶N、C_(mic)∶P_(mic)与EEAC∶P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土壤C∶N∶P与微生物生物量C∶N∶P不存在协变性;而土壤C∶N∶P与C∶P_(imb)呈显著正相关,C_(mic)∶N_(mic)∶P_(mic)与C∶N∶P_(imb)呈显著负相关,C∶N_(imb)和EEAC∶N呈显著正相关,证实土壤与微生物间C、N、P的差异对胞外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3)凋落物层现存量对土壤C、N、P质量分数及P_(mic)、C_(mic)∶P_(mic)、N_(mic)∶P_(mic)、BG+CBH、NAG、EEAC∶P影响显著。[结论]不同树种人工林通过影响土壤C、N、P质量分数,进而影响微生物生物量和胞外酶活性,微生物主要通过调整自身生物量C∶N∶P及产生特定胞外酶适应不同养分的限制,验证资源分配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比 微生物生物量 胞外酶活性 针叶树 落叶阔叶树 常绿阔叶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市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优势种生态位特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冯铭淳 谢惠燕 +4 位作者 邓宁栊 李嘉诚 罗贞 卢德浩 林娜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7-756,共10页
为了解广东省东莞市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群落的生态位特征和演替现状,设置3个1 hm2样地,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对东莞市马山和银瓶山市级自然保护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群落优势种进行生态位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解广东省东莞市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群落的生态位特征和演替现状,设置3个1 hm2样地,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对东莞市马山和银瓶山市级自然保护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群落优势种进行生态位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马山和银瓶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群落主要由樟科、芸香科、山茶科、鼠刺科、茜草科等树种组成。群落中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木荷(Shichima superb)、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黄樟(Cinnamomum parthenoxylon)、鼠刺(Itea chinensis)的生态位宽度较大,生态位宽度与频数关系密切。优势种生态位重叠值介于0~0.53,生态位重叠程度低,竞争关系较弱。3个样地所处演替阶段不同,银瓶山样地阳生树种与其他树种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大,马山样地中生性树种与其他树种的生态位重叠值更大,体现出常绿阔叶林从阳生树种建群到中生性树种建群的更替过程,为该区次生林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次生林 优势种 生态位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4
作者 景美清 钟文超 朱文辉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3期46-49,共4页
为探索南昆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利用样方调查法调查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分析其群落树种组成、树种多度分布格局和径级结构。结果表明,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共有2576株,隶属35科60属98种,樟科、壳斗科... 为探索南昆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利用样方调查法调查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分析其群落树种组成、树种多度分布格局和径级结构。结果表明,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共有2576株,隶属35科60属98种,樟科、壳斗科和茜草科等6个优势科共有22属53种,华润楠、鸭公树和硬壳柯是优势树种;样地内稀有种16种,偶见种37种;树木径级遵从倒“J”形分布。表明该群落结构总体稳定,树木生长健康,样地没有明显的断层现象,群落总体上更新良好。研究结果为了解研究区森林生态系统和保护其生物多样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物种组成 优势树种 径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常绿阔叶林幼树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5
5
作者 栗忠飞 郭盘江 +1 位作者 刘文胜 郑征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26,共5页
研究了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4种优势种幼树各器官中C、N、P化学计量特征,目的在于揭示不同物种生态适应特征及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上层树种腾冲栲、木果石栎和下层树种舟柄茶、红花木莲的幼树叶中具有较高的C质量分数,分别达到49... 研究了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4种优势种幼树各器官中C、N、P化学计量特征,目的在于揭示不同物种生态适应特征及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上层树种腾冲栲、木果石栎和下层树种舟柄茶、红花木莲的幼树叶中具有较高的C质量分数,分别达到493.0、489.3、467.3、487.7 mg·g-1,且上层树种高于下层树种;4种幼树叶中的N和P质量分数与C质量分数有类似的特征,总体上看上层树种高于下层树种;4种幼树叶中的m(C)∶m(N)和m(C)∶m(P)分别为28.9、30.4、39.9、22.4和374.3、473.1、792.1、517.7,下层树种m(C)∶m(P)显著高于上层树种;m(N)∶m(P)以叶中的为最高,下层树种显著高于上层树种。下层树种幼树生长受P的限制较大,而上层树种幼树更加受N素的限制;上层树种在资源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下层树种在养分资源的利用效率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幼树 生态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胁迫对5个常绿阔叶树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6
作者 吴月燕 陈赛 +2 位作者 张燕忠 王列 王忠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43-852,共10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Cu-Zn-Pb-Cd复合重金属污染对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Presl.)、青枫(Acer palmatum Thunb.)、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Schott.)和舟山新木姜子(Neolitsea sericea Koidz.)5个浙... 研究了不同浓度Cu-Zn-Pb-Cd复合重金属污染对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Presl.)、青枫(Acer palmatum Thunb.)、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Schott.)和舟山新木姜子(Neolitsea sericea Koidz.)5个浙江地区常见种植的园林常绿阔叶树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复合污染显著抑制植物的生长,植物受害现象严重,中浓度次之,低浓度下大部分植物危害较轻。随着土壤中复合重金属浓度的增加,5种植物不同处理的叶绿素含量都降低,中、高浓度处理与对照相比均达显著水平(P<0.05)和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在高浓度处理条件下,木荷下降最为显著,舟山新木姜子下降最小。5种植物不同处理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相比均不显著,但是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相比均达显著水平(P<0.05)和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浓度处理下,SOD、POD和CAT的活性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表明5种植物都具有一定的抗逆能力。在高浓度处理条件下,舟山新木姜子CAT、POD和SOD活性比对照下降最少,木荷下降最为显著。5种常绿阔叶树种对复合重金属胁迫的耐受能力依次为:舟山新木姜子>香樟>苦槠>青枫>木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胁迫 生理生化特性 常绿阔叶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和猫儿山中山常绿和落叶阔叶树光合特性对季节温度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4
7
作者 白坤栋 蒋得斌 +2 位作者 曹坤芳 万贤崇 廖德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05-913,共9页
研究调查了云南哀牢山中山常绿阔叶林和广西猫儿山中山落叶水青冈林中共生的常绿和落叶阔叶树光合特性在2005年的季节变化,探讨了两地温度气候差异对植物优势度的影响。在夏季,同一生境下的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之间以及两个生境树种之间... 研究调查了云南哀牢山中山常绿阔叶林和广西猫儿山中山落叶水青冈林中共生的常绿和落叶阔叶树光合特性在2005年的季节变化,探讨了两地温度气候差异对植物优势度的影响。在夏季,同一生境下的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之间以及两个生境树种之间的光合速率没有显著差别。当温度下降时,两个生境内的常绿和落叶植物的光合速率都下降,这与气孔的部分关闭和光系统Ⅱ活性的下降有显著的关系。气孔的部分关闭有利于减少水分蒸腾损失,但落叶树气孔关闭程度明显高于常绿植物而且无法避免严重的光抑制。常绿植物通过气孔调节来提高光合水分利用效率和通过光系统Ⅱ活性调节来降低光合机构的损伤来维持叶片四季常绿,但是猫儿山中山森林冬季低温严重损害气孔和光系统Ⅱ的功能而使常绿植物生长受到严重制约并限制其在群落中成为优势种,与之相反,哀牢山中山森林冬季相对暖和导致常绿植物能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并促进其在群落中形成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 猫儿山 常绿阔叶树 落叶阔叶树 光合作用季节变化 温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常绿阔叶树种的调查与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房义福 吴晓星 +2 位作者 李长贵 王翠香 胡丁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6-88,共3页
对济南市常绿阔叶树种资源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已有60多种常绿阔叶树种在济南市引种成功,但在生产中常绿阔叶树种应用较少。根据调查结果,作者为济南市常绿阔叶树种的引种与栽培、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参考建议。
关键词 济南市 常绿阔叶树种 树种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天童受损常绿阔叶林实验生态学研究(Ⅴ):不同干扰下植被恢复初期主要树种五年的恢复和更新 被引量:6
9
作者 戚裕锋 杨徐烽 +3 位作者 张奇平 宋坤 康敏明 达良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25,共16页
为了解常绿阔叶林在遭受不同采伐干扰后的恢复和更新。于2003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浙江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中对5个不同采伐处理下的样地进行了5年的秋季植被跟踪调查,样地处理分别是:(Ⅰ)去除大树保留萌枝,(Ⅱ)去除地表植物保留枯枝落叶... 为了解常绿阔叶林在遭受不同采伐干扰后的恢复和更新。于2003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浙江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中对5个不同采伐处理下的样地进行了5年的秋季植被跟踪调查,样地处理分别是:(Ⅰ)去除大树保留萌枝,(Ⅱ)去除地表植物保留枯枝落叶层,(Ⅲ)去除地表植物和10 cm的表土,(Ⅳ)清除下木层保留大树,以及(Ⅴ)对照.结果显示:①样地Ⅰ和Ⅱ的胸高断面积(BA)增长量最高,分别为1631.8 cm^2和1 619.4 cm^2;而样地Ⅳ的BA值增长量最少,为43.4 cm^2.②样地Ⅰ的BA值增加以常绿阔叶乔木的BA增量为主,主要通过残留植株的生长而恢复;样地Ⅱ的BA值在5年中的恢复速度最快,主要以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和落叶阔叶乔木的BA增量为主;样地Ⅲ的BA值恢复主要以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和常绿阔叶乔木的BA增量为主;样地Ⅳ中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都非常少,BA值都小于10cm^2.③各样地中幼苗的补充有一个波动的过程,恢复第1年最多,恢复第2年则发生锐减.样地Ⅰ中幼苗主要以常绿阔叶乔木为主.样地Ⅱ中幼苗也以常绿阔叶乔木为主,但相对样地Ⅰ有较多的落叶树种.样地Ⅲ中幼苗主要以落叶阔叶树种为主.样地Ⅳ中幼苗主要以常绿阔叶乔木为主.结果表明采伐模式对常绿阔叶林的恢复和更新有着深远的影响.择伐上木层后,常绿阔叶树种能得到较快的恢复;清除下木层,保留大树后,主要树种恢复缓慢;在皆伐下,落叶树种侵入,形成落叶树种为优势种或者常绿和落叶混交的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人为干扰 主要树种 更新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边缘木高径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10
作者 闫淑君 洪伟 吴承祯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共4页
通过对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4个林隙的559株边缘木的调查,研究其径级和高度级的结构特征,用韦布尔分布(Weibull)模型和正态分布分别拟合径级和高度级分布.结果表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边缘木径级分布符合Weibull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 通过对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4个林隙的559株边缘木的调查,研究其径级和高度级的结构特征,用韦布尔分布(Weibull)模型和正态分布分别拟合径级和高度级分布.结果表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边缘木径级分布符合Weibull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而高度的分布既符合Weibull又符合正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特征 边缘木 林隙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径级 高度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种常绿阔叶树的抗寒性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马娟 王飞 梁宗锁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29,共4页
选取关中地区8种常绿阔叶树种女贞、广玉兰、棕榈、石楠、桂花、枇杷、海桐、南天竹的当年生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冷冻处理法,对其叶片在不同低温处理后的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 选取关中地区8种常绿阔叶树种女贞、广玉兰、棕榈、石楠、桂花、枇杷、海桐、南天竹的当年生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冷冻处理法,对其叶片在不同低温处理后的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各树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棕榈、海桐、石楠、枇杷上升的比南天竹、女贞、桂花慢;各树种叶片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表现为随着温度的降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各树种发生变化的温度不同。根据各指标的测定结果对8种树种的抗寒性强弱进行比较,结果为:枇杷、石楠>广玉兰、棕榈、海桐>女贞、桂花>南天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树种 低温胁迫 渗透调节物质 关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天童受损常绿阔叶林实验生态学研究(Ⅱ):主要常绿树种的生长格局 被引量:7
12
作者 宋坤 杨徐烽 +1 位作者 康敏明 达良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24,57,共14页
运用年轮解析技术对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常见树种米槠、木荷和石栎的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米槠的径向生长和高生长速度均快于石栎和木荷;相比于米槠和石栎,木荷个体间的生长速度差异较大.不同径级之间的差异也较大;这表明木... 运用年轮解析技术对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常见树种米槠、木荷和石栎的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米槠的径向生长和高生长速度均快于石栎和木荷;相比于米槠和石栎,木荷个体间的生长速度差异较大.不同径级之间的差异也较大;这表明木荷具有较强的生长可塑性和耐荫性,而米槠和石栎的生长较为稳定.(2)依据个体由幼苗生长至林冠过程中(林冠进层)所经历的释压和抑制事件的多少划分了6种林冠进层类型,对比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物种间的平均生长速度表明,个体所经历的释压和抑制事件越多,其平均生长速度越慢;木荷相比于米槠经历的释压和抑制事件较多,这扩大了两者林冠进层速度的差异.(3)米槠和木荷表现出不同的生长格局——"米槠以不变应万变,木荷则随机应变".因而在常绿阔叶林中,作为对光环境变化不同适应对策的综合体现.生长格局的分异是物种共存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格局 林冠进层类型 释压和抑制 年轮解析 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恢复阶段藤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帅锋 苏建荣 +3 位作者 刘万德 张志钧 刘庆云 李忠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20,共11页
藤本植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群落的恢复与演替。通过对云南普洱地区不同恢复阶段(恢复15a、恢复30a和原始林群落)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的野外调查,分析了不同恢复阶段藤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密度、多度、径级分布、多样性... 藤本植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群落的恢复与演替。通过对云南普洱地区不同恢复阶段(恢复15a、恢复30a和原始林群落)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的野外调查,分析了不同恢复阶段藤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密度、多度、径级分布、多样性指数及攀援方式,并探讨藤本植物与支持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0.81hm2的调查样地中,共发现DBH≥0.1cm的藤本植物1292株(分属34科51属64种)。原始林群落的藤本物种丰富度、密度(DBH<1cm)、胸高断面积和平均胸高断面积都显著高于恢复阶段,原始林和恢复15a群落的密度(DBH≥1cm)、平均胸径和平均长度之间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高于恢复30a。3种群落类型中藤本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径级分布有显著差异,原始林中藤本植物物种更多,而且大径级(DBH≥10cm)的藤本植物仅出现在原始林及恢复30a的群落。单株藤本攀援的支持木在3种群落类型中均占多数,藤本植物与支持木的胸径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01),原始林群落中DBH≥15cm的支持木更易被攀援,而恢复阶段则相反。茎缠绕藤本植物对原始林的负面影响要显著少于恢复15a及30a群落,而卷须类藤本植物也反映出原始林正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阶段,同时根攀缘和搭靠类藤本植物物种组成和多度变化可以反映出干扰后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恢复程度。森林砍伐是影响不同恢复阶段藤本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藤本-支持木关系 攀援方式 季风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绿阔叶树种耐寒性选择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琳 杨喜田 朱红梅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56-59,共4页
在概述我国常绿阔叶树种引种现状的基础上,对植物的抗寒评价方法和生理生化指标的选择从外部性状观察、生长恢复试验、生理代谢变化、理化特性和生化指标5个方面加以选择概括,并提出了常绿阔叶树种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常绿阔叶树种 耐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大头茶种群生殖生态学研究 Ⅱ.种群生物量生殖配置格局研究 被引量:42
15
作者 苏智先 钟章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9-385,共7页
在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系列中,对四川大头茶乔木种群的生物量生殖配置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大头茶种群不同生殖阶段的生物量生殖配置格局各异。同一生殖周期内,蕾花果期之RA值在不同演替... 在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系列中,对四川大头茶乔木种群的生物量生殖配置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大头茶种群不同生殖阶段的生物量生殖配置格局各异。同一生殖周期内,蕾花果期之RA值在不同演替系列中分别为:常绿阔叶林43.03%、40.79%和41.45%;针阔混交林4.13%、5.62%和35.51%;四川大头茶纯林9.32%、9.12%和31.63%。四川大头茶种群的生殖周期长达14个月之久,在整个生殖周期中,RA值呈现“高→低→渐高→高”的动态变化规律。根据RA值的大小与其生殖年龄的关系,缙云山四川大头茶种群的生殖期分为4个时期。虽然稳定生殖期的RA值相对稳定,但随其群落演替系列不同而异。种群密度与其RA值显著相关,密度过大和过小其RA值较低。光和土壤是影响其种群生物量RA的重要因子,光照强度与RA显著正相关,土壤厚度与RA具负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动态 生殖阶段 乔木种群 四川大头茶 演替系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因子和土壤氮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细根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伟强 周璋 +3 位作者 李意德 李健容 张霞 徐大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3-188,共6页
森林细根生物量与乔木层胸高断面积关系,以及在高大气N沉降背景下细根对土壤氮的响应程度,目前仍不明确。本研究选择广州市受保护40 a左右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全市范围内设置了48个森林样地,开展乔木层、灌草层、细... 森林细根生物量与乔木层胸高断面积关系,以及在高大气N沉降背景下细根对土壤氮的响应程度,目前仍不明确。本研究选择广州市受保护40 a左右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全市范围内设置了48个森林样地,开展乔木层、灌草层、细根(直径≤2 mm)、土壤C含量和N含量的调查,研究乔木胸高断面积、乔木密度、灌草层生物量、土壤N含量、土壤单位碳的N含量与细根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探讨地上植被因子和土壤N对细根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表层(0~20 cm)和土壤下层(20~40 cm)细根生物量与乔木层总胸高断面积均不相关,但与胸径30 cm以上乔木的胸高断面积所占比例负相关。(2)表层细根生物量与灌草层生物量不相关,下层细根生物量与灌草层生物量负相关。(3)除了表层细根生物量与相应土层土壤N含量不相关外,下层细根生物量与相应土层土壤N含量,以及表层和下层细根生物量与相应土层单位碳的N含量均负相关。研究表明,对于林木胸径组成差异大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对细根生物量产生影响的是胸径30 cm以上乔木的胸高断面积所占全部乔木总胸高断面积比例,而不是乔木层总胸高断面积。细根生物量与土壤N含量负相关,表明即使在高大气N沉降背景下,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的森林植被仍对土壤N存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乔木层胸高断面积 氮沉降 南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枯立木数量及分配规律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树斌 郑征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13,共4页
以三棵树、锅底塘、山门口和簸箕坝4块样地调查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枯立木的数量组成、分配格局和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内枯立木的密度为(68.5±18.0)株/hm2... 以三棵树、锅底塘、山门口和簸箕坝4块样地调查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枯立木的数量组成、分配格局和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内枯立木的密度为(68.5±18.0)株/hm2,枯立木占全部乔木的(5.7±0.6)%。枯立木胸径(DBH)分配以小径级为主(5≤DBH<20cm),此径级的枯立木显著高于另外2个级别(20≤DBH<40cm和DBH≥40cm,P<0.05)。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枯立木的物种组成极其丰富,分属于14科32种,树种组成以壳斗科的腾冲栲(Castanopsis wat-tii)、硬壳柯(Lithocarpus hancei)和木果柯(Lithocarpus xylocarpus),越桔科的云南越桔(Vaccinium duclouxii),杜鹃花科的珍珠花(Lyonia ovalifolia)和薄叶杜鹃(Rhododendron leptothrium)为主。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枯立木贮量较高为(3.9±0.7)t.hm-2,生物量的树种分配以腾冲栲(Castanopsis wattii)和木果柯(Lithocarpus xylocarpus)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立木 径级结构 物种组成 生物量 常绿阔叶林 哀牢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亚热带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数据集 被引量:5
18
作者 杜虎 彭晚霞 +3 位作者 宋同清 曾馥平 王克林 傅伟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1期73-80,共8页
喀斯特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当今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保护最好、原生性最强的喀斯特非地带性亚热带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喀斯特顶级森林群落的植物资源清查、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对石漠化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 喀斯特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当今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保护最好、原生性最强的喀斯特非地带性亚热带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喀斯特顶级森林群落的植物资源清查、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对石漠化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数据集记录和收集了2014年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5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胸径1 cm以上树种组成信息,包括61科147属227种乔木物种的学名、多度、重要值、叶习性、物种分布等信息。本数据集有助于了解亚热带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特征及动态变化积累数据,以及完善我国长期植被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常绿阔叶树种 落叶阔叶树种 叶片习性 群落结构 样地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种常绿阔叶树的抗寒力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曹冉 王海洋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7-64,共8页
通过对重庆市城口县大巴山区广泛分布的常绿阔叶树种进行分析,从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1个常绿阔叶树种,对其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指标进行测定,将电导率变化应用Logistic方程拟合推算出各树种的半致死温度,并结合... 通过对重庆市城口县大巴山区广泛分布的常绿阔叶树种进行分析,从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1个常绿阔叶树种,对其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指标进行测定,将电导率变化应用Logistic方程拟合推算出各树种的半致死温度,并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1种常绿阔叶树种的耐寒能力.经判定,11种常绿阔叶树种的耐寒力由强到弱依次是:四川冬青、光叶石楠、红叶石楠、小叶青冈、香樟、白楠、青冈、肉桂、岩栎、大叶桂樱和交让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树种 耐寒力 Logistic方程拟合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栲等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光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伟 熊彩云 +3 位作者 肖复明 邱凤英 熊振宇 徐海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0-574,581,共6页
基于指数改进模型估算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南岭栲(Castanopsis fordii Hance)、黧蒴栲(Castanopsis fissa Rehdet Wils)和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的光合参数特性。南岭栲和黧蒴栲光饱和点分别为1 589.37、1 688.33μmol/(m2·... 基于指数改进模型估算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南岭栲(Castanopsis fordii Hance)、黧蒴栲(Castanopsis fissa Rehdet Wils)和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的光合参数特性。南岭栲和黧蒴栲光饱和点分别为1 589.37、1 688.33μmol/(m2·s),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均比丝栗栲的1 246.27μmol/(m2·s)大。黧蒴栲光补偿点为23.8μmol/(m2·s),比南岭栲的35.06μmol/(m2·s)小,但两者均与丝栗栲的32.67μmol/(m2·s)无显著差异。黧蒴栲表观光量子效率为0.074,与南岭栲的0.068没有显著差异,两者均比丝栗栲的0.053大。南岭栲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为9.45μmol/(m2·s),丝栗栲的6.07μmol/(m2·s)与黧蒴栲的7.31μmol/(m2·s)没有显著差异。南岭栲暗呼吸也最大,为0.83μmol/(m2·s),其次是丝栗栲,0.59μmol/(m2·s),黧蒴栲暗呼吸最小,为0.29μmol/(m2·s)。3个树种中南岭栲和黧蒴栲具有很强的光环境适应能力和光合能力,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光合特性 最大净光合速率 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