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亚热带4个树种不同器官C、N、P化学计量比及其异速关系 |
梁婷婷
方晰
孙龙
孙百慧
李毅
卢巧露
|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2
|
湘中丘陵区4个树种人工纯林土壤-微生物-胞外酶C∶N∶P化学计量特征 |
卢巧露
方晰
范世才
孙龙
孙百慧
梁婷婷
李毅
|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东莞市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优势种生态位特征研究 |
冯铭淳
谢惠燕
邓宁栊
李嘉诚
罗贞
卢德浩
林娜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4
|
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
景美清
钟文超
朱文辉
|
《安徽农学通报》
|
2024 |
0 |
|
5
|
哀牢山常绿阔叶林幼树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栗忠飞
郭盘江
刘文胜
郑征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5
|
|
6
|
重金属胁迫对5个常绿阔叶树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吴月燕
陈赛
张燕忠
王列
王忠华
|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30
|
|
7
|
哀牢山和猫儿山中山常绿和落叶阔叶树光合特性对季节温度变化的响应 |
白坤栋
蒋得斌
曹坤芳
万贤崇
廖德宝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4
|
|
8
|
济南市常绿阔叶树种的调查与应用 |
房义福
吴晓星
李长贵
王翠香
胡丁猛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3
|
|
9
|
浙江天童受损常绿阔叶林实验生态学研究(Ⅴ):不同干扰下植被恢复初期主要树种五年的恢复和更新 |
戚裕锋
杨徐烽
张奇平
宋坤
康敏明
达良俊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10
|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边缘木高径分布特征 |
闫淑君
洪伟
吴承祯
|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2
|
|
11
|
八种常绿阔叶树的抗寒性研究 |
马娟
王飞
梁宗锁
|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0
|
|
12
|
浙江天童受损常绿阔叶林实验生态学研究(Ⅱ):主要常绿树种的生长格局 |
宋坤
杨徐烽
康敏明
达良俊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13
|
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恢复阶段藤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比较 |
李帅锋
苏建荣
刘万德
张志钧
刘庆云
李忠文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14
|
常绿阔叶树种耐寒性选择研究 |
王琳
杨喜田
朱红梅
|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
2006 |
10
|
|
15
|
四川大头茶种群生殖生态学研究 Ⅱ.种群生物量生殖配置格局研究 |
苏智先
钟章成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42
|
|
16
|
植被因子和土壤氮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细根生物量的影响 |
徐伟强
周璋
李意德
李健容
张霞
徐大平
|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17
|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枯立木数量及分配规律 |
张树斌
郑征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3
|
|
18
|
2014年亚热带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数据集 |
杜虎
彭晚霞
宋同清
曾馥平
王克林
傅伟
|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
2020 |
5
|
|
19
|
11种常绿阔叶树的抗寒力研究 |
曹冉
王海洋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9
|
|
20
|
南岭栲等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光合特性分析 |
曾伟
熊彩云
肖复明
邱凤英
熊振宇
徐海宁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