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西南地区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及其天敌种群动态与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勤民 程二东 +2 位作者 王希国 卢增全 孙绪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635-2644,共10页
通过田间蚜块计数、黄色粘虫板诱集、室内镜检等方法统计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及其寄生性天敌日光蜂Aphelinus mali Haldeman种群数量,分析比较了它们的消长动态。利用群落结构特征指数研究比较了不同时期苹果绵蚜... 通过田间蚜块计数、黄色粘虫板诱集、室内镜检等方法统计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及其寄生性天敌日光蜂Aphelinus mali Haldeman种群数量,分析比较了它们的消长动态。利用群落结构特征指数研究比较了不同时期苹果绵蚜及其天敌群落多样性。连续2a调查发现,苹果绵蚜种群在鲁西南地区全年发生两个高峰,其中5月中、下旬-7月上旬为第一高峰期,8月下旬-10月中旬为第二高峰期。有翅蚜发生在4月上旬-6月上旬和9月上旬-10月上旬。不同时期,苹果绵蚜在苹果树体不同部位的种群数量存在差异,上半年,苹果绵蚜在根、树干及主枝部位分布密集,发生危害较重;7月中、下旬之后,苹果绵蚜在根及树干部位基本不再发生或发生较轻,而在枝干部位,包括主枝、侧枝和新梢,发生危害较重。7月份之前,日光蜂滞后于苹果绵蚜的发生高峰,其控制作用不很明显,7月份以后日光蜂跟随现象才比较明显,与苹果绵蚜的第二个发生高峰前期基本吻合,可以很好地控制苹果绵蚜的危害。鲁西南地区苹果绵蚜及其天敌群落多样性低,群落稳定性差,发现天敌23种,捕食性天敌亚群落中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二星瓢虫Adalia bipunctata(Linnaeus)和叶色草蛉Chrysopa phyllochroma Waesmael等为优势种,特别是4、5月份,七星瓢虫和叶色草蛉可以很好地弥补因日光蜂跟随滞后而对苹果绵蚜控制作用的影响。这为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可持续控制苹果绵蚜危害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动态 群落结构 多样性 苹果绵蚜 日光蜂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西藏地区苹果绵蚜适生性预测
2
作者 谭仲恺 李永萍 +2 位作者 李燕 陈旭 刘晓飞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2期51-55,共5页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也是入侵西藏的典型外来物种之一,严重威胁着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本研究基于MaxEnt模型对西藏自治区范围内苹果绵蚜的适生区分布及随全球气候变化的...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也是入侵西藏的典型外来物种之一,严重威胁着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本研究基于MaxEnt模型对西藏自治区范围内苹果绵蚜的适生区分布及随全球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摸清了西藏境内苹果绵蚜的适生指数随海拔变化的规律。结果显示:西藏东部的澜沧江河谷、怒江河谷、金沙江河谷以及位于自治区中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均为苹果绵蚜适生度较高的地区,其中,海拔3000~4000 m的地区是西藏苹果绵蚜定殖的高风险区域。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西藏境内苹果绵蚜适生区面积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海拔3000 m以上的苹果种植区应作为未来西藏苹果绵蚜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绵蚜 西藏 适生区 MAXENT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绵蚜体内共生细菌组成及高温对其多样性的影响
3
作者 朱雁飞 李慧芳 +6 位作者 亓方剑 范银君 滕子文 周昊 谭秀梅 万方浩 周洪旭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0-88,共9页
苹果绵蚜是苹果园中的重要害虫,高温不利于其发生为害,为明确苹果绵蚜体内共生细菌的物种组成及共生细菌是否介导高温影响苹果绵蚜适合度,本研究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测定苹果绵蚜体内共生细菌的16S rDNA序列,并分析物种组成及高... 苹果绵蚜是苹果园中的重要害虫,高温不利于其发生为害,为明确苹果绵蚜体内共生细菌的物种组成及共生细菌是否介导高温影响苹果绵蚜适合度,本研究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测定苹果绵蚜体内共生细菌的16S rDNA序列,并分析物种组成及高温对共生细菌多样性和相对丰度的影响。通过测序共获得823 258条高质量序列,5 139个OTU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拟杆菌纲(Bacteroidia)和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纲,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β-变形杆菌目(Betaproteobacteriales)和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s)为优势菌目;若蚜的共生细菌各龄期高度相似,与成蚜有较大差异,其中成蚜中的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29.76%)和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13.68%)相对丰度高于若蚜,而栖热菌属(Thermus,2.72%)和贪铜菌属(Cupriavidus,1.42%)相对丰度低于若蚜;在高温下苹果绵蚜体内共生细菌多样性显著降低,同时,具杀虫作用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相对丰度随温度升高逐渐升高,有利于宿主取食的果胶杆菌属和维持存活的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相对丰度随温度升高逐渐降低,推测以上3种共生细菌的变化是高温降低苹果绵蚜适合度的关键。本研究明确了苹果绵蚜体内共生细菌的物种组成及高温对共生细菌的影响,可为研究共生细菌与宿主间互作,解析高温降低苹果绵蚜适合度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绵蚜 高温 16S rDNA 共生细菌 多样性 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OPR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在苹果绵蚜危害下的表达分析
4
作者 高美瑞 滕子文 +4 位作者 杜凌君 范银君 李津洋 万方浩 周洪旭 《植物医学》 2024年第6期53-63,共11页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是一种重要的果树害虫,不同苹果品种对苹果绵蚜抗性差异显著.茉莉酸对植物抗虫有重要的作用,12-氧-植物二烯酸还原酶(12-oxo-phytodienoic Acid Reductase,OPR)是控制茉莉酸合成的关键酶.利用不...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是一种重要的果树害虫,不同苹果品种对苹果绵蚜抗性差异显著.茉莉酸对植物抗虫有重要的作用,12-氧-植物二烯酸还原酶(12-oxo-phytodienoic Acid Reductase,OPR)是控制茉莉酸合成的关键酶.利用不同品种在苹果绵蚜危害后的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茉莉酸代谢通路中OPR基因对苹果绵蚜的抗性作用.结果表明:通过本地Blast及功能域预测,共筛选到14个OPR基因.通过系统发育进化分析,MdOPRs可分为2类,MdOPR1,MdOPR3和MdOPR4与其他植物具有抗虫作用基因聚类在一起,属于OPRII亚类,其中MdOPR1和MdOPR4基因参与茉莉酸抗虫反应;其他11个基因属于OPR I亚类,不参与茉莉酸的抗虫反应.通过对苹果绵蚜危害不同品种苹果树转录组以及蛋白组数据分析,转录组筛选出5个有显著性差异的基因,从在不同品种中的表达量来看,2个基因在“红富士”中显著上升,在“小国光”和“新红星”中表达量显著下降或无显著性变化;根据蛋白组筛选出6个有显著性差异的基因,从在不同品种中的表达量来看,2个基因在3个品种中总体呈下降趋势,4个基因在3个品种中总体呈上升趋势.苹果树在被苹果绵蚜危害后,MdOPR1和MdOPR4表达量显著增加,表明MdOPR基因可能通过特定的表达模式响应苹果绵蚜对其的生物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绵蚜 抗蚜机制 12-氧-植物二烯酸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虫剂对苹果绵蚜的毒力及复配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菊平 宣善滨 +2 位作者 石保明 范仁俊 曹天文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444-446,共3页
采用浸虫法测定了4种药剂对苹果绵蚜的毒力以及复配药剂对苹果绵蚜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对苹果绵蚜的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啶虫脒>吡虫啉>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供试的啶虫脒和联苯菊酯系列复配剂对苹果绵蚜均有明... 采用浸虫法测定了4种药剂对苹果绵蚜的毒力以及复配药剂对苹果绵蚜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对苹果绵蚜的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啶虫脒>吡虫啉>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供试的啶虫脒和联苯菊酯系列复配剂对苹果绵蚜均有明显的增效或相加作用;不同复配剂中,以啶虫脒和联苯菊酯质量配比为1∶5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其余依次为啶虫脒与联苯菊酯2∶1,1∶1和1∶2及吡虫啉与高效氯氰菊酯1∶1和1∶5,其共毒系数均高于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绵蚜 杀虫剂 复配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绵蚜对不同苹果品种枝条的选择及与挥发物的关系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平彦 亓玲美 +2 位作者 孙绪艮 孙垒光 曲若轶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1-95,共5页
为探讨苹果绵蚜与苹果树的互作关系,用Y形嗅觉仪测试该虫对不同苹果品种枝条的嗅觉反应,顶空萃取枝条挥发物,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该虫在寄主选择时,能被不同品种苹果枝条气味吸引;对珊夏的趋向性最强,平均选择率为71.25%,其次是... 为探讨苹果绵蚜与苹果树的互作关系,用Y形嗅觉仪测试该虫对不同苹果品种枝条的嗅觉反应,顶空萃取枝条挥发物,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该虫在寄主选择时,能被不同品种苹果枝条气味吸引;对珊夏的趋向性最强,平均选择率为71.25%,其次是短枝富士、乔纳金、腾木1号,平均选择率均在60%以上;对首红的最弱,平均选择率仅为56.75%。珊夏枝条挥发物主要成分(E-3-己烯-1-醇、甲酸己酯)的相对含量(14.74%,9.52%)均多于其他品种;首红枝条挥发物主要成分(4-甲基-1,3-戊二烯、乙酸叶醇酯)的相对含量(16.37%,10.27%)均多于其他品种。初步确定,E-3-己烯-1-醇、甲酸己酯可能是对苹果绵蚜有较强引诱作用的重要物质;4-甲基-1,3-戊二烯、乙酸叶醇酯不是引诱苹果绵蚜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绵蚜 苹果枝条 Y形嗅觉仪 挥发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苹果园苹果绵蚜及其寄生性天敌发生消长动态调查 被引量:6
7
作者 路子云 刘文旭 +2 位作者 冉红凡 屈振刚 李建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7-91,共5页
为了明确苹果绵蚜及其主要寄生性天敌-苹果绵蚜蚜小蜂在冀中苹果园的种群消长动态,分析苹果绵蚜蚜小蜂对苹果绵蚜的控害作用,本试验采用田间定点、定株调查统计了苹果树不同部位苹果绵蚜的虫落数量、虫落面积、虫落中的活蚜数及苹果绵... 为了明确苹果绵蚜及其主要寄生性天敌-苹果绵蚜蚜小蜂在冀中苹果园的种群消长动态,分析苹果绵蚜蚜小蜂对苹果绵蚜的控害作用,本试验采用田间定点、定株调查统计了苹果树不同部位苹果绵蚜的虫落数量、虫落面积、虫落中的活蚜数及苹果绵蚜蚜小蜂的寄生率。结果表明,在河北中部苹果园苹果绵蚜和苹果绵蚜蚜小蜂发生的种群数量1年中均有2个高峰,在6月中下旬苹果绵蚜虫落数量达到第1个高峰期,树干、主枝、侧枝和新梢上虫落数量最高分别为123,95,20和36个;然后虫落数量逐渐减少,至8月10日左右最少,之后虫落数量又逐渐回升,9月21日达到第2个高峰,此时主干、主枝、侧枝和新梢上虫落的数量分别为40,62,21和3个。主干上第2个高峰虫落数量明显低于第1个高峰,主枝、侧枝的虫落数量均与第1个高峰差异不显著,新梢上仅6月底1个高峰。苹果绵蚜蚜小蜂种群数量的两个发生高峰分别在7月27日和8月31日,其20个虫落中的平均数量分别为40.95和41.40头;7-10月中旬,苹果绵蚜蚜小蜂的田间自然寄生率在40%~70%左右,表明其在生长季节后期寄生率明显提高,对苹果绵蚜的危害可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绵蚜 苹果绵蚜蚜小蜂 种群动态 控害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新害虫-印度小裂绵蚜的发生与为害 被引量:8
8
作者 赵雪晴 谌爱东 +3 位作者 李迅东 龚声信 李向永 石安宪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1-184,共4页
印度小裂绵蚜是我国苹果上的一种新害虫,国内新记录种。该虫已在云南省昭通和昆明市苹果种植区普遍发生与为害,全省发生面积9 610.0hm2,占种植面积的37.3%。若虫体白色或乳白色,体外被白色绵状物,主要为害苹果须根和新根,不形成肿瘤,集... 印度小裂绵蚜是我国苹果上的一种新害虫,国内新记录种。该虫已在云南省昭通和昆明市苹果种植区普遍发生与为害,全省发生面积9 610.0hm2,占种植面积的37.3%。若虫体白色或乳白色,体外被白色绵状物,主要为害苹果须根和新根,不形成肿瘤,集中发生于地下0.5m范围以内。印度小裂绵蚜对苹果造成的产量损失平均为30.7%,严重影响苹果树的生长和产量。本文介绍了印度小裂绵蚜的分布、发生与为害,及其与苹果绵蚜在形态特征和为害特点上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小裂绵蚜 苹果新害虫 发生 苹果绵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蜂对苹果绵蚜寄生行为过程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曲树杰 朱爱国 +4 位作者 李刚 陈浩 郑方强 周仙红 张安盛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8期109-112,共4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苹果绵蚜日光蜂的寄生行为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发现其寄生过程分为寄主寻找、蜂体调整、产卵位点试探、产卵、产卵结束和蜡质绵毛清理6个步骤,寄生过程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苹果绵蚜体表的蜡质绵毛在日光蜂寻找寄主...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苹果绵蚜日光蜂的寄生行为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发现其寄生过程分为寄主寻找、蜂体调整、产卵位点试探、产卵、产卵结束和蜡质绵毛清理6个步骤,寄生过程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苹果绵蚜体表的蜡质绵毛在日光蜂寻找寄主过程中有促进作用,清理粘在身上的蜡质绵毛是该蜂寄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蜂 苹果绵蚜 寄生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绵蚜与苹果绵蚜蚜小蜂种间关系的模拟研究——Ⅰ.两种群生物学的数量特征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唐业忠 赵万源 +3 位作者 况荣平 单访 钟宁 余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4-59,共6页
本研究通过对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Haus.)和苹果绵蚜蚜小蜂(Aphelinus mali Hald.)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比较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苹果绵蚜完成一世代的积温要求和发育起点温度均低于苹果绵蚜蚜小蜂,二者的有效积温分别为352... 本研究通过对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Haus.)和苹果绵蚜蚜小蜂(Aphelinus mali Hald.)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比较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苹果绵蚜完成一世代的积温要求和发育起点温度均低于苹果绵蚜蚜小蜂,二者的有效积温分别为352.19日度和375.51日度,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62度和7.95度。因此,苹果绵蚜较其寄生蜂更适合于昆明地区的气候条件;(2)苹果绵蚜种群的增长能力大于苹果绵蚜蚜小蜂,二者的内禀增长率在20℃下分别为0.1390和0.1146,在25℃下分别为0.2647和0.1628。这可能是昆明地区苹果绵蚜蚜小蜂不能控制苹果绵蚜为害的主要原因。另外,本研究首次利用卡方密度函数对各种温度下的昆虫产卵的时间分布进行了拟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绵蚜 苹果绵蚜小蜂 种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品种对苹果绵蚜的抗性测定 被引量:11
11
作者 尹学伟 李向永 +1 位作者 张龙 陈斌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3,共5页
采用石蜡切片法系统观察了苹果绵蚜侵染苹果枝条形成肿瘤的显微结构,发现枝条肿瘤部位的木质部增生和膨大,产生非功能性木质部,导管受到破坏,枝条的水分和营养传输受阻。通过对红富士、金帅、昭锦108三个品种接种苹果绵蚜的定殖率和种... 采用石蜡切片法系统观察了苹果绵蚜侵染苹果枝条形成肿瘤的显微结构,发现枝条肿瘤部位的木质部增生和膨大,产生非功能性木质部,导管受到破坏,枝条的水分和营养传输受阻。通过对红富士、金帅、昭锦108三个品种接种苹果绵蚜的定殖率和种群增长动态情况与肿瘤的导管完整率进行比较,发现此3个苹果品种的肿瘤导管完整率存在差异(F=11.03,P<0.05)。富士和金帅品种上的苹果绵蚜种群发展迅速,抗性低,品种昭锦108上苹果绵蚜种群发展缓慢,具有较高的抗性。这与品种肿瘤导管完整率有一定的相关性,抗性低的富士和金帅肿瘤导管完整率较低,而抗性高的昭锦108枝条肿瘤导管完整率较高。因此,推断肿瘤的导管完整率能反映品种的抗性程度,可以为抗性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绵蚜 肿瘤结构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足肥螋的发生及其对苹果绵蚜的捕食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向永 赵高慧 +3 位作者 石安宪 李云国 谭挺 谌爱东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273-276,共4页
本文对黄足肥螋Euborellia pallipes(Shiraki)的发生及其对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的捕食作用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7~9月份是黄足肥螋田间发生高峰期,它对苹果绵蚜E.lanigerum(Hausmann)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Na=0.9... 本文对黄足肥螋Euborellia pallipes(Shiraki)的发生及其对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的捕食作用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7~9月份是黄足肥螋田间发生高峰期,它对苹果绵蚜E.lanigerum(Hausmann)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Na=0.9804N/(1+0.0108N),其捕食量随苹果绵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可达46.3头和19.9头。在15~30℃下,黄足肥螋的捕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每头成虫在10、15℃、18℃、20℃、25℃和30℃下的取食量分别为3.3头、20.3头、23.8头、25.8头和27.0头。研究表明了黄足肥螋是苹果绵蚜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之一,应加强保护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足肥螋 发生 捕食作用 苹果绵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蜂寄生功能反应及寻找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福寿 谭挺 +1 位作者 陈宗麒 谌爱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6期1082-1085,共4页
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其数学模型为:Na=0.1246No/(1+0.1246×0.0127No)。日光蜂寄生苹果绵蚜的数量随苹果绵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日光蜂寻找效应随苹果绵蚜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数学模型为:E=0.1246/(1+0... 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其数学模型为:Na=0.1246No/(1+0.1246×0.0127No)。日光蜂寄生苹果绵蚜的数量随苹果绵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日光蜂寻找效应随苹果绵蚜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数学模型为:E=0.1246/(1+0.1246×0.0127No)。日光蜂的最大寄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50.40和194.46头。日光蜂寻找效应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数学模型为:E=0.1698P-1.0639。不同温度条件下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寄生量有差异,在22℃时寄生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蜂 苹果绵蚜 功能反应 寻找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谷苹果绵蚜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被引量:8
14
作者 于江南 陈卫民 +1 位作者 徐毅 柳晓玲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98-301,F0003,共5页
2004年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Hausm入侵新疆,主要分布于伊犁地区的新源、霍城、巩留、伊宁等四个县和兵团的61和62团。初步摸清了生物学。苹果绵蚜在新疆伊犁河谷1年发生12-15代,自然条件下能安全越冬。以若虫在树干、主枝、侧... 2004年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Hausm入侵新疆,主要分布于伊犁地区的新源、霍城、巩留、伊宁等四个县和兵团的61和62团。初步摸清了生物学。苹果绵蚜在新疆伊犁河谷1年发生12-15代,自然条件下能安全越冬。以若虫在树干、主枝、侧枝的剪锯口、节疤、老树皮下、树缝、新梢的叶腋、短果枝的端部和树基的萌蘖枝处、枯枝落叶下,根茎外围0-7cm土层中均能越冬。树下和树皮裂缝越冬存活率较树上为高。不同苹果品种被害率不同,秦冠被害轻。提出了以严格加强检疫,采用园内园外、树上树下、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绵蚜 生物学特性 防治 伊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苹果棉蚜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佳妮 李正跃 +3 位作者 桂富荣 陈斌 于亮 李世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6-140,共5页
苹果棉蚜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在云南省苹果主要产区造成严重的危害.从100条ISSR(Inter-si mple Sequence Repeat)引物中共筛选出4条多态性和重复性好的引物,研究了云南省昆明市、丽江市、昭通市3个苹果主产区共57个采样点的苹果棉蚜种群... 苹果棉蚜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在云南省苹果主要产区造成严重的危害.从100条ISSR(Inter-si mple Sequence Repeat)引物中共筛选出4条多态性和重复性好的引物,研究了云南省昆明市、丽江市、昭通市3个苹果主产区共57个采样点的苹果棉蚜种群间及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4条引物在苹果棉蚜DNA中共扩增出49个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5.51%.由Shannon信息指数和Nei s指数估算的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为42.48%和17.53%,种群内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57.52%和83.17%,表明苹果棉蚜大部分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部.各种群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明,昆明种群与昭通种群的亲缘关系较丽江种群为近.研究结果为我国苹果棉蚜的遗传防治研究提供了分子依据,为进一步研究苹果棉蚜的分子进化提供了背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棉蚜 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0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防治苹果绵蚜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中芳 张鹏九 +3 位作者 郭晓君 高越 李霞 范仁俊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1526-1528,共3页
以15年生苹果树为试材,研究了240 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苹果绵蚜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40 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5 000倍液药后1,3,7,14 d对苹果绵蚜的防效分别达75.39%,90.24%,98.79%和99.47%;其速效性差,但持效性好,且对果树安全。
关键词 240 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 苹果绵蚜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绵蚜在不同寄主果园中的种群数量动态比较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西存 周洪旭 +2 位作者 郭建英 万方浩 于毅 《生物安全学报》 2011年第3期220-226,共7页
【背景】在我国,苹果绵蚜对苹果等寄主的危害日益严重,发生面积不断扩大,而品种抗性是害虫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方法】2007~2009年于山东莱阳地区系统调查了苹果绵蚜在不同寄主果园的发生动态规律,比较了不同寄主对苹果绵蚜的抗性差... 【背景】在我国,苹果绵蚜对苹果等寄主的危害日益严重,发生面积不断扩大,而品种抗性是害虫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方法】2007~2009年于山东莱阳地区系统调查了苹果绵蚜在不同寄主果园的发生动态规律,比较了不同寄主对苹果绵蚜的抗性差异。【结果】苹果绵蚜在红富士、乔纳金、新红星苹果园和西府海棠果园中1a有2个发生高峰,5月底到7月下旬是第1个高峰,也是全年发生的最高峰,9月初到10月底是全年发生的第2个高峰,而7月底到8月底是苹果绵蚜发生的低谷期。苹果绵蚜在红富士苹果上的发生数量显著高于在乔纳金、新红星苹果和西府海棠上的发生数量。在3a的调查时间内,苹果绵蚜在红富士、乔纳金、新红星苹果上每次平均发生量分别为153.2、31.6、30.3头·株-1。越冬前调查表明,苹果绵蚜对红富士的为害率显著高于青香蕉、乔纳金、新红星和小国光,小国光的被害率以及虫落数量最低。【结论与意义】红富士是苹果绵蚜的感虫品种,而小国光、乔纳金和新红星相对抗虫。文中讨论了苹果绵蚜抗性品种的筛选方法,为掌握不同寄主对苹果绵蚜的抗性差异以及制定苹果绵蚜的抗性治理策略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绵蚜 种群动态 品种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提取苹果绵蚜基因组DNA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武强 吕志创 +1 位作者 万方浩 李照会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3,82,共5页
参考国内外昆虫基因组DNA提取的常用方法,选取KAc法、氯仿-异戊醇法和盐析法3种方法对苹果绵蚜(Eriosomalanigerum)基因组DNA进行提取。通过基因组DNA直接琼脂糖凝胶电泳、SSR引物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对... 参考国内外昆虫基因组DNA提取的常用方法,选取KAc法、氯仿-异戊醇法和盐析法3种方法对苹果绵蚜(Eriosomalanigerum)基因组DNA进行提取。通过基因组DNA直接琼脂糖凝胶电泳、SSR引物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对3种方法所提基因组DNA的质量进行了比较,并综合分析了提取所需时间及所用试剂的毒性大小等。结果表明,盐析法操作程序较简便快捷,节时省工,可得较好质量的DNA样本,且对试验操作人员无伤害,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DNA提取 KAc法 氯仿-异戊醇法 盐析法 苹果绵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气候条件下苹果绵蚜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 被引量:3
19
作者 侯沁文 白海艳 李云玲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114,共9页
苹果绵蚜是我国苹果主产区一种重要的检疫害虫,预测未来气候条件下苹果绵蚜在中国的适生区,以期为苹果绵蚜检疫监管及科学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刀切法,对苹果绵蚜294个分布点的20个环境变量进行筛选,获得7... 苹果绵蚜是我国苹果主产区一种重要的检疫害虫,预测未来气候条件下苹果绵蚜在中国的适生区,以期为苹果绵蚜检疫监管及科学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刀切法,对苹果绵蚜294个分布点的20个环境变量进行筛选,获得7个主导变量。以当前气候、2050年情景、2070年情景作为输入变量,分别运行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苹果绵蚜的适生性。利用ArcGIS软件对最适模拟结果进行分类,获得苹果绵蚜适生区分布图。结果表明,当前气候条件下,苹果绵蚜在中国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西南、华中北部、东北南部、西北东部等地区,适生区总面积576.5×10^(4)km^(2),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60.1%,其中高适生区面积102.2×10^(4)km^(2),中适生区面积126.7×10^(4)km^(2),低适生区面积347.6×10^(4)km^(2)。对未来(2050年、2070年)适生区进行预测,表明RCP2.6和RCP8.5这2种外排情景下的总适生区均比当前气候的总适生范围小,但高适生区总面积明显增大。RCP2.6情景下2050年的苹果绵蚜高适生区总面积最大,达我国国土面积的12.0%,比当前气候条件下预测面积多13.0×10^(4)km^(2),其中陕西省和河南省区域显著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绵蚜 MaxEnt生态位模型 适生区 预测 AUC值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蔽用药对苹果绵蚜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秀霞 周仙红 +3 位作者 于毅 李娇娇 毛晓红 张安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9期140-141,170,共3页
[目的]明确隐蔽用药对苹果绵蚜的防治效果。[方法]应用"树干缠绕布带法",测定25%噻虫嗪SC、50%吡蚜酮WP、40%呋虫胺SP、24%氟啶虫胺腈SC对苹果绵蚜的防治效果。[结果]25%噻虫嗪SC 100~200倍稀释液、50%吡蚜酮WP 50~100倍稀释液、40%... [目的]明确隐蔽用药对苹果绵蚜的防治效果。[方法]应用"树干缠绕布带法",测定25%噻虫嗪SC、50%吡蚜酮WP、40%呋虫胺SP、24%氟啶虫胺腈SC对苹果绵蚜的防治效果。[结果]25%噻虫嗪SC 100~200倍稀释液、50%吡蚜酮WP 50~100倍稀释液、40%呋虫胺SP 50~100倍稀释液、24%氟啶虫胺腈SC 50~100倍稀释液对苹果绵蚜的防治效果为84.94%~89.28%。[结论]25%噻虫嗪SC、50%吡蚜酮WP、40%呋虫胺SP、24%氟啶虫胺腈SC采用"树干缠绕布带法"施药对苹果绵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生产上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绵蚜 隐蔽用药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