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个不同地理湖泊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肌肉组织氨基酸组成、营养评分及其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田灿 王美垚 +4 位作者 李建林 宋长友 葛家春 苏胜彦 唐永凯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7,共10页
为探究江苏省长荡湖、固城湖、高邮湖、洪泽湖、太湖、阳澄湖6个不同地理湖泊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群体的氨基酸组成及其对应的营养品质评价,本研究采用OPA-FMOC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中华绒螯蟹肌肉组织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 为探究江苏省长荡湖、固城湖、高邮湖、洪泽湖、太湖、阳澄湖6个不同地理湖泊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群体的氨基酸组成及其对应的营养品质评价,本研究采用OPA-FMOC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中华绒螯蟹肌肉组织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并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标准对其进行营养品质评价。结果显示:所有样本均检测出17种常见氨基酸,各群体间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雌雄群体各氨基酸指标均符合FAO/WHO标准模式。雌蟹中,总必需氨基酸(EAA)、总非必需氨基酸(NEAA)、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为洪泽湖、固城湖群体显著高于长荡湖、太湖、阳澄湖群体,与高邮湖群体差异不显著。雄蟹中,高邮湖群体各氨基酸指标均显著高于阳澄湖、洪泽湖、太湖群体,与长荡湖,固城湖群体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与其氨基酸指标差异相似,雌雄群体综合判别准确率分别为79.20%、95.80%。综上,江苏6个地理湖泊中华绒螯蟹雌雄群体肌肉组织中氨基酸种类齐全,氨基酸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氨基酸之间的比例适宜,均为优质或良好蛋白源,基于中华绒螯蟹群体间的氨基酸含量差异可对其群体进行有效的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液相色谱 氨基酸 营养评价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植物对浮游菌群和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施林林 王杰 +4 位作者 沈明星 梅丽娟 邓金花 王海候 陆长婴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为理清蟹塘水生植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生态养殖的微生态学贡献,实验设置伊乐藻(EN)、浮床蕹菜(IA)和浮床水稻(OS)三种水生植物处理,并对螃蟹产量、水体质量、浮游菌群和肠道菌群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水生植物对螃蟹产量... 为理清蟹塘水生植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生态养殖的微生态学贡献,实验设置伊乐藻(EN)、浮床蕹菜(IA)和浮床水稻(OS)三种水生植物处理,并对螃蟹产量、水体质量、浮游菌群和肠道菌群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水生植物对螃蟹产量和水质均有显著影响,其中IA处理螃蟹产量较高且水质显著提升。水生植物同时显著改变了浮游菌群与肠道菌群相对丰度,浮游菌群中α-变形菌门、γ-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是主要类群(>10%);肠道菌群中软壁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要类群(>10%)。值得注意的是,IA处理肠道菌群具有更高的潜在有益菌和更低的潜在致病菌。同时,水生植物也显著改变浮游菌群和肠道菌群生物多样性,其中IA处理α多样性指数高于其余处理,群落更稳定。降维分析表明水生植物处理后浮游菌群分组差异明显,且水体pH和硝态氮是主要环境驱动因子。PICRUSt2功能预测揭示水生植物对浮游菌群的影响主要涉及微生物碳氮和能量代谢,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主要涉及蛋白质输出与同源重组。结果表明,蟹塘水生植物对浮游和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有必要进一步优化蟹塘水生植物,以提升中华绒螯蟹生态养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水生植物 肠菌菌群 浮游菌群 水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草种植模式对中华绒螯蟹扣蟹池塘 养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梁梓龙 解志龙 +3 位作者 葛家春 马行空 姜晓东 吴旭干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0,共8页
为探究不同水草种植模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扣蟹池塘养殖性能的影响,本实验于2022年比较了[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单一种植、水花生和黄花水龙(Jussiaea stipulacea Ohwi)1∶1种植、黄花水龙单一种植]三种... 为探究不同水草种植模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扣蟹池塘养殖性能的影响,本实验于2022年比较了[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单一种植、水花生和黄花水龙(Jussiaea stipulacea Ohwi)1∶1种植、黄花水龙单一种植]三种水草种植模式下扣蟹的栖息选择性、生长性能、最终养殖效果和规格分布差异情况。结果显示:(1)黄花水龙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水花生且黄花水龙中栖息扣蟹的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水花生中栖息的扣蟹,但黄花水龙中栖息扣蟹的数量明显较低;(2)在整个养殖阶段,黄花水龙组扣蟹的生长速度最快,其次为1∶1种植组,水花生组扣蟹生长速度最慢;(3)水花生组扣蟹具有成活率高、一龄性早熟率低以及残蟹率低等特点,但1∶1种植组产量最高;(4)规格分布方面,各组扣蟹体质量主要集中于6.00~8.99 g和9.00~11.99 g这两个规格区间内,黄花水龙组扣蟹在9.00~11.99 g、12.00~14.99 g和≥15 g这三个区间内的比例均高于另外两组。综上所述,在中华绒螯蟹扣蟹养殖阶段,池塘种植黄花水龙较水花生能使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得到提高,但是其产量以及成活率会降低,二者搭配使用可取得更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扣蟹养殖 养殖性能 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黄花水龙(Jussiaea stipulacea Ohw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水虻幼虫、配合饲料及其交替投喂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肝胰腺色泽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祥平 朱筛成 +4 位作者 梁梓龙 解志龙 向朝林 邓登 吴旭干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104,共9页
本研究比较了投喂黑水虻(Hermitia illucens L.)幼虫、配合饲料以及二者交替投喂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性能、肝胰腺色泽、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各组幼蟹的成活率和体重差异不显著,但黑水虻... 本研究比较了投喂黑水虻(Hermitia illucens L.)幼虫、配合饲料以及二者交替投喂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性能、肝胰腺色泽、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各组幼蟹的成活率和体重差异不显著,但黑水虻幼虫投喂组的早熟率显著高于投喂配合饲料组;(2)3组幼蟹的肝胰腺指数无显著差异,但肝胰腺色泽有显著差异,配合饲料组幼蟹肝胰腺的亮度值(L)和红度值(a)显著高于黑水虻幼虫组;(3)配合饲料组脂肪酶、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均显著高于黑水虻幼虫组和交替投喂组;(4)配合饲料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最低。综上,完全投喂黑水虻幼虫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无负面影响,但会对幼蟹性早熟、肝胰腺色泽、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建议幼蟹养殖过程中采用配合饲料和黑水虻幼虫交替投喂或混合投喂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黑水虻幼虫 配合饲料 消化酶 非特异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碱度对中华绒螯蟹仔蟹耐受性和 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5
作者 杨艳平 高磊 +3 位作者 刘丽霞 格根图牙 乌仁塔娜 王俊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05,共6页
为研究不同碳酸盐碱度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仔蟹成活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在不同碱度条件下(7.00、9.49、12.86、17.42、23.61、32.00 mmol/L)对中华绒螯蟹新品种“江海21号”仔蟹进行96 h急性碱度胁迫实验,探讨仔蟹对... 为研究不同碳酸盐碱度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仔蟹成活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在不同碱度条件下(7.00、9.49、12.86、17.42、23.61、32.00 mmol/L)对中华绒螯蟹新品种“江海21号”仔蟹进行96 h急性碱度胁迫实验,探讨仔蟹对碳酸盐碱度的适应性。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仔蟹随着碱度的升高,死亡率增加,在24、48、96 h时的碳酸氢钠碱度半致死浓度LC 50分别为62.32、46.77、34.22 mmol/L,安全浓度SC为7.90 mmol/L;对照组7.00 mmol/L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9.49、12.86、17.42、23.61 mmol/L实验组SOD活性均呈现先显著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24 h达到峰值,而32.00 mmol/L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各实验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9.49、12.86、17.42 mmol/L浓度碱度组CAT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变化呈现下降趋势。23.61、32.00 mmol/L高浓度碱度组总体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各实验组组织液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均呈现先显著升高再降低的趋势;32.00 mmol/L浓度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其它实验组均出现先显著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并在24 h时达到峰值。不同碱度对中华绒螯蟹仔蟹生存有较大的影响,中华绒螯仔蟹可以通过激活抗氧化系统来适应一定程度的碱度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仔蟹 碳酸盐碱度 抗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长江与荷兰野生中华绒螯蟹的头胸甲形态特征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姜晓东 成永旭 +2 位作者 潘建林 李晓东 吴旭干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8-43,共6页
为鉴别长江水系与荷兰野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运用基于地标点法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比较两群体绒螯蟹头胸甲的形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两群体之间无散点重叠,可以各自形成较为集中的区域;(2)网格变... 为鉴别长江水系与荷兰野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运用基于地标点法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比较两群体绒螯蟹头胸甲的形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两群体之间无散点重叠,可以各自形成较为集中的区域;(2)网格变形图显示两群体头胸甲的形态差异主要为额刺和侧刺长度;(3)逐步判别分析中两群体的判别准确率均为100%,综合判别率较高。综上,以头胸甲为研究对象的地标点几何形态测量法可以有效区分长江和荷兰野生中华绒螯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几何形态学 地标点法 地理种群 群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养殖用抑水绵枯草芽孢杆菌A4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曹海鹏 顾颖 +3 位作者 孙苗苗 王会聪 叶仁智 安健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4-112,共9页
为评价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用抑水绵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A4的安全性,本实验从溶血性、有害代谢物产生能力、耐药性与耐药质粒及其对斑马鱼、大型蚤、中华绒螯蟹的毒性等方面对枯草芽孢杆菌A4的安全性进行了... 为评价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用抑水绵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A4的安全性,本实验从溶血性、有害代谢物产生能力、耐药性与耐药质粒及其对斑马鱼、大型蚤、中华绒螯蟹的毒性等方面对枯草芽孢杆菌A4的安全性进行了检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A4无溶血活性,不产生生物胺、吲哚、氨、硫化氢等有害代谢物,不携带nheA、bceT、ces、cytK、entFM、hblA、hblC和hblD等毒力基因,对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多肽类、硝基呋喃类、酰胺醇类等抗生素高度敏感,不携带MCR-1、floR、aac(6′)-Ⅰb、bla_(CTX)、ermA、ermC、qnrA、qnrB、sul1、sul2、tetA和tetM等耐药基因且无耐药质粒。此外,枯草芽孢杆菌A4对斑马鱼、大型蚤和中华绒螯蟹的半数致死浓度>1.5×10^(9)CFU/mL。本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A4在中华绒螯蟹养殖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水绵 安全性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本规格对中华绒螯蟹生殖性能和胚胎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石今朝 姜晓东 +2 位作者 刘乃更 成永旭 吴旭干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76,共7页
为了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人工繁殖过程中体重对其生殖性能和胚胎质量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4种雌体亲本(A:50~80 g、B:100~130 g、C:150~180 g和D:200~230 g)规格对其生殖性能和胚胎质量(胚胎直径、单个胚胎重量和常规生化组... 为了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人工繁殖过程中体重对其生殖性能和胚胎质量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4种雌体亲本(A:50~80 g、B:100~130 g、C:150~180 g和D:200~230 g)规格对其生殖性能和胚胎质量(胚胎直径、单个胚胎重量和常规生化组成)的影响,进一步讨论了生殖性能和雌体体质量、甲壳长和宽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就生殖性能而言,亲本抱卵量随着体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亲本生殖力和生殖指数随着体质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其中A组生殖力和生殖指数显著高于另外三组;(2)就胚胎直径和单个胚胎质量而言,小规格抱卵蟹(A组)的平均胚胎直径大于其余三组亲本,但是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亲本规格对单个胚胎的湿重和干重均无显著影响,分别为62μg和11.5μg左右;亲本规格对胚胎中的水分和蛋白含量有显著影响,A组胚胎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B组和C组,C组胚胎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3)亲本抱卵量与其体重、壳长和壳宽均呈指数正相关,而亲本生殖力和生殖指数与其体重、壳长和壳宽成幂函数负相关。结果表明,小规格河蟹雌体抱卵量少但生殖力、生殖指数和粗蛋白含量较高,大规格亲本的抱卵量较大,亲本规格对胚胎直径和单个胚胎质量无显著影响,通过雌体的甲壳长宽可以预测河蟹雌体的抱卵量、生殖力和生殖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亲本规格 生殖性能 胚胎质量 常规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温对个体养殖系统中华绒螯蟹幼蟹蜕壳生长和摄食率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凯军 王静安 +4 位作者 倪康达 陈海红 陈晓雯 王军 王成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0-105,共6页
为探讨不同水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蜕壳、生长和摄食率的影响,本研究应用恒温的河蟹个体养殖系统,分析不同水温(10、15、20、25、30℃)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成活率、蜕壳次数、蜕壳间隔、蜕壳增重率、肥满度和摄食率的... 为探讨不同水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蜕壳、生长和摄食率的影响,本研究应用恒温的河蟹个体养殖系统,分析不同水温(10、15、20、25、30℃)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成活率、蜕壳次数、蜕壳间隔、蜕壳增重率、肥满度和摄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33 d的试验中,各饲养水温的中华绒螯蟹成活率均在89%以上;10℃和15℃水温的实验蟹只蜕壳1次,20℃和25℃水温组的实验蟹蜕壳2次,30℃水温组的实验蟹蜕壳3次;五个水温组的平均蜕壳间隔分别为109.39、67.92、46.63、43.69、38.01 d;蜕壳增重率随水温升高呈总体增加的趋势,30℃水温组的蜕壳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水温组;平均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逐步增大,且各水温组间差异显著;肥满度随水温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五个水温组的平均日摄食率分别为1.58%、1.97%、3.54%、4.79%和5.25%。腿部肌肉切片观察发现,低水温组(10、15、20℃)的肌纤维直径显著大于高水温组(25、30℃)。结果表明:随着饲养水温的增加,河蟹的蜕壳速度加快,增重率增加,肥满度下降,摄食率增加,以30℃水温时的河蟹生长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水温 蜕壳 摄食率 肥满度 肌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菌对中华绒鳌蟹抗氧化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储兰璐 高建操 +6 位作者 宋黎黎 孙毅 邵乃麟 李全杰 聂志娟 徐钢春 徐跑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99,共9页
为了解EM菌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免疫力的影响,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在成蟹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EM菌,探究了水体中添加EM菌对中华绒螯蟹抗氧化酶系统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EM菌能提高特定发育阶段河蟹血... 为了解EM菌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免疫力的影响,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在成蟹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EM菌,探究了水体中添加EM菌对中华绒螯蟹抗氧化酶系统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EM菌能提高特定发育阶段河蟹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增强河蟹抵抗氧化应激的能力。半颗粒细胞(SGC)是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主要类群,约占51.50%~58.08%;EM菌诱导下,河蟹SGC细胞升高2.97个百分点,但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EM菌能够诱导上调河蟹肝胰腺免疫相关基因Toll2、Tube、Hsp90、Dorsal表达,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机体对异物的识别能力和防御应激损伤的能力;EM菌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水平较低,表明器官损伤较低;同时较高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意味着免疫解毒能力的提升。综上,水体中添加EM菌有助于提高中华绒螯蟹抵抗氧化应激的能力,也可通过调控河蟹免疫基因的表达和相关酶活性,增强其非特异性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活性 EM菌 抗氧化酶活性 非特异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中华绒螯蟹放养密度对寒区稻蟹综合种养生产性能及环境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金雨 赵志刚 +6 位作者 罗亮 王世会 张瑞 郭坤 白庆利 李海涛 李明帅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9-97,共9页
为探明寒区稻蟹综合种养过程中扣蟹的适宜放养密度,本实验以水稻单作为对照,采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放养密度(200、350、500、650和800只/667m^(2))对寒区稻蟹综合种养过程中河蟹和水稻的生长性能及... 为探明寒区稻蟹综合种养过程中扣蟹的适宜放养密度,本实验以水稻单作为对照,采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放养密度(200、350、500、650和800只/667m^(2))对寒区稻蟹综合种养过程中河蟹和水稻的生长性能及稻田水质和底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中华绒螯蟹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整体均出现显著下降的趋势。350只/667m^(2)处理组水稻的结实率和产量均显著高于水稻单作组和其他处理组。随着中华绒螯蟹放养密度的增加,各处理组土壤的总磷含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800只/667m^(2)处理组土壤总氮和总磷含量均显著高于350只/667m^(2)和500只/667m^(2)处理组,与其它组差异均不显著。整个实验过程中,稻田水体的平均温度(T)、溶解氧(DO)、pH、总氮(TN)、总无机氮(TIN)、总氨氮(TAN)、非离子氨(NH_(3)-N)、亚硝酸态氮(NO_(2)-N)、硝酸态氮(NO_(3)-N)、总磷(TP)及化学需氧量(COD)在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综合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寒区稻蟹综合种养过程中扣蟹的最佳放养密度为350只/667m^(2),该密度条件下,稻田水质环境较好,中华绒螯蟹及水稻的生长性能均能达到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作 水稻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二龄早熟和晚熟品系选育第五代(G5)的生长性能和性腺发育评估 被引量:3
12
作者 范陈伟 姜晓东 +1 位作者 成永旭 吴旭干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101,共10页
为评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二龄早熟(EM)和晚熟(LM)品系第五代选育效果,本研究以未选育群体作为对照组,比较了两选育品系与对照组在扣蟹及成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性能和性腺发育差异,结果显示:(1)两选育品系在扣蟹养殖阶段的平... 为评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二龄早熟(EM)和晚熟(LM)品系第五代选育效果,本研究以未选育群体作为对照组,比较了两选育品系与对照组在扣蟹及成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性能和性腺发育差异,结果显示:(1)两选育品系在扣蟹养殖阶段的平均体质量与增重率(WGR)均高于对照组,其中8月和10月时LM雄体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7-9月期间LM品系雌雄扣蟹的WG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两选育品系在成蟹养殖阶段的平均体质量一直高于对照组,且两选育品系中LM品系平均体质量一直高于EM品系,但两选育品系之间并无显著差异;(3)雌雄个体在成蟹养殖阶段的生殖蜕壳高峰期分别为7月25日-9月5日和8月15日-9月25日,在此期间EM品系的生殖蜕壳率高于对照组,LM品系的生殖蜕壳率低于对照组,其中EM品系雌雄个体在8月15日的生殖蜕壳率均显著高于LM品系;(4)就性腺发育而言,EM品系在性腺发育期间的性腺指数(GSI)始终较高,LM品系的GSI始终较低,其中在10月25日EM品系雄体的GSI显著高于LM;综上,经过连续多代选育,中华绒螯蟹二龄EM和LM品系在扣蟹和成蟹阶段的生长性能较对照组均表现出较大提升,EM扣蟹和成蟹最终体质量比对照组高1.34%~7.27%和6.74%~8.19%,LM品系则高7.24%~22.31%和15.76%~16.00%,且EM和LM品系在生殖蜕壳方面比对照组提前和推迟10~15 d左右,EM成蟹性腺指数始终高于对照组,在性腺发育速度方面也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选择育种 生长性能 生殖蜕壳 性腺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流速度对饥饿期中华绒螯蟹亲蟹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春波 沈晨晨 +3 位作者 冯广朋 赵峰 张涛 杨刚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57,共6页
为掌握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亲蟹放流时的生态需求特征,利用Loligo systems装置测定饥饿期亲蟹的耗氧率和饥饿状态下最大耐流速度,并对不同水流速度处理1 h后测定亲蟹的肌肉、肝胰腺和鳃组织的琥珀酸脱氢酶(SDH)、丙酮酸激酶(... 为掌握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亲蟹放流时的生态需求特征,利用Loligo systems装置测定饥饿期亲蟹的耗氧率和饥饿状态下最大耐流速度,并对不同水流速度处理1 h后测定亲蟹的肌肉、肝胰腺和鳃组织的琥珀酸脱氢酶(SDH)、丙酮酸激酶(PK)和己糖激酶(HK)活性。结果显示:在饥饿4 d后,亲蟹耗氧率趋于稳定,不同水流速度下亲蟹耗氧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且亲蟹最大耐流速度为40 cm/s。肌肉和鳃中SDH活性在20 cm/s和30 cm/s水流速度下明显高于静止组;肌肉中PK和HK活性以及肝胰腺中PK活性在各流速组明显高于静水组。因此,在亲蟹人工放流时可选择水流速度较慢且食物充足的水域进行放流,减少自身能量的消耗,有效提高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水流 饥饿 耗氧率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能量代谢酶的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姬慧 冯广朋 +2 位作者 黄晓荣 耿智 庄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112,共6页
以天然群体和养殖群体的性成熟中华绒螯蟹雌蟹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中华绒螯蟹抱卵前后不同组织中能量代谢酶[己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脱氢酶(PK)、琥珀酸脱氢酶(SDH)、苹果酸脱氢酶(MDH)、精氨酸激酶(AK)]的活性,探讨雌... 以天然群体和养殖群体的性成熟中华绒螯蟹雌蟹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中华绒螯蟹抱卵前后不同组织中能量代谢酶[己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脱氢酶(PK)、琥珀酸脱氢酶(SDH)、苹果酸脱氢酶(MDH)、精氨酸激酶(AK)]的活性,探讨雌蟹在抱卵繁殖期间能量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雌蟹抱卵前肝胰腺和肌肉组织HK活性显著高于抱卵后。抱卵前后肝胰腺和肌肉组织PFK活性无显著差异。雌蟹抱卵前肝胰腺组织PK活性显著高于抱卵后,而抱卵前肌肉组织PK活性显著低于抱卵后。雌蟹抱卵前肝胰腺组织SDH活性高于抱卵后,但差异不显著;抱卵前肌肉组织SDH活性显著高于抱卵后。雌蟹抱卵前肝胰腺组织MDH活性显著高于抱卵后,而抱卵后肌肉组织MDH活性显著高于抱卵前。雌蟹抱卵前肝胰腺组织AK活性显著高于抱卵后,而抱卵后肌肉组织AK活性显著高于抱卵前。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群体和养殖群体抱卵前主要利用肝胰腺中的糖酵解酶、三羧酸循环酶和精氨酸激酶催化底物释放能量,但抱卵后主要利用肌肉组织中的糖酵解酶、三羧酸循环酶和精氨酸激酶催化底物释放能量;两个群体抱卵前后HK、PFK、PK、SDH、MDH和AK活性都呈现出组织差异性,在能量代谢中发挥特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抱卵蟹 肝胰腺 性腺 能量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蕹菜替代伊乐藻对中华绒螯蟹产量和蟹塘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永茂 金梅娟 +5 位作者 付卫国 沈明星 朱卫峰 吕海瑞 徐君 施林林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57,共7页
为探讨利用蕹菜(Ipomoea aquatica)替代伊乐藻是否影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产量与蟹塘水质,于2019年3月15日-10月26日开展实验,分别设置100%蕹菜处理组(IP)、50%蕹菜+50%伊乐藻处理组(E-I)和100%伊乐藻处理组(EL),并测定养... 为探讨利用蕹菜(Ipomoea aquatica)替代伊乐藻是否影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产量与蟹塘水质,于2019年3月15日-10月26日开展实验,分别设置100%蕹菜处理组(IP)、50%蕹菜+50%伊乐藻处理组(E-I)和100%伊乐藻处理组(EL),并测定养殖期内中华绒螯蟹产量、植物生物量和蟹塘水质等指标。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产量在处理组间并无显著差异,IP、E-I和EL中华绒螯蟹产量分别为1562 kg/hm^(2)、1404 kg/hm^(2)和1452 kg/hm^(2)。与EL处理组相比,IP和E-I处理组水体溶解氧(DO)和pH有明显降低趋势,水体叶绿素a(Chla)和总悬浮固体(TSS)含量在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组养殖周期内总氮(TN)、铵态氮(NH~+-N)、硝态氮(NO~--N)和亚硝态氮(NO~--N)变化趋势一致,由于前期施肥促草,在5月和6月水体出现氮素峰值。污染风险期(7-10月),IP和E-I处理水体各形态氮含量均低于EL处理,但均满足排放I级标准(DB32/T 1705-2018)。总体而言,利用蕹菜替代伊乐藻不影响中华绒螯蟹产量且能提高水体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蕹菜(Ipomoea aquatica) 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 产量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运时间对中华绒螯蟹成蟹活力和肝胰腺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倪康达 刘庆华 +4 位作者 侯鑫 张凯军 陈海红 王军 王成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67,共8页
为研究不同贮运时间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蟹活力和肝胰腺营养品质的影响,通过模拟电商贮运条件,采用活体解剖和生化分析法,对贮运24、48和72 h的中华绒螯蟹活力进行统计和评价,并比较了肝胰腺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 为研究不同贮运时间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蟹活力和肝胰腺营养品质的影响,通过模拟电商贮运条件,采用活体解剖和生化分析法,对贮运24、48和72 h的中华绒螯蟹活力进行统计和评价,并比较了肝胰腺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贮运24 h的中华绒螯蟹未见死亡,48 h的死亡率为10.0%,72 h的死亡率为40.0%;中华绒螯蟹活力随贮运时间延长而减弱,其中贮运24 h和48 h的活力依旧强盛,而72 h则活力低迷;水分、粗脂肪和肝胰腺指数等营养指标没有随着贮运时间的延长而发生显著变化,但贮运48 h后的粗蛋白含量下降显著,贮运72 h后的灰分含量也下降显著;在检测的17种氨基酸中,有14种氨基酸的含量在贮运24 h后显著下降,而在检测的24种脂肪酸中,只有1种脂肪酸的含量在贮运24 h后显著下降。本研究表明当前电商环境下的中华绒螯蟹最佳贮运时间为0~24 h,超过24 h后河蟹的成活率和营养品质将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贮运时间 活力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病原豚鼠气单胞菌的鉴定及其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丽颖 姜姿妍 +7 位作者 钱且奇 陈圳 顾舒文 李杰 纪鹏 高晓建 姜群 张晓君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8-65,共8页
为明确江苏苏州某养殖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死亡病因,本研究从病蟹肝胰腺组织中分离到优势生长菌,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及gyrB基因同源性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 为明确江苏苏州某养殖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死亡病因,本研究从病蟹肝胰腺组织中分离到优势生长菌,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及gyrB基因同源性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分离菌SHZ1对中华绒螯蟹半数致死量(LD_(50))为1.6×10^(6) CFU/mL,表明分离株可以引起中华绒螯蟹死亡,确定豚鼠气单胞菌是此次造成中华绒螯蟹出现大规模死亡的病原。为进一步明确分离菌SHZ1毒力携带基因情况,对分离菌进行热敏蛋白酶(eprCAI)、溶血素(hly)、弹性蛋白酶(ahpB)、外膜蛋白(omp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gcaT)和鞭毛蛋白(flgN、flgM、flgA、flaH)共9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携带以上9种毒力基因。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头孢唑啉、万古霉素、苯唑西林、青霉素G、哌啦西啉、氨苄西林等9种药物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 分离鉴定 毒力基因 耐药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光一体池塘光伏区和非光伏区中华绒螯蟹二龄蟹的养殖生长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立峰 牛超 +8 位作者 张浩 吴宗文 成永旭 李念福 程佑河 陈星宇 张凡 欧建华 王永爽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8-112,共5页
为了解渔光一体模式下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池塘养殖生长规律,在渔光一体池塘内,分别在光伏覆盖区域和非光伏覆盖区域开展中华绒螯蟹养殖实验,比较光伏区和非光伏区中华绒螯蟹二龄蟹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6月份之前,非光伏区... 为了解渔光一体模式下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池塘养殖生长规律,在渔光一体池塘内,分别在光伏覆盖区域和非光伏覆盖区域开展中华绒螯蟹养殖实验,比较光伏区和非光伏区中华绒螯蟹二龄蟹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6月份之前,非光伏区中华绒螯蟹显示出一定的生长优势,6月份之后光伏区中华绒螯蟹的生长优势突出,生长速度和规格均明显超过非光伏区,且光伏区最终的养成规格、产量(高13.06个百分点)、成活率(高6.2个百分点)等均体现出明显优势。实验结果证实了光伏遮光对河蟹养殖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渔光一体 池塘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异常酸、碱胁迫对中华绒螯蟹生理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俊彪 崔广同 +7 位作者 蔡春芳 任胜杰 倪沁 王承睿 李文健 葛逸扬 丁惠明 张铖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9-106,共8页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池塘中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会引起pH的剧烈变化。本研究以蟹塘实际监测到的极端pH值为依据,探讨短期酸、碱胁迫对中华绒螯蟹生理和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养殖管理技术优化提供指导。将初均重为(50.4...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池塘中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会引起pH的剧烈变化。本研究以蟹塘实际监测到的极端pH值为依据,探讨短期酸、碱胁迫对中华绒螯蟹生理和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养殖管理技术优化提供指导。将初均重为(50.4±2.5)g的中华绒螯蟹分别饲养于pH为7.5(对照)、3.0(酸胁迫组)、10.3(碱胁迫组)的水体,5 d后转至pH 7.5的水体恢复15 d。结果表明:酸胁迫6 h和12 h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胁迫3 d后显著低于对照组;碱胁迫组与酸胁迫组有相同的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酸、碱胁迫12 h血糖水平(GLU)分别为对照组的14倍和2.7倍。酸胁迫6 h血清总蛋白(TP)显著高于对照组,但碱胁迫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酸、碱胁迫6 h和24 h血清总抗氧化力(T-AO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T-SOD)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酸、碱胁迫5 d后肝糖原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肝胰腺和鳃组织出现明显损伤。以初均重为(0.87±0.21)g的幼蟹同样酸、碱胁迫5 d后于pH 7.5的水体继续饲喂4周,结果表明酸胁迫会显著降低中华绒螯蟹成活率和脱壳增长率,并缩短脱壳周期,碱胁迫的影响也呈相同趋势。上述结果表明,短期极端异常酸、碱胁迫导致中华绒螯蟹氧化应激和组织损伤,即使pH恢复正常,其后续存活率和脱壳增长率仍会明显降低。因此,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应加强水体pH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PH胁迫 存活率 脱壳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和黄河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在黄河口成蟹阶段生长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尚明辉 范陈伟 +3 位作者 赵金山 唐晨 吴旭干 成永旭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9-86,共8页
为探讨长江和黄河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黄河流域生长性能,本实验2021年3-11月在东营黄河口地区以长江和黄河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为实验对象,对两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在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和性腺发育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 为探讨长江和黄河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黄河流域生长性能,本实验2021年3-11月在东营黄河口地区以长江和黄河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为实验对象,对两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在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和性腺发育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在相似或相同养殖环境下,养殖前期(3-5月),两水系中华绒螯蟹平均体质量变化无明显差异。但在养殖后期(7-9月)长江蟹雌体的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黄河蟹。两水系中华绒螯蟹特定生长率(SGR)和增重率(WGR)的变化趋势类似,长江蟹雌体在5-7月SGR和WGR均显著高于黄河蟹。(2)就生殖蜕壳而言,黄河蟹生殖蜕壳要提前长江蟹10~15 d左右,但两水系成蟹雌、雄个体生殖蜕壳高峰期相似,分别出现于8月底和9月初。(3)长江蟹最终成蟹规格显著大于黄河蟹,但黄河蟹成活率高于长江蟹,故两水系中华绒螯蟹的最终成蟹产量基本一致。综上,在黄河口地区养殖的长江蟹具有成蟹规格大,性腺成熟略晚等特点,而黄河蟹则具有性腺成熟较早,早上市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长江 黄河 成蟹养殖 养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