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重要虫媒病的核酸液相芯片高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1
作者 詹爱军 王新卫 +5 位作者 卢体康 陈书琨 孙洁 陈兵 曾少灵 花群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0-245,共6页
为建立可检测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阿卡斑病毒(AKV)、蓝舌病病毒(BTV)和水泡性口炎病毒(VSV)的液相芯片快速检测技术,用DNAStar软件对GenBank中BTV的VP7基因、EHDV的VP7基因、AKV的N基因和VSV的NP基因序列进行序列分析,... 为建立可检测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阿卡斑病毒(AKV)、蓝舌病病毒(BTV)和水泡性口炎病毒(VSV)的液相芯片快速检测技术,用DNAStar软件对GenBank中BTV的VP7基因、EHDV的VP7基因、AKV的N基因和VSV的NP基因序列进行序列分析,设计针对这些基因的特异性探针并标记生物素,分别与不同编号的荧光编码微球偶联后再与这些病毒相应基因的PCR产物杂交反应,用液相芯片检测仪(Liquichip 200)检测荧光信号建立了以上4种虫媒病的快速液相芯片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偶联特异性探针的微球只与相应的病毒基因的PCR产物反应,而不与其他虫媒病病毒反应;检测灵敏度达到50~100个TCID50。本研究建立了可以同时检测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阿卡斑病毒、蓝舌病病毒和水泡性口炎病毒的快速高通量液相芯片技术,为其他类似病毒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阿卡斑病毒 蓝舌病病毒 水泡性口炎病毒 液相芯片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双抗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兵 李健波 +6 位作者 杨俊兴 阮周曦 孙洁 张彩虹 刘建利 花群义 周晓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共5页
为建立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病原学检测方法,用纯化的抗EHD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包被ELISA板,用兔抗EHDV IgG作为夹心抗体,IgG作为夹心抗体建立EHDV双抗夹心ELISA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了试验。用ELISA分别检测EHDV、蓝... 为建立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病原学检测方法,用纯化的抗EHD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包被ELISA板,用兔抗EHDV IgG作为夹心抗体,IgG作为夹心抗体建立EHDV双抗夹心ELISA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了试验。用ELISA分别检测EHDV、蓝舌病病毒(BTV)、水疱性口炎病毒(VSV)、赤羽病病毒(AKV)、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样品,用RT-PCR作对照。结果表明,ELISA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用夹心ELISA和RT-PCR同时检测128份参考样品,结果表明夹心ELIS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100%和96.3%,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99.2%。本研究结果为EHDV检测及鹿流行性出血病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流行性出病 鹿流行性出病病毒 双抗体夹心ELISA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VP7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5
3
作者 杨俊兴 花群义 +5 位作者 陈焕春 陈兵 吕建强 曹琛福 阮周曦 张彩红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8,共4页
根据已经扩增的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VP7基因序列,设计一对扩增VP7基因特异性引物,用RT-PCR从血清I型EHDV(EHDV-1)总RNA中扩增VP7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BAD/Thio中,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BAD/Thio-EHDV VP7。将表达载体... 根据已经扩增的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VP7基因序列,设计一对扩增VP7基因特异性引物,用RT-PCR从血清I型EHDV(EHDV-1)总RNA中扩增VP7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BAD/Thio中,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BAD/Thio-EHDV VP7。将表达载体转入大肠埃希菌(E.coliLMG194),用L-阿拉伯糖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试验结果表明,EHDV VP7基因在LMG194中得到了表达,其表达产物可以与EHDV阳性血清特异性反应,说明该融和蛋白具有免疫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 VP7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郭莹洁 杨俊兴 +6 位作者 花群义 徐聪 林庆燕 阮周曦 陈兵 卢体康 詹爱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17,共4页
为了更好的研究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的生物学特性和建立EHDV免疫学检测方法,本研究用纯化的EHDV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有限稀释法克隆,获得了2株(1A5和8H6)能够稳定分泌抗EHDV单... 为了更好的研究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的生物学特性和建立EHDV免疫学检测方法,本研究用纯化的EHDV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有限稀释法克隆,获得了2株(1A5和8H6)能够稳定分泌抗EHDV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其细胞培养上清效价分别为1∶256和1∶512,腹水效价分别为1∶1024000和1∶2048000;McAb 1 A5和8H6的相对亲和力分别为0.9mg/L和0.7mg/L。间接ELISA结果显示,2株单抗仅与EHDV反应,不与蓝舌病病毒、赤羽病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和BHK细胞反应,表明2株单抗特异性良好。这2株单抗的获得为研究EHDV生物学特性和建立EHDV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 单克隆抗体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流行性出血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江海天 周晓黎 +1 位作者 范晴 孙洪正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12期54-58,共5页
鹿流行性出血病毒是一种在全世界野生及驯养的有蹄动物中广泛存在的重要病原体。该病毒属呼肠病毒科环状病毒属,有12个血清型,是一种有10个节段(L1-L3、M4-M6、S7-S10)的双链RNA病毒,编码10个蛋白(VP1-7和NS1、NS2、NS3/NS3A)。VP7蛋白... 鹿流行性出血病毒是一种在全世界野生及驯养的有蹄动物中广泛存在的重要病原体。该病毒属呼肠病毒科环状病毒属,有12个血清型,是一种有10个节段(L1-L3、M4-M6、S7-S10)的双链RNA病毒,编码10个蛋白(VP1-7和NS1、NS2、NS3/NS3A)。VP7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且保守性最高。VP2与病毒型特异性有关,可诱导产生中和抗体。VP3为群特异性抗原,高度保守,具有亲水性保守区域。非结构蛋白NS1、NS2和NS3/NS3A及其编码序列均相当保守。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主要有PCR和核酸探针杂交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流行性出血病毒 结构蛋白 非结构蛋白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引物标记LUX荧光RT-PCR鉴别BTV和EHDV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彩虹 花群义 +7 位作者 阮周曦 杨俊兴 曾少灵 陶虹 陈兵 曹琛福 林庆燕 周晓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1,共6页
采用在线LUXTM专业软件,根据BTV-NS3基因序列和EHDV-NS3基因序列,通过特异性单一引物序列3′末端的荧光标记,分别设计出两对BTV和EHDV的LUX荧光PCR引物,并采用BLAST软件对各引物进行匹配性和特异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引物合成... 采用在线LUXTM专业软件,根据BTV-NS3基因序列和EHDV-NS3基因序列,通过特异性单一引物序列3′末端的荧光标记,分别设计出两对BTV和EHDV的LUX荧光PCR引物,并采用BLAST软件对各引物进行匹配性和特异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引物合成。经过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和特异性、敏感性试验,并对BTV、EHDV、VSV、PPRV、BVDV、AKV的BHK-21细胞培养物和临床样品检测,与常规RT-PCR进行对比检测,建立了能同时鉴别检测BTV和EHDV的二重LUXTM荧光PCR方法。该二重LUXTM荧光PCR的BTV和EHDV各自引物只对相应的病毒呈阳性反应,两者没有交叉反应现象,对健康牛、羊和猪基因组DNA、BKH-21细胞对照,以及其他几种相似疾病如VSV、PPRV、BVDV、AKV均呈阴性反应。该法对病毒的细胞培养液鉴别检测敏感性可达1TCID50C以上,比常规RT-PCR敏感性提高10倍以上,从样品核酸纯化到完成二重LUXTM荧光PCR反应和熔解曲线分析,仅需3h,在进出口动物检验检疫中快速鉴别BTV和EHDV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X荧光RT-PCR 蓝舌病病毒 流行性出血病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边境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血清学监测及血清型鉴定 被引量:6
7
作者 寇美玲 杨振兴 +3 位作者 李乐 朱建波 高林 苗海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065-3074,共10页
为了解近几年云南边境地区牛、羊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的感染和流行情况,本研究从2014年起连续3年在与老挝、越南接壤的江城县设置EHDV监测点,每年选择投放EHDV抗体阴性的10头牛和5只山羊作为哨兵动物进行跟踪监测。每年5~10月份对哨... 为了解近几年云南边境地区牛、羊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的感染和流行情况,本研究从2014年起连续3年在与老挝、越南接壤的江城县设置EHDV监测点,每年选择投放EHDV抗体阴性的10头牛和5只山羊作为哨兵动物进行跟踪监测。每年5~10月份对哨兵动物采血,每周1次,11、12月每月采集一次,进行EHDV抗体、抗原监测和病毒分离。针对致细胞病变的样品,采用EHDV群特异性S 7基因片段引物进行RT-PCR方法检测,同时利用EHDV-1、-5、-6、-7、-10标准阳性血清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中和试验鉴定。结果显示,2014-2016年江城县牛EHD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1.9%、58.6%和75.4%;3年期间共监测到15头EHDV抗体阳性黄牛,并从中分离到20个可致细胞病变样品,经RT-PCR确认为EHDV,遗传进化分析发现有11个毒株与1997和2003年日本分离的EHDV毒株亲缘关系较近,9个毒株与1977和1981年澳大利亚分离的EHDV毒株亲缘关系较近,5个毒株与2015年广西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近;3年期间在山羊体内未检测出抗体,未发现抗原阳性动物;经中和试验血清型鉴定,确定20株毒株包括EHDV-5、-6、-7、-10型4种血清型,感染时间均在5~9月之间。本研究发现,江城县长期存在多种血清型EHDV同时流行,2014-2016年EHDV抗体阳性率逐年增加,亟需加强对EHDV感染情况及活动规律的持续研究,提高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 监控动物 感染率 血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