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网膜脂肪干细胞旁分泌HGF与加味补阳还五汤抑制腹膜间皮细胞EMT相关性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郑敏麟 王亚楠 +2 位作者 范文江 詹倩倩 陈锋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8,I0006,I0007,共10页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抑制的腹膜间皮细胞(PMC)上皮-间充质转化(EMT)防治术后腹腔粘连(PAA)的作用,是否主要通过促进大网膜脂肪干细胞(ADSCs)旁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方法实验1明确加味补阳还五汤抑制PMC的EMT作用,...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抑制的腹膜间皮细胞(PMC)上皮-间充质转化(EMT)防治术后腹腔粘连(PAA)的作用,是否主要通过促进大网膜脂肪干细胞(ADSCs)旁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方法实验1明确加味补阳还五汤抑制PMC的EMT作用,是该方对PMC的直接作用,还是通过调控大网膜中的ADSCs旁分泌的间接作用:使用加味补阳还五汤与加味补阳还五汤培养ADSCs后制取其条件培养基(以下称“中药培养基”)分别干预EMT模型的PMC,Western Blot法检测EMT相关的蛋白E-钙黏蛋白(E-Cad)、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实验2明确加味补阳还五汤抑制PMC的EMT作用,是否与大网膜中的ADSCs旁分泌HGF相关:用低表达HGF的ADSCs条件培养基(以下称“低HGF培养基”)、正常ADSCs条件培养基(以下称“普通培养基”)、中药培养基等3种培养基干预PMC,并检测以下指标:(1)用ELISA法检测在干预PMC之前和之后,3种培养基中HGF的含量。(2)Western Blot法、qPCR法、免疫荧光(IF)法检测干预后各组PMC的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划痕实验检测各组PMC的迁移能力。结果实验1:加味补阳还五汤与中药培养基对EMT相关指标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加味补阳还五汤组上调E-Cad的蛋白表达(P<0.05),下调α-SMA的蛋白表达(P<0.05);中药培养基组显著上调了E-Cad的蛋白表达(P<0.01),显著下调α-SMA的蛋白表达(P<0.01)。与加味补阳还五汤组相比,中药培养基组上调E-Cad的蛋白表达(P<0.05),显著下调α-SMA的蛋白表达(P<0.01)。实验2:(1)作用于PMC前后,3种不同的培养基中HGF含量的比较:作用于PMC前,相比于普通培养基,低HGF培养基中含量显著降低(P<0.01),中药培养基中含量显著增加(P<0.01);作用于PMC后,各培养基组含量均显著性下降。(2)EMT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综合Western Blot、qPCR、IF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培养基组均可升高E-Cad表达(P<0.05或P<0.01),降低α-SMA、VIM表达(P<0.05或P<0.01),各培养基组均可抑制PMC的EMT,效果依次为中药培养基组>普通培养基组>低HGF培养基组。(3)发生EMT的细胞迁移能力变化情况:干预24、48 h后,与模型组相比,各组愈合率均有显著下降(P<0.01),各组培养基均可降低EMT模型的R的迁移能力,效果依次为中药培养基组>普通培养基组>低HGF培养基组。(4)EMT相关蛋白表达与HGF含量相关性分析:E-Cad蛋白表达量与HGF含量呈正相关性(P<0.05),α-SMA、VIM蛋白表达量与HGF含量呈负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抑制PMC的EMT防治PAA的疗效可能是多靶点的,既有对PMC的直接作用,也有通过增强大网膜中的ADSCs旁分泌HGF的间接作用,而后者更为主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补阳还五汤 术后腹腔粘连 腹膜间皮细胞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肝细胞生长因子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2调控EMT影响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转移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余小雪 孙孟宇 +4 位作者 刘超 郑建伟 梅玫 周旋 任玉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50-556,共7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2(programmed death-ligand 2,PD-L2)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指标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特征性表达及其影响HNSCC转...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2(programmed death-ligand 2,PD-L2)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指标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特征性表达及其影响HNSCC转移的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94例HNSCC患者肿瘤组织样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PD-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统计评估其与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NSCC中PD-L2的表达水平。慢病毒载体构建过表达和敲除PD-L2的稳转单克隆细胞系,Transwell实验探究PD-L2对HNSCC细胞系的侵袭迁移的影响。RNA测序技术确定受PD-L2调控的下游靶基因。通过Western blot分析检测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等关键EMT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以阐明PD-L2通过激活EMT通路促进肿瘤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结果:HNSCC中PD-L2高表达与N分期呈正相关(P<0.05),并且PD-L2高表达预示HNSCC患者预后不良。结论:PD-L2调控EMT促进HNSCC转移,靶向PD-L2有望成为治疗转移性HNSCC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2 上皮间充质转化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TAIR通过5'结构域上调GATM促进胃癌EMT进展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宋玥 李晓晴 +2 位作者 邓怡林 司怡然 李鸿立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0,共7页
目的:通过HOX转录反义RNA(HOX transcript anti-sense RNA,HOTAIR)的结构域角度分析其促进胃癌侵袭转移的机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构建HOTAIR 3&#... 目的:通过HOX转录反义RNA(HOX transcript anti-sense RNA,HOTAIR)的结构域角度分析其促进胃癌侵袭转移的机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构建HOTAIR 3'或HOTAIR 5'端结构域的突变体HOT△P、HOT△L,用Transwell实验检测胃癌细胞侵袭转移,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表达;RNAseq分析NC组与HOT△L组的差异基因,收集临床组织提取RNA进行基因表达与临床信息的相关性分析。结果:HOT△L较HOT△P更为明显促进了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机制研究显示HOT△L较HOT△P更为明显地促进胃癌细胞EMT过程,且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与HOT△L特异性上调甘氨酸氨基转移酶(glycine amidinotransferase,GATM)表达密切相关,临床分析提示HOTAIR及GATM均高表达组与胃癌患者远端转移相关(P=0.02),进一步证实HOTAIR及GATM高表达预示胃癌预后差;分子实验提示GATM在胃癌细胞中通过促进EMT进展促进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回补实验证明GATM对胃癌EMT的影响是HOT△L促进胃癌侵袭转移的关键。结论:HOTAIR 5'结构域通过特异性上调GATM调控EMT过程从而促进胃癌的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HOTAIR结构域 上皮-间充质转化 GA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EBLN3P调节miR-369-3p/CCND1轴对甲状腺癌B-CPAP细胞增殖、迁移和EMT进程的影响
4
作者 赵方腾 孙琪 钱永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8-404,共7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内源性博尔纳病毒样核蛋白3假基因(EBLN3P)调控miR-369-3p/CCND1轴对甲状腺癌B-CPAP细胞增殖、迁移和EMT进程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间在海南省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20例甲状腺癌及相应癌...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内源性博尔纳病毒样核蛋白3假基因(EBLN3P)调控miR-369-3p/CCND1轴对甲状腺癌B-CPAP细胞增殖、迁移和EMT进程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间在海南省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20例甲状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以及甲状腺癌B-CPAP细胞,qPCR法和WB法检测癌组织和细胞中EBLN3P、miR-369-3p、CCND1 mRNA水平,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EBLN3P、CCND1与miR-369-3p之间的靶向关系。随机将B-CPAP细胞分为对照组、sh-NC组、sh-EBLN3P组、sh-EBLN3P+anti-NC组、sh-EBLN3P+anti-miR-369-3p组,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WB法检测各组细胞中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构建B-CPAP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沉默EBLN3P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在甲状腺癌组织和B-CPAP细胞中EBLN3P、CCND1 mRNA表达上调,miR-369-3p表达下调(均P<0.05);EBLN3P与miR-369-3p、CCND1与miR-369-3p之间有结合位点,存在靶向关系。与sh-NC组比较,sh-EBLN3P组克隆形成数、划痕愈合率、细胞迁移数降低(均P<0.05),EBLN3P、CCND1、Ki67、MMP-2、N-cadherin、vimentin表达下调,miR-369-3p、E-cadherin表达上调(均P<0.05);与sh-EBLN3P+anti-NC组比较,sh-EBLN3P+anti-miR-369-3p组miR-369-3p表达下调,克隆形成数、划痕愈合率、细胞迁移数均升高(均P<0.05),CCND1、Ki67、MMP-2、N-cadherin、vimentin表达均上调,E-cadherin表达下调(均P<0.05)。与sh-NC组比较,sh-EBLN3P组B-CPAP细胞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在甲状腺癌组织和B-CPAP细胞中lncRNA EBLN3P表达上调,沉默EBLN3P可靶向调控miR-369-3p/CCND1轴抑制甲状腺癌B-CPAP细胞的增殖、迁移、EMT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B-CPAP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 内源性博尔纳病毒样核蛋白3假基因 miR-369-3p 细胞周期蛋白D1 增殖 迁移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次酸通过β-catenin/TCF4通路抑制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5
作者 佘茁萃 吕烈洋 +2 位作者 吴迪 尚姝贤 吕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8-293,共6页
目的:探讨甘草次酸(GA)调节β-连环蛋白(β-catenin)/转录因子4(TCF4)信号通路对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HCC细胞SMMC-7721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L-GA、M-GA、H-GA组... 目的:探讨甘草次酸(GA)调节β-连环蛋白(β-catenin)/转录因子4(TCF4)信号通路对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HCC细胞SMMC-7721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L-GA、M-GA、H-GA组(50、100、200μmol/L GA)、GA+LiCl组(200μmol/L GA+40μmol/Lβ-catenin激活剂LiCl)。采用平板克隆实验、Transwell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GA对SMMC-772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细胞凋亡的影响,WB法检测GA对SMMC-7721细胞中β-catenin/TCF4通路蛋白(β-catenin、TCF4)和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表达的影响。构建SMMC-7721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GA对荷瘤裸鼠移植瘤生长及β-catenin、TCF4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GA、M-GA、H-GA组SMMC-7721细胞克隆数、迁移和侵袭数、β-catenin、TCF4、vmentin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细胞凋亡率、E-cadherin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与H-GA组相比,GA+LiCl组细胞克隆数、迁移和侵袭数、β-catenin、TCF4、vimentin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5),细胞凋亡率、E-cadherin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荷瘤裸鼠模型实验显示,GA组裸鼠移植瘤质量和体积、β-catenin和TCF4蛋白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GA显著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EMT进程,进而抑制HCC的进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β-catenin/TCF4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次酸 β-连环蛋白/转录因子4 肝细胞癌 SMMC-7721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T1-AS1靶向miR-324/TWIST1轴调控上皮性卵巢癌细胞侵袭、迁移及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
6
作者 王爱萍 戚莹莹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36-543,共8页
目的探究肿瘤蛋白翻译调控1反义RNA1(TPT1-AS1)靶向miR-324/核转录因子扭曲相关蛋白1(TWIST1)轴调控上皮性卵巢癌(EOC)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及血管生成从而影响卵巢癌(OC)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29例OC灶及癌旁组织样本... 目的探究肿瘤蛋白翻译调控1反义RNA1(TPT1-AS1)靶向miR-324/核转录因子扭曲相关蛋白1(TWIST1)轴调控上皮性卵巢癌(EOC)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及血管生成从而影响卵巢癌(OC)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29例OC灶及癌旁组织样本中TPT1-AS1和miR-324的表达;构建“TPT1-AS1过表达”与“miRNA324敲除”的两种OC细胞模型,并采用CCK-8、Transwell TM和划痕试验法检测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TWIST1、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蛋白表达;荧光原位杂交实验、RNA下拉实验验证TPT1-AS1与miR-324之间的相互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argetscan生物信息学分析验证miR-324的表达对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及血管生成有负调控作用。结果TPT1-AS1在O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而miR-324的表达水平在OC组织中则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在TPT1-AS1过表达的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中,miR-324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TPT1-AS1与miR-324呈显著负相关。实验还发现,TPT1-AS1与miR-324在OC细胞中共同表达,并且二者之间存在直接结合关系。下调miR-324显著促进了SKOV3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miR-324与EMT关键转录因子TWIST13′-UTR端有结合位点,抑制miR-324表达可以上调TWIST1的转录水平,从而导致E-cadherin蛋白表达的下降和Vimentin蛋白表达的上升。此外,miR-324下调时,VEGF-A蛋白表达水平上升。结论本研究揭示了TPT1-AS1通过负调控miR-324/TWIST1轴促进EOC细胞增殖、侵袭、迁移以及血管生成,从而促进OC的发展,这些发现为O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OC) 上皮-间质转化(emt) TWIST1 miR-324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L20通过AKT/MMP3轴而非EMT途径诱导结肠癌SW480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被引量:10
7
作者 程先硕 杨芳 +7 位作者 董坚 李云峰 杨之斌 张洪涛 沈焘 刘萍 殷正丰 李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0-655,共6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CL20/CCR6促进结肠癌SW480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筛选高表达CCR6的结肠癌SW480细胞,加入外源性重组人CCL20后,采用Transwell、划痕愈合实验检测其侵袭和迁移能力,以免疫荧光、WB实验检测SW480细胞EMT标志...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CL20/CCR6促进结肠癌SW480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筛选高表达CCR6的结肠癌SW480细胞,加入外源性重组人CCL20后,采用Transwell、划痕愈合实验检测其侵袭和迁移能力,以免疫荧光、WB实验检测SW480细胞EMT标志蛋白、AKT信号蛋白以及靶标蛋白MMP3的表达;通过MK2206阻断实验验证AKT信号是其作用机制,通过TCGA数据库资源(https://portal.gdc.cancer.gov/)分析CCL20和MMP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结果:趋化因子CCL20能够明显促进结肠癌SW480细胞侵袭和迁移(均P<0.01),其间并不伴随细胞的EMT变化,而是通过AKT信号的激活及下游靶标蛋白MMP3表达上调是其诱因之一;阻断AKT信号能够明显抑制SW480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且下调MMP3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TCGA平台数据提示,结肠癌组织中CCL20和MMP3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且两者呈明显正相关(r=0.051,P<0.01)。结论:趋化因子CCL20通过AKT/MMP3信号轴而非EMT机制促进结肠癌SW480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SW480细胞 CCL20 CCR6 基质金属蛋白酶3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4通过诱导EMT促进肝癌迁移侵袭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霄 孙保存 +4 位作者 邵兵 赵秀兰 张艳辉 古强 刘铁菊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7-211,共5页
目的:检测BMP4在肝癌中的表达并探讨BMP4在诱导肝癌EMT中的作用,进而研究其对肝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癌组织中BMP4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将BMP4表达质粒转染至肝癌细胞系He... 目的:检测BMP4在肝癌中的表达并探讨BMP4在诱导肝癌EMT中的作用,进而研究其对肝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癌组织中BMP4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将BMP4表达质粒转染至肝癌细胞系Hep G2中,诱导BMP4外源性过表达。观察BMP4转染前、后Hep G2的细胞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Hep G2中BMP4、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表达变化情况;划痕和侵袭实验检测BMP4对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BMP4与患者的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不良预后密切相关。BMP4过表达后Hep G2呈现典型的EMT形态学改变,E-cadherin表达下调、Vimentin表达上调、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显著增强。结论:BMP4与肝癌临床病理资料密切相关,并可能通过诱导EMT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BMP4 上皮间质转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T分子标志物在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贾皑 张璐 +3 位作者 任莉 范修德 秦洁 罗培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7-541,共5页
目的探讨人肝癌细胞系EMT相关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情况,为确定相关的肝癌细胞研究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5株人肝癌细胞系(SNU368、SNU739、HLF、Huh-1和MHCC97L)中E-cadherin、ZO-1、N-cadherin、Vimentin、Snail和Slu... 目的探讨人肝癌细胞系EMT相关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情况,为确定相关的肝癌细胞研究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5株人肝癌细胞系(SNU368、SNU739、HLF、Huh-1和MHCC97L)中E-cadherin、ZO-1、N-cadherin、Vimentin、Snail和Slug的mRNA表达,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E-cadherin、ZO-1、N-cadherin、Vimentin、Snail和Slug的蛋白表达。结果E-cadherin、ZO-1、N-cadherin、Vimentin、Snail和Slug的mRNA在5种肝癌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E-cadherin、ZO-1、N-cadherin和Slug蛋白在5个细胞株中亦有表达,Vimentin蛋白主要在SNU368、SNU739、HLF和MHCC97L细胞中表达明显,Snail蛋白在SNU368,SNU739,Huh-1和MHCC97L细胞中表达较高。结论HLF细胞系表现出更明显的间质细胞表型特点,Huh-1和SNU368则表现为较典型的上皮细胞表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上皮-间质转化(emt) E-CADHERIN SNAIL SLU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细胞系中EMT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晓锋 陈葳 +1 位作者 李旭 赵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0-214,共5页
目的上皮-间质转化(EMT)是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其特征为上皮细胞标志物表达下调(E-cadherin等)而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等)表达上调。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宫颈癌细胞系EMT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情况,以确定宫颈癌细胞... 目的上皮-间质转化(EMT)是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其特征为上皮细胞标志物表达下调(E-cadherin等)而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等)表达上调。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宫颈癌细胞系EMT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情况,以确定宫颈癌细胞是否发生EMT,并为确定相关的细胞研究模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4株人宫颈癌细胞系(SiHa、HeLa、RJC-1、CS1213)中E-cadherin、vimentin、Snail和Slug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Snail和Slug的蛋白表达。结果vimentin和Snail mRNA在4种细胞中均有表达,E-cadherin和Slug mRNA在SiHa、HeLa和RJC-1细胞表达。E-cadherin蛋白在SiHa和RJC-1细胞表达,vimentin蛋白在HeLa和CS1213细胞表达。Snail蛋白在4个细胞株都有表达,Slug蛋白在SiHa、HeLa和RJC-1细胞表达。结论 HeLa和CS1213表现出间质细胞表型,SiHa和RJC-1则表现为上皮细胞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上皮-间质转化(emt) E-cadherin VIMENTIN SNAIL SLU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诱导肝癌Huh7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糖谱的变化 被引量:11
11
作者 莫翠菊 秦雪 +7 位作者 康晓楠 彭契六 江凯 卢宇 隋靖喆 翟励敏 刘银坤 李山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8-204,共7页
目的应用凝集素芯片技术寻找肝癌细胞表面转移相关的特征性糖谱。方法应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诱导建立肝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细胞模型。通过凝集素芯片比较诱导前后细胞... 目的应用凝集素芯片技术寻找肝癌细胞表面转移相关的特征性糖谱。方法应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诱导建立肝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细胞模型。通过凝集素芯片比较诱导前后细胞膜的糖谱改变,采用凝集素印迹和荧光细胞凝集素免疫组化方法验证芯片结果。结果诱导后细胞对凝集素ACL、BPL、JAC、MPL、PHA-E、SBA和SNA的亲和作用减弱,而对凝集素AAL、ConA、DBA、GSLⅡ、ECL、HAL、LCA、LTL、NML、NPL、PHA-L、PTLⅡ和WFL的亲和作用增强。提示诱导后肝癌细胞表面出现了黏蛋白T/Tn抗原、平分型N-乙酰葡萄糖胺、α2,6唾液酸和末端α或β连接的N-乙酰半乳糖胺结构减少;而末端和核心岩藻糖、高甘露糖、N-乙酰葡萄糖胺β1,6分支和复杂型寡糖分支结构增多。结论肝癌细胞发生EMT过程中细胞膜表面糖链结构改变,提示糖链结构与肝癌的转移密切相关,为有效控制肝癌转移、改善预后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素芯片 糖谱 肝癌(HCC) 上皮间质转化(emt)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4与EMT相关因子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超 任静文 +2 位作者 梁迪 赵连梅 单保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5-530,共6页
目的:观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因子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以及干细胞因子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OCT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 目的:观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因子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以及干细胞因子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OCT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OCT4与E-钙黏着蛋白和波形蛋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9年手术切除的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标本40例,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OCT4、E-钙黏着蛋白和波形蛋白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OCT4和EMT相关蛋白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OCT4、E-钙黏着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0%(12/40)、55%(22/40)和65%(26/40)。OCT4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Her-2的表达有关,E-钙黏着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波形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OCT4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E-钙黏着蛋白和mRNA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与波形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而E-钙黏着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波形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也呈负相关。OCT4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表达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钙黏着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生存率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干细胞因子OCT4可能通过EMT促进浸润性乳腺癌细胞的转移,可能是影响浸润性乳腺癌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 上皮间质转化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糖基化产物对结肠癌SW620细胞EMT及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伍鑫 程勇 +2 位作者 庞云 唐康 张百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5-359,共5页
目的:探讨终末糖基化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对结肠癌SW620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0、50、100、200μg/ml)的A... 目的:探讨终末糖基化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对结肠癌SW620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0、50、100、200μg/ml)的AGEs处理SW620细胞后,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3^+细胞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AGEs受体(receptor of AGEs,RAGE)、E-cadherin、Vimentin、ERK1/2、p-ERK1/2、CD13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0μg/ml)比较,AGEs处理组(50、100、200μg/ml)在AGEs作用后,SW620细胞24h迁移距离[(1.55±0.15)、(1.58±0.19)、(1.75±0.21)vs(0.95±0.18)mm,均P<0.05]及48 h迁移距离[(2.11±0.22)、(2.21±0.37)、(2.68±0.23)vs(1.60±0.24)mm,均P<0.05]均明显增加;穿过Matrigel胶的数量明显增加[(176±19.52)、(194±17.70)、(220±25.5)vs(125±26.06)个,均P<0.05];CD133^+细胞比例明显增加[(4.75±1.49)、(10.34±1.54)、(14.45±2.41)%vs(0.77±0.41),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AGEs处理组(50、100、200μg/ml)Vimentin、RAGE、p-Erk1/2、CD13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ERK1/2蛋白无明显变化;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AGEs可以提高结肠癌SW620细胞体外的侵袭迁移能力,促进EMT的发生,诱导肿瘤干细胞的生成。其机制可能通过AGE-RAGE受体配体的激活,上调p-ERK1/2,从而调控EMT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干细胞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糖基化产物 结肠癌 上皮间质转化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二羟基查尔酮通过调控miR-7-5p诱导自噬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14
作者 苏朝霞 王南苗 +7 位作者 陈丹 韩有艳 毕遥 王彤 安仁波 朴英实 任香善 李文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8-705,共8页
目的:探讨2',4'-二羟基查尔酮(D2)通过调控miR-7-5p诱导自噬,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5、SW620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不同浓度(0、12.5、25、50μmol/L)的D2处理细... 目的:探讨2',4'-二羟基查尔酮(D2)通过调控miR-7-5p诱导自噬,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5、SW620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不同浓度(0、12.5、25、50μmol/L)的D2处理细胞,采用MTT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及克隆形成能力,划痕愈合实验及Transwell实验评估细胞迁移能力,WB法检测EMT相关蛋白、自噬相关蛋白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自噬小体的形成。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miR-7-5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并借助KEGG富集分析探究miR-7-5p与结直肠癌的关联。运用RT-qPCR检测miR-7-5p的表达量,同时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miR-7-5p稳定敲低或过表达的细胞系。结果:D2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EMT进程(P<0.05或P<0.01)。TCGA数据库分析及KEGG富集分析显示,miR-7-5p在结直肠癌中呈低表达,且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联。12.5、25、50μmol/L D2处理均可上调HCT-15、SW620细胞miR-7-5p的表达水平(均P<0.01)。25μmol/L D2处理组HCT-15、SW620细胞中LC3、p-ULK1等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增加,而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受到抑制(均P<0.05),细胞内自噬小体数量增加(均P<0.01);与D2单独处理组相比,经D2处理的miR-7-5p敲减细胞中LC3、p-ULK表达量有所下降(P<0.05或P<0.01)。结论:D2通过调控miR-7-5p诱导自噬,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EMT进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2' 4'-二羟基查尔酮 自噬 细胞增殖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T经p38-MAPK调节乳腺癌MCF-7细胞P-gp介导的多药耐药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勇 王辉 +3 位作者 陈伟娟 李文通 李洪利 赵修世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与P-糖蛋白(P-glucoprotein,P-gp)介导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携Snai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Snail转染人乳...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与P-糖蛋白(P-glucoprotein,P-gp)介导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携Snai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Snail转染人乳腺癌细胞MCF-7,用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诱导各组细胞耐药。免疫细胞荧光检测上皮标志物E-钙黏素(E-cadherin)、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以及P-gp的表达,MTT检测耐药细胞的增殖,RT-PCR检测Snail、MDR1、p38-MAPK mRNA的表达。结果:细胞免疫荧光显示,转染pcDNA-Snail载体后,MCF-7细胞发生EMT,E-cadherin表达显著降低,vimentin表达显著升高;P-gp在发生EMT的MCF-7细胞中表达显著升高。经DOX诱导,MCF-7/Snail细胞的耐药能力较MCF-7/DOX细胞显著增强(P<0.05)。RT-PCR显示,MCF-7细胞发生EMT后,p38-MAPK表达显著升高(P<0.05),MDR1表达较亲本细胞明显升高(P<0.01)。结论:MCF-7细胞发生EMT后,可能通过p38-MAPK引发P-gp介导的M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IL基因 乳腺肿瘤 上皮间质转化 多药耐药 P-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C00997在胃贲门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对SGC7901细胞迁移、侵袭和EMT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佳 沈素朋 +2 位作者 郭炜 郭艳丽 董稚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8-224,共7页
目的:检测LINC00997在胃贲门腺癌(GCA)组织及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探讨敲减LINC00997对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基于TCGA和GTEx数据库分析LINC00997在胃癌组... 目的:检测LINC00997在胃贲门腺癌(GCA)组织及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探讨敲减LINC00997对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基于TCGA和GTEx数据库分析LINC0099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应用qPCR法检测68例GCA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以及胃癌细胞中LINC00997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通过划痕愈合、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敲减LINC00997对SGC790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qPCR法和WB法检测敲减LINC00997对EMT相关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及vimentin表达的影响。结果:LINC0099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LINC00997高表达组患者的OS及DFS显著低于LINC00997低表达组患者(P<0.01或P<0.05)。在68例在GCA组织中,LINC00997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其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OS相关联(P<0.05或P<0.01)。敲减LINC00997的SGC790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均P<0.01),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显著升高,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LINC00997在GCA组织和胃癌细胞中高表达,其高表达可能促进了胃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及EMT进程,有望成为GCA患者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贲门腺癌 LINC00997 SGC7901细胞 迁移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间质转化在胃癌的作用及中药干预机制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子舜 赵长普 +4 位作者 罗磊 陈仁伍 李美玲 王菲 郝晨源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04-1211,1219,共9页
胃癌作为全球范围内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各种胃病的终末阶段,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且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其防治一直备受关注。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是一种细胞生物学过程,指上皮细胞转化为间质细胞的转变。细胞失去... 胃癌作为全球范围内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各种胃病的终末阶段,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且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其防治一直备受关注。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是一种细胞生物学过程,指上皮细胞转化为间质细胞的转变。细胞失去了细胞极性和细胞间连接的上皮细胞特征,同时获得了移动能力和抗凋亡能力的间质细胞的特征。近年来,EMT在肿瘤进展和转移中的重要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EMT被认为在胃癌的浸润、转移和耐药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在治疗癌症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部分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可以通过影响EMT相关因子、蛋白表达、Wnt、核因子κB、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信号通路来调节EMT,从而抑制胃癌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上皮-间质转化 胃癌 信号通路 侵袭 转移 非编码RNA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Kα过表达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侵袭和EMT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晓娟 管庆军 +2 位作者 李新强 张敏 刘俊启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6-401,共6页
目的:探讨AMP依赖的蛋白激酶α(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α,AMPKα)过表达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EMT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AMPKα过表达的膀胱癌T24细胞株,依据转染质粒的不同分为T24空白组、pc-DNA空载组和pc-AMP... 目的:探讨AMP依赖的蛋白激酶α(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α,AMPKα)过表达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EMT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AMPKα过表达的膀胱癌T24细胞株,依据转染质粒的不同分为T24空白组、pc-DNA空载组和pc-AMPKα组。用Wb检测T24细胞AMPKα、EMT相关蛋白及EMT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用Hoechst染色法检测转染后T24细胞的凋亡,CCK-8法检测T24细胞的增殖,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检测T24细胞的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结果:成功构建AMPKα过表达的膀胱癌T24细胞株。与T24空白组和pc-DNA空载组比较,pc-AMPKα组T24细胞上皮钙黏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波形蛋白和神经钙黏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EMT通路相关信号分子P38、STAT3活性受到显著抑制(均P<0.01),细胞发生明显凋亡、增殖能力显著减弱(均P<0.01);T24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AMPKα过表达可使EMT通路相关分子活性受到抑制,使得膀胱癌T24细胞发生明显凋亡、增殖受限并使其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及伴随EMT的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依赖的蛋白激酶α 膀胱癌 T24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凋亡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诱导的linc01503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EMT过程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艳丽 牛云峰 +4 位作者 梁晓亮 郭炜 沈素朋 梁佳 董稚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64-769,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linc0150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ESCC细胞增殖、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linc0150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ESCC细胞增殖、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19例ESCC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应用qPCR法检测ESCC组织及ESCC细胞系(Kyse150、Kyse170、Eca109、TE1和TE13)中linc01503的表达水平;分别用pGPU6-shRNAlinc01503转染、TGF-β1处理ESCC细胞,用qPCR法检测转染前后EMT相关基因及处理前后linc01503表达的变化,用MTS及Transwell小室法检测linc01503对ESCC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结果:linc01503在ESCC组织和细胞系中高表达(均P<0.05),ESCC组织中linc01503高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有关联,并与生存期密切相关(均P<0.05)。TGF-β处理促进ESCC细胞的EMT过程,同时诱导linc01503表达明显上调。linc01503敲低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均P<0.05),同时明显增加了E-cadherin的表达而降低了N-cadherin、vimentin基因的表达(均P<0.05)。结论:linc01503作为TGF-β的下游效应基因之一,促进了ESCC细胞的增殖、侵袭及EMT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503 转化生长因子-Β 增殖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BP2通过诱导巨噬细胞极化及上皮细胞转化促进硅肺进展的机制研究
20
作者 陈茂茜 吴静 +5 位作者 李宣 周家伟 刘亚锋 郭健强 成安琪 胡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11-619,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鸟苷酸结合蛋白2(GBP2)在硅肺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表型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硅肺组织中GBP2的表达和定位。构建体外细胞模型,运用Western blot、实时定量PCR等方法探究二氧化...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鸟苷酸结合蛋白2(GBP2)在硅肺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表型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硅肺组织中GBP2的表达和定位。构建体外细胞模型,运用Western blot、实时定量PCR等方法探究二氧化硅(CS)刺激后GBP2在不同细胞系中的功能。通过Western blot法明确GBP2在不同细胞系中的作用机制。结果GBP2在硅肺患者的肺组织中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发现GBP2定位于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中。体外细胞实验表明CS刺激THP-1细胞通过GBP2激活c-Jun通路,促进炎症因子分泌并促使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发生,在上皮细胞中GBP2通过上调Krüppel样转录因子8(KLF8),促进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发生。结论GBP2不但在巨噬细胞中激活c-Jun促进炎症因子产生以及发生巨噬细胞M2型极化,而且在上皮细胞中激活转录因子KLF8发生EMT,共同促进硅肺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硅肺 鸟苷酸结合蛋白2(GBP2) C-JUN Krüppel样转录因子8(KLF8) 上皮-间充质转化(e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