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代谢组学的不同产区加热卷烟原料品质分析
1
作者 陈震 管庆林 +5 位作者 刘化冰 蒋健 卢昕博 董淑雅 武云杰 吴键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9-170,共12页
为研究不同产区烤烟烟叶的代谢产物与制成的加热卷烟感官品质的关系,以美国(T1)、津巴布韦(T2)、巴西(T3),中国云南省(T4)、四川省(T5)、贵州省(T6)、河南省(T7)、湖南省(T8)8个产区的加热卷烟烤后烟叶样品为研究对象,检测各产区烟叶的... 为研究不同产区烤烟烟叶的代谢产物与制成的加热卷烟感官品质的关系,以美国(T1)、津巴布韦(T2)、巴西(T3),中国云南省(T4)、四川省(T5)、贵州省(T6)、河南省(T7)、湖南省(T8)8个产区的加热卷烟烤后烟叶样品为研究对象,检测各产区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代谢产物特征,通过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筛选关键差异代谢物,并解析其与感官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烟叶在代谢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T1烟叶与T4、T5、T8相比在嘌呤代谢通路中环磷酸腺苷、鸟嘌呤等下调,加热卷烟感官质量最好;T2烟叶与T4、T5、T7相比,在色氨酸代谢通路中的5-羟基吲哚乙酸上调,刺激性最少;T3烟叶与T5、T6相比,在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中4-氨基丁酸上调,两糖比最高,糖碱比最低,加热卷烟刺激性较大;T4烟叶与T6、T8相比,在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通路中L-天冬氨酸上调,糖碱比最高,加热卷烟烟气温度和香气得分低于T8;T5烟叶和T6、T8相比,在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中2′,4′,6′,3,4-五羟查尔酮、二氢槲皮素下调,钾氯比高但谐调差;T7烟叶与T1、T2、T4、T5、T6相比,在β-丙氨酸代谢通路中多种代谢物显著上调,与T2、T3、T4、T6相比,在赖氨酸生物合成通路中也存在差异,其钾氯比低,加热卷烟的刺激性和杂气较多。相关性分析表明,5-羟基吲哚乙酸等与加热卷烟感官质量显著相关。综上,T1烟叶最适用于加热卷烟,T8次之,T7品质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卷烟 产区 化学成分 差异代谢物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富士苹果果实品质差异性分析
2
作者 王贵平 王延书 +2 位作者 陈汝 李方杰 薛晓敏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181-187,共7页
为了明确富士苹果不同产地品质差异,以我国11个苹果重要生产县(市)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测定和分析不同苹果重要生产县(市)富士苹果果实外在、内在和加工质地等20个品质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1个苹果重要生产县(市)富士品种果实品... 为了明确富士苹果不同产地品质差异,以我国11个苹果重要生产县(市)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测定和分析不同苹果重要生产县(市)富士苹果果实外在、内在和加工质地等20个品质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1个苹果重要生产县(市)富士品种果实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果实品质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不同苹果重要生产县(市)富士果实品质存在一定差异,单果重以平凉最大,色度a^(*)值、可滴定酸含量、出汁率以蓬莱最大,硬度、糖酸比以盐源最大,脆度以盐源和平凉较大。品质和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色度a^(*)值与极端高温呈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与极端高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糖酸比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果实脆度与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纤维指数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果点密度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共提取了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高达89.012%,可以反映原指标的大部分信息,11个苹果重要生产县(市)富士品种果实外在、内在、加工及质地品质综合起来从高到低排序为盐源、栖霞、咸阳、晋中、平凉、洛川、蒙阴、昭通、运城、丰县、蓬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士苹果 产地 果实品质 气象因子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大连刺参原种场核心区生态环境质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周年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朱晓彤 荣小军 +7 位作者 李彬 王印庚 葛建龙 廖梅杰 王锦锦 吴岩强 赵欣涛 施国军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水产原种是良种培育的种质基础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核心,为全面掌握我国首家国家级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原种场核心保种区状况,本研究于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对该核心保种区的水环境、沉积物环境进行了周年检测,同时利用高通量... 水产原种是良种培育的种质基础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核心,为全面掌握我国首家国家级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原种场核心保种区状况,本研究于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对该核心保种区的水环境、沉积物环境进行了周年检测,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海水和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周年变化,进一步完成生态环境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海水水质良好,除春季活性磷酸盐,夏、秋、冬季铅元素和秋季镍元素含量符合Ⅱ类水质标准外,其他水质指标均符合Ⅰ类水质标准,保种区水体属于贫营养级;沉积物中除了秋季铬元素含量未达到Ⅰ类沉积物标准外,其他全部指标均符合Ⅰ类沉积物标准,表明保种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对海水和沉积物四季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核心区水体共获得3796个OTUs,4个季节水体中的Shannon指数在5.90±0.04~6.84±0.01之间,秋季最高,夏季最低;沉积物中共获得4151个OTUs,四个季节沉积物的Shannon指数在6.06±1.44~7.88±0.22之间,夏季最高,春季最低。PcoA分析显示,水体和沉积物在四季的菌群结构存在差异,且水体的菌群结构受季节影响变化相对于沉积物而言更为显著。对不同季节的水体和沉积物菌群LEfSe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季节的水体和沉积物样品中分别筛选到73和66个显著差异菌群(P<0.05),其中冬季沉积物中的代表性差异菌群包含弧菌科(Vibrionaceae)、冷单胞菌科(Psychromonadaceae),需要警惕冬季弧菌对刺参健康的潜在威胁。环境因子与菌群结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pH、盐度是影响水体菌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机碳、硫化物、重金属(铜、铅)是影响沉积物菌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上述研究结果为评估保种核心区生态环境、解析其风险因子和影响因素提供支撑,为我国刺参原种的高效保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原种场核心区 生态环境质量 微生物群落结构周年变化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西红花质量评价
4
作者 王瑞琪 沈一琦 +3 位作者 许陈思菡 张永 张彤 丁越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4-1091,共8页
目的对不同产地西红花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0.1%磷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5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54、440 nm。建立UPLC指纹图谱,进行正交偏最小... 目的对不同产地西红花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0.1%磷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5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54、440 nm。建立UPLC指纹图谱,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测定苦番红花素、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西红花苷-Ⅲ、西红花苷-Ⅳ的含量和色度值(L^(*)、a^(*)、b^(*)、E^(*)ab),Pearson相关性分析考察色度值与内在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22批药材指纹图谱中有14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8。各批药材聚为2类,筛选出7种质量差异成分。不同产地药材中西红花苷-Ⅰ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药材颜色越红,西红花苷含量越高。苦番红花素、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西红花苷-Ⅳ含量与色度值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而西红花苷-Ⅲ与后者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为西红花质量控制及其颜色-品质关系阐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红花 产地 质量评价 UPLC指纹图谱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含量测定 颜色 Pearson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瑞阳’苹果果实品质差异分析
5
作者 曹静瑶 孙鲁龙 +4 位作者 邹倩 苏雅婷 贾鹏晓 刘倩倩 高华 《果树资源学报》 2025年第2期9-13,共5页
【目的】‘瑞阳’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优质晚熟苹果新品种,继承了‘秦冠’苹果丰产稳产、易管理、抗病性强和耐贮运等优点的同时,在口感甜度和果肉质量上优于‘红富士’苹果,因此近年来广受市场赞誉。为探讨‘瑞阳’苹果的适宜栽... 【目的】‘瑞阳’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优质晚熟苹果新品种,继承了‘秦冠’苹果丰产稳产、易管理、抗病性强和耐贮运等优点的同时,在口感甜度和果肉质量上优于‘红富士’苹果,因此近年来广受市场赞誉。为探讨‘瑞阳’苹果的适宜栽培区域,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产地‘瑞阳’苹果的主要品质性状。【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9个不同产地的盛果期‘瑞阳’苹果果园进行采样。对采集苹果果实的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包括单果质量、横径、纵径、硬度、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酸度以及果实亮度参数、红绿参数和黄蓝参数等。【结果】不同产地的‘瑞阳’果实品质在单果质量、横径、纵径、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果实亮度参数、红绿参数和黄蓝参数方面差异显著,但各产地果实的硬度、果形指数与酸度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陕西长武和陕西淳化两产地的‘瑞阳’综合品质较好,主要表现为果个大,单果质量重,硬度适中,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及固酸比高;而山西临猗和陕西延川两产地的果实综合品质较差,主要表现为果个小,单果质量轻,酸度大,固酸比小。【结论】陕西长武和陕西淳化是‘瑞阳’苹果较适宜的栽培区域,试验研究为类似生态条件下引种‘瑞阳’苹果新品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瑞阳’ 品质 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烯醚萜、无机元素含量分析不同产地栀子品质
6
作者 陈培 孙孝亚 +4 位作者 侯亚迪 张尚格 朱晔 练从龙 陈随清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06-2513,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栀子品质。方法ICP-MS法测定Mg、P、K、Ca、B、Na、Al、Ti、V、Cr、Mn、Fe、Co、Ni、Zn、Sr、Ba、Cu、Cd、As、Hg、Pb的含量,HPLC法测定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京尼平苷酸的含量。再进行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栀子品质。方法ICP-MS法测定Mg、P、K、Ca、B、Na、Al、Ti、V、Cr、Mn、Fe、Co、Ni、Zn、Sr、Ba、Cu、Cd、As、Hg、Pb的含量,HPLC法测定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京尼平苷酸的含量。再进行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Fisher判别分析、相关性分析,计算重金属元素每日最大可耐受量(EDI),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进行健康风险评估与安全性评价。结果河南产药材中大量元素(Mg、P、K、Ca)含量最高,微量元素(B、Ti、V、Cr、Fe、Co、Ni、Zn、Sr、Ba)含量较高,重金属、有害元素含量符合标准。湖南产药材中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含量最高,江西产药材中京尼平苷酸、栀子苷含量最高。Ti、Mg、Ca为特征元素;不同产地药材分为2类,K、Ca、Mg、Fe为差异性元素;Fe、Ti为区分河南与其他产地药材的指标元素;Mg、K、Ca、Ti、Ni、Zn、Sr、Cu含量与环烯醚萜含量呈负相关,Cd含量与后者呈正相关。不同产地药材中重金属、有害元素无健康风险;河南产药材污染水平为安全级,并且低于其他产地;湖南、江西部分产地药材中Cd的P_(i)>1。结论栀子中环烯醚萜、无机元素含量有一定关联,并且个别产地药材有Cd污染情况,需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品质 产地 环烯醚萜 无机元素 健康风险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产区黑木耳营养品质分析
7
作者 李通 余康宁 +3 位作者 王晓巍 杨建杰 刘明军 伏晓辉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40-147,共8页
通过探索不同产区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中常规营养物质、微量元素、氨基酸之间差异,为黑木耳营养品质分析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以黑木耳品种黑威15号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NMDS分析的方法,对延吉市、牡... 通过探索不同产区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中常规营养物质、微量元素、氨基酸之间差异,为黑木耳营养品质分析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以黑木耳品种黑威15号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NMDS分析的方法,对延吉市、牡丹江市、柞水县、卓尼县4个产区黑木耳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延吉市黑木耳中粗脂肪、粗纤维、粗多糖钾、铜、钙含量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产区;牡丹江市黑木耳中镁、锰、铁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产区;柞水县黑木耳中锌、维生素B2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产区;卓尼县黑木耳中的灰分、粗蛋白、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产区。黑木耳中均测定出18种氨基酸,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及10种非必需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天冬氨酸含量次之、甲硫氨酸含量最少。经氨基酸含量对比分析,呈味氨基酸均表现为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甜味氨基酸次之、苦味氨基酸含量最少,且苏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表现过剩,甲硫氨酸+半胱氨酸为限制氨基酸。4个产区的黑木耳均表现为鲜甜味,均可作为药食兼用的食用菌。通过Pearson相关性和NMDS分析发现,4个产区的黑木耳中常规营养物质与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延吉市黑木耳中的营养最丰富,卓尼县黑木耳次之,柞水县黑木耳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产区 黑木耳 营养物质 品质分析 相关性 NMD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农田土壤黏土矿物特征及其对土壤养分、重金属元素吸附的影响—以新疆开孔河流域绿洲区为例
8
作者 姚远 赵禹 +3 位作者 刘三 苏靖 陈振宇 梁楠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3-785,共13页
【研究目的】黏土矿物对土壤质量起重要调控作用,查明干旱绿洲区农田土壤黏土矿物特征,对绿洲区土壤质量调控及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以新疆巴音郭楞州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干旱绿洲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图... 【研究目的】黏土矿物对土壤质量起重要调控作用,查明干旱绿洲区农田土壤黏土矿物特征,对绿洲区土壤质量调控及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以新疆巴音郭楞州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干旱绿洲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相关性分析、三角图及风化指数分析等方法对该区黏土矿物组成特征与物源演化、成土气候条件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进行探究。【研究结果】研究区黏土矿物类型主要为2∶1型伊利石、伊/蒙混层矿物和绿泥石,含少量的高岭石,黏土矿物的物源为花岗岩,演变规律为伊利石→伊/蒙混层矿物→绿泥石、高岭石;研究区伊利石结晶度IC值为0.35~0.62,均值0.44,化学蚀变指数CIA值为51.29%~62.57%,均值为58.24%,成分变异指数ICV值为1.09~3.69,均值2.65,上述指标反映该区低温、干旱及风化作用程度较弱的成土期环境;研究区土壤黏土矿物总量与土壤养分、重金属元素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开都河—孔雀河流域绿洲区黏土矿物组合类型为伊利石−伊/蒙混层矿物−绿泥石型;绿洲区农田土壤黏土矿物能够通过吸附作用提升土壤养分元素水平、固定土壤重金属降低其农业风险,从而提高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重金属 土壤养分 农田土壤 干旱绿洲区 土壤质量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巴音郭楞州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产地沉香质量评价和特征分析
9
作者 林炜鑫 王志康 +2 位作者 杨念明 白发平 童黄锦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1-726,共6页
目的评价海口、江门、茂名、三亚、阳春产地沉香质量,并分析其特征。方法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TLC鉴别、理化鉴别,建立HPLC指纹图谱,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结果... 目的评价海口、江门、茂名、三亚、阳春产地沉香质量,并分析其特征。方法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TLC鉴别、理化鉴别,建立HPLC指纹图谱,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结果不同产地药材质量均符合药典要求,并且无明显的差异化特征。15批药材指纹图谱中有17个共有峰,相似度0.736~0.991。各批药材聚为2类或3类,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231%。结论本实验将数据分析与性状鉴定相结合,可为沉香用药选择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 产地 质量 特征 2020年版《中国药典》 HPLC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油后备基地建设下新疆棉花主产区发展现状及生产优化路径
10
作者 梁晓悦 宋玉兰 《农业展望》 2025年第3期110-116,共7页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物资,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同时新疆地大物博的区位优势又为粮食的增产增收提供了便捷。随着近年来新疆加大国家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建设,产粮大县和棉花优势产区加快了调整步伐,立足粮食安全第一要务,保...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物资,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同时新疆地大物博的区位优势又为粮食的增产增收提供了便捷。随着近年来新疆加大国家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建设,产粮大县和棉花优势产区加快了调整步伐,立足粮食安全第一要务,保障农民稳定增收核心主线。新疆作为中国辽阔的农业大区,在粮油后备基地的有力推动下,正积极引导次宜棉区、低质低效棉田逐步退出棉花市场的舞台,植棉面积得到了科学、合理的缩减,用于粮食和高效作物的种植,不仅为新疆棉花产业的转型升级开拓了发展道路,更为粮油后备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然而,近年来新疆棉花主产区也存在成本高居不下、生产环境恶劣、棉花技术创新突破难度高、机采棉质量差等问题。基于国家大力推行新疆粮油后备基地建设的背景,降低植棉成本、改善棉花产区生产环境、提高优质棉花生产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机采棉质量,是促进新疆棉花主产区结构优化调整、实现新疆棉花生产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油后备基地 棉花主产区 高质量发展 优化路径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补汉工程运行对三峡水源区水环境的影响预测
11
作者 吴贞晖 王孟 +3 位作者 刘扬扬 吴比 肖洋 张可可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3,共10页
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将引起三峡库区水文情势和水质变化。为预测引江补汉工程运行对水源区水环境的影响,构建水源区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丰、平、枯、特枯水年情景下水源区水文情势、水动力变化和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浓度时空... 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将引起三峡库区水文情势和水质变化。为预测引江补汉工程运行对水源区水环境的影响,构建水源区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丰、平、枯、特枯水年情景下水源区水文情势、水动力变化和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水环境保护措施。结果表明: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后,龙潭溪取水口水域水动力条件显著增强,各月流速增幅达0~0.04 m/s;工程实施后取水口水质受引水拖拽作用趋向于主库区,不同典型年下该断面COD、氨氮、总磷年均变化幅度分别介于-2.31%~0.41%、4.18%~8.20%、0.77%~1.82%,非引水时段有发生富营养化风险。研究成果可为引江补汉工程水源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补汉工程 三峡水源区 水环境影响预测 数值模拟 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 水环境保护与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蔺和建瓯酱香型白酒产区环境真菌群落结构解析
12
作者 郑欣荣 赵金松 +3 位作者 刘茗铭 赵敏惠 罗惠波 龚利娟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0,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生态环境中生产的酱香型白酒风味和品质差异,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古蔺和建瓯代表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厂区环境土壤和空气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酱香型白酒古蔺厂区环境土壤的真菌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高于建瓯... 为了探究不同生态环境中生产的酱香型白酒风味和品质差异,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古蔺和建瓯代表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厂区环境土壤和空气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酱香型白酒古蔺厂区环境土壤的真菌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高于建瓯厂区,而空气真菌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低于建瓯产区。两个厂区环境优势真菌群落结构在门、属水平上大致相似,两个厂区共有的土壤和空气真菌属分别为69种,45种,占土壤和空气真菌菌属总数的14.98%。当线性判别分析(LDA)阈值>3.5时,两个酱香型白酒产区包含以冠突散囊菌属(Eurotium)、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为代表的41个显著差异的真菌属。由此可见,古蔺和建瓯产区环境真菌群落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也进一步证实了不同产区拥有独特的酿酒微生物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古蔺产区 建瓯产区 环境真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六妹羊肚菌中游离氨基酸特征分析及品质综合评价
13
作者 姜露熙 郝兆然 +3 位作者 布海丽且姆·阿卜杜热合曼 陈麟 房丹丹 张剑林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0-256,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产地六妹羊肚菌内游离氨基酸(FAAs)含量及品质差异,以20个不同产地的六妹羊肚菌(分别编号为SC1~SC6,GZ1~GZ6,HN1~HN3,SX,XJ,NX,XX,ZJ)为研究对象,利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羊肚菌中FAAs含量,结合滋味活性值(TAV)比较不同产地六... 为了研究不同产地六妹羊肚菌内游离氨基酸(FAAs)含量及品质差异,以20个不同产地的六妹羊肚菌(分别编号为SC1~SC6,GZ1~GZ6,HN1~HN3,SX,XJ,NX,XX,ZJ)为研究对象,利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羊肚菌中FAAs含量,结合滋味活性值(TAV)比较不同产地六妹羊肚菌呈味氨基酸并分析其呈味特性,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对不同产地六妹羊肚菌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羊肚菌游离氨基酸含量丰富,总含量在14.61~39.96 mg/g;不同产地羊肚菌氨基酸滋味活性值(TAV)最高的为苦味氨基酸,其后依次为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提取到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94%,综合得分排名前五的为ZJ、GZ4、GZ5、NX、GZ2;聚类分析(CA)将20个不同产地羊肚菌分为三大类群,ZJ、NX、GZ4、GZ2为第一类群,GZ5、SC5为第二类群,其余样品为第三类群。第一类群、第二类群品质较好,第三类群品质较差。不同产地羊肚菌游离氨基酸含量丰富且差异较大,ZJ、GZ5、NX、GZ4、GZ2羊肚菌游离氨基酸营养品质最好,该结果为羊肚菌的分级加工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不同产地 游离氨基酸 滋味活性值 品质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修复区识别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雪 李益敏 +2 位作者 赵娟珍 蒋文学 李媛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7-290,共14页
[目的]分析云南省生态环境时空变化,识别生态修复优先序,为该省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研究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空间相关性,与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生态保护红线结合识别云南省生态修复优先序。... [目的]分析云南省生态环境时空变化,识别生态修复优先序,为该省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研究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空间相关性,与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生态保护红线结合识别云南省生态修复优先序。[结果]①22 a间云南省RSEI均值呈S形变化趋势,分别以2005年和2011年作为上升和下降的拐点。②2000—2022年空间上生态环境质量均表现为“西高东低”的态势,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好,而中部城市群及东部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③2000—2005年受退耕还林政策的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变好。2005—2011年则因旱灾和建设用地的剧烈扩张导致生态环境质量大幅下降。2011—2016年是旱灾后恢复时段,除中部城市化快速发展地区外,其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在逐渐恢复。2016—2022年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变好。④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全局与局部自相关。⑤2000—2022年云南省碳储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2 a间总碳储量减少2.38×10^(7)t,在空间上总体表现为“南北高,中间低”的地带性分布特征。⑥云南省生态修复极优先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及东部地区,约占总面积的18.08%,生态修复优先区及中等优先区则分布较为广泛,约占总面积的70.17%。生态修复一般优先区主要位于普洱市等地,约占总面积的11.76%。[结论]云南省2000—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在时空上均呈现一定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区划分,因地制宜地治理生态环境,推进云南省生态及低碳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修复区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地区辣椒品质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娅 吴康云 +4 位作者 黄冬福 周鹏 付文婷 王楠艺 何建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64-271,共8页
为探究朝天椒在不同地区品质的差异,选择三个朝天椒品种(骄阳6号、辣研101和卓椒新52)在贵州、云南、重庆、陕西和新疆进行种植。通过研究种植于不同地区朝天椒辣椒红素、还原糖、氨基酸、粗纤维、粗脂肪、辣椒素等营养品质的变化,采用... 为探究朝天椒在不同地区品质的差异,选择三个朝天椒品种(骄阳6号、辣研101和卓椒新52)在贵州、云南、重庆、陕西和新疆进行种植。通过研究种植于不同地区朝天椒辣椒红素、还原糖、氨基酸、粗纤维、粗脂肪、辣椒素等营养品质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不同品种朝天椒的产地适宜性,以期为不同地区朝天椒的选择提供借鉴。结果表明:辣椒品质产地变异较大,变异系数范围为5.79%~50.29%,其中辣椒素含量随产地的变化最大,平均变异系数达到41.94%,粗纤维和氨基酸平均变异系数在8%左右。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贵州辣研101的综合得分最高,其次为贵州的卓椒新52,三个品种均表现出在贵州种植的品质得分高于其他四个地区。综上所述,辣椒品种在不同的产地种植其品质会有显著差异,三个品种均表现出在贵州地区种植的品质优势,其中,贵州辣研101综合得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品质 产地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产烟区不同焦油量中部烟叶化学成分差异及其与烟气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瑜 郝浩浩 +6 位作者 许自成 王晨辉 钱建财 朱海波 许嘉阳 贾玮 张莉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160-164,共5页
以中国主产烟区53份C3F等级中部烟叶为样品,对其焦油含量、化学成分、烟气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中、高焦油量烟叶的样品数分别为27、18、8个,低、中、高焦油量烟叶样品的焦油量均值分别为10.41、11.82、13.29 mg/支。... 以中国主产烟区53份C3F等级中部烟叶为样品,对其焦油含量、化学成分、烟气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中、高焦油量烟叶的样品数分别为27、18、8个,低、中、高焦油量烟叶样品的焦油量均值分别为10.41、11.82、13.29 mg/支。对高、中、低焦油量烟叶的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比较,高焦油量烟叶中还原糖含量、总糖含量较高,中焦油量烟叶中总植物碱含量、总氮含量较高,低焦油量烟叶中K含量、氯含量较高。对于烟气质量而言,随着烟叶焦油量的升高,抽吸口数、总粒相物、一氧化碳释放量和烟碱含量均呈升高趋势,而水分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低焦油量烟叶中总粒相物与总植物碱、总氮呈显著正相关,水分与总植物碱呈显著正相关,焦油与总氮呈显著正相关;中焦油量烟叶中一氧化碳、烟碱与K呈极显著负相关,水分与总植物碱呈极显著正相关,水分与总糖呈显著负相关;高焦油量烟叶中水分与总植物碱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烟叶 主产烟区 焦油量 化学成分 烟气质量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产地加工方法与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燚 金传山 +3 位作者 张亚中 蒲婧哲 王泽旭 王蕾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7-735,共9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药典籍及现代文献,归纳总结天麻道地产区的历史变迁、产地加工方法及古今对天麻评价指标的历史沿革。天麻的道地产区从河南和山东等地,逐渐变迁至云南和四川等地。古代天麻产地加工方式主要为“曝干”或“刮皮后蒸...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药典籍及现代文献,归纳总结天麻道地产区的历史变迁、产地加工方法及古今对天麻评价指标的历史沿革。天麻的道地产区从河南和山东等地,逐渐变迁至云南和四川等地。古代天麻产地加工方式主要为“曝干”或“刮皮后蒸煮曝干”,现代各地方中药志关于天麻产地则多以刮皮后蒸煮透心,晒干或烘干为主。1963年版和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的天麻产地加工均为“去皮后蒸煮,干燥”,1985—2020年版简化为“洗净,蒸透,低温干燥”。天麻药材的质量评价标准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变化,古代天麻质量评价中以“个大”者为佳,现代本草中在延续古代体积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质地、颜色和气味等多方面评价准则,同时以天麻中浸出物、酚类成分、多糖等有效成分,指纹图谱及药效学研究评价其质量。现阶段关于天麻产地初加工没有法定标准,造成各地产地加工方法不一,天麻品质参差不齐,亟待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现代产地初加工工艺及指导标准,以规范天麻产地加工,保证药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道地产区 采收 历史沿革 产地加工 加工方法 质量评价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龙丰’苹果果实品质评价
18
作者 杨悦 卜海东 +5 位作者 胡颖慧 顾广军 刘畅 于文全 盖禹含 邢立伟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38-43,共6页
为筛选能提高‘龙丰’苹果果实品质的产地和管理方式,选取适宜寒地苹果栽培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温春镇、宁安市、东宁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12个村镇的‘龙丰’苹果为试验材料,测定单果重、pH、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 为筛选能提高‘龙丰’苹果果实品质的产地和管理方式,选取适宜寒地苹果栽培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温春镇、宁安市、东宁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12个村镇的‘龙丰’苹果为试验材料,测定单果重、pH、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固酸比、维生素C含量8项品质指标,通过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合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评价不同产地‘龙丰’苹果果实品质。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龙丰’苹果8项品质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糖酸比的差异最大,pH差异最小;8项品质指标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出糖酸比或固酸比、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3项指标为‘龙丰’苹果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评价结果表明,宁安1、通辽2和宁安3综合排名最高;得出果园处于南坡和疏花疏果均能够提高果实的品质,综合品质表现结果总体为宁安>东宁>温春>通辽。利用主成分得分和贡献率构建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模型F_(综)=(0.422F_(1)+0.335F_(2)+0.128F_(3))/0.8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产地 ‘龙丰’苹果 品质评价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不同产区及品种枸杞果实多元化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丹青 田英 +2 位作者 何军 秦垦 焦恩宁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85-90,共6页
以宁夏银川市芦花台园林场、宁夏海原县四营、青海诺木洪农场的4种品种枸杞果实宁杞1号(N1)、宁杞7号(N7)、宁农杞15号(7-8)、科杞6082(14-02)为试验材料,分析比较其外在品质(平均单果重、横纵径、果形指数)和内在品质(总糖、多糖、甜... 以宁夏银川市芦花台园林场、宁夏海原县四营、青海诺木洪农场的4种品种枸杞果实宁杞1号(N1)、宁杞7号(N7)、宁农杞15号(7-8)、科杞6082(14-02)为试验材料,分析比较其外在品质(平均单果重、横纵径、果形指数)和内在品质(总糖、多糖、甜菜碱、类胡萝卜素)的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品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区不同品种的枸杞果实品质存在明显差异。将7个品质性状综合成3个主成分因子,可反映枸杞品质84.807%的原始数据信息量。主成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海产区“14-02”、“7-8”和宁夏海原产区“14-02”果实品质较好。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能够综合评价各品种枸杞的品质,为后续不同产区及品种枸杞果实的品质评价研究提供数据参考,也可为枸杞的产区选择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产区 果实品质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三生”空间功能演化及生态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廖艳梅 尹林江 +2 位作者 韩敏 蒙友波 罗洁琼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220,306,共10页
[目的]探索风景名胜区“三生”空间功能演化及生态效应,旨在为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三生”空间功能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以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为例,基于2009,2021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构建“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利用... [目的]探索风景名胜区“三生”空间功能演化及生态效应,旨在为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三生”空间功能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以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为例,基于2009,2021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构建“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利用“三生”空间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贡献率方法,分析2009—2021年“三生”空间功能演化及生态效应。[结果](1)2009—2021年,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以生态空间为主,生活、生态空间增加,生产空间减少。(2)研究期内,贵州省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升,由0.59到0.61,空间上表现为“东高西低”,高质量、较高质量区增加明显。这主要与近年来贵州省实施的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及开展资源保护、林业改革等工作有关。(3)2009—2021年贵州省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其主要原因为农业生产用地和草地生态用地转为林地生态用地。[结论]贵州省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在后续规划管理中,建议严控建设用地增长,强化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空间演化 生态环境质量 风景名胜区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