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8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ies on some characteristics ofnitrate reductase from sugar beet(BetavulgarisL.) leaves 被引量:2
1
作者 Li Wenhua Yan Gulping +1 位作者 Ma Fengming Gao Jiguo(Department of Agronomy,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150030 P.R.China)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1994年第1期20-25,共6页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nitrate reductase from sugar beet leaves shown in this paper were as follows:The nitrate reductase from sugar beet leaves required NADH as an electron donor.Accordingly,the nitrate reductase wa...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nitrate reductase from sugar beet leaves shown in this paper were as follows:The nitrate reductase from sugar beet leaves required NADH as an electron donor.Accordingly,the nitrate reductase was classified as NADH-dependent(E.C.1 .6.6.1).The Km value of the nitrate reductase for NADH and NO-3 were 0.86 m mol and 0.18μp mol respectively.The optimum pH in reaction mixture solution for nitrate reduction activity was 7.5.The effect of variable concentrations of inorganic phosphorus in the reaction buffer on nitratereductase activity was investigated.When the inorganic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was below35 mmol,the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was increased with increase of inorganic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Conversely,when the inorganic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was Over 35 mmol.the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was inhibited.The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assayed in vitro was 3.2 and 5.6 times of that assayed in vivo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xogenous and endogenous ground substance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gar beet Nitrate reductase CHARACTERIS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 spectrophotometric screening of 5α- reductase inhibitors for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treatment 被引量:1
2
作者 XU Dong - hui WANG Zhao - he WANG Li - hong MEI Xue - ting XU Shi - bo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28-832,共5页
关键词 二氢睾酮 增量性肥大 酶制剂 生物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hibition of Albendazole and Oxfendazole on the Activity of Fumaric Reductase in Cysticercus cellulosae
3
作者 GAOXue-jun LIQing-zhang LIXia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4年第2期156-159,共4页
The activity of fumaric reductase in Cysticercus cellulosae tissue homogenate with albendazole and oxfendazole individually was detec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wo kinds of drugs both could inhabite the activity of ... The activity of fumaric reductase in Cysticercus cellulosae tissue homogenate with albendazole and oxfendazole individually was detec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wo kinds of drugs both could inhabite the activity of fumaric reductas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benzimidazole carbamate drugs is probably inhabiting the complex of fumaric reductase noncompetently, thus lead to the exhaostion of energy and dea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BENDAZOLE OXFENDAZOLE Cysticercus cellulosae fumaric reduct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trate Reductase: Properties and Regulation
4
作者 ZHAO Yue,WEI Zi min,GAO Ji guo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PRC)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2年第1期75-80,共6页
Nitrate Reductase (NR) is a rating-limit and key enzyme of nitrate assimilation in plants,so,NR activity is important for growth,development and 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of plants.The regulation of NR activity appe... Nitrate Reductase (NR) is a rating-limit and key enzyme of nitrate assimilation in plants,so,NR activity is important for growth,development and 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of plants.The regulation of NR activity appears to be rather complex and many studies have been devoted to the description of regulation and properties,but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the properties and regulation of NR in higher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ate reductase PROPERTIES REG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tic variation of human cytochrome P450 reductase as a potential biomarker for mitomycin C-induced cytotoxicity 被引量:1
5
作者 Wang, S. L. Han, J. F. +2 位作者 He, X. Y. Wang, X. R. Hong, J. Y.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71-1171,共1页
关键词 遗传变异 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 生物标记 丝裂酶C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DHCR24蛋白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6
作者 张弛 杜靖然 +3 位作者 廖定准 张昌林 杨峥 李田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748-2754,共7页
目的 探究Δ(24)-胆甾醇还原酶(DHCR24)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s)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SILs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量检测DHCR24、p16及Ki-67在51例正常宫颈组织,44例LSIL和57例HSIL中的表达,绘制受试者工作... 目的 探究Δ(24)-胆甾醇还原酶(DHCR24)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s)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SILs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量检测DHCR24、p16及Ki-67在51例正常宫颈组织,44例LSIL和57例HSIL中的表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HCR24、p16及Ki-67蛋白评估SILs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 DHCR24、p16、Ki-67蛋白表达水平与SILs进展均呈正相关;ROC结果显示,DHCR24在正常宫颈组织与LSIL之间的免疫组化评分截断值为0.114 5,LSIL与HSIL间截断值为0.196 9,在诊断LSIL时敏感度为79.55%,高于p16及Ki-67的15.91%与18.08%(P<0.05);DHCR24与p16联合鉴别正常宫颈组织与LSIL组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2(95%CI:0.878~0.986),高于p16与Ki-67联合的0.861(95%CI:0.785~0.936);DHCR24与p16联合鉴别LSIL与HSIL的AUC为0.971(95%CI:0.946~0.997),高于p16与Ki-67联合的0.870(95%CI:0.790~0.949)。结论 DHCR24与p16蛋白表达水平均可为SILs的分级提供参考依据,且二者联合可提高诊断效率;DHCR24免疫组化染色强度绘制的ROC曲线所衍生的截断值可以提高LSIL诊断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Δ(24)-胆甾醇还原酶 P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平菇亲本和杂交子菌丝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7
作者 刘国丽 陈珣 +2 位作者 马晓颖 赵玉梅 龚娜 《中国食用菌》 2025年第4期58-62,共5页
以22个平菇杂交子及2个亲本菌株为试材,评价在25℃和35℃下菌丝生长情况,选取高温生长快的菌株进行38℃高温胁迫(24、48、72 h),探索高温胁迫对菌株的抗氧化酶活性(POD、SOD、GR)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明显抑制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菌株Z... 以22个平菇杂交子及2个亲本菌株为试材,评价在25℃和35℃下菌丝生长情况,选取高温生长快的菌株进行38℃高温胁迫(24、48、72 h),探索高温胁迫对菌株的抗氧化酶活性(POD、SOD、GR)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明显抑制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菌株Z146、M29、M14、Z128、Z52、Z119在热图聚类分析中聚为一类,具有较好的耐高温能力。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6个耐高温菌株的POD酶活性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高温胁迫72 h后,菌株Z52的SOD、GR酶活性和菌株Z119的GR酶活性比25℃时增加,且高于亲本菌株以及其他杂交菌株。通过此次初步筛选获得超亲耐高温杂交子2个,为平菇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耐高温菌株 杂交育种 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还原酶 热图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含水量对玫瑰茄花青素含量及DFR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8
作者 汪桦燕 李静 +5 位作者 陈浩楠 林荔辉 方平平 徐建堂 张立武 陶爱芬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分析土壤含水量对玫瑰茄萼片花青素含量以及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为玫瑰茄栽培时的水分管理以及进一步明确DFR基因在花青素合成中的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以玫瑰茄品种‘广东早熟’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 【目的】分析土壤含水量对玫瑰茄萼片花青素含量以及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为玫瑰茄栽培时的水分管理以及进一步明确DFR基因在花青素合成中的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以玫瑰茄品种‘广东早熟’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了33%(极度干旱)、55%(轻度干旱)、80%(渍涝)3个土壤含水量处理,分别测定各处理下开花后10(前期)、20(中期)、30 d(后期)玫瑰茄萼片中花青素的含量以及5个DFR基因的表达量,并对花青素含量与DFR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1)不同土壤含水量下,随着开花时间的推移,玫瑰茄萼片花青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开花前期与开花后期的差异显著;含水量为80%时,花青素含量下降幅度最大;开花前、中期,土壤含水量为33%的花青素含量明显低于土壤含水量为55%、80%的含量;开花后期,3个土壤含水量处理的花青素含量差异不显著。(2)不同土壤含水量下,DFR基因的表达量随着开花时间的推移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土壤含水量为33%时,5个DFR基因的表达量高于其他两个含水量处理,且在开花后30 d显著上调,达到最高值,其中,DFR4表达量最高,DFR5表达量最低;土壤含水量为55%、80%时,5个DFR基因的表达量均较低。(3)土壤含水量为55%时,DFR4、DFR5表达量与花青素含量显著相关,表明其为调控花青素合成的关键基因。【结论】严重的干旱和渍涝都不利于玫瑰茄萼片花青素的合成;干旱胁迫促进了DFR基因的表达,而渍涝情况下DFR基因的表达受到了抑制;DFR4、DFR5基因为调控玫瑰茄花青素合成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茄 土壤含水量 花青素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1,6-己二醇的全细胞催化及其过程强化
9
作者 李沂馨 毛银 +2 位作者 刘伟 李国辉 邓禹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4,共7页
1,6-己二醇广泛应用于聚酯多元醇和UV固化材料等领域,然而传统化学合成主要被国外垄断,技术壁垒较高,碳中和背景下生物基己二醇的制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研究旨在利用生物基己二酸为原料,通过元件适配组装在大肠杆菌中构建高效的己二... 1,6-己二醇广泛应用于聚酯多元醇和UV固化材料等领域,然而传统化学合成主要被国外垄断,技术壁垒较高,碳中和背景下生物基己二醇的制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研究旨在利用生物基己二酸为原料,通过元件适配组装在大肠杆菌中构建高效的己二醇合成路径,并结合发酵强化以提高生物基1,6-己二醇产量及其转化率。通过挖掘醛酮还原酶同工酶,并与来源于Mycolicibacterium smegmatis MC2155的羧酸还原酶进行适配组装,构建最优发酵工程菌株,相较原始菌株,1,6-己二醇的产量提高了6.4倍达到61.8 mg/L。在此基础上,开展发酵强化研究,确定了最优条件为TB培养基、底物质量浓度10 g/L、诱导时间2.5 h、初始糖质量浓度8 g/L,此时1,6-己二醇的产量达到818.16 mg/L,相较于初始菌株提高了84.7倍,转化率达到85%。该研究为1,6-己二醇的生物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6-己二醇 生物法合成 羧酸还原酶 醛酮还原酶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1,6-己二胺大肠杆菌的构建及其发酵强化
10
作者 李文飞 刘伟 +3 位作者 毛银 李国辉 赵运英 邓禹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共7页
1,6-己二胺作为尼龙66的合成单体,其生产主要被国外垄断,传统的己二胺化学合成过程含有剧毒氰化物、技术壁垒高、生产工艺长,碳中和背景下如何利用生物法进行创新突破成为了难题,然而截止目前尚未发现天然的己二胺生物法合成途径。该研... 1,6-己二胺作为尼龙66的合成单体,其生产主要被国外垄断,传统的己二胺化学合成过程含有剧毒氰化物、技术壁垒高、生产工艺长,碳中和背景下如何利用生物法进行创新突破成为了难题,然而截止目前尚未发现天然的己二胺生物法合成途径。该研究以来源广泛的6-氨基己酸为底物,通过元件适配组装构建己二胺合成路径,并结合发酵强化以提高工程菌株己二胺产量。最终,通过筛选获得性能优良的羧酸还原酶MAB CAR L342E、单转氨酶HATA和双转氨酶组合PatA/VFTA,分别组合后工程菌株的初始己二胺产量可达到3.01 mg/L(DAH4)和8.50 mg/L(DAH37),在此基础上,开展发酵条件优化,1,6-己二胺产量分别达到64.33 mg/L和153.93 mg/L,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20.37倍和17.11倍。该研究成功构建了生物法己二胺合成路径,为助力国产化工产品突围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6-己二胺 生物法合成 羧酸还原酶 转氨酶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茉莉酸甲酯对连作草莓NO合成和AsA-GSH循环的影响
11
作者 张晓花 范志伟 +5 位作者 朱加富 林丽 张瑞 徐胜光 马焕锦 张锦文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43-1552,共10页
为从植株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ic acid-glutathione,AsA-GSH)循环等抗氧化系统角度理解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和化肥减施消减草莓连作障碍机制,该研究将‘红颜’草莓种植于4年连作土壤,测定了草莓叶片硝酸还原酶(ni... 为从植株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ic acid-glutathione,AsA-GSH)循环等抗氧化系统角度理解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和化肥减施消减草莓连作障碍机制,该研究将‘红颜’草莓种植于4年连作土壤,测定了草莓叶片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活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和AsA-GSH循环系统非酶类抗氧化剂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1)化肥常规用量条件下,外源MeJA使连作草莓NO含量显著提高35.31%,AsA含量显著降低19.70%,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ic acid peroxidase,APX)活性显著降低6.60%,经济产量显著提高6.41%,生物量显著提高7.71%,但是并未显著影响NR活性、GSH含量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性。(2)化肥用量减半条件下,外源MeJA使连作草莓NO含量显著提高53.31%,AsA含量显著降低45.45%,APX活性显著降低9.23%,经济产量显著提高6.66%,生物量显著提高8.17%,但是并未显著影响NR活性、GSH含量和GR活性。(3)喷施清水条件下,化肥减施使连作草莓NO含量、AsA含量和APX活性分别显著提高27.34%、86.11%和6.88%,但是并未显著影响NR活性、GSH含量和GR活性,以及经济产量和生物量。(4)喷施MeJA条件下,化肥减施使连作草莓NO含量显著提高44.27%,AsA含量显著提高26.42%,但是并未显著影响NR活性、GSH含量、APX活性和GR活性,以及经济产量和生物量。综上认为,外源MeJA和化肥减施均对连作草莓GSH含量和GR活性无显著影响,但外源MeJA可以缓解草莓植株对连作和高盐胁迫的应激反应,因此降低了连作草莓AsA含量和APX活性,化肥减施则显著提高了AsA含量和APX活性,这说明连作草莓可能主要依赖AsA路径应对连作障碍和化肥过量的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障碍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谷胱甘肽还原酶 硝酸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羰基还原酶ChKRED20可溶性表达的提升及酶学性质研究
12
作者 沈悦 郑红 范新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65-1372,共8页
目的探究提升羰基还原酶ChKRED20可溶性的方法并测定其酶学性质。方法合成ChKRED20基因并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进行异源表达,通过增减和改变His-tag位置、改变发酵条件等研究蛋白可溶性,并进一步优化诱导时间、温度及异丙基硫代... 目的探究提升羰基还原酶ChKRED20可溶性的方法并测定其酶学性质。方法合成ChKRED20基因并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进行异源表达,通过增减和改变His-tag位置、改变发酵条件等研究蛋白可溶性,并进一步优化诱导时间、温度及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浓度等以提升重组蛋白的表达,随后研究重组酶的酶学性质。结果利用ChKRED20原核表达菌株,在大肠埃希菌表达体系内去除His-tag并进行发酵条件优化,以获得最优可溶蛋白表达;无His-tag ChKRED20比携带N端和C端His-tag的蛋白酶活性分别提高了0.77和1.28倍;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为8.0;且该酶在较高温度下、碱性环境中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结论去除His-tag及优化发酵条件可以大大提升ChKRED20在大肠埃希菌中的可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羰基还原酶 ChKRED20 HIS-TAG 酶学性质 大肠埃希菌 蛋白可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促使中肋骨条藻产生NO以缓解外界胁迫
13
作者 王英顺 范岩松 +2 位作者 李培峰 刘春颖 杨桂朋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一氧化氮(NO)在生物体内具有特殊而多样的功能,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调控因子和信使分子。近年来,研究人员报道了微塑料对藻类生理状态的影响,但对NO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尚未见报道。该研究将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暴露于不同粒... 一氧化氮(NO)在生物体内具有特殊而多样的功能,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调控因子和信使分子。近年来,研究人员报道了微塑料对藻类生理状态的影响,但对NO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尚未见报道。该研究将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暴露于不同粒径(0.1和10μm)和不同丰度(0~50 mg/L)的聚苯乙烯(PS)微塑料中,观察微塑料对其生长状态、光合作用、氧化应激等的影响。结果显示,PS微塑料抑制中肋骨条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活性。小粒径高丰度PS微塑料使中肋骨条藻的生长、叶绿素a浓度和光合效率分别受到12.6%、44.3%和24.0%的抑制。PS微塑料促进了藻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产生,暴露于50 mg/L PS微塑料的藻细胞中ROS的相对水平最高。PS微塑料可影响藻细胞内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和NO的净吸收或释放率,其中50 mg/L PS微塑料对藻细胞的NRA和NO的净吸收或释放率的促进作用最大。不同粒径的微塑料对微藻生理状态的影响不同:小粒径微塑料能在短时间内剧烈地抑制其生理状态,而在培养后期藻细胞则表现出一定的适应能力,微塑料的抑制作用减弱;大粒径微塑料则对微藻有累积毒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对微藻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微塑料一方面会抑制微藻的生理状态,另一方面又会刺激微藻产生NO来缓解外界胁迫,NO在微藻的自我保护机制中有重要的调控和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NO) 聚苯乙烯微塑料 海洋微藻 生理状态 氧化应激 硝酸还原酶活性(N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牦牛乳苦味肽RK7和KQ7的HMG-CoA还原酶抑制活性
14
作者 王鹏 梁琪 +1 位作者 赵保堂 宋雪梅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08-215,I0013-I0020,共16页
牦牛乳干酪酪蛋白的苦味肽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抑菌活性、抗糖活性等多种良好的生物活性。HMG-CoA还原酶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HC)的主要靶点之一,是体内生物合成... 牦牛乳干酪酪蛋白的苦味肽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抑菌活性、抗糖活性等多种良好的生物活性。HMG-CoA还原酶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HC)的主要靶点之一,是体内生物合成胆固醇的关键限速酶。该试验以牦牛乳干酪苦味肽RPKHPIK(RK7)和KVLPVPQ(KQ7)为研究对象,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为对照样品,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研究RK7和KQ7的理化性质,运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抑制HMG-CoA还原酶的作用机制,并结合体外试验测定RK7和KQ7对HMG-CoA还原酶的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RK7与KQ7的分子质量分别为874.90 Da和779.50 Da;RK7与KQ7以及4种他汀类药物均能与HMG-CoA还原酶生成配体-受体复合构象;将RK7和KQ7与抑制HMG-CoA还原酶肽数据库比对之后发现,KQ7与已知的抑制肽段相似度为75%,RK7为具有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新型抑制肽;体外试验表明,RK7和KQ7 HMG-CoA还原酶的IC50分别为1.045 mg/mL和1.228 mg/mL。该试验通过生物信息学平台及体外验证试验高效快速的获得牦牛乳源HMG-CoA还原酶抑制肽,并通过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HMG-CoA还原酶抑制肽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干酪 苦味肽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 HMG-CoA还原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HF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相关慢性脑静脉血栓形成一例
15
作者 余璇玥 刘可心 +3 位作者 范铁平 李淑敏 梁心田 刘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7-522,共6页
目的报道1例MTHF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慢性脑静脉血栓形成病例,探讨MTHF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与慢性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关联及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27岁,因突发头痛就诊,CTV显示左侧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及窦汇血... 目的报道1例MTHF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慢性脑静脉血栓形成病例,探讨MTHF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与慢性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关联及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27岁,因突发头痛就诊,CTV显示左侧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及窦汇血栓形成(慢性期);实验室检查提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100μmol/L);基因检测显示MTHFR基因c.325C>G(p.Arg109Gly)及c.277C>T(p.Arg93Ter)复合杂合突变,其母携带MTHFR基因c.277C>T(p.Arg93Ter)杂合突变,提示家族遗传倾向。临床诊断为MTHF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慢性脑静脉血栓形成。经抗凝治疗联合叶酸、维生素B_(6)和甲钴胺治疗后症状缓解,但同型半胱氨酸始终未降至正常水平。结论首次报道MTHFR基因c.325C>G(p.Arg109Gly)及c.277C>T(p.Arg93Ter)复合杂合突变与慢性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关联,MTHF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在血栓慢性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遗传性易栓症应强调基因检测与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脑静脉 慢性病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NADPH) 基因 突变 杂合子 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清除水体亚硝酸盐的微生态复合调节剂
16
作者 陈家璇 张艳楠 +2 位作者 陈浩然 史桂芝 谷劲松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8-692,共5页
针对集约化水产养殖中水体亚硝酸盐含量上升引发水生动物患病致死的问题,基于亚硝酸盐还原酶可将亚硝酸盐专一、高效降解为氮气或铵盐的降硝原理,以产亚硝酸盐还原酶的微生态制剂为复合调解剂中心,开发一种包含复合发酵液和酶基稳定混... 针对集约化水产养殖中水体亚硝酸盐含量上升引发水生动物患病致死的问题,基于亚硝酸盐还原酶可将亚硝酸盐专一、高效降解为氮气或铵盐的降硝原理,以产亚硝酸盐还原酶的微生态制剂为复合调解剂中心,开发一种包含复合发酵液和酶基稳定混合物的微生态复合调节剂,并通过检测亚硝酸盐浓度、测定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以及产亚硝酸盐还原酶菌落数量评估该微生态复合调节剂对亚硝酸盐的降解效率及作用途径。结果表明,该微生态复合调节剂将复合发酵液和酶基稳定混合物按体积比3∶1投入亚硝酸盐水体时,可在36 h内显著降低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并使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提高61.67%,植物乳杆菌等有益菌在水中的存活率提高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复合调节剂 复合发酵 亚硝酸盐还原酶 亚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雷伯杆菌烯还原酶基因的异源表达和性质研究
17
作者 王婉莹 李志建 +6 位作者 李泽浩 王子轩 张佳月 王果果 王婧玥 段至柔 张璐璐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5-73,共9页
烯还原酶能利用NAD(P)H还原α,β-不饱和烯烃的碳碳双键,将香芹酮还原生成天然香料二氢香芹酮。该研究从克雷伯杆菌O852(Klebsiella sp.O852)中获得烯还原酶基因(命名为KlebER2),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克隆和异源表达,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优化,... 烯还原酶能利用NAD(P)H还原α,β-不饱和烯烃的碳碳双键,将香芹酮还原生成天然香料二氢香芹酮。该研究从克雷伯杆菌O852(Klebsiella sp.O852)中获得烯还原酶基因(命名为KlebER2),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克隆和异源表达,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优化,通过镍柱纯化后对其酶学性质和催化合成二氢香芹酮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lebER2蛋白由369个氨基酸组成,是亲水性蛋白,不含有跨膜结构;KlebER2的最佳表达条件为37℃培养菌体浓度OD600值至0.5时,用0.8 mmol/L的IPTG在20℃、100 r/min的条件下诱导22 h;酶学性质研究显示,KlebER2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30℃和6.0,在30℃以下保持较好稳定性,Mn^(2+)、Mg^(2+)、Ba^(2+)以及丙三醇对其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KlebER2对多种不饱和烯烃化合物有催化作用,能够催化香芹酮生成二氢香芹酮,转化率达5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烯还原酶的异源表达及进一步工业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还原酶 异源表达 酶学性质 蛋白纯化 二氢香芹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20的鉴定与候选基因发掘
18
作者 王晓菲 李凤菲 +4 位作者 邸新晏 杨国金 陈梅 张长伟 凌英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7-58,共12页
叶色突变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最终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野生型西农1B(WT),获得一个稳定遗传、全生育期均为黄绿叶的突变体yellow-green leaf20(ygl20)。与野生型WT相比,ygl20株高、二次枝梗数、每穗实粒数... 叶色突变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最终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野生型西农1B(WT),获得一个稳定遗传、全生育期均为黄绿叶的突变体yellow-green leaf20(ygl20)。与野生型WT相比,ygl20株高、二次枝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千粒质量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叶片中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总叶绿素(ChlT)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也显著降低(p<0.01),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均极显著低于野生型WT(p<0.01),胞间CO_(2)浓度(C_(i))则显著增加(p<0.05)。透射电镜检测结果显示:ygl20叶绿体中嗜锇小体增多,基粒堆积密度低,基质片层松散。遗传分析表明:ygl20的黄绿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图位克隆方法对YGL20基因定位克隆,发现YGL20的G/T单碱基替换导致了ygl20黄绿叶的突变表型,其编码产物为牻牛儿基牻牛儿基还原酶(Geranylgeranyl Reductase,GGR)。qRT-PCR分析表明:YGL20可能参与了叶绿素合成/代谢相关的调控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绿叶突变体ygl20 图位克隆 牻牛儿基牻牛儿基还原酶(GG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洛尤单抗联合他汀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聪 陈红利 +1 位作者 张学平 孙利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依洛尤单抗联合他汀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血脂和肝肾功能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108例,根据简单化随机法分为他汀组54例和联合组(阿托伐他汀... 目的探讨依洛尤单抗联合他汀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血脂和肝肾功能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108例,根据简单化随机法分为他汀组54例和联合组(阿托伐他汀+依洛优单抗)54例。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脂蛋白(a)]、心绞痛[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评分]、肝肾功能[肌酐、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内皮功能(一氧化氮、内皮素1)、血液相关生化指标[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药物不良反应及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他汀组(94.4%vs 81.5%,P<0.05)。2组治疗前后肌酐、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次、持续时间、TC、LDL-C、脂蛋白(a)、内皮素1、PCSK9、sICAM-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AQ评分、一氧化氮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次、持续时间、TC、LDL-C、脂蛋白(a)、内皮素1、PCSK9、sICAM-1水平明显低于他汀组,SAQ评分、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高于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vs 9.3%,P>0.05)。联合组治疗后1年内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他汀组(3.7%vs 16.7%,P<0.05)。结论依洛尤单抗用于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调脂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脂代谢、心绞痛症状及血管内皮功能,改善预后结局,安全性好,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PCSK9抑制剂 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 胆固醇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酚与L-半胱氨酸对酸黄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代谢的影响
20
作者 夏昕 张铭轩 +4 位作者 王怀涛 王俊良 齐晓花 陈学好 千春录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7,共6页
以黄瓜为试材,研究酸黄瓜腌制过程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代谢机制,同时分析L-半胱氨酸、邻苯二酚单独和联合添加对酸黄瓜腌制过程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黄瓜组织硝酸盐含量在发酵开始时为163.04 mg/kg,在第5天降低到32... 以黄瓜为试材,研究酸黄瓜腌制过程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代谢机制,同时分析L-半胱氨酸、邻苯二酚单独和联合添加对酸黄瓜腌制过程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黄瓜组织硝酸盐含量在发酵开始时为163.04 mg/kg,在第5天降低到32.96 mg/kg;而黄瓜组织中亚硝酸盐含量由起始的0.69 mg/kg,在第3天达到峰值2.7 mg/kg,在发酵7天结束时降低到1 mg/kg。在发酵液中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下,硝酸盐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导致亚硝峰出现,亚硝酸盐还原酶和有机酸迅速对亚硝酸盐进行分解,其中有机酸降解起主导作用。添加L-半胱氨酸或邻苯二酚可抑制发酵过程中硝酸还原酶活性,从而降低酸黄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且L-半胱氨酸和邻苯二酚联合使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黄瓜 亚硝酸盐 硝酸还原酶 L-半胱氨酸 邻苯二酚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