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西固氮螺菌Yu62的EGFP标记及其在小麦体内的定殖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华伟 王庆贺 +3 位作者 张宏 王蕊 肖红利 郭蔼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367-2372,共6页
以质粒pEGFP-C1为模板,采用PCR方法特异性扩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全长序列,将其与原核表达载体pVK-100连接,构建成重组载体pVK-EGFP。利用电转化法将重组载体导入巴西固氮螺菌Yu62中,得到EGFP标记菌株。用EGFP标记菌接种小麦... 以质粒pEGFP-C1为模板,采用PCR方法特异性扩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全长序列,将其与原核表达载体pVK-100连接,构建成重组载体pVK-EGFP。利用电转化法将重组载体导入巴西固氮螺菌Yu62中,得到EGFP标记菌株。用EGFP标记菌接种小麦‘小偃107’种子,室内限菌条件下培养10 d后,用荧光显微镜观测标记菌在小麦体内的定殖规律并观察接菌植株的田间生长状况。结果显示,巴西固氮螺菌Yu62能定殖于小麦根毛区、茎组织的细胞间隙等部位,而且接菌小麦‘小偃107’植株在根系发育、株高、分蘖数等方面比对照有较明显的优势。研究表明,巴西固氮螺菌Yu62能够定殖于小麦根茎内,并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 巴西固氮螺菌YU62 小麦 定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精子介导报告基因gfp和egfp转移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左正宏 吴春旭 +2 位作者 桂慕燕 陈元霖 洪满贤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0-584,共5页
探讨家蚕精子介导基因转移技术能否有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并整合到家蚕基因组中,使之稳定遗传.分别进行了含gfp报告基因的pG350载体和含egfp报告基因的pMD-Fib-IE-EGFP与pEGFP-N3载体的精子介导基因转移实验.结果表明,导入线性pG350载体,... 探讨家蚕精子介导基因转移技术能否有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并整合到家蚕基因组中,使之稳定遗传.分别进行了含gfp报告基因的pG350载体和含egfp报告基因的pMD-Fib-IE-EGFP与pEGFP-N3载体的精子介导基因转移实验.结果表明,导入线性pG350载体,在14个G0代实验蛾区的DNA样品中,有5个PCR检测为阳性,阳性率为35.7%;对G1代的PCR与Southern blot检测的结果证明,导入的gfp基因存在于G1代的家蚕基因组中.导入不同浓度或构型的pMD-Fib-IE-EGFP与pEGFP-N3载体时,对G0代的PCR检测结果表明,导入线性pMD-Fib-IE-EGFP组的PCR阳性率为61.2%,而导入环状质粒组的PCR阳性率为57.1%;导入环状pEGFP-N3组的PCR阳性率为46.2%;对部分PCR阳性蛾区进行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导入的egfp基因整合在G0代家蚕基因组中.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家蚕精子介导基因转移能够将外源基因有效地导入、整合于家蚕基因组,并可遗传至G1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介导基因转移 家蚕 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介导pIDO-EGFP转染原代培养软骨细胞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段小红 何贤辉 +5 位作者 崔鹏程 王晓燕 吴明明 史剑波 许庚 江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10-1112,1116,共4页
目的:检测脂质体介导pIDO-EGFP转染原代培养的C57小鼠关节软骨细胞的瞬时表达及转染效率,建立原代培养的小鼠关节软骨细胞转染方法。方法:大肠杆菌中扩增pIDO-EGFP质粒,在最优化条件下通过lipofectamine2000TM转染试剂将pIDO-EGFP质粒... 目的:检测脂质体介导pIDO-EGFP转染原代培养的C57小鼠关节软骨细胞的瞬时表达及转染效率,建立原代培养的小鼠关节软骨细胞转染方法。方法:大肠杆菌中扩增pIDO-EGFP质粒,在最优化条件下通过lipofectamine2000TM转染试剂将pIDO-EGFP质粒转入原代培养的小鼠关节软骨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转染过程及瞬时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转染效率。结果:质粒携带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在转染后24h得到了明显表达,48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转染效率为36.43%,未影响软骨细胞贴壁过程。结论:经绿色荧光蛋白检测表明,脂质体成功地将IDO基因转染进入原代培养的软骨细胞。转染后的软骨细胞在体外仍能存活,在最优化的条件下能达到良好的瞬时转染效率,为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基因导入和基因修饰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染 软骨细胞 基因表达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本血吸虫生殖功能分子SIEA26~28kDa单链抗体与EGFP的融合表达及靶向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何卓 汪世平 +6 位作者 周帅锋 秦永华 高冬梅 汪希雅 李林 余路新 徐绍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04-707,共4页
目的体外观察抗日本血吸虫生殖功能分子SIEA26-28kDa单链抗体与日本血吸虫各阶段的靶向部位,探讨单链抗体在抗血吸虫病疫苗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扩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克隆至PET32a/SIEA26~28kDa-scFv质粒,构建PET... 目的体外观察抗日本血吸虫生殖功能分子SIEA26-28kDa单链抗体与日本血吸虫各阶段的靶向部位,探讨单链抗体在抗血吸虫病疫苗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扩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克隆至PET32a/SIEA26~28kDa-scFv质粒,构建PET32a/EGFP-scFv质粒。转化至感受态E.coli BL21(DE3)中。并诱导表达单链抗体融合蛋白。分析单链抗体融合蛋白与SIEA26~28kDa的结合特异性。单链抗体融合蛋白与日本血吸虫成虫、虫卵切片孵育,荧光显微镜下观测GFP信号。确定特异性单链抗体的靶向性。结果重组质粒PET32a/EGFP-scFv构建成功.Trx-EGFP-scFv融合蛋白高效表达.与SIEA26-28kDa特异性结合。GFP信号主要集中在未成熟卵卵胚.雌虫卵巢、卵黄腺及与生殖系统邻近的肠腔组织。结论SIEA26-28kDa单链抗体与血吸虫未成熟卵胚胎及雌虫生殖系统具有较强的靶向性,具有潜在抗卵胚发育、抗雌虫生殖作用,为SIEA26-28kDa单链抗体在抗日本血吸虫病疫苗免疫靶向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SIEA) 单链抗体(scFv)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 靶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型和突变型PS1-EGFP真核共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2
5
作者 方伯言 贾建平 +2 位作者 邵延坤 孙永馨 刘宪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1-635,共5页
为了构建人野生型和突变型PS1(早老素-1, presenilin-1)-EGPF共表达蛋白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 /PS1-EG-FP,本研究应用下述方法:对野生型pcDNA3.1 /PS1(WT)质粒,采用一步法定点突变技术构建pcDNA3.1 /PS1(C407G)突变质粒;合成两对... 为了构建人野生型和突变型PS1(早老素-1, presenilin-1)-EGPF共表达蛋白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 /PS1-EG-FP,本研究应用下述方法:对野生型pcDNA3.1 /PS1(WT)质粒,采用一步法定点突变技术构建pcDNA3.1 /PS1(C407G)突变质粒;合成两对引物,利用PCR技术从pEGFP-C1质粒合成EGFP cDNA片断,在EGFP转录起始密码子ATG之前导入一BamHⅠ酶切位点,利用与pcDNA3.1 /PS1质粒共存的另一EcoRⅠ酶切位点,将合成的EGFP片断通过BamHⅠ和EcoRⅠ两个位点分别克隆入野生型及突变型pcDNA3.1 /PS1质粒的多克隆位点中,从而构建了野生型和突变型PS1与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共表达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鉴定及DNA测序证实此蛋白共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利用此重组质粒瞬时转染SH-SY5Y细胞,72 h后荧光显微镜(激发波长488 nm)观察细胞内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人野生型和突变型PS1-EGFP的真核表达载体,为下一步建立细胞模型,研究突变型PS1的生物学功能以及PS1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I(Presenilin-1) 增强绿色荧光蛋白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EGFP标记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的构建及EGFP的制备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军 王一理 司履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3-436,459,共5页
目的构建可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融合蛋白的昆虫杆状病毒转移载体,利用Sf-9细胞表达、制备EGFP。方法用PCR法从pEGFP质粒中扩增EGFP基因,NcoⅠ/SalⅠ双酶切,克隆入杆状病毒转移载体NcoⅠ/SalⅠ酶切位点之间,获得pFB-EGFP质粒;转... 目的构建可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融合蛋白的昆虫杆状病毒转移载体,利用Sf-9细胞表达、制备EGFP。方法用PCR法从pEGFP质粒中扩增EGFP基因,NcoⅠ/SalⅠ双酶切,克隆入杆状病毒转移载体NcoⅠ/SalⅠ酶切位点之间,获得pFB-EGFP质粒;转化E.coliDH10Bac,通过转座子Tn7的介导,获得重组杆状病毒Ac-EGFP;感染Sf-9昆虫细胞;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SDS-PAGE观察并检测EGFP的表达。非变性法纯化EGFP。结果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证实感染的Sf-9细胞可表达EGFP;通过SDS-PAGE获得的EGFP,大小为27ku。结论重组pFB-EGFP载体具备表达EGFP的能力,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型可表达EGFP融合蛋白的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EGFP双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曹颖光 王戎 +1 位作者 宋珂 王华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构建pTGF-β1-IRES2-EGFP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的表达,为研究基因修饰细胞回植后的迁移转归及成骨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构建p TGF-β1-IRES2-EGFP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 TGF-β1-IRES2-EGFP... 目的:构建pTGF-β1-IRES2-EGFP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的表达,为研究基因修饰细胞回植后的迁移转归及成骨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构建p TGF-β1-IRES2-EGFP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 TGF-β1-IRES2-EGFP与pIRES2-EGFP分别转染BMSCs,并设空白对照。荧光显微镜和细胞免疫组化分别检测GFP和TGF-β1的表达。结果:成功地构建含TGF-β1基因和EGF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G418筛选10-15 d后有抗性克隆形成。pTGF-β1-IRES2-EGFP转染组抗性克隆中,GFP表达的同时有TGF-β1的表达,而部分抗性克隆(约20%)中有TGF-β1表达的却无GFP表达。pIRES2-EGFP转染组的抗性克隆中有EGFP表达,但无TGF-β1表达。结论:利用IRES构建的含TGF-β1基因和GFP基因的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能在部分BMSCs中同时获得表达,可以作为TGF-β1基因修饰BMSCs体内回植后追踪其成骨作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E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宁 郭中敏 陈系古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4-159,共6页
【目的】构建携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观察GFP的表达情况以及对靶细胞生物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质粒pEGFP-C1为模板进行PCR反应,获得完整保留pEGFP-C1载体多克隆酶切位点(MCS)的EGFP基因片段,定向插入逆... 【目的】构建携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观察GFP的表达情况以及对靶细胞生物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质粒pEGFP-C1为模板进行PCR反应,获得完整保留pEGFP-C1载体多克隆酶切位点(MCS)的EGFP基因片段,定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筛选出正确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EGFP,转染PA317包装细胞后获得具有感染能力的病毒颗粒,转染人多型性脑胶质瘤细胞SW038-C2,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FACS)观察EGFP做为报告基因在体外的表达情况、以及对靶细胞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成功克隆携带有E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该载体经包装细胞包装后可有效转染人多型性脑胶质瘤细胞SW038-C2并稳定表达,对靶细胞的生长无抑制。高表达GFP的靶细胞形态变得细长,FACS检测约有98%的细胞表达GFP,体外培养6个月荧光强度没有明显的衰减,而低表达GFP的靶细胞形态无变化,FACS检测有30%细胞表达GFP。【结论】使用GFP作为报告基因,检测到的病毒载体转染率比实际偏低,所构建的pLXSN-EGFP载体可在体外稳定表达,为再插入治疗用基因进行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p基因 逆转录病毒载体 pLXSN-egfp 转染 SW038-C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gpt和EGFP基因重组山羊痘病毒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南文金 王清华 +2 位作者 吴晓东 赵永刚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9年第2期31-34,共4页
在包含山羊痘病毒(Goatpox virus,GPV)疫苗株复制非必需区TK(Thymidine kinase)基因和背靠背启动子的质粒PtkPP的两个启动子下游插入EGFP(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构建了质粒PtkPegfpP和PtkPPegfp,这两个重组质粒分别瞬时转染LT细胞,验... 在包含山羊痘病毒(Goatpox virus,GPV)疫苗株复制非必需区TK(Thymidine kinase)基因和背靠背启动子的质粒PtkPP的两个启动子下游插入EGFP(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构建了质粒PtkPegfpP和PtkPPegfp,这两个重组质粒分别瞬时转染LT细胞,验证了启动子P11和P7.5能成功表达EGFP基因后,在PtkPP启动子P11的下游插入gpt(黄嘌呤鸟嘌呤磷酸转移酶)基因和EGFP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tkPgpt-egfpP,该重组质粒和GPV同源重组获得重组病毒rGPV-PtkPgpt-egfpP,利用MPA(霉芬酸)阻断核酸代谢途径筛选到稳定表达EGFP基因的重组GPV。为进一步开展GPV活载体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山羊痘病毒 TK基因 gpt基因 egfp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pEGFPC3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在雏鸡体内的表达
10
作者 方希修 王冬梅 +3 位作者 杨晓志 管军军 孙进 乐国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3-407,共5页
构建了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8786/pEGFP-C3,检测了PEGFP-C3在雏鸡体内荧光表达。将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8786/pEGFP-C3分别灌胃饲服3日龄雏鸡,结果表明,在体外稳定试验中,重组菌经LB固体及液体培养基连续传20代后,单个菌落和菌液... 构建了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8786/pEGFP-C3,检测了PEGFP-C3在雏鸡体内荧光表达。将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8786/pEGFP-C3分别灌胃饲服3日龄雏鸡,结果表明,在体外稳定试验中,重组菌经LB固体及液体培养基连续传20代后,单个菌落和菌液均呈淡绿色。流式细胞仪结果证实,减毒鼠伤寒沙门菌可以将pEGFP-C3转入脾脏细胞,并在其中表达。在体内稳定试验中,经雏鸡连续传代12次,从肝脏、脾脏中分离的细菌经LB固体培养仍为绿色,证明构建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是稳定的。用免疫剂量的重组细菌接种雏鸡后,观察1个月未见有异常现象,同时剖检后也未见脏器有眼观病变。免疫一定时间后,在雏鸡肝脏、脾脏、肾脏、胸腺、十二指肠、肌肉等组织有荧光表达。表达PEGFP-C3的重组鼠伤寒沙门氏菌在鸡体产生荧光表达,为减毒沙门氏菌作为活载体的基因工程疫苗研制提供一个优良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C3(egfp—C3) 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 荧光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MAGE-A1/EGFP质粒转染人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MAGE-A1特异性T细胞免疫
11
作者 于津浦 任秀宝 +2 位作者 刘虹 曹水 郝希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2,57,共5页
目的:应用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MAGE-A1/EGFP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s)在体外诱导MAGE-A1特异性T 细胞免疫。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MAGE-A1/EGFP,体外电转染该质粒入D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和胞内染色法LDH法比较转染前后DCs在蛋白表达、细胞... 目的:应用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MAGE-A1/EGFP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s)在体外诱导MAGE-A1特异性T 细胞免疫。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MAGE-A1/EGFP,体外电转染该质粒入D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和胞内染色法LDH法比较转染前后DCs在蛋白表达、细胞成熟度和诱导MAGE-A1特异性T细胞免疫能力的差异。结果:成功构建pMAGE-A1/EGFP 真核表达质粒,电穿孔法导入DCs后观察到MAGE-A1与EPFG实现等效表达,分别为8.8%±0.9%和8.47%±0.78%。 pMAGE-A1/EGFP转染的DCs表面CD86、CD40L和CD8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提示DCs的成熟度增加;同时表达的MAGE-A1 蛋白可与小鼠来源抗MAGE-A1的单抗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在体外诱导MAGE-A1特异性CD4+T细胞克隆扩增,当再次接触 MAGE-A1抗原时大量分泌IFN-γ。结论:pMAGE-A1/EGFP转染的DCs不仅能在体外诱导MAGE-A1特异性T细胞免疫,还可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快速检测,为临床开展MAGE-A1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树突状细胞 MAGE-A1 egfp 特异性T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5转座子介导表达猪瘟E2蛋白和EGFP重组伪狂犬病毒的构建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博 范志强 +7 位作者 韩乃君 张念 张锦霞 王颖 白安斌 黄红梅 扈荣良 吴健敏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14-18,共5页
为构建猪瘟重组伪狂犬疫苗,以Tn5转座子为介导,采用体外转座的方法将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E2基因和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 protein,EGFP)的表达盒随机插入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 为构建猪瘟重组伪狂犬疫苗,以Tn5转座子为介导,采用体外转座的方法将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E2基因和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 protein,EGFP)的表达盒随机插入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基因组中,随后将转座产物转染BHK-21细胞,获得表达E2蛋白和EGFP的病毒库,并对E2蛋白和EGFP在细胞上的表达效果进行PCR鉴定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运用体外转座的方法可以将外源基因插入PRV基因组中,并且外源基因可以在细胞中表达。本研究为重组病毒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并为新型重组猪瘟疫苗的研制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E2基因 Tn5转座子 绿色荧光蛋白 伪狂犬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转录病毒载体RCASBP介导的EGFP基因在DF-1细胞中的表达
13
作者 秦建如 黎娜铭 +2 位作者 许长剑 廖明 曹伟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538-2543,共6页
为建立反转录病毒载体RCASBP介导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在DF-1细胞中的表达体系,本研究将PCR获得的EGFP基因插入反转录病毒载体RCASBP,构建重组反转录病毒载体RCASBP-EGFP,之后将重组载体转染DF-1细胞;用基于禽白血病病毒(ALV)... 为建立反转录病毒载体RCASBP介导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在DF-1细胞中的表达体系,本研究将PCR获得的EGFP基因插入反转录病毒载体RCASBP,构建重组反转录病毒载体RCASBP-EGFP,之后将重组载体转染DF-1细胞;用基于禽白血病病毒(ALV)p27抗原的ELISA检测盲传至第4代的细胞上清,ELISA阳性结果说明重组病毒拯救成功;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80%以上DF-1细胞都有明显的绿色荧光信号,证明DF-1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对DF-1细胞基因组进行特异性PCR检测,扩增出特异性条带说明重组反转录病毒载体RCASBP-EGFP携带的EGFP基因整合到DF-1细胞的基因组中。本研究建立的RCASBP介导反转录病毒表达体系为研究ALV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毒 反转录病毒载体RCASBP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DF-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尿苷/尿嘧啶营养缺陷型转化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14
作者 王小平 宋问 +6 位作者 张霏 刘燕 王升帆 邵东 梁玲玲 许新德 郑建永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1,共7页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发酵菌株,它具有强大的蛋白分泌表达能力。为了提高黑曲霉遗传操作效率及优化重组菌株的筛选策略,构建以尿苷/尿嘧啶营养缺陷型为筛选标记的转化系统。利用CRISPR/Cas9技术实现pyrG基因的敲除...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发酵菌株,它具有强大的蛋白分泌表达能力。为了提高黑曲霉遗传操作效率及优化重组菌株的筛选策略,构建以尿苷/尿嘧啶营养缺陷型为筛选标记的转化系统。利用CRISPR/Cas9技术实现pyrG基因的敲除,在含有尿嘧啶核苷和5-氟乳清酸(5-FOA)的抗性培养基中筛选表型正确的转化子。经基因组PCR验证,黑曲霉营养缺陷型菌株可稳定遗传。利用该转化系统可成功实现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在黑曲霉中的表达。通过结合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和流式细胞仪建立了黑曲霉转化子的高通量筛选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CRISPR/Cas9 基因敲除 尿嘧啶营养缺陷型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后入路圆窗膜显微注射小鼠耳蜗基因转染新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徐延军 胡吟燕 +7 位作者 翟所强 孙建和 徐金操 候昭晖 申卫东 于宁 杨仕明 韩东一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研究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经小鼠耳后入路圆窗膜显微注射途径耳蜗转导的可行性,为以小鼠作为动物模型的内耳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解剖学依据。方法12只C57BL/6J小鼠分为2组,实验组(8只)以重组腺病毒携带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 目的研究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经小鼠耳后入路圆窗膜显微注射途径耳蜗转导的可行性,为以小鼠作为动物模型的内耳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解剖学依据。方法12只C57BL/6J小鼠分为2组,实验组(8只)以重组腺病毒携带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对照组(4只)以人工外淋巴液经耳后入路圆窗膜显微注射注入耳蜗内。分别于术后5、14天取双侧耳蜗标本做基底膜铺片,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结果术后动物存活10只(每组死亡1只)。实验组转染后耳蜗底回基底膜及螺旋神经节上目的基因有表达,14天组强于5天组。对照组耳蜗未见荧光表达。结论耳后入路操作简单、损伤小、易于暴露圆窗龛。耳后入路圆窗膜显微注射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转导的方法能够将目的基因成功转导至耳蜗组织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导 圆窗膜 腺病毒 小鼠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DNA疫苗pEGS/2SS在大鼠体内的表达与分布 被引量:5
16
作者 曹少先 杨利国 +2 位作者 茆达干 张文伟 邢朝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给SD大鼠股四头肌注射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质粒pEGS/2SS,每只100μg。注射后不同时间剖杀,取注射部位肌肉、心、脑、垂体、肝、脾、肾、小肠、胃、子宫、卵巢作冰冻切片,于荧光显微镜下检查。发现pEGS/2SS仅在注射部位... 给SD大鼠股四头肌注射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质粒pEGS/2SS,每只100μg。注射后不同时间剖杀,取注射部位肌肉、心、脑、垂体、肝、脾、肾、小肠、胃、子宫、卵巢作冰冻切片,于荧光显微镜下检查。发现pEGS/2SS仅在注射部位肌肉表达,72h表达最强,10d后明显减弱,2周后消失。其他组织及对照组未检测到绿色荧光。表明pEGS/2SS在体内表达、分布方面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DNA疫苗 安全性 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白细胞介素2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表达及对AIV疫苗免疫增强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由振强 于涟 +2 位作者 翁继锋 许健 徐根亮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6期350-353,共4页
将鸡白细胞介素2(ChIL-2)基因亚克隆入pCI载体中,pEGFP-N1载体中的EGFP基因酶切后连入质粒pCI-ChIL-2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I-ChIL-2-EGFP,该载体表达ChIL-2-EGFP融合蛋白。重组质粒在脂质体作用下转染Vero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和... 将鸡白细胞介素2(ChIL-2)基因亚克隆入pCI载体中,pEGFP-N1载体中的EGFP基因酶切后连入质粒pCI-ChIL-2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I-ChIL-2-EGFP,该载体表达ChIL-2-EGFP融合蛋白。重组质粒在脂质体作用下转染Vero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融合蛋白在体外能稳定表达。HI试验显示,pCI-ChIL-2-EGFP与AIV疫苗共注射可明显提高AIV疫苗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白细胞介素2 egfp 真核表达 A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及超声微泡介导基因转染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潘龙飞 李丽君 余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1-66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超声造影剂微泡介导基因转染的可行性及所需超声照射时间。方法选择超声能量在MI=1.5、超声频率f=8MHz,向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悬液加入微泡后分别超声辐照20s、1、5、10、15、30min,继续培养24h。然后用台盼蓝拒染法... 目的探讨超声、超声造影剂微泡介导基因转染的可行性及所需超声照射时间。方法选择超声能量在MI=1.5、超声频率f=8MHz,向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悬液加入微泡后分别超声辐照20s、1、5、10、15、30min,继续培养24h。然后用台盼蓝拒染法计数活细胞,各组与对照组(无辐照)行统计学分析,选择超声辐照的最佳时长。然后,微泡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质粒充分孵育后,采用该时长进行超声微泡介导基因转染试验,细胞继续培养48h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的表达。结果超声辐照10、15、30min组细胞计数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利用超声能量在MI=1.5、超声频率f=8MHz条件下辐照5min,继续培养48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有EGFP表达,细胞生长良好。结论超声微泡能够促进质粒进入细胞并转染基因。超声能量MI=1.5、超声频率f=8MHz时,超声微泡介导基因转染的最佳辐照时长为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泡 超声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转基因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表达载体系统在柞蚕蛹中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林美 张波 +5 位作者 叶博 赵振军 李树英 李文利 岳冬梅 范琦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92-799,共8页
为了探讨外源蛋白在柞蚕蛹-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表达系统的表达水平和稳定性,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克隆到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转移表达载体pApM748BE中,获得重组质粒DNA,与ApNPV DNA共转染樗蚕(Phi-losamia cynthiam)培... 为了探讨外源蛋白在柞蚕蛹-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表达系统的表达水平和稳定性,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克隆到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转移表达载体pApM748BE中,获得重组质粒DNA,与ApNPV DNA共转染樗蚕(Phi-losamia cynthiam)培养细胞Pc-01后,用末端稀释法筛选获得重组病毒ApNPV-Δph/egfp+。将该重组病毒感染柞蚕蛹,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GFP在柞蚕蛹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在柞蚕蛹感染重组病毒ApNPV-Δph/egfp+后6 d,EG-FP就有明显的表达;感染后12~18 d,蛹体液中的EGFP含量保持较高水平,以EGFP标准样品定量分析EGFP在柞蚕蛹体液中的表达水平高于1 mg/mL;感染后30~39 d仍可以检测到蛹体液中EGFP的表达,而且蛋白稳定。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作表达载体,可在柞蚕蛹中高效稳定地表达EGFP,并且EGFP在雌雄蛹间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蛹 核型多角体病毒表达载体系统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樗蚕培养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载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筛选稳定转染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琦 邹志余 +3 位作者 杨瑞泽 邓洪利 张蕊 周劲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9-623,共5页
目的分离、培养并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探讨慢病毒载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感染兔BMSCs的最佳条件,筛选稳定转染的兔 BMSCs 。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 目的分离、培养并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探讨慢病毒载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感染兔BMSCs的最佳条件,筛选稳定转染的兔 BMSCs 。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获得兔BMSCs;茜素红、甲苯胺蓝及油红O染色对BMSCs成骨、成软骨及成脂分化进行鉴定;免疫荧光组化染色检测CD44及CD90的表达;不同浓度嘌呤霉素筛选BMSCs的最小致死浓度;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50、100、150、200的慢病毒载体介导eGFP转染BM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表达,并用嘌呤霉素筛出稳定转染系。结果当MOI为150,慢病毒载体介导eGFP感染兔BMSCs效率最高;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转染兔BMSCs的最适质量浓度是1.0 μg/mL。结论成功培养了兔BMSCs,用慢病毒介导的GFP标记了兔BMSCs并筛选出了稳定转染的兔BMSCs,建立了一个简便有效的干细胞标记方法,为BMSCs在动物体内实验标记示踪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慢病毒载体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转染 嘌呤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