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语》英译中华人译者的孔子形象塑造 被引量:10
1
作者 许雷 屠国元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华人译者在《论语》英译过程中从自身特定文化身份出发,通过塑造孔子形象,传递民族价值,表达个人诉求,满足不同目的语读者的需求,为中译外事业做出相应贡献,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论语》英译 华人译者 文化身份 孔子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在家国之外——黄继忠《论语》英译的策略选择 被引量:11
2
作者 屠国元 许雷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215-220,共6页
黄继忠于1983年受邀至美国讲授《论语》,在此后近20年去国离乡的日子里黄继忠相继翻译了《论语》《道德经》等中文典籍。透过其《论语》英译本,可以看到译者文化身份对译本形成的影响以及作为华人译者的黄继忠在其译本中坚持选择"... 黄继忠于1983年受邀至美国讲授《论语》,在此后近20年去国离乡的日子里黄继忠相继翻译了《论语》《道德经》等中文典籍。透过其《论语》英译本,可以看到译者文化身份对译本形成的影响以及作为华人译者的黄继忠在其译本中坚持选择"直译"翻译策略的原因。文章尝试从文化身份建构视角探讨离散经历对黄继忠《论语》英译本形成的影响:基于海外华人译者共有的离散经历,黄继忠译本呈现出华人译者译本的共性因子;其次,从黄继忠个人文化身份诉求出发,探讨"直译"翻译策略所带来的个性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继忠 《论语》英译 翻译策略 文化身份诉求 直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汉学家安乐哲《论语》英译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孙际惠 屠国元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9-112,共4页
美国汉学家和哲学家安乐哲从比较哲学的角度对《论语》等中国哲学著作进行诠释和翻译,试图从本质上了解中国文化。安乐哲的人文主义语言观和诠释翻译观,以及其在《论语》译本中的异化策略对我们今天从事翻译研究及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启... 美国汉学家和哲学家安乐哲从比较哲学的角度对《论语》等中国哲学著作进行诠释和翻译,试图从本质上了解中国文化。安乐哲的人文主义语言观和诠释翻译观,以及其在《论语》译本中的异化策略对我们今天从事翻译研究及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乐哲 《论语》 哲学阐释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名中的话语运作与文化互渗——新教传教士对《论语》书名及“孔子”称谓的翻译与解释 被引量:3
4
作者 姜哲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7-104,共8页
五部新教传教士的《论语》英译本历时百余年,在《论语》书名及"孔子"称谓的翻译上,亦经历了从"音译"到"意译"的变化。然而,无论是"音译"还是"意译",传教士都必然或隐或显地将基督教... 五部新教传教士的《论语》英译本历时百余年,在《论语》书名及"孔子"称谓的翻译上,亦经历了从"音译"到"意译"的变化。然而,无论是"音译"还是"意译",传教士都必然或隐或显地将基督教话语融入其相关的翻译与解释之中。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正是通过在西方语言中被命名的方式,儒家思想才得以进入西方文化的概念系统并持续不断地留下其意义的"踪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教传教士 《论语》 孔子 翻译 话语运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译”的政治——论马士曼《孔子的著作》(第一卷) 被引量:3
5
作者 高志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0,130,共10页
马士曼翻译的半部《论语》——《孔子的著作》(第一卷),系首次从汉语直接翻译的《论语》英译本,它对第一部中文《圣经》的翻译和出版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马士曼在翻译过程中施行了"字字对译"的"直译"翻译策略,使... 马士曼翻译的半部《论语》——《孔子的著作》(第一卷),系首次从汉语直接翻译的《论语》英译本,它对第一部中文《圣经》的翻译和出版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马士曼在翻译过程中施行了"字字对译"的"直译"翻译策略,使得该译本还兼具了字典及教材的功能;但马士曼的传教士身份使得该译本出现了形式上的严格"直译"与译文中实际"意译"的不对等现象;《孔子的著作》(第一卷)还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马士曼 《孔子的著作》(第一卷) 直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己通”外译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宏伟 王湘玲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9-106,共8页
融合传播学、哲学与比较文化学等相关理论,参照以往经典传播模式,本研究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人己通”对外译介新模式,并以《论语》英译为例,提出实施该模式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应遵循的原则。该模式体现了饱含人类命运共同体... 融合传播学、哲学与比较文化学等相关理论,参照以往经典传播模式,本研究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人己通”对外译介新模式,并以《论语》英译为例,提出实施该模式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应遵循的原则。该模式体现了饱含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和而不同”之哲学理念、“推己及人”之他人意识及“文化平等”之比较视野。它克服了以往“5W模式”线性结构之局限,将起点与终点连接,形成了环形译介循环模式,提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重视受众与译介效果;同时,它突破了以往文化外译二元对立之藩篱,主张文化外译既要尊重文化之差异,更应探求文化之共通,这样才能跨越文化屏障,实现“人己通”,从而真正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 “人己通”模式 《论语》英译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论语》英译本销量看中国典籍外译与文化外向 被引量:11
7
作者 尹青 《山东外语教学》 2020年第5期120-130,共11页
文化外译的时代呼唤典籍英译的外向传播。《论语》是中国文化典籍的龙头,本文通过对《论语》英译本在美国亚马逊图书网和谷歌学术搜索网站数据的比较,分别从大众读物和学术参考两个角度分析其外向传播的瓶颈,通过《论语》的百年英译史... 文化外译的时代呼唤典籍英译的外向传播。《论语》是中国文化典籍的龙头,本文通过对《论语》英译本在美国亚马逊图书网和谷歌学术搜索网站数据的比较,分别从大众读物和学术参考两个角度分析其外向传播的瓶颈,通过《论语》的百年英译史及英译本的海外销量折射出中国文化典籍外向传播的历史轨迹,进而从国家层面、译者层面以及实践层面提出做好文化外向的有效策略,以期为中国文化典籍的外向传播提供些许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英译 《论语》 文化内向 文化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