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e step NaBH_4 reduction of Pt-Ru-Ni catalysts on different types of carbon supports for direct ethanol fuel cells : Synthe sis and characte rization 被引量:4
1
作者 Napha Sudachom Chompunuch Warakulwit +2 位作者 Chaiwat Prapainainar Thongthai Witoon Paweena Prapainainar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6-607,共12页
The ternary catalyst Pt75Ru5Ni20 was conducted on various types of carbon supports including functionalized Vulcan XC-72R(f-CB),functionaliz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f-MWCNT),and mesoporous carbon(PC-Zn-succini... The ternary catalyst Pt75Ru5Ni20 was conducted on various types of carbon supports including functionalized Vulcan XC-72R(f-CB),functionaliz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f-MWCNT),and mesoporous carbon(PC-Zn-succinic)by sodium borohydride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 to improve the ethanol electrooxidation reaction(EOR)for direct ethanol fuel cell(DEFC).It was found that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metals on f-MWCNT was 5.20 nm with good particle dispersion.The alloy formation of ternary catalyst was confirmed by XRD and more clearly described by SEM element mapping,which was relevant to the efficiency of the catalysts.Moreover,the mechanism of ethanol electrooxidation reaction based on the surface reaction was more understanding.Th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for ethanol electrooxidation reaction(EOR)were investigated using cyclic voltammetry and chronoamperometry,respectively.The highest activity and stability for EOR were observed from Pt75Ru5Ni20/f-MWCNT due to a good metal-carbon interaction.Ru and Ni presented in Pt-Ru-Ni alloy improved th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ternary catalysts for EOR.Moreover,the reduction of Pt content in ternary catalyst led to the catalyst cost deduction in DEF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nary catalyst ethanol electrooxidation reaction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mesoporous carb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空心碳纳米球嵌入氮掺杂石墨烯负载钯纳米粒子作为甲酸氧化的高效电催化剂 被引量:2
2
作者 房越 杨富开 +2 位作者 曲微丽 邓超 王振波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1-333,共13页
低成本、高活性、耐久性好的高效电催化剂对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的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简单经济的方法,研究了以三维层状多孔结构嵌入氮掺杂石墨烯(NG)的氮掺杂空心碳纳米球(NHCN)负载Pd纳米粒子作为直接甲酸燃料电池催化剂... 低成本、高活性、耐久性好的高效电催化剂对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的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简单经济的方法,研究了以三维层状多孔结构嵌入氮掺杂石墨烯(NG)的氮掺杂空心碳纳米球(NHCN)负载Pd纳米粒子作为直接甲酸燃料电池催化剂。由于具有独特的氮原子掺杂三维互联层状多孔结构,Pd纳米颗粒尺寸较小的Pd/NHCN@NG催化剂具有较大的催化活性表面积、优越的电催化活性、较高的稳态电流密度和较强的抗CO中毒能力,明显超过传统的Pd/C、Pd/NG和Pd/NHCN催化剂对甲酸电氧化的催化性能。通过优化HCN/GO比,当HCN/GO质量比为1∶1时,Pd/NHCN@NG催化剂对甲酸的催化氧化性能最佳,其活性是Pd/C的4.21倍。本工作开发了一种优越的碳基电催化剂载体材料,为燃料电池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电氧化 氮掺杂中空碳纳米球 氮掺杂石墨烯 载体材料 三维互连层状多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在粗糙铂电极上解离吸附的表面拉曼光谱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筱琴 任斌 田中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0-122,共3页
For the first time, we have obtained surface Raman spectra of dissociative adsorption of methanol at bare Pt electrodes of different surface roughness factors from 60 to 200 by using a confocal Raman microscope and a ... For the first time, we have obtained surface Raman spectra of dissociative adsorption of methanol at bare Pt electrodes of different surface roughness factors from 60 to 200 by using a confocal Raman microscope and a specific surface roughening procedure. Two bands at around 1 830 cm-1 and 2 040 cm-1 respectively have been assigned to the CO streching vibration of the dissociatively adsorbed CO as the poison Intermediate on the surface. In the low frequency region, the two correlated bands at ca 413 cm-1 and 494 cm-1 respectively provide a clear vibrational information that there exist the linear bonded Pt-CO and bridge bonded P’jO. On the Pt electrode with mild roughness, the Raman signal of CO peared at -0. 4 V, whereas it was still observable on the Pt electrode with high roughness.This reveals that the CO-substrate interaction is stronger for the platinum with the higher surface roughness, at least partly due to the supercluster interaction of the roughened electrode. In addition, the highly rough surface may be favorable to the formation of island CO,thus enhanc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olecule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surface Raman spectroscopy has two advantages: first, It provides a uniquely sensitive probe for obtaining surface-adsorbate vibration information in the low frequency region which is typically not accessible to IR spectroscopy. Second, it can be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highly roughened electrodes that are common for practical use. With its notable improvements in detection sensitivity and functions, Raman spectroscopy will probably become a powerful tool to in-situ study electrocatalysis of practical impor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铂电极 表面拉曼光谱 电氧化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o_3O_4的制备、表征及CO低温催化氧化 被引量:32
4
作者 贾明君 张文祥 +6 位作者 陶玉国 王桂英 崔湘浩 张春雷 吴通好 董国强 李雪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37-639,共3页
CO的常温催化氧化由于在消除环境污染、空气净化、CO传感器、封闭式CO2激光器及密闭系统内消除CO等方面的实用价值[1]而颇受关注.已报道的CO催化氧化催化剂有Hopcalite[2]、复合氧化物[3]、贵金属[4,... CO的常温催化氧化由于在消除环境污染、空气净化、CO传感器、封闭式CO2激光器及密闭系统内消除CO等方面的实用价值[1]而颇受关注.已报道的CO催化氧化催化剂有Hopcalite[2]、复合氧化物[3]、贵金属[4,5]等,但这些催化剂都存在低温下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一氧化碳 氧化 催化剂 四氧化三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常湿CO氧化催化剂An/Fe_2O_3 的制备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桂英 余加佑 +5 位作者 廉红蕾 李雪梅 贾明君 张文祥 吴通好 葛炎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52-755,共4页
研究了不同方法制备的 An/Fe2O3催化剂上常温常湿条件下 CO的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加料顺序、焙烧温度、沉淀剂种类、金含量等因素对催化剂的稳定性均有较大影响,其中以K2CO3或Na2CO3为沉淀剂,金含量3%,焙烧... 研究了不同方法制备的 An/Fe2O3催化剂上常温常湿条件下 CO的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加料顺序、焙烧温度、沉淀剂种类、金含量等因素对催化剂的稳定性均有较大影响,其中以K2CO3或Na2CO3为沉淀剂,金含量3%,焙烧温度250~350℃ 制得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水性,于25℃连续加入水蒸气反应430 h可保持CO完全转化. XRD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稳定性与单质金及α-Fe2O3的粒径成反比,并与金和铁的化学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Fe2O3 催化氧化 一氧化碳 催化剂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制备的纳米Au/NiO上CO常温常湿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文祥 陶玉国 +2 位作者 贾明君 吴通好 李雪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1317-1319,共3页
CO的常温催化氧化过程在消除环境污染、空气净化、CO传感器、封闭式CO2激光器、防毒面具以及密闭系统内CO的消除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1,2].目前已报道的CO催化氧化催化剂有Hopcalite[3](二氧化锰... CO的常温催化氧化过程在消除环境污染、空气净化、CO传感器、封闭式CO2激光器、防毒面具以及密闭系统内CO的消除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1,2].目前已报道的CO催化氧化催化剂有Hopcalite[3](二氧化锰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复合氧化物、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常温 常湿 催化 氧化 纳米金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在某些过渡金属表面吸附活化的DFT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江凌 王贵昌 +8 位作者 关乃佳 吴杨 蔡遵生 潘荫明 赵学庄 黄伟 李永旺 孙予罕 钟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3-397,共5页
采用DFT方法对CO在M(100)(M=Cu、Ag、Au、Pd、Pt)表面上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系统的比较性研究.结果表明,CO分子在这些过渡金属单晶表面上发生的是非解离性吸附,吸附后C-O键长都变长了,均不同程度地削弱了C-O键,继而活化了CO分子;从表面结... 采用DFT方法对CO在M(100)(M=Cu、Ag、Au、Pd、Pt)表面上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系统的比较性研究.结果表明,CO分子在这些过渡金属单晶表面上发生的是非解离性吸附,吸附后C-O键长都变长了,均不同程度地削弱了C-O键,继而活化了CO分子;从表面结合能、重叠集居数、轨道电子数变化等方面分析了成键强弱顺序,发现CO的吸附强度随Pd(100)、Pt(100)、Cu(100)、Ag(100)、Au(100)顺序依次减弱,并且将CO与过渡金属间的结合能(BE)、过渡金属的d电子转移数分别与水煤气变换反应活性数据进行了关联,在定性上比较好地解释了金属铜的催化活性优于其它金属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 表面吸附活化 DFT CO 水煤气变换反应 一氧化碳 催化过程 密度泛函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负载高分散Pt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傅小波 余皓 +2 位作者 彭峰 王红娟 吕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48-1154,共7页
Platinum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carbon nanotubes (CNTs) were prepared by the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 in solutions. The effects of reducing process and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NTs on the sizes and dispersion of... Platinum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carbon nanotubes (CNTs) were prepared by the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 in solutions. The effects of reducing process and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NTs on the sizes and dispersion of nanoparticles were studied with SEM, TEM and XRD.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NTs could improve their compatibility with solvents, hence the dispersibility of the platinum nanoparticles on CNTs. Among different reducing agents, including EG, NaBH4, HCHO and Na2S2O3, the smallest size, about 2.5 nm, and best dispersion of platinum nanoparticles were achieved by using EG as reductant under similar preparation conditions. The Pt/CNT catalyst prepared by EG reduction on H2SO4-modified CNTs exhibited excellent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direct methanol oxi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表面修饰 电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O_3,A_2BO_4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CO,CH_4,NH_3完全氧 被引量:12
9
作者 高利珍 董必礼 +3 位作者 李庆生 吕欣 于作龙 吴越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3-118,共6页
本文探讨了CO,CH_4和NH_3在LaNiO_3,La_2NiO_4和LaSrNiO_4三个催化剂上的氧化行为,并得出结论:对于CO氧化,关键步骤在于CO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络合活化。Ni ̄(3+)含量越高,越利于CO... 本文探讨了CO,CH_4和NH_3在LaNiO_3,La_2NiO_4和LaSrNiO_4三个催化剂上的氧化行为,并得出结论:对于CO氧化,关键步骤在于CO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络合活化。Ni ̄(3+)含量越高,越利于CO的络合活化。对于氨氧化,催化反应遵循氧化-还原机理。Ni ̄(3+)是主要的活性离子,晶格氧是主要活性氧种。对于CH_4氧化,催化机理较复杂,只是发现A_2BO_4型氧化物(La_2NiO_4,LaSrNiO_4)比ABO_3型氧化物(LaNiO_3)较利于CH_4的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催化剂 氧化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NTs修饰玻碳电极(Pt-CNTs/GC)电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起玲 张兵 +5 位作者 饶贵仕 丁月敏 王国富 蒋玉雄 任斌 田中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35-1138,共4页
采用透射电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技术,分别表征了Pt-CNTs/GC电极的表面形貌和所负载铂纳米原子簇的结构.以CO和CH3OH为探针分子,用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等常规电化学方法检测了CO和CH3OH在Pt-CNTs/GC电极上的氧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透射电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技术,分别表征了Pt-CNTs/GC电极的表面形貌和所负载铂纳米原子簇的结构.以CO和CH3OH为探针分子,用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等常规电化学方法检测了CO和CH3OH在Pt-CNTs/GC电极上的氧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CO在Pt-CNTs/GC电极上有3个氧化电流峰(Ⅰ,Ⅱ,Ⅲ),其中峰Ⅰ为CO桥式吸附的氧化峰,而峰Ⅱ和Ⅲ则分别为CO线形吸附在碳纳米管负载的不同粒径的Pt纳米原子簇以及Pt原子薄膜上所分裂的氧化峰;CH3OH在Pt-CNTs/GC电极上也能自发解离吸附强吸附中间体CO;Pt-CNTs/GC电极对CH3OH的氧化峰电流不总是随CNTs上载铂量的增加而增大,表明在制备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时,应选择合适的载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甲醇 一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纤维电极上苋菜红的恒电位电化学脱色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艳伟 范丽 +1 位作者 杨卫身 杨凤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420-2427,共8页
在恒电位模式下,采用隔膜电解槽,分别以活性炭纤维(ACF)为阳极或阴极,研究了偶氮染料苋菜红的脱色行为.测量了ACF的线性扫描极化曲线,进行了控电位下苋菜红在ACF电极上的整体电解,考察了脱色率、TOC和COD去除率同电极电位之间的关系.结... 在恒电位模式下,采用隔膜电解槽,分别以活性炭纤维(ACF)为阳极或阴极,研究了偶氮染料苋菜红的脱色行为.测量了ACF的线性扫描极化曲线,进行了控电位下苋菜红在ACF电极上的整体电解,考察了脱色率、TOC和COD去除率同电极电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苋菜红在ACF上的氧化电位和还原电位分别为0·6V和-0·2V;(2)当电极电位为-0·1~0·5V时,脱色源于染料在ACF上的吸附,且不受极化的影响;(3)当电极电位为-0·2^-0·8V时,脱色以染料的电还原为主,反应遵循准一级动力学,脱色速率常数与电极电位线性相关;TOC、COD去除率可达60%;(4)当电极电位为0·6~1·4V时,脱色以染料的电氧化为主,反应同样遵循准一级动力学;TOC、COD去除率一般在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电位 活性炭纤维 染料 脱色 电氧化 电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合成PtRu/CNTs催化剂及其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6
12
作者 韩小斐 陈卫祥 +1 位作者 赵杰 聂秋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71-1874,共4页
为了获得有良好电催化活性的碳负载铂钌合金的催化剂,提出一种快速均匀的微波辐射加热的多元醇方法.用氯铂酸和氯化钌的乙二醇溶液为前驱体,碳纳米管(CNTs)为载体,采用该方法合成了PtRu/CNTs电催化剂.利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 为了获得有良好电催化活性的碳负载铂钌合金的催化剂,提出一种快速均匀的微波辐射加热的多元醇方法.用氯铂酸和氯化钌的乙二醇溶液为前驱体,碳纳米管(CNTs)为载体,采用该方法合成了PtRu/CNTs电催化剂.利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能量散射X-射线能谱(EDX)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用循环伏安实验评价了催化剂对甲醇电化学氧化的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PtRu合金纳米粒子具有均匀的粒径,在2.0~4.0 nm之间,平均粒径为3.4 nm,并高度分散在CNTs表面.PtRu/CNTs电催化剂对甲醇的电化学氧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碳纳米管PtRu纳米粒子 甲醇电化学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载铂电极对乙二醇氧化的电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声培 孙世刚 +3 位作者 卢国强 周志有 洪双进 薛国庆 《电化学》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79-184,共6页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阶跃电位、以及X-光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了玻碳表面高分散铂电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的结构与性能.结果指出,玻碳表面沉积的高分散铂黑经高温处理后具有一定的择优取向,晶粒尺寸变大...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阶跃电位、以及X-光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了玻碳表面高分散铂电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的结构与性能.结果指出,玻碳表面沉积的高分散铂黑经高温处理后具有一定的择优取向,晶粒尺寸变大,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对乙二醇的电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碳 铂黑 乙二醇 氧化 电催化剂 铂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F电极上苋菜红的恒电流电化学脱色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艳伟 范丽 +1 位作者 杨卫身 杨凤林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4-269,共6页
在恒电流模式下,研究了活性炭纤维(ACF)分别作阳极或阴极时对偶氮染料苋菜红的电氧化和电还原脱色。确定了ACF上苋菜红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的电极电位分别是0.6V和?0.4V。ACF对苋菜红的脱色机制因电流密度的不同,明显地分为电氧化、电还... 在恒电流模式下,研究了活性炭纤维(ACF)分别作阳极或阴极时对偶氮染料苋菜红的电氧化和电还原脱色。确定了ACF上苋菜红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的电极电位分别是0.6V和?0.4V。ACF对苋菜红的脱色机制因电流密度的不同,明显地分为电氧化、电还原和吸附脱色三种过程。电氧化和电还原过程均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并且电氧化的脱色速率常数与电流密度线性相关。电氧化脱色率在电流密度为0.5mA?cm?2时可以达到99.1%,TOC和COD去除率最大可分别达到32.8%和52.1%;电还原脱色率在电流密度为?1.0mA?cm?2时达到100%,TOC和COD去除率最大可分别达到58.0%和6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电流 ACF 染料 脱色 电氧化 电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电位下活性艳蓝KN-R在活性炭纤维电极上的脱色行为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斌 樊瑞 +1 位作者 杨卫身 杨凤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78-2182,共5页
在恒电位模式下,采用隔膜电解槽,分别以活性炭纤维(ACF)为阳极或阴极,研究了蒽醌染料活性艳蓝KN-R的脱色行为.测量了ACF的线性扫描极化曲线,进行了控电位下活性艳蓝KN-R在ACF电极上的整体电解,考察了脱色率、TOC、CODCr去除率同电极电... 在恒电位模式下,采用隔膜电解槽,分别以活性炭纤维(ACF)为阳极或阴极,研究了蒽醌染料活性艳蓝KN-R的脱色行为.测量了ACF的线性扫描极化曲线,进行了控电位下活性艳蓝KN-R在ACF电极上的整体电解,考察了脱色率、TOC、CODCr去除率同电极电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染料在ACF电极上的起始氧化电位和起始还原电位分别为0·5V和-0·7V,氧化峰电位为1·1V;当电位为-0·6~0·4V时,脱色源于染料在ACF上的吸附,极化对吸附行为影响不大;当电位为-1·5^-0·7V时,脱色以染料的电还原为主,反应遵循准一级动力学;当电位为0·5~1·6V时,脱色以染料的电氧化为主,反应同样遵循准一级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电位 活性炭纤维 染料 脱色 电氧化 电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光谱法检测白腐真菌P450的诱导及其降解功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宁大亮 王慧 +1 位作者 庄芫 李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69-1474,共6页
利用诱导-原位光谱分析法,对黄孢原毛平革菌中的微粒体P450在蛋白质水平上进行原位直接检测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正己烷、苯甲酸、萘和五氯酚对黄孢原毛平革菌P450酶系均有不同程度的诱导作用,在合适的诱导剂量和诱导条件下,对黄孢原毛... 利用诱导-原位光谱分析法,对黄孢原毛平革菌中的微粒体P450在蛋白质水平上进行原位直接检测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正己烷、苯甲酸、萘和五氯酚对黄孢原毛平革菌P450酶系均有不同程度的诱导作用,在合适的诱导剂量和诱导条件下,对黄孢原毛平革菌P450的诱导量分别达到未诱导时的7.5,5.6,3.1和3.5倍.其中五氯酚对真菌P450酶系的诱导现象尚未见报道.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测定了苯甲酸与P450的底物结合光谱,并检测出微粒体酶液中依赖NADPH的苯甲酸降解活性,证实了降解苯甲酸的P450基因在黄孢原毛平革菌中能够顺利合成并表现出明显的催化活性,抑制剂实验结果表明,除了P450的催化降解途径以外,白腐真菌中还存在其它的苯甲酸降解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结合差光谱 白腐真菌 P450 诱导 降解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在Pt/PMo_(12)-CNTs/石墨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钟新仙 王延君 +1 位作者 王芳平 陈彦伊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53,共5页
采用碳纳米管(CNTs)、磷钼酸(PMo12)修饰石墨电极,然后通过循环伏安法(CV)电沉积Pt,获得Pt/PMo12-CNTs/石墨电极。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改性CNTs结构及电极的形貌进行表征,通过CV、计时电流法考察... 采用碳纳米管(CNTs)、磷钼酸(PMo12)修饰石墨电极,然后通过循环伏安法(CV)电沉积Pt,获得Pt/PMo12-CNTs/石墨电极。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改性CNTs结构及电极的形貌进行表征,通过CV、计时电流法考察了该电极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在催化剂Pt沉积量相当情况下,Pt/PMo12-CNTs/石墨电极较Pt/石墨电极具有更好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表明PMo12改性CNTs是乙醇氧化电催化剂的良好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磷钼酸 乙醇电化学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纳米Pt的生物质氮掺杂碳材料用于甲醇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山虎 李瑞 +5 位作者 张磊 刘保林 罗代兵 周朵 周艳梅 邢瑞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66,2,共7页
天然蚕茧经氨水溶液处理后,煅烧得到氮掺杂生物质碳材料,SEM电镜下观察其具有丰富而复杂的类石墨烯多孔结构.之后通过乙二醇还原氯铂酸钾得到负载Pt纳米粒子的生物质氮掺杂碳材料催化剂.对合成材料进行XRD、XPS、SEM等结构表征及电化学... 天然蚕茧经氨水溶液处理后,煅烧得到氮掺杂生物质碳材料,SEM电镜下观察其具有丰富而复杂的类石墨烯多孔结构.之后通过乙二醇还原氯铂酸钾得到负载Pt纳米粒子的生物质氮掺杂碳材料催化剂.对合成材料进行XRD、XPS、SEM等结构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该复合材料在酸性甲醇溶液中具有较好的甲醇催化性能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碳材料 催化甲醇 PT纳米粒子 水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层组装法制备核壳SiO2/Pt粒子及其CO电氧化和原位电化学FTIR光谱
19
作者 李永军 周宥辰 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73-1778,共6页
采用层层组装法合成了核壳SiO2/Pt粒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和原位电化学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研究了SiO2/Pt粒子对CO分子的氧化和吸附行为.透射电子显微研究表明:包覆SiO2的Pt壳是由团聚的Pt纳米微粒构成,其平均厚度大约为26nm... 采用层层组装法合成了核壳SiO2/Pt粒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和原位电化学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研究了SiO2/Pt粒子对CO分子的氧化和吸附行为.透射电子显微研究表明:包覆SiO2的Pt壳是由团聚的Pt纳米微粒构成,其平均厚度大约为26nm.CO在SiO2/Pt粒子修饰的玻碳(GC)电极上的主氧化峰为0.49V(vsSCE),表现出比本体Pt金属好的催化性能.电化学FTIR光谱研究发现:线性CO在SiO2/Pt粒子上的IR吸收带的方向发生倒反,而且在不同的研究电位下,每个吸收带劈裂为两个间隔约为14cm-1的吸收带,这种劈裂现象在饱和吸附CO的Pt金属表面上是很难观察到的.这些异常的红外吸收现象可能是由SiO2/Pt粒子的结构效应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粒子 一氧化碳 电氧化 原位电化学FTIR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量氮掺杂碳纳米管的合成及NO电氧化
20
作者 李丽 史克英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10年第1期55-59,共5页
为研制NO检测灵敏度高的电极修饰材料,以吡啶和尿素为碳源和氮源,以Fe-MgO为催化剂,在NH3下于800~900℃采用CVD法原位合成了氮掺杂碳纳米管(CNx-NTs),确定了氮的原子分数为7.05CNx-NTs的最佳合成条件.通过对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 为研制NO检测灵敏度高的电极修饰材料,以吡啶和尿素为碳源和氮源,以Fe-MgO为催化剂,在NH3下于800~900℃采用CVD法原位合成了氮掺杂碳纳米管(CNx-NTs),确定了氮的原子分数为7.05CNx-NTs的最佳合成条件.通过对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和Raman光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CNx-NTs随着反应温度的降低有序度减小,管壁缺陷增加.循环伏安法研究的NO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结果表明:NO在CNx-NTs修饰电极上的电氧化活性均高于未掺杂氮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其中,氮原子分数为7.05的CNx-NTs修饰电极的电氧化峰电位最小,峰电流密度最大,反应活性较大.该电极上NO检测的灵敏度最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电极修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 多壁碳纳米管 吡啶型N 石墨型N 修饰电极 NO电氧化 峰电位 峰电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