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云端数据充电初期片段的电池极化参数辨识
1
作者 王丽梅 崔艳伟 +3 位作者 孙景景 赵秀亮 刘良 盘朝奉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302,共9页
为了提高电池极化参数在线辨识的精度及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云端数据的基准极化参数辨识方法。通过开展电池充放脉冲实验,研究电池极化参数特性;基于云端数据充电初期片段,采用类比混合脉冲功率性能(HPPC)方法,获取充电极化参数;以充电... 为了提高电池极化参数在线辨识的精度及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云端数据的基准极化参数辨识方法。通过开展电池充放脉冲实验,研究电池极化参数特性;基于云端数据充电初期片段,采用类比混合脉冲功率性能(HPPC)方法,获取充电极化参数;以充电极化参数为约束,利用变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VFFRLS),计算了放电极化参数。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电池时间常数范围为34~53 s,在云端相应小电流倍率下极化参数不随倍率变化;充电极化内阻和极化电容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添加约束后的在线辨识方法的收敛速度,与未添加约束相比,最少提高了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充电放电 极化参数 云端数据 离线辨识 类比混合脉冲功率性能(HPPC)法 变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VFFR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温条件下的红外偏振BRDF快速测量系统
2
作者 黄昂 王景辉 +4 位作者 董伟 孟凡山 黄帅 李益文 冯国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0-657,共8页
在变温条件下的红外偏振BRDF能准确反映材料表面的辐射特性,为表面光学特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在热成像和红外目标检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的偏振BRDF测量系统主要采用离散逐点扫描方式,单角度扫描时间在5 min以上,完整BRD... 在变温条件下的红外偏振BRDF能准确反映材料表面的辐射特性,为表面光学特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在热成像和红外目标检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的偏振BRDF测量系统主要采用离散逐点扫描方式,单角度扫描时间在5 min以上,完整BRDF测量时间达数小时,并且分辨率较低。在应用于变温测量时,需要长时间保持样品表面的高温,这会导致能耗增加且实施困难。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快速测量方法。研制一套可实现室温~1000℃便携式样片加热的红外偏振BRDF测量系统,克服机械臂的负载和耐温问题。针对研制系统构建测量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机械臂的偏振BRDF连续扫描方法,通过机械臂离散转动-环轨连续扫描和环轨离散转动-机械臂连续扫描两种方式实现不同偏振态下的三维BRDF快速连续测量,在提高测量速度的同时提高了测量分辨率,单角度扫描时间在1 min以内,完整BRDF测量时间缩短至约1 h,更适用于变温BRDF测量。将所提出的测量方法应用于镜面反射较强的磨砂不锈钢样片表面变温BRDF测量,针对强反射位置附近进行精细连续扫描,获得6.1×10^(-6)、1.37×10^(-5)和3.81×10^(-5) sr三种探测立体角度下的局部偏振BRDF三维分布。立体角越大,空间滤波效果越强,显现出更小的测量峰值,这与BRDF理论测量模型相吻合。因此,在进行强镜面反射材料的BRDF测量时,需要采用小立体角探测,减小空间滤波效应,不锈钢样片测量采用6.1×10^(-6) sr的立体角。在变温实验中,当温度升高时,不锈钢样片表面发生氧化反应,S和P偏振BRDF峰值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两个偏振态下的最大测量标准差相比于BRDF平均值占比分别为0.56%和0.24%,不同温度下BRDF测量重复性较好,且两者变化趋于一致,说明了研制系统的偏振BRDF测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偏振测量 变温环境 红外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波段高功率微波变极化可变倾角连续横向枝节天线
3
作者 孙云飞 马照坤 +2 位作者 贺军涛 曹甄强 张强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4,共8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倾角连续横向枝节(VICTS)天线和多层全金属十字开孔透镜的变极化波束扫描方案,通过调整极化层、辐射层以及天线整体的旋转角度,即可实现线极化和左(右)旋圆极化的自由切换,并可实现不同极化输出下的二维波束扫描。设... 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倾角连续横向枝节(VICTS)天线和多层全金属十字开孔透镜的变极化波束扫描方案,通过调整极化层、辐射层以及天线整体的旋转角度,即可实现线极化和左(右)旋圆极化的自由切换,并可实现不同极化输出下的二维波束扫描。设计了一个K波段口径150 mm的天线模型,仿真得到天线圆极化辐射时的最大增益为27.61 dB,轴比为1.05 dB,口径效率为58.7%;波束扫描至26°时,增益为25.72 dB,轴比为2.58 dB。线极化辐射时的最大增益为27.63 dB,口径效率为58.7%;波束扫描至26°时,增益为25.82 dB。按真空中金属击穿阈值50 MV/m进行计算,VICTS天线的功率容量为9.6 GW/m^(2),极化层的功率容量超过10 GW/m^(2),该变极化波束扫描天线方案有应用于高功率微波领域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金属极化器 变倾角连续横向枝节天线 极化可调天线 二维波束扫描 高功率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极化调制与离散有界探测的CVQKD安全性分析
4
作者 杨雯 王天一 +1 位作者 杜俊男 王成 《信息网络安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6-816,共11页
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理论上无条件的安全性已被证明,但受实验系统中器件非理想特性的影响,理想的连续分布量子信号会发生退化,进而引发系统性能下降。为弥合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文章考虑发送端调制器和接收端探... 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理论上无条件的安全性已被证明,但受实验系统中器件非理想特性的影响,理想的连续分布量子信号会发生退化,进而引发系统性能下降。为弥合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文章考虑发送端调制器和接收端探测器的有限分辨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构建一个基于离散极化调制与离散有界探测的协议模型,并评估该模型下的参数估计的偏差特性及其对安全码率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发送端和接收端离散效应的耦合作用会使得过量噪声的估计值产生偏差,导致系统安全码率先增后减,最终急剧下滑。当量子信道的传输率位于0.2~0.6时,过量噪声的估计偏差会导致系统安全码率被严重低估,进而制约系统的最大传输距离。零差探测器的有限量程效应是诱发过量噪声估计偏差的最主要因素,这可以通过调节发送端的调制方差来进行有效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密钥分发 连续变量 离散极化调制 离散有界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弧焊接铝合金厚板接头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沿厚度方向的梯度特征
5
作者 章朋田 王小伟 +3 位作者 龚康 仉恒毅 姜楠 隋彦涛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7-113,120,共8页
针对大厚度铝合金焊接头强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变极性等离子弧-钨极氩弧焊(variable polarity plasma arc-tungsten inert gas, VPPA-TIG)复合焊接工艺.为进一步验证VPPA-TIG复合焊的焊接质量,开展了厚度为17 mm的2219铝合金板焊接试验... 针对大厚度铝合金焊接头强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变极性等离子弧-钨极氩弧焊(variable polarity plasma arc-tungsten inert gas, VPPA-TIG)复合焊接工艺.为进一步验证VPPA-TIG复合焊的焊接质量,开展了厚度为17 mm的2219铝合金板焊接试验,详细研究了焊缝厚度方向上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分布特征,并通过显微组织分析揭示了强度分布特征的机理.结果表明,VPPA-TIG复合焊焊缝成形质量较好,内部冶金程度较高.焊缝熔合区硬度分布均匀,平均值为67.6±2.7 HV0.2;抗拉强度达到了母材的62.83%,而断后伸长率仅为24.81%.焊件厚度的增加扩大了熔池的散热面积,造成焊缝晶粒生长不充分,在界面区形成“蜿蜒”状微孔.微孔在受到拉伸载荷作用时将会继续生长,是影响焊缝拉伸强度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拓展了VPPA-TIG复合焊工艺应用范围,阐明了厚板焊接头强度失效的机理,为解决大厚度板材焊接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变极性等离子弧穿孔焊接 大厚度板材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铝合金变极性等离子弧焊焊接接头的腐蚀与疲劳交替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冲 董丽虹 +3 位作者 王海斗 李斌 吕晓仁 聂佳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1-147,共7页
随着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理念的提出,可重用航天器多次空天往返和地面修复过程的腐蚀与疲劳交替问题不可忽视。本工作以5A06铝合金变极性等离子弧焊焊接接头为研究对象,对焊接接头进行腐蚀与疲劳交替试验,研究不同单位腐蚀时间对腐蚀与疲... 随着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理念的提出,可重用航天器多次空天往返和地面修复过程的腐蚀与疲劳交替问题不可忽视。本工作以5A06铝合金变极性等离子弧焊焊接接头为研究对象,对焊接接头进行腐蚀与疲劳交替试验,研究不同单位腐蚀时间对腐蚀与疲劳交替工况下疲劳寿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其断口进行表征,分析了腐蚀与疲劳交替后焊接接头的损伤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单位腐蚀时间的延长,腐蚀与疲劳交替寿命呈现先下降后平稳的趋势。这主要归因于腐蚀会钝化疲劳裂纹尖端,形成新的点蚀坑,同时钝化疲劳过程中的侵入/挤出和微裂纹降低了表面应力的集中程度,使疲劳寿命相对延长,从而反映出寿命保持稳定的状态。其中,断裂位置均处于热影响区,这主要因为焊接热影响区耐腐蚀性差,易造成严重腐蚀损伤,较大的腐蚀坑引起严重的应力集中,从而加速裂纹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A06铝合金 变极性等离子弧焊(VPPAW) 腐蚀与疲劳交替 盐雾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VPPAW穿孔焊接匙孔闭合处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小伟 张斌 +2 位作者 曾如川 闫朝阳 陈树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I0003,共7页
铝合金因其密度低,比强度高等特性,被广泛应用到航空航天、军事工业等领域.与其他焊接工艺相比,变极性等离子弧焊接在大型铝合金结构件加工方面具有突出优势.针对轻金属合金等离子弧焊接过程中匙孔难以自由闭合的问题,提出了气电分离时... 铝合金因其密度低,比强度高等特性,被广泛应用到航空航天、军事工业等领域.与其他焊接工艺相比,变极性等离子弧焊接在大型铝合金结构件加工方面具有突出优势.针对轻金属合金等离子弧焊接过程中匙孔难以自由闭合的问题,提出了气电分离时序脉冲等离子弧环焊缝收弧方法,对比研究了环焊缝收弧方法与手工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tungsten inert gas welding, TIG焊)填补法焊缝匙孔闭合处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调节焊接起弧、收弧策略,实现了等离子弧匙孔自由闭合,焊缝收弧区成形良好,组织为均匀的等轴晶;抗拉强度为329.9 MPa,断后伸长率为16.3%,比TIG填补法的抗拉强度提高了22.91%,断后伸长率提高了55.24%.平均硬度值为78.9 HV0.2,热影响区硬度呈下降趋势,熔合线处硬度呈升高趋势,焊缝区硬度波动范围为75~81 HV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变极性等离子弧穿孔焊接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频变极性电流源的交叉耦合电弧焊摆动行为抑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红雁 吕涛 +3 位作者 余悦 张景璋 张国凯 陈树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29,41,共8页
交叉耦合电弧焊工艺理论上可以实现焊接过程中传热、传质解耦和独立控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然而,传统的交叉耦合电弧工艺中旁路电弧电流一般由低频交流焊接热源提供,工作过程中会出现主电弧随着旁路电弧的极性改变而发生电弧摆动现象... 交叉耦合电弧焊工艺理论上可以实现焊接过程中传热、传质解耦和独立控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然而,传统的交叉耦合电弧工艺中旁路电弧电流一般由低频交流焊接热源提供,工作过程中会出现主电弧随着旁路电弧的极性改变而发生电弧摆动现象,使各个电弧之间的热力分配不平衡,传热、传质解耦不彻底.在增材制造应用中,会面临熔滴落点位置不可控、成型精度低等问题,为了解决主电弧的摆动问题,设计开发了旁路电弧为高频变极性电弧的交叉耦合电弧焊接热源.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焊接热源可以通过提高旁路电弧的变极性频率,有效地抑制主电弧的摆动行为,进一步实现交叉电弧中填充焊丝熔化速率与工件热输入之间的传热解耦,同时,抑制主电弧摆动后的现象表现为主电弧高频小幅度振动,理论上可以实现对熔池的搅拌作用,利于枝晶破碎、促进焊缝晶粒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耦合电弧 电弧摆动 高频变极性电弧 传热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北半球对流层极涡天气型的长期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9
作者 李家庆 徐海明 +1 位作者 邓洁淳 马静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95-2109,共15页
本文首先基于1979~2019年ERA5逐日再分析数据集,采用自组织映射(SOM)神经网络方法对冬季北半球对流层极涡进行客观分型,分析了极涡天气型的时间变化特征,揭示了冬季北半球极涡天气型长期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1)根据极涡中心位置,极涡... 本文首先基于1979~2019年ERA5逐日再分析数据集,采用自组织映射(SOM)神经网络方法对冬季北半球对流层极涡进行客观分型,分析了极涡天气型的时间变化特征,揭示了冬季北半球极涡天气型长期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1)根据极涡中心位置,极涡可分为绕极型、偶极型、偏欧亚型和偏北美型,其中绕极型和偶极型为主导环流型。绕极型和偶极型的出现频次分别呈现显著减少和增多的趋势,并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2)绕极型的长期减少和偶极型的长期增加主要是由于北极地区快速升温导致北半球中高纬度区域间的经向温度梯度不断减小,大气斜压性减弱,进而引起绕极西风环流减弱,使得北半球极涡的强度减弱,极涡极易分裂。随后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一个海气耦合模式(CESM2)的工业革命前参照试验(piControl)和CO_(2)浓度每年增加1%的强迫试验(1pctCO_(2))数据集,采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进一步探讨了极涡绕极型和偶极型的长期变化与全球增暖的关系,发现无论在piControl还是在1pctCO_(2)试验中绕极型和偶极型极涡仍为主导环流型,但在piControl试验中绕极型和偶极型的出现频次无显著变化趋势,而在1pctCO_(2)试验中绕极型和偶极型则分别表现为显著减少和增多的趋势,进一步验证了观测中这两类极涡天气型的长期变化与全球增暖密切有关。同时本文也使用了CMIP6中其他11种模式做了对比分析,发现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涡 天气型 长期变化 全球增暖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时复用非线性Stokes层析的偏振分辨上转换探测(特邀)
10
作者 赵文潇 姜嘉琪 +4 位作者 李春宇 赵波 王爱丽 吴海滨 朱智涵 《红外与激光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共7页
偏振分辨的上转换探测技术旨在充分利用红外组件高物理分辨率与可见面阵探测器高灵敏与高响应特性,以实现紧凑、稳定的偏振分辨上转换探测系统。该系统需在上转换过程中同时获取目标物体的强度及偏振维度信息,从而提升目标探测的细节及... 偏振分辨的上转换探测技术旨在充分利用红外组件高物理分辨率与可见面阵探测器高灵敏与高响应特性,以实现紧凑、稳定的偏振分辨上转换探测系统。该系统需在上转换过程中同时获取目标物体的强度及偏振维度信息,从而提升目标探测的细节及可视度,改善传统上转换探测在复杂环境中的图像亮度灰暗及信息丢失问题。然而由于光参量过程的偏振依赖性,偏振分辨上转换系统往往需要引入额外光学结构,这极大限制了系统的紧凑性及成像分辨率。为此,提出并实验论证了一种基于电控可调延迟器的分时复用非线性Stokes层析方案——利用电控可调延迟器毫秒级响应速度与光参量过程中天然的偏振选择性,以分时方式构建偏振分辨上转换探测系统。该方案无需复杂光机结构、无任何机械运动装置且可充分利用可见探测器的空间分辨率。该研究为基于红外偏振分辨成像技术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型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探测 偏振分辨 分时复用 空间Stokes层析 可调延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自适应变极化抗干扰天线研究
11
作者 孟琦 章保 +3 位作者 姚卫雷 殷浩 周永军 葛贤坤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66,共6页
现代信息化战场上,无人机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日趋复杂的电磁环境对无人机通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文中针对无人机通信数据链的抗干扰需求,利用微波铁氧体双折射效应和自适应快速变极化控制,设计了一种无人机自适应变... 现代信息化战场上,无人机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日趋复杂的电磁环境对无人机通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文中针对无人机通信数据链的抗干扰需求,利用微波铁氧体双折射效应和自适应快速变极化控制,设计了一种无人机自适应变极化抗干扰天线。无人机自适应变极化抗干扰天线是利用微波铁氧体双折射效应快速产生垂直极化波、水平极化波、左圆极化波、右圆极化波、椭圆极化波等任意极化波辐射空间与干扰波形成极化正交压制干扰,当无人机受到自然或人为有源同频干扰时,天线能够快速改变极化状态抑制干扰,保持无人机通信畅通。重点从工程应用角度分析了无人机自适应变极化抗干扰天线的原理和技术要点,并针对天线在2.4 GHz~2.5 GHz工作频段的抗干扰效果进行了抗干扰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抗干扰 变极化 自适应 铁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变极性等离子弧穿孔焊过程控制 被引量:15
12
作者 韩永全 杜茂华 +2 位作者 陈树君 吴永军 石岩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3-96,共4页
分析了铝合金变极性等离子弧穿孔立焊工艺特点,提出了通过对焊接参数的精确控制,实现变断面铝合金变极性等离子弧穿孔立焊工艺的方法,并将焊接电流、离子气流量和焊接速度确定为变断面铝合金变极性等离子弧穿孔立焊过程的被调节参数.保... 分析了铝合金变极性等离子弧穿孔立焊工艺特点,提出了通过对焊接参数的精确控制,实现变断面铝合金变极性等离子弧穿孔立焊工艺的方法,并将焊接电流、离子气流量和焊接速度确定为变断面铝合金变极性等离子弧穿孔立焊过程的被调节参数.保持穿孔熔池上"热"和"力"的动态平衡是调节焊接参数的根本依据,是实现变断面试件自动焊接的关键所在.采用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器对焊接参数进行实时调节,动态保持穿孔熔池上热和力平衡,实现了变断面铝合金变极性等离子弧穿孔立焊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极性等离子弧焊接 变断面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极性方波电源的换向与控制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中友 刘秀忠 +1 位作者 陈茂爱 张光先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8-71,共4页
首先分析了变极性方波电源二次逆变换向过程的特点 ,即开关器件切换的电压低 ,电流大 ,回路电感引起的续流过程在换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提供适宜的反向驱动时间 ,或者促进再引弧电压形成。指出了反向驱动延迟时间td 并不等于电弧... 首先分析了变极性方波电源二次逆变换向过程的特点 ,即开关器件切换的电压低 ,电流大 ,回路电感引起的续流过程在换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提供适宜的反向驱动时间 ,或者促进再引弧电压形成。指出了反向驱动延迟时间td 并不等于电弧电流间断时间tD(即熄弧时间 )的实际情况。归纳出td>0、td<0两种换向控制方法 ,深入分析了两种控制方式下的换向过程机理 ,得出了相应的换向控制策略 ,并给出了实现方法及试验结果。最后指出了两种控制方法的不同特点及适用范围。从而深化了方波电源的换向理论 ,为改善这种电源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为其合理的设计 ,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极性 方波电源 换向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晶的激光偏振测量系统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赵海丽 王晓曼 +2 位作者 姜会林 刘智 刘树昌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6-420,共5页
主要研究基于液晶的激光偏振测量系统,利用液晶可变相位延迟器(LCVR)代替传统测量技术中的旋转波片,改变所加的电压值控制液晶双折射系数,对入射光的偏振状态进行精确控制。通过偏振光调制法测量斯托克斯(Stokes)参量,从而实时、准确地... 主要研究基于液晶的激光偏振测量系统,利用液晶可变相位延迟器(LCVR)代替传统测量技术中的旋转波片,改变所加的电压值控制液晶双折射系数,对入射光的偏振状态进行精确控制。通过偏振光调制法测量斯托克斯(Stokes)参量,从而实时、准确地测量激光的偏振特性。同时,利用虚拟仪器LabVIEW软件平台实现系统的数据分析、处理、界面显示和打印输出功能的一体化。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光束的偏振特性,能够服务于从科研实验室到工业生产过程的各类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可变相位延迟器 相位延迟 偏振 STOK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VR调谐的全偏振多谱段成像系统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颖 赵慧洁 +1 位作者 程宣 熊胜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75-1378,共4页
提出一种新型全偏振多谱段成像系统,将液晶相位可变延迟器LCVR应用于全偏振成像技术,在可见-近红外波段上可快速实现光的全偏振态的精确调制。系统由光学镜头、LCVR、偏振片、滤波片和CCD探测器组成。文章首先介绍了系统结构、工作原理... 提出一种新型全偏振多谱段成像系统,将液晶相位可变延迟器LCVR应用于全偏振成像技术,在可见-近红外波段上可快速实现光的全偏振态的精确调制。系统由光学镜头、LCVR、偏振片、滤波片和CCD探测器组成。文章首先介绍了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和光学设计,并提出了适合本系统的偏振定标方法,建立了偏振定标系统,实现了利用较小面积的偏振源对系统进行高精度偏振定标;再利用该成像系统进行了室外试验,获取了全偏振光谱图像,所获取的图像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最后对图像进行初步的数据处理,得到了被测物的偏振度图像。试验验证了该成像系统的全偏振多谱段数据成像获取能力,成像数据可应用于目标识别、目标分类等方面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系统设计 液晶相位可变延迟器 偏振定标 偏振光谱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相位可变延迟器对光偏振态的调制 被引量:22
16
作者 丁海兵 庞文宁 +1 位作者 刘义保 尚仁成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97-1399,共3页
利用液晶相位可变延迟器(liquidcrystalvariableretarder,LCVR)的延迟相位随着其驱动电压连续可调特性,实现光偏振态的可控调制.设计了旋转检偏器,对LCVR进行820nm激光波长的现场校准,获得1/4λ、3/4λ和1/2λ、1λ相位延迟所对应的驱... 利用液晶相位可变延迟器(liquidcrystalvariableretarder,LCVR)的延迟相位随着其驱动电压连续可调特性,实现光偏振态的可控调制.设计了旋转检偏器,对LCVR进行820nm激光波长的现场校准,获得1/4λ、3/4λ和1/2λ、1λ相位延迟所对应的驱动电压,计算机控制其驱动电压实现对光偏振态的调制,并进行了检验,给出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该方法具有对光子入射方向不敏感、无需机械转动、适用较宽波长范围、实时可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光学 液晶相位可变延迟器 相位延迟 偏振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超快变换复合脉冲方波VPTIG焊接技术 被引量:12
17
作者 从保强 齐铂金 +1 位作者 周兴国 罗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28,共4页
研究开发了一种适用于铝合金材料的新型超快速变换复合脉冲方波电流变极性电弧焊接方法,采用变极性TIG平板对接焊接工艺,分别对5A06,2A14和2219三种铝合金材料进行焊接,通过X射线探伤检测、接头拉伸性能测试以及断口扫描电镜等手段对铝... 研究开发了一种适用于铝合金材料的新型超快速变换复合脉冲方波电流变极性电弧焊接方法,采用变极性TIG平板对接焊接工艺,分别对5A06,2A14和2219三种铝合金材料进行焊接,通过X射线探伤检测、接头拉伸性能测试以及断口扫描电镜等手段对铝合金的焊接质量和接头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过零无死区时间且具有超快速电流上升沿和下降沿变化速率的复合超音频脉冲方波变极性TIG焊接工艺进行铝合金焊接,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接头性能,获得满意的焊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变换 超音频脉冲 变极性 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中厚板变极性等离子电弧焊(VPPA)焊接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沈江红 厉克勤 刘志华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0-42,共3页
目前我国宇航工业中大量的铝合金构件主要采用交流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TIG),用这种方法焊接铝合金不可避免地要产生气孔等焊接缺陷。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焊接方法──变极性等离子电弧焊工艺的特点以及用这种方法焊接LD10CS高... 目前我国宇航工业中大量的铝合金构件主要采用交流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TIG),用这种方法焊接铝合金不可避免地要产生气孔等焊接缺陷。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焊接方法──变极性等离子电弧焊工艺的特点以及用这种方法焊接LD10CS高强铝合金的试验研究。试验表明:该工艺方法具有能量密度高、穿透力强的特点,因此焊缝成形美观,焊接变形小,接头性能好,3~10mm板一次焊透,单面焊双面成形,焊接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极性 铝合金 焊接 等离子电弧焊 中厚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快变换高频变极性方波TIG电弧行为 被引量:19
19
作者 从保强 齐铂金 周兴国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90,共4页
基于一种新型电路变换拓扑实现频率达超音频段且具有超快速电流上升沿和下降沿变化速率的高频变极性方波电流输出,将其用于铝合金TIG焊接过程,研究分析高频变极性TIG电弧行为.结果表明,变极性电流频率和变化速率具有对电弧形态、稳定性... 基于一种新型电路变换拓扑实现频率达超音频段且具有超快速电流上升沿和下降沿变化速率的高频变极性方波电流输出,将其用于铝合金TIG焊接过程,研究分析高频变极性TIG电弧行为.结果表明,变极性电流频率和变化速率具有对电弧形态、稳定性及电弧力的控制能力,提高电流极性变换频率,电弧清除氧化膜的能力增强,电弧表现出明显的收缩效应,电弧电压和电弧等效电阻增大,但电弧偏吹作用加剧.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增加变极性电流频率,减小负极性电流幅值及其持续时间,可增大焊缝熔透率,有利于提高焊接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变换 超音频 变极性 电弧行为 收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宽频带高增益的变极化微带反射阵天线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吴知航 章文勋 +1 位作者 刘震国 沈薇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20-824,共5页
提出一种由微带反射阵实现的新型变极化天线,它区别于双/多极化天线的固定极化状态。实现变极化的关键是经特殊设计的反射阵阵元结构尺寸和线极化辐射的馈源。理论分析表明反射极化可涵盖所有极化状态;采用间以空气层的双/多层阵元结构... 提出一种由微带反射阵实现的新型变极化天线,它区别于双/多极化天线的固定极化状态。实现变极化的关键是经特殊设计的反射阵阵元结构尺寸和线极化辐射的馈源。理论分析表明反射极化可涵盖所有极化状态;采用间以空气层的双/多层阵元结构能有效展宽频带;增加阵元数目可提高天线增益。鉴于这些特点,该类天线在雷达、移动通信等领域具有潜在工程应用。还给出了完整的理论分析和实例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带反射阵 变极化天线 宽频带 高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