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李家沟伟晶岩型锂矿白云母短波红外光谱与矿物地球化学特性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韩警锐 冉凤琴 +8 位作者 彭勃 陈燃 唐波 奉大博 杨阳 赵媛 顾春进 陈浩 赵恒兵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55-1363,共9页
李家沟花岗伟晶岩型锂矿是川西地区的超大型矿床。目前,李家沟矿床中白云母的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尚不清楚,其化学组分与光谱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缺乏深入认识。本文以李家沟矿床伟晶岩中白云母为研究对象,开展显微结构观察、电子探针分析(EP... 李家沟花岗伟晶岩型锂矿是川西地区的超大型矿床。目前,李家沟矿床中白云母的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尚不清楚,其化学组分与光谱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缺乏深入认识。本文以李家沟矿床伟晶岩中白云母为研究对象,开展显微结构观察、电子探针分析(EPMA)和短波红外光谱测量等工作。将伟晶岩中白云母划分为三个阶段:①原生白云母(MS),岩浆阶段产物,Al、K含量较高,白云母2200 nm吸收峰位(Pos2200)集中于2201~2202.8 nm,相应吸收峰的吸收深度(2200Dep)大多<0.25,伊利石结晶度(IC值)集中于1~1.5;②过渡白云母(TM),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由于富含挥发分的流体出溶导致Li元素的富集,Li2O含量为2.53%~6.22%,Pos2200集中于2200~2201 nm,2200Dep多<0.5,IC值最高(多>4);③热液白云母(HM),主要由流体交代作用形成,Pos2200最短,2200Dep多<0.4,IC值集中于2~4。李家沟伟晶岩中白云母的Al—OH吸收峰可以反映白云母Si、Al、Fe、Li等元素含量变化,从MS到TM,这些元素的含量变化和替换机制是控制白云母特征吸收峰波长位移的主要因素,而在热液阶段(HM)中控制因素以温度为主。综合研究表明,李家沟伟晶岩中白云母Al—OH特征峰吸收波长(2200~2201 nm)和伊利石结晶度(>4)可作为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家沟 花岗伟晶岩型矿床 白云母 短波红外 电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μm量级碳晶体的EPMA状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香庭 乔海潮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36-341,共6页
用EPMA-8705QH_1电子探针仪,对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的小颗粒碳晶体进行了状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用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金刚石薄膜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形态的金刚石和石墨晶体,并发现金刚石和石墨的共生晶体。该发析方法不但能对每个μm... 用EPMA-8705QH_1电子探针仪,对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的小颗粒碳晶体进行了状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用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金刚石薄膜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形态的金刚石和石墨晶体,并发现金刚石和石墨的共生晶体。该发析方法不但能对每个μm量级晶体进行状态分析,而且还能对其表面形态进行观察,是小颗粒晶体状态分析和显微结构分析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 状态分析 金刚石薄膜 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PbO玻璃的EPMA定量分析方法
3
作者 李香庭 钱伟君 高建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5期389-394,共6页
SiO_2-PbO玻璃的定量分析方法,是一项国际合作研究课题,我们是中国的唯一参加者。本文阐述了我们在EPMA定量分析过程中的样品制备方法、分析条件、标样选择及定量修正的计算方法等,并给出了我们及其他国家各实验室的E... SiO_2-PbO玻璃的定量分析方法,是一项国际合作研究课题,我们是中国的唯一参加者。本文阐述了我们在EPMA定量分析过程中的样品制备方法、分析条件、标样选择及定量修正的计算方法等,并给出了我们及其他国家各实验室的EPMA定量分析结果和偏差。我们的分析结果与公布的标准结果十分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 电子探针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andelets变换的EPMA图像融合
4
作者 李祥 何剑锋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8-199,202,共3页
针对样品精密检测工作中影像数据复合处理不足的现状,提出以增加图像信息量为目的的多源影像融合分析方法。在分析电子探针微分析影像特性的基础上,结合新小波Bandelets变换在图像表示方面的自适应多尺度优点,给出利用Bandelets变换来完... 针对样品精密检测工作中影像数据复合处理不足的现状,提出以增加图像信息量为目的的多源影像融合分析方法。在分析电子探针微分析影像特性的基础上,结合新小波Bandelets变换在图像表示方面的自适应多尺度优点,给出利用Bandelets变换来完成EPMA图像快速融合的方法与实现过程,对融合结果进行比较与评价。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Bandelets变换 电子探针微分析 多尺度分析 加权方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氧化铝中杂质的EPMA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香庭 曾毅 +2 位作者 钱伟君 高建华 陈昆刚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1-55,共5页
用EPMAEDS组合仪,对β″氧化铝中的三种典型杂质进行了形貌观察和成分分析,并用电子束诱导离子迁移法,研究了杂质区及正常区的离子电导差异,讨论了不同杂质的特点及对β″氧化铝作用中的危害。
关键词 电子探针 β“氧化铝 杂质 电池 隔膜
全文增补中
基于耳石微化学的大洋河刀鲚生境履历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健 杨培民 +6 位作者 姜涛 胡宗云 朱春月 张伯序 刘忠航 杨健 胡玉海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7,共8页
为探明大洋河刀鲚(Coilia nasus)的“生境履历”,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对2020年7月和9月采自大洋河下游水域20尾刀鲚的矢耳石进行了锶(Sr)和钙(Ca)的微化学分析研究。定量线分析结果显示,刀鲚样本均为淡水起源,淡水生境Sr/Ca... 为探明大洋河刀鲚(Coilia nasus)的“生境履历”,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对2020年7月和9月采自大洋河下游水域20尾刀鲚的矢耳石进行了锶(Sr)和钙(Ca)的微化学分析研究。定量线分析结果显示,刀鲚样本均为淡水起源,淡水生境Sr/Ca比值在(1.49±0.61—2.75±0.53),淡水系数(Fc)在(0.08—0.52),淡水区域径长在(150—900μm)。进入第二变化阶段后“生境履历”波动显著,Sr/Ca比值变化可将大洋河刀鲚分为3种模式,第一种是中高值区(半咸水或海水)越冬,繁殖季溯河洄游至低值区(淡水);第二种是长期栖息于中高值区,无溯河洄游现象;第三种是在中高值区和低值区多次转换,DYH 05、19个体最高完成9次转换。Sr面分析结果也与上述Sr/Ca比值结果相同。这三种模式直观地反映出大洋河刀鲚群体“生境履历”的多样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河 耳石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 生境履历 刀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斑岩锡矿田云英岩型锂矿中锂的赋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秦锦华 刘善宝 +3 位作者 郭志强 王成辉 张树德 钟先源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557,共12页
云英岩型锂矿作为近年来新的锂矿类型,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经济价值。然而,在中国南岭及其周缘世界级的钨锡成矿省中,伴生云英岩型锂矿化的综合评价却稍显不足。本课题组在赣南岩背斑岩锡矿田新发现了云英岩型的锂矿,矿体产于密坑山岩... 云英岩型锂矿作为近年来新的锂矿类型,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经济价值。然而,在中国南岭及其周缘世界级的钨锡成矿省中,伴生云英岩型锂矿化的综合评价却稍显不足。本课题组在赣南岩背斑岩锡矿田新发现了云英岩型的锂矿,矿体产于密坑山岩体与上覆鸡笼嶂组火山岩的接触带附近的云英岩带内,发育三种矿化类型:云英岩带型和花岗岩、火山岩内的含锂云母-石英脉型。矿体中Li_(2)O的含量最高可达1.04%,主要集中于0.2%~0.3%,具有显著的综合利用价值。为了确定云英岩型锂矿中Li的赋存状态及Li、Sn之间的关系等特征,本文开展了详细的镜下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LA-ICP-MS分析,确定了岩背矿田不同于国内外其他典型云英岩型锂矿床大量发育锂云母-铁锂云母系列,其Li载体矿物主要为黑鳞云母,具有高Si、Al、K、Fe、Li的特征,且未经历极端的流体分异演化过程。Li的成矿主要与矿区含斑细粒花岗岩有关,在岩浆晚期高温热液阶段与Sn共同富集,并以Si^(4+)+Li^(+)←→Al^(Ⅳ)+Fe^(T)耦合类质同象形式进入云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锡矿田 黑鳞云母 扫描电镜 电子探针 云英岩 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红石微量元素电子探针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娟 陈意 +4 位作者 毛骞 李秋立 马玉光 石永红 宋传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34-1946,共13页
金红石电子探针微量元素分析一般以人工合成的氧化物来作为监测标样,尚较缺乏对金红石标样进行系统地测试分析。本文运用CAMECA SXFive电子探针对金红石标样R10进行微量元素分析,根据金红石中主要微量元素在地质学中的应用,本次共分析... 金红石电子探针微量元素分析一般以人工合成的氧化物来作为监测标样,尚较缺乏对金红石标样进行系统地测试分析。本文运用CAMECA SXFive电子探针对金红石标样R10进行微量元素分析,根据金红石中主要微量元素在地质学中的应用,本次共分析了Al、Si、Ti、Fe、Cr、Zr、V、Nb、Ta等9个元素,Ti、Si元素作为本次分析的监测元素。本文通过调整加速电压和电流、背景和峰值测试时长以及干扰谱峰处理等来提高微量元素分析精度和准确度。分析结果显示,其中,Zr(780±29×10^(-6))(1SD,n=25)、Nb(2799±66×10^(-6))、V(1276±33×10^(-6))、Fe(4309±34×10^(-6))、Cr(718±31×10^(-6))的分析结果与二次离子质谱(SIMS)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的推荐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大部分元素数据波动范围在10%以内,V、Fe元素的数据波动范围仅在5%以内。V、Nb和Fe测试精度比前人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有较大提高。金红石Zr测试误差传递给金红石Zr温度计给出的温度误差一般<22℃。本文还对金红石Zr温度计应用、提高Ta元素分析精度和准确度、金红石Fe^(3+)分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分析 微量元素 金红石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FE^3+ 测试分析 二次离子质谱 元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耳石微化学的长江靖江段长颌鲚与短颌鲚生境履历重建 被引量:18
9
作者 陈婷婷 姜涛 +2 位作者 卢明杰 刘洪波 杨健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9-155,共7页
为了解长江靖江段两种刀鲚生态型长颌鲚与短颌鲚的生境履历的不同,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研究采集自长江靖江江段的长颌鲚和短颌鲚个体耳石的锶和钙微化学特征.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短颌鲚个体的耳石锶、钙比值(即Sr/Ca×10^... 为了解长江靖江段两种刀鲚生态型长颌鲚与短颌鲚的生境履历的不同,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研究采集自长江靖江江段的长颌鲚和短颌鲚个体耳石的锶和钙微化学特征.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短颌鲚个体的耳石锶、钙比值(即Sr/Ca×10^3)稳定在2.00左右,反映了其在纯淡水生活的习性;而长颌鲚的锶、钙比值波动显著,不仅具有对应淡水生活的低值(1.18±0.48-2.11±0.94),还具有对应半咸水生活的高值(3.39±0.60-6.79±1.13),反映了其溯河洄游的生活习性.短颌鲚因在淡水生活,其淡水系数(FC)值均为1.00,2013年和2014年长颌鲚的FC值分别为0.36±0.06和0.50±0.11,证明了长颌鲚与短颌鲚群体间存在差异,而且长颌鲚不同年份群体间也并不相同.长颌鲚和短颌鲚的洄游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不同年份间的长颌鲚也存在生境履历差异.靖江段长颌鲚资源群可能来自不同出生地起源及生活史背景不同的群体.该江段是两类刀鲚的重要栖息地或洄游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靖江 长颌鲚 短颌鲚 电子探针 微化学 淡水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南部野生银鲳和鮸鱼的耳石元素微化学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熊瑛 刘洪波 +6 位作者 姜涛 刘培廷 汤建华 仲霞铭 杨健 吴磊 高银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43,共8页
利用电子显微探针元素分析技术(EPMA)对黄海南部野生银鲳和鮸鱼的耳石进行了锶和钙沉积特征的初步分析。定量线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鱼类耳石的Sr/Ca之间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银鲳耳石Sr/Ca比,在耳石核心及相邻处为低值区(5.86±0.92);... 利用电子显微探针元素分析技术(EPMA)对黄海南部野生银鲳和鮸鱼的耳石进行了锶和钙沉积特征的初步分析。定量线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鱼类耳石的Sr/Ca之间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银鲳耳石Sr/Ca比,在耳石核心及相邻处为低值区(5.86±0.92);3段Sr/Ca高值区分别为近核心部(7.88±1.28)、第1龄处(9.44±1.82)及耳石边缘(7.91±1.38);揭示银鲳孵化和早期发育应需要盐度适中的生境,当龄鱼在后期的生长中需洄游经过两段高盐生境(其中之一在第1龄时)。鮸鱼耳石Sr/Ca比波动表现为耳石核心处(7.72±0.97)高于其余部分,反映了鮸鱼孵化及初期发育阶段可能生活在高盐度生境,而当龄鱼随后阶段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则会洄游至盐度有所降低的生境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 银鲳 鮸鱼 电子显微探针分析 黄海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平泉下金宝金矿床载金矿物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建国 邵拥军 +2 位作者 汪程 刘忠法 熊伊曲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01-909,共9页
以位于河北永安—下营房—毛家沟金多金属成矿带的下金宝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借助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点分析及面分析技术,对本区金的赋存状态以及主要载金矿物的形成环境和成因类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可见金"的粒... 以位于河北永安—下营房—毛家沟金多金属成矿带的下金宝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借助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点分析及面分析技术,对本区金的赋存状态以及主要载金矿物的形成环境和成因类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可见金"的粒径集中在0.005~0.053 mm范围内,微细粒级金矿物质量分数占80%以上,主要以粒间金、包裹金及裂隙金的形式出现;载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自然金、黄铁矿、闪锌矿;本区"不可见金"不仅以机械混入的"不可见"显微-超显微包体金存在,而且以晶格金的形式存在;本区黝铜矿As与As+Sb的物质的量比x(As)/(x(As)+x(Sb))高于0.25,银金矿中Au的质量分数w(Au)为73.512%~80.120%,闪锌矿的w(Zn)/w(Cd)为79.82~145.33,表明矿床形成于浅成—中低温环境中;黄铁矿、闪锌矿的主微量元素特征指示下金宝金矿床为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 赋存状态 成矿环境 矿床成因 下金宝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探针分析技术进展及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48
12
作者 张迪 陈意 +3 位作者 毛骞 苏斌 贾丽辉 郭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1-274,共14页
电子探针是研究地球与行星物质组成最基础的微束分析技术。近年来,固体地球科学和行星科学的不断发展,促使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矿物微量元素分析、稀土矿物测试方法完善、副矿物定年、富Fe矿物/熔体Fe^(3+)含量测定、场... 电子探针是研究地球与行星物质组成最基础的微束分析技术。近年来,固体地球科学和行星科学的不断发展,促使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矿物微量元素分析、稀土矿物测试方法完善、副矿物定年、富Fe矿物/熔体Fe^(3+)含量测定、场发射电子探针及软X射线分析谱仪的开发及应用等。同时,电子探针分析技术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微量元素测试在降低检测限的同时,还需要提高分析的准确度和精确度;降低二次荧光效应的影响;场发射电子探针在低电压下需要建立全新的分析条件和校正方式。基于这些挑战,电子探针未来在微量元素监测标样开发、二次荧光效应校正、场发射电子探针及软X射线分析谱仪应用、波谱仪完善和微区多种分析技术集成等方面具有发展潜力,以便为地学样品的研究提供更丰富、更准确的微米尺度成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分析 副矿物定年 场发射电子探针 软X射线分析谱仪 二次荧光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探针化学测年技术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照志 赵磊 +1 位作者 孟庆祝 陈卉泉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9-73,共5页
主要对电子探针化学测年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技术作一介绍。并以其在地学中的具体应用 ,如对独居石、锆石的化学测年 ,证明它是一种分析快速、测试容易的技术 ,与传统的同位素法测得的年龄具可比性。此项技术对矿石的来源、不同矿物... 主要对电子探针化学测年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技术作一介绍。并以其在地学中的具体应用 ,如对独居石、锆石的化学测年 ,证明它是一种分析快速、测试容易的技术 ,与传统的同位素法测得的年龄具可比性。此项技术对矿石的来源、不同矿物的不同环带、不同世代的成分演化乃至时间演化均可进行分析 ,并可使年龄数据点与成分数据严格对应 ,而且测试所需的样品量少 ,可进行单颗粒的测定。因此 ,当某些岩体的被测矿物有捕虏体成因、岩浆成因、地幔成因等各种来源时 ,可分别求出某单一事件的年龄。另外 ,利用碎屑独居石的 w( Pb O) /w( Th O*2 )比值来确定碎屑岩的源岩是一种新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 化学测年技术 地学 水系统沉积物 同位素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钟祥累托石的电子显微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洪汉烈 铁丽云 +1 位作者 边秋娟 周泳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对钟祥累托石的晶体形貌及化学成分特征进行了原位电子显微分析。结果表明,钟祥累托石普遍发育折叠状形态,一般可见有四种形式:波纹状、弯曲状、折曲状和扭折状。累托石晶体表面上常发育有多角形的台阶... 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对钟祥累托石的晶体形貌及化学成分特征进行了原位电子显微分析。结果表明,钟祥累托石普遍发育折叠状形态,一般可见有四种形式:波纹状、弯曲状、折曲状和扭折状。累托石晶体表面上常发育有多角形的台阶,说明累托石晶体是通过一层一层的叠合生长方式而形成的;板片状的水云母晶体边缘转化形成薄片状、纤维状的累托石晶体,表明累托石晶体来源于云母的转化;纤维状、棒状的累托石晶体包裹于或穿插片状的累托石晶体,说明钟祥累托石经历了多期次的结晶作用。电子探针的分析结果表明,钟祥累托石的晶体化学式为:云母层(Na0.44K0.16)Al2[(AlSi3)O10](OH)2和蒙脱石层(Ca0.46Mg0.04Fe0.06)(Al1.76Fe0.10Ti0.14)[Al0.90Si3.10O10](OH)2·nH2O,是由钾、钠云母层和钙蒙脱石层规则间层而形成的一种混层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托石 显微研究 湖北 电子探针分析 化学成分特征 分析结果 蒙脱石层 晶体化学式 扫描电镜 电子显微 晶体形貌 晶体表面 生长方式 云母晶体 结晶作用 混层矿物 纤维状 云母层 多角形 薄片状 多期次 发育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耳石微化学的乌苏里白鲑生境履历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继隆 刘伟 +4 位作者 王臣 李培伦 唐富江 姜涛 杨健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5-831,共7页
为了分析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ensis Berg)的洄游生态类型及生境履历,采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研究了2013年12月、2014年1月黑龙江干流2尾和松花江干流2尾乌苏里白鲑矢耳石的锶(Sr)、钙(Ca)元素微化学特征。定量线... 为了分析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ensis Berg)的洄游生态类型及生境履历,采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研究了2013年12月、2014年1月黑龙江干流2尾和松花江干流2尾乌苏里白鲑矢耳石的锶(Sr)、钙(Ca)元素微化学特征。定量线分析结果显示,乌苏里白鲑耳石锶钙比值(Sr/Ca×10^3)波动显著,具有对应淡水生活的低值区(小于5),而且还有对应咸水生活的高值区(大于10),显示了乌苏里白鲑的溯河洄游履历;耳石元素面分析结果也显示乌苏里白鲑的淡水-咸水洄游的特征。结合耳石年轮特征分析,乌苏里白鲑具有年度(季节)洄游特征,部分群体有规律在淡水-咸水中季节洄游,不同个体在淡水、咸水之间停留时间存在较大差异。研究表明,乌苏里白鲑伴随着季节性洄游特征,具有江海或者淡水-河口之间洄游的履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白鲑 电子探针 耳石微化学 生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矿物中低含量元素的电子探针异点分步定量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文俞 牟善彬 +1 位作者 孙振亚 张清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15,共4页
以电子探针分析硅酸盐矿物国家标准样品 ,研究了不同分析方法和实验条件对硅酸盐矿物的主量元素和质量分数<2 %的低含量元素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硅酸盐矿物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中 ,在假定不含低含量元素的情况... 以电子探针分析硅酸盐矿物国家标准样品 ,研究了不同分析方法和实验条件对硅酸盐矿物的主量元素和质量分数<2 %的低含量元素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硅酸盐矿物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中 ,在假定不含低含量元素的情况下先用常规实验条件分析主量元素的含量 ,尔后用非常规实验条件异点分析低含量元素的含量 ,并让主量元素参与低含量元素定量计算的ZAF校正 ,可以保证不同含量的被测元素均具有较高的分析精度 ,并称该法为“异点分步定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矿物 低含量元素 电子探针 异步分步定量法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冷凝初始液滴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夏松柏 穆春丰 +3 位作者 刘天庆 张庆瑜 陆巧羽 孙相彧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6-811,共6页
蒸汽在过冷表面进行滴状冷凝时的初始液滴形成机理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应用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两种方法对水蒸气冷凝前后镁表面上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了检测,发现冷凝后镁表面上氧含量明显增加,而且随着过冷度和冷凝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蒸汽在过冷表面进行滴状冷凝时的初始液滴形成机理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应用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两种方法对水蒸气冷凝前后镁表面上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了检测,发现冷凝后镁表面上氧含量明显增加,而且随着过冷度和冷凝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为了深入分析氧含量的增加是整个表面都反应造成的还是仅局部反应导致的,建立了镁与凝液反应的动力学关系,并推算出初始液滴所占面积分率远小于1的结果.同时电子探针的扫描检测结果证明氧元素在镁表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凝液所占面积分率的图像处理结果与动力学计算结果相吻合.因此,初始形成的冷凝液仅在表面的局部区域产生,不是以薄液膜的形式覆盖表面,即滴状冷凝初始液滴的形成机理在纳米尺度下符合固定成核中心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状冷凝 初始液滴 反应动力学 电子探针 扫描电镜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复合界面扩散系数的电子探针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陶景光 廖兆曙 +1 位作者 盛先平 钟国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6-9,共4页
结合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材料的研究,对含轻元素的界面扩散问题提出了能谱仪与波谱仪原位互补分析研究的方法,从扩散深度和扩散浓度分布两种角度探讨了扩散系数的电子探针测定;同时讨论了该方法在金刚石与硬质合金复合钻头上的应用。
关键词 原位分析 电子探针 金刚石 硬质合金 界面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冈石窟大气细颗粒物化学成分的单颗粒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磊 耿红 +6 位作者 张润平 朱继浩 赵云鹏 张世杰 刘玉斌 史旭荣 卢铁彦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8-143,182,共7页
定量电子探针X射线微区分析技术具有采样时间短、测量所需的样品量少、既能观察颗粒物的大小、形貌,又能获得元素定量组成的优点,是进行大气气溶胶单颗粒分析的有力工具。该文在详细介绍该技术操作步骤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云冈石窟景区... 定量电子探针X射线微区分析技术具有采样时间短、测量所需的样品量少、既能观察颗粒物的大小、形貌,又能获得元素定量组成的优点,是进行大气气溶胶单颗粒分析的有力工具。该文在详细介绍该技术操作步骤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云冈石窟景区大气细颗粒物化学成分的研究,通过对20110918-20110921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物测定结果表明:粒径大于1μm的颗粒主要含铝硅酸盐、碳酸钙、石英等初级矿物尘,反应或老化的矿物尘很少,二次颗粒基本未检出;粒径小于1μm的颗粒以有机碳和元素碳为主,且元素碳的相对丰度大于有机碳。以上结果说明在采样时段内当地以土壤尘、沙尘、煤尘以及燃烧产生的颗粒为主,SO2、NO2、有机物质对当地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法 大气细颗粒物 单颗粒分析 云冈石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陶器残留物及彩绘颜料的测试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鲁晓珂 李伟东 +1 位作者 罗宏杰 何驽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65,69,共4页
利用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残留物和彩绘陶的颜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个别标本内壁的灰白色结层是水垢,这是古人使用这些器具炊煮过程中的一些印记;陶寺遗址墓葬出土的彩绘陶本身是一种带黑色陶衣... 利用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残留物和彩绘陶的颜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个别标本内壁的灰白色结层是水垢,这是古人使用这些器具炊煮过程中的一些印记;陶寺遗址墓葬出土的彩绘陶本身是一种带黑色陶衣的陶器,其彩绘颜料使用了熟石灰和朱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寺遗址 残留物 颜料 电子探针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