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modulation of 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like transmission in side-coupled structures 被引量:2
1
作者 杨辉 李宏建 +3 位作者 许秀科 何智慧 王云 徐国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2020-2026,共7页
Based on Fabry model and finite-different time-domain(FDTD) method, the plasmonic structure composed of a metal-insulator-metal(MIM) bus waveguide and a side-coupled resonator was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tr... Based on Fabry model and finite-different time-domain(FDTD) method, the plasmonic structure composed of a metal-insulator-metal(MIM) bus waveguide and a side-coupled resonator was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transmission features can be regulated by the cavity width and coupling distance. 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EIT)-like transmission can be excited by adding an identical resonator on the pre-existing structure. Combining the forego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with coupled mode theory(CMT),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EIT-like transmission was detailedly analyzed. EIT-like transmission can also be excited in plasmonic structure with two detuned resonators. By altering the structure parameters, the transparency window can be purposefully modulated. With the merits of compact structure and simplicity in fabrication, the proposed structures may have a broad prospect of applications in highly integrated optical circu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insulator-metal (MIM) waveguide side-coupled resonator 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ucy (eit)-like transmission formation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化无关类电磁感应透明现象超表面研究
2
作者 丁亚琼 刘喆超 +2 位作者 付新铭 许征 童元伟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7-323,共7页
为克服传统类电磁感应透明(EIT)结构对入射光极化状态的高度依赖问题,利用电磁场仿真软件和耦合模理论设计了一种具备极化无关特性的类电磁感应透明结构的超表面,实现了在任意极化方向上稳定的透射谱响应。该超表面由4个金属三角环和4... 为克服传统类电磁感应透明(EIT)结构对入射光极化状态的高度依赖问题,利用电磁场仿真软件和耦合模理论设计了一种具备极化无关特性的类电磁感应透明结构的超表面,实现了在任意极化方向上稳定的透射谱响应。该超表面由4个金属三角环和4根金属棒组成,呈四重旋转对称排列于介电基板上。金属三角环和金属棒2个亮共振的相消干涉引起了与极化无关的类电磁感应透明现象。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超表面在10.55 GHz左右呈现一个类电磁感应透明窗口,慢波群延迟时间为0.46 ns。通过调节超表面的几何参数,可以灵活地调节类电磁感应透明频率和相应的慢波群延迟。该设计为类电磁感应透明现象在多场景下的光学传感、慢光器件及光通信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可扩展至其他频段,具有极化无关滤波、传感及非线性效应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感应透明 超表面 慢波 极化无关 可调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_(2)与光敏硅的双功能可切换THz超材料吸收器
3
作者 葛宏义 贾柯柯 +5 位作者 蒋玉英 张元 季晓迪 贾志远 补雨薇 张玉洁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5-408,共14页
传统可调谐太赫兹宽带吸收器大多具有结构复杂和功能单一等特点,使其实际应用场景受到局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二氧化钒(VO_(2))的热相变特性与光敏硅(Si)的泵浦光敏感特性提出了一种双功能THz超材料吸收器.通过调节VO_(2)与Si的电... 传统可调谐太赫兹宽带吸收器大多具有结构复杂和功能单一等特点,使其实际应用场景受到局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二氧化钒(VO_(2))的热相变特性与光敏硅(Si)的泵浦光敏感特性提出了一种双功能THz超材料吸收器.通过调节VO_(2)与Si的电导率不仅可实现宽带吸收与电磁诱导透明(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EIT)之间的动态切换,还可以动态调节吸收率与EIT谐振峰的振幅值.当σ(VO_(2))=2×10^(5) S/m且σ(Si)=10 S/m时,吸收器在1.24~3.65 THz范围内表现为平均吸收率在94%以上的宽频带吸收.当σ(VO_(2))=20 S/m且σ(Si)=1×10^(6) S/m时,吸收器的透射传输曲线表现为EIT效应,在1.50~2.50 THz范围内形成了幅度大于90%的谐振透明窗口.此外,利用阻抗匹配和等效电路理论进一步分析了吸收器的物理机制.随后分析了EIT谐振峰的折射率传感特性,f1和f2的传感灵敏度分别为224 GHz/RIU和310 GHz/RIU,Q值分别为3.82和18.5,具有良好的传感性能.最后分析了EIT窗口的慢光效应,结果表明该器件具有良好的慢光效果.本文提出的吸收器结构简单、工作频带宽、可调谐范围大并且双功能可切换,未来在光学器件、电磁隐身和传感检测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超材料吸收器 宽带吸收 电磁诱导透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频段太赫兹类电磁诱导透明超材料传感器的优化设计
4
作者 葛宏义 贾志远 +5 位作者 蒋玉英 张元 吴旭阳 季晓迪 孙振雨 崔光远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9-380,共12页
超材料的类电磁诱导透明(EIT)效应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来增强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在高灵敏传感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传统的太赫兹超材料优化方法主要依赖于研究者的经验,如何快速优化并实现多频段的高灵敏度仍然具有挑战性... 超材料的类电磁诱导透明(EIT)效应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来增强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在高灵敏传感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传统的太赫兹超材料优化方法主要依赖于研究者的经验,如何快速优化并实现多频段的高灵敏度仍然具有挑战性。针对以上问题,本工作采用遗传算法,设计并优化了一种具有类EIT效应的超材料传感器,通过三维电磁场仿真计算与遗传算法的结合实现参数的自动优化。结果表明,使用遗传算法优化结构参数可以减少大量重复的人工操作,提高了设计效率。设计的传感器在0.3~1.5 THz频率范围内产生了三个类EIT透明窗口,通过衬底刻蚀的方法增强了电场与待测分析物的耦合,显著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此外,为验证所设计的EIT超材料作为生物传感器的潜力,还对农药分析物进行了模拟传感。结果表明该传感器能够通过共振频移辨别不同折射率的物质,并且具有多点特征匹配的优势,在传感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学 太赫兹超材料 类电磁诱导透明 多频段 高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全介质超材料的类电磁诱导透明效应研究
5
作者 戴仁坤 田江锟 +3 位作者 邹宜足 王豆豆 孔德鹏 马天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5-133,共9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双圆柱结构的类电磁诱导透明(EIT)超材料,其基本单元由两个中空的钽酸锂(LiTaO_(3))圆柱组成。通过有限元算法对超材料的光学特性及其类EIT效应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经过优化设计的超材料能够激发具有极高品质因... 设计了一种新型双圆柱结构的类电磁诱导透明(EIT)超材料,其基本单元由两个中空的钽酸锂(LiTaO_(3))圆柱组成。通过有限元算法对超材料的光学特性及其类EIT效应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经过优化设计的超材料能够激发具有极高品质因子(Q值约为4.63×10^(4))的环形偶极子共振。通过分析谐振状态下的多极子功率分布图和电磁场的空间分布,验证了超材料谐振是由环形偶极子激发的。进一步优化两个圆柱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在1.102 THz附近的类EIT效应,并通过调整结构参数,实现了对EIT效应Q值的有效调控。该类EIT效应是由环形偶极子与磁偶极子之间的耦合作用产生的。所提出的类EIT超材料具有低损耗和易于制备的特点,在生化传感以及高灵敏度光学传感器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介质超材料 电磁诱导透明 环形偶极子 钽酸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ry光束在∧型三能级EIT介质中的传输特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许森东 徐弼军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4-558,共5页
研究了Airy光束(Airy beams)在电磁感应透明(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EIT)介质中的传输性质。利用ABCD矩阵光学理论,推导出Airy光束在EIT介质中的传输解析表达式。计算结果表明,Airy光束的自加速偏转和光强分布都可... 研究了Airy光束(Airy beams)在电磁感应透明(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EIT)介质中的传输性质。利用ABCD矩阵光学理论,推导出Airy光束在EIT介质中的传输解析表达式。计算结果表明,Airy光束的自加速偏转和光强分布都可以通过控制光的拉比频率调控。该研究结果对利用Airy光束在光学操控以及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Airy光束 电磁感应透明 矩阵光学 拉比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斯谢尔模型光束在EIT原子气体中的传输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许森东 徐弼军 陆璇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223-3227,共5页
为了研究高斯-谢尔模型(GSM)光束在电磁感应透明(EIT)材料中的传输特性,利用矩阵光学理论、衍射积分理论、相干偏振统一理论推导了GSM光束通过EIT材料的传输交叉谱密度方程的解析表达式。该表达式可以用于计算和研究GSM光束通过EIT原子... 为了研究高斯-谢尔模型(GSM)光束在电磁感应透明(EIT)材料中的传输特性,利用矩阵光学理论、衍射积分理论、相干偏振统一理论推导了GSM光束通过EIT材料的传输交叉谱密度方程的解析表达式。该表达式可以用于计算和研究GSM光束通过EIT原子气体的谱密度和相干度的变化。分析显示GSM光束的谱密度和相干度都可以通过控制光的拉比频率调控。此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新的调控光传输的方法和技术,同时该发现也为控制部分相干光的谱密度和相干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感应透明 拉比频率 谱密度 谱相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铯里德堡原子的宽带太赫兹场强测量系统设计
8
作者 张映昀 柴继旺 +2 位作者 刘贵祥 柳扬 韩顺利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90,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里德堡原子的可直接溯源至基本物理常数的0.1~0.5 THz太赫兹场强测量系统设计。热里德堡原子光谱对太赫兹电场进行探测时,利用量子相干效应得到电磁感应透明(Electromagneticall Induced Transparency,EIT)光谱;利用理论计... 提出一种基于里德堡原子的可直接溯源至基本物理常数的0.1~0.5 THz太赫兹场强测量系统设计。热里德堡原子光谱对太赫兹电场进行探测时,利用量子相干效应得到电磁感应透明(Electromagneticall Induced Transparency,EIT)光谱;利用理论计算得到0.1~1.5 THz频段内存在大量频点可耦合电偶极矩大的里德堡跃迁,并使EIT光谱透射峰发生Autler-Townes劈裂(AT splitting),即证明利用里德堡原子可以实现宽频带范围内的准连续测量;最终利用同一原子气室实现了0.1~0.5 THz频段内多个频点太赫兹电场探测,且一定范围内测得AT劈裂宽度随作用在气室上的场强增大。可见,里德堡原子具有宽频带范围内高灵敏度太赫兹场探测能力,为里德堡原子在太赫兹雷达、安全检查、生物研究等方面的微弱太赫兹信号测量以及太赫兹计量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德堡原子 电磁感应透明 太赫兹场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型四能级系统的EIT和MOLLOW谱分析
9
作者 李晓莉 孟旭东 +1 位作者 杨子才 孙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0-594,共5页
构建双耦合场作用下的N-型四能级系统,详细讨论系统的探测吸收特性随两个耦合场Rabi频率取不同值时的变化规律,得到EIT、Mollow和Autler-Townes双峰效应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通过找出N-型四能级系统中的多个跃迁通道,将系统按... 构建双耦合场作用下的N-型四能级系统,详细讨论系统的探测吸收特性随两个耦合场Rabi频率取不同值时的变化规律,得到EIT、Mollow和Autler-Townes双峰效应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通过找出N-型四能级系统中的多个跃迁通道,将系统按跃迁通道拆分成多个子系统,不同的拆分方法实现了不同跃迁通道之间的量子干涉,从而使系统呈现出三种产生条件和物理本质不同的非线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诱导透明 MOLLOW谱 耦合场 N-型四能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相互作用Rydberg气体中的自组织光学斑图
10
作者 沈嘉宁 白正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2,共7页
理论研究了在非均匀耦合光束作用下,Rydberg原子气体中光的非线性传播动力学.通过电磁感应透明(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EIT)效应,Rydberg原子之间的长程相互作用可以有效映射到光场上,从而产生很强的光子-光子相互作... 理论研究了在非均匀耦合光束作用下,Rydberg原子气体中光的非线性传播动力学.通过电磁感应透明(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EIT)效应,Rydberg原子之间的长程相互作用可以有效映射到光场上,从而产生很强的光子-光子相互作用.以往的研究中,耦合光场被视为空间均匀的常数场,光场的相互作用具有空间平移不变性的势能.在排斥原子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当探测光场的强度超过临界阈值时,由于动量空间中roton模式的不稳定性,体系会发生一级相变,系统会自组织形成光学斑图.但在实际实验中,耦合光的空间分布往往是非均匀的,这种非均匀性一定程度上会破坏体系的空间平移不变性.计算显示,当考虑有限耦合光束腰,在原子密度较低时,系统依然可以自组织形成光学图案结构;但随着原子密度的增加,由于体系的非均匀激发增加,斑图边缘处的结构会被破坏.该结果不仅有助于发展Rydberg非线性光学,还对在多体体系中设计新型非线性光学器件有着潜在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YDBERG原子 电磁感应透明 自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里德堡原子单体和多体系统的电场测量
11
作者 宋晓云 陈雪花 +2 位作者 贾春阳 丛楠 杨仁福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0-503,共14页
基于里德堡原子的电场测量,凭借其高灵敏度、大动态范围、宽频谱覆盖等特性,在电磁计量、频谱感知、雷电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有望成为下一代电磁信号接收的重要手段。随着理论和实验的不断发展,基于里德堡原子的电场测量灵... 基于里德堡原子的电场测量,凭借其高灵敏度、大动态范围、宽频谱覆盖等特性,在电磁计量、频谱感知、雷电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有望成为下一代电磁信号接收的重要手段。随着理论和实验的不断发展,基于里德堡原子的电场测量灵敏度正逐渐逼近量子噪声极限。本文概述了里德堡原子电场测量原理,综述了近年来里德堡原子的单体和多体电场测量方面的研究进展。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在电磁诱导透明和Autler-Townes(AT)分裂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电场测量技术,采用零差法、超外差技术、重泵浦以及六波混频等方案,将单体系统下的电场测量灵敏度提高到3.98 nV·cm^(-1)·Hz^(-1/2),相位测量灵敏度达到2 mrad。除单体系统外,基于里德堡原子的多体系统在相变点的临界性也被应用于电场测量,其测量灵敏度用Fisher信息表示,最新研究表明采用腔增强光学双稳态、随机噪声共振增强等方法可将基于多体的电场测量灵敏度提高6.6 dB,且对外界噪声具有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电场测量 电磁诱导透明 里德堡原子 多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Q值THz类EIT超材料及传感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马长伟 马文英 +1 位作者 谭毅 唐雨竹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3-90,共8页
设计了一种具有类电磁诱导透明(EIT)效应的高Q值太赫兹超材料。该结构单元由上下平行的双金属线及中间垂直的单金属线组成。分别对单金属线、双金属线及组合结构进行仿真,分析了组合结构中金属线的位置和尺寸对透射率及品质因数Q的影响... 设计了一种具有类电磁诱导透明(EIT)效应的高Q值太赫兹超材料。该结构单元由上下平行的双金属线及中间垂直的单金属线组成。分别对单金属线、双金属线及组合结构进行仿真,分析了组合结构中金属线的位置和尺寸对透射率及品质因数Q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金属线的水平移动产生了类EIT效应,透射率和Q值随着偏移距离的增大而发生变化,通过调整结构和尺寸可以实现不同Q值。通过优化,当偏移距离为8μm时,在0.73 THz附近得到一个3d B带宽约为11.56GHz的透明窗,相应的Q值为63.09,其透射率为0.50。最后,对谐振器的传感特性进行了测量,其折射率灵敏度为60.69 GHz/RIU,FOM值为5.25/RIU,具有优异的传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Q值 电磁诱导透明 太赫兹 超材料 传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称型齿波导及纳米盘的类EIT和慢光效应
13
作者 谭晓佩 韦中超 +4 位作者 梁瑞生 易亚军 张小蒙 钟年发 李先平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3-128,共6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金属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PPs)的亚波长金属-绝缘体-金属(MIM)型类电磁诱导透明(EIT)系统,该系统由一个直波导及其两边对称的齿形腔和纳米盘耦合而成。利用耦合模式理论对结构进行分析,并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金属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PPs)的亚波长金属-绝缘体-金属(MIM)型类电磁诱导透明(EIT)系统,该系统由一个直波导及其两边对称的齿形腔和纳米盘耦合而成。利用耦合模式理论对结构进行分析,并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进行数值模拟。当齿形腔和纳米盘的共振频率相近,可以获得类EIT效应,改变齿形腔的长度和纳米盘的半径可以调节透明窗的位置。该装置可以用作高性能的类EIT滤波器,透过率高达77.5%,半高宽低至35.5 nm,群指数高达65,为高度集成光网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可应用于波长选择器、超快开关、光存储等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与波导光学 eit滤波器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表面等离激元 慢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里德堡原子EIT的微波电场感知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敏 孟宪川 +2 位作者 王静 林丽丹 彭延东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9-126,共8页
基于里德堡原子电磁诱导透明(EIT)效应的微波电场感知是当前微波信号精密测量和成像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分析了里德堡原子微波电场计的测量原理,介绍了腔内EIT效应增强的微波电场测量方案,光学腔耦合效应压窄光谱线宽,提高了系统的探... 基于里德堡原子电磁诱导透明(EIT)效应的微波电场感知是当前微波信号精密测量和成像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分析了里德堡原子微波电场计的测量原理,介绍了腔内EIT效应增强的微波电场测量方案,光学腔耦合效应压窄光谱线宽,提高了系统的探测灵敏度和鲁棒性;介绍了基于双EIT效应的强度和频率感知微波电场的方法,利用双EIT系统干涉效应压窄光谱线宽,提高了测量精度,而且考虑原子气体多普勒效应后,微波电场的探测灵敏度提高了大约10倍;进一步分析了双EIT系统色散特性,发现暗态间相互作用可以显著提高EIT窗口处的色散,通过相位检测方法感知微波电场信号,具有信噪比高、灵敏度强等特点;最后,介绍了基于双EIT的微波电场非线性测量方案,双EIT系统干涉效应可以大大提高其光学非线性,非线性光谱线宽远小于线性情况,将最小可探测微波电场强度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并用缀饰态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光谱变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电场测量 里德堡原子 电磁诱导透明效应 色散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里德堡原子的无线电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贺青 李栋 +4 位作者 谷立 罗思源 贺寓东 李彪 王强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45,共19页
近年来,量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其中基于里德堡原子的电磁传感器吸引了人们的极大兴趣。里德堡原子是一种处于高能态的原子,因其拥有对外场响应灵敏、具备自校准并直接追溯到国际单位制的测量能力、不受传统天线尺寸效应的影响等特点,十... 近年来,量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其中基于里德堡原子的电磁传感器吸引了人们的极大兴趣。里德堡原子是一种处于高能态的原子,因其拥有对外场响应灵敏、具备自校准并直接追溯到国际单位制的测量能力、不受传统天线尺寸效应的影响等特点,十分适合于无线电传感与探测。自2012年Shaffer等突破性地利用里德堡原子的电磁诱导透明效应测量微波电场强度的灵敏度及不确定度均远高于传统微波测量结果之后,近十年来,以里德堡原子超外差测量等新理论和新技术为代表的研究已经实现了对电磁波的频率、极化、相位、强度等多参数的测量,相关工程化的技术也蓬勃发展,有望对传统的无线电技术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对基于里德堡原子的无线电技术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探测原理出发,梳理本领域的发展脉络,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德堡原子 电磁诱导透明 无线电技术 原子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热运动对电场量子测量的影响及修正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阎晟 肖冬萍 +2 位作者 石筑鑫 张淮清 刘卫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53-2960,共8页
基于里德堡原子电磁诱导透明(EIT)效应的电场量子测量方法,能够突破传统基于电学原理、光学原理测量法在测量精度和灵敏度上的极限,并且具有自校准性。采用热里德堡原子进行测量具有工程应用的便捷性,但是原子热运动形成的多普勒效应会... 基于里德堡原子电磁诱导透明(EIT)效应的电场量子测量方法,能够突破传统基于电学原理、光学原理测量法在测量精度和灵敏度上的极限,并且具有自校准性。采用热里德堡原子进行测量具有工程应用的便捷性,但是原子热运动形成的多普勒效应会导致EIT谱峰发生频移和形变,混淆电场对原子的相干效应,从而影响电场测量精度。基于激光、电场与原子的作用机理,以及原子热力学,该文提出通过调整探测光和耦合光频率,修正原子热运动对电场量子测量影响的方法。首先,假设里德堡原子静止不动,建立和求解密度矩阵方程,描述双光子阶梯型三能级系统的EIT光谱;然后,引入温度与原子运动数学关系,将温度造成的原子热运动多普勒影响量化为探测光和耦合光频率失谐量,通过修正探测光和耦合光的频率来抵消该影响。仿真实验表明,该文提出的修正方法效果良好,该研究有利于推进基于里德堡原子电场量子测量的实用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测量 里德堡原子 电磁诱导透明 原子热运动 多普勒效应 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诱导吸收和透明的可控切换
17
作者 白禧玺 王晨洁 +2 位作者 体浩伟 刘浩功 严祥安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3-589,共7页
在一个非简并三能级梯型原子系统中,通过调谐探测场的强度,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探测场通过铷原子蒸气的传输谱线。当探测场不再足够弱时,通过缀饰微扰链的方法推导了探测场响应的表达式并预言了电磁诱导吸收(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 在一个非简并三能级梯型原子系统中,通过调谐探测场的强度,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探测场通过铷原子蒸气的传输谱线。当探测场不再足够弱时,通过缀饰微扰链的方法推导了探测场响应的表达式并预言了电磁诱导吸收(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absorption,EIA)的存在。实验上,在室温铷原子的D2线中,当弱探场状态切换到强探测状态时,不局限于单光子共振条件,电磁感应透明(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EIT)向EIA的转换在探测场的不同失谐量处被实现。利用缀饰能级图分析了强的探测场和耦合场产生的二级缀饰态之间的相长干涉是EIA形成的主要原因。由于EIT和EIA的许多应用依赖于共振附近的异常色散,这个结果引入了控制色散符号的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感应透明 电磁诱导吸收 量子干涉 缀饰微扰链 缀饰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联双缀饰四波混频缀饰相互作用的功率控制
18
作者 麻晓宇 桑苏玲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13-1618,共6页
主要研究Y型四能级原子系统中缀饰场功率控制的级联双缀饰四波混频的缀饰相互作用。首先,基于缀饰态理论求解当两个缀饰场同时入射非线性光学介质时的缀饰态的本征值,研究缀饰能级的位置与缀饰场功率的关系。接着,使用改变缀饰场功率,... 主要研究Y型四能级原子系统中缀饰场功率控制的级联双缀饰四波混频的缀饰相互作用。首先,基于缀饰态理论求解当两个缀饰场同时入射非线性光学介质时的缀饰态的本征值,研究缀饰能级的位置与缀饰场功率的关系。接着,使用改变缀饰场功率,扫描探测场失谐的方法,研究四波混频的缀饰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当两个缀饰场的失谐不同时,原子介质中会产生三个缀饰能级,相同时则会产生两个缀饰能级;而且两个缀饰场功率的变化都会令缀饰能级的位置发生偏移,偏移的程度决定于缀饰场的失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四波混频 缀饰态 电磁诱导透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光产生的新机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赵勇 赵华玮 +2 位作者 张馨元 原博 张硕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7-245,共9页
通过对比和研究电磁感应透明、相干布居振荡、受激布里渊散射和光子晶体波导等几种使光速变慢的主要技术,论述了近10年中的慢光技术重要理论和技术上的发展以及这些发展对慢光性能的改善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重点介绍了近几年慢光产生的... 通过对比和研究电磁感应透明、相干布居振荡、受激布里渊散射和光子晶体波导等几种使光速变慢的主要技术,论述了近10年中的慢光技术重要理论和技术上的发展以及这些发展对慢光性能的改善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重点介绍了近几年慢光产生的一些新技术及初步应用,并预测了慢光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及潜在应用。本文的研究表明,慢光在光纤传感以及其它领域中将会有越来越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光 光纤 电磁感应透明 受激布里渊散射 掺铒光纤 光子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联准Λ-型四能级系统电磁诱导透明特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连水 庄仲红 +2 位作者 李晓莉 杨丽君 冯晓敏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8-553,共6页
双场作用下的Λ-型三能级系统是研究电磁诱导透明(EIT)的基本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强微波驱动场作用于该系统的激发态能级与另一激发态能级间,就构成了三场作用下的级联准Λ-型四能级系统。通过求解系统的密度矩阵方程,分别研究了耦合... 双场作用下的Λ-型三能级系统是研究电磁诱导透明(EIT)的基本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强微波驱动场作用于该系统的激发态能级与另一激发态能级间,就构成了三场作用下的级联准Λ-型四能级系统。通过求解系统的密度矩阵方程,分别研究了耦合场和微波驱动场对系统吸收特性的影响。在耦合场和微波驱动场共同作用下,系统的探测吸收谱呈现为Autler-Townes双峰与EIT的叠加,可以用缀饰态理论对此做出合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Autler-Townes双吸收峰来自于强微波场与系统的相互作用,EIT来源于耦合场与系统的量子相干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电磁诱导透明 级联准∧-型四能级系统 缀饰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