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ngle-Entity Collisional Electrochemistry at the Micro-and/or Nano-Interface Between Two Immiscible Electrolyte Solutions
1
作者 Li-Fang Yang Jun-Jie Chen +7 位作者 Ling-Yu Chen Si-Qi Jin Tao-Xiong Fang Si-Jia He Liang-Jun Shen Xin-Jian Huang Xiao-Hang Sun Hai-Qiang Deng 《电化学(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6,I0001,共17页
Single-entity collisional electrochemistry(SECE)is a branch of single-entity electrochemistry.It can directly characterize entities/particles with single particle resolution through random collisions between particles... Single-entity collisional electrochemistry(SECE)is a branch of single-entity electrochemistry.It can directly characterize entities/particles with single particle resolution through random collisions between particles and electrodes in a solution,and obtain rich physicochemical information,thus becoming one of the frontiers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in the past two decades.Interestingly,the(micro/nanoscale)sensing electrodes have evolved from a polarizable liquid/liquid(mercury/liquid)interface to a solid/liquid interface and then to a liquid/liquid interface(i.e.,an interface between twoimmiscible electrolyte solutions,ITIES),as if they have completed a cycle(but in fact they have not).ITIES has become the latest sensing electrode in the booming SECE due to its polarizability(up to 1.1 V at the water/a,a,a-trifluorotoluene interface)and high reproducibility.The four measurement modes(direct electrolysis,mediated electrolysis,current blockade,and charge displacement)developed in the realm of SECE at solid/liquid interfaces have also been fully realized at the miniature ITIES.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se four modes at the 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asic concepts,operating mechanisms,and latest developments(e.g.,discovery of ionosomes,blockade effect of Faradaic ion transfer,etc.),and look forward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direction of this emerging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entity collisional electrochemistry interface between two immiscible electrolyte solutions Charge transf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flaky and vertical gas diffusion electrode
2
作者 ZHU Mei XU Xian-zhi +5 位作者 SU Run YANG Ji-ming 朱梅 徐献芝 苏润 杨基明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2-233,共2页
Flaky and vertical gas diffusion electrode was propos, e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uel cells. The discharge experiments were done to compare the discharge capability of the electrode with different PTFE ingredien... Flaky and vertical gas diffusion electrode was propos, e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uel cells. The discharge experiments were done to compare the discharge capability of the electrode with different PTFE ingredient and different basal body uniform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e electrode with 10% PTFE and high uniformity was favorable to discharge. This single electrode could discharge about 100 h at 150 mA(no noble metal catalyst). The electrode made of the punched screens was superior to that made of the foam 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栅板 正极材料 负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材料含椭圆热夹杂的平面应变问题解析解
3
作者 刘俊 Feodor M.Borodich +1 位作者 吕鼎 金晓清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53,共14页
以含椭圆热夹杂的结合双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平面应变问题进行解析求解和算例讨论。根据Eshelby提出的夹杂分析方法,推导了椭圆夹杂受热本征应变作用引起的弹性场封闭解析解。受Dundurs参数启发,当前解析解引入了1个新的材料参数(范围-1... 以含椭圆热夹杂的结合双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平面应变问题进行解析求解和算例讨论。根据Eshelby提出的夹杂分析方法,推导了椭圆夹杂受热本征应变作用引起的弹性场封闭解析解。受Dundurs参数启发,当前解析解引入了1个新的材料参数(范围-1~1)和5个类张量表达式来简洁表达,使之便于实际应用。针对典型的圆形夹杂问题,解析解在形式上可以得到极大简化,且根据得到的解析解给出了双材料界面上位移、应变和应力的跳跃条件。通过调整双材料的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当前解可以退化为全平面或半平面含椭圆热夹杂的解析解。本文的数值解与已发表文献中的数值解的一致性证实了所推导解析解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热夹杂 完美结合界面 双材料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在神经微电极中的应用
4
作者 孙晓娜 刘儒平 +3 位作者 严晨 侯兰兰 孙志成 韩璐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9,46,共10页
早期的神经微电极多由半导体和金属等刚性材料制成,其生物兼容性差、易引起免疫反应损伤神经组织。水凝胶修饰的神经微电极凭借三维亲水聚合物网络结构、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在水凝胶网络结构中填充聚... 早期的神经微电极多由半导体和金属等刚性材料制成,其生物兼容性差、易引起免疫反应损伤神经组织。水凝胶修饰的神经微电极凭借三维亲水聚合物网络结构、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在水凝胶网络结构中填充聚合物可以提高性能、改善电极/神经组织界面和提升长期稳定性。本文介绍了水凝胶的特性及合成方法,并从生物相容性、电极机械性能和电化学性能以及电极的耐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论述了水凝胶修饰神经微电极性能的影响,最后展望了水凝胶神经微电极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神经微电极 柔性材料 生物相容性 电极/神经组织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极氧化对铝-环氧界面电气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朱思佳 刘鹏 +3 位作者 周瑞彤 庞曦 王青于 彭宗仁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5-63,共9页
为研究阳极氧化技术在提高环氧树脂与铝电极界面性能中的应用,本文对铝合金进行不同时间的电解,在铝基底表面形成阳极氧化膜。对阳极氧化膜的形貌、成分、结构和电气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阳极氧化膜对环氧树脂和铝界面粘接、介电性... 为研究阳极氧化技术在提高环氧树脂与铝电极界面性能中的应用,本文对铝合金进行不同时间的电解,在铝基底表面形成阳极氧化膜。对阳极氧化膜的形貌、成分、结构和电气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阳极氧化膜对环氧树脂和铝界面粘接、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极氧化后,可形成具有纳米多孔结构的非晶态氧化膜。随着电解时间的增加,氧化膜厚度呈线性增加,但同时其内部缺陷增加,体积电阻率和电气强度降低。阳极氧化膜表现出较高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并且在25~125℃下保持稳定。得益于阳极氧化膜的纳米多孔结构和极性键,阳极氧化后铝基板与环氧树脂的粘接剪切强度从6.76 MPa提升至10.89 MPa,粘接拉伸强度从6.89 MPa提升至9.78 MPa;冲击强度从66.21 kJ/m^(2)提升至76.42 kJ/m^(2);弯曲强度从147.65 MPa提升至180.50 MPa。阳极氧化膜提高了铝-环氧体系的电气强度,界面极化使铝-阳极氧化膜-环氧复合结构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略高于铝-环氧结构。在高压直流电场中,空间电荷主要积聚在电极和介质的界面上,阳极氧化膜可以抑制电荷注入到介质中。因此,阳极氧化作为一种有效的界面改性方法,可提升铝电极和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和电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极 环氧树脂 阳极氧化 固-固界面 空间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引导的脑机接口微电极精准植入系统设计
6
作者 刘阳阳 陈汉威 +3 位作者 王宏彬 韩博 邓永胜 刘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673,共7页
脑机接口是脑认知、脑医学、类脑研究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其微电极的精准植入是该领域研究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随着机器人技术、机器视觉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手术机器人渐渐在脑机接口植入手术中使用。面向微电极在SD大鼠(Sp... 脑机接口是脑认知、脑医学、类脑研究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其微电极的精准植入是该领域研究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随着机器人技术、机器视觉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手术机器人渐渐在脑机接口植入手术中使用。面向微电极在SD大鼠(Sprague-Dawley)感知与运动皮层区域的精准植入需求,设计了一台以视觉引导为基础的脑机接口微电极精准植入系统。基于机器视觉的方法识别大鼠颅骨关键点,以此建立坐标系获取大鼠颅骨点云信息,实现靶点的高精度识别与定位,引导执行机构完成电极埋植操作。通过模型分析与动物实验,该植入系统能够准确识别实验对象手术靶点,引导执行机构快速钻透颅骨并准确稳定植入电极到目标区域,有效地提高了微电极植入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微电极 钻植机构 多轴联动 位姿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动力学对钠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要义杰 张峻伟 +2 位作者 赵燕君 梁宏成 赵冬妮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1,共12页
钠离子电池(SIBs)因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安全性高以及对环境友好等优势被认为是后锂时代最有前途的电池技术。然而,如果没有热保护,钠离子电池在寒冷地区和季节下的应用会受到严重限制。尽管许多单独的过程都会造成低温下SIBs常见的... 钠离子电池(SIBs)因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安全性高以及对环境友好等优势被认为是后锂时代最有前途的电池技术。然而,如果没有热保护,钠离子电池在寒冷地区和季节下的应用会受到严重限制。尽管许多单独的过程都会造成低温下SIBs常见的容量损失,但其中大多数过程都会受到电池内部液态电解液的影响。这是因为电解液流动性在低温环境中下降,而且电解液与电极之间的兼容性变差,钠离子(Na+)传输能力显著下降,这会导致SIBs性能突然下降以及循环寿命显著缩短。因此,本文从Na+在主体电解液和界面处的行为进行阐述,从电解质盐、溶剂和添加剂等方面总结了改善SIBs低温下性能的策略,并且指出Na+通过界面处的动力学下降是影响低温下电池性能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着重介绍了关于溶剂化结构的新见解,并且对基于调控溶剂化结构来改善电极/电解液界面(EEI)膜组成以及降低脱溶剂化能势垒的低温电解液设计策略进行系统分析。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基于提升界面动力学改善电池低温性能的潜在策略,旨在更有效地指导低温SIBs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SIBs) 低温 电极/电解液界面 溶剂化结构 脱溶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区有限元界面元混合算法的重力坝长期抗滑稳定分析
8
作者 傅露莹 林潮宁 +2 位作者 程家林 杜效鹄 李同春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79,共8页
为了研究软岩地基上重力坝安全系数的演化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监测数据的结构面抗剪断强度参数反演方法,通过建立抗剪断强度参数的时变模型,应用分区有限元界面元混合算法,实现了对重力坝长期抗滑稳定性的动态评估。工程实例验证结果表... 为了研究软岩地基上重力坝安全系数的演化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监测数据的结构面抗剪断强度参数反演方法,通过建立抗剪断强度参数的时变模型,应用分区有限元界面元混合算法,实现了对重力坝长期抗滑稳定性的动态评估。工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考虑工程参数的真实变化,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能对工程的安全系数进行动态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重力坝 抗滑稳定 安全系数迭代解法 分区有限元界面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线调控固态电池离子输运与界面
9
作者 肖子信 张泓 徐林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6-1039,共14页
固态电解质是下一代固态锂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开发高性能固态电解质成为发展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锂电池最重要的一环。然而,固态电解质中存在的离子输运和电极-电解质界面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发展。在聚合物基体中加入无机填料制备... 固态电解质是下一代固态锂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开发高性能固态电解质成为发展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锂电池最重要的一环。然而,固态电解质中存在的离子输运和电极-电解质界面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发展。在聚合物基体中加入无机填料制备复合固态电解质被认为是当前最具前景的方案。纳米线具有纳米级直径、大比表面积和优异的长径比等特点,可保持载流子连续传输,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固态电解质中,以促进锂离子的输运和增强电极-电解质之间的界面接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固态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本文全面总结了用于固态电解质的纳米线材料的研究进展,并从降低聚合物基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度、促进锂盐的解离、限制阴离子的运动、减弱锂离子与聚合物链段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锂离子输运路径、增强电极-电解质界面接触、提高电极-电解质界面稳定性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纳米线调控离子输运和电极-电解质界面的机制。最后,总结并展望了基于纳米线固态电池的现有挑战和未来发展前景。本文旨在提供对纳米线调控固态电池离子输运与界面机制的全面认识,有望促进纳米线在固态电池中应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锂电池 纳米线 复合固态电解质 离子输运 电极-电解质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无创脑-机接口的耳脑电电极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广利 刘熊浩岚 +2 位作者 陈娜羽 许谭妙 刘苹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90,共11页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研究中,头皮表面头发限制了传统头皮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电极采集脑神经信号的能力,耳脑电电极避免与头发的接触,能够采集到与头皮相当的EEG信号,为EEG信号采集带来了新突破口。本...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研究中,头皮表面头发限制了传统头皮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电极采集脑神经信号的能力,耳脑电电极避免与头发的接触,能够采集到与头皮相当的EEG信号,为EEG信号采集带来了新突破口。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耳EEG电极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各类耳内电极和耳周电极的设计原理和关键性能,分析了耳EEG电极与传统头皮EEG电极相比的优势和局限性,探讨了克服这些局限性的方法,并对耳EEG电极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了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EEG信号 耳脑电电极 耳内电极 耳周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反应中的界面双电层:理论、表征与应用
11
作者 曹雪婷 察爽爽 龚鸣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3,共33页
界面双电层是电催化反应的核心区域。催化剂表面原子、反应物、中间体、产物、溶剂分子和离子等组分,共同构成了复杂的动态反应网络。这种特殊的组成和结构赋予界面双电层以特殊的性质,深刻地影响了电催化反应的路径与结果。本文将以电... 界面双电层是电催化反应的核心区域。催化剂表面原子、反应物、中间体、产物、溶剂分子和离子等组分,共同构成了复杂的动态反应网络。这种特殊的组成和结构赋予界面双电层以特殊的性质,深刻地影响了电催化反应的路径与结果。本文将以电催化反应中的双电层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双电层理论模型及其历史沿革、双电层的实验表征方法和双电层对电催化反应的影响这三个方面,以若干电催化反应前沿研究为例,阐述双电层与电催化反应之间的关联,并介绍一些特定情形下电催化双电层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双电层 电极/电解液界面 理论模型 原位表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锂电池的原位聚合物电解质及其界面优化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陈泽华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0-1110,共11页
在构建高比能、高安全以及长寿命的固态锂电池体系时,解决固态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界面接触问题以及兼容问题尤为关键。在原位聚合一体化制备条件下,对固态电解质膜电极/电解质界面进行改性可优化固态电解质和电极的界面。原位聚合策略可... 在构建高比能、高安全以及长寿命的固态锂电池体系时,解决固态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界面接触问题以及兼容问题尤为关键。在原位聚合一体化制备条件下,对固态电解质膜电极/电解质界面进行改性可优化固态电解质和电极的界面。原位聚合策略可有效降低界面阻抗,增强界面接触以改善锂离子传输性能,并简化可规模化的制备工艺。根据聚合物的类型,综述了以紫外光或热为引发条件的无溶剂原位聚合物电解质用于锂金属固态电池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电解质界面 无溶剂 锂金属固态电池 原位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电极源水中磁场特性分析
13
作者 李亚丽 高俊奇 +1 位作者 潘林冬 沈莹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7-1378,共12页
双电极源在水中的磁场解析解表达式不完整,需要修正。本文从点电极理论出发,基于三层介质模型重新推导了双电极源水中磁场表达式,研究了求和次数n的选择依据。在频率无穷小时,利用电偶极源近区的高精度解验证了双电极源水中磁场算法的... 双电极源在水中的磁场解析解表达式不完整,需要修正。本文从点电极理论出发,基于三层介质模型重新推导了双电极源水中磁场表达式,研究了求和次数n的选择依据。在频率无穷小时,利用电偶极源近区的高精度解验证了双电极源水中磁场算法的正确性,分析了双电极源磁场受线电极长度的影响及其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双电极源线电极无限小时,双电极源和电偶极源的磁场吻合较好;随着双电极源线电极长度变大,2种磁源近区磁场差异增大。本研究完善了双电极源水中磁场理论,为水中磁源的识别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极源 水中磁场 电偶极源 近区 高精度解 三层介质 多电偶极子累加 12点高斯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条件下高盐溶液蒸发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14
作者 吴志根 吴少文 +1 位作者 颜子涵 齐孝圣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7-445,共9页
已有研究表明,外加电场能显著改变纯水蒸发过程和蒸发速率。为了探究外加电场对高盐溶液微观结构和蒸发性质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纯水和LiCl、KCl和CaCl23种盐溶液在平行液面(x方向)和垂直液面方向(z方向)上布置外加电场来... 已有研究表明,外加电场能显著改变纯水蒸发过程和蒸发速率。为了探究外加电场对高盐溶液微观结构和蒸发性质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纯水和LiCl、KCl和CaCl23种盐溶液在平行液面(x方向)和垂直液面方向(z方向)上布置外加电场来观察其蒸发过程。模拟计算分析了电场对蒸发速率、水分子取向、氢键以及水合离子的影响,并且观察比较了电场下不同离子在溶液中的运动。结果显示,与纯水相反,平行液面的电场能显著提高盐溶液中自由水分子的占比,当平行液面电场强度从0变为0.3 v·nm-1时,LiCl、KCl和CaCl2溶液中用于评价蒸发的自由水分子占比分别增加了48%,38%和56%,高盐溶液蒸发速率得到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溶液 溶液蒸发 分子动力学模拟 气液界面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负极颗粒对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及SEI膜生长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闻文 王慧艳 +2 位作者 周静红 曹约强 周兴贵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6-376,共11页
以石墨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领域应用广泛,但其长时间充放电循环后的容量衰减会显著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负极表面固体电解质界面层(SEI)是影响电池循环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其生成反应除了受电解质组成和制备工艺影响外,还取... 以石墨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领域应用广泛,但其长时间充放电循环后的容量衰减会显著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负极表面固体电解质界面层(SEI)是影响电池循环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其生成反应除了受电解质组成和制备工艺影响外,还取决于石墨负极材料的结构。基于SEI膜的生长动力学,构建了电池容量衰减模型,模拟计算了石墨负极颗粒粒径对于电池容量衰减及SEI膜生长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负极材料颗粒粒径越大,SEI膜厚增加速度越快,电池使用寿命显著降低;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首次循环容量衰减速度最快,随着后期SEI膜厚的增加,老化速率减缓并趋于稳定;溶剂在SEI膜中的扩散系数和SEI层孔隙率的降低,会减缓电池容量衰减速度;溶剂通过SEI膜向内扩散至电极表面的步骤是SEI膜连续生长过程中的控速步骤。研究结果可为锂离子电池石墨电极涂层制备工艺优化提供基础知识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锂离子电池 数学模拟 电极电解质界面 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锂电池电解液的发展及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森 陈龙 +3 位作者 孙创超 王金泽 李如宏 范修林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70-2285,共16页
锂电池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以及成本低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子产品及电动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使用。然而,在低温条件下,充电困难、放电容量低和寿命短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低温环境中的应用。因此,探究锂电池低温失... 锂电池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以及成本低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子产品及电动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使用。然而,在低温条件下,充电困难、放电容量低和寿命短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低温环境中的应用。因此,探究锂电池低温失效机制并改善其低温性能势在必行。本文从电解液设计角度,总结了电解液对低温锂电池的影响及失效机制,着重介绍了提升锂电池低温性能的策略及机理。在低温条件下,变缓的锂离子扩散、激增的电池内阻、不稳定的电极/电解液界面和潜在的锂沉积等是造成锂电池性能衰退的主要原因。电解液工程(如优化电解液溶剂、锂盐和添加剂等组分)可以拓宽电解液的液程、构建稳定的电极/电解液界面和加快脱溶剂化速率,能够有效地改善锂电池的低温性能。此外,本文强调了低温高性能电解液设计需同时满足高的离子电导率、稳定的电极/电解液界面膜和快速脱溶剂化能力3个条件,为未来新型溶剂合成与电解液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电解液 电极/电解液界面 脱溶剂化 锂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剂对氰化体系下黄铁矿溶解行为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前飞 高鹏 +3 位作者 杨洪英 佟琳琳 张裕海 袁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22-3831,共10页
本文针对氰化过程金精矿中黄铁矿与氰化物作用特性,对比研究次氯酸钠、过氧化氢和过硫酸钠对黄铁矿的预氧化处理效果,并对黄铁矿溶解特性、氰化物消耗、硫氰酸根离子浓度及氧化渣表面物质组成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氧化剂均能抑... 本文针对氰化过程金精矿中黄铁矿与氰化物作用特性,对比研究次氯酸钠、过氧化氢和过硫酸钠对黄铁矿的预氧化处理效果,并对黄铁矿溶解特性、氰化物消耗、硫氰酸根离子浓度及氧化渣表面物质组成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氧化剂均能抑制黄铁矿的氰化溶解,当以过硫酸钠为氧化剂时,氰化物的消耗量减少51.72%,硫氰酸根离子的生成量减少75.97%,同时氰化体系中的氧环境得到改善。但以次氯酸钠为氧化剂时,氯化物的释放导致氰化物的消耗量增加10.34%。SEM-EDS及XPS分析结果表明,氧化剂的使用导致黄铁矿表面形成了不与氰化物作用的FeO、FeSO_(4)和Fe_(2)(SO_(4))_(3),从而抑制了黄铁矿氰化溶解,优化了氰化提金系统的浸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氰化浸出 氧化剂 溶液化学 界面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场对调湿盐溶液-空气界面及粒子作用影响机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雷冰洁 殷勇高 范芳苏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7-494,共8页
为探索静电场作为强化气液界面能质传递新方法的可行性,研究了静电场强化盐溶液-空气体系能质传递的微观机理.以质量分数为50%的溴化锂溶液为例,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定量分析了强度为0~1 V/nm的静电场作用下界面结构特性、粒子间相... 为探索静电场作为强化气液界面能质传递新方法的可行性,研究了静电场强化盐溶液-空气体系能质传递的微观机理.以质量分数为50%的溴化锂溶液为例,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定量分析了强度为0~1 V/nm的静电场作用下界面结构特性、粒子间相互作用及输运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外加静电场可以增加气液界面区域厚度,影响水分子取向,从而增加水分子参与到能质传递过程中的概率;外加静电场还可以减弱粒子间相互作用力,减小表面张力,破坏界面层氢键结构,从而减弱相际能质传递阻力.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气液界面水分子自扩散系数增大,从而强化相际能质传递.因此,外加静电场通过调控界面结构及分子行为,成为调湿盐溶液-空气体系能质强化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界面 能质传递 电场强化 溶液除湿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区刚体-界面元方法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绪航 刘晓青 杜效鹄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27,共5页
将坝体及坝基系统分界为可变形滑动界面、刚性滑动块体和刚性基床三部分,建立了基于滑动界面应力变形协调、分区刚体静力平衡的分区刚体—界面元分析方法,其未知量仅包含分区刚体变形及滑动界面上的接触力。结合基于极限平衡方程的迭代... 将坝体及坝基系统分界为可变形滑动界面、刚性滑动块体和刚性基床三部分,建立了基于滑动界面应力变形协调、分区刚体静力平衡的分区刚体—界面元分析方法,其未知量仅包含分区刚体变形及滑动界面上的接触力。结合基于极限平衡方程的迭代解法,可快速准确求解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对局部滑面未知情形,可通过搜索求解最危险滑动面。该方法可同时满足上限极限分析的运动许可条件和下限极限分析的应力许可条件,克服了现有规范分析方法通过假定来满足下限极限分析条件的缺点。最后通过某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坝 深层抗滑 分区刚体 界面元 安全系数迭代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用硫化物电解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邦军 贾理男 +1 位作者 朱金辉 张希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9-563,共5页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用硫化物电解质体系具有离子导电率高、制备方法简易、延展性良好和电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但距离大规模应用仍有一定难度。综述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硫化物电解质的研究现状,介绍包含玻璃态、玻璃陶瓷态和晶态等类型的电解...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用硫化物电解质体系具有离子导电率高、制备方法简易、延展性良好和电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但距离大规模应用仍有一定难度。综述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硫化物电解质的研究现状,介绍包含玻璃态、玻璃陶瓷态和晶态等类型的电解质种类,列举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常见制备方法,总结现有的正极与电解质界面、负极与电解质界面以及电解质自身稳定性等问题及相关解决方案。对硫化物电解质在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全固态电池 电解质 硫化物电解质 制备方法 电解质/电极界面 电解质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