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6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PTCA and stenting on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D
1
作者 傅向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S1期151-,共1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successful coronary revascularisation on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Methods We consecutively studied the diastolic function by Doppler echocardio...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successful coronary revascularisation on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Methods We consecutively studied the diastolic function by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in 125 patients with one vessel disease before and 48 hours after selective coronary angioplasty.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of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were evaluated: peak early (VE, m/s) and peak late diastolic (VA, m/s) flow velocity, E/A ratio, acceleration time (AT, ms), deceleration time (DT, ms) and isovolumetric relaxation time (IVRT, ms). Ejection fraction (EF; %) was determined and used to characterise systolic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Results 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initially successful treated with coronary angioplasty (residual stenosis <40% ). In 98 patients( 78.4% ) stents were used to improve an inadequate result after coronary angioplasty. Both patient groups (27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ngioplasty and 98 patients with combined coronary angioplasty and stent implantation) showed no relevant differences concerning sex, age, atherosclerotic risk factors, exercise capacity and results of exercise electrocardiography. All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tent implantation showed an early improvement of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48 hours after revascularisation. Surprising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short term improvement (48 hours) of diastoli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initially successful angioplasty.Conclusions We suppose that stent implantation might normalize coronary blood flow faster than that of coronary balloon angiopl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fect of PTCA and stenting on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D PTCA LEFT in on of wi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Transgenic Crop Germplasm Effective Function and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2
作者 DING Guangzhou WANG Xiaowe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8年第2期68-75,共8页
Germplasm effect reflects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 between production ability of germplasm elements and yield (quality) of a certain crop, which can be shown by mathematic function, namely, germplasm effect functio... Germplasm effect reflects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 between production ability of germplasm elements and yield (quality) of a certain crop, which can be shown by mathematic function, namely, germplasm effect function. Germplasm effect of a crop variety is an aggregation of many effective factors, and is restrained by different effective factors; constant increase of any one effect of germplasm elements would lead to law of effect decline, therefore, possible modes of transgenic crops effect function were deduced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effect decline. The possible modes of single transgenic germplasm effect function and multi-transgenic germplasm effect regression equation were discuss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rmplasm effect regression equation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genic crops germplasm effect function mode and characteristic germplasm ope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花清毒汤结合针刺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疗效观察
3
作者 陈俊卿 来坚 +1 位作者 张蕊 杜海英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银花清毒汤结合针刺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ain gland dysfunction,MGD)所致干眼临床效果。方法总计纳入100例MGD所致干眼症患者(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进行分组试验,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西医组(49例)与中西医... 目的探讨银花清毒汤结合针刺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ain gland dysfunction,MGD)所致干眼临床效果。方法总计纳入100例MGD所致干眼症患者(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进行分组试验,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西医组(49例)与中西医结合组(51例)。西医组患者采取睑板腺按摩与人工泪液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患者采取睑板腺按摩与人工泪液治疗,并结合银花清毒汤及针刺治疗。观察各组患者数据情况: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眼部功能指标(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液分泌量、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变化、干眼主观症状评分以及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评分变化、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水平变化、视觉相关生活质量量表(national eye institute 25-item vis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NEI-VFQ-25)评分变化、治疗不良反应。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西医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前各组患者眼部功能指标、干眼主观症状评分OSDI评分、IL-10及IL-13水平、NEI-VFQ-25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治疗后各组患者眼部功能指标、干眼主观症状评分、OSDI评分、IL-10及IL-13水平、NEI-VFQ-25评分均改善,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眼部功能指标、干眼主观症状评分、OSDI评分、IL-10及IL-13水平、NEI-VFQ-25评分改善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与西医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率均较低(P>0.05)。结论银花清毒汤结合针刺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所致干眼临床效果显著,可较好降低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症状及眼部功能、视觉质量,治疗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功能障碍 干眼 临床治疗效果 眼部功能 炎症 视觉质量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磷肥施用量与磷素养分平衡的数学模型构建
4
作者 曹钻 胡艳 刘雪云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39-43,共5页
为了优化棉花磷肥施用量,保证磷素养分平衡,选择Logistic模型分析棉花不同生长期的磷素积累量,之后使用指数模型和线性模型分析施磷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之间的关系;基于肥料效应函数法,构建了一种线性加平台数学模型,模拟磷肥施用量和棉... 为了优化棉花磷肥施用量,保证磷素养分平衡,选择Logistic模型分析棉花不同生长期的磷素积累量,之后使用指数模型和线性模型分析施磷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之间的关系;基于肥料效应函数法,构建了一种线性加平台数学模型,模拟磷肥施用量和棉花产量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养分平衡法确定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当磷肥施用量逐渐增加,棉花的产量也随之提高,当磷肥(P_(2)O_(5))施用量在83.99 kg/hm^(2)时,子棉产量达最高,为6 410.784 kg/hm^(2)。通过优化施肥策略,确定棉花磷素输入量为21.98 mg/kg,对应磷肥(P_(2)O_(5))施用量为82.64 kg/hm^(2),该施肥量既能保证棉花产量,也能确保磷素养分获得和支出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磷肥 施用量 磷素养分平衡 数学模型 肥料效应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亚模函数的可见光通信MIMO-OFDM系统天线选择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贾科军 贺耀民 +3 位作者 张芳芳 蔺莹 薛建彬 郝莉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453,共9页
在可见光通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针对天线选择理论建模不足和穷举算法复杂度过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亚模函数的天线选择方案。首先,以下行链路的信道容量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基于亚模函数的天线选择理论优化模型,并证明了目标函数满足... 在可见光通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针对天线选择理论建模不足和穷举算法复杂度过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亚模函数的天线选择方案。首先,以下行链路的信道容量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基于亚模函数的天线选择理论优化模型,并证明了目标函数满足的单调亚模性。其次,根据亚模函数的收益递减效应,设计了基于容量最大化的天线选择算法。最后,仿真分析了非对称限幅光正交频分复用(Asymmetrically Clipped Optical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ACO-OFDM)和直流偏置光OFDM(DC-biased Optical OFDM,DCO-OFDM)系统的信道容量和误码率性能。在6选4的情况下,当信噪比为30 dB时,所提算法与穷举最优算法的信道容量差异仅为0.51 b/s/Hz和1.2 b/s/Hz,复杂度则降低了约46.3%。另外,随着选择天线数的增多和调制阶数的增大,系统的误码率性能逐渐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VLC) 多输入多输出(MIMO) 天线选择 亚模函数 收益递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咳喘镇定汤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的作用及对EOS、IL-23/Th17轴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韩亭亭 王哲哲 +1 位作者 高萌 李得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4-208,共5页
目的观察咳喘镇定汤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的作用及对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inophil count,EOS)、白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辅助性T细胞17(helper T cells17,Th17)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2月收治的小儿咳... 目的观察咳喘镇定汤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的作用及对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inophil count,EOS)、白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辅助性T细胞17(helper T cells17,Th17)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2月收治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104例,将患儿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止咳化痰、抗炎、平喘等常规治疗,咳喘镇定汤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咳喘镇定汤辅助治疗。检测组间及组内T淋巴亚群、EOS、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lara cell secreted protein 16,CC-16)、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otaxin)、IL-23/Th17轴、小气道功能水平。评估组间及组内咳嗽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差异。统计组间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T淋巴亚群、CC-16、Eotaxin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_(8)^(+)、EOS、MIP-1α、Eotaxin降低,CC-16、CD_(4)^(+)、CD_(4)^(+)/CD_(8)^(+)升高,咳喘镇定汤组治疗后CD_(8)^(+)、EOS、MIP-1α、Eotaxin低于常规组,CC-16、CD_(4)^(+)、CD_(4)^(+)/CD_(8)^(+)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比较IL-23/Th17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23、Th17、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降低,咳喘镇定汤组治疗后IL-23/Th17轴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相关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咳嗽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降低,咳喘镇定汤组治疗后咳嗽症状评分、中医症候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小气道功能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小气道功能升高,咳喘镇定汤组治疗后小气道功能高于常规组(P<0.05)。咳喘镇定汤组治愈13例,显效和有效共35例,总有效率92.31%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咳喘镇定汤可通过调控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IL-23/Th17轴,改善T淋巴亚群和小气道功能,减轻咳嗽症状,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喘镇定汤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IL-23/Th17轴 小气道功能 疗效 咳嗽 T淋巴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空效应的杭州软黏土超深基坑地表沉降分析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熊一帆 应宏伟 +2 位作者 张金红 程康 李冰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9,共12页
利用PLAXIS 3D软件和软土蠕变模型,建立杭州中心项目超深基坑群B2基坑的三维数值模型,深入分析了时空因素对坑外地表沉降的影响.引入互补误差函数和三折线模型,利用数值结果对既有互补误差函数进行修正,提出了考虑时空效应的地表沉降快... 利用PLAXIS 3D软件和软土蠕变模型,建立杭州中心项目超深基坑群B2基坑的三维数值模型,深入分析了时空因素对坑外地表沉降的影响.引入互补误差函数和三折线模型,利用数值结果对既有互补误差函数进行修正,提出了考虑时空效应的地表沉降快速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软黏土蠕变既诱发围护墙的附加侧移从而引起土体沉降,又诱发坑外土体产生不依赖于围护墙侧移的沉降;忽略软土蠕变对预测超深基坑坑外地表沉降的影响不弱于其对墙体侧移的影响;基坑深度和开挖速率相同时,开挖面积直接决定施工时间的长短,从而影响软黏土蠕变诱发的地表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黏土 超深基坑 地表沉降 时空效应 互补误差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裂隙土质隧道降雨入渗双通道渗流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邱军领 贾玎 +2 位作者 赖金星 唐琨杰 强磊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8-558,共11页
通过含单一裂隙土层局部渗流性态分析中得到的现象和结果,提出双通道渗流模型理论。基于阶跃函数推导了降雨诱发渗流的边界条件及其转换公式,以既有文献中的降雨入渗模型为基础,讨论了阶跃函数过渡区长度的设定,结果发现过渡区长度为4或... 通过含单一裂隙土层局部渗流性态分析中得到的现象和结果,提出双通道渗流模型理论。基于阶跃函数推导了降雨诱发渗流的边界条件及其转换公式,以既有文献中的降雨入渗模型为基础,讨论了阶跃函数过渡区长度的设定,结果发现过渡区长度为4或8个单位时,计算结果较为准确。应用上述结果,通过COMSOLMultiphysics多物理场耦合方法模拟了双通道渗流效应,并探究降雨入渗情况下含裂隙土体的隧道围岩变形特征。同时根据可能影响隧道降雨入渗变形特征的因素包括裂隙位置、降雨强度、裂隙宽度进行多因素影响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降雨时间的增长,近裂隙一侧隧道拱顶沉降和上部水平位移值明显高于远裂隙侧;裂隙宽度越大,降雨入渗扩展越快,隧道产生的位移越大。对比2 mm裂隙宽度的拱顶沉降和上部水平位移,隧道上方存在8 mm宽度裂隙时,拱顶沉降最大值达328 mm,增幅达6.5%,上部水平位移最大值为26 mm,增幅达44%;降雨强度则对隧道围岩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裂隙土质隧道 降雨入渗 双通道渗流效应 阶跃函数 变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朴树实生苗生长和生理对土著丛枝菌根真菌接种的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武 阳雅荧 +5 位作者 龚宁 邹紫薇 王艺 陈保冬 王琼 刘玮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3-405,共13页
城市中的古树受自身和环境因素影响,生长受限,接种古树根际土壤中的土著优势丛枝菌根(AM)真菌或可成为一种新的古树复壮方法。以上海市古朴树(Celtis sinensis)根际土筛选、扩繁的2种土著AM真菌菌剂(层状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lam... 城市中的古树受自身和环境因素影响,生长受限,接种古树根际土壤中的土著优势丛枝菌根(AM)真菌或可成为一种新的古树复壮方法。以上海市古朴树(Celtis sinensis)根际土筛选、扩繁的2种土著AM真菌菌剂(层状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lamellosum)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为试验材料,接种至古朴树实生苗盆栽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接种后实生苗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较对照均显著增加,叶片数量也显著增多;混合接种显著增加了实生苗全株生物量、根尖数量及器官中N、P养分积累量,并能提高实生苗的光合能力,促进叶绿素生成;接种2种菌种均能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强实生苗抗性。基于隶属模糊函数综合法得出的评价结果可知,朴树实生苗促生效果最好的接种方式为混合接种。该研究结果可为古朴树复壮菌剂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共生 古树复壮 促生效应 隶属模糊函数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五养肝方结合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及预防复发效果观察
10
作者 喻灿 王凌 +2 位作者 肖巍 何晶晶 李旭成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0-154,共5页
目的探讨地五养肝方结合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及预防复发效果。方法共计纳入原发性肝癌患者74例(2020年1月—2022年9月收治),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单纯手术组(37例)及中西医结合组(37例),单纯手术组患者均采取腹腔镜... 目的探讨地五养肝方结合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及预防复发效果。方法共计纳入原发性肝癌患者74例(2020年1月—2022年9月收治),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单纯手术组(37例)及中西医结合组(37例),单纯手术组患者均采取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患者采取地五养肝方结合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研究过程中中西医结合组脱落2例,单纯手术组脱落1例。观察各组患者数据情况:疗效、术后3 d及术后5 d患者疼痛评分情况(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发症、术后排气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总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ALT)等肝功能指标变化、术后7 d患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水平、治疗前后患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纯手术组患者,P<0.05;术后3 d及术后5 d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单纯手术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并发症率低于单纯手术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术后排气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单纯手术组患者,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DBIL、AST、ALT)优于单纯手术组患者,总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单纯手术组,AFP及MMP-9水平显著低于单纯手术组,P<0.05;术后7 d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IL-6、CRP及TNF-α水平均低于单纯手术组患者,P<0.05;术后6个月,各组患者复发率比较,P>0.05;术后1年,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单纯手术组患者,P<0.05。结论地五养肝方结合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良好,患者症状、肝功能均改善,术后患者恢复好,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可靠,还可较好预防患者1年后肿瘤复发,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腹腔镜肝切除术 地五养肝方 肝功能 并发症 疗效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环境下二价钙缬氨酸配合物(Val·Ca^(2+))对映异构的DFT研究
11
作者 陈静思 刘芳 +4 位作者 吴怡 赵宇 王佐成 杨应 姜春旭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5,共10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M06-2X和MN15杂化交换泛函,结合基于自洽反应场理论处理溶剂效应的SMD模型方法,对生理环境[水液相、310.15 K和1.013×10^(5)Pa(1个标准大气压)]下二价钙缬氨酸(Val·Ca^(2+))手性对映体之间的异构...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M06-2X和MN15杂化交换泛函,结合基于自洽反应场理论处理溶剂效应的SMD模型方法,对生理环境[水液相、310.15 K和1.013×10^(5)Pa(1个标准大气压)]下二价钙缬氨酸(Val·Ca^(2+))手性对映体之间的异构机制进行研究。异构反应通道研究发现:Val·Ca^(2+)的对映异构可以通过羰基O或氨基N做H质子转移桥梁实现。异构过程中驻点的能量图计算表明:质子H以N原子做桥迁移的异构过程具有优势。在水的极性以及水分子(簇)的作用下,反应优势通道速度控制步骤的能垒为118.6~121.9 kJ/mol。研究结果表明:生理环境下二价钙缬氨酸配合物的对映异构速度很慢,其用于生命体补充二价钙和缬氨酸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价钙缬氨酸 溶剂效应 密度泛函理论 对映异构 反应能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掺杂对Ni-Fe/Al_(2)O_(3)催化CO_(2)甲烷化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覃毅 潘柳依 +3 位作者 卢晨阳 王颖侠 牛梦龙 李冬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7,共9页
以纳米Al_(2)O_(3)为载体、Ni(NO_(3))_(2)•6H_(2)O为镍盐前体、Fe(NO_(3))_(3)•9H_(2)O为铁盐前体,通过水热法制备了前驱体,再经H_(2)还原制备了Fe掺杂的Ni基催化剂(Ni-Fe/Al_(2)O_(3))。采用SEM、EDS、XRD、XPS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固... 以纳米Al_(2)O_(3)为载体、Ni(NO_(3))_(2)•6H_(2)O为镍盐前体、Fe(NO_(3))_(3)•9H_(2)O为铁盐前体,通过水热法制备了前驱体,再经H_(2)还原制备了Fe掺杂的Ni基催化剂(Ni-Fe/Al_(2)O_(3))。采用SEM、EDS、XRD、XPS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固定床评价了Ni-Fe/Al_(2)O_(3)催化CO_(2)甲烷化的性能,探究了Fe与Ni的协同作用及Fe掺杂对CO_(2)甲烷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掺杂Fe的Ni/Al_(2)O_(3)相比,以n(Ni)∶n(Fe)=9∶1制备的Ni-Fe/Al_(2)O_(3)(金属负载量约为Al_(2)O_(3)物质的量的20%)具有更优异的CO_(2)甲烷化催化性能,在375℃下,CO_(2)转化率达到84.2%,CH4选择性达到83.5%。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Fe的引入稀释了Ni-Fe表面并改变了Ni的电子性质,Ni-Fe/Al_(2)O_(3)表面不仅增强了对CO_(2)的吸附,提高了CO_(2)的活化程度,而且使H_(2)的解离更容易,有利于加氢反应的进行;此外,Fe的引入改变了CO_(2)的反应途径,使反应向CH4生成方向进行,具体路径为:CO_(2)*→HCOO*→HCOOH*→H_(2)COOH*→H_(2)CO*→H_(3)CO*→CH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加氢 甲烷化 双金属催化剂 协同作用 密度泛函理论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参固肾汤结合厄贝沙坦治疗2~3期慢性肾脏病临床观察
13
作者 田卫 隽晨霞 +1 位作者 王求利 王东济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芪参固肾汤结合厄贝沙坦治疗2~3期慢性肾脏病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总计纳入110例2~3期慢性肾脏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汤剂组与西药组,每组55例,西药组患者采取厄贝沙坦等西药常规治疗,汤剂组患者在西药组用药基础上... 目的探讨芪参固肾汤结合厄贝沙坦治疗2~3期慢性肾脏病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总计纳入110例2~3期慢性肾脏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汤剂组与西药组,每组55例,西药组患者采取厄贝沙坦等西药常规治疗,汤剂组患者在西药组用药基础上结合中药芪参固肾汤治疗,治疗过程中西药组脱落1例,汤剂组脱落2例。观察各组数据情况: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主症、次症)积分变化、肾功能相关指标变化、炎症因子指标变化以及肠道菌群变化、T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功能指标变化、不良反应。结果汤剂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主症、次症)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ary protein quantification,24 h-UTP)、血肌酐(blood creatinine,SCr)、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白蛋白(albumin,ALB)、肾小球过滤率估计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等肾功能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及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等炎症因子指标、嗜酸乳杆菌及双歧杆菌、大肠杆菌等肠道菌群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等免疫指标均改善,而汤剂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主症、次症)积分、肾功能相关指标(24 h-UTP、SCr、BUN、ALB、eGFR)、炎症因子指标(IL-6、IL-17、hs-CRP)、肠道菌群(嗜酸乳杆菌及双歧杆菌、大肠杆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等指标均优于西药组,P<0.05;汤剂组治疗总不良反应率比西药组更低(P<0.05)。结论芪参固肾汤结合厄贝沙坦治疗2~3期慢性肾脏病可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炎症反应,提升治疗效果,且降低不良反应,治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期慢性肾脏病 厄贝沙坦 芪参固肾汤 肾功能 免疫功能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凤云 陆芳 +29 位作者 肖英莲 王捷虹 穆恒 张志杰 丁少华 朱莹 徐寅 符佳 任顺平 李宝乐 李娜 贺涛 陈伟红 李延萍 杨小军 杨倩 白海燕 徐进康 张昕琰 钱陈洁 周正华 冀建斌 高会斌 王晓静 梁丹红 袁瑞兴 柯晓 黄铭涵 陈旻湖 唐旭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1,共6页
目的评价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在12个平行中心进行观察,将24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 目的评价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在12个平行中心进行观察,将24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试验组口服四磨汤口服液,对照组口服四磨汤口服液模拟剂,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PDS症状改善率、FD其他单项症状评分、总体评价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及安全性。有效性评价采用全分析(full analysis set,FAS)集及符合方案(per protocol set,PPS)集分析,安全性指标以安全性(safety set,SS)集分析。结果237例患者进入FAS集(试验组118例,对照组119例);220例进入PPS集(试验组112例,对照组108例);239例进入SS集(试验组120例,对照组119例)。FAS和PPS分析均显示,治疗4周后,试验组餐后不适综合征、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的应答率高于对照组;餐后不适综合征、餐后饱胀不适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的下降值大于对照组;总体评价量表(overall treatment evaluation scale,OTE)症状改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FAS分析显示,治疗后试验组胃部烧灼感、反酸、排便不畅快症状的应答率高于对照组,胃部烧灼感症状VAS评分下降值大于对照组(P<0.05);PPS分析显示,治疗后试验组胃部烧灼感、排便不畅快症状的应答率均高于对照组,胃部疼痛、胃部烧灼感、排便不畅快症状VAS评分的下降值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出现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2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磨汤口服液 功能性消化不良 餐后不适综合征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在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若铭 单晓枫 王桂芹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5,共6页
连翘是一种具有营养保健、增强免疫力及防治疾病等多种功效的中草药。因其具有绿色环保、无副作用、不产生耐药性等优点,是极佳的替抗产品,在动物生产中被广泛的应用。文章主要就连翘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 连翘是一种具有营养保健、增强免疫力及防治疾病等多种功效的中草药。因其具有绿色环保、无副作用、不产生耐药性等优点,是极佳的替抗产品,在动物生产中被广泛的应用。文章主要就连翘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深入探究连翘作为替抗饲料添加剂的潜力,以期为连翘在科学研究和动物生产的应用中提供参考,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和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 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 生物功能 生产性能 防治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权衡协同效应的安徽省生态功能区识别及情景模拟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木易 汤玉茹 +1 位作者 郭芹 吴雪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0-464,共15页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协同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生态功能区划,能有效满足特定区域在协调多种生态系统服务方面存在的现实需求,根据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特定生态属性,制订相应的管理策略,有助于研究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生态系统服...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协同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生态功能区划,能有效满足特定区域在协调多种生态系统服务方面存在的现实需求,根据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特定生态属性,制订相应的管理策略,有助于研究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效应识别生态功能区可为生态功能修复与治理提供精准和差异化调控依据.以安徽省为例,应用InVEST模型评估和分析2000~2020年间安徽省典型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及权衡/协同效应,基于SOM(自组织映射)模型提取的生态系统服务簇,划分生态功能区,最后运用PLUS模型模拟2050年综合生态系统服务演变趋势并提出调控思路.结果表明:①安徽省2000~2020年期间,产水服务、土壤保持不断增加,而固碳服务、生境质量及粮食供给则呈降低趋势.安徽省综合生态系统服务指数空间格局为“南高北低”.研究区能提供两类生态系统服务的区域约占50%,能提供全部生态服务的区域仅约占11%,不能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区域分别由2000年的0.07%上升到2020年的4.85%.②产水服务、固碳服务、生境质量和土壤保持这4种生态系统服务间存在密切的协同效应,而产水服务和粮食生产存在明显的权衡效应.③据此为研究区提取了4种生态系统服务簇,分别为粮食供给簇、生态保育簇、人居环境簇和森林防护簇.最终将安徽省域划分为农业生态区、生态涵养区、城镇发展区和森林生态防护区,并提出差异化调控对策.④多情景模拟分析显示,生态保护情景下的生境质量和固碳服务最优,粮食生产在耕地保护情景下最高,在生态保护情景下,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呈现出显著提升的态势.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效应 生态功能分区 多情景模拟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降碳减污增长的差异化协同增效方向——兼论生态环境经济多维目标的优化策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涂正革 毛旌宇 马港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92,共16页
推进降碳减污增长协同增效是提升发展“含绿量”和增长“含金量”的重要举措。本文使用内生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城市降碳减污增长协同增效的最大潜力和最优改进方向,并结合城市环境经济目标的设置,给出了因地因时制宜的目标优化方式。... 推进降碳减污增长协同增效是提升发展“含绿量”和增长“含金量”的重要举措。本文使用内生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城市降碳减污增长协同增效的最大潜力和最优改进方向,并结合城市环境经济目标的设置,给出了因地因时制宜的目标优化方式。研究表明:(1)降碳减污的绿色方向是推动城市协同增效的主要方向,“十四五”时期降碳减污增长均表现优异的绿色先行城市的数量有所增加;(2)城市群的发展方向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北方城市群应从源头控制出发重点降碳,南方城市群应同样聚焦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重点减污;(3)以“十三五”时期为例对比现实与目标之间的效率差异发现,城市的碳目标、硫目标、经济增长目标与最优环境经济方向之间存在偏离。按年份平均设置降碳减污目标不仅使得城市环境潜力无法充分释放,还会导致规划后期的减排压力增加,而每年灵活设置增长目标的实际产出与潜力之间的差距较小。因此,根据城市最优发展方向灵活调整经济环境目标能够有效推动降碳减污增长的协同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碳减污增长 协同增效 生态环境经济目标 内生方向性距离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元养心法治疗肾阳不足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疗效观察
18
作者 张保球 李子勇 +1 位作者 陈小舒 杨炎珠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4-177,共4页
目的观察培元养心法(背俞穴温针灸)治疗肾阳不足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疗效。方法纳入肾阳不足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培元养心... 目的观察培元养心法(背俞穴温针灸)治疗肾阳不足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疗效。方法纳入肾阳不足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培元养心法(背俞穴温针灸)治疗,观察各组数据情况:疗效优良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术后3 d及术后6 d、术后9 d患者的疼痛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治疗前后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指标变化、治疗前后患者Lysholm膝关节量表评分变化、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身体健康评分(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炎症因子(CRP、TNF-α、IL-6)均显著下降,Lysholm膝关节量表总评分显著上升,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炎症因子(CRP、TNF-α、IL-6)均低于对照组,Lysholm膝关节量表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6、9 d的VAS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率为20.00%(8/40),比观察组的5.00%(2/4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元养心法(背俞穴温针灸)治疗肾阳不足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疗效良好,患者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改善,并发症少,治疗安全可靠,且患者治疗后身体健康好转,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退行性病变 肾阳不足型 培元养心法 背俞穴温针灸 疗效 并发症 疼痛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芪二至方结合他克莫司治疗IgA肾病临床疗效观察
19
作者 朱学雷 童婉秋 姚贺婷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参芪二至方结合他克莫司治疗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纳入144例IgA肾病患者(2020年4月—2023年6月收治)进行分组,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采取他克莫司治疗的西医组(72例)以及采取参芪二至方结合他克莫司治... 目的探讨参芪二至方结合他克莫司治疗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纳入144例IgA肾病患者(2020年4月—2023年6月收治)进行分组,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采取他克莫司治疗的西医组(72例)以及采取参芪二至方结合他克莫司治疗的结合中药组(72例),治疗过程中结合中药组脱落2例,西医组脱落3例,观察各组患者数据:治疗效果、治疗前与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口渴喜饮、气短、神疲乏力、五心烦热、自汗等)变化、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等肾功能指标变化、补体C3及IgA指标变化、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7(IL-17)等指标变化、治疗不良反应。结果结合中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患者(P<0.05);治疗前各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口渴喜饮、气短、神疲乏力、五心烦热、自汗等)、肾功能相关指标(SCr、BUN、24 h尿蛋白定量)、补体C3及IgA、IL-6以及IL-17水平比较,均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相关指标(SCr、BUN、24 h尿蛋白定量)、IgA、IL-6以及IL-17水平等指标均显著下降,补体C3指标上升,而结合中药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相关指标(SCr、BUN、24 h尿蛋白定量)、IgA、IL-6以及IL-17水平等指标均低于西医组,补体C3指标高于西医组(P<0.05);结合中药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率低于西医组(P<0.05)。结论参芪二至方结合他克莫司治疗IgA肾病效果显著,患者临床病症、肾功能以及免疫功能均改善,不良反应较少,治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参芪二至方 他克莫司 治疗效果 中医证候积分 肾功能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K信号通路在帕金森病调控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孙晨枫 任彬彬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4-144,共11页
帕金森病(PD)是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机制涉及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化、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及能量代谢失调等。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作为细胞能量代谢的核心调控因子,在PD病理进程中发挥多重作用。文章详细阐述了AMPK的结构与功... 帕金森病(PD)是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机制涉及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化、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及能量代谢失调等。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作为细胞能量代谢的核心调控因子,在PD病理进程中发挥多重作用。文章详细阐述了AMPK的结构与功能,揭示了其在PD中的调控机制,包括调节神经元能量代谢、介导线粒体功能、抑制氧化应激、诱导自噬以及调控神经炎症和细胞凋亡。此外,综述还介绍了基于AMPK的PD潜在治疗方法,基于AMPK的潜在治疗策略:包括天然产物(白藜芦醇、姜黄素等)、基因疗法及靶向递送系统,但其双重作用(如过度激活诱发能量应激)需精准调控。未来研究需聚焦AMPK与其他通路(如SIRT1、NF⁃κB)的交互作用,优化靶向治疗的时空特异性,以推动临床转化。本文为深入理解PD机制及开发AMPK靶向疗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 信号通路 神经保护作用 线粒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