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LUS模型的艾比湖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分析及预测
1
作者 张子涵 王瑾杰 +2 位作者 丁建丽 张锦明 葛翔宇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8-322,共15页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是地理学、生态学研究衍生出来的新研究方向,在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和国土资源规划中具有重要意义。以艾比湖流域为研究区,选取1990、2000、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产品,定量分析30 a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是地理学、生态学研究衍生出来的新研究方向,在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和国土资源规划中具有重要意义。以艾比湖流域为研究区,选取1990、2000、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产品,定量分析30 a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同时,基于景观风险生态指数,采用地统计学方法,探究艾比湖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程度及时空分异特征,并利用PLUS模型模拟预测艾比湖流域2030年未来多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及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裸地为主,占总面积70%以上,而灌木和湿地的面积相对较少;1990—2020年农田和不透水地表面积增加幅度明显,草地面积减少,是主要的土地利用转换类型。(2)1990—2020年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全局Moran’s I均显著为正,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持续上升且具有聚集效应,呈“边缘低、中间高”的空间分布规律。(3)所模拟的艾比湖流域2030年不同情景下艾比湖流域景观类型变化趋于平稳,草地和裸地仍然是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4)2030年艾比湖流域不同情景下的景观生态风险分布与历史分布相似,综合来看,生态保护情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有利于缓解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生态风险 PLUS预测 多情景模拟 艾比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比湖流域植被NPP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罗健梅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 +4 位作者 段越帆 姚凯旋 姚磊 唐华 布威阿依谢姆·吐合提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96,共15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监测植被生长状况的重要参数,也是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艾比湖流域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一道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研究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保障流域生态环境健康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气...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监测植被生长状况的重要参数,也是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艾比湖流域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一道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研究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保障流域生态环境健康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气象数据、NDVI数据、植被类型数据,采用CASA模型估算艾比湖流域2001—2020年的植被NPP,采用热点分析、变异系数、趋势分析等方法,揭示植被NPP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变特征;采用偏相关分析结合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植被NPP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20年艾比湖流域植被NPP多年平均值为199.67 gC m^(-2)a^(-1),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增长率为1.83 gC m^(-2)a^(-1)。(2)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明显,整体呈四周高中间低的分布格局,61.79%的区域植被NPP呈增加趋势,河流沿岸的绿洲植被NPP显著增加。(3)植被NPP与气象因子呈正相关关系,与降水相关性最强;NPP值随高程和坡度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随坡向变化差异不明显;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土壤类型的NPP值差异明显,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NPP具有双重影响。(4)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类型是影响植被NPP空间分异的主要因子,因子交互作用表现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基于风险探测确定出适宜植被生长的范围或类型。研究结果可为决策者制定艾比湖流域可持续发展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CASA模型 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艾比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艾比湖区域遥感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3
作者 王希 李微 +2 位作者 朱涛 金文哲 孙建富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9-703,共15页
艾比湖作为典型的干旱区湖泊,其保护与研究对于应对生态退化以及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以其能够提供大范围、多尺度和多时相连续观测数据的特点,在监测干旱区湖泊的生态环境变化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势。运用CiteSpace软件对... 艾比湖作为典型的干旱区湖泊,其保护与研究对于应对生态退化以及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以其能够提供大范围、多尺度和多时相连续观测数据的特点,在监测干旱区湖泊的生态环境变化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势。运用CiteSpace软件对1990—2023年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有关艾比湖区域遥感技术研究的340篇文章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综合分析了该领域文献的发文量、研究力量和研究热点,揭示了相关研究的演进历程、研究焦点及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该领域的研究始于1990年,经历了萌芽期、快速增长期以及近年来的发展减缓期;核心作者群体和研究机构已经形成,但在跨学科合作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研究热点包括艾比湖、艾比湖湿地和艾比湖流域的相关主题,从早期的湖面变化和荒漠化监测分析,逐步转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等多元化方向。为理解艾比湖区域遥感技术研究的发展态势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文献计量 可视化分析 进展与热点 艾比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艾比湖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尼亚孜海尼木·肖开提江 马倩 +2 位作者 包安明 塞米热·吾斯曼 姜展鹏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7,共10页
对艾比湖流域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并对其驱动力进行定量分析,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生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从自然因素和人类因素2个方面选择高程、坡度、坡向、植被覆盖度、年降水、地表温度、河网密度、土壤类型、... 对艾比湖流域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并对其驱动力进行定量分析,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生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从自然因素和人类因素2个方面选择高程、坡度、坡向、植被覆盖度、年降水、地表温度、河网密度、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人均GDP及人口密度等11个指标,构建艾比湖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利用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选取2000、2010及2020年3个时间点进行流域生态脆弱性(EVI)研究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艾比湖流域生态脆弱性以中度脆弱与轻度脆弱为主,占总面积的85.53%,整体上生态脆弱性有所改善。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多种影响因子共同交互作用的结果,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区域生态脆弱性状况的主要因子。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生态脆弱性具体解释力的值分别为0.592、0.721和0.7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熵权法 地理探测器 驱动力 艾比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干扰度时空动态及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58
5
作者 张月 张飞 +4 位作者 王娟 任岩 Abduwasit Ghulam Hsiang-te KUNG 陈芸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7082-7097,共16页
以新疆艾比湖湿地为研究区,利用1972、1998、2007年及2013年4个时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并结合湿地的土地覆被状况,参考《全国土地利用分类》建立艾比湖湿地生态干扰类型分类系统。借助生态干扰度指数、景观格局指数以及GIS空... 以新疆艾比湖湿地为研究区,利用1972、1998、2007年及2013年4个时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并结合湿地的土地覆被状况,参考《全国土地利用分类》建立艾比湖湿地生态干扰类型分类系统。借助生态干扰度指数、景观格局指数以及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艾比湖湿地的生态干扰度的时空动态及景观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1972—2013年,研究区的生态干扰度总体呈现较为稳定的趋势,但其空间分布发生变化。生态干扰度类型之间的转化速率有加快的趋势。(2)1972—2013年,边缘密度指数(ED),平均形状指数(MSI),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形指数(AWMPFD)及景观分离度(DIVISION)4项景观格局指数大体呈上升的趋势,2013年区域的景观指数较为稳定。(3)景观格局指数与生态干扰程度有密切的一致性。生态干扰度与景观格局指数空间分布相关性大小依次为:边缘密度指数(ED)<景观丰度密度(PRD)<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平均形状指数(MSI)<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形指数(AWMPFD)<景观分离度(DIVISION)。客观系统的认识和评价艾比湖湿地的生态系统及环境,可为干旱区实现自然环境的保护,协调土地利用及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供较为实用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湿地 生态干扰度 时空动态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比湖湿地退化对盐尘暴发生及运移路径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鄢雪英 丁建丽 +4 位作者 李鑫 张喆 马尔哈巴 曾小箕 王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856-5865,共10页
新疆艾比湖湿地内间歇性裸露的干涸湖底加重了周围区域的盐渍化程度,为盐尘暴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粉尘物质来源。盐碱粉末在风力作用下以颗粒物的形式悬浮在空中并向周围扩散,严重危害周边区域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本文选择研究区三... 新疆艾比湖湿地内间歇性裸露的干涸湖底加重了周围区域的盐渍化程度,为盐尘暴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粉尘物质来源。盐碱粉末在风力作用下以颗粒物的形式悬浮在空中并向周围扩散,严重危害周边区域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本文选择研究区三期遥感影像,结合同期野外实测大气降尘及地表土壤采样数据,剖析区域土壤盐渍化与盐尘暴发生作用机制,探讨艾比湖湿地退化引发的盐尘暴在传输、沉降过程中对源地及途经区域的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而对盐尘暴的运移路径进行模拟预测。有关成果对于揭示该区域独特的盐尘暴发生及作用机制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尘暴 盐渍化 大气降尘 运移轨迹 艾比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艾比湖流域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1
7
作者 王合玲 张辉国 +2 位作者 秦璐 马辉英 吕光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4969-4980,共12页
根据新疆艾比湖流域土壤有机质(SOM)数据,分析了土壤质地、植被群落类型和土壤剖面深度3个因素对SOM含量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流域内有机质在不同土壤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沿土壤剖面深度垂直分布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植被群落类型... 根据新疆艾比湖流域土壤有机质(SOM)数据,分析了土壤质地、植被群落类型和土壤剖面深度3个因素对SOM含量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流域内有机质在不同土壤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沿土壤剖面深度垂直分布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植被群落类型显著影响SOM含量,而土壤质地和深度对有机质总体分布水平影响不显著;随土壤深度变化有机质分布呈现不同的空间变异特征,流域内0—80 cm土壤有机质高含量区域与低含量区域斑块化分布呈现孔穴特征,但在80—1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较为连续,呈现流域东、西两端高而中间低的分布特征;有机质沿土壤深度垂直分布模式在流域内表现出分异特征,流域中部SOM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SOM含量从0—20 cm浅层土壤的2.85 g/kg降至100—120 cm深层土壤的1.51 g/kg;但在流域东部和西部SOM随土壤深度增加呈升高趋势,流域西部SOM含量从0—20 cm土壤的1.80 g/kg大幅增加至100—120cm土壤的6.61 g/kg,流域东部SOM含量则从0—20 cm土壤的1.04 g/kg逐步增至100—120 cm土壤的2.86g/kg。艾比湖流域有机质在浅层和深层土壤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干旱区绿洲生态景观斑块化分异特征和植被根际沉积特点密切相关,流域内土壤剖面成土演化的空间异质性对有机质沿土壤深度垂直分布的空间变异性有显著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流域 土壤有机质 空间变异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克里金插值 半方差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多样性对土壤水盐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雪妮 李岩 +2 位作者 何学敏 杨晓东 吕光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41-1550,共10页
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多样性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有助于揭示极端环境下植物适应策略和群落构建机制。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分析,研究艾比湖荒漠植物形态、生理和化学等8个功能性状的特征,并从多维性状和一维性状角度揭示功能多样性对土壤水... 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多样性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有助于揭示极端环境下植物适应策略和群落构建机制。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分析,研究艾比湖荒漠植物形态、生理和化学等8个功能性状的特征,并从多维性状和一维性状角度揭示功能多样性对土壤水分和盐分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高水盐环境下(SW1),(1)群落加权株高、叶绿素含量(SPAD)及叶片碳(C)和钙(Ca)含量显著高于低水盐环境,叶片氮(N)、磷(P)、硫(S)含量在不同水盐环境间无显著差异。(2)SW1环境下,沿乔木-小乔木-灌木-草本层次,上层生活型植物性状值普遍高于下层植物,其中灌木叶片仅N、钾(K)含量显著高于草本;沿该生活型层次植物性状呈趋同变化。(3)低水盐环境下(SW2),乔木叶片性状差异特征与SW1相似;小乔木叶片C、N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灌木及草本;相比于草本,灌木SPAD、S含量显著高,K含量显著低,株高、C、N、P含量差异不显著;SW2环境下各生活型植物性状呈趋同变化。(4)SW1环境下多维功能丰富度、功能离散度显著高于SW2环境,但均匀度无显著差异。(5)一维功能均匀度在不同水盐环境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化学性状的均匀度总体高于植物株高;高水盐环境下叶片N、S和Ca的功能分异指数显著高于低水盐环境。研究为掌握胁迫环境下的植物适应策略和荒漠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性状 功能多样性 土壤水盐 荒漠植物 艾比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IS数据在新疆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9
作者 包安明 张小雷 +1 位作者 方晖 吕建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6-260,共5页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利用MODIS卫星接收站接收的MODIS数据进行了艾比湖湖水水面动态监测 ,并连续监测了湖面西北 10 7km2 裸露湖底的水面恢复情况 ,佐证了覆盖该裸露区所需的理论入湖水量。结合塔里木河应急生态放水工程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利用MODIS卫星接收站接收的MODIS数据进行了艾比湖湖水水面动态监测 ,并连续监测了湖面西北 10 7km2 裸露湖底的水面恢复情况 ,佐证了覆盖该裸露区所需的理论入湖水量。结合塔里木河应急生态放水工程 ,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提取结果进行了生态放水引起的植被恢复状况监测 ,利用连续MODIS数据进行了台特玛湖水面变化的监测 ,证实了应急输水的生态保护效果是十分显著的。显示了中尺度分辨率MODIS数据在新疆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数据 生态环境建设 植被指数 塔里木河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UCC的艾比湖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39
10
作者 张月 张飞 +3 位作者 王娟 任岩 Abduwasit Ghulam Hsiang-te KUNG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65-3474,共10页
以新疆内陆艾比湖流域典型区域为研究区,基于RS和GIS技术分析1998、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尝试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28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借助Fragstats3.4软件,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分析1998~2028年景观生... 以新疆内陆艾比湖流域典型区域为研究区,基于RS和GIS技术分析1998、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尝试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28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借助Fragstats3.4软件,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分析1998~2028年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98~2013年,研究区土地类型面积变化明显.耕地面积增加量最大,增加的面积为152139hm^2,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量最大,减少的面积为67605hm^2.2013~2028年,耕地和裸露的河床及盐渍地的面积增加明显,增加的面积分别为30730hm^2,12427hm^2,而未利用地和水体的面积分别从954376hm^2和44889hm^2,减至921079hm^2和37157hm^2.(2)1998~2028年,研究区生态风险等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变化较为显著,其面积分别约占总面积的36.6%,7.3%,23.7%.1998~2028年,全局Moran’s I值分别为0.436962,0.442202,0.506622,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正相关.(3)1998~2028年,耕地分布在低,较低生态风险的比重上升,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8.46%,78.58%,79.9%.林、草地类型的各生态风险等级的所占的比重的波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区域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变化 CA-Markov模型 土地利用模拟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艾比湖绿洲潜在蒸散量年代际变化特征 被引量:21
11
作者 谭娇 丁建丽 +2 位作者 董煜 杨爱霞 张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3-148,共6页
潜在蒸散量在研究气候变化、监测农业旱情、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研究新疆艾比湖绿洲潜在蒸散量年代际变化特征,该文使用1960—2013年艾比湖绿洲地区4个气象站点的数据,通过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年和季节潜在... 潜在蒸散量在研究气候变化、监测农业旱情、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研究新疆艾比湖绿洲潜在蒸散量年代际变化特征,该文使用1960—2013年艾比湖绿洲地区4个气象站点的数据,通过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年和季节潜在蒸散量,利用Cramer突变检验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与贡献率计算其特征变化。结果表明:1)20世纪90年代的潜在蒸散量在研究时间尺度中达到最低,自2000年后开始增加。春季、夏季、秋季的潜在蒸散量与年潜在蒸散量变化趋势一致,冬季无明显变化;2)通过Cramer法检验表明,春、夏、秋潜在蒸散量3季突变时间分别为1999年、1996年、1999年,冬季不存在突变,总体而言,潜在蒸散量突变均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3)风速是全年及季节潜在蒸散量的主导因素。研究可为艾比湖绿洲区域的水资源科学配置、农业灌溉管理以及脆弱生态环境恢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 气候变化 回归分析 Penman-Monteith方法 艾比湖绿洲 Cramer突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比湖流域降水与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世薇 周华荣 +2 位作者 梁雪琼 李玉霞 巴乌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1-25,共5页
以艾比湖流域的博尔塔拉河(博河)和精河为例,基于1961-2008年的水文气象数据,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线性倾向估计、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流域内2条河流的变化趋势及周期特征,得到以下结论:(1)48年来,艾比湖流域博乐站和精河站降... 以艾比湖流域的博尔塔拉河(博河)和精河为例,基于1961-2008年的水文气象数据,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线性倾向估计、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流域内2条河流的变化趋势及周期特征,得到以下结论:(1)48年来,艾比湖流域博乐站和精河站降水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博乐站的线性倾向斜率为8.54mm/10年;精河站的线性倾向斜率为12.74mm/10年。(2)博河和精河年径流量均呈现极显著的增加趋势,其Z值分别为2.42和2.45,两者均通过а=0.05显著性检验。(3)艾比湖流域年降水量序列的小波系数等值线分布比较密集,存在明显的小波系数高低值中心震荡。两站年降水量在48年的时间序列中存在多个周期。(4)流域内2条河流均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尤其以年代际周期最为显著。在每个周期中径流量又经历了几次"丰枯"交替。(5)博河和精河2条河流径流量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64和0.490,均通过a=0.01的R显著性检验,表明降水是流域径流量的重要补给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降水 变化趋势 艾比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艾比湖流域水文特征分析 被引量:48
13
作者 李艳红 楚新正 金海龙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71,共4页
本文根据艾比湖流域各水文站历年水文统计资料及近几年来的实际水文调查,通过流域概况、气温、蒸发、降水、冰川、径流年内和年际变化、泥沙、冰情、水质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艾比湖流域的水文特征变化规律。
关键词 水文特征 分析 艾比湖流域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艾比湖流域地表水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分异特征及污染源解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任岩 张飞 +4 位作者 王娟 张月 杨胜天 Abduwasit Ghulam Kung Hsiangte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43-1157,共15页
采用2015年艾比湖流域54个采样点的10个地表水水质指标数据,首先利用水质指数模型(WQI)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流域水质污染情况进行全局评价,然后利用层次聚类法、判别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分析艾比湖流域地表水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分异特征.在... 采用2015年艾比湖流域54个采样点的10个地表水水质指标数据,首先利用水质指数模型(WQI)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流域水质污染情况进行全局评价,然后利用层次聚类法、判别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分析艾比湖流域地表水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分异特征.在水质时空分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对艾比湖流域水质进行污染源解析.结果表明:艾比湖流域丰水期WQI值介于38~70之间,枯水期WQI值介于31~71之间,艾比湖流域丰水期的地表水水质污染情况比枯水期严重,而艾比湖、博尔塔拉河和精河靠近艾比湖湖区的河道污染程度均比其他河道严重.由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得出艾比湖流域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采样点在空间上均被分成A、B两组,A组包括艾比湖湖区西部、奎屯河、古尔图河和四棵树河,B组包括艾比湖湖区东部、精河和博尔塔拉河.艾比湖流域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体主要受到化学需氧量、溶解氧、氨氮和悬浮物浓度等指标的影响,B组水质污染指标的值相比于A组的值偏高,B组区域内存在高污染企业,艾比湖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需主要集中在B组所包括的艾比湖湖区、博尔塔拉河和精河.(4)艾比湖湖区、精河和博尔塔拉河地表水体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有机物污染和营养物质污染,其次为工矿业污染;而奎屯河、古尔图河、四棵树河地表水体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有机物污染,其次为营养物质污染,生物污染的影响较为微弱.该研究结果可为艾比湖流域地表水水环境改善和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流域 多元统计方法 水质指数 时空分布 污染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艾比湖湿地土壤呼吸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17
15
作者 秦璐 吕光辉 +2 位作者 张雪妮 何学敏 王合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4-712,共9页
利用LI-8100土壤呼吸测定系统连续一年测定艾比湖湿地3个典型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定量研究其与0~50orll土壤有机碳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估算艾比湖湿地97个点的土壤呼吸速率,进一步采用传统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对土壤呼吸及环境因子的空间... 利用LI-8100土壤呼吸测定系统连续一年测定艾比湖湿地3个典型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定量研究其与0~50orll土壤有机碳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估算艾比湖湿地97个点的土壤呼吸速率,进一步采用传统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对土壤呼吸及环境因子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呼吸速率在0.342~10.848μmol·m-2.s-1之间,平均值为1.109μmol·m-2.s-1,变异系数为167.37%,属强变异;高斯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土壤呼吸和0~50cm土壤有机碳的空间结构特征;土壤呼吸、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含水量的c。/(C0+C)均在0%~0.1%之间,反映了土壤呼吸、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含水量在此研究尺度上具有强烈的空间异质性,且结构性因子影响其空间变异。用Kriging插值法绘制的土壤呼吸空间分布图表明土壤呼吸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高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在研究区大尺度长时间范围内,土壤有机碳是影响土壤呼吸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总体上,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壤呼吸呈现东南、西北方向高,中部低的特点,且具有明显的斑块和连续分布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 KRIGING插值 艾比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比湖流域2008年丰水期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弥艳 常顺利 +2 位作者 师庆东 高翔 黄聪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1-894,共4页
在断面类别比例法的基础上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分别评价新疆艾比湖流域2008年丰水期地表水和底泥的污染程度.评价结果显示:总氮、总磷、氨氮基本超标;其中博尔塔拉河污染物超标最严重,总磷超标14.1倍,总氮超标10.1倍.艾比湖流域水... 在断面类别比例法的基础上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分别评价新疆艾比湖流域2008年丰水期地表水和底泥的污染程度.评价结果显示:总氮、总磷、氨氮基本超标;其中博尔塔拉河污染物超标最严重,总磷超标14.1倍,总氮超标10.1倍.艾比湖流域水质及底泥实际监测类别中Ⅰ-Ⅲ类比例为30%,劣Ⅴ类比例为30%.因此,艾比湖流域丰水期水质中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流域 内梅罗指数 地表水 底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比湖区域景观格局空间特征与地表水质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48
17
作者 王小平 张飞 +3 位作者 李晓航 曹灿 郭苗 陈丽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7438-7452,共15页
为进一步明确区域土地利用/覆被—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影响的空间尺度。选择新疆艾比湖区域为研究对象,以25个水质采样点为中心,建立5种尺度的河流缓冲区并提取不同尺度下的土地利用/覆被-景观格局数据。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获得水环境... 为进一步明确区域土地利用/覆被—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影响的空间尺度。选择新疆艾比湖区域为研究对象,以25个水质采样点为中心,建立5种尺度的河流缓冲区并提取不同尺度下的土地利用/覆被-景观格局数据。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获得水环境的主要水质变量。其次,利用冗余分析(RDA)方法探讨研究区不同宽度缓冲区土地利用/覆被—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获得水质管理的有效缓冲区。最后,引入突变点分析方法进一步寻找导致水质变量沿景观梯度突变的特定位置。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覆被—景观格局在不同宽度缓冲区内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不同。4 km缓冲区土地利用/覆被—景观格局对区域水质有较强的分异解释能力,因此4 km缓冲区的景观格局合理配置对河流水质管理尤为重要。(2)通过偏RDA分析发现4 km缓冲区中,影响区域水质的主要环境变量为景观水平斑块密度、类型水平耕地斑块密度和森林聚集度。(3)在偏RDA分析的基础上,对4 km缓冲区内的景观指数进行突变点分析研究,发现区域景观水平斑块密度为90—105 m/hm^2,类型水平耕地的斑块密度ED值在90—110 m/hm^2、林草地的AI值在70%—90%,是艾比湖区域水质保护的最佳突变值,该值为艾比湖区域水质保护的阈值。本研究从多个角度对新疆艾比区域的土地利用/覆被—景观格局对区域水质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揭示该地区景观生态变化的规律,为区域景观格局优化和土地合理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并对改善"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 景观格局 空间尺度 水质 冗余分析 突变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比湖湿地典型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和盐分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杜改俊 李艳红 +1 位作者 张小萌 赵明亮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02-1309,共8页
荒漠盐生植物作为艾比湖湿地广泛分布的植物类群,其影响下的土壤养分和盐分的变化特征,对于研究盐生植物适应盐渍化环境的机理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12 和2013 年对艾比湖湿地3 种不同生境(灌丛生境、草甸生境、稀疏乔木生境)进行野外调... 荒漠盐生植物作为艾比湖湿地广泛分布的植物类群,其影响下的土壤养分和盐分的变化特征,对于研究盐生植物适应盐渍化环境的机理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12 和2013 年对艾比湖湿地3 种不同生境(灌丛生境、草甸生境、稀疏乔木生境)进行野外调查,采用传统统计学方法与地统计学方法,对土壤养分和盐分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1)灌丛生境-草甸生境-乔木生境,随湖距和海拔高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盐含量显著升高(P〈0.05);(2)表层0-5 cm 土壤聚盐和聚养现象极为显著(P〈0.01),且呈上高下底分层结构;(3)灌丛生境-草甸生境-稀疏乔木生境,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盐均具有明显的空间结构特征,且空间分布不均,其空间异质性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如微地形、湖面积波动、成土母质、气候变化等引起,以条带状和斑块状镶嵌分布;(4)通过对3 种不同生境土壤养分和盐分的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异性是影响土壤全氮变异性分布的重要因子,而土壤盐分异质性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引起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异质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土壤盐分 空间异质性 相关性 艾比湖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清单及秋季迁徙数量统计 被引量:12
19
作者 马鸣 克德尔汗·巴亚恒 +8 位作者 李飞 胡宝文 吴加清 马尔科姆·道格拉斯 高翔 热合曼·阿曼江 陈莹 梅宇 丁鹏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2-918,F0004,共8页
新疆物种多样性项目组在近10年中多次考察丁艾比湖区(44°50'N,82°50'E,海拔189 m).特别是2007~2009年逐月环湖考察,包括阿拉山口、奎屯河、精河、博尔塔拉河、科克巴斯陶、桑德库木、甘家湖、古尔图等,东西长118 km,南北... 新疆物种多样性项目组在近10年中多次考察丁艾比湖区(44°50'N,82°50'E,海拔189 m).特别是2007~2009年逐月环湖考察,包括阿拉山口、奎屯河、精河、博尔塔拉河、科克巴斯陶、桑德库木、甘家湖、古尔图等,东西长118 km,南北宽56 km,覆盖6608 km2.采用样线法和点计数法对艾比湖区不同区域鸟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统计和分析.记录到233种鸟类,是全疆种数的55%,分别隶属于17目53科128属.秋季一次统计到103 875只鸟类.首次发现了卷羽鹈鹕Pelecanus crispus、白头硬尾鸭Oxyura leucocephala、遗鸥Larus relictus和细嘴鸥Larus genei等的聚集地.另有夜鹭、小白额雁、斑背潜鸭、长尾鸭、剑鹆、小滨鹬、细嘴鸥、黄腹鹨等8种为新疆新纪录种.区系以占北种(183种,78.5%)和广布种(49种,21.0%)为主,极少东洋种.艾比湖为中哑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资源 迁徙统计 遗鸥 白头硬尾鸭 重要湿地 艾比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GIS的艾比湖沿岸绿洲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其演变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强 陈正江 +1 位作者 张兴国 刘晓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2,109,共5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它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质量、土地利用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借助于1 10万地形图、TM遥感资料和GIS方法,根据研究区的区域特点,将Costanza等人的研究与国内相关研究结合建立价值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它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质量、土地利用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借助于1 10万地形图、TM遥感资料和GIS方法,根据研究区的区域特点,将Costanza等人的研究与国内相关研究结合建立价值模型对艾比湖沿岸的博乐、精河绿洲进行不同历史时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测评。获知研究区总价值:1979年为8.52×108$;1991年为7.71×108$;1999年为8.13×108$。进而分析了近20a来艾比湖沿岸绿洲的生态系统价值及其演变,探明了其价值的演变趋势,并对其变化的原因做了讨论。研究表明,研究区近20a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基本上以1991年为界,呈衰减—略上升的下凹曲线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艾比湖沿岸绿洲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 演变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