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erse design of solid propellant grain based on deep learning:Imaging internal ballistic data
1
作者 Lin Sun Xiangyu Peng +4 位作者 Yang Liu Shu Long Weihua Hui Ran Wei Futing Bao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8期374-385,共12页
The reverse design of solid rocket motor(SRM)propellant grain involves determining the grain geometry to closely match a predefined internal ballistic curve.While existing reverse design methods are feasible,they ofte... The reverse design of solid rocket motor(SRM)propellant grain involves determining the grain geometry to closely match a predefined internal ballistic curve.While existing reverse design methods are feasible,they often face challenges such as lengthy computation times and limited accuracy.To achieve rapid and accurate matching between the targeted ballistic curve and complex grain shape,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reverse design method for SRM propellant grain based on time-series data imaging an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First,a finocyl grain shape-internal ballistic curve dataset is created using parametric modeling techniques to comprehensively cover the design space.Next,the internal ballistic time-series data is encoded into three-channel images,establishing a pot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llistic curves and their image representations.A CNN is then constructed and trained using these encoded images.Once trained,the model enables efficient inference of propellant grain dimensions from a target internal ballistic curve.This paper conducts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across various neural network models,valid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feature extraction method that transforms internal ballistic time-series data into images,as well as its generalization capability across different CNN architectures.Ignition tests were performed based on the predicted propellant grain.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relative error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internal ballistic curves and the target curves is less than 5%,confirming the valid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reverse design method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M Propellant grain reverse design time-series data imaging C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IS/NDVI和MODIS/EVI在耕地信息提取中的应用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76
2
作者 左丽君 张增祥 +1 位作者 董婷婷 汪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7-172,共6页
MODIS植被指数数据是区域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的重要数据源。为了对比MODIS两种主要植被指数(NDIV、EVI)在耕地信息提取中的应用,采用通过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Harmonic Analysis of Time Series,HANTS),对2006年全年MODIS 16天250m的NDVI和... MODIS植被指数数据是区域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的重要数据源。为了对比MODIS两种主要植被指数(NDIV、EVI)在耕地信息提取中的应用,采用通过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Harmonic Analysis of Time Series,HANTS),对2006年全年MODIS 16天250m的NDVI和EVI时间谱数据进行了重构,从而进行了河西走廊绿洲中东部样区一系列耕地信息的提取实验,包括耕地、休耕地识别以及耕地复种指数、作物种类提取。在此基础上,对MODIS的NDVI与EVI数据的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利用傅立叶谐波变换得到的EVI和NDVI时间谱曲线的谐波余项及谐波振幅对耕地进行识别,从识别精度来看,EVI要优于NDVI,识别精度分别为97.17%和95.99%,Kappa系数分别达到0.7938和0.6518;(2)通过计算时间序列曲线的波峰数能够提取耕地的复种指数,并且在EVI和NDVI曲线波峰阈值分别设为0.20和0.25时,休耕地能较为准确地被识别出来;(3)通过提取作物生长期内曲线的VI最大增长速率时间点以及峰值时间点等信息,作物种类能被初步识别,并且EVI较NDVI具有更强的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NDVI MODIS/evi 时间谱数据 HANTS 耕地信息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EVI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冰冻灾害对植被绿叶始期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夏浩铭 杨永国 毕远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1163-11165,11178,共4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中,植被物候与气候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显示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笔者用2005~2008年1~7月每8 d时间序列的MODIS/EVI数据及其相应的地面数据,运用时间序列谐波分析(HANTS)算法对EVI数据进行去云...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中,植被物候与气候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显示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笔者用2005~2008年1~7月每8 d时间序列的MODIS/EVI数据及其相应的地面数据,运用时间序列谐波分析(HANTS)算法对EVI数据进行去云处理。对处理后的结果,采用动态阈值法获取该区域2005~2008年植被物候(生长始期)及其分布格局,并将冰冻灾害年份跟正常年份植被物候分布格局进行对比,分析冰冻灾害对该地区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的EVI数据能较好地反映冰冻灾害对植被物候的影响,准确地反映了冰冻灾害的实际影响范围。该研究结果说明,通过HANTS法分析卫星遥感数据可较为准确地反映植被的生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数据 增强型植被指数(evi) 时间序列谐波分析(HANTS)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 EVI的内蒙古草地多源信息综合分类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冰茹 马龙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2-347,共6页
利用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草地进行分类研究.以MODIS EVI(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数据为基础,计算得到MODIS EVI月度数据,分别取其一、二、三主成分作为分类的前3个参数;引入研究区域同期的气温、降水、生物温度及DEM... 利用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草地进行分类研究.以MODIS EVI(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数据为基础,计算得到MODIS EVI月度数据,分别取其一、二、三主成分作为分类的前3个参数;引入研究区域同期的气温、降水、生物温度及DEM(数字高程)数据,通过克里金插值、主成分变换、重采样等方法确定分类的第4、第5个参数.在此基础上,应用ISODATA技术对草地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该分类结果能够提供比AVHRR NDVI(AVHRR归一化植被指数)和MODISN DVI(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更丰富的分类信息,可以清晰识别到5大草地类,对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可以进一步识别到草地亚类.因此,MODIS EVI数据与非遥感数据结合的多源信息综合分类能提高草地分类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evi 内蒙古草地 多源信息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 EVI时序数据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 被引量:2
5
作者 芦杰 娄玉钦 姚丽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4727-4730,共4页
基于MODIS EVI构建的时间序列谱,结合冬小麦生育期形态变化特征,提取了河南省冬小麦种植面积。结果表明,冬小麦在EVI特征空间中具有独特的序列谱相特征,返青期后冬小麦整体EVI表现为逐渐升高,EVI在开花期后下降,灌浆后期快速降低;采用... 基于MODIS EVI构建的时间序列谱,结合冬小麦生育期形态变化特征,提取了河南省冬小麦种植面积。结果表明,冬小麦在EVI特征空间中具有独特的序列谱相特征,返青期后冬小麦整体EVI表现为逐渐升高,EVI在开花期后下降,灌浆后期快速降低;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实现冬小麦分离提取,整个河南省冬小麦识别面积与官方统计面积仅相差482.00×103 hm2,精度达到90.88%;EVI时间序列谱反映的作物生长过程的生理意义明确,采用MODIS EVI时间序列谱的遥感分类方法可以较好地实现冬小麦的遥感分类提取,满足冬小麦的长势监测和遥感估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evi 冬小麦种植面积 evi时间序列 evi时序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的库布齐沙漠2000—2023年沙漠化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姜志伟 杨智博 +4 位作者 杨清 左合君 王召明 王君芳 田磊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128,共11页
[目的]探究库布齐沙漠2000—2023年沙漠化时空动态变化规律,旨在为库布齐沙漠植被恢复及生态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基础数据支持。[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特征,采用EVI遥感指数灰度分割,土地沙漠化程度分级、土地利用动态度、多度指数... [目的]探究库布齐沙漠2000—2023年沙漠化时空动态变化规律,旨在为库布齐沙漠植被恢复及生态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基础数据支持。[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特征,采用EVI遥感指数灰度分割,土地沙漠化程度分级、土地利用动态度、多度指数和重要度指数,研究了库布齐沙漠及其周边地区2000—2023年土地沙漠化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结果]库布齐沙漠的沙漠化总面积从2000年的10694.6 km^(2)下降到2023年8837.56 km^(2)。极重度沙漠化面积已由当初的6272.11 km^(2),缩减为1461.15 km^(2),重度沙漠化面积由2000年的1773.97 km^(2),上升到2874.48 km^(2),中度沙漠化面积由2000年的1372.16 km^(2)上升到1965.84 km^(2),轻度沙漠化的土地面积由1276.35 km^(2)上升到2535.58 km^(2)。从时间序列角度分析来看,2000—2023年间极重度沙漠缩减速率为3.33%,重度沙漠化增加速率为2.70%,中度沙漠化增加速率为1.88%,轻度沙漠化缩减速率为4.29%。极重度沙漠土地类型面积从2000年的6272.11 km^(2)下降到2023年的1461.65 km^(2),合计流失面积为4949.72 km^(2)。从空间角度分析,极重度沙漠类型随时间变化由分布分散变为分布集中,在2000—2010年内在沙漠中占据主导地位;重度和中度沙漠化类型的多度指数处于7.69%~16.15%之间,说明重、中度沙漠化类型长期分布较为集中;轻度沙漠化类型随时间变化分散且较为广泛。[结论]2000—2023年库布齐沙漠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未来该区域生态修复重点关注极重度沙漠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布齐沙漠 Landsat数据 evi 沙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MODIS长时序增强型植被指数拟合重建方法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程琳琳 李玉虎 +3 位作者 孙海元 张也 詹佳琪 刘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8-158,共11页
长时间序列植被指数拟合重建的结果可为植被变化动态监测及物候信息提取、生物量信息提取、农作物产量预测及面积估算、生态质量评价及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等提供更精准、更可靠的数据来源,从而有效反映生态环境质量。MODIS EVI数据虽经... 长时间序列植被指数拟合重建的结果可为植被变化动态监测及物候信息提取、生物量信息提取、农作物产量预测及面积估算、生态质量评价及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等提供更精准、更可靠的数据来源,从而有效反映生态环境质量。MODIS EVI数据虽经过最大值合成(MVC)处理,但仍存在云、冰雪、气溶胶等噪声。该文基于Timesat软件中非对称高斯函数拟合法(AG)、双Logistic函数拟合法(DL)、SG滤波法(SG)3种方法对京津冀2001-2015年MODIS EVI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拟合重建,从时间序列、空间格局两个维度,并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噪声比与拟合重建的方法无明显相关关系。在去噪效果和保真性、拟合优度等方面,AG拟合和DL拟合整体无明显差异,在部分像元点上AG拟合表现出更好的重建效果。SG方法可以更有效的保留原始植被特征。3种方法重建后的效果表现出与地类空间分布相关的差异性。对于京津冀地区长时序数据,AG拟合在人类扰动较小的草地、森林和灌木地区域表现出更好的重建效果,SG方法在人类活动干扰更强的耕地区域重建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地利用 植被 MODIS evi 时间序列数据 京津冀 TIMESAT 拟合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提取华北典型区冬小麦种植面积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佳华 胡小夏 +1 位作者 刘学锋 何贞铭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7-643,共7页
基于2004年和2008年的8 d合成的MODIS多时相地表反射率产品,提取华北冬麦种植典型区面积分布.根据冬小麦生育期内时相变化建立了EVI时序曲线;基于Savitzky-Golay滤波降低云对时序数据的影响重构时序EVI数据,并结合作物物候期、种植结构... 基于2004年和2008年的8 d合成的MODIS多时相地表反射率产品,提取华北冬麦种植典型区面积分布.根据冬小麦生育期内时相变化建立了EVI时序曲线;基于Savitzky-Golay滤波降低云对时序数据的影响重构时序EVI数据,并结合作物物候期、种植结构和图像解译结果,提取华北典型区冬小麦种植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依据MODIS-EVI时序数据提取的研究区冬小麦种植面积空间分布,与统计数据比较其总体精度可达98%.2008年冬小麦的面积与2004年相比有所增加,其中山东省增加15%左右;而北京和天津市这5年里的面积基本持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数据 时序evi 冬小麦种植面积 华北典型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和天地图遥感数据的区域作物秸秆产量估算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雪 常志州 +1 位作者 张恒敢 王效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77-182,共6页
乡镇是秸秆焚烧最直接责任主体,开展镇(乡)区域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估算方法研究,可为镇(乡)区域秸秆资源规划和收储设施选址提供有效方法。该文以泗洪县车门乡为试验,研究利用MODIS卫星遥感影像时间序列数据和天地图免费遥感影像数据,建... 乡镇是秸秆焚烧最直接责任主体,开展镇(乡)区域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估算方法研究,可为镇(乡)区域秸秆资源规划和收储设施选址提供有效方法。该文以泗洪县车门乡为试验,研究利用MODIS卫星遥感影像时间序列数据和天地图免费遥感影像数据,建立区域秸秆资源量及其空间分布的估算方法。根据天地图选取样本田块,通过网站获取MODIS-EVI时间序列数据,确定作物类型-EVI参数判别准则;选取图像识别样本田块,以图像参数为判别变量做判别分析,确定作物类型-图像参数判别准则。基于以上方法,完成全乡秸秆资源面积和秸秆产生量估算。水稻秸秆资源量1.77万t,可收集水稻秸秆资源量1.27万t,小麦秸秆资源量2.78万t,可收集小麦秸秆资源量为1.51万t;通过实际调研得知,该地水稻秸秆实际资源发生量约为1.82万t,小麦秸秆实际资源发生量约为2.75万t,估算数据和实际数据的误差仅为2.7%和1.1%,证明了该方法可以较准确的估算实际值,而且方便易用,节约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遥感 估算 地块数据 MODIS-evi 天地图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初中国北方地区植被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筝 赵天保 +1 位作者 侯美亭 延晓冬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6-164,共9页
利用增强型植被指数(EVI)作为植被活动的指标,用MODIS-EVI时间序列数据定量分析了2000~2009年间中国北方地区EVI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1世纪初中国北方地区植被覆盖总体改善,局部退化,10年来区域年平均EVI增加5.97%;2)逐季节平均EV... 利用增强型植被指数(EVI)作为植被活动的指标,用MODIS-EVI时间序列数据定量分析了2000~2009年间中国北方地区EVI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1世纪初中国北方地区植被覆盖总体改善,局部退化,10年来区域年平均EVI增加5.97%;2)逐季节平均EVI均呈现上升趋势,春季、秋季上升幅度小,夏季、冬季上升幅度大;3)中国北方地区植被稀少的区域呈减少趋势,同时单位面积EVI增加,植被生长更加茂盛;4)中国北方地区EVI变化空间异质性大。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新疆农业区显著增加,东北和西部部分地区植被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变化 增强型植被指数(evi) 遥感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夜间灯光数据的EPC预测模型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锐 刘鹏飞 王庆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94-1102,共9页
为了利用夜间灯光数据来预测电力消耗量(EPC),采用增强植被指数(EVI)实现对美国国防气象卫星搭载的可见光成像线性扫描业务系统(DMSP/OLS)数据的校正,利用回归模型实现DMSP/OLS数据和美国国家极轨卫星搭载的可见光近红外成像辐射仪夜间... 为了利用夜间灯光数据来预测电力消耗量(EPC),采用增强植被指数(EVI)实现对美国国防气象卫星搭载的可见光成像线性扫描业务系统(DMSP/OLS)数据的校正,利用回归模型实现DMSP/OLS数据和美国国家极轨卫星搭载的可见光近红外成像辐射仪夜间灯光波段(NPP/VIIRS)数据的拟合,构建出2001-2018年的长时间序列的夜间灯光影像,并与EPC数据建立线性、二次项和乘幂回归模型,选择决定系数(R^(2))值相对较优、平均绝对相对误差(MARE)最小的模型为各自的最优模型.结果表明:通过对夜间灯光影像进行校正,解决了DMSP/OLS影像数据不连续、像元饱和效应、与NPP/VIIRS影像不可比等问题;在国家尺度上,二次项模型是优选模型,校正后的夜间灯光数据与EPC的R^(2)和MARE值分别为0.99和5.650%;在省级尺度上,基于省级单位与EPC建立的优选模型的R^(2)值和MARE值分别为0.878和28.783%;在省级尺度上,基于时间序列建立的夜间灯光数据与EPC的R^(2)和MARE值分别为0.972和7.286%;省级单位长时间建模精度高于基于省级单位建模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数据 DMSP/OLS NPP/VIIRS 增强植被指数(evi) 电力消耗量(EPC)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近20年植被变化趋势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贺忠华 张育慧 +3 位作者 何月 张小伟 蔡菊珍 雷莉萍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30-1539,共10页
浙江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植被变化受到生态气候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利用多源遥感和地面观测2000—2019年生态植被参量、气象和气候因子以及夜间灯光数据等,分析浙江区域生态植被变化及其驱动关系;... 浙江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植被变化受到生态气候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利用多源遥感和地面观测2000—2019年生态植被参量、气象和气候因子以及夜间灯光数据等,分析浙江区域生态植被变化及其驱动关系;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探讨植被变化趋势,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等研究多元因子贡献率。结果表明,浙江区域近20年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呈现显著增长趋势,总增长趋近年均值的7.66%,而总初级生产力(GPP)的增加总量约为多年均值的1.48倍。森林和城市区植被分别呈现显著增长和减少趋势(森林EVI:0.60×10^−3 a^−1。城市EVI:−1.11×10^−3 a^−1)。气温、日照和降水共同影响植被变化特征,其中气温变化是引起区域近20年植被变化趋势的主要气候因子(r=0.54,P<0.01)。夜间灯光变化代表的城市扩张等人为活动是引起城市及周边植被减少的主要原因(r=−0.60±0.13),而远离城市的人类活动对植被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0.56±0.13)。植被年际变化的多变量贡献分布表明,表征人类活动的夜光数据在全省范围具有重要的影响,而气候因素则会影响局部地区。其中近20年浙江区域气温升高和城市扩张分别对省内植被具有显著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因此,区域气候条件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是影响浙江省植被生长趋势变化的重要因素。该研究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i GPP 植被趋势 气候因子 夜光数据 驱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1 WFV数据森林叶面积指数估算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晓彤 覃先林 +2 位作者 刘树超 孙桂芬 刘倩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86,共7页
以国产高分一号(GF-1)宽幅数据(wide field of view,WFV)为数据源,采用简单生物圈模型2(simple biosphere model2,SiB2)对黑龙江省漠河县森林植被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进行估算,并与增强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以国产高分一号(GF-1)宽幅数据(wide field of view,WFV)为数据源,采用简单生物圈模型2(simple biosphere model2,SiB2)对黑龙江省漠河县森林植被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进行估算,并与增强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线性模型的估算结果进行对比,结合地面实测LAI数据分别对这2种模型估算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采用EVI线性模型估算LAI,决定系数R 2为0.582,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0.701;而采用SiB2模型估算LAI,R 2为0.798,RMSE为0.358,均比EVI线性模型有所改善。该研究发现,结合中高空间分辨率的GF-1 WFV数据,SiB2模型更适宜于该研究区森林植被的LAI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1WFV数据 SiB2模型 LAI evi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历史增强型植被指数时序的农作物类型早期识别 被引量:19
14
作者 郝鹏宇 唐华俊 +1 位作者 陈仲新 牛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79-186,共8页
快速准确地获取农作物分布数据对作物估产、灾害预警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目前农情遥感监测业务中普遍存在的缺乏地面数据和分类时效性较低的问题,以美国堪萨斯州为研究区,提出了基于参考时间序列获得训练样本的方法。首先,基于2006到... 快速准确地获取农作物分布数据对作物估产、灾害预警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目前农情遥感监测业务中普遍存在的缺乏地面数据和分类时效性较低的问题,以美国堪萨斯州为研究区,提出了基于参考时间序列获得训练样本的方法。首先,基于2006到2013年的MODIS EVI时间序列数据和cropland data layer(CDL)数据,使用免疫系统网络方法建立苜蓿、玉米、高粱和冬小麦的参考EVI时间序列;根据2006年到2013年作物分布情况,将作物超过总记录年数一半的象元作为2014年"潜在"训练样本;通过计算参考EVI时间序列和"潜在"样本的MODIS EVI时间序列的欧氏距离确认2014年训练样本;最后使用这些样本和2014年Landsat NDVI月合成数据进行30 m作物识别,并且评价时间序列长度对作物识别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时间序列长度为4-8月时,获得2014年样本10 183个,样本正确率为96.32%,总体分类精度为94.02%,接近使用完整时间序列数据的结果(总体分类精度94.89%);提取的苜蓿、玉米、高粱和冬小麦的面积分别为549.5、1 999.5、2 851.5和6 415.3 km^2,与CDL数据相比误差低于20%,说明基于参考时间序列方法获得的训练样本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具备进行30 m作物早期制图的潜力。该研究可为提高农作物遥感制图工作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遥感 识别 参考evi时间序列 作物识别 样本 免疫系统网络 CDL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技术和TVDI指数的广西西江流域春旱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永华 胡宝清 王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9-173,共5页
广西西江流域地区处于季风区,春旱时常发生,因此运用遥感监测春旱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广西西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MODIS数据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VI)与地表温度(LST)构建EVI-LST特征空间,并计算2007-2016年春季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 广西西江流域地区处于季风区,春旱时常发生,因此运用遥感监测春旱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广西西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MODIS数据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VI)与地表温度(LST)构建EVI-LST特征空间,并计算2007-2016年春季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研究结果表明重旱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分布呈现出自西向东北递减变化趋势;TVDI变化趋势平均值为0.42%,西北部高于中部与东部,东部高于中部;岩溶区发生干旱的比例为92.96%,非岩溶发生干旱比例为76.81%,岩溶区发生干旱比例大于非岩溶区岩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VDI 广西西江流域 evi-LST特征空间 MODIS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协同目标识别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丰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98-2003,共6页
非协同目标识别技术是识别领域研究的新课题,它通过处理侦测到的目标物理特征来实现对目标身份的识别。该技术可提供更全面、更完善的战场目标信息,有助于作战人员及时掌握战场态势、减少友军误伤。从目标识别的基础理论开始,介绍了几... 非协同目标识别技术是识别领域研究的新课题,它通过处理侦测到的目标物理特征来实现对目标身份的识别。该技术可提供更全面、更完善的战场目标信息,有助于作战人员及时掌握战场态势、减少友军误伤。从目标识别的基础理论开始,介绍了几种适合非协同目标识别的融合方法及其改进措施,总结了目前非协同目标识别技术研究的主要进展,即采用基于统计推理的数据融合技术,对多个传感器侦测的目标特征信息进行处理,实现了对属性、类型、型号、作战意图及威胁程度等目标信息的判定和分析。同时,指出国外一些使用数据融合技术的武器装备已具备对多个非协同目标的识别能力和战场信息感知能力。最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协同目标识别 数据融合 贝叶斯推理 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 DSmT理论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植被指数的TRMM数据降尺度及误差校正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寒博 韦梦思 +2 位作者 覃金兰 徐勇 窦世卿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4-223,共10页
[目的]对不同时间尺度的热带测雨卫星(TRMM)数据进行空间降尺度及误差校正研究,为华中地区洪涝灾害监测等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主要借助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别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实现2001-2019年华中地... [目的]对不同时间尺度的热带测雨卫星(TRMM)数据进行空间降尺度及误差校正研究,为华中地区洪涝灾害监测等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主要借助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别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实现2001-2019年华中地区TRMM数据的空间降尺度,并结合地理差异分析(GDA)和地理比率分析(GRA)对年、季和月的降尺度结果进行误差校正,通过气象站数据对校正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TRMM数据和气象站数据的决定系数(R 2)在年(0.630)、季(0.710~0.865)和月(0.637~0.875)尺度都表明了TRMM数据在华中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②通过GWR模型实现了TRMM数据空间分辨率由0.25°到1 km的降尺度转换,且TRMM EVI数据精度优于TRMM NDVI数据,说明华中地区TRMM数据与EVI的关系比NDVI更为密切;③对优选的TRMM EVI数据分别进行GDA,GRA校正,结果表明GDA校正结果优于GRA校正,且在降雨量越多的月份校正效果越好。[结论]在华中地区,EVI比NDVI更加适合TRMM数据降尺度研究。降尺度数据采用GDA校正比GRA校正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测雨卫星数据(TRMM)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 降尺度 增强型植被指数(evi) 地理差异分析(GDA) 华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