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油菜化学诱导雄性不育一系杂种及其利用技术
1
作者 李殿荣 任军荣 +6 位作者 李永红 王灏 张彦锋 姜丽霞 张文学 梁佩萱 李阿立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7-972,共6页
首次提出油菜化学诱导雄性不育一系(简称化杀一系)的理念,该化杀一系可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核不育两型系并列为油菜杂优利用的三大优良体系。三者相比,化杀一系更具优越性,已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证明。特别是它在油菜高油、高产... 首次提出油菜化学诱导雄性不育一系(简称化杀一系)的理念,该化杀一系可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核不育两型系并列为油菜杂优利用的三大优良体系。三者相比,化杀一系更具优越性,已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证明。特别是它在油菜高油、高产杂优育种中展现出了突出效果。它的成功推广应用,不但使油菜杂优利用步入了快速、安全、高效的新阶段,而且在抗根肿病育种上也将发挥重大作用。目前仍在进一步研究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的机理,以便研发出更多、更好的化学杂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杀一系 高油、高产 化学杀雄剂 根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杀雄剂ESP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严自斌 刘创社 +3 位作者 董军刚 陈荣信 刘绚霞 高晓岚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84,共4页
应用化学杀雄剂ESP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结果表明,以0.3~0.6μg/mL浓度的ESP,现蕾期处理效果最佳,全不育株达98%。杀雄后的油菜花瓣皱缩,色淡,花丝缩短,花药无花粉或有败育花粉,自交不结实,异交结实正常。喷药次数与杀雄效... 应用化学杀雄剂ESP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结果表明,以0.3~0.6μg/mL浓度的ESP,现蕾期处理效果最佳,全不育株达98%。杀雄后的油菜花瓣皱缩,色淡,花丝缩短,花药无花粉或有败育花粉,自交不结实,异交结实正常。喷药次数与杀雄效果无明显关系。油菜返青后喷药有一定的杀雄效果;现蕾后期,随着喷药浓度的提高,不育株率下降,药害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化学杀雄剂esp 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雄剂CH1对冬小麦雄性不育的效应研究
3
作者 郭皓昱 李煜 +3 位作者 吴倩 马守才 王军卫 刘东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6,共8页
为探讨化学杀雄剂CH1对冬小麦雄性不育的诱导效果及其与乙烯利的互作效应、筛选CH1最佳使用剂量和表面活化剂组合,用6个CH1剂量水平、7种表面活化剂和3种浓度的乙烯利进行不同配伍组合,对不同组合处理下3个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雄性不... 为探讨化学杀雄剂CH1对冬小麦雄性不育的诱导效果及其与乙烯利的互作效应、筛选CH1最佳使用剂量和表面活化剂组合,用6个CH1剂量水平、7种表面活化剂和3种浓度的乙烯利进行不同配伍组合,对不同组合处理下3个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雄性不育率和饱和授粉结实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15~30 g·hm^(-2)剂量下,CH1可诱导3个品种雄性不育率达95%以上,说明CH1具有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作用;随CH1剂量的增加,3个品种的饱和授粉结实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20~30 g·hm^(-2)处理的饱和授粉结实率明显偏低,推测雌蕊受到了一定的伤害;(2)观察花药和雌蕊发育情况,发现未喷施CH1的植株花药大且开裂,羽毛状柱头较大,而CH1处理的不育株花药瘦小,呈剑状,不开裂,羽毛状柱头较小;(3)随着CH1剂量的增加,3个品种均表现出株高逐渐降低和抽穗期延迟的现象,CH1对旗叶的药害反应因品种不同存在差异;(4)CH1剂量为10 g·hm^(-2)时,与其他表面活化剂相比,NE1820对普冰151的旗叶伤害较轻,对株高无明显抑制作用,可提高饱和授粉结实率;(5) CH1剂量为15 g·hm^(-2)时,添加2种浓度乙烯利后,3个品种的株高比未添加乙烯利降低,抽穗期延迟,其中添加5 mL·L^(-1)乙烯利后3个品种均能达到100%雄性不育,并且饱和授粉结实率相比未添加乙烯利平均高7%左右。因此,CH1采用15 g·hm^(-2)剂量,配伍1%NE1820和5 mL·L^(-1)乙烯利可诱导小麦产生完全的雄性不育,且获得较高的授粉结实率,可作为杂交小麦制种候选方案进一步研究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化学杀雄剂CH1 基因型 雄性不育 表面活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杂交剂EXP对油菜的杀雄效果 被引量:43
4
作者 于澄宇 胡胜武 +2 位作者 张春宏 俞延军 何蓓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55-1459,共5页
化学杂交剂EXP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磺酰脲类化合物,作用靶标是植物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通过抑制酶活性,阻止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合成。在甘蓝型油菜自交系82089抽薹15—20cm高,最大花营... 化学杂交剂EXP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磺酰脲类化合物,作用靶标是植物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通过抑制酶活性,阻止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合成。在甘蓝型油菜自交系82089抽薹15—20cm高,最大花营长度1-2mm时期,单株用药量12—15mL,用0.05μg/mL、0.25μg/mL EXP溶液处理可分别诱发92%和97%不育率。而0.25μg/mL浓度处理不育株的育性较为稳定,自交结实率为6.6%,可以作为最佳用药浓度的参考值。EXP诱导的不育株叶色变浅,株高降低,花蕾密集,花期推迟,花瓣褪色,花药干瘪无花粉。检测结果表明,不育株花蕾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有所减少,处理雄蕊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活性降低,而水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减少。同一时期用EXP处理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也可诱导雄性不育,但芥菜型油菜不育持续时段较短,白菜型油菜结实性不好,不宜用于生产杂交种。磺酰脲类ALS抑制剂种类非常多,有可能从中筛选到更高效、更持久的化学杂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化学杂交剂 磺酰脲 乙酰乳酸合成酶 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杂交剂诱导油菜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Ⅰ.杀雄剂1号对甘蓝型油菜花药毡绒层和花粉粒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0
5
作者 官春云 李栒 +2 位作者 王国槐 陈社元 袁晏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13-521,共9页
研究揭示了甘蓝型油菜花药壁发育类型属双子叶型,毡绒层为同型单起源毡绒层,又可称为分泌型腺质毡绒层。用0.03%杀雄剂1号处理9个不同发育时期的甘蓝型油莱,研究其诱导雄性不育的效果,结果表明:造胞细胞时期以前处理都是无效的,花粉母... 研究揭示了甘蓝型油菜花药壁发育类型属双子叶型,毡绒层为同型单起源毡绒层,又可称为分泌型腺质毡绒层。用0.03%杀雄剂1号处理9个不同发育时期的甘蓝型油莱,研究其诱导雄性不育的效果,结果表明:造胞细胞时期以前处理都是无效的,花粉母细胞以后处理才有效,尤以单核期处理效果最好,不育株率接近100%。这是由于杀雄剂1号诱导甘蓝型油菜花药毡绒层偏离了正常的发育方式,而形成异常的毡绒层,表现为毡绒层增厚,提早解体,与药壁中层分离,并由此产生各种形状的败育花粉。花粉中出现细胞质收缩、空秕,无花粉壁和药中无花粉等现象。文中还对杀雄剂1号诱导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化学杂交剂 毡绒层 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新型化学杂交剂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效果比较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振华 刘宏伟 +2 位作者 张改生 王军卫 马守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3-46,共4页
以杂种小麦新品种西杂一号和 1 6个小麦常规品种为供试材料 ,应用混合线形模型研究了 3种化学杂交剂 SQ- 1 ,GENESIS和 BAU94 0 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及对种子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SQ- 1在 3种化学杂交剂中的杀雄效果最好 ,并对杂... 以杂种小麦新品种西杂一号和 1 6个小麦常规品种为供试材料 ,应用混合线形模型研究了 3种化学杂交剂 SQ- 1 ,GENESIS和 BAU94 0 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及对种子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SQ- 1在 3种化学杂交剂中的杀雄效果最好 ,并对杂交种种子的千粒重有提高作用 ;GENESIS和 BAU94 0 3不同程度对杂交种种子千粒重有降低作用 ,其中 BAU94 0 3影响更大 ;SQ- 1和 GENESIS对杂交种发芽率、发芽势和容重的影响与对照不喷药无显著差异 ,但 BAU94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杂交剂 小麦 雄性不育 混合线形模型 种子性状 杀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菜化学杀雄+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尚毅 李殿荣 +2 位作者 李永红 张耀文 田建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29,共3页
对化学杀雄 +细胞质雄性不育 ( CH+ CMS)的油菜杂种优势利用途径进行了探讨。CH+ CMS不仅具有用药量少、安全、对 CMS的不育性要求低、杀雄彻底、技术难度低易掌握 ,易推广等特点 ,同时克服了 CH杀正常油菜用药量大 ,易产生药害、技术... 对化学杀雄 +细胞质雄性不育 ( CH+ CMS)的油菜杂种优势利用途径进行了探讨。CH+ CMS不仅具有用药量少、安全、对 CMS的不育性要求低、杀雄彻底、技术难度低易掌握 ,易推广等特点 ,同时克服了 CH杀正常油菜用药量大 ,易产生药害、技术难度高、且杀雄不彻底和 CMS初花期出现微粉的问题。CH+ CMS既可以降低不育系的选择难度 ,易于选出强优势组合 ,又可提高制种纯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化学杀雄 细胞质雄性不育 CMS 用药量 初花期 杂种优势利用 CH 生药 性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化学杀雄剂EN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绚霞 董军刚 +4 位作者 刘创社 董振生 严自斌 高晓岚 高崇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85,共5页
针对油菜细胞质不育系微粉及配制化学杀雄杂种问题,用新型化学杀雄剂EN对甘蓝型油菜进行杀雄效果试验,研究EN对甘蓝型油菜花器、花粉活力、农艺性状及不育系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单核期用0.5~0.8μg/mL EN处理杀雄效果最... 针对油菜细胞质不育系微粉及配制化学杀雄杂种问题,用新型化学杀雄剂EN对甘蓝型油菜进行杀雄效果试验,研究EN对甘蓝型油菜花器、花粉活力、农艺性状及不育系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单核期用0.5~0.8μg/mL EN处理杀雄效果最好,全不育株率在95%以上,不育株率100%,对油菜生长发育和农艺性状的影响很小。油菜花药皱缩干秕呈针状、颜色变浅、花丝缩短,花药无花粉或为空秕、畸形的败育花粉。用EN控制细胞质不育系微粉效果明显,使F1代种子纯度提高8%以上。说明该杀雄剂效果好、成本低,是较为理想的新型油菜化学杀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雄性不育系 化学杀雄剂 杀雄效果 微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杂交剂GENESIS对小麦的杀雄效果 被引量:18
9
作者 高庆荣 于金凤 +1 位作者 刘保申 孙兰珍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22,共6页
采用 4个品种 ,4个剂量 ,2个表面活性剂的裂区试验和 2个品种的异地试验 ,对新型化学杂交剂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1)GENESIS杀雄彻底 ,2 0kg/hm2 以上剂量的不育率均超过 95 % ,3 0、 5 0kg/hm2 剂... 采用 4个品种 ,4个剂量 ,2个表面活性剂的裂区试验和 2个品种的异地试验 ,对新型化学杂交剂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1)GENESIS杀雄彻底 ,2 0kg/hm2 以上剂量的不育率均超过 95 % ,3 0、 5 0kg/hm2 剂量达到或接近 10 0 % ,且没有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专一性 ;( 2 )不育率为 95 %以上的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和自然授粉结实率最高达 6 7 6 5 %和 49 83% ;( 3) 5 0kg/hm2 剂量下 ,添加表面活性剂MON816 1的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比添加MON5 916 0的降低 18 9% ,差异显著。说明表面活性剂MON816 1对雌蕊的活力具有一定影响 ;( 4)相同基因型在两个地点的不育率和自然授粉结实率差异不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杂交剂 雄性不育 杀雄效果 杂种优势利用 剂量 GENESIS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_(268)诱导水稻雄性不育的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陶龙兴 王熹 +1 位作者 俞美玉 黄效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8-184,共7页
CM2 68 是中国水稻研究所植物激素研究室新研制的水稻化学杀雄剂 ,经 1994~ 1997年试验表明 CM2 68具有较高的选择杀雄活性 ,在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使用 ,诱导水稻雄性不育效果明显 ,自交败育率可达 95%~ 10 0 % ,化杀制种产量在... CM2 68 是中国水稻研究所植物激素研究室新研制的水稻化学杀雄剂 ,经 1994~ 1997年试验表明 CM2 68具有较高的选择杀雄活性 ,在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使用 ,诱导水稻雄性不育效果明显 ,自交败育率可达 95%~ 10 0 % ,化杀制种产量在 1.0~ 1.5t/ hm2 。进一步研究表明 ,CM2 68通过干扰花药中淀粉及蛋白质的积累 ,抑制植物营养体向花药运输脯氨酸及花药自身合成脯氨酸 ,并降低花药中脯氨酸的利用率 ,引起花药营养匮缺 ,导致花粉败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雄性不育 化学杀雄剂 脯氨酸 花药 花粉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杀雄剂Ⅲ号(吡喃酮类复配剂)诱导水稻雄性不育的效果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雪清 杨安南 +1 位作者 周月兰 张金渝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7-20,共4页
1992~1997年在水稻幼穗发育的Ⅲ~Ⅴ期,即二次枝梗原基及颖花原基分化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在网室和大田中一次性施用化学杀雄剂Ⅲ号30mg(ai)/m2,测试其对水稻品种“3037”、“02428”、“广陆矮四号... 1992~1997年在水稻幼穗发育的Ⅲ~Ⅴ期,即二次枝梗原基及颖花原基分化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在网室和大田中一次性施用化学杀雄剂Ⅲ号30mg(ai)/m2,测试其对水稻品种“3037”、“02428”、“广陆矮四号”、“镇稻88”、“优粳344”等31个水稻品种(系)的杀雄效果。绝大多数品种(系)自交结实率在2.8%以下。显示化学杀雄剂Ⅲ号具有良好和稳定的杀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化学杀雄剂 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杂交剂诱导的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花药的活性氧代谢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俊生 张改生 +4 位作者 原蕾 张明珠 牛娜 马守才 叶景秀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51-1357,共7页
以化学杂交剂SQ-1诱导的生理型小麦雄性不育及其对照植株花药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花粉发育时期花药中超氧阴离子(O2.-)生成速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以探明小麦花药活性氧代谢和生理型雄性不育... 以化学杂交剂SQ-1诱导的生理型小麦雄性不育及其对照植株花药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花粉发育时期花药中超氧阴离子(O2.-)生成速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以探明小麦花药活性氧代谢和生理型雄性不育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幼穗时期,O2.-生成速率、H2O2和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高于相应对照,而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在单核早期以及花粉败育主要发生期(单核后期和二核初期),O2.-生成速率、H2O2和MD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而SOD、POD、CAT和APX酶活性却极显著低于对照;在败育后的花药中,O2.-生成速率和H2O2含量与对照之间差异幅度缩小,但MDA含量依然加大,同期的几种抗氧化酶活性依然极显著低于对照。在败育的关键期,品种‘西农1376’处理株花药的活性氧升高幅度比‘西农2611’处理株较大,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幅度也较大,且‘西农1376’处理株的相对雄性不育率也较高。可见,化学杂交剂SQ-1能诱导小麦花药中O2.-和H2O2大量积累以及SOD、POD、CAT和APX活性的极显著降低,引起花粉关键败育期花药活性氧代谢严重失衡和严重膜脂过氧化,导致大量花粉母细胞发育受到严重抑制,最终造成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化学杂交剂SQ-1 生理型雄性不育 活性氧代谢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MS诱导水稻雄性不育的研究——Ⅲ.CRMS对水稻花药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及其与花药败育的关系 被引量:10
13
作者 俞美玉 王熹 +1 位作者 陶龙兴 姚福德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69-174,共6页
利用~3H-脯氨酸、~3H-谷氨酸示踪分析方法,研究了CRMS诱导水稻雄性不育的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CRMS阻碍剑叶向花药运输脯氨酸,抑制花药本身合成脯氨酸能力,并降低脯氨酸合成醇不溶性大分子物质的结合率,引起花药营养匮乏,导致花药败育。
关键词 水稻 三系配套 CRMS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杀雄剂Ⅲ号诱导水稻雄性不育过程中幼穗、颖花、花药中核酸和蛋白质代谢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雪清 高东迎 +2 位作者 杨安南 孙立华 张金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27-831,共5页
在幼穗发育的雌、雄蕊形成期 ,用化学杀雄剂 号 (30 mg/ m2 )处理水稻后 ,研究其幼穗、颖花 ,花药中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特点。在处理后第 5天的幼穗中 ,核酸和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对照 ,而相应水解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随幼穗发育 ,这... 在幼穗发育的雌、雄蕊形成期 ,用化学杀雄剂 号 (30 mg/ m2 )处理水稻后 ,研究其幼穗、颖花 ,花药中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特点。在处理后第 5天的幼穗中 ,核酸和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对照 ,而相应水解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随幼穗发育 ,这种特点越来越显著 ,至处理后第 15天 ,花药中核酸总量、DNA、RNA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比对照低 4 0 %以上 ,而相应水解酶活性比对照高达 4 6%以上。这些结果显示化学杀雄剂 号处理能使核酸和蛋白质严重匮乏 ,这可能是诱导水稻雄性不育的生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化学杀雄剂 雄性不育 核酸 蛋白质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糜子化学杀雄剂筛选及杀雄效果研究初报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小东 冯佰利 +4 位作者 王鹏科 赵如浪 屈洋 于澄宇 柴岩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7-81,共5页
以榆糜2号为材料,研究22种药剂对糜子的杀雄效应,为糜子化杀剂筛选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不同杀雄剂的杀雄效果有差异,在参试的22种药剂中,豆草特和SQ-1诱导雄性不育率均超过95%;当剂量增大时,雄性不育率与杂交率升高,但自然授粉结实率降... 以榆糜2号为材料,研究22种药剂对糜子的杀雄效应,为糜子化杀剂筛选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不同杀雄剂的杀雄效果有差异,在参试的22种药剂中,豆草特和SQ-1诱导雄性不育率均超过95%;当剂量增大时,雄性不育率与杂交率升高,但自然授粉结实率降低;SQ-1在不同剂量处理条件下,自然授粉结实率差异较大,豆草特较小;喷施SQ-1后,糜子农艺性状改变不明显,而豆草特对糜子的生长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糜子 化学杀雄剂 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杀雄剂对白菜型冬油菜陇油6号的杀雄效果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彩霞 刘自刚 +5 位作者 孙万仓 武军艳 何丽 史鹏辉 张喜平 金璞余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4-399,共6页
通过两年大田试验,研究了化学药剂GSC、SX-1和麦极对北方寒区白菜型冬油菜陇油6号的化学杀雄技术。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化学杀雄剂对雄蕊的影响不同,SX-1和GSC对陇油6号均有较好的杀雄效果,麦极对雄蕊基本无影响;不同种类杀雄剂的最佳杀... 通过两年大田试验,研究了化学药剂GSC、SX-1和麦极对北方寒区白菜型冬油菜陇油6号的化学杀雄技术。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化学杀雄剂对雄蕊的影响不同,SX-1和GSC对陇油6号均有较好的杀雄效果,麦极对雄蕊基本无影响;不同种类杀雄剂的最佳杀雄浓度不同,杀雄时期和方法、单株受药量对杀雄效果也有较大影响,以喷施2次杀雄剂的杀雄效果最佳。SX-1以浓度9.0~10.0mg/L于现蕾期和现蕾后10~12d左右各喷1次、单株受药量分别为3~4mL、5~6mL效果较好,诱导雄性不育株率达到95%;GSC以浓度为0.6mg/L左右、现蕾期和现蕾后10~12d左右各喷1次、单株受药量分别为9~10mL、15~16mL效果较好,诱导雄性不育株率达到98%;当SX-1和GSC的单株受药量分别超过8和20mL时,无论是在植株发育的哪个时期处理,均产生药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白菜型油菜 化学杀雄剂 SX-1 GSC 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杂交剂SQ-1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及F_1代杂种优势表现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国强 逯腊虎 +3 位作者 武计萍 仇松英 张婷 李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7-641,共5页
为配制筛选山西省晋南麦区化杀杂种小麦强优势组合,选用20个小麦品种(系),分为A、B两组,A组为山西省晋南麦区大面积推广品种10个,B组为自育且含异种属血统的品系10个,用化学杂交剂SQ-1进行化杀。结果表明,在参试品种(系)生育时期处... 为配制筛选山西省晋南麦区化杀杂种小麦强优势组合,选用20个小麦品种(系),分为A、B两组,A组为山西省晋南麦区大面积推广品种10个,B组为自育且含异种属血统的品系10个,用化学杂交剂SQ-1进行化杀。结果表明,在参试品种(系)生育时期处于Feeks 8.0~9.0时,喷施5.0 kg/hm2的SQ-1,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率达到98.76%以上;A组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和自然授粉结实率分别平均为70.87%和41.68%,B组分别为72.10%和57.31%,各材料间无显著差异,说明化学杂交剂SQ-1与参试小麦品种基因型间不存在互作效应。t检验结果表明,B组小区产量、穗粒数和公顷穗数的杂种优势与A组差异显著,杂种优势明显高于A组。评选出4个强优势组合,均含有异种属血统,其超标优势幅度达17.56%~43.13%,说明在利用化杀法时,选用较远缘的中间材料做化杀杂交亲本来提高杂种优势幅度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化学杂交剂SQ-1 雄性不育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小麦雄性不育的化学诱导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吕德彬 闫滋福 +2 位作者 程西永 许海霞 徐巧玲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3,12,共4页
以 2 1个小麦品种和化学杂交剂Genesis的不同剂量为处理 ,采取裂区设计的方法 ,研究了Genesis的杀雄效果及其不同基因型小麦对Genesis反应的遗传差异 .结果表明 ,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效果具有广谱性 ,在 3kg.hm-2 剂量下大部分品种... 以 2 1个小麦品种和化学杂交剂Genesis的不同剂量为处理 ,采取裂区设计的方法 ,研究了Genesis的杀雄效果及其不同基因型小麦对Genesis反应的遗传差异 .结果表明 ,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效果具有广谱性 ,在 3kg.hm-2 剂量下大部分品种的不育率达到 99%以上 ,但不同品种敏感性不同 ,其不育率差异显著 .本文还对Genesis的药害进行了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雄性不育 化学杂交剂 基因型 GENE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杂交剂“津奥啉”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肖建国 蒋爱湘 +6 位作者 冯桂苓 石斯发 徐昕 冯刚 周之杭 梁咏东 尤文玲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11,共5页
施用化学杀雄剂后,对小麦花粉生活力、花药脯氨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花粉表面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津奥啉”使小麦花粉淀粉聚集能力极度降低,花粉染色率仅2.78%,花药重量降低65.5%;花药脯氨酸含量只相... 施用化学杀雄剂后,对小麦花粉生活力、花药脯氨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花粉表面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津奥啉”使小麦花粉淀粉聚集能力极度降低,花粉染色率仅2.78%,花药重量降低65.5%;花药脯氨酸含量只相当于对照的61.2%;花粉表面及萌发孔等均发生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杂交剂 小麦 雄性不育 花粉活力 脯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杂交剂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宏伟 张改生 刘秉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3期2282-2285,共4页
在小麦幼穗发育期的药隔期至四分体期 ,用 5 .0 kg/ hm2剂量的 GENESIS进行处理 ,结果表明 ,GENESIS可诱导小麦产生 10 0 %的雄性不育率 ,且不育株率超过 99%以上 ,具有良好的诱导雄性不育的效果 .小麦经 GENE-SIS处理后 ,小孢子发育出... 在小麦幼穗发育期的药隔期至四分体期 ,用 5 .0 kg/ hm2剂量的 GENESIS进行处理 ,结果表明 ,GENESIS可诱导小麦产生 10 0 %的雄性不育率 ,且不育株率超过 99%以上 ,具有良好的诱导雄性不育的效果 .小麦经 GENE-SIS处理后 ,小孢子发育出现异常 ,败育型小孢子有单核花粉、二核花粉和不正常的三核花粉 ,同时还发现有四核和五核花粉以及在花粉发育过程中原生质体解体 ,仅留下花粉壁的空壳花粉 .不育花药不开裂 ,花粉囊除了表皮及纤维层外 ,还可观察到延迟解体的绒毡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小麦 化学杂交剂 雄性不育 花粉败育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