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ispot assay检测牛奶中庆大霉素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丹 许杨 +2 位作者 何庆华 黄志兵 康敏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4-227,共4页
为了建立快速检测牛奶中庆大霉素的Elispot assay,采用制备GM免疫抗原获得抗GM多克隆抗体。将检测抗原点阵在PVDF膜上,通过检测抗原和样品中GM竞争结合抗GM多克隆抗体,酶标结合物催化底物显色,根据颜色的有无及深浅判读结果,从而建立了... 为了建立快速检测牛奶中庆大霉素的Elispot assay,采用制备GM免疫抗原获得抗GM多克隆抗体。将检测抗原点阵在PVDF膜上,通过检测抗原和样品中GM竞争结合抗GM多克隆抗体,酶标结合物催化底物显色,根据颜色的有无及深浅判读结果,从而建立了检测牛奶中GM的Elispot assay。该方法的检测阈值为10 ng/mL,检测时间为40 min,可对样品实现半定量检测。该方法制备的试纸条于4℃密封保存90 d仍可用于检测;与多种结构类似物未见交叉反应;其结果与酶联免疫方法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elispot ASSAY PVDF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pot技术检测猪抗口蹄疫γ干扰素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佳 高习习 +4 位作者 李巍 程淑晶 李广焱 于汉勋 王钦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58,共6页
猪口蹄疫免疫防御是控制猪口蹄疫疫情的重要手段,免疫水平指标通常用免疫抗体水平判定。对于其细胞免疫水平检测尚缺乏成熟可靠的技术,本试验利用市售ELISpot试剂盒建立猪口蹄疫特异γ干扰素检测方法,刺激物分别采用疫苗全病毒颗粒(O/My... 猪口蹄疫免疫防御是控制猪口蹄疫疫情的重要手段,免疫水平指标通常用免疫抗体水平判定。对于其细胞免疫水平检测尚缺乏成熟可靠的技术,本试验利用市售ELISpot试剂盒建立猪口蹄疫特异γ干扰素检测方法,刺激物分别采用疫苗全病毒颗粒(O/Mya98/XJ/2010)、口蹄疫病毒T细胞表位多肽池,以植物血凝素(PHA)为阳性对照,对细胞浓度、刺激物浓度、孵育时间等进行优化。优化条件为:外周血PBMC新鲜提取或冻存细胞成活率90%以上,最佳细胞数为2×105个/孔,最佳反应时间是16h,病毒粒子146S含量为100ng/mL,多肽最佳浓度10μg/mL,PHA的最佳浓度是20μg/mL。ELISpot技术检测口蹄疫病毒感染猪γ干扰素方法的建立,为口蹄疫免疫力评价及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评估及进一步研究其与疫苗保护力(PD50)的相关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pot 口蹄疫 Γ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γ-ELISpot方法用于评价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谭鑫 库旭钢 +4 位作者 于学祥 郭恒科 何东贤 范盛先 何启盖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39-1948,共10页
鉴于常用的抗体检测方法不能完整反映免疫猪获得针对猪伪狂犬病毒的保护力,有必要建立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特异性IFN-γ的酶联免疫斑点检测(ELISpot)方法,并评估伪狂犬病疫苗细胞免疫的免疫效果。依照ELISpot基本操作流程,摸索PRV作为... 鉴于常用的抗体检测方法不能完整反映免疫猪获得针对猪伪狂犬病毒的保护力,有必要建立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特异性IFN-γ的酶联免疫斑点检测(ELISpot)方法,并评估伪狂犬病疫苗细胞免疫的免疫效果。依照ELISpot基本操作流程,摸索PRV作为刺激原的最适浓度、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密度和作用时间以建立并优化该方法。将20头gB抗体检测阴性猪,随机分为单独弱毒疫苗免疫组、单独灭活疫苗免疫组、弱毒疫苗-灭活疫苗联合组及对照组,免疫后攻毒。利用所建方法,结合gB-ELISA、中和试验及攻毒保护试验,评价上述三种免疫程序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IFN-γ-ELISpot最佳条件为刺激原浓度2μg·孔^(-1)、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浓度106·孔^(-1),培养时间36h。一免弱毒疫苗二免灭活疫苗组二免后2周,试验猪中和抗体效价可达1∶14.48,ELISpot斑点数可达(151.8±26.61)个·孔^(-1),且该免疫程序下,试验猪攻毒后体温、鼻拭子排毒及临床症状均低于其余试验组,攻毒8d后仅表现呼吸道症状;单独灭活疫苗免疫组二免后2周,试验猪的中和抗体效价可达1∶32.36,而ELISpot斑点数仅为(40.4±9.07)个·孔^(-1);单独弱毒疫苗免疫组二免后2周,试验猪的中和抗体效价仅为1∶1.36,但ELISpot斑点数可达(189.6±27.36)个·孔^(-1)。综合分析攻毒试验结果和ELISpot斑点数之间的相关性,本试验所建立的IFN-γ-ELISpot可用于猪伪狂犬病疫苗的细胞免疫评估,为免疫程序的评价和选择提供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 IFN-γ-elispot 细胞免疫 疫苗免疫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结核γ-干扰素ELISPOT方法在奶牛结核病检疫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显超 李凯航 +5 位作者 陶田谷晟 赵洪进 杨德全 吴秀娟 卢军 王建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第3期46-47,共2页
本研究通过建立牛结核γ-干扰素ELISPOT检测方法,同步检测颈部皮内变态反应(SICT)阳性牛.结果表明,该牛结核γ-干扰素ELISPOT检测体系较为稳定,为后续研究者基于ELISPOT技术建立更多稳定的检测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牛结核病 检测方法 颈部皮内变态反应(SICT) γ-干扰素elispot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POT的技术优势及其在动物免疫研究中的潜力
5
作者 郭晓蕾 师志海 +2 位作者 曹宗喜 陈朝喜 潘全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5期7862-7863,7913,共3页
介绍了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比较了该技术与其他免疫检测技术相比的优势,展望了ELISPOT在动物免疫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elispot 免疫检测技术 动物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细胞因子检测新方法——ELISPOT技术 被引量:8
6
作者 张辉 潘志明 焦新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6期29-31,共3页
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在控制病毒感染和某些肿瘤中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准确地定量、定性抗原特异的T细胞反应及评价其作用 ,是细胞免疫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ELISPOT技术是近年来正为众多研究者所认可的一项通过检测细胞因子 ,评价T淋巴... 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在控制病毒感染和某些肿瘤中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准确地定量、定性抗原特异的T细胞反应及评价其作用 ,是细胞免疫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ELISPOT技术是近年来正为众多研究者所认可的一项通过检测细胞因子 ,评价T淋巴细胞功能和特异性的新方法。与其他细胞免疫学方法相比较 ,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够直接检测分泌细胞因子细胞 ,而无需体外扩增。ELISPOT技术对病毒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病机制以及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的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为这些疾病的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 ,有研究显示该方法不仅应用于肿瘤免疫及其治疗中 ,而且在细胞内感染微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检测方法 elispot技术 技术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ELISPOT检测IL-4诊断Ⅰ型超敏反应
7
作者 江浪进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4期72-73,共2页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斑点(enzyme 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技术用于诊断Ⅰ型超敏反应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POT技术检测90例受试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白介素-4(IL-4)的水平,并将此方法与皮肤点刺试验比较。数据采用卡方...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斑点(enzyme 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技术用于诊断Ⅰ型超敏反应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POT技术检测90例受试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白介素-4(IL-4)的水平,并将此方法与皮肤点刺试验比较。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和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EISPOT技术检测结果为,过敏者总体阳性率为89%,健康对照组阳性率为5%,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70例过敏者中,ELISPOT技术检测阳性率为89%,皮肤点刺实验结果阳性率为66%,实验结果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ELISPOT技术是较灵敏的检测细胞因子IL-4的方法,可作为Ⅰ型超敏反应患者的临床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pot技术 IL-4 Ⅰ型超敏反应 皮肤点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POT(酶联免疫斑点技术)对肺结核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孙超 李磊 +1 位作者 王颖 高娟娟 《口岸卫生控制》 2018年第5期31-38,共8页
目的评价ELISPOT方法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公开发表的有关ELISPOT对肺结核诊断价值的研究文献,根据制定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利用QUADAS量表对入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入选1... 目的评价ELISPOT方法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公开发表的有关ELISPOT对肺结核诊断价值的研究文献,根据制定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利用QUADAS量表对入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入选17篇文献,其中中文14篇,英文3篇,16篇文献质量为优,1篇为差,共纳入研究对象2813人,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存在阈值效应,但DOR的Cochran-Q检验显示存在非阈值效应引起的异质性,异质性值I2为61.8%,提示存在中等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得到汇总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88(0.86~0.90)、0.85(0.83~0.87)、6.05(4.74~7.71)、0.14(0.11~0.18),SROC曲线AUC为0.94,Q^2为0.88。结论 ELISPOT方法对肺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是仍需进一步的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的系统研究,进行相应的亚组分析与分层分析,找出异质性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 肺结核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念珠菌定植引发侵袭性感染早期优势抗原的体液免疫回忆应答 被引量:5
9
作者 商秀娟 陈笑 +3 位作者 李芳秋 胡毓安 史利宁 刘倩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临床发现侵袭性念珠菌病早期,患者抗念珠菌Eno抗原Ig G抗体水平升高,本文拟用动物实验探讨该现象是否与念珠菌定植导致的体液免疫回忆应答有关。方法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第1组小鼠先行口腔定植念珠菌而后进行腹腔感染(定植... 目的临床发现侵袭性念珠菌病早期,患者抗念珠菌Eno抗原Ig G抗体水平升高,本文拟用动物实验探讨该现象是否与念珠菌定植导致的体液免疫回忆应答有关。方法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第1组小鼠先行口腔定植念珠菌而后进行腹腔感染(定植后感染免疫正常组,n=8),第2组在第1组基础上外加免疫抑制处理(定植后感染免疫抑制组,n=8),第3组给予念珠菌定植,不进行腹腔感染(定植未感染免疫正常组,n=4),第4组不给予念珠菌定植,直接进行腹腔感染(未定植感染免疫正常组,n=4)。检测免疫正常和免疫抑制状态的感染小鼠脾中念珠菌烯醇化酶(Eno)特异的记忆B细胞(Bm)的数量以及血清抗Eno Ig G、Ig M和Ig A水平。结果定植后感染免疫正常组和定植后感染免疫抑制组小鼠Eno抗原特异性Bm数(47.25±13.81、43.14±15.95)明显多于定植未感染免疫正常组和未定植感染免疫正常组(8.00±3.74、8.50±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定植后感染免疫正常组和定植后感染免疫抑制组、定植未感染免疫正常组与未定植感染免疫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念珠菌定植后感染的小鼠血清抗Eno Ig G水平较Ig M、Ig A水平显著升高;抗Eno Ig G水平与特异性Bm频数呈正相关(r=0.737,P<0.01)。抗Eno Ig G水平与特异性Bm频数呈正相关(r=0.737,P<0.01)。结论念珠菌定植并在遭受侵袭性感染后特异性记忆细胞短时大量增殖可致Eno特异性Ig G抗体水平快速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感染 体液免疫 记忆B细胞 elisp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在糖尿病并发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鸣 谭耀驹 +6 位作者 覃红娟 傅红梅 赖小敏 周德旺 梁启德 陈俊宇 姚银钗 《现代医院》 2015年第12期92-94,97,共4页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在糖尿病并发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广州市胸科医院糖尿病并发可疑肺结核病人共132例,对其进行PPD试验和ELISPOT试验。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糖尿病合并菌阳肺结核组、菌阴肺结核组、非结核、...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在糖尿病并发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广州市胸科医院糖尿病并发可疑肺结核病人共132例,对其进行PPD试验和ELISPOT试验。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糖尿病合并菌阳肺结核组、菌阴肺结核组、非结核、合并结核(菌阳组+菌阴组)四组,分别比较ELISPOT试验和PPD试验在这四组人群中的阳性率差异,并计算ELISPOT试验和PPD试验在糖尿病合并菌阳、菌阴、非肺结核、合并结核(菌阳+菌阴组)人群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且分析血糖控制情况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只有在糖尿病合并非结核人群中,ELISPOT试验和PPD试验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PD试验的假阳性率较高。在其它三组人群中,两个试验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PD试验在糖尿病合并菌阳、菌阴组中的特异性较低(<40%),而ELISPOT试验在每组人群中都保持了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80%)。ELISPOT试验对糖尿病合并结核(菌阳+菌阴)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6%、98.0%、87.5%和42.4%。血糖控制较差的人和血糖控制较好的人群比较,ELISPOT试验和PPD试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ELISPOT试验是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早期诊断的快速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结核 elisp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董璇 李天兴 +1 位作者 韩晓群 黄汉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8期91-93,共3页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2年8月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住院21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组)和18例肺癌胸膜转移患者(恶性肿瘤组),利用ELISPOT法检测两组患者胸水对...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2年8月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住院21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组)和18例肺癌胸膜转移患者(恶性肿瘤组),利用ELISPOT法检测两组患者胸水对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产生反应,分泌γ干扰素的效应T淋巴细胞的阳性率.结果 ELISPOT结果显示结核组胸水中T淋巴细胞检测阳性率为85.7%(18/21),明显高于恶性肿瘤组[16.7%(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POT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5.7%、83.3%.结论 ELISPOT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对于结核性胸膜炎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外周血烟曲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检测与结果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史利宁 胡毓安 +4 位作者 廖红 韩雪 韩丹丹 李晓军 李芳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86-1289,共4页
目的为评估烟曲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抗原是否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文中建立并优化检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TR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TR/AST)分泌干扰素γ(interferon... 目的为评估烟曲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抗原是否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文中建立并优化检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TR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TR/AST)分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与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 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检测技术,以探讨TR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在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方阵滴定法优化ELISPOT反应条件。以烟曲霉TR为特异性刺激物,阳性细胞刺激剂为对照,用ELISPOT技术检测20名健康人外周血PBMC分泌IFN-γ、IL-4的阳性斑点形成细胞(spot forming cell,SFC)频数。结果方阵滴定法结果显示,10μg TR抗原、健康人PBMC终浓度为3×105/孔时ELISPOT检测结果最佳。20名健康人特异性分泌IFN-γ和IL-4的SFC频数分别为15(3.5,59.5)个和0(0,0)个,IFN-γ的SFC频数显著高于IL-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R可刺激所有20名健康人产生IFN-γ应答,其中9例产生强IFN-γ应答(SFC>20个/3×105PBMC),占45%;而19名健康人在TR刺激后不产生IL-4应答,仅1例产生弱IL-4应答(SFC=1)。结论烟曲霉TR抗原诱导的T细胞免疫以Th1型免疫应答占绝对优势,因此,该抗原具有成为保护性抗原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曲霉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外周血白念珠菌果糖二磷酸醛缩酶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毓安 王静瑜 +5 位作者 商秀娟 李伟 周妍 陆静芬 李芳秋 史利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5-568,共4页
目的侵袭性念珠菌病临床致死率较高,文中旨在研究白念珠菌免疫优势抗原1,6-果糖二磷酸醛缩酶(Fba)的细胞免疫应答类型,以评估其在侵袭性念珠菌病中是否具有保护性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建立检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念珠菌Fba... 目的侵袭性念珠菌病临床致死率较高,文中旨在研究白念珠菌免疫优势抗原1,6-果糖二磷酸醛缩酶(Fba)的细胞免疫应答类型,以评估其在侵袭性念珠菌病中是否具有保护性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建立检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念珠菌Fba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与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用白念珠菌重组抗原Fba为刺激物,检测26名健康人外周血PBMC中分泌IFN-γ、IL-4和IL-17A的阳性斑点形成细胞(SFC)频数。结果 Fba刺激后,26名健康人分泌IFN-γ、IL-4和IL-17A的频数分别为23.00(9.75,42.50)个、0(0,0.25)个和1.5(0.75,8.25)个,三者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FN-γ、IL-4和IL-17A的应答率分别为100%(26/26)、15.38%(4/26)和76.92%(20/26),IFN-γ和IL-17A的应答率显著高于IL-4应答率(P<0.01)。其中Fba刺激后产生强IFN-γ应答(SFC≥20)者占57.69%(15/26),而产生IL-17A强应答者1人,无人产生强IL-4应答。健康受试者PBMC应答同时产生Th1和Th17型应答者占65.38%(17/26);其中19.23%(5/26)的受试对象仅产生Th1型细胞免疫应答,无受试对象单独产生Th2型细胞免疫应答。结论白念珠菌特异性抗原Fba诱导的T细胞免疫以Th1型和Th17型为主,提示该抗原将产生保护性细胞免疫应答,具有成为理想疫苗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二磷酸醛缩酶 酶联免疫斑点法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7 白念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