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Glycoprotein D Gene of Bovine Herpesvirus-1 Strain Luojing
1
作者 LIJi-chang TONGGuang-zhi +2 位作者 QIUHua-Ji ZHOUYan-Jun XUEQia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3年第2期137-140,共4页
By means of PCR,the gene encoding gD of bovine herpesvirus-1 (BHV-1) strain Luojing was amplified,cloned and sequenced.Th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is gD gene was (1 251 bp,)encoding 417 amino acids.Comparied with the... By means of PCR,the gene encoding gD of bovine herpesvirus-1 (BHV-1) strain Luojing was amplified,cloned and sequenced.Th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is gD gene was (1 251 bp,)encoding 417 amino acids.Comparied with the published P8-2 strain,the homology of the necleotide sequence is 99.92%,and that of 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is 100%.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gD of BHV-1 was highly conserva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vine herpesvirus-1(BHV-1) D glycoprotein gene(gD) CLONING sequence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6P[1]型牛轮状病毒BLL株全基因组遗传特征分析
2
作者 张锦华 刘夏飞 +8 位作者 余俊杰 范佳欣 王铭月 熊光萍 王怡鹏 李丹地 孙晓曼 庞立丽 段招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目的了解牛轮状病毒的基因组特征和遗传变异规律。方法对一株分离培养的G6P[1]型牛轮状病毒BLL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分子特征分析。利用MEGA7.0、DNAMAN等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性和基因分型分析,并构建全基因组进化树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结... 目的了解牛轮状病毒的基因组特征和遗传变异规律。方法对一株分离培养的G6P[1]型牛轮状病毒BLL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分子特征分析。利用MEGA7.0、DNAMAN等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性和基因分型分析,并构建全基因组进化树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结果BLL株的全基因型为G6-P[1]-I2-R2-C2-M2-A3-N2-T6-E2-H3,BLL株的VP7基因与中国RVA/Cow-wt/HB01/China/2021株同源性最高,VP4基因与RVA/Human-tc/ISR/Ro8059/1995株处于同一分支。对不同型别的VP8*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BLL株唾液酸受体结合区与P[1]型毒株相似,与其他型别毒株差异较大,但是189位残基只与Ro8059株相同,与其余株不同。结论BLL株具有潜在感染人的风险,有必要对该毒株进行持续监测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这将为我国深入开展A组轮状病毒跨物种传播的研究提供更多资料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G6P[1] 序列分析 VP8*蛋白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染枣树的枣长线病毒1鉴定及基因组序列分析
3
作者 张佳 郭孟泽 +3 位作者 刘尚华 孙平平 张磊 李正男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3-900,共8页
【目的】系统调查枣长线病毒1(Jujube closterovirus 1,JCV1)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流行情况,分析不同地区JCV1分离物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为JCV1的检测方法开发和科学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疑似感染病毒的枣树... 【目的】系统调查枣长线病毒1(Jujube closterovirus 1,JCV1)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流行情况,分析不同地区JCV1分离物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为JCV1的检测方法开发和科学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疑似感染病毒的枣树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NGS测序技术对枣树叶片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采用RT-PCR检测JCV1的发生情况;RT-PCR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获得JCV1全基因组序列,利用VectorNTI、MEGA11、SDTV1.2、RDP4、Geneious Pro 4.8.4等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JCV1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序列一致性分析、重组分析及二级结构预测。【结果】通过NGS测序,在表现花叶症状的枣树样品中仅发现JCV1一种病毒,表明该病毒与采样地枣树的花叶症状密切相关;RT-PCR检测结果显示,JCV1在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枣园中的检出率为52%;获得的JCV1内蒙古地区分离物23IM_ZiJu1的全长基因组序列为14209 nt,编码6个开放阅读框。序列一致性分析表明,23IM_ZiJu1与来自新疆地区JCV1分离物(AKS15-20)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及其RdRp、HSP70和CP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均最高,分别为98.7%、99.1%、99.8%和99.7%。基于RdRp、HSP70和CP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23IM_ZiJu1与新疆地区2个分离物AKS15-20和AKS15-17聚集于同一分支,且23IM_ZiJu1与AKS15-20的亲缘关系最近。重组分析表明,基因组中存在1个显著的重组事件。来自不同地区JCV1分离物的蛋白质二级结构差异主要体现在β-转角、β-折叠和α-螺旋的有无及其长度上。【结论】本研究是继新疆地区后,首次在内蒙古地区检测到JCV1分离物(23IM_ZiJu1),并获得其基因组序列以及与同属其他已知病毒间的进化关系。获得的基因组序列为JCV1的遗传变异研究和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树 枣长线病毒1 序列一致性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楼δ-双分病毒1号的首次报道及其近全长基因组序列分析
4
作者 穆爱秋 何鹏 +4 位作者 向秋利 杨韵琪 廖然倩 李凡 兰平秀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7,共8页
【目的】明确在滇重楼(Paris yunnanensis)上发现的双分病毒科(Partitiviridae)δ-双分病毒属(Deltapartitivirus)新成员的分类地位及其发生情况。【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技术,对2020年采自云南省丽江... 【目的】明确在滇重楼(Paris yunnanensis)上发现的双分病毒科(Partitiviridae)δ-双分病毒属(Deltapartitivirus)新成员的分类地位及其发生情况。【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技术,对2020年采自云南省丽江市疑似病毒病感染的滇重楼叶片样品进行检测,获取疑似δ-双分病毒属新成员的近全长基因组序列,并将其暂时命名为Paris deltapartitivirus 1(ParDPV1)。利用RT-PCR技术对ParDPV1进行扩增,并基于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性、CP和RdRp的系统发育分析,验证其分类地位。通过对2020年、2023年和2024年采集的798份样品进行检测,评估ParDPV1在田间的发生情况。【结果】从表现为轻度斑驳的滇重楼叶片中获得1570 bp(dsRNA1)和1522 bp(dsRNA2)的ParDPV1近全长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显示这2个片段分别编码病毒的RdRp和CP,与δ-双分病毒属成员RdRp和CP的氨基酸一致性分别为34.80%~62.18%和17.51%~29.19%,均显著低于该属新病毒的分类标准(RdRp氨基酸一致性≤90%,CP氨基酸一致性≤80%)。基于RdRp和CP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ParDPV1与δ-双分病毒属成员聚为一支。在798份样品的RT-PCR检测中,仅在3份无明显症状或表现轻度斑驳的样品中检测到ParDPV1的侵染。【结论】ParDPV1为δ-双分病毒属未经报道的成员,在田间仅零星发生,不引起或仅引起感病植株较轻的症状。建议Paris deltapartitivirus 1(ParDPV1)为该病毒的通用名,Deltapartitivirus paris为病毒的种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 病毒病害 重楼δ-双分病毒1 序列分析 种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6P[1]型牛轮状病毒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铭月 张锦华 +6 位作者 章青 孔翔羽 王宏 孙晓曼 李丹地 庞立丽 段招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从轮状病毒阳性的牛粪便标本中,分离出一株G6P[1]型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对其进行培养和鉴定。方法用PBS溶液重悬粪便标本并离心,将其上清过滤除菌和胰酶处理后,利用MA104细胞进行分离培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目的从轮状病毒阳性的牛粪便标本中,分离出一株G6P[1]型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对其进行培养和鉴定。方法用PBS溶液重悬粪便标本并离心,将其上清过滤除菌和胰酶处理后,利用MA104细胞进行分离培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样本VP4和VP7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与GenBank上的参考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进化树,分析确定其G/P基因分型。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olyacrylamin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噬斑实验和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等技术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鉴定和纯化。绘制病毒生长动力学曲线。结果分离培养了1株BRV毒株,将其命名BLL。VP7和VP4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此毒株为G6P[1]型轮状病毒。PAGE胶结果显示分离株电泳型为长型,条带呈现A组轮状病毒排列电泳图谱;通过噬斑实验将毒株进行了纯化。电镜检测到典型的轮状病毒颗粒。病毒生长动力学曲线可发现病毒在感染后6 h已经开始复制。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到G6P[1]型牛型轮状病毒,为研究G6P[1]型轮状病毒的病原学特征提供实验基础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G6P[1] 分离 噬斑实验 纯化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区1株牛细小病毒1型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6
作者 吴奥祺 罗宇航 +10 位作者 任同伟 王豪 董覃婷 覃一峰 韦祖樟 欧阳康 陈樱 黄伟坚 潘艳 李凤梅 谢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40-4549,共10页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牛细小病毒1型(Bovine parvovirus 1,BPV1)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变异情况,为BPV1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方法】试验从广西地区养牛场采集409份犊牛腹泻粪便样本,通过BPV1特异引物进行PCR检测,使用牛鼻甲骨细胞(...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牛细小病毒1型(Bovine parvovirus 1,BPV1)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变异情况,为BPV1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方法】试验从广西地区养牛场采集409份犊牛腹泻粪便样本,通过BPV1特异引物进行PCR检测,使用牛鼻甲骨细胞(BT)对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收集产生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的BT细胞上清液,通过PCR扩增、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电镜观察等方法进行病毒鉴定。测定BPV1分离株感染BT细胞后不同时间病毒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median tissue culture infectious dose,TCID_(50)),绘制病毒多步生长曲线。利用高通量测序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409份粪便样本检测到1例BPV1阳性,阳性率为0.24%。病料接种BT细胞盲传至第3代,可观察到细胞圆缩、弯曲、形成细胞团块、溶解等现象。PCR扩增结果显示,产生CPE细胞上清经PCR扩增可出现特异性条带;电镜可观察到圆形、无囊膜、直径约24 nm的病毒粒子;IFA结果显示,接种分离株的BT细胞内可观察到特异性绿色荧光,成功分离到1株BPV1,命名为GXBS2209。第6代分离株病毒滴度为10^(5.75)TCID_(50)/mL,多步生长曲线显示分离株感染BT细胞后病毒滴度在120 h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基因组全长为5515 bp(GenBank登录号:PP158225),与美国Bovine parvovirus株全基因组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8.7%。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Bovine parvovirus株处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最近。分离株与参考毒株NS1、VP2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8%~99.4%、94.4%~98.1%,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8%~99.5%、90.3%~99.4%;NS1和VP2序列中各有2和3个氨基酸位点替换。【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到1株BPV1,并对其全基因序列进行分析,为后续BPV1的致病机理、疫苗研究以及疾病防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细小病毒1型(BPV1) 病毒分离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在阻断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家系多囊肾/多囊肝病变1基因新突变遗传的应用
7
作者 王凝 郝燕 +7 位作者 陈大蔚 章志国 匡丹 张清 尹奕琪 魏兆莲 周平 曹云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6-101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二代测序(NGS)技术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连锁分析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RPKD)家系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个ARPKD家系,女方孕期产检发现胎儿有多囊肾行引产,胎儿基因检测为多囊肾/多... 目的探讨基于二代测序(NGS)技术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连锁分析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RPKD)家系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个ARPKD家系,女方孕期产检发现胎儿有多囊肾行引产,胎儿基因检测为多囊肾/多囊肝病变1基因(PKHD1)复合杂合突变c.10444C>T(父源)和c.4303del(母源),其中c.4303del突变为首次报道。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和NGS在突变位点两侧2M区域内选择335个信息丰富、紧密连锁的SNP位点作为遗传连锁标记,构建夫妇双方携带基因突变的SNP风险单体型。体外受精后行囊胚培养。对活检获得的滋养层细胞进行全基因组扩增(WGA)后,采用Sanger测序直接检测PKHD1基因突变,采用基于NGS的SNP连锁分析鉴别携带突变的染色体,同时进行拷贝数变异(CNV)分析以进行低深度的染色体非整倍性筛查。结果6个活检囊胚中有4个为未携带突变的整倍体,有1个携带杂合突变的嵌合体,1个测序数据波动大,无法判断。选择其中1枚未检测到突变的优质整倍体胚胎进行冻融胚胎移植(FET),足月分娩一健康婴儿。结论应用基于NGS的SNP连锁分析进行PGT具有高效稳定的特点,可有效阻断ARPKD在家系中的垂直传递,同时可避免因妊娠非整倍体胚胎而导致的流产问题。该研究也是首次针对PKHD1基因c.4303del突变的PGT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多囊肾/多囊肝病变1基因 SNP连锁分析 二代测序 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牛SFRP 1基因序列分析、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组织表达分析
8
作者 黄丽清 段安琴 +2 位作者 郑海英 杨春艳 尚江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07-1818,共12页
【目的】获取水牛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基因CDS区序列,并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功能,构建SFRP 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检测SFRP 1基因在水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探索SFRP 1基因在水牛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水牛卵... 【目的】获取水牛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基因CDS区序列,并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功能,构建SFRP 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检测SFRP 1基因在水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探索SFRP 1基因在水牛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水牛卵巢组织cDNA为模板,通过RT-PCR对SFRP 1基因CDS区序列进行扩增并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软件对水牛SFRP 1基因与不同物种进行比对和系统进化树构建,并预测SFRP1蛋白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结构等。将获得的目的基因连接至pCMV-HAhyPBase-mcheery载体并转染至水牛颗粒细胞,检测转染后荧光和基因表达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水牛不同组织中SFRP 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水牛SFRP 1基因CDS区长927 bp,共编码308个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水牛SFRP 1基因氨基酸序列与黄牛、牦牛、山羊、虎鲸、黑猩猩、北极狐、猫、人、小鼠的相似性分别为100%、100%、99.65%、98.58%、98.23%、98.23%、98.58%、98.23%、96.45%,存在CRD_FZ、NTR_like和DUF3367结构域。水牛SFRP 1基因核苷酸序列与黄牛、绵羊、山羊、牦牛、野牛、马鹿、野骆驼、猪、人的相似性分别为97.3%、95.9%、95.8%、94.5%、94.2%、93.7%、80.4%、78.5%和77.3%。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水牛与黄牛、牦牛、野牛聚为一支。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SFRP1蛋白呈碱性,为不稳定蛋白;第1—15位氨基酸处存在信号肽,为分泌型蛋白,存在跨膜结构,主要定位于细胞外;存在21个磷酸化位点和8个O-糖基化修饰位点。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构成;水牛、黄牛、人的SFRP1蛋白三级结构高度相似。成功构建pCMV-mcheery-SFRP1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水牛颗粒细胞,转染72 h后pCMV-mcheery-SFRP1重组质粒组细胞内SFRP 1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FRP 1基因在水牛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脾脏中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结论】SFRP 1基因在不同物种以及遗传进化过程中具有高保守性,在水牛不同组织中广泛表达。研究结果为今后探究SFRP 1基因在水牛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及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SFRP 1基因 序列分析 真核表达载体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1型疱疹病毒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分析
9
作者 郑焕琴 姜晓敏 +5 位作者 岳红 王宝岩 刘洋 张兴晓 张建龙 朱洪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40-3048,共9页
本试验旨在从临床样品中得到猫1型疱疹病毒(feline herpesvirus-1,FHV-1)分离株,为FHV-1疫苗候选毒株的研究奠定基础。从宠物医院采集疑似感染FHV-1的猫的眼鼻拭子,用猫肾细胞(Crandell reese feline kidney,CRFK)进行病毒分离,并进行... 本试验旨在从临床样品中得到猫1型疱疹病毒(feline herpesvirus-1,FHV-1)分离株,为FHV-1疫苗候选毒株的研究奠定基础。从宠物医院采集疑似感染FHV-1的猫的眼鼻拭子,用猫肾细胞(Crandell reese feline kidney,CRFK)进行病毒分离,并进行分离株的遗传进化分析、形态学电镜观察以及动物回归试验等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用CRFK细胞对临床样品进行分离培养,经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鉴定为FHV-1,并命名为“FHV-ZH2202”株。经高通量测序以及基因参考组装拼接获得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后,将其与国内流行毒株进行SNP分析,发现非同义突变SNP主要集中分布在UL22和US7基因。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对FHV-ZH2202与国内外流行株进行分析,FHV-ZH2202株与国内外流行株在UL22基因的同源性较高,但对于US7基因具有相对较远的亲缘性。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FHV-ZH2202株感染组猫全部发病,出现打喷嚏、眼鼻分泌物等典型症状,但无死亡病例出现。感染后第2天开始,感染组猫通过眼鼻向外界排毒,持续6~8 d。本研究成功分离到1株FHV-1病毒,并对其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鉴定,证明FHV-ZH2202株具有一定的致病性,为FHV-1疫苗候选毒株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疱疹病毒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分析 高通量测序 动物回归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河南毒株Henan-1的分离及其NSP2、ORF3、ORF5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彩勤 王旭荣 +2 位作者 杨增岐 赵炳武 宋长绪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将2007年1月河南省某猪场送检的疑似高热病病料处理后接种于Marc-145细胞,出现细胞聚集、固缩、脱落等特异性细胞病变。根据GenBank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针对NSP2、ORF3和ORF5基因的引物,RT-PCR扩... 将2007年1月河南省某猪场送检的疑似高热病病料处理后接种于Marc-145细胞,出现细胞聚集、固缩、脱落等特异性细胞病变。根据GenBank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针对NSP2、ORF3和ORF5基因的引物,RT-PCR扩增目的基因并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进行测序。并与国内外已发表的毒株的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分离毒株Henan-1是美洲型PRRSV,而且NSP2基因发生30个AA的不连续缺失;Henan-1的NSP2、ORF3和ORF5基因与JXA1、JX0612、HZ-X、HB-1(sh)、CH-1a、HB-2(sh)、SP、ATCC VR-2332、Henan-HN1、Resp PRRS/Repro MLV、PA8、BJ-4等毒株等位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3.0%~99.0%、88.3%~99.2%、88.6%~99.5%,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66.7%~97.9%、84.7%~98.8%、87.1%~99.5%;而ORF3和ORF5基因与LV4.2.1等位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64.7%和64.2%,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56.7%和61.0%。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Henan-1与JXA1、JX0612株的亲缘关系很近,与HB-1(sh)亲缘关系较近,与HZ-X、CH-1a、HB-2(sh)、SP、RespPRRS/Repro MLV等毒株处于不同的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Henan-1毒株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HIV-1毒株的流行状况 被引量:17
11
作者 冯铁建 赵广录 +2 位作者 陈琳 王晓辉 石向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7-641,共5页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毒株亚型及流行情况,分析其传染来源和传播规律。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22例在深圳市发现的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env基因和gag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序列...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毒株亚型及流行情况,分析其传染来源和传播规律。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22例在深圳市发现的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env基因和gag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22份样本中共存在CRF01_AE、CRF08_BC、CRF07_BC3种重组毒株以及B'、B、C3种亚型,其在所有分析样本中的比例分别为45.1%(55/122)、31.1%(38/122)、6.6%(8/122)、14.8%(18/122)、1.6%(2/122)和0.8%(1/122)。CRF01_AE、CRF08_BC、CRF07_BC、B和B'亚型间的组内离散率分别为(4.455±1.478)%、(2.997±1.345)%、(4.380±2.024)%、(5.186±2.487)%和(4.869±2.638)%,与部分国内和国际参考株01AE.TH.90.CM240、97CNGX-9F、CN.97.C54A、B.US.83.JRFL、RL42核苷酸序列间的离散率分别为(5.228±0.823)%、(3.634±1.073)%、(4.233±1.119)%、(4.950±2.564)%、(5.795±2.198)%。CRF07_BC和CRF08_BC亚型以吸毒人群为主,CRF01_AE重组亚型以性途径和吸毒人群为主,B和B'亚型主要分布在静脉吸毒、性传播和献/输血人群。结论深圳地区有3种亚型和3种重组亚型HIV-1毒株流行,CRF01_AE、CRF08_BC重组亚型和B'亚型为主要流行毒株,CRF01_AE是性传播人群中的主要流行毒株,CRF08_BC和CRF01_AE是静脉吸毒人群中的主要流行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序列分析 亚型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乳头瘤病毒基因1型贵州GZLZ流行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海 张军 +7 位作者 杨忠成 廖梅 周碧君 王开功 文明 程振涛 王伟 胡兴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55-757,共3页
为了解牛乳头瘤病毒(BPV)GZLZ流行株全基因组序列、结构特征及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首先提取贵州六枝患病牛皮肤肿瘤样品DNA,以BPV L1基因的简并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测序并构建BPVL1基因进化树确定其为BPV1基因型。根据GenBank中BPV1参... 为了解牛乳头瘤病毒(BPV)GZLZ流行株全基因组序列、结构特征及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首先提取贵州六枝患病牛皮肤肿瘤样品DNA,以BPV L1基因的简并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测序并构建BPVL1基因进化树确定其为BPV1基因型。根据GenBank中BPV1参考株设计7对特异性引物,经扩增、测序、拼接后获得BPV流行株全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显示,贵州六枝GZLZ流行株基因组全长为7 946 bp,具有BPV1基因型的结构特征。本研究为贵州地区的牛乳头状瘤的病原鉴定、流行规律以及科学的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头瘤病毒基因1 全基因组序列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Lr35小麦β(1,3;1,4)葡聚糖苷酶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及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海燕 刘大群 +3 位作者 杨文香 李在峰 张立荣 李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29,共5页
根据已发表的植物β(1,3;1,4)葡聚糖苷酶基因设计引物,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被小麦叶锈菌诱导的小麦抗叶锈病基因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35中获得一个β(1,3;1,4)葡聚糖苷酶基因cDNA全长,命名为PR34,该基因全长序列为1416bp,具有一个编码... 根据已发表的植物β(1,3;1,4)葡聚糖苷酶基因设计引物,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被小麦叶锈菌诱导的小麦抗叶锈病基因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35中获得一个β(1,3;1,4)葡聚糖苷酶基因cDNA全长,命名为PR34,该基因全长序列为1416bp,具有一个编码335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ORF),其起始密码子ATG位于13bp处,终止密码子TAG位于1015bp处,3'末端有20bp的poly(A)尾,379bp的3'非翻译区。与GenBank中小麦、大麦等多个葡聚糖苷酶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对其推断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含有Glyco_hydro_17保守结构域,为葡聚糖苷酶基因蛋白结构域。Southern杂交显示,该基因在TcLr35小麦基因组中为低拷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β(1 3 1 4)葡聚糖苷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蟾蜍MCL-1 cDNA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姝芳 袁进强 +3 位作者 黄慧 诸葛慧 徐跃 杨仙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9-184,共6页
克隆日本蟾蜍(Bufo japonicus formosus)髓细胞白血病基因-1(myeloid cell leukemia-1,mcl-1),并进行序列分析。通过菌落PCR对日本蟾蜍皮肤cDNA质粒文库筛选获得目的基因。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进行分析,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 克隆日本蟾蜍(Bufo japonicus formosus)髓细胞白血病基因-1(myeloid cell leukemia-1,mcl-1),并进行序列分析。通过菌落PCR对日本蟾蜍皮肤cDNA质粒文库筛选获得目的基因。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进行分析,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序列分析表明mcl-1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JX219482)的cDNA全长为1 090 bp,5′端和3′端非翻译区域分别为19bp和432 bp,ORF由639个碱基组成,编码由21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经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发现,日本蟾蜍与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的同源性为60%,与其他7种动物的同源性在38%-55%之间。MCL-1氨基酸序列构建的进化树与传统动物分类学相符。日本蟾蜍MCL-1与人类同源蛋白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对其cDNA序列的进一步分析,将为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和药物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蟾蜍 髓细胞白血病基因-1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早熟禾叶绿素酶1基因PpCHL1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兰 滕珂 尹淑霞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共7页
利用RACE技术首次从草地早熟禾中克隆出叶绿素酶1基因(PpCHL1)的全长cDNA序列,提交到GenBank,登录号为KU145126;其开放阅读框为951bp,编码361个氨基酸,等电点6.11,平均亲水指数0.084,属于疏水性酸性蛋白。高级结构分析表明,其具有脂肪... 利用RACE技术首次从草地早熟禾中克隆出叶绿素酶1基因(PpCHL1)的全长cDNA序列,提交到GenBank,登录号为KU145126;其开放阅读框为951bp,编码361个氨基酸,等电点6.11,平均亲水指数0.084,属于疏水性酸性蛋白。高级结构分析表明,其具有脂肪酶家族的保守域及水解酶特异的功能活性位点。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其在草地早熟禾根、茎和叶及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脱落酸(ABA)、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后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pCHL1基因在草地早熟禾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存在明显的组织差异性,叶中的表达量最高且受ABA、SA和MeJA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叶绿素酶1 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RIG-1基因的PCR扩增及其序列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程玉强 焦培荣 +6 位作者 韦良孟 钟自富 廖顺娣 袁润余 贾宝琴 罗开健 廖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21,共7页
维甲酸诱导基因1(RIG-1)是细胞质中侦测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受体。论文旨在扩增北京鸭RIG-1编码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通过PCR方法,从北京鸭脾脏中扩增得到RIG-1基因cDNA,并使用LaserGene分子生物学分析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维甲酸诱导基因1(RIG-1)是细胞质中侦测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受体。论文旨在扩增北京鸭RIG-1编码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通过PCR方法,从北京鸭脾脏中扩增得到RIG-1基因cDNA,并使用LaserGene分子生物学分析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北京鸭的RIG-1基因cDNA开放阅读框全长2 802bp,编码933个氨基酸。结构预测发现鸭RIG-1结构与哺乳动物类似,N端有两个串联CARD区,中间为DExD/H解旋酶区,C端为抑制区,各功能区起重要作用的氨基酸较为保守。同源性及进化树分析发现鸭RIG-1与鹅和斑马鱼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3.7%、78.4%,与哺乳动物同源性高于50%,与其他鱼类的同源性低于50%。成功扩增出北京鸭RIG-1基因cDNA编码序列,为鸭RIG-1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诱导基因1 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分析 天然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鱼类寄生本尼登虫的ITS1序列 被引量:6
17
作者 丁雪娟 李安兴 +1 位作者 张剑英 廖翔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85-90,共6页
从不同的海水鱼上采获一批本尼登虫 (单殖纲、分室科、本尼登亚科 ) ,其中部分标本经形态学研究后仍不能定种 .本文采用PCR扩增及DNA序列测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对棘鳞鱼畏本尼登虫、玫氏新本尼登虫、新本尼登虫未定种 1和新本尼登虫未... 从不同的海水鱼上采获一批本尼登虫 (单殖纲、分室科、本尼登亚科 ) ,其中部分标本经形态学研究后仍不能定种 .本文采用PCR扩增及DNA序列测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对棘鳞鱼畏本尼登虫、玫氏新本尼登虫、新本尼登虫未定种 1和新本尼登虫未定种 2的rDNA基因的ITS1序列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新本尼登虫未定种 1和新本尼登虫未定种 2与玫氏新本尼登虫的ITS1序列非常相似 ,差异率为 0 7%(小于 1%) ,应为同一个种 .而本尼登虫与新本尼登虫间的差异在 33%以上 .本研究弥补了本尼登类单殖吸虫形态分类的某些不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尼登虫 单殖纲 海水鱼类 寄生虫 ITSl序列 内转录间隔区1 PCR扩增 DNA序列测定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部鲻鰕鯱P450 1A1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程章 聂湘平 +1 位作者 王芳 李凯彬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82-788,共7页
关键词 阿部鲻鰕鯱 P4501A1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纹夜蛾普通气味结合蛋白基因SlitGOBP1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钟国华 李苗孟 +2 位作者 胡美英 罗倩 马金亮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43,共6页
通过PCR扩增结合RACE技术克隆获得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普通气味结合蛋白1(GOBP1)基因(Slit—GOBP1)全序列.序列测定和结构分析表明,SlitGOBP1阅读框全长为495bp,编码164个氨基酸残基,预测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19270... 通过PCR扩增结合RACE技术克隆获得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普通气味结合蛋白1(GOBP1)基因(Slit—GOBP1)全序列.序列测定和结构分析表明,SlitGOBP1阅读框全长为495bp,编码164个氨基酸残基,预测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19270和5.29,与已报道的10种鳞翅目昆虫GOBP1相似性为90%-41%.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F159978.SlitGOBP1序列中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具有GOBP1的典型特征.SlitGOBP1编码的蛋白呈酸性,整个分子呈亲水性,在第40-60位和100位以后的氨基酸表现亲脂性,蛋白质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构成.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昆虫间GOBP1分子具有明显的保守性,SlitGOBP1与夜蛾科的烟青虫Helicoverpa assulta、烟芽夜蛾Heliothis virescerts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GOBP1属于一个分支,相似性分别为78.1%、87.6%和79.9%、这些结果为进一步了解斜纹夜蛾感受环境信息分子机制,研制昆虫行为调节剂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普通气味结合蛋白1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秀珍菇原基形成相关基因PpFBD1的克隆与表达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伟科 宋吉玲 +3 位作者 陆娜 袁卫东 闫静 陈观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3-97,共5页
前期研究中通过对秀珍菇经低温诱导后不同发育阶段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发现,ID为Cluster-6377.64510的基因(命名为PpFBD 1)在原基形成前期的样本中高表达。为进一步了解分析其表达特性及功能,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设计... 前期研究中通过对秀珍菇经低温诱导后不同发育阶段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发现,ID为Cluster-6377.64510的基因(命名为PpFBD 1)在原基形成前期的样本中高表达。为进一步了解分析其表达特性及功能,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秀珍菇中克隆获得了该基因的cDNA全长。该基因由342个核苷酸组成,编码一个由11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11 ku。进化树分析显示,PpFBD 1编码蛋白与糙皮侧耳hydrophobin 1编码的疏水蛋白亲缘关系最近。Gene Ontology功能分析表明,PpFBD 1主要参与真菌类细胞壁的合成。荧光定量RT-PCR检测显示,该基因在菌丝体经低温诱导后恢复至室温阶段(原基形成前期)表达量最高,这表明其可能参与调控秀珍菇原基形成过程。本研究结果为阐明秀珍菇原基形成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PpFBD 1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