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TP生物发光法检测E. coliO157∶H7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唐倩倩 王剑平 +2 位作者 盖玲 叶尊忠 应义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9-312,共4页
ATP生物发光法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定量微生物检测分析技术之一,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等特点,已在食品、化工、环境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是通过间接测定活菌总数来监测样品清洁度或卫生状况。文章利用ATP生物发光法建立了E.... ATP生物发光法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定量微生物检测分析技术之一,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等特点,已在食品、化工、环境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是通过间接测定活菌总数来监测样品清洁度或卫生状况。文章利用ATP生物发光法建立了E. coliO157∶H7与光源计数值的定量线性模型,研究了pH 7.4下四种不同的缓冲液(KH2PO4-NaOH,Na2HPO4-C6H8O7,PBS、Tris-HCl)、质量浓度为10 g.L-1下五种不同的化学物质(NaOH,NaCl,NaH2PO4,KCl,MgCl2)对E.coliO157∶H7光源计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Tris-HCl缓冲液对菌液的稀释效果最好,其对不同稀释浓度的区分能见度好,并且背景信号最小;MgCl2对发光有明显的增强作用,而NaOH,NaCl,NaH2PO4,KCl对发光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其中NaOH对发光的抑制作用最大,达60.56%。同时,ATP生物发光法与传统的培养法相关性良好(r=0.9608),检测限可达103cells.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生物发光 e. colio157h7 缓冲液 发光影响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猪源E.coliO_(157):H_7和O_(157):NM的药物敏感试验分析
2
作者 徐海滨 郭维植 +1 位作者 林杰 陈亢川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福建 e.colio157:h7 O157:NM 药物敏感试验 菌株 肉汤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磁分离技术在E.coli O157∶H7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唐倩倩 王剑平 +2 位作者 叶尊忠 盖玲 应义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614-2618,共5页
免疫磁分离(i mmunomagnetic separation)技术因其具有选择性好、特异性强、能起到浓缩的作用,已与其他快速检测方法如电化学、光学等方法连用,应用于食品、环境卫生检测等领域。免疫磁分离技术是目前最有推广价值的技术之一。文章通过... 免疫磁分离(i mmunomagnetic separation)技术因其具有选择性好、特异性强、能起到浓缩的作用,已与其他快速检测方法如电化学、光学等方法连用,应用于食品、环境卫生检测等领域。免疫磁分离技术是目前最有推广价值的技术之一。文章通过比较不同的E.coli O157∶H7-免疫磁珠(immunomagnetic beads,I MB)浓度配比、E.coli O157∶H7与Bacillus subtilis不同的体积比下的免疫磁分离的捕获率,得出当E.coli O157∶H7-I MB浓度配比为1∶30时,捕获率近100%,即所有的目标菌均可被捕获到;在总体积不变、IMB的加入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Bacillus subtilis比例的增加,捕获率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情况。同时,将IMS与ATP生物发光法结合起来,对不同浓度的E.coliO157∶H7进行了检测,得出该方法与传统的平板培养法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则R2=0.9882,检测限可低达102CFU.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io157h7 免疫磁分离 ATP生物发光 捕获率 菌落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源性Escherichia coli O157:H7分离鉴定、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云 卢婷 +7 位作者 张力国 赵明礼 孙冬冬 孙思超 梁伟峰 周国辉 师东方 于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3-88,共6页
了解某牛场犊牛群发腹泻后继发胸膜炎、腹膜炎并造成犊牛大量死亡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情况。采集病死犊牛肺、腹膜和肠系膜等脏器,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主要致病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引起此次犊牛... 了解某牛场犊牛群发腹泻后继发胸膜炎、腹膜炎并造成犊牛大量死亡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情况。采集病死犊牛肺、腹膜和肠系膜等脏器,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主要致病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引起此次犊牛腹泻及胸膜炎、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为E.coli O157:H7;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氨苄西林等12种抗生素耐药,对头孢哌酮、头孢他啶、丁胺卡那等8种抗生素敏感,表现为多重耐药。该分离菌同时携带tet B、str B、aad B、aph A、flo R和TEM等耐药基因,耐药基因型和耐药表型不完全相同。研究可为E.coli O157:H7的防治和耐药性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I O157:h7 药敏试验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牛源大肠杆菌O157∶H7的分离鉴定及ERIC-PCR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苏战强 张凌 +5 位作者 刘璐瑶 王栋 马晓玉 艾柯代·吐鲁洪 张毅 佟盼盼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189,共8页
为了了解牛源大肠杆菌(E.coli)O157∶H7在新疆地区的污染状况以及遗传多样性,探究不同地区分离菌株的遗传关系,为控制牛源E.coli O157∶H7的传播提供试验依据。将采集的样品在EC肉汤中进行增菌(37℃、180 r/min),接着将增菌液划线接种到... 为了了解牛源大肠杆菌(E.coli)O157∶H7在新疆地区的污染状况以及遗传多样性,探究不同地区分离菌株的遗传关系,为控制牛源E.coli O157∶H7的传播提供试验依据。将采集的样品在EC肉汤中进行增菌(37℃、180 r/min),接着将增菌液划线接种到SMAC平板上,37℃培养箱中过夜培养18 h左右。挑取SMAC平板上白色或无色单菌落接种MUG培养基,37℃培养18 h左右,将无荧光样品接种到SMAC平板上,37℃培养18 h左右,隔天挑取白色或无色单菌落进行PCR鉴定,具有rfbE和fliC基因条带的即为阳性菌株。将阳性菌株进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扩增(ERIC-PCR)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分析菌株之间的同源性关系。ERIC-PCR结果显示,相似性100%的菌株有3组。从伊犁地区分离到的菌株差异性最大,具有6种分型;其次是乌鲁木齐,具有4种分型。菌株来源多样性最多的在D簇,由此可见通过ERIC-PCR分型,可以进行溯源观察。ERIC-PCR能够区分特定采样点或物种的分离物,它能够证明从不同来源的菌株之间,存在着某些相似的ERIC特性,并聚集在同一个簇群中。该研究中筛选出的E.coli O157∶H7菌株具有广泛的遗传多样性,该方法对于检测不同物种间的细菌差异非常敏感。由此可见ERIC-PCR可以作为E.coli O157∶H7常规监测和鉴定的一个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I O157h7 eRIC-PCR 遗传关系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O_(157):H_7 rfbE基因和fliC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朱文冠 杨德胜 郭霄峰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2-24,共3页
根据已发表的E.coliO_(157):H_7EDL933株的rfbE基因和fliC基因,设计了两对引物,分别对两个O_(157):H_7菌株的rfbE基因和一个菌株的fliC基因进行PCR,并将PCR产物克隆于pMD18-T载体质粒。测序结果表明,获得到了与理论相符的582bprfbE基因... 根据已发表的E.coliO_(157):H_7EDL933株的rfbE基因和fliC基因,设计了两对引物,分别对两个O_(157):H_7菌株的rfbE基因和一个菌株的fliC基因进行PCR,并将PCR产物克隆于pMD18-T载体质粒。测序结果表明,获得到了与理论相符的582bprfbE基因片段和802bpfliC基因片段。一株菌的rfbE基因存在无意义突变(两个)。而另一株菌fliC基因有一个有意义突变(aac→g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I O157:h7 rtbe基因 fliC基因 克隆 大肠杆菌O157:h7 FLIC e基因 序列分析 O157:h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处理对果蔬表面E.coli O157∶H7生物膜的清除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林琳 陈文庆 +2 位作者 方厚智 高杰 崔海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93-298,共6页
本文探究了大气压冷等离子体(ACP)处理对E.coli O157∶H7生物膜清除作用的最佳处理功率和处理时间,并进一步探究了ACP处理对E.coli O157∶H7生物膜的抗菌机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了ACP处理前后生物膜形态的变化,最后将ACP处理应用... 本文探究了大气压冷等离子体(ACP)处理对E.coli O157∶H7生物膜清除作用的最佳处理功率和处理时间,并进一步探究了ACP处理对E.coli O157∶H7生物膜的抗菌机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了ACP处理前后生物膜形态的变化,最后将ACP处理应用到四种果蔬表面E.coli O157∶H7生物膜的清除上。结果表明,在最佳处理功率400 W,最佳处理时间3 min下,ACP通过抑制胞外聚合物中多糖及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来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并在处理当天分别对户太葡萄、圣女果、维多利亚青提及生菜这四种果蔬表面清除98.99%±0.38%、99.92%±0.20%、96.84%±0.18%、99.80%±0.23%的E.coli O157∶H7生物膜,在5 d内仍表现出了较好的抑制效果,延长了四种果蔬的贮藏期。结合感官评定结果,ACP处理虽对四种果蔬的色泽和感官品质略有影响,但仍能被大家所接受。综上,ACP处理可在基本不影响四种果蔬的色泽及感官品质前提下,对果蔬表面的E.coli O157∶H7生物膜有明显的清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冷等离子体(ACP) e.coli O157h7 生物膜 果蔬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纳米金标记二抗增强表面等离子共振检测E.coli O 157:H7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阳 李荣卓 +1 位作者 毛禄刚 刘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01-205,共5页
基于双通道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器,结合不同粒径的金纳米粒子(Au nanoparticle,Au NPs)标记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PAb)作为第二抗体,采用氨基偶联的方法将PAb固定在传感器表面作为第一抗体,采... 基于双通道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器,结合不同粒径的金纳米粒子(Au nanoparticle,Au NPs)标记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PAb)作为第二抗体,采用氨基偶联的方法将PAb固定在传感器表面作为第一抗体,采用三明治夹心法进行了检测大肠杆菌O157∶H7(E.coli O157∶H7)的研究。考察3种粒径的Au NPs作为标记物,增强SPR响应信号检测E.coli O157∶H7的能力。结果表明,增强效果最佳的Au NPs粒径为17.79 nm,其可检测到的E.coli O157∶H7的最低浓度为10 CFU/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e.COLI O157h7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 标记 不同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丘市、济源市腹泻患者、家禽、家畜粪便中E.coli O157:H7的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殿法 陈福来 夏胜利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42-644,共3页
目的 :对商丘市、济源市从腹泻患者和家禽、家畜粪便中首次分离的E .coliO1 57:H7进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方法 :采集疫区患者、外环境、家畜和家禽粪便标本 1 895份 ,采用mEC肉汤增菌、胶体金免疫卡快速测定法、免疫磁珠集菌法、C... 目的 :对商丘市、济源市从腹泻患者和家禽、家畜粪便中首次分离的E .coliO1 57:H7进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方法 :采集疫区患者、外环境、家畜和家禽粪便标本 1 895份 ,采用mEC肉汤增菌、胶体金免疫卡快速测定法、免疫磁珠集菌法、CHROMAGAR O1 57:H7显色培养基分离及多重PCR分析毒力基因等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检测。结果 :共分离出 1 37株E .coliO1 57:H7菌株 ,在CHROMAGAR O1 57:H7显色培养基生长形态、颜色 ,生化反应出现多样化 ,rfbO1 57、stx2、hlyA、eaeA基因检测均阳性的有 58株 ,stx2阳性 1株 ,eaeA阳性 4株 ,72株无毒力基因。结论 :为本省实验室诊断E .coliO1 57:H7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同种类的家禽、家畜分离的产毒菌株比例差别显著 ,以波尔山羊最为突出 ;为今后在制定对该菌的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丘市 鉴定 济源市 腹泻 e.colio157:h7 多重PCR分析 毒力基因 免疫磁珠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Escherichia coli O157∶H7直接快速检测的倏逝波荧光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方顺燕 宋丹 +4 位作者 刘艳萍 徐文娟 刘佳瑶 韩向峙 龙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8-234,共7页
通过融合倏逝波荧光光纤传感器和特异性核酸适配体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倏逝波荧光原理及其与病原菌尺寸效应的Escherichia coli O157∶H7(E.coli O157∶H7)直接快速检测方法。基本原理是当一定浓度荧光标记E.coli O157∶H7核酸适配体... 通过融合倏逝波荧光光纤传感器和特异性核酸适配体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倏逝波荧光原理及其与病原菌尺寸效应的Escherichia coli O157∶H7(E.coli O157∶H7)直接快速检测方法。基本原理是当一定浓度荧光标记E.coli O157∶H7核酸适配体加入样品检测池时,倏逝波激发荧光分子发出荧光,利用倏逝波全光纤生物传感器即可实现荧光信号的定量检测;当荧光标记的核酸适配体与E.coli O157∶H7混合后加入样品检测池,因倏逝波渗入深度仅为100 nm,导致特异性结合E.coli O157∶H7的核酸适配体标记荧光分子不能被激发,从而使得检测荧光信号降低;利用荧光信号强度与E.coli O157∶H7浓度的比例关系即可实现其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E.coli O157∶H7的检测限可达610 CFU/mL,线性检测区间为1.1×10^3-1.4×10^7 CFU/mL。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在40%-18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0%之内,水样基质对E.coli O157∶H7的检测没有明显影响。本研究建立基于倏逝波荧光原理及其与病原菌尺寸效应的生物传感分析方法具有普适性,仅需使用不同荧光标记的生物识别分子即可实现其他病原菌的直接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i O157h7 核酸适配体 倏逝波荧光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同一份市售活鸡中检出E.coli O157∶H7和沙门菌的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丹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6-476,478,共2页
关键词 O157:h7 e.COLI 同时检出 沙门菌 市售 食源性致病菌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食物中毒 食品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 Coli O157 : H7 from Infected Newborn Calves in Northeast China
12
作者 Zhi Yong Liu Na +6 位作者 Zhang Pei Fan Yu-ying Jia Hao-tian Ge Rui-dong Mu Jing Lei Lei Liu Yu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8年第4期53-61,共9页
Escherichia coli O157 : H7 is a foodborne pathogen that poses a major threat to public health. Epidemiologic investigations have identified dairy cows, especially calves, are the principal reservoir of E. coli O157 : ... Escherichia coli O157 : H7 is a foodborne pathogen that poses a major threat to public health. Epidemiologic investigations have identified dairy cows, especially calves, are the principal reservoir of E. coli O157 : H7.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results, E. coli O157 : H7 was the main cause of E. coli disease outbreak in late October, 2015, and more than 90% of newborn calves died of serious diarrhea. Through further experiments, the drug sensitivity and resistance of the strain, the expression of the virulence gene and virulence pathogenicity were studied. E. coli O157 : H7 isolates were resistant to 12 antibiotics including penicillin, tetracycline and ampicillin, and were sensitive to eight antibiotics including cefoperazone, ceftazidime and amikacin. Resistance genes included tetB, strB, aadB, aphA, floR, TEM and virulence genes included stx1, eaeA and hlyA. Using specific pathogen free mic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isolate was pathogenic with a median lethal dose of 7.9×107 CFU · mL-1. This study described the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E. coli O157 : H7 infection. These results guided the use of antibiotics in prevent and control of bacterial infection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 coli O157:h7 drug sensitivity test PAThOGeNICITY resistance gene virulence ge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参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建昌 王金凤 +3 位作者 段永生 李静 陈志敏 陈瑞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26-231,共6页
针对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rfb E和Flic靶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并加入内参(internal amplification control,IAC),建立能够实时监控反应过程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 针对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rfb E和Flic靶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并加入内参(internal amplification control,IAC),建立能够实时监控反应过程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E.coli O157∶H7基因组DNA的最低检测限为1 pg/μL;对含有靶基因质粒的最低检测限为103 copies/μL;对细菌的最低检测限为5×103 CFM/m L;Ct值与模板拷贝数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人工污染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菌量为7 CFM/25 g时,采用水洗加试剂盒法提取DNA,E.coli O157∶H7在增菌6 h后即可检出;而采用水煮法提取DNA,则在增菌10 h后方可检出。建立的E.coli O157∶H7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既能有效检测食品中O157∶H7,又能实时监测PCR反应过程,有效防止"假阴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rfb e FLIC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源大肠杆菌O157∶H7分离与鉴定及其毒力基因检测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桃 苏战强 +7 位作者 夏利宁 王雨朦 周银萍 刘媛媛 买占海 张彩云 姚刚 况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36-1141,共6页
目的研究新疆肉牛主产区健康牛群中该菌的携带情况及致病的可能性。方法对采自新疆伊犁昭苏县某牛场健康牛的85份新鲜牛粪样本,增菌后用SMAC平板和MUG实验进行筛选,再用PCR技术和生化试验鉴定;对分离到的E.coli O157∶H7用PCR法检测其S... 目的研究新疆肉牛主产区健康牛群中该菌的携带情况及致病的可能性。方法对采自新疆伊犁昭苏县某牛场健康牛的85份新鲜牛粪样本,增菌后用SMAC平板和MUG实验进行筛选,再用PCR技术和生化试验鉴定;对分离到的E.coli O157∶H7用PCR法检测其Stx1、Stx2、eaeA、tccp和Hly等基因携带情况;用腹腔注射EC肉汤增菌原液的方法进行动物攻毒实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结果 85份粪样中只鉴定出1株E.coli O157∶H7,检出率为1.176%;而这株菌同时携带被检测的5种毒力基因;攻毒实验所有的小白鼠于24h内全部死亡。结论新疆伊犁地区牛群携带有E.coli O157∶H7,从所分离到菌株所携带的毒力基因情况和对小白鼠攻毒实验结果发现,这株菌对人有很强的潜在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源大肠杆菌 e.COLI O157h7 分离鉴定 毒力基因 动物毒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内毒素鸡卵黄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宏新 刘晓阳 +1 位作者 程军 李书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4-167,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LPS和O-SP的免疫原性,制备出特异性抗内毒素(LPS)鸡卵黄免疫球蛋白(eggyolkimmunoglobulin,IgY),用于对E.coliO157:H7的免疫预防及检测。方法:分别用灭活E.coliO157:H7菌体、不同浓度内毒素(LPS)及O-特异性多糖链(O-SP)与... 目的:比较研究LPS和O-SP的免疫原性,制备出特异性抗内毒素(LPS)鸡卵黄免疫球蛋白(eggyolkimmunoglobulin,IgY),用于对E.coliO157:H7的免疫预防及检测。方法:分别用灭活E.coliO157:H7菌体、不同浓度内毒素(LPS)及O-特异性多糖链(O-SP)与不完全弗氏佐剂充分乳化后作抗原免疫临产蛋母鸡,以水稀释法从卵黄中提取抗体,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实现对抗体的纯化,间接ELISA及双向免疫扩散检测抗体产生效价与活性。结果与结论:所制内毒素(LPS)和O-SP均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刺激鸡体后可产生高效价抗体,灭活菌体、600μg/mlLPS、1200μg/mlLPS、2000μg/mlLPS、O-SP抗体产生效价最高可分别达1:32000、1:28000、1:32000、1:12000、1:40000。结合离子交换色谱,用0.185mol/L的离子强度可实现一步洗脱纯化抗体,制备出高纯度、高活性、特异性强的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为大肠杆菌O157:H7的感染防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在此实验基础之上可进一步探讨应用特异性IgY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I O157:h7 防治 内毒素 鸡卵黄抗体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157∶H7的分子生物学检测与分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艳 叶冬青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67-870,875,共5页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检测 O157:h7 分型方法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溶血尿毒综合征 分子生物学技术 O157:h7 e.col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源大肠杆菌O157∶H7的分离鉴定
17
作者 王雨朦 张桃 +4 位作者 丁浩 齐文静 何国文 苏战强 况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780-2785,共6页
为调查新疆部分地区E.coli O157∶H7的感染情况和菌株致病性,从新疆阿克苏、伊犁、塔城3个地区的牛场采集新鲜粪样564份,对E.coli O157∶H7进行分离与鉴定。利用E.coli营养肉汤(EC肉汤)对样品进行增菌后,用山梨醇麦康凯培养基(SMAC)平... 为调查新疆部分地区E.coli O157∶H7的感染情况和菌株致病性,从新疆阿克苏、伊犁、塔城3个地区的牛场采集新鲜粪样564份,对E.coli O157∶H7进行分离与鉴定。利用E.coli营养肉汤(EC肉汤)对样品进行增菌后,用山梨醇麦康凯培养基(SMAC)平板选择性培养,再经过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醛酸苷培养基(MUG)的筛选,对疑似菌株进行生化和PCR鉴定,并将分离鉴定到的菌株进行小鼠攻毒试验。结果显示,从伊犁地区采集的样品中共分离出2株E.coli O157∶H7(Y166和Y226),其检出率为0.88%;小鼠攻毒试验中,Y166和Y226试验组小鼠在48h内全部死亡,具有一定致病性;从阿克苏、塔城所采样品中未分离到E.coli O157∶H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I O157h7 分离鉴定 PCR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肝菌O157:H7紧密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贺晓龙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6年第3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大肠肝菌 大肠埃希氏菌 e.COLI 毒力因子 出血性肠炎 大肠埃希菌 肠出血性 高致病力 外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肠埃希菌O157∶H7的荧光定量冻干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粟元 朱龙佼 +2 位作者 曹继娟 刘建龙 许文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4-275,共12页
大肠埃希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E.coli O157∶H7)作为一种食源性致病菌,其分布广泛、危害性大。为了研制一种基于E.coli O157∶H7的既能实现快速、简单和灵敏检测,又能够实现常温储存及运输的试剂盒,本研究利用实时荧... 大肠埃希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E.coli O157∶H7)作为一种食源性致病菌,其分布广泛、危害性大。为了研制一种基于E.coli O157∶H7的既能实现快速、简单和灵敏检测,又能够实现常温储存及运输的试剂盒,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技术,结合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研制了保留核酸检测性能、易于常温储存及运输、减少气溶胶污染的E.coli O157∶H7荧光定量冻干检测试剂盒。研制的试剂盒采用冻干技术保留了核酸扩增试剂的检测性能,复水后,在Taq 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通过循环扩增实时监测荧光信号的积累,实现荧光定量检测,所提出的方法在40 min内可检测到2.1 copies/μL的eaeA基因。该技术为E.coli O157∶H7的检测提供良好的研究基础和技术参考,填补了市场灵敏度高、便于储存的E.coli O157∶H7检测试剂盒的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i O157h7 核酸 荧光定量PCR 冻干保护剂 试剂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113株大肠杆菌O157:H7的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20
作者 张平平 朱叶飞 +2 位作者 董晨 钱慧敏 朱凤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4-138,共5页
目的:分析江苏省不同地区和年代分离的EscherichiacoliO157:H7(E.coliO157:H7)之间的同源性。方法: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分析法对113株E.coliO157:H7菌株进行分子分型,采用软件BioNumeric... 目的:分析江苏省不同地区和年代分离的EscherichiacoliO157:H7(E.coliO157:H7)之间的同源性。方法: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分析法对113株E.coliO157:H7菌株进行分子分型,采用软件BioNumerics Version4.0对分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113株E.coliO157:H7共分37个型别,不同来源的菌株存在相同的基因型别,不同的地区和物种之间存在着相互传播。结论:AFLP可以用于对不同来源的E.coliO157:H7进行分子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io157:h7 AFLP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