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9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对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秦蕾 李广鹏 +4 位作者 申培君 张兰芳 杨晓飞 彭梅娟 张野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8-636,共9页
目的观察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后,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活性的变化。方法纳入2020年4月—2022年6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就诊的HBe 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53... 目的观察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后,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活性的变化。方法纳入2020年4月—2022年6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就诊的HBe 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53例,予以PEG-IFN-α-2b(180μg/周,皮下注射)抗病毒治疗,研究终点为HBsAg阴转(疗程<48周)或48周(疗程≥48周),分别选取基线和研究终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分泌穿孔素、颗粒酶B、IFN-γ的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频数。选择HLA-A^(*)02限制性患者17例,纯化CD8^(+)T淋巴细胞,建立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与Hep G2.2.15细胞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共培养系统,通过检测上清中乳酸脱氢酶水平计算Hep G2.2.15细胞死亡率,检测上清中HBV DNA水平、毒性分子和细胞因子分泌,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配体表达,评估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的杀伤功能。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研究终点时,HBsAg阴转率为30.19%(16/53)。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CD3+、CD4+、CD8^(+)T淋巴细胞)在基线和研究终点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研究终点时,患者分泌穿孔素、颗粒酶B、IFN-γ的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频数较基线显著升高(U=177.50,t=11.90,U=186.50,P值均<0.001),发生HBsAg阴转的患者分泌穿孔素、颗粒酶B、IFN-γ的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频数亦显著高于未发生HBsAg阴转的患者(U=120.50,t=2.73,U=121.50,P值均<0.01)。在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共培养系统中,研究终点时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均可诱导Hep G2.2.15细胞上清中HBV DNA显著下降(P值均<0.001),IFN-γ和TNF-α分泌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5),但仅在直接接触共培养系统中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诱导Hep G2.2.15细胞死亡比例升高(13.62%±3.27%vs 11.39%±2.40%,t=2.27,P=0.030),穿孔素和颗粒酶B分泌水平亦升高(t=72.50,U=52.50,P值均<0.05)。在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共培养系统中,发生HBsAg阴转的患者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较未发生HBsAg阴转的患者诱导HBV DNA下降水平均更显著(P值均<0.05),IFN-γ和TNF-α分泌水平均升高(P值均<0.05)。结论PEG-IFN-α-2b治疗HBe 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可获得较高的HBsAg阴转率,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活性显著增强,且与HBsAg阴转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 乙型肝炎e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CD8阳性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E^(rns)结构蛋白鼠源单个B细胞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2
作者 黄禹丰 吴睿智 +9 位作者 徐璐 邹兴启 车斯琪 李芳韬 夏应菊 赵俊杰 赵启祖 刘业兵 贾伟新 朱元源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27,共10页
研制猪瘟病毒(CSFV)E^(rns)结构蛋白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对研究E^(rns)抗原结构和建立CSFV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利用单个B细胞抗体技术制备系列单抗,用CSFV E^(rns)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流式分选技术分选特异性结合E^(... 研制猪瘟病毒(CSFV)E^(rns)结构蛋白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对研究E^(rns)抗原结构和建立CSFV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利用单个B细胞抗体技术制备系列单抗,用CSFV E^(rns)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流式分选技术分选特异性结合E^(rns)蛋白的单个B细胞,利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IgG抗体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分别构建IgG抗体重链和轻链完整基因重组质粒,然后将重链和轻链重组质粒共转染至人胚胎肾细胞(HEK-293T)中进行单抗表达、纯化,并对单抗进行蛋白免疫印记(WB)、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IFA)鉴定。流式分选结果显示,本试验分选得到48个特异性结合E^(rns)蛋白的单个B细胞。PCR扩增结果显示,从48个B细胞中扩增得到16对配对的IgG抗体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WB、间接ELISA和IFA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制备得到13株能与CSFV发生反应的E^(rns)单抗,其中1株(E0M11)仅与CSFV疫苗毒株(HCLV株、Thiverval株)反应,不与CSFV流行毒株(IVDC-HeB-01、IVDC-HuB-06)和牛流行性腹泻病毒(BVDV)反应。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了快速筛选CSFV单抗的技术平台,制备的单抗有望用于CSFV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CSFV) 单克隆抗体 单个b细胞抗体技术 e^(rns)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HBsAg清除的影响因素以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3
作者 张映媛 许丹青 +6 位作者 木唤 何愿强 王远珍 刘春云 李卫昆 牟春燕 刘立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5-1532,共8页
目的 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b)治疗后发生HBsAg清除的预测因素,比较不同特征下各指标对HBsAg清除率的影响,建立联合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5月—2023年5月于昆... 目的 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b)治疗后发生HBsAg清除的预测因素,比较不同特征下各指标对HBsAg清除率的影响,建立联合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5月—2023年5月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HBeAg阴性的CHB患者,共125例,入组患者使用PEG-IFN-α-2b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UC)治疗,疗程满48周,分为HBsAg清除组和HBsAg未清除组,分别观察患者一般资料和治疗中不同时间节点的血清学生化指标、病毒学指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多配对样本秩和检验的Friedman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变量,建立多参数联合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单个指标以及联合预测模型对HBsAg清除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HBsAg水平(Z=-3.997)和治疗经历(χ^(2)=8.2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中WBC(χ^(2)=104.944)、中性粒细胞(NEUT)(χ^(2)=132.036)、PLT(χ^(2)=162.881)、促甲状腺激素(TSH)(χ^(2)=83.304)逐渐下降(P值均<0.05),ALT(χ^(2)=157.618)、AFP(χ^(2)=159.472)逐渐升高(P值均<0.05)。治疗48周时两组患者治疗经历(OR=0.232,95%CI:0.071~0.753)、HBs Ag基线值(OR=13.423,95%CI:3.276~54.997)、HBs Ag治疗12周较基线下降水平(OR=0.143,95%CI:0.040~0.515)、治疗过程中ALT最大值(OR=0.986,95%CI:0.980~0.993)、治疗过程中TSH最小值(OR=3.281,95%CI:1.413~7.619)是HBs Ag清除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构建HBs Ag清除的联合预测模型Y=-1.603-1.462×治疗经历+2.597×HBs Ag基线值-1.944×HBs Ag治疗12周较基线下降水平-0.014×治疗中ALT最大值+1.188×治疗中TSH最小值。单个指标预测HBs Ag清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从高到低依次为治疗中ALT最大值(AUC=0.824)、HBs Ag基线值(AUC=0.727)、治疗中TSH最小值(AUC=0.707)、HBs Ag治疗12周较基线下降水平(AUC=0.641)、治疗经历(AUC=0.636),而联合模型的预测价值更高(AUC=0.921);联合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与单一指标比较,显著提升(P值均<0.05)。结论 由HBs Ag基线值、HBs Ag治疗12周较基线下降水平、治疗中ALT最大值、治疗中TSH最小值等构建的联合预测模型对PEG-IFN-α-2b治疗HBe Ag阴性的CHB患者48周发生HBs Ag清除的预测价值较高,可为筛选适合治疗的患者和预测临床治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干扰素Α 乙型肝炎e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采样多保真度神经网络的土石坝邓肯—张E-B模型参数反演
4
作者 李江波 罗五洲 +2 位作者 夏旦 吕小龙 凌骐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146,167,共5页
为缓解土石坝参数反演过程中需多次调用有限元计算造成计算量过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保真度神经网络(MFNN)结合自适应采样的参数反演方法。即基于MFNN对不同保真度数据信息的融合能力,充分利用低保真度数据计算量小、易获得的优势,提... 为缓解土石坝参数反演过程中需多次调用有限元计算造成计算量过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保真度神经网络(MFNN)结合自适应采样的参数反演方法。即基于MFNN对不同保真度数据信息的融合能力,充分利用低保真度数据计算量小、易获得的优势,提高代理建模效率;结合自适应采样方法能针对性地提高代理模型局部精度的能力,可进一步降低计算成本。对土石坝邓肯—张E-B模型参数反演的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仅需少量迭代步便达到收敛,且根据反演值计算出的沉降位移响应与实测值吻合良好,精度满足工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反演分析 邓肯-张e-b 代理模型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随机场理论的邓肯-张E-B模型参数敏感性研究
5
作者 相彪 项甘雨 +1 位作者 杨连斌 郭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8-192,200,共6页
在土石坝工程中由于现场施工碾压的不确定性、料场取料的不均匀性导致坝料的力学参数在坝体空间上存在着变异性,这会使得采用确定参数的传统土石坝预测分析结果与坝体实际的应力变形性状存在差异。参考已建工程的坝料土工试验结果,引入... 在土石坝工程中由于现场施工碾压的不确定性、料场取料的不均匀性导致坝料的力学参数在坝体空间上存在着变异性,这会使得采用确定参数的传统土石坝预测分析结果与坝体实际的应力变形性状存在差异。参考已建工程的坝料土工试验结果,引入空间随机场理论,通过构建平稳随机场进行坝体三维静力分析,获得了邓肯-张E-B模型各力学参数对坝体沉降及水平位移的影响状况,研究了邓肯-张E-B模型各力学参数的敏感性问题,并给出了敏感性排序结论。结果表明,邓肯-张E-B模型中参数K_(b)、K、φ_(0)对坝体变形的影响较大,其中以参数K_(b)的影响最为明显,参数n、R_(f)的影响次之,而参数Δφ、m较不敏感。研究结论可为土石坝坝体变形的合理预测和坝料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空间随机场 邓肯-张e-b模型 参数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ayesian estimation for competing risk model under progressively hybrid censoring 被引量:3
6
作者 Min Wu Yimin Shi Yan W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6年第4期936-944,共9页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Bayesian and expected Bayesian(E-Bayesian) estimations of the parameter and reliability function for competing risk model from Gompertz distribution under Type-I progressively hybrid censori...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Bayesian and expected Bayesian(E-Bayesian) estimations of the parameter and reliability function for competing risk model from Gompertz distribution under Type-I progressively hybrid censoring scheme(PHCS). The estimations are obtained based on Gamma conjugate prior for the parameter under squared error(SE) and Linex loss function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ovided for the comparison purpose and one data set is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yesian estimation expected bayesian(e-bayesian) estimation Gompertz distribution Type-I progressively hybrid censo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单B细胞分选技术制备猪瘟病毒E2蛋白单克隆抗体及其在ELISA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马中元 郑君佐 +2 位作者 梁志博 潘丽 曾巧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79-4589,共11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猪瘟病毒E2单抗竞争ELISA检测方法,用于评价猪瘟C株弱毒苗和E2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首先,构建猪瘟E2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stBAC,通过悬浮培养SF9细胞高效表达E2蛋白;其次,用纯化的E2蛋白免疫BABL/c小鼠,通过流式分选...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猪瘟病毒E2单抗竞争ELISA检测方法,用于评价猪瘟C株弱毒苗和E2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首先,构建猪瘟E2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stBAC,通过悬浮培养SF9细胞高效表达E2蛋白;其次,用纯化的E2蛋白免疫BABL/c小鼠,通过流式分选IgM-PE-/E2-APC+型单个B细胞。然后,利用半巢式PCR分别扩增E2特异性IgG抗体的重链和轻链,测序后将抗体重链及轻链构建到pCDNA3.1载体,再将构建好的质粒共转染至HEK-293细胞,制备猪瘟E2单克隆抗体。结果表明,本研究通过单B细胞分选技术获得的两株单克隆抗体,即mAb3A9(IgG1,kappa)和mAb4F7(IgG2a,lambda),分别识别猪瘟E2蛋白B细胞线性表位25GLTTTWKEYSHDLQL^(39)和259GNTTVKVHASDERGP^(273)。此外,用上述两株单克隆抗体及E2蛋白建立的单抗竞争ELISA检测方法,在血清样本检测过程中,均展现出优异的诊断敏感性(97.49%,95.97%)及特异性(96.08%,94.38%),该研究为我国猪瘟的逐步净化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 e2 b细胞 表位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eAg诱导的免疫激活和免疫抑制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欣阳 涂正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6-1031,共6页
HBV感染诱导的慢性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半个世纪前,HBeAg在HBV感染者血清中首次被发现,尽管HBeAg并不参与HBV在肝细胞中的感染或复制,但其已被证实可干扰宿主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在慢性HBV感染的过程中发挥... HBV感染诱导的慢性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半个世纪前,HBeAg在HBV感染者血清中首次被发现,尽管HBeAg并不参与HBV在肝细胞中的感染或复制,但其已被证实可干扰宿主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在慢性HBV感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激活和免疫抑制作用。HBV对于感染的肝细胞并没有细胞毒性,免疫应答介导的抗病毒作用和炎症反应决定HBV是否被清除或者诱导肝脏炎症相关疾病。因此,本文对HBeAg的形成及其在慢性HBV感染中引起的免疫激活和免疫抑制机制进行综述,重点论述HBeAg对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所引起的不同免疫效应,阐述了其诱导免疫反应的两面性,并探讨HBeAg在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间的转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乙型肝炎e抗原 免疫激活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ETsac B质粒构建及其对达卡气单胞菌kdp E基因的有痕与无痕敲除效率评价
9
作者 凌博 陈丽青 +7 位作者 王宇 杨诺 范丽霞 郭桂英 李雪松 曾纪锋 李迁 郑继平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4期452-459,共8页
为构建一种新型基因敲除质粒,以pSET4s和pK18mobsac B质粒为基础,通过PCR和酶切连接的方法,构建了新质粒pSETsac B,然后以pK18mobsac B质粒为对照,评价新建质粒对达卡气单胞菌kdp E基因的有痕敲除(带有四环素筛选标记)和无痕敲除效率。... 为构建一种新型基因敲除质粒,以pSET4s和pK18mobsac B质粒为基础,通过PCR和酶切连接的方法,构建了新质粒pSETsac B,然后以pK18mobsac B质粒为对照,评价新建质粒对达卡气单胞菌kdp E基因的有痕敲除(带有四环素筛选标记)和无痕敲除效率。结果表明,两种质粒在有痕敲除效率上无差别,但在无痕敲除上,pSETsac B的敲除效率显著高于对照质粒pK18mobsac B。由于p SETsac B为穿梭性温敏质粒,因此,该质粒可望在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的遗传机制研究中皆可发挥作用,本研究同时也为检视kdp E基因在达卡气单胞菌中的功能提供了前期的突变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Tsac b kdp e基因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一株猪非典型瘟病毒的鉴定及其NS5B和E2基因序列分析
10
作者 柳泰 胡兴业 +3 位作者 毛婉 谢邵波 尹德明 余兴龙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103,共6页
随机挑选湖南某规模化猪场出现“抖抖病”的新生仔猪,采集血清样本,用可扩增猪非典型瘟病毒(APPV)的NS5B基因和E2基因引物进行RT-PCR鉴定,对PCR扩增产物测序。随后利用MegAlign软件分析NS5B和E2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预测E2蛋白部分结构,并... 随机挑选湖南某规模化猪场出现“抖抖病”的新生仔猪,采集血清样本,用可扩增猪非典型瘟病毒(APPV)的NS5B基因和E2基因引物进行RT-PCR鉴定,对PCR扩增产物测序。随后利用MegAlign软件分析NS5B和E2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预测E2蛋白部分结构,并使用MEGA 5.0,采用邻接法构建NS5B和E2基因的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发病仔猪为猪非典型瘟病毒(APPV)感染阳性。鉴定毒株HN0626与GenBank中84株参考毒株NS5B和E2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1.68%~98.95%、81.14%~99.33%,通过预测E2蛋白部分结构,推导其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系统发育分析显示,HN0626毒株属于基因1型,是全球猪群中的主要流行毒株,其E2、NS5B基因序列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分别为OR936135、OR936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非典型瘟病毒 NS5b基因 e2基因 抗原表位预测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句容抽蓄上水库筑坝料E-B模型分期反演参数对比分析
11
作者 陈洪春 徐剑飞 +4 位作者 王柳江 李瑞平 徐祥 洪磊 段玉昌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96,共5页
为预测句容抽蓄上水库坝体和库盆在竣工期和蓄水后产生的变形,利用施工期上库主坝和库盆的变形监测资料,对填筑料E-B模型参数进行分期反演。在此基础上,采用第三期反演参数,对竣工期和蓄水后的库盆变形特性进行预测和分析。研究表明,利... 为预测句容抽蓄上水库坝体和库盆在竣工期和蓄水后产生的变形,利用施工期上库主坝和库盆的变形监测资料,对填筑料E-B模型参数进行分期反演。在此基础上,采用第三期反演参数,对竣工期和蓄水后的库盆变形特性进行预测和分析。研究表明,利用早期短时序坝体变形监测资料得到的模型反演参数偏大,随着坝体填筑高度的增加,采用后期长时序变形监测资料反演得到的模型参数逐渐减小并趋于真实值;在E-B模型中引入初始应力状态参数S0可以考虑现场压实坝料的超固结特性,S0越大,坝体变形越小,经历高强度碾压后的填筑料S0在0.40~0.55之间;基于第三期反演参数的库盆竣工期沉降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总体吻合较好。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固结 分期反演 e-b模型 高填方库盆 抽水蓄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介素B和受体对H9N2亚型流感病毒感染诱导的ITCH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田世茂 田珂 +5 位作者 刘玉钤 辜晴新 沈昀知 张骋怀 包银莉 杨桂红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34-1842,共9页
甲型流感病毒(IAV)编码的基质蛋白1(M1)通过调控E3泛素连接酶ITCH介导的泛素化修饰反应拮抗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反应。本课题前期研究表明,神经介素B(NMB)和其受体NMBR具有抑制IAV的先天性免疫应答反应的作用,但二者对IAV感染诱导的E3泛素... 甲型流感病毒(IAV)编码的基质蛋白1(M1)通过调控E3泛素连接酶ITCH介导的泛素化修饰反应拮抗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反应。本课题前期研究表明,神经介素B(NMB)和其受体NMBR具有抑制IAV的先天性免疫应答反应的作用,但二者对IAV感染诱导的E3泛素连接酶ITCH和M1表达的影响如何,尚未见报道。因此,本文采用外源性NMB及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刺激模型,适时干扰和过表达NMBR,分别从体内外水平分析NMB和NMBR对ITCH和M1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外源性NMB和过表达NMBR均可显著抑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的A549细胞和小鼠肺组织中ITCH表达;与之相对,干扰NMBR表达则可显著促进A549细胞和小鼠肺组织中ITCH表达;此外,NMB和NMBR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诱导的ITCH的表达趋势与M1蛋白的表达呈现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NMB和NMBR可通过调节ITCH的表达而影响H9N2编码的M1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抗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先天性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素b 神经介素b受体NMbR H9N2流感病毒 e3泛素连接酶IT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影响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早期NF-κB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吴海涛 江涌 +3 位作者 张晓冬 何朝晖 夏海坚 孙晓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与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NF-κB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通过RT-PCR及定点突变技术扩增人源性APOEε2、ε3、ε4 3种等位基因的CDS区,并构建pEGFP-N1-APOE重组质粒;APOE基因敲除鼠星形胶质...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与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NF-κB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通过RT-PCR及定点突变技术扩增人源性APOEε2、ε3、ε4 3种等位基因的CDS区,并构建pEGFP-N1-APOE重组质粒;APOE基因敲除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鉴定,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入星形胶质细胞,并筛选稳定表达APOE信息的细胞株;利用划痕致伤构建细胞损伤模型,于伤后12、24、48 h,通过RT-PCR测定NF-κB mRNA的转录,通过West-ern blot测定其蛋白的表达。结果伤后12 h,APOEε2、ε3、ε4 3组细胞可检测到NF-κB的表达,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 h,3组细胞NF-κB的表达较伤前增高,且APOEε4组的表达明显高于APOEε2和APOEε3组(P<0.05);伤后48 h,表达进一步增强,APOEε4组的表达依然明显高于APOEε2和APOEε3组(P<0.05)。结论损伤后早期,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的星形胶质细胞NF-κB的表达水平高于APOEε2和APOEε3型,提示APOEε4携带体可能通过早期创伤性炎症反应导致急性期伤情加重及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基因多态性 星形胶质细胞 核因子KAPPA 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金瑞 张世斌 +3 位作者 边新渠 卢诚震 柳忠生 郭新会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617-619,共3页
目的比较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与单用干扰素α-2b及单用拉米夫定三种不同疗法,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三个治疗中心针对259名HBeAg阳性CHB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其中单用干扰素α-2b(A)组82名患者;干扰素α... 目的比较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与单用干扰素α-2b及单用拉米夫定三种不同疗法,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三个治疗中心针对259名HBeAg阳性CHB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其中单用干扰素α-2b(A)组82名患者;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B)组88名患者;单用拉米夫定(C)组89名患者。对照分析各组治疗12、24、36、48周时以及随访第72周时,血清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血清HBV标志物的变化。观察不良反应以及乙型肝炎病毒耐药情况。结果 (1)三组患者治疗各时间点血清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组抗病毒治疗48周时,HBeAg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9.67%和31.59%,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用干扰素α-2b组抗病毒治疗48周时,血清HBeAg阴转率和转换率分别为30.29%和29.27%,与单用拉米夫定组的6.74%和5.6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组和单用拉米夫定组治疗12周即可获得较高的HBVDNA检测下限率,伴随治疗时间越长,单用拉米夫定的患者48周耐药率12.21%,而联合用药组仅为3.23%;(5)干扰素治疗期间可出现白细胞明显减少现象,没有发生一起严重不良事件,入组患者均完成疗程。结论三组不同治疗方法均可获得一定的抗HBV疗效。但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较单独使用干扰素α-2b或拉米夫定的疗效高。适当延长抗病毒治疗时间,患者能获得较高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还可以减少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2b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e抗原 乙型 拉米夫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eAg的B细胞线性表位预测及鉴定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军 刘妮 +5 位作者 张婷 赵世平 强磊 苏宝山 康安静 李宗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3-257,共5页
目的预测并鉴定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B细胞线性表位,为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利用NCBI数据库和免疫表位数据库提供的相应软件预测HBeAg的B细胞线性表位,采用人工合成法合成相应表位肽并... 目的预测并鉴定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B细胞线性表位,为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利用NCBI数据库和免疫表位数据库提供的相应软件预测HBeAg的B细胞线性表位,采用人工合成法合成相应表位肽并分别将与血蓝蛋白(KLH)偶联,作为免疫原,免疫大白兔制备抗HBeAg抗原表位抗体,ELISA法鉴定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发现了1MDIDPYKEFG10、37LYREALESPEHCSP50、74SNLEDPAS81、127RTPPAYRPPNAPIL140等4条新的HBeAg蛋白B细胞线性表位肽,其与KLH的偶联物作为免疫原免疫大白兔,获得特异性高效价抗体,抗体滴度大于1∶512000,ELISA实验证实上述抗体均可与HBeAg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结论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成功确认了4个HBeAg蛋白B细胞线性表位肽,为深入研究HBeAg的功能和作用以及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 抗原表位预测 b细胞线性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E_2受体EP2和EP4调节CIA小鼠脾B细胞表面分子和细胞因子表达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敬各 陈海英 +5 位作者 秦瑾 丛斌 李巧霞 贾娴娴 马春玲 于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5-549,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受体EP2和EP4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脾B细胞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建立CIA小鼠模型,用CD19+免疫磁珠分选脾B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HCⅡ、CD80和CD86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EPs和细胞因子IFN-γ...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受体EP2和EP4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脾B细胞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建立CIA小鼠模型,用CD19+免疫磁珠分选脾B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HCⅡ、CD80和CD86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EPs和细胞因子IFN-γ、TNF-α、IL-6、IL-4、IL-10和TGF-β的表达。结果:小鼠脾B细胞表达EP的4个亚型,CIA模型小鼠EP2和EP4表达增加;EP2阻断剂可以降低MHCⅡ、CD80和CD86的表达,而EP4阻断剂对CD80没有明显影响;EP2和EP4阻断剂均可以降低IFN-γ、TNF-α和IL-6的表达(P<0.05或P<0.01),促进IL-10的表达(P<0.01或P<0.05),并可以分别促进IL-4和TGF-β的表达(P<0.01)。结论:PGE2可通过EP2/EP4调节B细胞表面分子和细胞因子参与CIA发病,EP2/EP4有可能成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前列腺素e b细胞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细胞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与载脂蛋白E、B基因多态性关系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阳 郑东明 +2 位作者 郭津津 潘丽丽 李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E ,ApoE)和载脂蛋白B(ApoB)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atheroscleroticcerebralinfarction ,ACI)的相关关系。方法 :用PCR技术检测了 10 0名健康中青年人和36例中青年ACI病人的ApoE和...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E ,ApoE)和载脂蛋白B(ApoB)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atheroscleroticcerebralinfarction ,ACI)的相关关系。方法 :用PCR技术检测了 10 0名健康中青年人和36例中青年ACI病人的ApoE和ApoB基因多态性及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含量。 结果 :(1)ACI组ε 3/ 4型频率为 36 .1% ,ε 2 / 4型频率为 2 7.7% ,对照组为 12 %、7% ,差异显著 (P均 <0 .0 5 ) ;ε 4等位基因频率为 0 .32 ,明显高于对照组。 (2 )ACI组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ε 4等位基因与血清TG、TC、HDL C、Lp(a)含量显著相关 ,发病风险率 (relativerisk ,RR)依次为 8.2 3,4.85 ,2 9.9,4.39(P <0 .0 1~ 0 .0 0 1)。 (3)ApoB基因XbaⅠX+ X-型频率ACI组为 14.7% ,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X+ X-亚组的ApoAⅠ明显低于X-X-亚组 (P <0 .0 2 5 )。(4 )ACI病人中ε 4等位基因与X-X-基因并存时ACI的RR为 2 .85 (P >0 .0 5 )。结论 :ApoE等位基因ε 4是中青年ACI的一种遗传易感性因子 ;ApoBXbaⅠX+ X-可能是另一种遗传标记 ;ε 4与X-X-并存时与中青年ACI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载脂蛋白e 载脂蛋白b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短梗五加中刺五加苷B和E的超声提取工艺 被引量:4
18
作者 史伟国 崔立勇 +4 位作者 佟庆 袁寰 吴莉莉 周清波 李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8期5747-5748,5752,共3页
[目的]探索短梗五加中刺五加苷B、E的超声提取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短梗五加茎皮中的刺五加苷B和刺五加苷E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刺五加苷B、E的提取条件。[结果]刺五加苷B的最佳超声提... [目的]探索短梗五加中刺五加苷B、E的超声提取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短梗五加茎皮中的刺五加苷B和刺五加苷E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刺五加苷B、E的提取条件。[结果]刺五加苷B的最佳超声提取条件为:甲醇浓度为52.46%,超声提取时间75 min,料液比为40 g/ml;刺五加苷E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甲醇浓度49.36%,超声提取时间为75 min,料液比为40 g/ml。[结论]响应面法优化短梗五加刺五加苷B和E提取工艺合理可行,为提高刺五加苷B和E提取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梗五加(eleutherococcus sessiliflorus) 刺五加苷b 刺五加苷e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疗效比较 被引量:26
19
作者 严海明 陈建华 +2 位作者 叶一农 龙辉 王向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508-511,共4页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韦酯(ADV)初始联合治疗与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耐药率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0年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HBeAg阳性CHB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韦酯(ADV)初始联合治疗与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耐药率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0年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HBeAg阳性CHB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服用LAM(100 mg/d)和ADV(10 mg/d),1次/d,疗程为48周;单药组服用ETV(0.5 mg/d),1次/d,疗程48周。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HBeAg转阴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8周时ALT复常率在联合治疗组与单药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8,P>0.05),但治疗36周时单药组ALT复常率高于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2,P<0.05)。治疗12和48周时,两组间的HBV DNA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7、1.976,P>0.05),治疗24和36周,单药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高于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0、9.164,P<0.05)。两组间的HBeAg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耐药,安全性良好。结论治疗48周时,LAM与ADV初始联合或ETV单药治疗HBeAg阳性CHB均具有较好的疗效;ETV单药治疗容易较早出现ALT复常和HBV DNA阴转;两组药物安全性好、耐药率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e抗原 乙型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恩替卡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同时测定血浆、尿液和瓜果类蔬菜中葫芦素B、E和I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晓艺 张秀尧 +1 位作者 蔡欣欣 李瑞芬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4-571,共8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测定血浆、尿液和瓜果类蔬菜中葫芦素B、E和I的检测方法。血浆和尿液样品经固相支持液液萃取法(SLE)提取净化,瓜果类蔬菜样品经乙腈提取后用水稀释。以XBridge BEH C18色谱柱(100 mm×3.0 mm,2....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测定血浆、尿液和瓜果类蔬菜中葫芦素B、E和I的检测方法。血浆和尿液样品经固相支持液液萃取法(SLE)提取净化,瓜果类蔬菜样品经乙腈提取后用水稀释。以XBridge BEH C18色谱柱(100 mm×3.0 mm,2.5μm)为分析柱进行分离,以甲醇-0.025%(v/v)氨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源,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检测,以夹竹桃甙作为内标物,基质工作曲线内标法定量血浆和尿液中3种葫芦素;以溶剂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瓜果类蔬菜中的待测物。血浆和尿液中3种葫芦素的检出限均为0.03μg/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9.0%~113%,相对标准偏差为1.7%~12.2%(n=6);瓜果类蔬菜中3种葫芦素的检出限为5~10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7.6%~114%,相对标准偏差为4.1%~11.1%(n=6)。该法简单、灵敏、准确,已应用于食用苦葫芦瓜引起中毒的病人血浆和尿液,以及葫芦瓜的检测,并检出了葫芦素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 葫芦素b 葫芦素e 葫芦素I 血浆 尿液 瓜果类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