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槽桩桩网复合地基荷载传递特性试验研究
1
作者 邓友生 肇慧玲 +3 位作者 刘军勇 庄子颖 吴阿龙 陈茁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87-1994,共8页
螺槽桩桩网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新型路用复合地基,可有效减小地基沉降而提高其承载性能。开展圆桩和螺槽桩桩网复合地基模型试验,对比研究路堤荷载作用下路基变形、桩-土应力比、荷载分担比、格栅应变及桩身轴力分布规律,并进一步探究桩网... 螺槽桩桩网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新型路用复合地基,可有效减小地基沉降而提高其承载性能。开展圆桩和螺槽桩桩网复合地基模型试验,对比研究路堤荷载作用下路基变形、桩-土应力比、荷载分担比、格栅应变及桩身轴力分布规律,并进一步探究桩网复合地基中螺槽桩桩-土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圆桩,螺槽桩桩网复合地基可减小路堤顶面沉降27.3%,显著提高桩网复合地基变形控制效果,且桩体材料用量仅为圆桩的52.1%。螺槽桩桩网复合地基在路基横断面及纵断面均能有效调节不均匀沉降,充分发挥加筋垫层柔性筏板效应。在路堤荷载下,螺槽桩较圆桩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显著,其荷载分担比上升11.8%,螺槽桩利用桩侧螺旋形槽体结构的多端承载特性及加筋垫层应力扩散效应叠加带动土体共同承载,增强桩-土-加筋垫层共同作用,大幅提高桩体材料利用率,减少原材料用量,促进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槽桩 复合地基 荷载分担比 模型试验 承载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运营机制的区域电网共享储能系统优化运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茜 程艳 +2 位作者 赵晋斌 毛玲 徐冰冰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3,共8页
构建一个面向区域电网共享储能的交易调度优化模型,旨在提升区域电网共享储能系统的运行效率。首先,对区域电网共享储能系统的运营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次,将共享交易模式引入区域电网储能系统的运行策略中,通过优化用户集群的日运行... 构建一个面向区域电网共享储能的交易调度优化模型,旨在提升区域电网共享储能系统的运行效率。首先,对区域电网共享储能系统的运营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次,将共享交易模式引入区域电网储能系统的运行策略中,通过优化用户集群的日运行成本来提升能量负荷管理能力。最后,以某省某区域电网为例,对未配备储能设施的用户集群、配备独立储能设施的用户集群以及接入共享储能系统的用户集群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共享储能电站不仅增强了电网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还能够显著降低用户集群的日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储能 运营机制 能量负荷管理 最优化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拱架锈蚀下二次衬砌力学演变机制研究
3
作者 张艺腾 田四明 +4 位作者 王明年 马伟斌 王志伟 徐湉源 张金龙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04-112,共9页
为获得海底隧道钢拱架锈蚀后二次衬砌荷载分担比演化规律,进而保障隧道长期安全性,依托某海底隧道建立考虑钢拱架锈蚀作用的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的三维实体荷载-结构模型,分析不同锈蚀程度下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间接触应力、二次衬砌安全性... 为获得海底隧道钢拱架锈蚀后二次衬砌荷载分担比演化规律,进而保障隧道长期安全性,依托某海底隧道建立考虑钢拱架锈蚀作用的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的三维实体荷载-结构模型,分析不同锈蚀程度下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间接触应力、二次衬砌安全性及荷载分担比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钢拱架锈蚀率由0%增加至60%,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的接触应力明显增加,拱顶、拱肩、边墙、拱脚、仰拱接触应力增幅分别为46%、45.11%、49%、47.42%、44%,相应二次衬砌安全系数呈下降趋势;2)钢拱架锈蚀率从0%至60%,二次衬砌荷载分担比由0.54增加至0.63,增幅达16.67%;3)综合考虑钢拱架锈蚀率、二次衬砌厚度、二次衬砌弹性模量3个因素,建立二次衬砌荷载分担比预测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钢拱架锈蚀 二次衬砌 力学演变 安全系数 荷载分担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行星轮系安装误差对系统均载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郭世超 李聚波 +1 位作者 杨建军 信稳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5-852,共8页
行星轮安装误差的存在会导致行星轮系产生不均载问题,进而会影响减速器的传动性能和寿命。以往的研究未明确定义不同角度下的安装误差对系统均载性能的影响,并且关于多行星轮对系统均载影响的研究(在不同安装误差和不同输入功率下)也较... 行星轮安装误差的存在会导致行星轮系产生不均载问题,进而会影响减速器的传动性能和寿命。以往的研究未明确定义不同角度下的安装误差对系统均载性能的影响,并且关于多行星轮对系统均载影响的研究(在不同安装误差和不同输入功率下)也较少。为此,研究了实际应用中行星轮系安装误差对系统均载性能的影响。首先,以重载四行星轮系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行星轮径向和切向安装误差的综合误差表达形式;然后,基于轮系的传动模型,分析了单行星轮不同安装误差角和误差数值对系统均载的影响;最后,在单行星轮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工况和误差配置下多行星轮对系统均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行星轮的切向安装误差对系统均载影响最大,径向安装误差对系统均载影响最小,当单行星轮安装误差数值为60μm,安装误差角θ从径向往切向方向靠近时,行星系统的均载系数增大了9.6%;误差绝对值越大,均载系数越大,当单行星轮安装误差数值从-30μm到-60μm时,系统的均载系数增大了4.6%;多行星轮存在切向安装误差对系统均载的影响可以用有效误差来衡量;齿轮承载范围内,随着输入功率的增大,安装误差对系统均载的影响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传动 行星传动 减速器 变速器 载荷分配 行星轮安装误差 均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短桩组合桩基础模型试验及承载性能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朱小军 杨敏 +1 位作者 杨桦 李锋利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0-586,共7页
长短桩组合桩基础作为一种新型的桩基形式,对其承载性状、工作机理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在室内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对长短桩组合桩基础的荷载与沉降的关系、桩身侧摩阻力分布、桩身内力以及长短桩组合桩基础中长桩和短桩承载性状发挥状况... 长短桩组合桩基础作为一种新型的桩基形式,对其承载性状、工作机理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在室内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对长短桩组合桩基础的荷载与沉降的关系、桩身侧摩阻力分布、桩身内力以及长短桩组合桩基础中长桩和短桩承载性状发挥状况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规律性的、有价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短桩组合桩基础 模型试验 荷载分担比 承载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星滚柱丝杠副承载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更 张文杰 +1 位作者 马尚君 佟瑞庭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8-604,共7页
行星滚柱丝杠副具有承载能力大、环境适应性好、寿命长等优点。行星滚柱丝杠副的承载特性主要包括各啮合传力零件的受力分析、轴向变形、螺纹牙载荷分布、滚柱间载荷分配及摩擦磨损特性等。它既是揭示其服役过程中载荷传递、结构变形以... 行星滚柱丝杠副具有承载能力大、环境适应性好、寿命长等优点。行星滚柱丝杠副的承载特性主要包括各啮合传力零件的受力分析、轴向变形、螺纹牙载荷分布、滚柱间载荷分配及摩擦磨损特性等。它既是揭示其服役过程中载荷传递、结构变形以及摩擦磨损等机理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提高行星滚柱丝杠副传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理论基础。首先介绍了行星滚柱丝杠副承载原理,在此基础上说明承载特性各项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并对目前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最后,对行星滚柱丝杠副承载特性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滚柱丝杠副 承载特性 轴向变形 载荷分布 载荷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W型大功率风电增速器行星传动均载性能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孙伟 李想 +2 位作者 魏静 胡兴龙 张爱强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1-280,共10页
荷载分配不均是影响大功率风电增速器行星传动系统承载能力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善均载性能是行星传动系统设计的重要研究内容.针对某NW型大功率风电增速器,采用随机风速下的输入转矩来模拟外部激励以使其更加贴近风电增速器的实... 荷载分配不均是影响大功率风电增速器行星传动系统承载能力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善均载性能是行星传动系统设计的重要研究内容.针对某NW型大功率风电增速器,采用随机风速下的输入转矩来模拟外部激励以使其更加贴近风电增速器的实际工况,依据集中质量法及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斜齿行星轮系动力学均载模型,从均载机构和行星传动结构角度研究了NW型行星轮系的均载特性;同时针对影响均载的系统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给出系统参数对均载性能的动态灵敏度算法.研究结果可为通过有效参数优化选择改善均载性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增速器 行星传动 均载机构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电源并联运行控制新方法 被引量:13
8
作者 易桂平 刘悦 胡仁杰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9-118,共10页
在分析微网多逆变器并联功率分配机理基础上,分析了不同额定容量逆变器间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环流的变化规律,并具体分析了等效线路阻抗对功率分配的影响机理及传统下垂控制法的局限性,为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Q-En下垂控制方法和En电... 在分析微网多逆变器并联功率分配机理基础上,分析了不同额定容量逆变器间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环流的变化规律,并具体分析了等效线路阻抗对功率分配的影响机理及传统下垂控制法的局限性,为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Q-En下垂控制方法和En电压恢复机制来改善无功功率的分配并分析了它们的控制原理。仿真和实验表明设计的改进下垂控制器可使得并联运行的逆变器能按额定容量精确分配负荷有功和无功,设计的控制器具备较强的鲁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并联 恢复机制 改进功率下垂控制 功率分配 比例负荷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面齿轮分扭传动的动态均载特性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旺 赵宁 +1 位作者 蔺彦虎 秋朋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9-116,共8页
为了解决同轴面齿轮分扭传动在工程应用中的载荷分配不均问题,针对该传动构型不均载机理与动态均载特性展开研究。从功率流的角度分析了同轴面齿轮分扭传动中载荷分配不均问题,基于变形协调基本原理推演了支路载荷分配的过程,指出了影... 为了解决同轴面齿轮分扭传动在工程应用中的载荷分配不均问题,针对该传动构型不均载机理与动态均载特性展开研究。从功率流的角度分析了同轴面齿轮分扭传动中载荷分配不均问题,基于变形协调基本原理推演了支路载荷分配的过程,指出了影响载荷分配的主要因素;利用多啮合齿轮系统快速建模方法建立了同轴面齿轮分扭传动系统弯扭轴耦合集中参数齿轮动力学模型,并基于动态啮合力的求解定义了系统动态均载性能的衡量方法;分析了同轴面齿轮分扭传动系统中各齿轮副综合啮合误差,并给出了支路无载传动误差的计算方法;通过算例,研究了支撑刚度与无载传动误差对系统动态均载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同轴面齿轮分扭传动不均载产生的本质原因是各支路的刚度及无载传动误差参数不对称;输入齿轮及两惰轮径向支撑刚度对系统均载性能影响较大;调整无载传动误差可以有效地改善系统均载性能。研究结果对同轴面齿轮分扭传动的均载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齿轮 分扭传动 不均载机理 均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荷分流式多级行星齿轮传动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均刚 王勇 霍志璞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95-198,共4页
提出了1种风电增速箱用载荷分流式两级行星齿轮新型传动机构,应用转化机构法和行星齿轮传动构件速度间的普遍公式,求得了该新型传动机构的总传动比公式。研究表明,传动比随着2级行星排特性参数的取值的增加而增大,在区间[3,8]之间传动... 提出了1种风电增速箱用载荷分流式两级行星齿轮新型传动机构,应用转化机构法和行星齿轮传动构件速度间的普遍公式,求得了该新型传动机构的总传动比公式。研究表明,传动比随着2级行星排特性参数的取值的增加而增大,在区间[3,8]之间传动比最大取值为73。在此基础上对载荷分流3级行星传动系统的参数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给出的优化设计方法和得到的优化设计参数,能够显著地降低载荷分流式风电增速箱多级传动系统的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速箱 载荷分流 传动机构设计 风电齿轮 行星排特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钳夹车双层并联过约束机构力学解算与均载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延治 焦雷浩 +3 位作者 王向南 任玉波 魏鸿亮 于跃斌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6-582,共7页
为研究钳夹车双层并联过约束起升机构力传递与均载特性,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建立了起升机构钳形梁刚度模型,通过联立该双层并联过约束机构弹性变形协调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对起升机构进行了力学解算,得到了机构分支承载力与机构刚度的... 为研究钳夹车双层并联过约束起升机构力传递与均载特性,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建立了起升机构钳形梁刚度模型,通过联立该双层并联过约束机构弹性变形协调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对起升机构进行了力学解算,得到了机构分支承载力与机构刚度的映射关系。在此基础上,定义了不均衡载荷系数,分析得到了机构刚度变化及其载运偏载量对起升机构均载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动力学仿真软件RecurDyn建立了双层并联过约束起升机构的刚柔耦合仿真模型,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理论建模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钳夹车 双层并联机构 过约束 均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凸轮机构混合弹流润滑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福芹 姜敬伟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9-44,共6页
针对凸轮机构在混合弹流润滑状态下容易过早形成胶合和磨损等问题,对处于混合弹流润滑状态下的凸轮机构润滑特性进行研究。基于载荷分担思想,联立凸轮机构参数方程和弹流润滑理论方程,采用数值解法对凸轮机构推程中的摩擦因数、膜厚和... 针对凸轮机构在混合弹流润滑状态下容易过早形成胶合和磨损等问题,对处于混合弹流润滑状态下的凸轮机构润滑特性进行研究。基于载荷分担思想,联立凸轮机构参数方程和弹流润滑理论方程,采用数值解法对凸轮机构推程中的摩擦因数、膜厚和油膜承载占比进行求解,得到6种运动规律凸轮机构的摩擦因数、膜厚和油膜承载占比随凸轮转动的变化曲线,并探究基圆半径、当量弹性模量和转速对凸轮机构混合润滑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基圆半径和转速有利于降低推程中的摩擦因数,且使膜厚和油膜承载占比增大,从而有利于改善润滑状况;增大当量弹性模量对推程膜厚影响不大,但会增大摩擦因数,使油膜承载占比减小,从而不利于润滑状况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轮机构 载荷分担 混合润滑 摩擦因数 承载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力机制下的VMD-IDBiGRU负荷预测模型 被引量:11
13
作者 邵必林 严义川 曾卉玢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0-128,共9页
针对传统神经网络在负荷预测中精度欠佳、预测速度较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变分模态分解和改进的深度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短期负荷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通过变分模态分解算法将负荷数据分解,以降低原始负荷数据的复杂度。然后... 针对传统神经网络在负荷预测中精度欠佳、预测速度较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变分模态分解和改进的深度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短期负荷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通过变分模态分解算法将负荷数据分解,以降低原始负荷数据的复杂度。然后:针对传统分解加预测组合模型存在参数多、模型复杂的问题,基于权值共享的思想建立改进的深度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引入注意力机制来突出关键因素的影响,通过注意力权重深度挖掘负荷数据存在的规律。最后,以中国某地区的负荷数据作为实例,通过与传统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得出,本文所提模型在精度和速度方面均有一定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机制 变分模态分解 双向门控循环单元 权值共享 负荷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杆塔结构新型桩-板复合基础下压承载力特性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倪辉辉 张大长 +1 位作者 李布辉 岳健广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96,共5页
为了研究新型桩-板复合基础受下压荷载时,基础的承载性能及桩土互相作用的机制,应用有限元软件开展了大板基础、单桩基础和桩-板复合基础的下压承载力模拟分析。研究表明:新型桩-板复合基础的荷载-沉降曲线为缓降型曲线,下压荷载作用过... 为了研究新型桩-板复合基础受下压荷载时,基础的承载性能及桩土互相作用的机制,应用有限元软件开展了大板基础、单桩基础和桩-板复合基础的下压承载力模拟分析。研究表明:新型桩-板复合基础的荷载-沉降曲线为缓降型曲线,下压荷载作用过程中,桩率先发挥其承载力,当板底地基土达到承载力极限时,桩-板复合基础达到极限承载力。结合现有复合桩基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单桩极限承载力Pu的设计方法,适用于新型桩-板复合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桩基 模拟分析 荷载分担比例 承载机制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力中长期市场分时段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及模型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姗姗 叶泽 +3 位作者 罗迈 陈磊 魏文 姚军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7,共11页
电力中长期市场分时段交易是中国电力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针对当前电力中长期市场分时段交易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了中国电力中长期市场分时段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及其模型。首先,分析影响中国电力中长期分时段交易... 电力中长期市场分时段交易是中国电力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针对当前电力中长期市场分时段交易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了中国电力中长期市场分时段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及其模型。首先,分析影响中国电力中长期分时段交易价格形成的因素,提出电力中长期交易的4种典型场景;然后,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和用户效用,探索性地提出适用于中长期分时段交易的系统平均成本定价、用户失负荷价值定价、系统边际成本定价和发电企业失负荷价值定价4种成本定价机制,构建了基于成本定价的分时段交易定价模型;最后,以某省实际数据为例进行测算,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中长期市场 分时段交易 价格形成机制 平均成本 边际成本 失负荷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铣齿机主轴箱均载机构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明 黄筱调 方成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7-138,共2页
铣齿机主轴箱采用双排齿轮系统传递扭矩,由于齿轮存在制造及装配误差,导致主轴箱两排齿轮受力不均。根据机床主轴箱功率分流传动的特性,设计了主轴箱均载机构。介绍了均载机构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采用电液比例控制方式设计了均载机构液压... 铣齿机主轴箱采用双排齿轮系统传递扭矩,由于齿轮存在制造及装配误差,导致主轴箱两排齿轮受力不均。根据机床主轴箱功率分流传动的特性,设计了主轴箱均载机构。介绍了均载机构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采用电液比例控制方式设计了均载机构液压系统。通过对均载机构工作时的负载力分析确定了均载机构控制策略,研究了系统的工作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齿机 均载机构 液压系统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微网的一种分布式控制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侯亚文 曹炜 +1 位作者 祁晓卿 刘宁宁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78-86,共9页
针对直流微网中微源常规下垂控制方案下功率均分与电压质量不能兼顾的不足,文中考虑各微源容量不尽相同,以各微源负载率相同为功率均分目标,设计了基于低速通信的改进下垂控制方案,以功率补偿的PI控制保证功率均分,以电压补偿的PI控制... 针对直流微网中微源常规下垂控制方案下功率均分与电压质量不能兼顾的不足,文中考虑各微源容量不尽相同,以各微源负载率相同为功率均分目标,设计了基于低速通信的改进下垂控制方案,以功率补偿的PI控制保证功率均分,以电压补偿的PI控制保证电压质量。建立该控制方案下的多微源网状系统模型,进行了静态稳定分析。为防止可能发生的个别微源下垂系数设置不合理引发的问题,引入满载微源连锁停发功率信号的机制以保证微网系统可正常运行。在MATLAB/Simulink中模拟搭建了3电源6母线直流微网系统进行了热插拔实验、下垂系数设置不合理致某一微源满载运行的实验,验证了该系统在可能出现的上述工况下均能保持系统稳定、功率均分和电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网 下垂控制 功率分配机制 分布式控制 功率补偿 电压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ESim-ADAMS联合仿真的高铁救援起重机支腿系统均载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永 刘晓晓 +3 位作者 张雷雷 赵延治 于跃 于跃斌 《机电工程》 CAS 2017年第12期1397-1401,共5页
针对普通铁路救援起重机单支腿承载力过大和支腿系统均载特性差,无法完成高架桥环境下高铁救援任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多支腿系统,即在普通起重机4支腿基础上引入4条辅助支腿。同时针对该多支腿系统的结构特点设计出了单排腿主动控... 针对普通铁路救援起重机单支腿承载力过大和支腿系统均载特性差,无法完成高架桥环境下高铁救援任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多支腿系统,即在普通起重机4支腿基础上引入4条辅助支腿。同时针对该多支腿系统的结构特点设计出了单排腿主动控制和多支腿主动控制两种主动均载控制方案,在ADAMS和AMESim中分别建立了支腿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和液压与控制系统模型,最后建立了机液耦合仿真环境。通过联合仿真模拟救援起重机支腿系统的工作情况,利用仿真结果对比分析了两种均载控制方案对支腿液压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支腿主动控制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单支腿承载力,明显改善了支腿系统的均载特性,同时仿真结果能够为高铁救援起重机支腿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起重机 多支撑结构 机液耦合仿真 均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享介质争用访问机制的电采暖设备自适应控制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石富岭 祁琪 +3 位作者 冮若嘉 刘学忠 赵海龙 祁兵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76-84,共9页
“煤改电”背景下大量电采暖设备的无序接入,极易造成尖峰负荷、引起电压波动甚至越限,影响电能质量与用电安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共享介质争用访问机制的电采暖设备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刻画电采暖功率变化与区域内电压分布关... “煤改电”背景下大量电采暖设备的无序接入,极易造成尖峰负荷、引起电压波动甚至越限,影响电能质量与用电安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共享介质争用访问机制的电采暖设备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刻画电采暖功率变化与区域内电压分布关系函数,分析了各节点电压波动的关键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以家庭为最小控制单元的电采暖设备自适应控制方法实施架构:采用自组织映射(SOM)神经网络得到家庭近期活跃的电采暖设备数量,进而借鉴通信网络中信道访问与数据传输冲突监测机制,使电采暖设备通过实时采集本地环境信息和电气信息进行自主控制和冲突规避,实现了无需通信的自适应控制。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在减小用电尖峰负荷、平抑负荷曲线及抑制电压越限方面的有效性以及在实时控制方面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用电 电采暖 共享介质争用访问 负荷平抑 自适应控制 退避算法 自组织映射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浮动增速行星齿轮稳定运转前的固有特性分析
20
作者 尹林林 闫志华 +1 位作者 王立新 张军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5-187,共3页
针对高速重载增速行星齿轮机构在达到稳定运转前的情况,建立了采用双浮动均载装置的2K-H型增速行星齿轮机构的动力学模型,以揭示系统的固有特性。该模型建立在纯扭转模型的基础上,并考虑均载机构对行星齿轮机构的影响,以及机构未达到稳... 针对高速重载增速行星齿轮机构在达到稳定运转前的情况,建立了采用双浮动均载装置的2K-H型增速行星齿轮机构的动力学模型,以揭示系统的固有特性。该模型建立在纯扭转模型的基础上,并考虑均载机构对行星齿轮机构的影响,以及机构未达到稳定运转之前的实际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此时的增速行星齿轮机构存在中心构件扭转和中心构件平移两种振动模式,最低阶固有圆频率数值减小,中心构件的支撑刚度对最低阶固有圆频率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速行星传动 动力学模型 双浮动均载 固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