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XA骨密度测量结果的相关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1
作者 余卫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0,共8页
DXA测量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和T-值为骨质疏松症领域的临床医生所熟知,且常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和治疗决策制定的依据。日常临床和药物研究中,常可见到不同DXA和参考数据造成的测量结果差异、腰椎和股骨近端T-值不一... DXA测量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和T-值为骨质疏松症领域的临床医生所熟知,且常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和治疗决策制定的依据。日常临床和药物研究中,常可见到不同DXA和参考数据造成的测量结果差异、腰椎和股骨近端T-值不一致等现象,这些差异和不一致的测量结果常会使医生在骨质疏松症诊断和干预措施选择等方面产生困惑。为提高对上述等问题的认识和对BMD测量结果和T-值的进一步解析,本文进行了相关历史文献回顾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 骨密度 T-值 参照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能X线吸收法评估生物电阻抗法测量儿童青少年身体成分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颉相君 王霞 +4 位作者 熊静帆 董虹孛 程红 肖培 米杰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8-354,共7页
背景生物电阻抗法(BIA)测量儿童青少年身体成分的准确性存在争议,且缺乏不依赖于BIA仪器型号的校正公式。目的评价BIA与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6~19岁儿童青少年身体成分的一致性。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3至2023年中国生... 背景生物电阻抗法(BIA)测量儿童青少年身体成分的准确性存在争议,且缺乏不依赖于BIA仪器型号的校正公式。目的评价BIA与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6~19岁儿童青少年身体成分的一致性。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3至2023年中国生命周期体成分研究,选取使用同一型号BIA和DXA仪器检测的6~19岁儿童青少年。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相对误差频率(RE)、Bland-Altman分析评价BIA和DXA方法间测量脂肪质量(FM)、非脂肪组织质量(FFM)、四肢骨骼肌质量(ASM)的一致性。以DXA测量值为因变量,电阻指数(RI)为自变量,建立BIA校正预测模型。主要结局指标ICC、RE、Bland-Altman分析。结果1841名6~19岁儿童青少年纳入本研究分析。在不同性别中,相较于DXA,BIA低估男、女生FM(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60、2.27 kg,P<0.05),低估男、女生ASM(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02、0.91 kg,P<0.05),高估男、女生FFM(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07、2.66 kg,P<0.05),且男、女生的FM、FFM、ASM均ICC>0.90(P<0.05)。随年龄增加,FM的ICC及RE绝对值<15%的占比呈逐渐增大的趋势,ASM的ICC及RE绝对值<15%的占比先增大后减小。随BMI增加,FM的ICC及RE绝对值<15%占比逐渐增大。BIA校正预测模型为:FM=2.336+0.871×RI_(50)-1.739×RI_(500)+0.517×性别-0.478×年龄+0.753×体重(R^(2)=0.940);FFM=2.795-1.406×RI_(50)+2.177×RI_(500)-0.329×性别+0.471×年龄+0.243×体重(R^(2)=0.985);ASM=-1.937-0.697×RI_(50)+1.132×RI_(500)-0.389×性别+0.119×年龄+0.095×体重(R^(2)=0.976)。结论BIA测量学龄儿童青少年ASM、FFM与DXA一致性良好,所测FM与DXA一致性差。BIA测量FM、FFM和ASM的校正模型拟合效果好,可适用于不同型号多频BIA仪器评估学龄儿童青少年身体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阻抗法 双能X线吸收法 脂肪质量 四肢骨骼肌质量 一致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小梁分数在成都地区人群中变化及临床应用精确度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海燕 张伟 +2 位作者 郑洪银 肖翊 黄际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9-1174,共6页
目的观察骨小梁分数(trabecular bone score,TBS)在成都地区人群中的分布及变化;评估TBS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监测的精确度。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7月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或体检者4963例,其中女性3708人,男... 目的观察骨小梁分数(trabecular bone score,TBS)在成都地区人群中的分布及变化;评估TBS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监测的精确度。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7月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或体检者4963例,其中女性3708人,男性1255人,均行双能X线(DXA)检查测量腰椎TBS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以均值±标准差(SD)表示。选取30例患者每人行两次DXA检查,计算BMD、TBS的精确度误差。结果(1)TBS在男性20~29岁、女性30~39岁时达到峰值,之后均随增龄逐渐下降;(2)男、女TBS与年龄呈负相关,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呈弱正相关;TBS与L1~4BMD呈正相关;(3)低骨量组男、女TBS受损者占比分别为19.6%、35.1%;BMD正常TBS受损+部分受损者占比分别为22.9%、40.5%。L_(1~4)BMD的CV%和LSC-CV%分别为1.089%、3.015%;TBS的CV%和LSC%分别为1.429%、3.958%。结论(1)本组TBS数据为成都地区人群骨质疏松防治、骨折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随增龄BMD、TBS逐渐丢失,以女性更为明显;(2)TBS有较好的精确度,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小梁评分 双能X射线吸收法 骨密度 精确度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电阻抗法测量18~42岁成人四肢骨骼肌质量的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郑伊迎 程红 +5 位作者 邝玉娴 马振新 陈伟业 卢可缘 米杰 刘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9-553,共5页
目的评价生物电阻抗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测量成人四肢骨骼肌质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ASM)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在广州全市招募836名18~42岁成人,采用BIA与双能X... 目的评价生物电阻抗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测量成人四肢骨骼肌质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ASM)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在广州全市招募836名18~42岁成人,采用BIA与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同步检测ASM。以DXA为标准方法,通过组内相关系数以及在对数变换数据中进行Bland-Altman分析判断BIA与DXA所测值的一致性,以此评价BIA测量ASM的准确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BIA识别低肌肉质量的诊断价值。结果最终纳入774名研究对象。男、女性中两法所测ASM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774和0.667。男、女性中BIA与DXA所测ASM比值均值(一致性限)分别为0.94(0.80~1.10)和0.91(0.78~1.05)。BIA识别男、女性低肌肉质量的曲线下面积分别0.91和0.94。BIA判断男、女性低肌肉质量的Z值最佳界值分别为-0.57和-0.66,男性中BIA识别低肌肉质量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5%、86.0%,女性中分别为86.8%、93.8%。结论BIA与DXA所测成人四肢骨骼肌质量的一致性尚可,且BIA识别18~42岁成人低肌肉质量的诊断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阻抗法 双能X线吸收法 四肢骨骼肌质量 低肌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中轴骨与外周骨骨密度的测量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楠 辛力 +1 位作者 李胜利 袁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0-503,537,共5页
目的比较双能X线吸收检测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测中轴骨密度和外周骨密度的骨质疏松诊断结果,并研究DXA测量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及其随年龄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质疏... 目的比较双能X线吸收检测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测中轴骨密度和外周骨密度的骨质疏松诊断结果,并研究DXA测量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及其随年龄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质疏松科就诊的518例患者资料,年龄50~89岁,平均(67.8±8.8)岁。依据年龄分为4组,用DXA测量受试者中轴骨密度T值及外周骨密度T值,比较两者在诊断骨质疏松时的差异,并行一致性检验。记录各组腰1-4、全髋、股骨颈DXA T值,并观察各部位骨密度随年龄变化的特点。结果中轴DXA和外周DXA诊断骨质疏松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65,P<0.05),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较弱(Kappa=0.2,P<0.05)。中轴骨密度各部位T值存在差异,且随年龄变化趋势不同。结论中轴骨密度结合外周骨密度可以提高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中轴骨不同部位间骨密度T值不能相互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双能X线吸收检测仪 T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X射线测定肉类肥瘦比例研究进展
6
作者 董哲 王勤忏 王浩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7,共8页
近年来,我国肉类加工行业发展迅猛,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逐渐提高,多种肥瘦比例检测技术被应用到肉制品加工和屠宰行业。双能X射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是解决肉制品在线肥瘦比例检测的最佳方法之一,具有精准度... 近年来,我国肉类加工行业发展迅猛,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逐渐提高,多种肥瘦比例检测技术被应用到肉制品加工和屠宰行业。双能X射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是解决肉制品在线肥瘦比例检测的最佳方法之一,具有精准度高、耗时短、可以对胴体全身进行检测的优势。本文比较当前各种肥瘦比例检测技术的特点,介绍DXA的概念、测量方式,重点探讨DXA在肥瘦比例测定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通过对研究现状、设备类型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讨论未来该技术应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射线吸收法 肉质分析 肥瘦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灵骨葆对PMO骨密度及IL-6、TNF-α、IGF-I的影响 被引量:67
7
作者 张秀珍 韩峻峰 +3 位作者 钱国峰 贺铭 李颖 谷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 观察仙灵骨葆(XLGB)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eteoporosis,PMO)骨密度(BMD)及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择年龄55-60岁的PMO共178例,随机分为:XLGB... 目的 观察仙灵骨葆(XLGB)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eteoporosis,PMO)骨密度(BMD)及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择年龄55-60岁的PMO共178例,随机分为:XLGB组62例,利维爱(Livial)组66例,钙剂组50例和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妇女20例作对照组。各组均于用药前、后24、28周采用DEXA骨密度仪测定BMD;放免法测定E2、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定量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骨钙素(BGP)、Ⅰ型胶原N末端肽(NTx)、IL-6、TNF-α、IGF-I水平。结果 XLGB组和Livial组BMD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Total为显著(增幅分别为2.95%,4.40%,P<0.001)。Lival组E2水平明显上升(P<0.01),IL-6、TNF-α、NTX下降(P<0.01);xLGB组E2水平无变化(P>0.05),但IGF-I明显升高(P<0.01),余变化同前;钙剂组和对照组各部位BMD、E、IGF-I、ALP、BGP继续下降(P<0.05),而IL-6、TNF-α、NTX升高(P<0.05)。结论 XLGB治疗PMO疗效显著,与Livial相仿。单纯服用钙剂不能治疗PMO,且继续骨量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灵骨葆 PMO 骨密度 IL-6 TNF-α IGF-I 绝经后 骨质疏松症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16年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Meta分析 被引量:250
8
作者 贺丽英 孙蕴 +1 位作者 要文娟 潘克梫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90-1596,共7页
目的对2010-2016年发表的有关中国人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进行汇总,运用Meta分析方法汇总分析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情况。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Ovid、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及VIP中的英文和中文文献,提... 目的对2010-2016年发表的有关中国人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进行汇总,运用Meta分析方法汇总分析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情况。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Ovid、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及VIP中的英文和中文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数据分析采用R3.3.0软件,检验异质性,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对提取数据进行加权定量合并。结果共纳入33项研究,样本总量30526例。33项研究存在异质性,按照随机效应模型计算中国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总体患病率为36%,其中男性为23%,女性为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症是中国老年人高发疾病,开展骨质疏松宣传防治工作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老年人 双能X线骨密度仪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X线和单光子吸收法及定量超声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比较 被引量:11
9
作者 伍贤平 廖二元 +3 位作者 周智广 黄干 邓小戈 彭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1-14,共4页
了解三种方法诊断骨质疏松症(OP)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和单光子吸收法(SPA)及定量超声(QUS),同时随机测量294例受试者腰椎后前位和侧位、左侧髓部和前臂骨矿密度(BMD)及右侧胫骨超声速... 了解三种方法诊断骨质疏松症(OP)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和单光子吸收法(SPA)及定量超声(QUS),同时随机测量294例受试者腰椎后前位和侧位、左侧髓部和前臂骨矿密度(BMD)及右侧胫骨超声速度(SOS)。结果DXA和SPA测量桡骨OP的检出率分别为25.9%和21.4%,DXA测量腰椎后前位、侧位、侧位兴趣区、Ward’s区和股骨颈OP检出率分别为16.0%、22.8%、26.2%、19.4%和4.42%,QUS的OP检出率为17.7%。三种方法及不同部位之间的测量结果呈显著相关(r=0.494~0.967,P<0.01)。DXA测量前臂1/3处BMD显著高于SPA。诊断OP的齐同率DXA各部位相互之间平均为40.1%±15.5%,DXA与SPA平均为48.4%±19.0%,QUS与DXA和SPA平均为38.8%±10.2%,各平均值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OP的检出率取决于受检部位,腰椎侧位兴趣区和挠骨是检出率最高的部位,股骨颈和尺骨是最低的部位。SPA与DXA测量前臂BMD高度相关,诊断结果无显著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XA 诊断 OP 检出率 QUS 单光子吸收法 BMD 骨质疏松症 定量超声 断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探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10
作者 黄淑玉 刘锋 +2 位作者 吴敏 晏益民 邹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在内分泌科住院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209例为糖尿病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男性103例为对照组,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进行正位腰椎(L1-L4)及左侧股骨骨密度(BMD...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在内分泌科住院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209例为糖尿病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男性103例为对照组,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进行正位腰椎(L1-L4)及左侧股骨骨密度(BMD)测定,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及空腹C肽(CP),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分别为14.35%、13.8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检测者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骨密度多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年龄、病程、Hb A1C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体重指数(BMI)、空腹C肽(CP)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发生率较健康体检者明显升高;高龄、病程长及血糖控制不良是糖尿病患者BMD降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线骨密度仪 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成都市城区771例健康人骨密度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黄际远 宋文忠 +3 位作者 陈明曦 史克俭 黄劲 钟兴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观察成都市城区健康人群骨密度变化规律,建立该型骨密度仪成都地区骨密度正常值,为骨质疏松诊断、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①采用EXPERT-XL双能X线骨密度仪(美国 LUNAR公司生产)测定成都市城区健康体检者771例,其中男性300例,女性471... 目的观察成都市城区健康人群骨密度变化规律,建立该型骨密度仪成都地区骨密度正常值,为骨质疏松诊断、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①采用EXPERT-XL双能X线骨密度仪(美国 LUNAR公司生产)测定成都市城区健康体检者771例,其中男性300例,女性471例,测量部位包括腰椎1~4和髋部;②按年龄、性别分别输入数据,以10岁为一年龄组,分别计算各组骨密度值,结果以x-±s表示。结果男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峰值出现在30~39岁,女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峰值出现在20~29岁,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逐渐降低,男性在70岁后腰椎骨密度有反弹,而女性在50~59岁间骨密度下降迅速。结论本组健康人群骨密度数据将为成都地区骨质疏松诊断、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分析男性腰椎骨密度时应结合股骨近端骨密度;女性50岁后应注意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男性骨质疏松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线骨密度仪 成都市 城区 测定 骨密度峰值 腰椎骨密度 股骨近端 男性骨质疏松 健康人群 成都地区 参考依据 健康体检者 骨密度下降 变化规律 测量部位 输入数据 骨密度值 女性 正常值 年龄组 70岁 50岁 诊断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青年男子体成分及全身骨密度相关分析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何丽 付萍 +2 位作者 张刚 赵文华 杨晓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调查我国青年健康男子的体成分和骨密度 (BMD) ,为骨质疏松预防、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DEXA测定了 15 5例年龄为 18.0~ 2 3.9岁健康青年男子的体成分、全身及腰椎和前臂的BMD。结果 上肢的BMD有随年龄而增长的趋... 目的 调查我国青年健康男子的体成分和骨密度 (BMD) ,为骨质疏松预防、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DEXA测定了 15 5例年龄为 18.0~ 2 3.9岁健康青年男子的体成分、全身及腰椎和前臂的BMD。结果 上肢的BMD有随年龄而增长的趋势 ,全身及其他各部位的骨矿 (BMC)和BMD各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 0 5 ) ;全身各部位的BMD除腰椎外 ,均随着体重指数 (BMI)的增高而增加 (P <0 .0 1) ;腰椎2 4BMD与瘦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 0 .6 89(P <0 .0 1) ,与体脂含量的相关系数只有0 12 7(P >0 . 0 5 ) ;当BMI在 18. 5~ 2 4 . 9时 ,瘦体重随着BMI的增加而增加 ,当BMI升至 2 5时 ,瘦体重不再增加。结论 瘦体重可能是影响BMD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D 全身 BMI 健康青年 骨密度 腰椎 瘦体重 诊断 治疗 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南宁地区汉壮族人群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颜晓东 王风 +2 位作者 黄忠 朱敏嘉 陈友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68-270,共3页
目的 评估广西南宁地区汉壮族健康人群骨量和骨质疏松 (OP)的发病情况。方法 1 0 84名健康人群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髋部、前臂的骨密度 (BMD)值。按民族、年龄、性别进行分组 ,以 1 0岁作为 1个年龄段。结果 骨峰值年... 目的 评估广西南宁地区汉壮族健康人群骨量和骨质疏松 (OP)的发病情况。方法 1 0 84名健康人群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髋部、前臂的骨密度 (BMD)值。按民族、年龄、性别进行分组 ,以 1 0岁作为 1个年龄段。结果 骨峰值年龄分布 :男女汉壮族各部位骨峰值年龄在 30~ 39岁 ,60岁后OP患病率 (WHO)汉族男性 2 3 36 % ,壮族男性 2 5 0 0 % ,汉族女性 31 69% ,壮族女性 44 44% ,汉壮族男女各年龄段和总体OP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南宁地区 汉族人群 骨密度 骨质疏松 患病率 壮族人群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 被引量:16
14
作者 林兵 谢海宝 +4 位作者 赵晶晶 文晓林 吕远栋 徐伟红 陶萍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 110例糖尿病的患者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BMD),并与对照组配对比较。结果糖尿病的患者骨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呈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配对设计,2型糖尿病患者...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 110例糖尿病的患者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BMD),并与对照组配对比较。结果糖尿病的患者骨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呈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配对设计,2型糖尿病患者多部位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患者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 双能X线骨密度仪 对照组 方法应用 配对比较 配对设计 显著性 多部位 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男性人群皮质骨和松质骨骨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段云波 马海波 +7 位作者 吴元沧 肖艳霞 刘忠厚 李素勤 于华 杨建文 张晓光 牛发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99-202,共4页
采用单光子吸收技术和双能X射线吸收技术,分别对健康成年男性桡骨中远1/3部位、腰椎和股骨近端的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皮质骨骨峰值较松质骨晚形成10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各部位骨密度呈线性丢失(r=0.24~0.37... 采用单光子吸收技术和双能X射线吸收技术,分别对健康成年男性桡骨中远1/3部位、腰椎和股骨近端的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皮质骨骨峰值较松质骨晚形成10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各部位骨密度呈线性丢失(r=0.24~0.37,P<0.01);皮质骨平均每10年约丢失1.87%~6.86%,中轴骨骼松质骨每10年平均丢失率为0.72%~7.42%;70岁以后部分部位骨量丢失速率加快;骨折部位骨密度明显低于骨峰值。结果提示,男性存在着与年龄有关的骨丢失,皮质骨丢失的方式在某些方面与松质骨丢失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皮质骨 松质骨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量与骨生物力学特性之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16
作者 伍贤平 廖二元 +3 位作者 陆泽元 宋先村 黄干 邓小戈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 观察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量与骨强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扇形束双能 X 线吸收法( D X A)测量50只 S D 大鼠全身、股骨和腰椎( L4 L6)骨量(骨矿含量和密度)。采用三点弯曲试验测量股骨抗弯和压缩试验测量椎... 目的 观察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量与骨强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扇形束双能 X 线吸收法( D X A)测量50只 S D 大鼠全身、股骨和腰椎( L4 L6)骨量(骨矿含量和密度)。采用三点弯曲试验测量股骨抗弯和压缩试验测量椎体( L4)抗压力学特性。结果 鼠体重和鼠全身骨量及股骨骨量与股骨抗弯系数、弹性弯距和最大弯距呈显著正相关(r= 0552~0826, P< 0001);鼠体重与股骨的弹性应力(r=- 0360, P< 005)和抗弯强度(r= - 0338, P< 005)呈显著负相关;腰椎骨矿密度与椎体弹性载(r=0325, P< 005)和最大载(r= 0340, P< 005)呈显著正相关,与弹性应力、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相关无显著性(r= 0153~0275, P> 005)。结论 大鼠股骨和全身骨量与抗弯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量 股骨 大鼠 全身 椎体 骨生物力学 相关性 骨矿密度 双能X线吸收法 骨矿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身体成份精确度的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蓉 林守清 +2 位作者 陈艳 杨秋红 陈凤领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72-273,262,共3页
目的确定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在测定全身和局部身体成份短期精确度,以指导临床监测方案。方法对10名成年女性志愿者使用DXA(GE LUNAR PRODIGY型)骨密度仪进行了全身体成份测定。每名志愿者测量10次,每天重复5次分在2d(间隔不超过4d)... 目的确定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在测定全身和局部身体成份短期精确度,以指导临床监测方案。方法对10名成年女性志愿者使用DXA(GE LUNAR PRODIGY型)骨密度仪进行了全身体成份测定。每名志愿者测量10次,每天重复5次分在2d(间隔不超过4d)中进行。志愿者测量期间饮食、运动等无明显改变,无腹泻等影响体重的疾病。每次测试需穿同样衣服,每次测量结束均离开骨密度仪,站到地面,下次测量再重新摆放体位。由同一名技师进行操作并分析。计算短期精确度。结果全身、上肢、大腿、躯干、男性区域及女性区域骨矿含量测定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1.1%、1.5%、0.9%、2.8%、3.4%和1.7%,脂肪测定的CV分别为1.2%、3.5%、2.3%、2.7%、3.4%和1.8%,组织测定的CV分别为0.7%、1.4%、1.8%、1.6%、2.2%和1.4%,脂肪百分比的CV分别为1.2%、2.4%、1.1%、2.1%、2.3%和1.5%。结论全身体成份测定的CV在0.7%~1.2%,局部体成份测定的CV大部分在1%~2.5%之间。局部测定的精确度不如全身测定的精确度。全身测定和局部测定的精确度均可以满足临床和科研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度 身体成份 双能X线吸收法 骨密度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长沙地区女性多骨骼部位骨密度参考值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14
18
作者 廖二元 伍贤平 +7 位作者 邓小戈 黄干 朱旭萍 龙兆丰 王闻博 唐炜立 张红 彭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7-101,122,共6页
目的 横断面调查中国长沙地区女性多骨骼部位骨密度 (BMD)随年龄的变化 ,建立诊断骨质疏松症 (OP)参考数据库。方法 用DXAQDR 4 5 0 0A型扇形束骨密度仪测量 2 70 2例 5~ 96岁女性腰椎前后位 (AP)和仰卧侧位、髋部及前臂 38个不同区... 目的 横断面调查中国长沙地区女性多骨骼部位骨密度 (BMD)随年龄的变化 ,建立诊断骨质疏松症 (OP)参考数据库。方法 用DXAQDR 4 5 0 0A型扇形束骨密度仪测量 2 70 2例 5~ 96岁女性腰椎前后位 (AP)和仰卧侧位、髋部及前臂 38个不同区域的BMD。结果 按每 5岁年龄分组分析的结果显示 ,38个不同骨骼区域的峰值BMD分别出现在 2 0~ 2 4岁至 4 0~ 4 4岁之间 ,其中髋部(股骨颈除外 )最早 (2 0~ 2 4岁 ) ,前臂 (超远端除外 )最晚 (40~ 4 4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地区 骨密度 横断面分析 参考值 女性 BMD 骨质疏松症 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测定成年人单纯性肥胖症脂肪含量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继洪 张年 +2 位作者 杨延斌 黎慧萍 曹海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5-98,共4页
为研究肥胖症定量诊断分析与价值,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对120例肥胖者及对照组80例正常体质量者进行全身脂肪含量测定,研究不同年龄段、性别的肥胖症患者及正常体质量人体内脂肪含量及分布规律,探讨肥胖症患者及正常体质量者DEX... 为研究肥胖症定量诊断分析与价值,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对120例肥胖者及对照组80例正常体质量者进行全身脂肪含量测定,研究不同年龄段、性别的肥胖症患者及正常体质量人体内脂肪含量及分布规律,探讨肥胖症患者及正常体质量者DEXA的诊断指标。结果显示利用DEXA测定脂肪含量与体质量指数法(BMI)关系比较,男性相关系数r=0.871(P<0.001),表明两种评价方法的一致性较好;女性相关系数r=0.521(P<0.001),两种评价方法的一致性一般;诊断单纯性肥胖最佳"切点"男性为19.45%,女性为34.00%。故DEXA测量人体内全身的脂肪含量可进行诊断肥胖症及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脂肪含量 分布 体质量指数 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19
20
作者 潘天荣 刘树琴 +4 位作者 王长江 章秋 胡红琳 邵宜波 汪延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 (DM)患者的骨密度变化 ,以了解 2型DM患者是否易合并骨质疏松 (OP)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 ,测定 80例 2型DM及 62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前臂、腰椎、股骨颈、ward区以及大转子的骨密度 ...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 (DM)患者的骨密度变化 ,以了解 2型DM患者是否易合并骨质疏松 (OP)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 ,测定 80例 2型DM及 62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前臂、腰椎、股骨颈、ward区以及大转子的骨密度 ,并对其与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绝经年限、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及部分钙磷调节激素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均经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80例 2型DM患者的骨密度较健康者有不同程度下降 ,按中国人OP推荐诊断标准 ,本组有 36例 (45 % )合并OP ;OP与非OP组的病程、2 4h尿蛋白、绝经年限、FSH、LH水平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 :骨密度与患者年龄、病程、绝经年限、FSH、LH呈显著负相关 (P均 <0 0 5)。结论  2型DM患者较易发生OP ,良好的DM及其并发症治疗对预防OP有益。糖代谢紊乱加速了绝经后妇女OP的发生 ,控制血糖并适时给以激素补充治疗对防治OP也是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术 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