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A测量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和T-值为骨质疏松症领域的临床医生所熟知,且常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和治疗决策制定的依据。日常临床和药物研究中,常可见到不同DXA和参考数据造成的测量结果差异、腰椎和股骨近端T-值不一...DXA测量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和T-值为骨质疏松症领域的临床医生所熟知,且常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和治疗决策制定的依据。日常临床和药物研究中,常可见到不同DXA和参考数据造成的测量结果差异、腰椎和股骨近端T-值不一致等现象,这些差异和不一致的测量结果常会使医生在骨质疏松症诊断和干预措施选择等方面产生困惑。为提高对上述等问题的认识和对BMD测量结果和T-值的进一步解析,本文进行了相关历史文献回顾和介绍。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骨小梁分数(trabecular bone score,TBS)在成都地区人群中的分布及变化;评估TBS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监测的精确度。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7月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或体检者4963例,其中女性3708人,男...目的观察骨小梁分数(trabecular bone score,TBS)在成都地区人群中的分布及变化;评估TBS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监测的精确度。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7月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或体检者4963例,其中女性3708人,男性1255人,均行双能X线(DXA)检查测量腰椎TBS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以均值±标准差(SD)表示。选取30例患者每人行两次DXA检查,计算BMD、TBS的精确度误差。结果(1)TBS在男性20~29岁、女性30~39岁时达到峰值,之后均随增龄逐渐下降;(2)男、女TBS与年龄呈负相关,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呈弱正相关;TBS与L1~4BMD呈正相关;(3)低骨量组男、女TBS受损者占比分别为19.6%、35.1%;BMD正常TBS受损+部分受损者占比分别为22.9%、40.5%。L_(1~4)BMD的CV%和LSC-CV%分别为1.089%、3.015%;TBS的CV%和LSC%分别为1.429%、3.958%。结论(1)本组TBS数据为成都地区人群骨质疏松防治、骨折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随增龄BMD、TBS逐渐丢失,以女性更为明显;(2)TBS有较好的精确度,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监测。展开更多
近年来,我国肉类加工行业发展迅猛,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逐渐提高,多种肥瘦比例检测技术被应用到肉制品加工和屠宰行业。双能X射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是解决肉制品在线肥瘦比例检测的最佳方法之一,具有精准度...近年来,我国肉类加工行业发展迅猛,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逐渐提高,多种肥瘦比例检测技术被应用到肉制品加工和屠宰行业。双能X射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是解决肉制品在线肥瘦比例检测的最佳方法之一,具有精准度高、耗时短、可以对胴体全身进行检测的优势。本文比较当前各种肥瘦比例检测技术的特点,介绍DXA的概念、测量方式,重点探讨DXA在肥瘦比例测定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通过对研究现状、设备类型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讨论未来该技术应用的发展方向。展开更多
目的对2010-2016年发表的有关中国人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进行汇总,运用Meta分析方法汇总分析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情况。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Ovid、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及VIP中的英文和中文文献,提...目的对2010-2016年发表的有关中国人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进行汇总,运用Meta分析方法汇总分析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情况。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Ovid、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及VIP中的英文和中文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数据分析采用R3.3.0软件,检验异质性,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对提取数据进行加权定量合并。结果共纳入33项研究,样本总量30526例。33项研究存在异质性,按照随机效应模型计算中国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总体患病率为36%,其中男性为23%,女性为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症是中国老年人高发疾病,开展骨质疏松宣传防治工作意义重大。展开更多
文摘DXA测量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和T-值为骨质疏松症领域的临床医生所熟知,且常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和治疗决策制定的依据。日常临床和药物研究中,常可见到不同DXA和参考数据造成的测量结果差异、腰椎和股骨近端T-值不一致等现象,这些差异和不一致的测量结果常会使医生在骨质疏松症诊断和干预措施选择等方面产生困惑。为提高对上述等问题的认识和对BMD测量结果和T-值的进一步解析,本文进行了相关历史文献回顾和介绍。
文摘目的观察骨小梁分数(trabecular bone score,TBS)在成都地区人群中的分布及变化;评估TBS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监测的精确度。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7月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或体检者4963例,其中女性3708人,男性1255人,均行双能X线(DXA)检查测量腰椎TBS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以均值±标准差(SD)表示。选取30例患者每人行两次DXA检查,计算BMD、TBS的精确度误差。结果(1)TBS在男性20~29岁、女性30~39岁时达到峰值,之后均随增龄逐渐下降;(2)男、女TBS与年龄呈负相关,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呈弱正相关;TBS与L1~4BMD呈正相关;(3)低骨量组男、女TBS受损者占比分别为19.6%、35.1%;BMD正常TBS受损+部分受损者占比分别为22.9%、40.5%。L_(1~4)BMD的CV%和LSC-CV%分别为1.089%、3.015%;TBS的CV%和LSC%分别为1.429%、3.958%。结论(1)本组TBS数据为成都地区人群骨质疏松防治、骨折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随增龄BMD、TBS逐渐丢失,以女性更为明显;(2)TBS有较好的精确度,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监测。
文摘近年来,我国肉类加工行业发展迅猛,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逐渐提高,多种肥瘦比例检测技术被应用到肉制品加工和屠宰行业。双能X射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是解决肉制品在线肥瘦比例检测的最佳方法之一,具有精准度高、耗时短、可以对胴体全身进行检测的优势。本文比较当前各种肥瘦比例检测技术的特点,介绍DXA的概念、测量方式,重点探讨DXA在肥瘦比例测定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通过对研究现状、设备类型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讨论未来该技术应用的发展方向。
文摘目的对2010-2016年发表的有关中国人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进行汇总,运用Meta分析方法汇总分析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情况。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Ovid、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及VIP中的英文和中文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数据分析采用R3.3.0软件,检验异质性,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对提取数据进行加权定量合并。结果共纳入33项研究,样本总量30526例。33项研究存在异质性,按照随机效应模型计算中国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总体患病率为36%,其中男性为23%,女性为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症是中国老年人高发疾病,开展骨质疏松宣传防治工作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