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郭象论“有”及其“自生”与“独化”——在传统时间观视域下的一个探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黄圣平 《哲学分析》 CSSCI 2020年第2期52-70,197,共20页
"有""自生""独化"是郭象哲学的核心性范畴。在《庄子注》中,"独化"的主体不仅仅是个体物,也可以是个体物的各个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是个体物的每一个瞬点式存在。个体物的"独化"建立... "有""自生""独化"是郭象哲学的核心性范畴。在《庄子注》中,"独化"的主体不仅仅是个体物,也可以是个体物的各个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是个体物的每一个瞬点式存在。个体物的"独化"建立在气化的基础之上,"气(元气)"自身也可以成为"独化"的主体。郭象的时间观具有传统性和古典性特征,构成其"有物"之"独化"论思想展开的一个基本理论背景。在时间视域下,无论个体物(及其部分与瞬点式存在)的"独化",或是万物总体性的"一气"之流变,都将能够得到更为深入的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化 自生 至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象独化说新解——兼与维特根斯坦的相关观点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韩林合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60,共11页
"独化"说是郭象哲学体系的基础。通过借鉴维特根斯坦的对象理论及其区分原因和理由的学说,可以澄清和解决围绕着该学说的众多疑难问题,特别是独化与相因和有待逍遥之间的复杂关系问题。与维特根斯坦相似,郭象似乎也区分了原... "独化"说是郭象哲学体系的基础。通过借鉴维特根斯坦的对象理论及其区分原因和理由的学说,可以澄清和解决围绕着该学说的众多疑难问题,特别是独化与相因和有待逍遥之间的复杂关系问题。与维特根斯坦相似,郭象似乎也区分了原因和理由,认为事物之生成和变化无原因,但有理由。一个事物之生成和变化的理由,即与其有着非依赖的协变关系的诸事物,更准确地说,即其性分或理分。并且,天地万物之生成和变化的理由链条是有终结的,其终点便是所谓至理,即这样的道理:天地万物均是自然而然的,或者说均是不知其所以然而自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化 相因 因果关系 协变关系 理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象“独化”论的运思方式和逻辑结构——郭象“独化”本体论再诠释
3
作者 康中乾 《中州学刊》 CSSCI 2001年第4期106-111,共6页
文章指出 ,王弼的“无”本体在哲学性质上是个一般、抽象的“一” ,因此 ,这个“无”就在存有意义上有着内在的矛盾而必然导致其由“无”向“有”的转化。裴危页的崇“有”论正是王弼贵“无”论自身矛盾发展的必然逻辑结果。但由于裴危... 文章指出 ,王弼的“无”本体在哲学性质上是个一般、抽象的“一” ,因此 ,这个“无”就在存有意义上有着内在的矛盾而必然导致其由“无”向“有”的转化。裴危页的崇“有”论正是王弼贵“无”论自身矛盾发展的必然逻辑结果。但由于裴危页把“有”视为现象界的群有 ,所以他并未建立起真正的“有”本体。真正的“有”本体最终由郭象的“独化”论而完成。文章较详细地分析了郭象“独化”论的逻辑结构与其运思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分 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郭象“独化”范畴的哲学意义
4
作者 康中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32,共5页
郭象的“独化”论是关于宇宙本体问题的玄学理论。一方面 ,它把王弼的无形无象无名的“无”这个一般、共相下落到了具体事物身上 ;另一方面 ,它又将裴的“群有”这一个体之有(存在 )提升到了本体的地位。表面看来 ,“独化”是比较简... 郭象的“独化”论是关于宇宙本体问题的玄学理论。一方面 ,它把王弼的无形无象无名的“无”这个一般、共相下落到了具体事物身上 ;另一方面 ,它又将裴的“群有”这一个体之有(存在 )提升到了本体的地位。表面看来 ,“独化”是比较简单的概念 ,因为它表征的是每个个体事物如此存在的状象。但实际上 ,它揭示出 :正是事物如此存在的状象却现象、显现、暴露了其所以如此存在的本质、本体。因此 ,郭象的“独化”范畴具有现象性的哲学性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玄学 郭象 "独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郭象“独化”范畴的本体论意义
5
作者 康中乾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3-39,共7页
关键词 郭象 '独化'范畴 本体论意义 存在物 存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象自生、独化说新释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国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116,共7页
学人一般认为,郭象之自生、独化说,否定无或道的创生作用,否定天的创生作用,否定有或父母的创生作用,否定自我主观意志的创生作用,从而肯定自我本性的创生作用,即本性是自生、独化的内在原因(力量)。但是,一物在生成之前,根本就不存在,... 学人一般认为,郭象之自生、独化说,否定无或道的创生作用,否定天的创生作用,否定有或父母的创生作用,否定自我主观意志的创生作用,从而肯定自我本性的创生作用,即本性是自生、独化的内在原因(力量)。但是,一物在生成之前,根本就不存在,其本性也不存在,则一物之生成的原因不能是本性。自生之自,不应是自己或自我,而是自然,略有三义:一是自然之理,二是忽然、偶然,即无因,三是无意识和目的,即自然而然。自生,即气之结聚依据自然之理而生成某物,既无因又无意识和目的。独化之独,不是独立自主,而是独立无依,即无因。独化,即气的力量或生命的力量依据性、命、理而发展变化,既无因又无意识和目的。性、命即理,不是事物自生、独化的内在动因或力量,而是事物自生、独化所遵循的规定、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自生 独化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郭象对生死的知性阐释——兼与庄子的生死观作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暴庆刚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55,共5页
郭象对庄子的生死观进行了创造性阐释,认为生死皆命,不可违逆,生死独化,两不相知,进而主张与变为一,玄同生死。与庄子追求"心"的解脱的生死观相比较,郭象对生死进行阐释的独特性在于注重对生死的知性理解,而后将这种知性理解... 郭象对庄子的生死观进行了创造性阐释,认为生死皆命,不可违逆,生死独化,两不相知,进而主张与变为一,玄同生死。与庄子追求"心"的解脱的生死观相比较,郭象对生死进行阐释的独特性在于注重对生死的知性理解,而后将这种知性理解转化为心灵上的理性接纳,其生死观可称之为"智"的慧解的生死观。郭象对生死的知性阐释是对魏晋时代生命自由问题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 生死观 知性 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一性”与“玄同论”——海德格尔和郭象的本体论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徐良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8-59,共12页
海德格尔与郭象,是西方哲学和中国玄学具有突出代表性意义的思想家。虽然前后相隔1700多年,出现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度,然而他们的本体论思想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其高度的互鉴共鸣通过“同一性”与“玄同论”体现得尤为鲜明。围绕... 海德格尔与郭象,是西方哲学和中国玄学具有突出代表性意义的思想家。虽然前后相隔1700多年,出现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度,然而他们的本体论思想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其高度的互鉴共鸣通过“同一性”与“玄同论”体现得尤为鲜明。围绕本体与玄冥玄同、自然与独化自得、思想与玄通妙识三个方面展开的主要内容,使二者思想的共同态度和一致立场、中西文化赖以沟通的可能性和共同方法得到充分体现,也显著反映了人类哲学千百年来共同的理想追求,从而预示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可能构建的思想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同一 玄同 自然 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寻“物自性”:叶维廉与道家现代主义的形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剑 吴晓梅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共8页
美国现代诗歌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已是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但是道家思想在里边起到了什么作用,是一个人们并不太清楚的问题。叶维廉在研究美国现代派诗歌时,采用了非常明晰的道家研究视角。他认为道家美学的"无言独化"观点,即... 美国现代诗歌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已是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但是道家思想在里边起到了什么作用,是一个人们并不太清楚的问题。叶维廉在研究美国现代派诗歌时,采用了非常明晰的道家研究视角。他认为道家美学的"无言独化"观点,即物之原初状态通过诗人不加任何主观修饰的语言表达出来,被美国现代派诗歌吸纳和发扬光大。道家的"物自性"理念,即肯定物之为物的自性,也成为了美国现代派诗歌的重要特征。本文探讨"道家现代主义"诗学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所带来的质疑和争论。梳理这些概念的同时,也希望对它的出现、发展和争论的过程进行追溯,对其得与失、贡献与偏颇进行述评,以期为学术界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学术史面貌,为后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个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自性” “无言独化 美国现代诗学 道家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象玄学与中国山水审美的独立 被引量:4
10
作者 余开亮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6-113,共8页
在郭象之前的儒家象征式山水观、道家非对象性山水观、魏晋情感化山水观中,自然山水要么统摄于主体的精神境界而受到忽视,要么纠缠于物物的因果链条而受制于他物。郭象的"自生独化"说在解构事物外在生成论的同时又把事物自身... 在郭象之前的儒家象征式山水观、道家非对象性山水观、魏晋情感化山水观中,自然山水要么统摄于主体的精神境界而受到忽视,要么纠缠于物物的因果链条而受制于他物。郭象的"自生独化"说在解构事物外在生成论的同时又把事物自身的性、理作为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从而使具体事物之性、理与形皆获得了独立性价值并因此形成一种新的自然观。郭象的"自生独化"自然观经由东晋"以玄对山水"观念的推动,使得山水本身成为一种有"生命力"的主位对象而进入人的审美视野。可以说,郭象"自生独化"说是中国文化上自然山水之美获得独立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自生独化 玄冥 以玄对山水 山水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郭象从道家向儒家的转向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晓芒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6,共16页
郭象在其《庄子注》中从向秀提出的“无心说”出发,总体上又对向秀的玄学视野有所超越,从而在魏晋玄学内部完成了一个从道家形而上学向儒家实学的转向。这一转向从抽象到具体分为三个层次,即从“无心”转向“独化”、从“贵无”转向“... 郭象在其《庄子注》中从向秀提出的“无心说”出发,总体上又对向秀的玄学视野有所超越,从而在魏晋玄学内部完成了一个从道家形而上学向儒家实学的转向。这一转向从抽象到具体分为三个层次,即从“无心”转向“独化”、从“贵无”转向“崇有”、从“清谈”转向“名教”。但整个过程并非对庄子学说的外部颠覆,而恰好是通过对庄子学说的深化及合理化的阐发而自然发生的,实际上揭示了道家形而上学内部作为“伦理学之后”而向伦理学本身回归的本质倾向。正是由于这种“原教旨主义”的倾向内在不可抗拒的理论必然性,促使玄学的儒学化最终在裴頠那里成为定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无心 独化 贵无 自然 名教 伦理学之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自然·名教——郭象自由思想之论证逻辑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暴庆刚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9-43,共5页
“自然”与“名教”之辩是魏晋玄学的中心议题。郭象对庄子自由思想的有意误读和曲解,旨在论证名教即自然。郭象对自由的论证有严密的论证逻辑:曲解庄子逍遥之义是其逻辑之始,自性论是其逻辑之基,自生和独化是其逻辑之干,自然即为命定... “自然”与“名教”之辩是魏晋玄学的中心议题。郭象对庄子自由思想的有意误读和曲解,旨在论证名教即自然。郭象对自由的论证有严密的论证逻辑:曲解庄子逍遥之义是其逻辑之始,自性论是其逻辑之基,自生和独化是其逻辑之干,自然即为命定是其逻辑归约,名教即自然是其逻辑之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自由 自性 自然 自生 独化 名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向、郭《庄子注》疑案的一种判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康中乾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38,共4页
今本《庄子注》究竟是向秀所注还是郭象所注?历来众说纷纭。本文考察了关于《庄子注》问题上历史的和当前的不同意见,并分析了其不同意见产生的根源。在分析以往意见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今本《庄子注》应该是郭象... 今本《庄子注》究竟是向秀所注还是郭象所注?历来众说纷纭。本文考察了关于《庄子注》问题上历史的和当前的不同意见,并分析了其不同意见产生的根源。在分析以往意见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今本《庄子注》应该是郭象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注 向秀 郭象 独化 名教与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象美学的本体论
14
作者 党西民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7-140,共4页
作为魏晋玄学发展成熟阶段的代表人物,郭象吸取了诸家的思想资源,开辟出了一条关于人性的精神本源的思路。由于论证的艰难性,郭象不得不借助牢笼中的语言来摆脱语言的牢笼,通过对造物生成论、自生论的不断否定,向我们展开了人性的生存之... 作为魏晋玄学发展成熟阶段的代表人物,郭象吸取了诸家的思想资源,开辟出了一条关于人性的精神本源的思路。由于论证的艰难性,郭象不得不借助牢笼中的语言来摆脱语言的牢笼,通过对造物生成论、自生论的不断否定,向我们展开了人性的生存之根"独化"。"独化"在最高旨趣上达到人的天性,人在精神上走向无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本体 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古形象与盘古精神
15
作者 罗家湘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8-112,共5页
战国至魏晋,人们热情地讨论天文,提出了几种宇宙模式。盘古故事是对浑天说的神话解释,以自存、自足、自生、自为的独化手段,展现自强不息的宇宙精神。其后,人们又将人性赋予盘古,他有了妻子和孩子,也同凡人一样向死而生,为了把人类与自... 战国至魏晋,人们热情地讨论天文,提出了几种宇宙模式。盘古故事是对浑天说的神话解释,以自存、自足、自生、自为的独化手段,展现自强不息的宇宙精神。其后,人们又将人性赋予盘古,他有了妻子和孩子,也同凡人一样向死而生,为了把人类与自然分离开来,他需要争分夺秒,抛弃一切累赘,保持高度专注,提升自我能力,完成开辟天地的使命。最终,盘古垂死化身,建成了人类的乐园,体现出无私奉献的圣贤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古 鸡子 独化自强 纯化自新 无私奉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象玄学与东晋诗歌的审美追求
16
作者 程丽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8-71,共4页
"独化于玄冥之境"是郭象玄学的中心命题,它强调以超功利的心态对待天地万物,进而达到与自然冥合为一的精神境界。这一观点对东晋士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普遍具有一种超功利的审美态度,追求内心宁静闲适的境界。在这种心态... "独化于玄冥之境"是郭象玄学的中心命题,它强调以超功利的心态对待天地万物,进而达到与自然冥合为一的精神境界。这一观点对东晋士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普遍具有一种超功利的审美态度,追求内心宁静闲适的境界。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东晋诗歌呈现出与以前迥然不同的审美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 独化 玄冥之境 审美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象“自然即名教”思想述论
17
作者 马晓乐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4-96,共3页
一 魏晋玄学关于"自然"与"名教"关系的讨论,实际上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过程.正始年间,何晏、王弼提出"名教出于自然"的主张.王弼在<老子注>中说:"始制,谓朴散始为官长之时也.始制官长,不... 一 魏晋玄学关于"自然"与"名教"关系的讨论,实际上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过程.正始年间,何晏、王弼提出"名教出于自然"的主张.王弼在<老子注>中说:"始制,谓朴散始为官长之时也.始制官长,不可不立名分以定尊卑,故始制有名也.过此以往,将争锥刀之末,故曰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也.遂任名以号物,则失治之母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魏晋时期 封建社会 等级制度 人性 “自然即名教”思想 “性分”思想 独化”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郭象哲学中的直觉观念
18
作者 周广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31,共5页
郭象哲学中的直觉观念,虽然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但他提出的“玄冥”和“无心”等观点,对我们理解直觉现象和中国哲学的体悟性特征,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在郭象看来,人和宇宙万物天然具有一种内在的和谐与默契,只是后天因种种原因而被隔... 郭象哲学中的直觉观念,虽然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但他提出的“玄冥”和“无心”等观点,对我们理解直觉现象和中国哲学的体悟性特征,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在郭象看来,人和宇宙万物天然具有一种内在的和谐与默契,只是后天因种种原因而被隔绝;只要人能做到无心,就可以重新回归人和宇宙万物的和谐与默契,这就是玄冥。人通过“玄冥”获得的并非关于外物的知识,而是人与外物豁然贯通的一种内在生命体悟,此即我们所谓直觉。这种直觉的实现需要无心,即拥有像镜子一样明澈的心灵,以便映出事物的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 玄冥 独化 无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诉是心灵的舞蹈 被引量:5
19
作者 方方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7-77,共1页
倾诉是心灵的舞蹈方方我曾经说过我写作是因为我想要倾诉。这是一种很个人化的倾诉。至于有没有听众或听众有多少,在倾诉者来说并不重要。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太遥远了。遥远得彼此总是只能朦胧相看。有谁想要知道你的心情和想法呢?反过... 倾诉是心灵的舞蹈方方我曾经说过我写作是因为我想要倾诉。这是一种很个人化的倾诉。至于有没有听众或听众有多少,在倾诉者来说并不重要。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太遥远了。遥远得彼此总是只能朦胧相看。有谁想要知道你的心情和想法呢?反过来,你自己又何曾想要听别人诉说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 活力的源泉 创造力 美的境界 个人化 周而复 新开辟 无穷尽 独化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哲学典籍中的自然美思想——以《庄子注》为例
20
作者 胡洁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23,28,共4页
西方哲学对自然异质化的理解使得自然的独立性不得彰显,基于此自然观的自然美被视为低于艺术美的美学形态,在西方古典美学中长期受到忽略。随着近现代对人本主义的反思,自然的独立性、客观性开始被哲学家、美学家所关注,与此相应的自然... 西方哲学对自然异质化的理解使得自然的独立性不得彰显,基于此自然观的自然美被视为低于艺术美的美学形态,在西方古典美学中长期受到忽略。随着近现代对人本主义的反思,自然的独立性、客观性开始被哲学家、美学家所关注,与此相应的自然美学、环境美学纷纷兴起中国传统思想核心就是"天人合一"。郭象提出的"独化"的概念,呈现一个彻底自主自性的物性世界观,为自然美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提供哲学基础。同时,"独化于玄冥之境"的命题,否定了对事物的传统认识论,极大地消解了审美过程中人类和自然的二分对立关系,为自然美的审美体验提供了独特的方式,给现代自然美思想的构建以重要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自然美 独化 玄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